www.hugnovel.com
"许地山" 共有 "12" 部作品:
许地山 3 万字 4个月前
文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体文法大纲》共12章,讲述句法及名词、代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等词的种类、构造及其他的相关用法。后附图表法、文法略表等。内容浅显易懂,能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文法的纲领。定义、举例等都以简单为主,无繁长难读之弊。
五十、序志
许地山 29 万字 4个月前
现代短篇小说集。落华生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1月初版。收入小说:《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玉官》、《黄昏后》、《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海世间》、《海角的孤星》、《醍醐天女》、《枯杨生花》、《慕》等。这些小说对现实作了大胆、真实的反映,同时带有佛学色彩。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命命鸟》、《商人妇》、《黄昏后》、《缀网劳蛛》等篇。《命命鸟》写一对青年爱侣加陵、敏明在封建门第
许地山 14 万字 4个月前
散文《落花生》因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成为许地山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其实,他的散文成就远不局限于此。他以佛的空灵思辨的笔墨,展示出散文的美与光,诗歌的色与香。许地山散文是现代文学中的一方宝藏!本书以许地山生前著作《空山灵雨》等为底稿,收集了许先生一生最菁华的散文、杂文创作,力图打造 一本最具许地山风格的经典选本。许地山早年受佛教思想影响,文笔风格绮丽空灵。作品往往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
许地山 8 万字 4个月前
许地山编著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印度文学》共分为吠陀文学或尊圣文学、非圣文学、雅语文学和近代文学四期。其内容丰富,并有着浓重的印度气息,对中国的印度文学研究和中印文学比较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正如季羡林先生评价的,“小说家和梵文学者许地山对印度文学有特殊的爱好……他的《印度文学》篇幅虽然不算多,但是比较全面地讲印度文学的书,在中国这恐怕还是第一部”。
许地山 6 万字 4个月前
许地山著。民俗研究。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这是一部研究中国扶箕(即占卜)的书。占卜是拟科学的一门。这种原始民族推知未来的手段在中国古代社会依旧存在,作者从历代的古代典籍、文人笔记中列出130个故事加以说明。例如在撰写第一章《扶箕的起源》时,援引了现存最古的记载刘敬叔《异苑》卷5说:“世有紫姑神,古人相传云是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
许地山 4 万字 4个月前
许地山著。商务印书馆1946年11月出版。系作者遗稿的辑录,由作者夫人周俟松编辑。收入1935年至1940年所写文章15篇,另有周俟松《序》1篇。其中有演讲辞,如分别对北京大学、岭南大学学生作的演讲,强调中华民族必须拥有“维持正义与和平”的“充足的能力”,号召人们能奋起抵御强敌的侵略,从而“拯民众于水火之中”有为报纸写的时评,呼吁“用血,用铁,用坚定的意志来抗战到底”,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此外,
许地山 10 万字 4个月前
许地山著。1946年8月商务印书馆初版。内容涉及宗教、文物、语文等,共十三篇论文。是许地山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撰遗稿,由周俟松整理成集。本书收录了许地山在逝世前一年于《大公报》连载的13篇议论文章,涵盖宗教、文物、语文三个领域。宗教部分主要论述儒、儒学、儒教之间的关系;医学和道教的关系;宗教对妇女的态度等问题。文物部分既有对器物、制度等的考证,对礼俗的议论,也有对香港考古工作的记述。语文部分除《国粹
许地山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现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册的书”,而这个集子的名字竞争恰巧就概括了许地山的写作风格——质朴、清丽,又充满哲学和宗教的气息。“空”与“灵”的韵味境界,是《空山灵雨》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不少作品都带着若隐若现、迷离惝恍的朦胧,洒脱超逸的语言蕴含着颇费咀嚼的玄理思辨,巧妙的比喻、隐喻,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和某种小说化倾向,别有一番艺术魅力。
许地山 21 万字 4个月前
落华生在小说月报发表的创作小说有《缀网劳蛛》,在文化书局出版有《无法投递之邮件》。又在《文学月刊》上发表长篇《女儿心》。他的文字专以供给读者“异国情调”为主,与他的小品散文并无二致。如《命命鸟》、《醍醐仙女》是以印度为背景。《商人妇》、《枯杨生花》、《海角孤星》、《缀网劳蛛》,则以南洋为背景。他又好写满洲贵族的恋爱故事,像《换巢鸾凤》及《女儿心》都是。异国的风物、热带光与影、旗人的生活,在读者都
许地山《散文杂文集》收录了29篇许地山的散文与杂文。包含:我的童年、牛津的书虫、上景山、先农坛、忆卢沟桥、读先生诗传、蔡孑民先生的著述、《落华生舌》弁言等。
许地山短篇小说《玉官》描绘了面对欲施暴的军士挺身而出宣扬基督爱的教义的玉官的救世精神。小说主人公玉官是一个寡妇,成为基督教徒以后,整天四处奔波,不辞辛劳地四处传播福音,最后不顾别人的劝阻,发愿要孤身远渡重洋。由于作者对于佛学的感情、造诣很深,故他能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和研究佛教,从而启迪读者获得丰富而深邃的人生智慧。
许地山 11 万字 4个月前
许地山《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