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ugnovel.com
"高阳" 共有 "36" 部作品:
高阳 240 万字 1个月前
《慈禧全传》一个女人的政治生涯,始于其作为皇帝的丈夫的死,清咸丰十一年,清文宗死于热河行宫,幼帝即位,其生母兰儿被称为“以圣母皇太后”,面对着权利的诱惑,丧夫之痛的失落感……
第一○八章
高阳 36 万字 1个月前
​董旻坐在船头吹了三个晚上的笛子,什么事也不做。一年前,他也是在这条画舫上连续吹了三个晚上的笛子,勾动了艺妓陈大娘的心。他依稀记得笛声擦着秦淮河的波光柳影飘然远去的如幻心境。此刻,陈大娘躺在舱中忍受着临盆前的痛楚和兴奋,两个养女在两侧用扇子驱赶着暑气和香料燃烧之后的微烟。
第二十四章 深宫孤魂
高阳 18 万字 1个月前
本书是高阳笔下脍炙人口的名著,勾辑了爱新觉罗的祖先及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清朝历代皇帝的无耻史实。据高阳的论点,清朝的皇帝,平均要比明朝的皇帝坏得多。可惜雍乾两朝的许多史实已不可知,倘或辛勤搜求,细心爬梳,也许有少数皇帝,尚须重新评价。高阳批览清史,将皇帝、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等一一道来,兴废得失,尽显清代大历史。
后 记
高阳 20 万字 1个月前
​本该书讲述的是汉宫第一美女王昭君的悲情故事。王昭君,史书对其记载很少,后世对王昭君的褒贬评说却千秋不衰,而且通过文学各种载体进行再创作,其中的诗歌、戏曲、小说、民间传说等等,使王昭君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加工创造的典型人物。本书集诸家创作之长处,创作出人物形象更加圆满、故事十分曲折动人的昭君。
第三十章
高阳 12 万字 1个月前
​《丁香花》主要内容清朝道光年间,龚自珍的一首闲诗惹起一段轰动京城的“丁香花诗案”;为此王妃顾太清被逐出王府,从此沉落市井,龚自珍引疚自责,浪迹山水,一生的悲欢离合虽多彩多姿,却只留下几首新词,几行断肠句……
早晚拜佛做功课
高阳 29 万字 1个月前
第十五节
高阳 10 万字 1个月前
同治二年冬天,谁都看得出来,太平军已成强弩之末。东南半壁的军务,在节制五省将帅的两江总督曾国藩主持之下,李鸿章“用沪平吴”,以上海为基地,光复了苏州、无锡,向常州进兵;左宗棠经营浙江,自浙西节节往前推进,已经迫近杭州;曾国藩的胞弟,湘军称之为“九帅”的曾国荃全力进攻金陵,对太平天国的“天京”,已完成了大包围的部署。“天王”洪秀全众叛亲离,困处愁城,除了不时喃喃自语:“铁桶江山,你们不扶。自有人扶
10、义结同心
高阳 24 万字 2个月前
以小说的笔法描摹历史,记载了明代正德皇帝各种荒淫暴行。正德皇帝,真名为朱厚照,正德为其年号,谥号为明武宗。朱厚照可谓明代最出名的昏君之一,他盲目信任、重用刘瑾等八虎(八位侍奉皇帝的太监)。在位十六年,身经各种内乱:刘瑾之变;河北、山东、江西、四川的流寇;审磻、宸濠的两王的反叛;江彬的奸谋。他终日流连声色,使得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中,也让大明迅速地走向了衰亡。
五十、序志
高阳 18 万字 2个月前
清末民国初年,老北京传统观念中的“八大胡同”的意义得以颠覆和改变。一九一二年,袁世凯窃取孙中山革命成果,八十三天总统梦却付之南柯,大限亦至,谁能继续未完的春秋大梦……八大胡同内,上演著一幕幕权钱相争、官宦勾结的闹剧,权臣不务政事,荒淫无度,臭名昭著的猪仔议员在民主政体的框架里破坏民主政体,为续春秋一梦,不惜行贿受贿、讨价还价,将金钱美色演变成交易的砝码,更将夺取民国政权作为争强斗富的手段。八大胡
高阳 32 万字 2个月前
发表于1962年,是高阳历史小说的处女作。描写了一个望族才子与长安名妓的曲折爱情故事,是一次关于爱情的救赎。面对横亘在两人之间的社会法律——“良贱不能通婚”,他们是屈从还是抗争?在重塑郑徽的过程中,李娃又展示了怎样的女性光辉?他们的爱情能否以大团圆收尾?一切留待你去发现。
高阳 34 万字 2个月前
高阳著,1966年2月15日《荆轲》开始于《联合报》连载,至9月28日结束。1968年8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荆轲》以家喻户晓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为蓝本,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塑造了一个有智谋、有胆识、有情义的荆轲。几经周折,燕国太子丹终于摆脱了嬴政,平安回到燕国,结识了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的侠士荆轲,并与荆轲谋划了灭秦之计。荆轲感念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毅然决定踏上刺杀秦王的不归路
高阳 8 万字 2个月前
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四人, 为何皆不肯入清廷为官? 方以智被诬,是否因为名字与他人相似? 与冒辟疆成就一段佳话的董小宛,是否真的曾经入宫为妃? ……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有世家子弟四人,忠孝节义,文采风流,心怀天下。高阳在书中讲述了明末清初时期,四位受人敬爱赞羡的公子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的生平事迹,并通过多方考据,结合大量史料文稿,对历史事件进行了独到的解读
高阳 39 万字 2个月前
本书讲述了从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败北,这八年间政权更迭,政客与军阀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故事。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巴黎和会、火烧赵家楼、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北京政变、溥仪离宫……细细描述一次次重大事件的前因与后果。康有为、梁启超、段祺瑞、张勋、冯玉祥、吴佩孚、张作霖……娓娓道来一位位风云人物的浮沉与功过。“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切终如金色昙花,只那一瞬灿烂,便萎
高阳 20 万字 2个月前
书香门第出身的大学生章敬康,在公交车上偶遇“太妹”李幼文。敬康对幼文一见钟情,幼文的身份和家庭背景,却不可避免的成为二人之间的阻碍。敬康立志引导幼文回归正途,然而家庭的不幸和世人的偏见,早已让幼文越陷越深……以历史小说见长的高阳,以生动精妙、独具韵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饱含世情冷暖的现代都市情感绘卷。
高阳 27 万字 2个月前
收录了高阳所著的两个故事,一如书名《林冲夜奔》,二是《翠屏山》。 《林冲夜奔》是个短篇,主要讲述了林冲发配沧州,受到“小旋风”柴进的厚待,却惹得一洪姓教头不满,惹来旧仇陆谦,俩人密谋火烧草料场,想要烧死林冲,好遂了高衙内的心愿,却不料反被林冲识破奸计,反杀俩人,先是被柴进庇护,后为了不牵连柴进,不得不落草为寇,遁入梁山泊。 《翠屏山》却是说的杨雄和石秀结拜为异性兄弟,却不料杨雄妻潘巧云对石秀起了
高阳 21 万字 2个月前
《水浒传》人物,千奇百态——野猪林里,花和尚鲁智深智救林冲;乌龙院内,及时雨宋江怒杀阎婆惜。高阳将《水浒传》中两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进行了独具特色与韵味的改写,人物栩栩如生,情节环环相扣,文字流畅精妙,节奏张弛有度。鲁智深、林冲、宋江……一众水浒英雄,在高阳的笔下,以更加生动鲜活、饱满深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高阳 14 万字 2个月前
本专辑讲述了十四篇现代社会男男女女的故事,与香港情人串通想要骗取台北已婚男士钱财的歌星、为救孩子雪天买药最终被捕判死刑的土匪、对一件昂贵的英国货女式外套各有心思的年轻夫妇……十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十四段跌宕动人的现代传奇,人际、情感、阴谋、传奇,每一篇故事背后都有作者对时代的特别思考。高阳以深具古典韵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饱含人情冷暖、社会风貌的大时代浮世绘。
高阳 13 万字 2个月前
袋中人,小红拂,雪媒,女贞子歌,凤还巢,解差与犯妇…… 错换姻缘、千里寻夫、爱情骗局…… 栩栩如生的人物,别具韵味的笔触,精巧的构思,奇妙的反转, 六个超出现代人想象的古代民间故事,六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浪漫爱情传奇。
高阳著。本书收作者的"紫玉钗", "章台柳", "藕丝心莲"和"桃花扇"四篇中短篇小说。四个感人至深又恼人至极的爱情故事,四对人人歆羡的才子佳人:霍小玉与李益;李香君与侯方域;柳青青与韩翃;王一姐与郑板桥。可奈何佳人情深,才子薄幸。欢聚时,愿作鸳鸯不羡仙;离别后,郎心如铁,而美人枯等,只守着一支钗、一把扇,空留念想。小说改编自唐人传奇《霍小玉传》《章台柳传》以及明清传奇《桃花扇》。比起前人旧作,
高阳 9 万字 2个月前
河豚的滋味为何值得“拼死一吃”? 宋朝大受欢迎的厨娘究竟有何巧思? 名目众多的宫廷御膳竟不如民间一碟炒肉丝? …… 既爱吃又懂吃的高阳化身美食家,通过亲自品尝、亲身实践,多方考据,旁征博引,对流传已久的珍馐美馔与背后的历史文化、掌故趣闻加以点评。 跟随高阳的文字,赴一场美食与文化的饕餮盛宴。高阳擅长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的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他
高阳 167 万字 2个月前
高阳著,包括四部作品:《秣陵春》、《茂陵秋》、《五陵游》和《延陵剑》。《秣陵春》与《茂陵秋》两部主要是在写李家的败落,而后两部《五陵游》与《延陵剑》则写了曹家的败落。《红楼梦断》以亲历的笔法,详细介绍了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史、王、薛中由衰而亡的过程。 前两册写李煦一家的败落,“树倒猢狲散”,繁华落尽终成梦。紧承着不可逆转之势,后两册写芹官历经“朱门绣户、锦衣玉食”,而后家道中落,直至被抄家、籍
红学界颇有影响的一家之言。历史小说大师高阳就红学研究中历来争议颇多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诸如《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曹雪芹家是否有对应关系?“元妃省亲”道出的曹氏家族衰败的原因是什么?高阳从历史的脉络中采撷诸说,将“庚辰本”与“程乙本”反复对比,带领我们一探《红楼梦》鲜为人知的创作内幕,引领我们走进大观园的有情世界。
清末四公子出自名门,才华杰出,风流潇洒,性格各异,命运多舛:陈三立是陈宝箴之子,当代画家陈衡恪、史学家陈寅恪之父,以诗著称于世。谭嗣同是维新变法的主将,其“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气概感人至深。丁日昌之子丁惠康虽然故事不多,但其魏晋风流、不与黑暗的官场相妥协的性格感人至深。清末名将吴长庆之子吴保初则知其不可而为之,两次上书反对慈禧太后干预朝政,足见其“狷狂”。而清初康熙朝的大学士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
宫墙九仞,秘辛千年,有多少惊心动魄,又复几许遗恨,上穷碧落下黄泉,层层帷幕为读者揭开。本书收录了烛影斧声、华阳教主、明宫大喋血发秘、雍正压嫡的真相、清圣主如何解决他的皇位继承问题等。“斧声烛影”:宋太宗赵光义是否弑兄夺了皇位;“明宫大喋血发秘”:明成祖朱棣何以在晚年血洗后宫;“朱三太子”:困扰清朝皇帝多年的“明朝太子”孰真孰假;“雍正夺嫡”:雍正皇帝是否真改了传位诏书…… 正史往往对这些宫闱逸闻
柏台之名起于汉朝。御史府中多植柏树,而朝廷禁省,统称台阁,所以御史府别称柏台。明朝改前朝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都察院下设的监察御史与六部下设的六科给事中统称“台垣”,皆为负责监督与上谏的言官。 清朝的监察制度沿袭明朝,但有所变化。六科给事中纳入检察院,御史分道即分地区监察,两者合称“科道”。 本书主要谈的就是清朝科道的轶事,兼谈有天子近臣之称、隶属翰林的“日讲起居注官”,他们
29章,1978年5月1日出版。康熙废黜太子后,朝中时局混乱。原本寄予厚望的皇四子,竟做出十分不检点的行为,令康熙大失所望。 康熙驾崩,倾国动荡。九王夺嫡中,雍正以异常巧妙的手法继承了大统。但其后他为了铲除异己而发动的大规模的屠戮行动,也让他背负了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的骂名。 乾隆继位后,大赦天下, 整顿吏治,成为世人口中的明君圣主。机缘巧合下,乾隆赫然发现自己竟然并非太后所生!同时他因为自己
高阳 66 万字 2个月前
《粉墨春秋》汪精卫传,三部50章,1987年9月出版。故事的主人公是近代史上出尽风头,却又声名狼藉的头号汉奸、叛徒汪精卫。 这个史学家眼中的敏感人物,在中国是完全被否定的,甚至被认为是民族的耻辱。而实际上,与他昭著的名声相比,他的生平和事迹未必有多少人了解。从有限的研究资料看,多数和汪精卫相关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掺杂了 "色彩",有意识地贬低丑化、或者将重点放在猎奇和艳史方面,无论在严肃性还是真实
高阳 199 万字 2个月前
大清首富胡雪岩,幼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稍长,入钱庄干杂活,扫地、倒尿壶,得老板赏识,提为跑街;遇贵人王有龄(浙江巡抚),资助其开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很快成为杭州巨富;王有龄兵败自杀,胡雪岩改投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门下,长袖善舞,眼光独到,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垄断金融,操办洋务,阻击外商,筹措军饷,30年间扶摇直上,直至富甲天下,得慈禧赏黄马褂穿,赐紫禁城骑马,授二品官衔,大富大贵,无人能比;
高阳 15 万字 2个月前
1979年1月1日起在台北《大华晚报》连载,至同年6月23日结束。台北南京出版公司于1980年4月出版单行本。1982年12月皇冠出版社推出新版。晚清同治、光绪两朝,是中国上千年封建社会由没落走向崩溃的关纽。平定太平天国后,清王朝一度号称“中兴”,但文恬武嬉、官贪民穷,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消除,表面的短暂安定局面,很快就被外国列强的步步紧逼所打破。清朝的覆亡,一方面是外部势力不断欺凌、侵
高阳 22 万字 2个月前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在乱世,天堂也成了地狱。高阳所著的《李鸿章》一书描写同治年间,太平军控制下的苏州和杭州,在地方士绅支持下被官军克复的经过。 《李鸿章》以李鸿章在杭州“杀降”为故事的骨干,取材深广,气势不凡,人物众多,高阳尤其着笔于“长毛”与“洋将”两类人物的刻画,更见生动。此书实为高阳迷不可错失的佳作。
高阳 38 万字 2个月前
历史小说,高阳著。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六。两宫回銮还不到一年的工夫,宦海升沉,几人弹冠相庆,几人不堪回首,各省总督半数迁转,两江总督刘坤一的病殁掀起又一轮的明争暗斗……
高阳 42 万字 2个月前
历史小说,高阳著。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五:戊戌变法将帝党和后党的矛盾推向极端,凭借袁世凯的“临机一动”,后党跃上了权利的颠峰。朝廷意欲借义和团运动灭洋,却未能阻止洋人的节节进逼,慈禧命人将珍妃透入井后挟皇帝仓皇出逃,国家的命运到了最艰难的历史关头……
历史小说,高阳著。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四:末世君王,怀着振兴专乾坤的鸿鹄之志,但,强悍的 女主,误国的弄臣,必希然扼杀这段改写历史的最全机会,宫廷之中,惟有权力,哪有亲情?高阳的小说,妙在文字天成,妙在细处刻画入木三分,对人物的的描绘,尤其令人一赞三叹。
高阳 43 万字 2个月前
历史小说,高阳著。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三。同治皇帝崩逝后,两宫太后再度垂帘听政。东宫太后慈安的个性温顺,不与人争,然而慈禧在暗地里仍视她为眼中钉。某日,原本只是小伤风的慈安在吃了慈禧送来的点心之后,骤然病逝!此后,慈禧更顺理成章地独揽朝政。然而慈安太后的死因,不免启人疑窦…… 继俄国扰境之后,法国也屡屡进逼越南,中法纠纷四起。慈禧面对法国的挑衅,一心主战,然而军机要臣恭
高阳 67 万字 2个月前
历史小说,高阳著。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二。两宫太后听政以来,温厚的慈安事事交给慈禧决定,军机大臣对慈禧的果决明理也不得不心悦诚服。 同治三年,曾国藩平定江宁之乱,立下大功,接著刘铭传、李鸿章、左宗棠也剿抚捻匪,表面上大清朝似乎国运昌隆,事实上对外割地赔款,对内则争斗不断。 忧心忡忡的慈禧除了日理万机,还得控制想夺回实权的皇帝,她跟前的第一红人太监安德海则乐得趁机兴风作浪
高阳 30 万字 2个月前
历史小说,高阳著。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一。一个女人的政治生涯,始于其作为皇帝的丈夫的死。寂寞宫闱里,已经失宠的女人,内心的苦楚是永远不能被他人所理解的。清咸丰十一年,清文宗死于热河行宫。幼帝即位,其生母兰儿被称为“圣母皇太后”。面对着权利的诱惑,丧夫之痛的失落感,兰儿心里滋生出的是世人不可想象的人生路途,她将自己逼上了一条从政之路。一个女人的王朝从此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