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8 万字 连载
相关推荐: 中国文化走出去困境 中国文化的前途 中国文化走出去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和策略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研究 中国文化怎么走出去 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研究论文 中国文化走出去说明了什么 需要做到的内容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中国文化的前途何在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例子 中国文化的出路有哪些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困难 中国文化之出路是谁写的 中国文化走出去了吗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表现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策略 中国文化的出路pdf百度云 中国文化的出路读后感 中国文化的出路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出路思想家有哪些 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 中国文化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原因与建议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 中国文化之出路 中国文化的出路 陈序经
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源自1933年作者在中山大学所作的一次同名演讲,经过充实完善而成,7章,既包括作者关于“文化的根本观念”,也有对当时流行的文化观批评和对作者文化主张的重点论述。此书旨在比较研究文化学和中西文化,探求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对作者在中山大学演讲中的“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为中国的前途计,我们要为它寻找一条出路”的展开和深化。同时,此书也坚持了对于晚清以来关于中国文化问题的3种主要主张的划分,即以张之洞为主要代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折衷派”;以梁漱溟为主要代表、主张保存中国固有文化(“尊孔复古”)的“复古派”;以作者(包括胡适等人)为主要代表、主张全盘接受西洋文化的“全盘西化派”(“西洋派”)。作者分篇对前两种主张进行了剖析和批评,指出前者“昧于文化的一致与和谐的真意”,后者“昧于文化发展变化的道理”。并基于其文化观念和对中西文化之构成、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坚决主张中国文化必须要走全盘西化的道路,这不仅是因为“欧洲近代文化的确要比我们进步得多”,而且因为西洋现代文化是“现世的趋势”。陈序经关于中国文化出路之“全盘西化”的主张,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激进的观点,在因悠久的传统文化骄傲的中国自然会招致诸多争议和批评,甚至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带来一场“中西文化论战”,“全盘西化”的主张至今也依然主要是批评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