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小说

www.hugnovel.com


首页

书库

完本

足迹
首页 古典 现代 武侠 外国 言情 国学 历史 科幻 其他
全唐诗TXT下载

全唐诗TXT下载

作者:曹寅、彭定求等

国学84 万字 连载

最新章节:卷125_28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王维5个月前

相关推荐: 全唐诗仅存两首  全唐诗有多少首  全唐诗一共收录了多少首  唐诗一万首  全唐诗收录的是唐代什么多首诗  《唐诗三百首》  最经典唐诗50首  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  全唐诗第一首诗  全唐诗编于清代什么年间  全唐诗典故辞典  全唐诗有多少首诗  全唐诗TXT下载  唐诗300首全集免费  全唐诗中现今知名的作者有多少人?()  全唐诗库  全唐诗张若虚的两首诗  全唐诗中华书局pdf下载  全唐诗简介  全唐诗  全唐诗一共有多少首  全唐诗电子版  全唐诗是哪个朝代的人编撰的  全唐诗中华书局版  全唐诗在线阅读  全唐诗作者  全唐诗目录  全唐诗的诗作中有140首是王翰所作  全唐诗是由谁主持编纂 

开始阅读 最近阅读
  • 作品信息
  • 目录(4999章)

柔读网提供全唐诗小说的在线阅读,同时提供全唐诗小说的TXT全文阅读下载

《全唐诗TXT下载》最新章节
  • 卷125_28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王维
  • 卷125_27 【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王维
  • 卷125_26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王维
  • 卷125_25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王维
  • 卷125_23 【林园即事寄舍弟ヨ(次荆州时作)】王维
  • 卷125_22 【奉寄韦太守陟】王维
  • 卷125_21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王维
  • 卷125_20 【赠裴十迪】王维
  • 卷125_19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王维
  • 卷125_18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王维
  • 卷125_17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王维
  • 卷125_16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王维
  • 卷1_1 【帝京篇十首】李世民
  • 卷1_2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
  • 卷1_3 【执契静三边】李世民
  • 卷1_4 【正日临朝】李世民
  • 卷1_5 【幸武功庆善宫】李世民
  • 卷1_6 【重幸武功】李世民
  • 卷1_7 【经破薛举战地】李世民
  • 卷1_8 【过旧宅二首】李世民
  • 卷1_9 【还陕述怀】李世民
  • 卷1_10 【入潼关】李世民
  • 卷1_11 【于北平作】李世民
  • 卷1_12 【辽城望月】李世民
  • 卷1_13 【春日登陕州城楼俯眺原野回丹碧缀烟霞密翠斑…聊以命篇】李世民
  • 卷1_14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李世民
  • 卷1_15 【登三台言志】李世民
  • 卷1_16 【出猎】李世民
  • 卷1_17 【冬狩】李世民
  • 卷1_18 【春日望海】李世民
  • 卷1_19 【临洛水】李世民
  • 卷1_20 【望终南山】李世民
  • 卷1_21 【元日】李世民
  • 卷1_22 【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李世民
  • 卷1_23 【首春】李世民
  • 卷1_24 【初晴落景】李世民
  • 卷1_25 【初夏】李世民
  • 卷1_26 【度秋】李世民
  • 卷1_27 【仪鸾殿早秋】李世民
  • 卷1_28 【秋日即目】李世民
  • 卷1_29 【山阁晚秋】李世民
  • 卷1_30 【秋暮言志】李世民
  • 卷1_31 【喜雪】李世民
  • 卷1_32 【秋日斅庾信体】李世民
  • 卷1_33 【赋尚书】李世民
  • 卷1_34 【咏司马彪续汉志】李世民
  • 卷1_35 【咏风】李世民
  • 卷1_36 【咏雨】李世民
  • 卷1_37 【咏雪】李世民
  • 卷1_38 【赋得夏首启节】李世民
  • 卷1_39 【赋得白日半西山】李世民
  • 卷1_40 【置酒坐飞阁】李世民
  • 卷1_41 【采芙蓉】李世民
  • 卷1_42 【赋得樱桃】李世民
  • 卷1_43 【赋得李】李世民
  • 卷1_44 【赋得浮桥】李世民
  • 卷1_45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李世民
  • 卷1_46 【咏兴国寺佛殿前幡】李世民
  • 卷1_47 【望送魏徵葬】李世民
  • 卷1_48 【伤辽东战亡】李世民
  • 卷1_49 【月晦】李世民
  • 卷1_50 【秋日翠微宫】李世民
  • 卷1_51 【初秋夜坐】李世民
  • 卷1_52 【秋日二首】李世民
  • 卷1_53 【冬宵各为四韵】李世民
  • 卷1_54 【冬日临昆明池】李世民
  • 卷1_55 【望雪】李世民
  • 卷1_56 【守岁】李世民
  • 卷1_57 【除夜】李世民
  • 卷1_58 【咏雨】李世民
  • 卷1_59 【赋得含峰云】李世民
  • 卷1_60 【三层阁上置音声】李世民
  • 卷1_61 【远山澄碧雾】李世民
  • 卷1_62 【赋得花庭雾】李世民
  • 卷1_63 【春池柳】李世民
  • 卷1_64 【芳兰】李世民
  • 卷1_65 【咏桃】李世民
  • 卷1_66 【赋帘】李世民
  • 卷1_67 【咏乌代陈师道】李世民
  • 卷1_68 【咏饮马】李世民
  • 卷1_69 【赋得残菊】李世民
  • 卷1_70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李世民
  • 卷1_71 【琵琶】李世民
  • 卷1_72 【宴中山】李世民
  • 卷1_73 【饯中书侍郎来济】李世民
  • 卷1_74 【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李世民
  • 卷1_75 【咏烛二首】李世民
  • 卷1_76 【咏弓】李世民
  • 卷1_77 【赋得早雁出云鸣】李世民
  • 卷1_78 【赋得临池柳】李世民
  • 卷1_79 【赋得临池竹】李世民
  • 卷1_80 【赋得弱柳鸣秋蝉】李世民
  • 卷1_81 【探得李】李世民
  • 卷1_82 【咏小山】李世民
  • 卷1_83 【赐萧瑀】李世民
  • 卷1_84 【赐房玄龄】李世民
  • 卷1_85 【辽东山夜临秋】李世民
  • 卷1_86 【赐魏徵诗】李世民
  • 卷1_21 【两仪殿赋柏梁体】李世民
  • 卷1_22 【句】李世民
  • 卷2_1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李治
  • 卷2_2 【七夕宴悬圃二首】李治
  • 卷2_3 【过温汤】李治
  • 卷2_4 【九月九日】李治
  • 卷2_5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李治
  • 卷2_6 【谒大慈恩寺】李治
  • 卷2_7 【守岁】李治
  • 卷2_8 【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李治
  • 卷2_9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李显
  • 卷2_10 【登骊山高顶寓目】李显
  • 卷2_11 【幸秦始皇陵】李显
  • 卷2_12 【立春日游苑迎春】李显
  • 卷2_13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李显
  • 卷2_14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柏梁体联句】李显
  • 卷2_15 【石淙(太子时作)】李显
  • 卷2_16 【石淙(相王时作)】李旦
  • 卷3_1 【过晋阳宫】李隆基
  • 卷3_2 【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李隆基
  • 卷3_3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李隆基
  • 卷3_4 【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李隆基
  • 卷3_5 【送忠州太守康昭远等】李隆基
  • 卷3_6 【送李邕之任滑台】李隆基
  • 卷3_7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李隆基
  • 卷3_8 【温汤对雪】李隆基
  • 卷3_9 【登蒲州逍遥楼】李隆基
  • 卷3_10 【经河上公庙】李隆基
  • 卷3_11 【过王濬墓】李隆基
  • 卷3_12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 卷3_13 【春台望】李隆基
  • 卷3_14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李隆基
  • 卷3_15 【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李隆基
  • 卷3_16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李隆基
  • 卷3_17 【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言其志】李隆基
  • 卷3_18 【旋师喜捷】李隆基
  • 卷3_19 【过老子庙】李隆基
  • 卷3_20 【途次陕州】李隆基
  • 卷3_21 【野次喜雪】李隆基
  • 卷3_22 【送贺知章归四明】李隆基
  • 卷3_23 【轩游宫十五夜】李隆基
  • 卷3_24 【观拔河俗戏】李隆基
  • 卷3_25 【同刘晃喜雨】李隆基
  • 卷3_26 【千秋节赐群臣镜】李隆基
  • 卷3_27 【赐道士邓紫阳】李隆基
  • 卷3_28 【幸蜀西至剑门】李隆基
  • 卷3_29 【答司马承祯上剑镜】李隆基
  • 卷3_30 【送赵法师还蜀因名山奠简】李隆基
  • 卷3_31 【送道士薛季昌还山】李隆基
  • 卷3_32 【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李隆基
  • 卷3_33 【春日出苑游瞩(太子时作)】李隆基
  • 卷3_34 【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李隆基
  • 卷3_35 【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李隆基
  • 卷3_36 【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李隆基
  • 卷3_37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李隆基
  • 卷3_38 【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李隆基
  • 卷3_39 【早度蒲津关】李隆基
  • 卷3_40 【途经华岳】李隆基
  • 卷3_41 【喜雪】李隆基
  • 卷3_42 【幸凤泉汤】李隆基
  • 卷3_43 【南出雀鼠谷答张说】李隆基
  • 卷3_44 【赐崔日知往潞州】李隆基
  • 卷3_45 【为赵法师别造精院过院赋诗】李隆基
  • 卷3_46 【端午】李隆基
  • 卷3_47 【春中兴庆宫酺宴】李隆基
  • 卷3_48 【千秋节宴】李隆基
  • 卷3_49 【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李隆基
  • 卷3_50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李隆基
  • 卷3_51 【平胡】李隆基
  • 卷3_52 【游兴庆宫作】李隆基
  • 卷3_53 【送张说巡边】李隆基
  • 卷3_54 【饯王晙巡边】李隆基
  • 卷3_55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李隆基
  • 卷3_56 【潼关口号】李隆基
  • 卷3_57 【千秋节赐群臣镜】李隆基
  • 卷3_58 【续薛令之题壁】李隆基
  • 卷3_59 【送胡真师还西山】李隆基
  • 卷3_60 【过大哥山池题石壁】李隆基
  • 卷3_61 【题梅妃画真】李隆基
  • 卷3_62 【鶺鴒颂】李隆基
  • 卷3_63 【傀儡吟】李隆基
  • 卷3_64 【句】李隆基
  • 卷4_1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李亨
  • 卷4_2 【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李亨
  • 卷4_3 【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李适
  • 卷4_4 【中和节赐百官燕集因示所怀】李适
  • 卷4_5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李适
  • 卷4_6 【九月十八赐百僚追赏因书所怀】李适
  • 卷4_7 【送徐州张建封还镇】李适
  • 卷4_8 【麟德殿宴百僚】李适
  • 卷4_9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李适
  • 卷4_10 【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李适
  • 卷4_11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李适
  • 卷4_12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李适
  • 卷4_13 【重阳日即事】李适
  • 卷4_14 【丰年多庆,九日示怀】李适
  • 卷4_15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李适
  • 卷4_16 【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李适
  • 卷4_17 【九日绝句】李适
  • 卷4_18 【暮春喜雨诗】李昂1
  • 卷4_19 【题程修己竹障】李昂1
  • 卷4_20 【宫中题】李昂1
  • 卷4_21 【上巳日赐裴度】李昂1
  • 卷4_22 【上元日二首】李昂1
  • 卷4_23 【夏日联句】李昂1
  • 卷4_24 【百丈山】李忱
  • 卷4_25 【吊白居易】李忱
  • 卷4_26 【幸华严寺】李忱
  • 卷4_27 【重阳锡宴群臣】李忱
  • 卷4_28 【题泾县水西寺】李忱
  • 卷4_29 【瀑布联句】李忱
  • 卷4_30 【句】李忱
  • 卷4_31 【句】李晔1
  • 卷5_1 【春游曲】长孙氏
  • 卷5_2 【曳鼎歌】武则天
  • 卷5_3 【唐享昊天乐 第一】武则天
  • 卷5_4 【唐享昊天乐 第二】武则天
  • 卷5_5 【唐享昊天乐 第三】武则天
  • 卷5_6 【唐享昊天乐 第四】武则天
  • 卷5_7 【唐享昊天乐 第五】武则天
  • 卷5_8 【唐享昊天乐 第六】武则天
  • 卷5_9 【唐享昊天乐 第七】武则天
  • 卷5_10 【唐享昊天乐 第八】武则天
  • 卷5_11 【唐享昊天乐 第九】武则天
  • 卷5_12 【唐享昊天乐 第十】武则天
  • 卷5_13 【唐享昊天乐 第十一】武则天
  • 卷5_14 【唐享昊天乐 第十二】武则天
  • 卷5_15 【唐明堂乐章 外办将出】武则天
  • 卷5_16 【唐明堂乐章 皇帝行】武则天
  • 卷5_17 【唐明堂乐章 皇嗣出入升降】武则天
  • 卷5_18 【唐明堂乐章 迎送王公】武则天
  • 卷5_19 【唐明堂乐章 登歌】武则天
  • 卷5_20 【唐明堂乐章 配飨】武则天
  • 卷5_21 【唐明堂乐章 宫音】武则天
  • 卷5_22 【唐明堂乐章 角音】武则天
  • 卷5_23 【唐明堂乐章 徵音】武则天
  • 卷5_24 【唐明堂乐章 商音】武则天
  • 卷5_25 【唐明堂乐章 羽音】武则天
  • 卷5_26 【唐大飨拜洛乐章 昭和】武则天
  • 卷5_27 【唐大飨拜洛乐章 致和】武则天
  • 卷5_28 【唐大飨拜洛乐章 咸和】武则天
  • 卷5_29 【唐大飨拜洛乐章 九和】武则天
  • 卷5_30 【唐大飨拜洛乐章 拜洛】武则天
  • 卷5_31 【唐大飨拜洛乐章 显和】武则天
  • 卷5_32 【唐大飨拜洛乐章 昭和】武则天
  • 卷5_33 【唐大飨拜洛乐章 敬和】武则天
  • 卷5_34 【唐大飨拜洛乐章 齐和】武则天
  • 卷5_35 【唐大飨拜洛乐章 德和】武则天
  • 卷5_36 【唐大飨拜洛乐章 禋和】武则天
  • 卷5_37 【唐大飨拜洛乐章 通和】武则天
  • 卷5_38 【唐大飨拜洛乐章 归和】武则天
  • 卷5_39 【唐大飨拜洛乐章 归和】武则天
  • 卷5_40 【唐武氏享先庙乐章】武则天
  • 卷5_41 【早春夜宴】武则天
  • 卷5_42 【游九龙潭】武则天
  • 卷5_43 【赠胡天师】武则天
  • 卷5_44 【从驾幸少林寺】武则天
  • 卷5_45 【石淙】武则天
  • 卷5_46 【腊日宣诏幸上苑】武则天
  • 卷5_47 【如意娘】武则天
  • 卷5_48 【制袍字赐狄仁杰】武则天
  • 卷5_49 【拟小山篇】徐贤妃
  • 卷5_50 【长门怨】徐贤妃
  • 卷5_51 【秋风函谷应诏】徐贤妃
  • 卷5_52 【赋得北方有佳人】徐贤妃
  • 卷5_53 【进太宗】徐贤妃
  • 卷5_54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上官昭容
  • 卷5_55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上官昭容
  • 卷5_56 【彩书怨】上官昭容
  • 卷5_57 【驾幸三会寺应制】上官昭容
  • 卷5_58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上官昭容
  • 卷5_59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上官昭容
  • 卷5_60 【句】上官昭容
  • 卷5_61 【赠张云容舞】杨玉环
  • 卷5_62 【谢赐珍珠】江妃
  • 卷6_1 【黄台瓜辞】李贤
  • 卷6_2 【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李元嘉
  • 卷6_3 【奉和圣制过温汤】李贞
  • 卷6_4 【石桥】李祎
  • 卷7_1 【虚池驿题屏风】宜芬公主
  • 卷7_2 【嘲陆畅】宋若华
  • 卷7_3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应制】宋若昭
  • 卷7_4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宋若宪
  • 卷7_5 【奉和麟德殿宴百僚应制】鲍君徽
  • 卷7_6 【关山月】鲍君徽
  • 卷7_7 【惜花吟】鲍君徽
  • 卷7_8 【东亭茶宴】鲍君徽
  • 卷7_9 【夜梦】萧妃
  • 卷8_1 【咏灯】李昪
  • 卷8_2 【游后湖赏莲花】李璟
  • 卷8_3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汪王景逖齐王…登楼赋】李璟
  • 卷8_4 【句】李璟
  • 卷8_5 【九月十日偶书】李煜
  • 卷8_6 【秋莺】李煜
  • 卷8_7 【病起题山舍壁】李煜
  • 卷8_8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李煜
  • 卷8_9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李煜
  • 卷8_10 【挽辞】李煜
  • 卷8_11 【悼诗】李煜
  • 卷8_12 【感怀】李煜
  • 卷8_13 【梅花】李煜
  • 卷8_14 【书灵筵手巾】李煜
  • 卷8_15 【书琵琶背】李煜
  • 卷8_16 【病中感怀】李煜
  • 卷8_17 【病中书事】李煜
  • 卷8_18 【赐宫人庆奴】李煜
  • 卷8_19 【题金楼子后】李煜
  • 卷8_20 【句】李煜
  • 卷8_21 【蔷薇诗一首十八韵呈东海侍郎徐铉】李从善
  • 卷8_22 【观棋】李从谦
  • 卷8_23 【赠别唐太师道袭】李建
  • 卷8_24 【幸秦川上梓潼山】李衍
  • 卷8_25 【题剑门】李衍
  • 卷8_26 【过白卫岭和韩昭】李衍
  • 卷8_27 【宫词】李衍
  • 卷8_28 【醉妆词】李衍
  • 卷8_29 【句】李衍
  • 卷8_30 【巡衣锦军制还乡歌】钱镠
  • 卷8_31 【没了期歌】钱镠
  • 卷8_32 【句】钱镠
  • 卷8_33 【宫中作】钱俶
  • 卷8_34 【避暑摩诃池上作】孟昶
  • 卷8_35 【批叶翘谏书纸尾】王继鹏
  • 卷9_1 【丈人观】徐氏
  • 卷9_2 【玄都观】徐氏
  • 卷9_3 【丈人观谒先帝御容】徐氏
  • 卷9_4 【题金华宫】徐氏
  • 卷9_5 【丹景山至德寺】徐氏
  • 卷9_6 【题彭州阳平化】徐氏
  • 卷9_7 【三学山夜看圣灯】徐氏
  • 卷9_8 【题天回驿】徐氏
  • 卷9_9 【丈人观(以下为太妃时作)】徐氏
  • 卷9_10 【玄都观】徐氏
  • 卷9_11 【游丈人观谒先帝御容】徐氏
  • 卷9_12 【题金华宫】徐氏
  • 卷9_13 【和题丹景山至德寺】徐氏
  • 卷9_14 【题彭州阳平化】徐氏
  • 卷9_15 【三学山夜看圣灯】徐氏
  • 卷9_16 【题天回驿】徐氏
  • 卷10_1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 豫和】
  • 卷10_2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 太和】
  • 卷10_3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 肃和】
  • 卷10_4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 雍和】
  • 卷10_5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 寿和】
  • 卷10_6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 舒和】
  • 卷10_7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 凯安】
  • 卷10_8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 豫和】
  • 卷10_9 【郊庙歌辞 郊天旧乐章 豫和】
  • 卷10_10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昊天乐章】
  • 卷10_11 【中宗祀昊天乐章 豫和】
  • 卷10_12 【中宗祀昊天乐章 太和】
  • 卷10_13 【中宗祀昊天乐章 告谢】
  • 卷10_14 【中宗祀昊天乐章 肃和】
  • 卷10_15 【中宗祀昊天乐章 雍和】
  • 卷10_16 【中宗祀昊天乐章 福和】
  • 卷10_17 【中宗祀昊天乐章 中宫助祭升坛】
  • 卷10_18 【中宗祀昊天乐章 亚献】
  • 卷10_19 【中宗祀昊天乐章 舒和】
  • 卷10_20 【中宗祀昊天乐章 凯安】
  • 卷10_21 【明皇祀圜丘乐章 豫和】
  • 卷10_22 【明皇祀圜丘乐章 太和】
  • 卷10_23 【明皇祀圜丘乐章 肃和】
  • 卷10_24 【明皇祀圜丘乐章 雍和】
  • 卷10_25 【明皇祀圜丘乐章 寿和】
  • 卷10_26 【明皇祀圜丘乐章 寿和】
  • 卷10_27 【明皇祀圜丘乐章 寿和】
  • 卷10_28 【明皇祀圜丘乐章 舒和】
  • 卷10_29 【明皇祀圜丘乐章 凯安】
  • 卷10_30 【明皇祀圜丘乐章 豫和】
  • 卷10_31 【明皇祀圜丘乐章 太和】
  • 卷10_32 【封泰山乐章 豫和】
  • 卷10_33 【封泰山乐章 太和】
  • 卷10_34 【封泰山乐章 肃和】
  • 卷10_35 【封泰山乐章 雍和】
  • 卷10_36 【封泰山乐章 寿和】
  • 卷10_37 【封泰山乐章 寿和】
  • 卷10_38 【封泰山乐章 舒和】
  • 卷10_39 【封泰山乐章 凯安】
  • 卷10_40 【封泰山乐章 豫和】
  • 卷10_41 【祈谷乐章 肃和】
  • 卷10_42 【祈谷乐章 雍和】
  • 卷10_43 【祈谷乐章 舒和】
  • 卷10_44 【明堂乐章 肃和】
  • 卷10_45 【明堂乐章 雍和】
  • 卷10_46 【明堂乐章 舒和】
  • 卷10_47 【武后明堂乐章 外办将出】
  • 卷10_48 【武后明堂乐章 皇帝行】
  • 卷10_49 【武后明堂乐章 皇嗣出入升降】
  • 卷10_50 【武后明堂乐章 迎送王公】
  • 卷10_51 【武后明堂乐章 登歌】
  • 卷10_52 【武后明堂乐章 配飨】
  • 卷10_53 【武后明堂乐章 宫音】
  • 卷10_54 【武后明堂乐章 角音】
  • 卷10_55 【武后明堂乐章 徵音】
  • 卷10_56 【武后明堂乐章 商音】
  • 卷10_57 【武后明堂乐章 羽音】
  • 卷10_58 【雩祀乐章 肃和】
  • 卷10_59 【雩祀乐章 雍和】
  • 卷10_60 【雩祀乐章 舒和】
  • 卷10_61 【雩祀乐章 豫和】
  • 卷10_62 【雩祀乐章 豫和】
  • 卷11_1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黄帝宫音】
  • 卷11_2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肃和】
  • 卷11_3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雍和】
  • 卷11_4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舒和】
  • 卷11_5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青帝角音】
  • 卷11_6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肃和】
  • 卷11_7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雍和】
  • 卷11_8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舒和】
  • 卷11_9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赤帝徵音】
  • 卷11_10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肃和】
  • 卷11_11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雍和】
  • 卷11_12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舒和】
  • 卷11_13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白帝商音】
  • 卷11_14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肃和】
  • 卷11_15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雍和】
  • 卷11_16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舒和】
  • 卷11_17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黑帝羽音】
  • 卷11_18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肃和】
  • 卷11_19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雍和】
  • 卷11_20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舒和】
  • 卷11_21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黄郊迎神】
  • 卷11_22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送神】
  • 卷11_23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青郊迎神】
  • 卷11_24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送神】
  • 卷11_25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赤郊迎神】
  • 卷11_26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送神】
  • 卷11_27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白郊迎神】
  • 卷11_28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送神】
  • 卷11_29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黑郊迎神】
  • 卷11_30 【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送神】
  • 卷11_31 【郊庙歌辞 朝日乐章 肃和】
  • 卷11_32 【郊庙歌辞 朝日乐章 雍和】
  • 卷11_33 【郊庙歌辞 朝日乐章 舒和】
  • 卷11_34 【郊庙歌辞 朝日乐章 迎神】
  • 卷11_35 【郊庙歌辞 朝日乐章 送神】
  • 卷11_36 【郊庙歌辞 夕月乐章 肃和】
  • 卷11_37 【郊庙歌辞 夕月乐章 雍和】
  • 卷11_3 【郊庙歌辞 夕月乐章 舒和】
  • 卷11_4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神乐章 豫和】
  • 卷11_5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神乐章 太和】
  • 卷11_6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神乐章 肃和】
  • 卷11_7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神乐章 雍和】
  • 卷11_8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神乐章 寿和】
  • 卷11_9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神乐章 福和】
  • 卷11_10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神乐章 舒和】
  • 卷11_11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神乐章 凯安】
  • 卷11_12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神乐章 肃和】
  • 卷11_13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神乐章 豫和】
  • 卷11_14 【郊庙歌辞 祀风师乐章 迎神】包佶
  • 卷11_15 【郊庙歌辞 祀风师乐章 奠币登歌】包佶
  • 卷11_16 【郊庙歌辞 祀风师乐章 迎俎酌献】包佶
  • 卷11_17 【郊庙歌辞 祀风师乐章 亚献终献】包佶
  • 卷11_18 【郊庙歌辞 祀风师乐章 送神】包佶
  • 卷11_19 【郊庙歌辞 祀雨师乐章 迎神】包佶
  • 卷11_20 【郊庙歌辞 祀雨师乐章 奠币登歌】包佶
  • 卷11_21 【郊庙歌辞 祀雨师乐章 迎俎酌献】包佶
  • 卷11_22 【郊庙歌辞 祀雨师乐章 亚献终献】包佶
  • 卷11_23 【郊庙歌辞 祀雨师乐章 送神】包佶
  • 卷12_1 【郊庙歌辞 祭方丘乐章 顺和】
  • 卷12_2 【郊庙歌辞 祭方丘乐章 肃和】
  • 卷12_3 【郊庙歌辞 祭方丘乐章 雍和】
  • 卷12_4 【郊庙歌辞 祭方丘乐章 舒和】
  • 卷12_5 【郊庙歌辞 祭方丘乐章 顺和】
  • 卷12_6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昭和】
  • 卷12_7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致和】
  • 卷12_8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咸和】
  • 卷12_9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九和】
  • 卷12_10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显和(拜洛)】
  • 卷12_11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显和(受图)】
  • 卷12_12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昭和】
  • 卷12_13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敬和】
  • 卷12_14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齐和】
  • 卷12_15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德和】
  • 卷12_16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禋和】
  • 卷12_17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通和】
  • 卷12_18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归和】
  • 卷12_19 【郊庙歌辞 武后大享拜洛乐章 又归和】
  • 卷12_20 【郊庙歌辞 祭方丘乐章 顺和】
  • 卷12_21 【郊庙歌辞 祭方丘乐章 金奏】
  • 卷12_22 【郊庙歌辞 祭方丘乐章 顺和】
  • 卷12_23 【郊庙歌辞 祭汾阴乐章 顺和(林钟宫)】韩思复
  • 卷12_24 【郊庙歌辞 祭汾阴乐章 太簇角】卢从愿
  • 卷12_25 【郊庙歌辞 祭汾阴乐章 姑洗徵】刘晃
  • 卷12_26 【郊庙歌辞 祭汾阴乐章 南吕羽】韩休
  • 卷12_27 【郊庙歌辞 祭汾阴乐章 太和】王晙
  • 卷12_28 【郊庙歌辞 祭汾阴乐章 肃和】崔玄童
  • 卷12_29 【郊庙歌辞 祭汾阴乐章 雍和】贾曾
  • 卷12_30 【郊庙歌辞 祭汾阴乐章 寿和】苏颋
  • 卷12_31 【郊庙歌辞 祭汾阴乐章 舒和】何鸾
  • 卷12_32 【郊庙歌辞 祭汾阴乐章 凯安】蒋挺
  • 卷12_33 【郊庙歌辞 祭汾阴乐章 顺和】源光裕
  • 卷12_34 【郊庙歌辞 禅社首乐章 顺和】
  • 卷12_35 【郊庙歌辞 禅社首乐章 太和】
  • 卷12_36 【郊庙歌辞 禅社首乐章 肃和】
  • 卷12_37 【郊庙歌辞 禅社首乐章 雍和】
  • 卷12_38 【郊庙歌辞 禅社首乐章 寿和】
  • 卷12_39 【郊庙歌辞 禅社首乐章 福和】
  • 卷12_40 【郊庙歌辞 禅社首乐章 太和】
  • 卷12_41 【郊庙歌辞 禅社首乐章 灵具醉】
  • 卷12_42 【郊庙歌辞 祭神州乐章 肃和】
  • 卷12_43 【郊庙歌辞 祭神州乐章 雍和】
  • 卷12_44 【郊庙歌辞 祭神州乐章 舒和】
  • 卷12_45 【郊庙歌辞 祭神州乐章 迎神】
  • 卷12_46 【郊庙歌辞 祭神州乐章 送神】
  • 卷12_47 【郊庙歌辞 祭太社乐章 肃和】
  • 卷12_48 【郊庙歌辞 祭太社乐章 雍和】
  • 卷12_49 【郊庙歌辞 祭太社乐章 舒和】
  • 卷12_50 【郊庙歌辞 祭太社乐章 迎神】
  • 卷12_51 【郊庙歌辞 祭太社乐章 送神】
  • 卷12_52 【郊庙歌辞 蜡百神乐章 肃和】
  • 卷12_53 【郊庙歌辞 蜡百神乐章 雍和】
  • 卷12_54 【郊庙歌辞 蜡百神乐章 舒和】
  • 卷12_55 【郊庙歌辞 蜡百神乐章 迎神】
  • 卷12_56 【郊庙歌辞 蜡百神乐章 送神】
  • 卷12_57 【郊庙歌辞 享先农乐章 咸和】
  • 卷12_58 【郊庙歌辞 享先农乐章 肃和】
  • 卷12_59 【郊庙歌辞 享先农乐章 雍和】
  • 卷12_60 【郊庙歌辞 享先农乐章 舒和】
  • 卷12_61 【郊庙歌辞 享先农乐章 咸和】
  • 卷12_62 【郊庙歌辞 享先蚕乐章 永和】
  • 卷12_63 【郊庙歌辞 享先蚕乐章 肃和】
  • 卷12_64 【郊庙歌辞 享先蚕乐章 展敬】
  • 卷12_65 【郊庙歌辞 享先蚕乐章 絜诚】
  • 卷12_66 【郊庙歌辞 享先蚕乐章 昭庆】
  • 卷12_67 【郊庙歌辞 释奠文宣王乐章 诚和】
  • 卷12_68 【郊庙歌辞 释奠文宣王乐章 承和】
  • 卷12_69 【郊庙歌辞 释奠文宣王乐章 肃和】
  • 卷12_70 【郊庙歌辞 释奠文宣王乐章 雍和】
  • 卷12_71 【郊庙歌辞 释奠文宣王乐章 舒和】
  • 卷12_72 【郊庙歌辞 享孔子庙乐章 迎神】
  • 卷12_73 【郊庙歌辞 享孔子庙乐章 送神】
  • 卷12_74 【郊庙歌辞 释奠武成王乐章 迎神】
  • 卷12_75 【郊庙歌辞 释奠武成王乐章 奠币登歌】
  • 卷12_76 【郊庙歌辞 释奠武成王乐章 迎俎酌献】
  • 卷12_77 【郊庙歌辞 释奠武成王乐章 亚献终献】
  • 卷12_78 【郊庙歌辞 释奠武成王乐章 送神】
  • 卷12_79 【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章 第一章】姚崇
  • 卷12_80 【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章 第二章】蔡孚
  • 卷12_81 【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章 第三章】沈佺期
  • 卷12_82 【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章 第四章】卢怀慎
  • 卷12_83 【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章 第五章】姜皎
  • 卷12_84 【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章 第六章】崔日用
  • 卷12_85 【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章 第七章】苏颋
  • 卷12_86 【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章 第八章】李乂
  • 卷12_87 【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章 第九章】姜晞
  • 卷12_88 【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章 第十章】裴璀
  • 卷13_1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永和】
  • 卷13_2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肃和】
  • 卷13_3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雍和】
  • 卷13_4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长发舞】
  • 卷13_5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大基舞】
  • 卷13_6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大成舞】
  • 卷13_7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大明舞】
  • 卷13_8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寿和】
  • 卷13_9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舒和】
  • 卷13_10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雍和】
  • 卷13_11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永和】
  • 卷13_12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崇德舞】
  • 卷13_13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钧天舞】
  • 卷13_14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太和舞】
  • 卷13_15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景云舞】
  • 卷13_16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光大舞】
  • 卷13_17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迎神】
  • 卷13_18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金奏】
  • 卷13_19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送神】
  • 卷13_20 【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一】
  • 卷13_21 【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二】
  • 卷13_22 【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三登歌】
  • 卷13_23 【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四迎神】
  • 卷13_24 【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五饮福】
  • 卷13_25 【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六送文舞】
  • 卷13_26 【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七迎武舞】
  • 卷13_27 【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八武舞作】
  • 卷13_28 【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九彻俎】
  • 卷13_29 【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十送神】
  • 卷13_30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严和】
  • 卷13_31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升和】
  • 卷13_32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虔和】
  • 卷13_33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歆和】
  • 卷13_34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承光舞】
  • 卷13_35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延和】
  • 卷13_36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同和】
  • 卷13_37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宁和】
  • 卷13_38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恭和】
  • 卷13_39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通和】
  • 卷13_40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昭和】
  • 卷13_41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诚敬】
  • 卷13_42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肃和】
  • 卷13_43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昭感】
  • 卷13_44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永和三章】
  • 卷13_45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太和】
  • 卷13_46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肃和】
  • 卷13_47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雍和二章】
  • 卷13_48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文舞】
  • 卷13_49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光大舞】
  • 卷13_50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长发舞】
  • 卷13_51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大政舞】
  • 卷13_52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大成舞】
  • 卷13_53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大明舞】
  • 卷13_54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崇德舞】
  • 卷13_55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钧天舞】
  • 卷13_56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大和舞】
  • 卷13_57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景云舞】
  • 卷13_58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福和】
  • 卷13_59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舒和】
  • 卷13_60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凯安四章】
  • 卷13_61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登歌】
  • 卷13_62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永和】
  • 卷13_63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广运舞】郭子仪
  • 卷13_64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惟新舞】刘晏
  • 卷13_65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保大舞】郭子仪
  • 卷13_66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文明舞】郑馀庆
  • 卷13_67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大顺舞】郑絪
  • 卷13_68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象德舞】段文昌
  • 卷13_69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和宁舞】牛僧孺
  • 卷13_70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大定舞】李回
  • 卷13_71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宣宗室舞】夏侯孜
  • 卷13_72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懿宗室舞】萧仿
  • 卷13_73 【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咸宁舞】
  • 卷14_1 【郊庙歌辞 太清宫乐章 煌煌】
  • 卷14_2 【郊庙歌辞 太清宫乐章 冲和】
  • 卷14_3 【郊庙歌辞 太清宫乐章 香初上】
  • 卷14_4 【郊庙歌辞 太清宫乐章 再上】
  • 卷14_5 【郊庙歌辞 太清宫乐章 终上】
  • 卷14_6 【郊庙歌辞 太清宫乐章 紫极舞】
  • 卷14_7 【郊庙歌辞 太清宫乐章 序入破第一奏】
  • 卷14_8 【郊庙歌辞 太清宫乐章 第二奏】
  • 卷14_9 【郊庙歌辞 太清宫乐章 第三奏】
  • 卷14_10 【郊庙歌辞 太清宫乐章 登歌】
  • 卷14_11 【郊庙歌辞 太清宫乐章 真和】
  • 卷14_12 【郊庙歌辞 德明兴圣庙乐章 迎神】
  • 卷14_13 【郊庙歌辞 德明兴圣庙乐章 登歌奠币】
  • 卷14_14 【郊庙歌辞 德明兴圣庙乐章 迎俎】
  • 卷14_15 【郊庙歌辞 德明兴圣庙乐章 德明酌献】
  • 卷14_16 【郊庙歌辞 德明兴圣庙乐章 兴圣酌献】
  • 卷14_17 【郊庙歌辞 德明兴圣庙乐章 亚献终献】
  • 卷14_18 【郊庙歌辞 德明兴圣庙乐章 送神】
  • 卷14_19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永和】徐彦伯
  • 卷14_20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金奏(一本无此章)】
  • 卷14_21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太和】丘说
  • 卷14_22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肃和】张齐贤
  • 卷14_23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雍和】郑善玉
  • 卷14_24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昭升】薛稷
  • 卷14_25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坤贞】
  • 卷14_26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寿和】徐坚
  • 卷14_27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舒和】胡雄
  • 卷14_28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安和】刘子玄
  • 卷14_29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雍和】员半千
  • 卷14_30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永和】祝钦明
  • 卷14_31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迎神】
  • 卷14_32 【郊庙歌辞 仪坤庙乐章 送神】
  • 卷14_33 【郊庙歌辞 昭德皇后庙乐章 永和】
  • 卷14_34 【郊庙歌辞 昭德皇后庙乐章 肃和】
  • 卷14_35 【郊庙歌辞 昭德皇后庙乐章 雍和】
  • 卷14_36 【郊庙歌辞 昭德皇后庙乐章 坤元】
  • 卷14_37 【郊庙歌辞 昭德皇后庙乐章 寿和】
  • 卷14_38 【郊庙歌辞 昭德皇后庙乐章 舒和】
  • 卷14_39 【郊庙歌辞 昭德皇后庙乐章 凯安】
  • 卷14_40 【郊庙歌辞 昭德皇后庙乐章 雍和】
  • 卷14_41 【郊庙歌辞 昭德皇后庙乐章 永和】
  • 卷15_1 【郊庙歌辞 让皇帝庙乐章 迎神】李舒
  • 卷15_2 【郊庙歌辞 让皇帝庙乐章 奠币】李舒
  • 卷15_3 【郊庙歌辞 让皇帝庙乐章 迎俎】李舒
  • 卷15_4 【郊庙歌辞 让皇帝庙乐章 酌献】李舒
  • 卷15_5 【郊庙歌辞 让皇帝庙乐章 亚献终献】李舒
  • 卷15_6 【郊庙歌辞 让皇帝庙乐章 送神】李舒
  • 卷15_7 【郊庙歌辞 享隐太子庙乐章 诚和】
  • 卷15_8 【郊庙歌辞 享隐太子庙乐章 肃和】
  • 卷15_9 【郊庙歌辞 享隐太子庙乐章 雍和】
  • 卷15_10 【郊庙歌辞 享隐太子庙乐章 舒和】
  • 卷15_11 【郊庙歌辞 享隐太子庙乐章 凯安】
  • 卷15_12 【郊庙歌辞 隐太子庙乐章 迎神】
  • 卷15_13 【郊庙歌辞 隐太子庙乐章 送神】
  • 卷15_14 【郊庙歌辞 享章怀太子庙乐章 迎神】
  • 卷15_15 【郊庙歌辞 享章怀太子庙乐章 登歌酌鬯】
  • 卷15_16 【郊庙歌辞 享章怀太子庙乐章 迎俎酌献】
  • 卷15_17 【郊庙歌辞 享章怀太子庙乐章 送文舞迎武舞】
  • 卷15_18 【郊庙歌辞 享章怀太子庙乐章 武舞作】
  • 卷15_19 【郊庙歌辞 享懿德太子庙乐章 迎神】
  • 卷15_20 【郊庙歌辞 享懿德太子庙乐章 登歌酌鬯】
  • 卷15_21 【郊庙歌辞 享懿德太子庙乐章 迎俎酌献】
  • 卷15_22 【郊庙歌辞 享懿德太子庙乐章 送文舞迎武舞】
  • 卷15_23 【郊庙歌辞 享懿德太子庙乐章 武舞作】
  • 卷15_24 【郊庙歌辞 享节愍太子庙乐章 迎神】
  • 卷15_25 【郊庙歌辞 享节愍太子庙乐章 登歌酌鬯】
  • 卷15_26 【郊庙歌辞 享节愍太子庙乐章 迎俎酌献】
  • 卷15_27 【郊庙歌辞 享节愍太子庙乐章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
  • 卷15_28 【郊庙歌辞 享节愍太子庙乐章 武舞作】
  • 卷15_29 【郊庙歌辞 享文敬太子庙乐章 请神】许孟容
  • 卷15_30 【郊庙歌辞 享文敬太子庙乐章 登歌】陈京
  • 卷15_31 【郊庙歌辞 享文敬太子庙乐章 迎俎酌献】冯伉
  • 卷15_32 【郊庙歌辞 享文敬太子庙乐章 送文舞迎武舞】
  • 卷15_33 【郊庙歌辞 享文敬太子庙乐章 亚献终献】崔邠
  • 卷15_34 【郊庙歌辞 享文敬太子庙乐章 送神】崔邠
  • 卷15_35 【郊庙歌辞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请神】归登
  • 卷15_36 【郊庙歌辞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登歌】杜羔
  • 卷15_37 【郊庙歌辞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迎俎酌献】李逢吉
  • 卷15_38 【郊庙歌辞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孟简
  • 卷15_39 【郊庙歌辞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亚献终献】裴度
  • 卷15_40 【郊庙歌辞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送神】王涯
  • 卷15_41 【郊庙歌辞 武后崇先庙乐章(载《本集》)】
  • 卷15_42 【郊庙歌辞 褒德庙乐章 昭德】
  • 卷15_43 【郊庙歌辞 褒德庙乐章 进德】
  • 卷15_44 【郊庙歌辞 褒德庙乐章 褒德】
  • 卷15_45 【郊庙歌辞 褒德庙乐章 武舞作】
  • 卷15_46 【郊庙歌辞 褒德庙乐章 彰德】
  • 卷15_47 【舞曲歌辞 功成庆善乐舞词】
  • 卷15_48 【舞曲歌辞 中和乐舞词】
  • 卷15_49 【舞曲歌辞 凯乐歌辞 破阵乐】
  • 卷15_50 【舞曲歌辞 凯乐歌辞 应圣期】
  • 卷15_51 【舞曲歌辞 凯乐歌辞 贺圣欢】
  • 卷15_52 【舞曲歌辞 凯乐歌辞 君臣同庆乐】
  • 卷16_1 【郊庙歌辞 梁郊祀乐章 庆和】赵光逢
  • 卷16_2 【郊庙歌辞 梁郊祀乐章 庆顺】
  • 卷16_3 【郊庙歌辞 梁郊祀乐章 庆平】
  • 卷16_4 【郊庙歌辞 梁郊祀乐章 庆肃】张衮
  • 卷16_5 【郊庙歌辞 梁郊祀乐章 庆熙】
  • 卷16_6 【郊庙歌辞 梁郊祀乐章 庆隆】
  • 卷16_7 【郊庙歌辞 梁郊祀乐章 庆融】
  • 卷16_8 【郊庙歌辞 梁郊祀乐章 庆休】
  • 卷16_9 【郊庙歌辞 梁郊祀乐章 庆和】
  • 卷16_10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 昭顺乐】
  • 卷16_11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 治顺乐】
  • 卷16_12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 感顺乐】
  • 卷16_13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 禋顺乐】
  • 卷16_14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 福顺乐】
  • 卷16_15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 福顺乐】
  • 卷16_16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 福顺乐】
  • 卷16_17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 忠顺乐】
  • 卷16_18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 武舞乐】
  • 卷16_19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 昭顺乐】
  • 卷16_20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 开平舞】
  • 卷16_11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 皇帝行】
  • 卷16_12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 帝盥】
  • 卷16_13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 登歌】
  • 卷16_14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 大合舞】
  • 卷16_15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 象功舞】
  • 卷16_16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 来仪舞】
  • 卷16_17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 昭德舞】
  • 卷16_18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 饮福】
  • 卷16_19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 撤豆】
  • 卷16_20 【郊庙歌辞 梁太庙乐舞辞 送神】
  • 卷16_21 【郊庙歌辞 后唐宗庙乐舞辞 昭德舞】
  • 卷16_22 【郊庙歌辞 后唐宗庙乐舞辞 文明舞】
  • 卷16_23 【郊庙歌辞 后唐宗庙乐舞辞 应天舞】
  • 卷16_24 【郊庙歌辞 后唐宗庙乐舞辞 永平舞】
  • 卷16_25 【郊庙歌辞 后唐宗庙乐舞辞 武成舞】
  • 卷16_26 【郊庙歌辞 后唐宗庙乐舞辞 雍熙舞】
  • 卷16_27 【郊庙歌辞 汉宗庙乐舞辞 武德舞】
  • 卷16_28 【郊庙歌辞 汉宗庙乐舞辞 灵长舞】
  • 卷16_29 【郊庙歌辞 汉宗庙乐舞辞 积善舞】
  • 卷16_30 【郊庙歌辞 汉宗庙乐舞辞 显仁舞】
  • 卷16_31 【郊庙歌辞 汉宗庙乐舞辞 章庆舞】
  • 卷16_32 【郊庙歌辞 汉宗庙乐舞辞 观德舞】张昭
  • 卷16_33 【郊庙歌辞 周宗庙乐舞辞 肃顺】
  • 卷16_34 【郊庙歌辞 周宗庙乐舞辞 治顺】
  • 卷16_35 【郊庙歌辞 周宗庙乐舞辞 肃雍舞】
  • 卷16_36 【郊庙歌辞 周宗庙乐舞辞 章德舞】
  • 卷16_37 【郊庙歌辞 周宗庙乐舞辞 善庆舞】
  • 卷16_38 【郊庙歌辞 周宗庙乐舞辞 观成舞】
  • 卷16_39 【郊庙歌辞 周宗庙乐舞辞 明德舞】
  • 卷16_40 【郊庙歌辞 周宗庙乐舞辞 咸顺】
  • 卷16_41 【郊庙歌辞 周宗庙乐舞辞 禋顺】
  • 卷16_42 【郊庙歌辞 周宗庙乐舞辞 福顺】
  • 卷16_43 【郊庙歌辞 周宗庙乐舞辞 忠顺】
  • 卷16_44 【郊庙歌辞 善胜舞】
  • 卷16_45 【郊庙歌辞 善胜舞 禋顺】
  • 卷16_46 【郊庙歌辞 善胜舞 肃顺】
  • 卷16_47 【郊庙歌辞 晋朝飨乐章 初举酒文同乐】
  • 卷16_48 【郊庙歌辞 晋朝飨乐章 举酒】
  • 卷16_49 【郊庙歌辞 晋朝飨乐章 再举酒】
  • 卷16_50 【郊庙歌辞 晋朝飨乐章 四举酒】
  • 卷16_51 【郊庙歌辞 晋朝飨乐章 群臣酒行歌】
  • 卷16_52 【郊庙歌辞 周朝飨乐章 忠顺】
  • 卷16_53 【郊庙歌辞 周朝飨乐章 忠顺】
  • 卷16_54 【郊庙歌辞 周朝飨乐章 治顺】
  • 卷16_55 【郊庙歌辞 周朝飨乐章 福顺】
  • 卷16_56 【郊庙歌辞 周朝飨乐章 康顺】
  • 卷16_57 【郊庙歌辞 周朝飨乐章 忠顺】
  • 卷16_58 【郊庙歌辞 周朝飨乐章 忠顺】
  • 卷16_59 【郊庙歌辞 晋昭德成功舞歌 昭德舞歌二首】
  • 卷16_60 【郊庙歌辞 晋昭德成功舞歌 武功舞歌二首】
  • 卷17_1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朱鹭】张籍
  • 卷17_2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艾如张】李贺
  • 卷17_3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上之回】卢照邻
  • 卷17_4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上之回】李白
  • 卷17_5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上之回】李贺
  • 卷17_6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战城南】卢照邻
  • 卷17_7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战城南】李白
  • 卷17_8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战城南】刘驾
  • 卷17_9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战城南二首】贯休
  • 卷17_10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郑世翼
  • 卷17_11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 卷17_12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卢照邻
  • 卷17_13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张循之
  • 卷17_14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刘方平
  • 卷17_15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皇甫冉
  • 卷17_16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李端
  • 卷17_17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于濆
  • 卷17_18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二首】孟郊
  • 卷17_19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李贺
  • 卷17_20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齐己
  • 卷17_21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将进酒】李白
  • 卷17_22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将进酒】元稹
  • 卷17_23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将进酒】李贺
  • 卷17_24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君马黄】李白
  • 卷17_25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芳树】沈佺期
  • 卷17_26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芳树】卢照邻
  • 卷17_27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芳树】徐彦伯
  • 卷17_28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芳树】韦应物
  • 卷17_29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芳树】元稹
  • 卷17_30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芳树】罗隐
  • 卷17_31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有所思】沈佺期
  • 卷17_32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有所思】李白
  • 卷17_33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有所思】孟郊
  • 卷17_34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有所思】卢仝
  • 卷17_35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有所思】韦应物
  • 卷17_36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有所思】刘氏云
  • 卷17_37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雉子班】李白
  • 卷17_38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临高台】褚亮
  • 卷17_39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临高台】王勃
  • 卷17_40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临高台】贯休
  • 卷17_41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黄雀行】庄南杰
  • 卷17_42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钓竿篇】沈佺期
  • 卷17_43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凯歌六首】岑参
  • 卷17_44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晋阳武】柳宗元
  • 卷17_45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兽之穷】柳宗元
  • 卷17_46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战武牢】柳宗元
  • 卷17_47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泾水黄】柳宗元
  • 卷17_48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奔鲸沛】柳宗元
  • 卷17_49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苞枿】柳宗元
  • 卷17_50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河右平】柳宗元
  • 卷17_51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铁山碎】柳宗元
  • 卷17_52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靖本邦】柳宗元
  • 卷17_53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吐谷浑】柳宗元
  • 卷17_54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高昌】柳宗元
  • 卷17_55 【乐府杂曲 鼓吹铙歌 东蛮】柳宗元
  • 卷18_1 【横吹曲辞 陇头(一曰陇头水)】张籍
  • 卷18_2 【横吹曲辞 陇头吟】王维
  • 卷18_3 【横吹曲辞 陇头吟】翁绶
  • 卷18_4 【横吹曲辞 陇头水】杨师道
  • 卷18_5 【横吹曲辞 陇头水】卢照邻
  • 卷18_6 【横吹曲辞 陇头水】王建
  • 卷18_7 【横吹曲辞 陇头水】于濆
  • 卷18_8 【横吹曲辞 陇头水】皎然
  • 卷18_9 【横吹曲辞 陇头水】鲍溶
  • 卷18_10 【横吹曲辞 陇头水】罗隐
  • 卷18_11 【横吹曲辞 出关】魏徵
  • 卷18_12 【横吹曲辞 入关】贾驰
  • 卷18_13 【横吹曲辞 入关】张祜
  • 卷18_14 【横吹曲辞 出塞】窦威
  • 卷18_15 【横吹曲辞 出塞】陈子昂
  • 卷18_16 【横吹曲辞 出塞】张易之
  • 卷18_17 【横吹曲辞 出塞】沈佺期
  • 卷18_18 【横吹曲辞 出塞】王维
  • 卷18_19 【横吹曲辞 出塞】王昌龄
  • 卷18_20 【横吹曲辞 出塞】马戴
  • 卷18_21 【横吹曲辞 前出塞九首】杜甫
  • 卷18_22 【横吹曲辞 后出塞五首】杜甫
  • 卷18_23 【横吹曲辞 出塞】皇甫冉
  • 卷18_24 【横吹曲辞 出塞】王之涣
  • 卷18_25 【横吹曲辞 出塞】耿湋
  • 卷18_26 【横吹曲辞 出塞】张籍
  • 卷18_27 【横吹曲辞 出塞】刘驾
  • 卷18_28 【横吹曲辞 出塞曲】刘济
  • 卷18_29 【横吹曲辞 出塞曲】于鹄
  • 卷18_30 【横吹曲辞 出塞曲】贯休
  • 卷18_31 【横吹曲辞 入塞】刘希夷
  • 卷18_32 【横吹曲辞 入塞曲】耿湋
  • 卷18_33 【横吹曲辞 入塞曲】贯休
  • 卷18_34 【横吹曲辞 入塞曲】沈彬
  • 卷18_35 【横吹曲辞 折杨柳】卢照邻
  • 卷18_36 【横吹曲辞 折杨柳】沈佺期
  • 卷18_37 【横吹曲辞 折杨柳】乔知之
  • 卷18_38 【横吹曲辞 折杨柳】刘宪
  • 卷18_39 【横吹曲辞 折杨柳】崔湜
  • 卷18_40 【横吹曲辞 折杨柳】韦承庆
  • 卷18_41 【横吹曲辞 折杨柳】欧阳瑾
  • 卷18_42 【横吹曲辞 折杨柳】张祜
  • 卷18_43 【横吹曲辞 折杨柳】张九龄
  • 卷18_44 【横吹曲辞 折杨柳】余延寿
  • 卷18_45 【横吹曲辞 折杨柳】李白
  • 卷18_46 【横吹曲辞 折杨柳】孟郊
  • 卷18_47 【横吹曲辞 折杨柳】李端
  • 卷18_48 【横吹曲辞 折杨柳】翁绶
  • 卷18_49 【横吹曲辞 望行人】王建
  • 卷18_50 【横吹曲辞 望行人】张籍
  • 卷18_51 【横吹曲辞 关山月】卢照邻
  • 卷18_52 【横吹曲辞 关山月】沈佺期
  • 卷18_53 【横吹曲辞 关山月】李白
  • 卷18_54 【横吹曲辞 关山月】长孙佐辅
  • 卷18_55 【横吹曲辞 关山月】耿湋
  • 卷18_56 【横吹曲辞 关山月二首】戴叔伦
  • 卷18_57 【横吹曲辞 关山月】崔融
  • 卷18_58 【横吹曲辞 关山月】李端
  • 卷18_59 【横吹曲辞 关山月】王建
  • 卷18_60 【横吹曲辞 关山月】张籍
  • 卷18_61 【横吹曲辞 关山月】翁绶
  • 卷18_62 【横吹曲辞 关山月】鲍氏君徽
  • 卷18_63 【横吹曲辞 洛阳道】于武陵
  • 卷18_64 【横吹曲辞 洛阳道】郑渥
  • 卷18_65 【横吹曲辞 洛阳陌】李白
  • 卷18_66 【横吹曲辞 长安道】崔颢
  • 卷18_67 【横吹曲辞 长安道】孟郊
  • 卷18_68 【横吹曲辞 长安道】顾况
  • 卷18_69 【横吹曲辞 长安道】聂夷中
  • 卷18_70 【横吹曲辞 长安道】韦应物
  • 卷18_71 【横吹曲辞 长安道】白居易
  • 卷18_72 【横吹曲辞 长安道】薛能
  • 卷18_73 【横吹曲辞 长安道】贯休
  • 卷18_74 【横吹曲辞 长安道】沈佺期
  • 卷18_75 【横吹曲辞 梅花落】卢照邻
  • 卷18_76 【横吹曲辞 梅花落】沈佺期
  • 卷18_77 【横吹曲辞 梅花落】刘方平
  • 卷18_78 【横吹曲辞 紫骝马】卢照邻
  • 卷18_79 【横吹曲辞 紫骝马】李白
  • 卷18_80 【横吹曲辞 紫骝马】李益
  • 卷18_81 【横吹曲辞 紫骝马】秦韬玉
  • 卷18_82 【横吹曲辞 骢马(一曰骢马驱)】李群玉
  • 卷18_83 【横吹曲辞 骢马曲】纪唐夫
  • 卷18_84 【横吹曲辞 雨雪曲】李端
  • 卷18_85 【横吹曲辞 雨雪曲】翁绶
  • 卷18_86 【横吹曲辞 刘生】卢照邻
  • 卷18_87 【横吹曲辞 雍台歌】温庭筠
  • 卷18_88 【横吹曲辞 捉搦歌】张祜
  • 卷18_89 【横吹曲辞 幽州胡马客歌】李白
  • 卷18_90 【横吹曲辞 白鼻騧】李白
  • 卷18_91 【横吹曲辞 白鼻騧】张祜
  • 卷19_1 【相和歌辞 箜篌引】李贺
  • 卷19_2 【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李白
  • 卷19_3 【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王建
  • 卷19_4 【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温庭筠
  • 卷19_5 【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王睿
  • 卷19_6 【相和歌辞 江南曲】宋之问
  • 卷19_7 【相和歌辞 江南曲】刘昚虚
  • 卷19_8 【相和歌辞 江南曲】丁仙芝
  • 卷19_9 【相和歌辞 江南曲八首】刘希夷
  • 卷19_10 【相和歌辞 江南曲】于鹄
  • 卷19_11 【相和歌辞 江南曲】李益
  • 卷19_12 【相和歌辞 江南曲】李贺
  • 卷19_13 【相和歌辞 江南曲】李商隐
  • 卷19_14 【相和歌辞 江南曲】韩翃
  • 卷19_15 【相和歌辞 江南曲】温庭筠
  • 卷19_16 【相和歌辞 江南曲】张籍
  • 卷19_17 【相和歌辞 江南曲】罗隐
  • 卷19_18 【相和歌辞 江南曲】陆龟蒙
  • 卷19_19 【相和歌辞 江南曲】陆龟蒙
  • 卷19_20 【相和歌辞 度关山】李端
  • 卷19_21 【相和歌辞 关山曲】马戴
  • 卷19_22 【相和歌辞 登高丘而望远】李白
  • 卷19_23 【相和歌辞 蒿里】贯休
  • 卷19_24 【相和歌辞 挽歌】赵微明
  • 卷19_25 【相和歌辞 挽歌二首】于鹄
  • 卷19_26 【相和歌辞 挽歌】孟云卿
  • 卷19_27 【相和歌辞 挽歌】白居易
  • 卷19_28 【相和歌辞 对酒】崔国辅
  • 卷19_29 【相和歌辞 对酒二首】李白
  • 卷19_30 【相和歌辞 陌上桑】李白
  • 卷19_31 【相和歌辞 陌上桑】常建
  • 卷19_32 【相和歌辞 陌上桑】陆龟蒙
  • 卷19_33 【相和歌辞 采桑】郎大家宋氏
  • 卷19_34 【相和歌辞 采桑】刘希夷
  • 卷19_35 【相和歌辞 采桑】李彦暐
  • 卷19_36 【相和歌辞 采桑】王建
  • 卷19_37 【相和歌辞 日出行】李白
  • 卷19_38 【相和歌辞 日出行】李贺
  • 卷19_39 【相和歌辞 王昭君】崔国辅
  • 卷19_40 【相和歌辞 王昭君】崔国辅
  • 卷19_41 【相和歌辞 王昭君】卢照邻
  • 卷19_42 【相和歌辞 王昭君】骆宾王
  • 卷19_43 【相和歌辞 王昭君】沈佺期
  • 卷19_44 【相和歌辞 王昭君】梁献
  • 卷19_45 【相和歌辞 王昭君】上官仪
  • 卷19_46 【相和歌辞 王昭君】董思恭
  • 卷19_47 【相和歌辞 王昭君】顾朝阳
  • 卷19_48 【相和歌辞 王昭君三首】东方虬
  • 卷19_49 【相和歌辞 王昭君三首】郭元振
  • 卷19_50 【相和歌辞 王昭君】刘长卿
  • 卷19_51 【相和歌辞 王昭君二首】李白
  • 卷19_52 【相和歌辞 王昭君】储光羲
  • 卷19_53 【相和歌辞 王昭君】皎然
  • 卷19_54 【相和歌辞 王昭君二首】白居易
  • 卷19_55 【相和歌辞 王昭君】令狐楚
  • 卷19_56 【相和歌辞 王昭君】张仲素
  • 卷19_57 【相和歌辞 王昭君】李商隐
  • 卷19_58 【相和歌辞 明妃曲】王偃
  • 卷19_59 【相和歌辞 昭君词】张文琮
  • 卷19_60 【相和歌辞 昭君词】陈昭
  • 卷19_61 【相和歌辞 昭君词】戴叔伦
  • 卷19_62 【相和歌辞 昭君词】李端
  • 卷19_63 【相和歌辞 楚妃叹】张籍
  • 卷19_64 【相和歌辞 楚妃怨】张籍
  • 卷19_65 【相和歌辞 王子乔】宋之问
  • 卷19_66 【相和歌辞 蜀国弦】李贺
  • 卷19_67 【相和歌辞 长歌行】李白
  • 卷19_68 【相和歌辞 长歌行】王昌龄
  • 卷19_69 【相和歌辞 短歌行】聂夷中
  • 卷19_70 【相和歌辞 短歌行】李白
  • 卷19_71 【相和歌辞 短歌行六首】顾况
  • 卷19_72 【相和歌辞 短歌行】王建
  • 卷19_73 【相和歌辞 短歌行】张籍
  • 卷19_74 【相和歌辞 短歌行二首】白居易
  • 卷19_75 【相和歌辞 短歌行】陆龟蒙
  • 卷19_76 【相和歌辞 短歌行】皎然
  • 卷19_77 【相和歌辞 铜雀台】王无竞
  • 卷19_78 【相和歌辞 铜雀台】郑愔
  • 卷19_79 【相和歌辞 铜雀台】刘长卿
  • 卷19_80 【相和歌辞 铜雀台】贾至
  • 卷19_81 【相和歌辞 铜雀台】罗隐
  • 卷19_82 【相和歌辞 铜雀台】薛能
  • 卷19_83 【相和歌辞 铜雀台】张氏琰
  • 卷19_84 【相和歌辞 铜雀台】梁氏琼
  • 卷19_85 【相和歌辞 铜雀妓】王勃
  • 卷19_86 【相和歌辞 铜雀妓】沈佺期
  • 卷19_87 【相和歌辞 铜雀妓】乔知之
  • 卷19_88 【相和歌辞 铜雀妓】王適
  • 卷19_89 【相和歌辞 铜雀妓】欧阳詹
  • 卷19_90 【相和歌辞 铜雀妓】袁晖
  • 卷19_91 【相和歌辞 铜雀妓】刘商
  • 卷19_92 【相和歌辞 铜雀妓】李贺
  • 卷19_93 【相和歌辞 铜雀妓】吴烛
  • 卷19_94 【相和歌辞 铜雀妓】朱光弼
  • 卷19_95 【相和歌辞 铜雀妓】朱放
  • 卷19_96 【相和歌辞 铜雀妓】皎然
  • 卷19_97 【相和歌辞 雀台怨】马戴
  • 卷19_98 【相和歌辞 雀台怨】程氏长文
  • 卷19_99 【相和歌辞 置酒行】李益
  • 卷19_100 【相和歌辞 置酒行】陆龟蒙
  • 卷19_101 【相和歌辞 长歌续短歌】李贺
  • 卷19_102 【相和歌辞 猛虎行】储光羲
  • 卷19_103 【相和歌辞 猛虎行】李白
  • 卷19_104 【相和歌辞 猛虎行】韩愈
  • 卷19_105 【相和歌辞 猛虎行】张籍
  • 卷19_106 【相和歌辞 猛虎行】李贺
  • 卷19_107 【相和歌辞 猛虎行】齐己
  • 卷19_108 【相和歌辞 君子行】齐己
  • 卷19_109 【相和歌辞 燕歌行】高適
  • 卷19_110 【相和歌辞 燕歌行】贾至
  • 卷19_111 【相和歌辞 燕歌行】陶翰
  • 卷19_112 【相和歌辞 从军行二首】虞世南
  • 卷19_113 【相和歌辞 从军行】骆宾王
  • 卷19_114 【相和歌辞 从军行】刘希夷
  • 卷19_115 【相和歌辞 从军行】乔知之
  • 卷19_116 【相和歌辞 从军行】李颀
  • 卷19_117 【相和歌辞 从军行三首】李约
  • 卷19_118 【相和歌辞 从军行】戎昱
  • 卷19_119 【相和歌辞 从军行】厉玄
  • 卷19_120 【相和歌辞 从军行二首】李白
  • 卷19_121 【相和歌辞 从军行】王维
  • 卷19_122 【相和歌辞 从军行】王昌龄
  • 卷19_123 【相和歌辞 从军行】卢纶
  • 卷19_124 【相和歌辞 从军行六首】刘长卿
  • 卷19_125 【相和歌辞 从军行】杜頠
  • 卷19_126 【相和歌辞 从军行】皎然
  • 卷19_127 【相和歌辞 从军行】王建
  • 卷19_128 【相和歌辞 从军行】张祜
  • 卷19_129 【相和歌辞 从军行五首】令狐楚
  • 卷19_130 【相和歌辞 从军行三首】王涯
  • 卷19_131 【相和歌辞 从军有苦乐行】李益
  • 卷19_132 【相和歌辞 苦哉远征人】鲍溶
  • 卷19_133 【相和歌辞 苦哉行五首】戎昱
  • 卷19_134 【相和歌辞 鞠歌行】李白
  • 卷20_1 【相和歌辞 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 卷20_2 【相和歌辞 后苦寒行二首】杜甫
  • 卷20_3 【相和歌辞 苦寒行】刘驾
  • 卷20_4 【相和歌辞 苦寒行】贯休
  • 卷20_5 【相和歌辞 苦寒行】齐己
  • 卷20_6 【相和歌辞 北上行】李白
  • 卷20_7 【相和歌辞 豫章行】李白
  • 卷20_8 【相和歌辞 董逃行】元稹
  • 卷20_9 【相和歌辞 董逃行】张籍
  • 卷20_10 【相和歌辞 相逢行】崔颢
  • 卷20_11 【相和歌辞 相逢行二首】李白
  • 卷20_12 【相和歌辞 相逢行】韦应物
  • 卷20_13 【相和歌辞 三妇艳诗】董思恭
  • 卷20_14 【相和歌辞 中妇织流黄】虞世南
  • 卷20_15 【相和歌辞 难忘曲】李贺
  • 卷20_16 【相和歌辞 塘上行】李贺
  • 卷20_17 【相和歌辞 苦辛行】戎昱
  • 卷20_18 【相和歌辞 秋胡行】高適
  • 卷20_19 【相和歌辞 善哉行】贯休
  • 卷20_20 【相和歌辞 善哉行】齐己
  • 卷20_21 【相和歌辞 来日大难】李白
  • 卷20_22 【相和歌辞 当来日大难】元稹
  • 卷20_23 【相和歌辞 陇西行】王维
  • 卷20_24 【相和歌辞 陇西行】耿湋
  • 卷20_25 【相和歌辞 陇西行】长孙佐辅
  • 卷20_26 【相和歌辞 东门行】柳宗元
  • 卷20_27 【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
  • 卷20_28 【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虞世南
  • 卷20_29 【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袁朗
  • 卷20_30 【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王翰
  • 卷20_31 【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王建
  • 卷20_32 【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子兰
  • 卷20_33 【相和歌辞 上留田】李白
  • 卷20_34 【相和歌辞 上留田】贯休
  • 卷20_35 【相和歌辞 安乐宫】李贺
  • 卷20_36 【相和歌辞 放歌行】王昌龄
  • 卷20_37 【相和歌辞 野田黄雀行】李白
  • 卷20_38 【相和歌辞 野田黄雀行】储光羲
  • 卷20_39 【相和歌辞 野田黄雀行】贯休
  • 卷20_40 【相和歌辞 野田黄雀行】齐己
  • 卷20_41 【相和歌辞 雁门太守行】李贺
  • 卷20_42 【相和歌辞 雁门太守行】张祜
  • 卷20_43 【相和歌辞 雁门太守行】庄南杰
  • 卷20_44 【相和歌辞 飞来双白鹤】虞世南
  • 卷20_45 【相和歌辞 门有车马客行】虞世南
  • 卷20_46 【相和歌辞 门有车马客行】李白
  • 卷20_47 【相和歌辞 蜀道难】张文琮
  • 卷20_48 【相和歌辞 蜀道难】李白
  • 卷20_49 【相和歌辞 棹歌行】骆宾王
  • 卷20_50 【相和歌辞 棹歌行】徐坚
  • 卷20_51 【相和歌辞 胡无人行】徐彦伯
  • 卷20_52 【相和歌辞 胡无人行】聂夷中
  • 卷20_53 【相和歌辞 胡无人行】李白
  • 卷20_54 【相和歌辞 胡无人行】贯休
  • 卷20_55 【相和歌辞 白头吟】刘希夷
  • 卷20_56 【相和歌辞 白头吟二首】李白
  • 卷20_57 【相和歌辞 白头吟】张籍
  • 卷20_58 【相和歌辞 反白头吟】白居易
  • 卷20_59 【相和歌辞 决绝词三首】元稹
  • 卷20_60 【相和歌辞 梁甫吟】李白
  • 卷20_5 【相和歌辞 东武吟】李白
  • 卷20_6 【相和歌辞 怨诗二首】薛奇童
  • 卷20_7 【相和歌辞 怨诗】张汯
  • 卷20_8 【相和歌辞 怨诗】刘元济
  • 卷20_9 【相和歌辞 怨诗三首】李暇
  • 卷20_10 【相和歌辞 怨诗二首】崔国辅
  • 卷20_11 【相和歌辞 怨诗】孟郊
  • 卷20_12 【相和歌辞 怨诗】刘义
  • 卷20_13 【相和歌辞 怨诗】鲍溶
  • 卷20_14 【相和歌辞 怨诗】白居易
  • 卷20_15 【相和歌辞 怨诗二首】姚氏月华
  • 卷20_16 【相和歌辞 怨歌行】虞世南
  • 卷20_17 【相和歌辞 怨歌行】李白
  • 卷20_18 【相和歌辞 怨歌行】吴少微
  • 卷20_19 【相和歌辞 明月照高楼】雍陶
  • 卷20_20 【相和歌辞 长门怨】徐贤妃
  • 卷20_21 【相和歌辞 长门怨】沈佺期
  • 卷20_22 【相和歌辞 长门怨】吴少微
  • 卷20_23 【相和歌辞 长门怨】张修之
  • 卷20_24 【相和歌辞 长门怨】裴交泰
  • 卷20_25 【相和歌辞 长门怨】刘阜
  • 卷20_26 【相和歌辞 长门怨】袁晖
  • 卷20_27 【相和歌辞 长门怨】刘言史
  • 卷20_28 【相和歌辞 长门怨二首】李白
  • 卷20_29 【相和歌辞 长门怨】李华
  • 卷20_30 【相和歌辞 长门怨】岑参
  • 卷20_31 【相和歌辞 长门怨】齐浣
  • 卷20_32 【相和歌辞 长门怨】刘长卿
  • 卷20_33 【相和歌辞 长门怨】皎然
  • 卷20_34 【相和歌辞 长门怨】卢纶
  • 卷20_35 【相和歌辞 长门怨】戴叔伦
  • 卷20_36 【相和歌辞 长门怨】刘驾
  • 卷20_37 【相和歌辞 长门怨二首】高蟾
  • 卷20_38 【相和歌辞 长门怨】张祜
  • 卷20_39 【相和歌辞 长门怨二首】郑谷
  • 卷20_40 【相和歌辞 长门怨二首】刘氏媛
  • 卷20_41 【相和歌辞 阿娇怨】刘禹锡
  • 卷20_42 【相和歌辞 班婕妤】徐彦伯
  • 卷20_43 【相和歌辞 班婕妤】严识玄
  • 卷20_44 【相和歌辞 班婕妤三首】王维
  • 卷20_45 【相和歌辞 婕妤怨】崔湜
  • 卷20_46 【相和歌辞 婕妤怨】崔国辅
  • 卷20_47 【相和歌辞 婕妤怨】张烜
  • 卷20_48 【相和歌辞 婕妤怨】刘方平
  • 卷20_49 【相和歌辞 婕妤怨】王沈
  • 卷20_50 【相和歌辞 婕妤怨】皇甫冉
  • 卷20_51 【相和歌辞 婕妤怨】陆龟蒙
  • 卷20_52 【相和歌辞 婕妤怨】翁绶
  • 卷20_53 【相和歌辞 婕妤怨】刘氏云
  • 卷20_54 【相和歌辞 长信怨】王諲
  • 卷20_55 【相和歌辞 长信怨】王昌龄
  • 卷20_56 【相和歌辞 长信怨】李白
  • 卷20_57 【相和歌辞 蛾眉怨】王翰
  • 卷20_58 【相和歌辞 玉阶怨】李白
  • 卷20_59 【相和歌辞 宫怨】长孙佐辅
  • 卷20_60 【相和歌辞 宫怨】李益
  • 卷20_61 【相和歌辞 宫怨】于濆
  • 卷20_62 【相和歌辞 宫怨】柯崇
  • 卷20_63 【相和歌辞 杂怨三首】聂夷中
  • 卷20_64 【相和歌辞 杂怨三首】孟郊
  • 卷21_1 【相和歌辞 子夜春歌】王翰
  • 卷21_2 【相和歌辞 子夜冬歌】崔国辅
  • 卷21_3 【相和歌辞 子夜冬歌】薛耀
  • 卷21_4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六首 春歌二首】郭元振
  • 卷21_5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六首 秋歌二首】郭元振
  • 卷21_6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六首 冬歌二首】郭元振
  • 卷21_7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春歌】李白
  • 卷21_8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夏歌】李白
  • 卷21_9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秋歌】李白
  • 卷21_10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冬歌】李白
  • 卷21_11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春歌】陆龟蒙
  • 卷21_12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夏歌】陆龟蒙
  • 卷21_13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秋歌】陆龟蒙
  • 卷21_14 【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冬歌】陆龟蒙
  • 卷21_15 【相和歌辞 大子夜歌二首】陆龟蒙
  • 卷21_16 【相和歌辞 子夜警歌二首】陆龟蒙
  • 卷21_17 【相和歌辞 丁督护歌】李白
  • 卷21_18 【相和歌辞 团扇郎】张祜
  • 卷21_19 【相和歌辞 团扇郎】刘禹锡
  • 卷21_20 【相和歌辞 碧玉歌】李暇
  • 卷21_21 【相和歌辞 懊恼曲】温庭筠
  • 卷21_22 【相和歌辞 读曲歌五首】张祜
  • 卷21_23 【相和歌辞 春江花月夜二首】张子容
  • 卷21_24 【相和歌辞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卷21_25 【相和歌辞 春江花月夜】温庭筠
  • 卷21_26 【相和歌辞 玉树后庭花】张祜
  • 卷21_27 【相和歌辞 堂堂】温庭筠
  • 卷21_28 【相和歌辞 三阁词四首】刘禹锡
  • 卷21_29 【相和歌辞 神弦曲】李贺
  • 卷21_30 【相和歌辞 神弦别曲】李贺
  • 卷21_31 【相和歌辞 祠渔山神女歌 迎神】王维
  • 卷21_32 【相和歌辞 祠渔山神女歌 送神】王维
  • 卷21_33 【相和歌辞 祠神歌 迎神】王睿
  • 卷21_34 【相和歌辞 祠神歌 送神】王睿
  • 卷21_35 【相和歌辞 乌夜啼】杨巨源
  • 卷21_36 【相和歌辞 乌夜啼】李白
  • 卷21_37 【相和歌辞 乌夜啼二首】顾况
  • 卷21_38 【相和歌辞 乌夜啼】李群玉
  • 卷21_39 【相和歌辞 乌夜啼】聂夷中
  • 卷21_40 【相和歌辞 乌夜啼】白居易
  • 卷21_41 【相和歌辞 乌夜啼】王建
  • 卷21_42 【相和歌辞 乌夜啼】张祜
  • 卷21_43 【相和歌辞 乌栖曲】李白
  • 卷21_44 【相和歌辞 乌栖曲】李端
  • 卷21_45 【相和歌辞 乌栖曲】王建
  • 卷21_46 【相和歌辞 乌栖曲】张籍
  • 卷21_47 【相和歌辞 栖乌曲二首】刘方平
  • 卷21_48 【相和歌辞 莫愁乐】张祜
  • 卷21_49 【相和歌辞 莫愁曲】李贺
  • 卷21_50 【相和歌辞 估客乐】李白
  • 卷21_51 【相和歌辞 估客乐】元稹
  • 卷21_52 【相和歌辞 贾客乐】张籍
  • 卷21_53 【相和歌辞 贾客词】刘禹锡
  • 卷21_54 【相和歌辞 贾客词】刘驾
  • 卷21_55 【相和歌辞 襄阳乐】张祜
  • 卷21_56 【相和歌辞 襄阳曲二首】崔国辅
  • 卷21_57 【相和歌辞 襄阳曲】施肩吾
  • 卷21_58 【相和歌辞 襄阳曲】李端
  • 卷21_59 【相和歌辞 大堤曲】张柬之
  • 卷21_60 【相和歌辞 大堤曲】杨巨源
  • 卷21_61 【相和歌辞 大堤曲】李白
  • 卷21_62 【相和歌辞 大堤曲】李贺
  • 卷21_63 【相和歌辞 大堤行】孟浩然
  • 卷21_64 【相和歌辞 三洲歌】温庭筠
  • 卷21_65 【相和歌辞 拔蒲歌】张祜
  • 卷21_66 【相和歌辞 杨叛儿】李白
  • 卷21_67 【相和歌辞 常林欢】温庭筠
  • 卷21_68 【相和歌辞 江南弄】王勃
  • 卷21_69 【相和歌辞 江南弄】李贺
  • 卷21_70 【相和歌辞 采莲曲】崔国辅
  • 卷21_71 【相和歌辞 采莲曲】徐彦伯
  • 卷21_72 【相和歌辞 采莲曲】李白
  • 卷21_73 【相和歌辞 采莲曲】贺知章
  • 卷21_74 【相和歌辞 采莲曲三首】王昌龄
  • 卷21_75 【相和歌辞 采莲曲二首】戎昱
  • 卷21_76 【相和歌辞 采莲曲】储光羲
  • 卷21_77 【相和歌辞 采莲曲二首】鲍溶
  • 卷21_78 【相和歌辞 采莲曲】张籍
  • 卷21_79 【相和歌辞 采莲曲】白居易
  • 卷21_80 【相和歌辞 采莲曲】齐己
  • 卷21_81 【相和歌辞 采莲归】王勃
  • 卷21_82 【相和歌辞 采莲女】阎朝隐
  • 卷21_83 【相和歌辞 湖边采莲妇】李白
  • 卷21_84 【相和歌辞 张静婉采莲曲】温庭筠
  • 卷21_85 【相和歌辞 凤笙曲】沈佺期
  • 卷21_86 【相和歌辞 凤吹笙曲】李白
  • 卷21_87 【相和歌辞 采菱曲】储光羲
  • 卷21_88 【相和歌辞 采菱行】刘禹锡
  • 卷21_89 【相和歌辞 阳春歌】李白
  • 卷21_90 【相和歌辞 阳春曲】温庭筠
  • 卷21_91 【相和歌辞 阳春曲】庄南杰
  • 卷21_92 【相和歌辞 阳春曲】贯休
  • 卷21_93 【相和歌辞 朝云引】郎大家宋氏
  • 卷21_94 【相和歌辞 上云乐】李白
  • 卷21_95 【相和歌辞 上云乐】李贺
  • 卷21_96 【相和歌辞 凤台曲】王无竞
  • 卷21_97 【相和歌辞 凤台曲】李白
  • 卷21_98 【相和歌辞 凤凰曲】李白
  • 卷21_99 【相和歌辞 君道曲】李白
  • 卷22_1 【舞曲歌辞 吴俞儿舞歌 剑俞】陆龟蒙
  • 卷22_2 【舞曲歌辞 吴俞儿舞歌 矛俞】陆龟蒙
  • 卷22_3 【舞曲歌辞 吴俞儿舞歌 弩俞】陆龟蒙
  • 卷22_4 【舞曲歌辞 东海有勇妇】李白
  • 卷22_5 【舞曲歌辞 章和二年中(鼙舞曲)】李贺
  • 卷22_6 【舞曲歌辞 公莫舞歌】李贺
  • 卷22_7 【舞曲歌辞 拂舞辞】李贺
  • 卷22_8 【舞曲歌辞 白鸠辞】李白
  • 卷22_9 【舞曲歌辞 独漉篇】李白
  • 卷22_10 【舞曲歌辞 独漉歌】王建
  • 卷22_11 【舞曲歌辞 白纻辞二首】崔国辅
  • 卷22_12 【舞曲歌辞 白纻辞二首】杨衡
  • 卷22_13 【舞曲歌辞 白纻辞】李白
  • 卷22_14 【舞曲歌辞 白纻歌二首】王建
  • 卷22_15 【舞曲歌辞 白纻歌】张籍
  • 卷22_16 【舞曲歌辞 白纻歌】柳宗元
  • 卷22_17 【舞曲歌辞 冬白纻歌】元稹
  • 卷22_18 【舞曲歌辞 霓裳辞十首】王建
  • 卷22_19 【舞曲歌辞 柘枝词】
  • 卷22_20 【舞曲歌辞 柘枝词三首】薛能
  • 卷22_21 【舞曲歌辞 屈柘词】温庭筠
  • 卷23_1 【琴曲歌辞 白雪歌】贯休
  • 卷23_2 【琴曲歌辞 湘妃】刘长卿
  • 卷23_3 【琴曲歌辞 湘妃】李贺
  • 卷23_4 【琴曲歌辞 湘妃怨】孟郊
  • 卷23_5 【琴曲歌辞 湘妃怨】陈羽
  • 卷23_6 【琴曲歌辞 湘妃列女操】鲍溶
  • 卷23_7 【琴曲歌辞 湘夫人】邹绍先
  • 卷23_8 【琴曲歌辞 湘夫人】李颀
  • 卷23_9 【琴曲歌辞 湘夫人】郎士元
  • 卷23_10 【琴曲歌辞 霹雳引】沈佺期
  • 卷23_11 【琴曲歌辞 拘幽操】韩愈
  • 卷23_12 【琴曲歌辞 越裳操】韩愈
  • 卷23_13 【琴曲歌辞 岐山操】韩愈
  • 卷23_14 【琴曲歌辞 履霜操】韩愈
  • 卷23_15 【琴曲歌辞 雉朝飞操】李白
  • 卷23_16 【琴曲歌辞 雉朝飞操】韩愈
  • 卷23_17 【琴曲歌辞 雉朝飞操】张祜
  • 卷23_18 【琴曲歌辞 思归引】张祜
  • 卷23_19 【琴曲歌辞 猗兰操】韩愈
  • 卷23_20 【琴曲歌辞 幽兰】崔涂
  • 卷23_21 【琴曲歌辞 将归操】韩愈
  • 卷23_22 【琴曲歌辞 龟山操】韩愈
  • 卷23_23 【琴曲歌辞 残形操】韩愈
  • 卷23_24 【琴曲歌辞 双燕离】李白
  • 卷23_25 【琴曲歌辞 列女操】孟郊
  • 卷23_26 【琴曲歌辞 别鹄操】韩愈
  • 卷23_27 【琴曲歌辞 别鹤】杨巨源
  • 卷23_28 【琴曲歌辞 别鹤】王建
  • 卷23_29 【琴曲歌辞 别鹤】张籍
  • 卷23_30 【琴曲歌辞 别鹤】杜牧
  • 卷23_31 【琴曲歌辞 走马引】李贺
  • 卷23_32 【琴曲歌辞 昭君怨】白居易
  • 卷23_33 【琴曲歌辞 昭君怨二首】张祜
  • 卷23_34 【琴曲歌辞 昭君怨】梁氏琼
  • 卷23_35 【琴曲歌辞 明妃怨】杨凌
  • 卷23_36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王涯
  • 卷23_37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辞二首】王涯
  • 卷23_38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辞三首】令狐楚
  • 卷23_39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渌水曲】李白
  • 卷23_40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渌水辞】李贺
  • 卷23_41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幽居弄】顾况
  • 卷23_42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秋思二首】李白
  • 卷23_43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秋思二首】鲍溶
  • 卷23_44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秋思】司空曙
  • 卷23_45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秋思】司空图
  • 卷23_46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秋思二首】王涯
  • 卷23_47 【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刘商
  • 卷23_48 【琴曲歌辞 飞龙引二首】李白
  • 卷23_49 【琴曲歌辞 乌夜啼引】张籍
  • 卷23_50 【琴曲歌辞 宛转歌】郎大家宋氏
  • 卷23_51 【琴曲歌辞 宛转歌二首】刘方平
  • 卷23_52 【琴曲歌辞 宛转行】张籍
  • 卷23_53 【琴曲歌辞 王敬伯歌】李端
  • 卷23_54 【琴曲歌辞 三峡流泉歌】李季兰
  • 卷23_55 【琴曲歌辞 风入松歌】皎然
  • 卷23_56 【琴曲歌辞 秋风引】刘禹锡
  • 卷23_57 【琴曲歌辞 明月引】卢照邻
  • 卷23_58 【琴曲歌辞 明月歌】阎朝隐
  • 卷23_59 【琴曲歌辞 绿竹引】宋之问
  • 卷23_60 【琴曲歌辞 山人劝酒】李白
  • 卷23_61 【琴曲歌辞 幽涧泉】李白
  • 卷23_62 【琴曲歌辞 龙宫操】顾况
  • 卷23_63 【琴曲歌辞 飞鸢操】刘禹锡
  • 卷23_64 【琴曲歌辞 升仙操】李群玉
  • 卷23_65 【琴曲歌辞 司马相如琴歌】张祜
  • 卷23_66 【琴曲歌辞 霍将军】崔颢
  • 卷23_67 【琴曲歌辞 琴歌】顾况
  • 卷24_1 【杂曲歌辞 秦女休行】李白
  • 卷24_2 【杂曲歌辞 出门行二首】孟郊
  • 卷24_3 【杂曲歌辞 出门行】元稹
  • 卷24_4 【杂曲歌辞 出自蓟北门行】李白
  • 卷24_5 【杂曲歌辞 蓟门行五首】高適
  • 卷24_6 【杂曲歌辞 蓟门行】李希仲
  • 卷24_7 【杂曲歌辞 君子有所思行】李白
  • 卷24_8 【杂曲歌辞 君子有所思行】贯休
  • 卷24_9 【杂曲歌辞 伤歌行】张籍
  • 卷24_10 【杂曲歌辞 伤歌行】孟郊
  • 卷24_11 【杂曲歌辞 伤歌行】庄南杰
  • 卷24_12 【杂曲歌辞 悲歌】李白
  • 卷24_13 【杂曲歌辞 悲哉行】孟云卿
  • 卷24_14 【杂曲歌辞 悲哉行】白居易
  • 卷24_15 【杂曲歌辞 悲哉行】鲍溶
  • 卷24_16 【杂曲歌辞 妾薄命】崔国辅
  • 卷24_17 【杂曲歌辞 妾薄命】武平一
  • 卷24_18 【杂曲歌辞 妾薄命】李百药
  • 卷24_19 【杂曲歌辞 妾薄命】杜审言
  • 卷24_20 【杂曲歌辞 妾薄命】刘元淑
  • 卷24_21 【杂曲歌辞 妾薄命】李白
  • 卷24_22 【杂曲歌辞 妾薄命】孟郊
  • 卷24_23 【杂曲歌辞 妾薄命】张籍
  • 卷24_24 【杂曲歌辞 妾薄命三首】李端
  • 卷24_25 【杂曲歌辞 妾薄命】卢纶
  • 卷24_26 【杂曲歌辞 妾薄命】卢弼
  • 卷24_27 【杂曲歌辞 妾薄命】胡曾
  • 卷24_28 【杂曲歌辞 妾薄命】王贞白
  • 卷24_29 【杂曲歌辞 羽林行】王建
  • 卷24_30 【杂曲歌辞 羽林行】孟郊
  • 卷24_31 【杂曲歌辞 羽林行】鲍溶
  • 卷24_32 【杂曲歌辞 白马篇】李白
  • 卷24_33 【杂曲歌辞 升天行】齐己
  • 卷24_34 【杂曲歌辞 神仙曲】李贺
  • 卷24_35 【杂曲歌辞 北风行】李白
  • 卷24_36 【杂曲歌辞 苦热行】王维
  • 卷24_37 【杂曲歌辞 苦热行】王毂
  • 卷24_38 【杂曲歌辞 苦热行】皎然
  • 卷24_39 【杂曲歌辞 苦热行】齐己
  • 卷24_40 【杂曲歌辞 太行苦热行】刘长卿
  • 卷24_41 【杂曲歌辞 太行苦热行】独孤及
  • 卷24_42 【杂曲歌辞 春日行】李白
  • 卷24_43 【杂曲歌辞 春日行】张籍
  • 卷24_44 【杂曲歌辞 朗月行】李白
  • 卷24_45 【杂曲歌辞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李白
  • 卷24_46 【杂曲歌辞 缓歌行】李颀
  • 卷24_47 【杂曲歌辞 结客少年场行】虞世南
  • 卷24_48 【杂曲歌辞 结客少年场行】虞羽客
  • 卷24_49 【杂曲歌辞 结客少年场行】卢照邻
  • 卷24_50 【杂曲歌辞 结客少年场行】李白
  • 卷24_51 【杂曲歌辞 结客少年场行】沈彬
  • 卷24_52 【杂曲歌辞 少年子】李百药
  • 卷24_53 【杂曲歌辞 少年子】李白
  • 卷24_54 【杂曲歌辞 少年乐】李贺
  • 卷24_55 【杂曲歌辞 少年乐】张祜
  • 卷24_56 【杂曲歌辞 少年行三首】李白
  • 卷24_57 【杂曲歌辞 少年行四首】王维
  • 卷24_58 【杂曲歌辞 少年行二首】王昌龄
  • 卷24_59 【杂曲歌辞 少年行】张籍
  • 卷24_60 【杂曲歌辞 少年行三首】李嶷
  • 卷24_61 【杂曲歌辞 少年行】刘长卿
  • 卷24_62 【杂曲歌辞 少年行四首】令狐楚
  • 卷24_63 【杂曲歌辞 少年行二首】杜牧
  • 卷24_64 【杂曲歌辞 少年行三首】杜甫
  • 卷24_65 【杂曲歌辞 少年行】张祜
  • 卷24_66 【杂曲歌辞 少年行】韩翃
  • 卷24_67 【杂曲歌辞 少年行】施肩吾
  • 卷24_68 【杂曲歌辞 少年行三首】贯休
  • 卷24_69 【杂曲歌辞 少年行】韦庄
  • 卷24_70 【杂曲歌辞 汉宫少年行】李益
  • 卷24_71 【杂曲歌辞 长乐少年行】崔国辅
  • 卷24_72 【杂曲歌辞 长安少年行十首】李廓
  • 卷24_73 【杂曲歌辞 长安少年行】皎然
  • 卷24_74 【杂曲歌辞 渭城少年行】崔颢
  • 卷24_75 【杂曲歌辞 邯郸少年行】高適
  • 卷24_76 【杂曲歌辞 邯郸少年行】郑锡
  • 卷25_1 【杂曲歌辞 轻薄篇】李益
  • 卷25_2 【杂曲歌辞 轻薄篇二首】贯休
  • 卷25_3 【杂曲歌辞 轻薄行】齐己
  • 卷25_4 【杂曲歌辞 灞上轻薄行】孟郊
  • 卷25_5 【杂曲歌辞 游侠篇】崔颢
  • 卷25_6 【杂曲歌辞 游侠行】孟郊
  • 卷25_7 【杂曲歌辞 侠客行】李白
  • 卷25_8 【杂曲歌辞 侠客行】元稹
  • 卷25_9 【杂曲歌辞 侠客行】温庭筠
  • 卷25_10 【杂曲歌辞 行行游且猎篇】李白
  • 卷25_11 【杂曲歌辞 游子吟】孟郊
  • 卷25_12 【杂曲歌辞 游子吟】顾况
  • 卷25_13 【杂曲歌辞 游子吟】李益
  • 卷25_14 【杂曲歌辞 壮士吟】贾岛
  • 卷25_15 【杂曲歌辞 壮士行】刘禹锡
  • 卷25_16 【杂曲歌辞 壮士行】鲍溶
  • 卷25_17 【杂曲歌辞 壮士行】施肩吾
  • 卷25_18 【杂曲歌辞 浩歌】李贺
  • 卷25_19 【杂曲歌辞 浩歌行】白居易
  • 卷25_20 【杂曲歌辞 归去来引】张炽
  • 卷25_21 【杂曲歌辞 丽人曲】崔国辅
  • 卷25_22 【杂曲歌辞 丽人行】杜甫
  • 卷25_17 【杂曲歌辞 东飞伯劳歌】张柬之
  • 卷25_18 【杂曲歌辞 东飞伯劳歌】李峤
  • 卷25_19 【杂曲歌辞 东飞伯劳歌】李暇
  • 卷25_20 【杂曲歌辞 鸣雁行】李白
  • 卷25_21 【杂曲歌辞 鸣雁行】韩愈
  • 卷25_22 【杂曲歌辞 鸣雁行】鲍溶
  • 卷25_23 【杂曲歌辞 鸣雁行】陆龟蒙
  • 卷25_24 【杂曲歌辞 空城雀】李白
  • 卷25_25 【杂曲歌辞 空城雀】王建
  • 卷25_26 【杂曲歌辞 空城雀】聂夷中
  • 卷25_27 【杂曲歌辞 空城雀】刘驾
  • 卷25_28 【杂曲歌辞 车遥遥】孟郊
  • 卷25_29 【杂曲歌辞 车遥遥】张籍
  • 卷25_30 【杂曲歌辞 车遥遥】张祜
  • 卷25_31 【杂曲歌辞 车遥遥】胡曾
  • 卷25_32 【杂曲歌辞 自君之出矣】辛弘智
  • 卷25_33 【杂曲歌辞 自君之出矣】李康成
  • 卷25_34 【杂曲歌辞 自君之出矣】卢仝
  • 卷25_35 【杂曲歌辞 自君之出矣】雍裕之
  • 卷25_36 【杂曲歌辞 自君之出矣】张祜
  • 卷25_37 【杂曲歌辞 长相思】郎大家宋氏
  • 卷25_38 【杂曲歌辞 长相思】苏颋
  • 卷25_39 【杂曲歌辞 长相思三首】李白
  • 卷25_40 【杂曲歌辞 长相思】张继
  • 卷25_41 【杂曲歌辞 长相思二首】令狐楚
  • 卷25_42 【杂曲歌辞 长相思】白居易
  • 卷25_43 【杂曲歌辞 千里思】李白
  • 卷25_44 【杂曲歌辞 千里思】李端
  • 卷25_45 【杂曲歌辞 行路难】卢照邻
  • 卷25_46 【杂曲歌辞 行路难】张纮
  • 卷25_47 【杂曲歌辞 行路难五首】贺兰进明
  • 卷25_48 【杂曲歌辞 行路难】崔颢
  • 卷25_49 【杂曲歌辞 行路难三首】李白
  • 卷25_50 【杂曲歌辞 行路难三首】顾况
  • 卷25_51 【杂曲歌辞 行路难】李颀
  • 卷25_52 【杂曲歌辞 行路难二首】高適
  • 卷25_53 【杂曲歌辞 行路难】张籍
  • 卷25_54 【杂曲歌辞 行路难】聂夷中
  • 卷25_55 【杂曲歌辞 行路难】韦应物
  • 卷25_56 【杂曲歌辞 行路难三首】柳宗元
  • 卷25_57 【杂曲歌辞 行路难】鲍溶
  • 卷25_58 【杂曲歌辞 行路难五首】贯休
  • 卷25_59 【杂曲歌辞 行路难二首】齐己
  • 卷25_60 【杂曲歌辞 行路难】翁绶
  • 卷25_61 【杂曲歌辞 行路难】薛能
  • 卷25_62 【杂曲歌辞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骆宾王
  • 卷25_63 【杂曲歌辞 变行路难】王昌龄
  • 卷26_1 【杂曲歌辞 古别离】沈佺期
  • 卷26_2 【杂曲歌辞 古别离】孟云卿
  • 卷26_3 【杂曲歌辞 古别离】李益
  • 卷26_4 【杂曲歌辞 古别离二首】于濆
  • 卷26_5 【杂曲歌辞 古别离二首】李端
  • 卷26_6 【杂曲歌辞 古别离】王缙
  • 卷26_7 【杂曲歌辞 古别离】皎然
  • 卷26_8 【杂曲歌辞 古别离】聂夷中
  • 卷26_9 【杂曲歌辞 古别离二首】施肩吾
  • 卷26_10 【杂曲歌辞 古别离】吴融
  • 卷26_11 【杂曲歌辞 古离别】王適
  • 卷26_12 【杂曲歌辞 古离别】常理
  • 卷26_13 【杂曲歌辞 古离别】姚系
  • 卷26_14 【杂曲歌辞 古离别】张彪
  • 卷26_15 【杂曲歌辞 古离别】赵微明
  • 卷26_16 【杂曲歌辞 古离别二首】孟郊
  • 卷26_17 【杂曲歌辞 古离别】顾况
  • 卷26_18 【杂曲歌辞 古离别】贯休
  • 卷26_19 【杂曲歌辞 古离别】韦庄
  • 卷26_20 【杂曲歌辞 生别离】孟云卿
  • 卷26_21 【杂曲歌辞 生别离】白居易
  • 卷26_22 【杂曲歌辞 远别离】李白
  • 卷26_23 【杂曲歌辞 远别离】张籍
  • 卷26_24 【杂曲歌辞 远别离二首】令狐楚
  • 卷26_25 【杂曲歌辞 久别离】李白
  • 卷26_26 【杂曲歌辞 新别离】戴叔伦
  • 卷26_27 【杂曲歌辞 今别离】崔国辅
  • 卷26_28 【杂曲歌辞 暗别离】刘氏瑶
  • 卷26_29 【杂曲歌辞 潜别离】白居易
  • 卷26_30 【杂曲歌辞 别离曲】张籍
  • 卷26_31 【杂曲歌辞 别离曲】陆龟蒙
  • 卷26_32 【杂曲歌辞 西洲曲】温庭筠
  • 卷26_33 【杂曲歌辞 荆州乐】李白
  • 卷26_34 【杂曲歌辞 荆州乐二首】刘禹锡
  • 卷26_35 【杂曲歌辞 荆州泊】李端
  • 卷26_36 【杂曲歌辞 纪南歌】刘禹锡
  • 卷26_37 【杂曲歌辞 宜城歌】刘禹锡
  • 卷26_38 【杂曲歌辞 长干曲四首】崔颢
  • 卷26_39 【杂曲歌辞 长干行二首】李白
  • 卷26_40 【杂曲歌辞 长干行】张潮
  • 卷26_41 【杂曲歌辞 小长干曲】崔国辅
  • 卷26_42 【杂曲歌辞 杞梁妻】贯休
  • 卷26_43 【杂曲歌辞 卢女曲】崔颢
  • 卷26_44 【杂曲歌辞 卢姬篇】崔颢
  • 卷26_45 【杂曲歌辞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李白
  • 卷26_46 【杂曲歌辞 杨白花】柳宗元
  • 卷26_47 【杂曲歌辞 茱萸女】万楚
  • 卷26_48 【杂曲歌辞 于阗采花】李白
  • 卷26_49 【杂曲歌辞 秦女卷衣】李白
  • 卷26_50 【杂曲歌辞 爱妾换马】张祜
  • 卷26_51 【杂曲歌辞 枯鱼过河泣】李白
  • 卷26_52 【杂曲歌辞 饮酒乐】聂夷中
  • 卷26_53 【杂曲歌辞 王孙游】崔国辅
  • 卷26_54 【杂曲歌辞 发白马】李白
  • 卷26_55 【杂曲歌辞 结袜子】李白
  • 卷26_56 【杂曲歌辞 沐浴子】李白
  • 卷26_57 【杂曲歌辞 三台二首】韦应物
  • 卷26_58 【杂曲歌辞 上皇三台】韦应物
  • 卷26_59 【杂曲歌辞 突厥三台】韦应物
  • 卷26_60 【杂曲歌辞 宫中三台二首】王建
  • 卷26_61 【杂曲歌辞 江南三台四首】王建
  • 卷26_62 【杂曲歌辞 筑城曲】张籍
  • 卷26_63 【杂曲歌辞 筑城曲五解】元稹
  • 卷26_64 【杂曲歌辞 筑城曲】陆龟蒙
  • 卷26_65 【杂曲歌辞 湖阴曲】温庭筠
  • 卷26_66 【杂曲歌辞 无愁果有愁曲】李商隐
  • 卷26_67 【杂曲歌辞 起夜来】施肩吾
  • 卷26_68 【杂曲歌辞 起夜半】聂夷中
  • 卷26_69 【杂曲歌辞 独不见】沈佺期
  • 卷26_70 【杂曲歌辞 独不见】王训
  • 卷26_71 【杂曲歌辞 独不见】杨巨源
  • 卷26_72 【杂曲歌辞 独不见】李白
  • 卷26_73 【杂曲歌辞 独不见】戴叔伦
  • 卷26_74 【杂曲歌辞 独不见】胡曾
  • 卷26_75 【杂曲歌辞 携手曲】田娥
  • 卷26_76 【杂曲歌辞 大垂手】聂夷中
  • 卷26_77 【杂曲歌辞 夜夜曲】田娥
  • 卷26_78 【杂曲歌辞 夜夜曲】王偃
  • 卷26_79 【杂曲歌辞 夜夜曲】贯休
  • 卷26_80 【杂曲歌辞 秋夜长】王勃
  • 卷26_81 【杂曲歌辞 秋夜长】张籍
  • 卷26_82 【杂曲歌辞 秋夜曲二首】王建
  • 卷26_83 【杂曲歌辞 秋夜曲】张仲素
  • 卷26_84 【杂曲歌辞 秋夜曲】王涯
  • 卷26_85 【杂曲歌辞 夜坐吟】李白
  • 卷26_86 【杂曲歌辞 夜坐吟】李白
  • 卷26_87 【杂曲歌辞 夜寒吟】鲍溶
  • 卷26_88 【杂曲歌辞 定情篇】乔知之
  • 卷26_89 【杂曲歌辞 定情乐】施肩吾
  • 卷26_90 【杂曲歌辞 春江曲】郭元振
  • 卷26_91 【杂曲歌辞 春江曲】张籍
  • 卷26_92 【杂曲歌辞 春江曲】王涯
  • 卷26_93 【杂曲歌辞 春江曲二首】张仲素
  • 卷26_94 【杂曲歌辞 江上曲】李嘉祐
  • 卷26_95 【杂曲歌辞 桃花曲】顾况
  • 卷26_96 【杂曲歌辞 树中草】李白
  • 卷26_97 【杂曲歌辞 树中草】张祜
  • 卷26_98 【杂曲歌辞 春游吟】李章
  • 卷26_99 【杂曲歌辞 春游乐】施肩吾
  • 卷26_100 【杂曲歌辞 春游乐二首】李端
  • 卷26_101 【杂曲歌辞 春游曲三首】张仲素
  • 卷26_102 【杂曲歌辞 乐府二首】刘言史
  • 卷26_103 【杂曲歌辞 乐府】顾况
  • 卷26_104 【杂曲歌辞 乐府】权德舆
  • 卷26_105 【杂曲歌辞 乐府三首】孟郊
  • 卷26_106 【杂曲歌辞 乐府】陆长源
  • 卷26_107 【杂曲歌辞 杂曲】王勃
  • 卷26_108 【杂曲歌辞 古曲五首】施肩吾
  • 卷26_109 【杂曲歌辞 高句丽】李白
  • 卷26_110 【杂曲歌辞 摩多楼子】李贺
  • 卷27_1 【杂曲歌辞 辽东行】王建
  • 卷27_2 【杂曲歌辞 渡辽水】王建
  • 卷27_3 【杂曲歌辞 昔昔盐 垂柳覆金堤】赵嘏
  • 卷27_4 【杂曲歌辞 昔昔盐 蘼芜叶复齐】赵嘏
  • 卷27_5 【杂曲歌辞 昔昔盐 水溢芙蓉沼】赵嘏
  • 卷27_6 【杂曲歌辞 昔昔盐 花飞桃李蹊】赵嘏
  • 卷27_7 【杂曲歌辞 昔昔盐 采桑秦氏女】赵嘏
  • 卷27_8 【杂曲歌辞 昔昔盐 织锦窦家妻】赵嘏
  • 卷27_9 【杂曲歌辞 昔昔盐 关山别荡子】赵嘏
  • 卷27_10 【杂曲歌辞 昔昔盐 风月守空闺】赵嘏
  • 卷27_11 【杂曲歌辞 昔昔盐 恒敛千金笑】赵嘏
  • 卷27_12 【杂曲歌辞 昔昔盐 长垂双玉啼】赵嘏
  • 卷27_13 【杂曲歌辞 昔昔盐 蟠龙随镜隐】赵嘏
  • 卷27_14 【杂曲歌辞 昔昔盐 彩凤逐帷低】赵嘏
  • 卷27_15 【杂曲歌辞 昔昔盐 惊魂同夜鹊】赵嘏
  • 卷27_16 【杂曲歌辞 昔昔盐 倦寝听晨鸡】赵嘏
  • 卷27_17 【杂曲歌辞 昔昔盐 暗牖悬蛛网】赵嘏
  • 卷27_18 【杂曲歌辞 昔昔盐 空梁落燕泥】赵嘏
  • 卷27_19 【杂曲歌辞 昔昔盐 前年过代北】赵嘏
  • 卷27_20 【杂曲歌辞 昔昔盐 今岁往辽西】赵嘏
  • 卷27_21 【杂曲歌辞 昔昔盐 一去无还意】赵嘏
  • 卷27_22 【杂曲歌辞 昔昔盐 那能惜马蹄】赵嘏
  • 卷27_23 【杂曲歌辞 水调歌第一】
  • 卷27_24 【杂曲歌辞 水调歌第二】
  • 卷27_25 【杂曲歌辞 水调歌第三】
  • 卷27_26 【杂曲歌辞 水调歌第四】
  • 卷27_27 【杂曲歌辞 水调歌第五】
  • 卷27_28 【杂曲歌辞 入破第一】
  • 卷27_29 【杂曲歌辞 入破第二】
  • 卷27_30 【杂曲歌辞 入破第三】
  • 卷27_31 【杂曲歌辞 入破第四】
  • 卷27_32 【杂曲歌辞 入破第五】
  • 卷27_33 【杂曲歌辞 第六彻】
  • 卷27_34 【杂曲歌辞 水调】吴融
  • 卷27_35 【杂曲歌辞 堂堂】李义府
  • 卷27_36 【杂曲歌辞 堂堂】李义府
  • 卷27_37 【杂曲歌辞 凉州歌第一】
  • 卷27_38 【杂曲歌辞 凉州歌第二】
  • 卷27_39 【杂曲歌辞 凉州歌第三】
  • 卷27_40 【杂曲歌辞 排遍第一】
  • 卷27_41 【杂曲歌辞 排遍第二】
  • 卷27_42 【杂曲歌辞 凉州词】耿湋
  • 卷27_43 【杂曲歌辞 凉州词】张籍
  • 卷27_44 【杂曲歌辞 凉州词】薛逢
  • 卷27_45 【杂曲歌辞 太和第一】
  • 卷27_46 【杂曲歌辞 太和第二】
  • 卷27_47 【杂曲歌辞 太和第三】
  • 卷27_48 【杂曲歌辞 太和第四】
  • 卷27_49 【杂曲歌辞 太和第五彻】
  • 卷27_50 【杂曲歌辞 伊川歌第一】
  • 卷27_51 【杂曲歌辞 伊川歌第二】
  • 卷27_52 【杂曲歌辞 伊川歌第三】
  • 卷27_53 【杂曲歌辞 伊川歌第四】
  • 卷27_54 【杂曲歌辞 伊川歌第五】
  • 卷27_55 【杂曲歌辞 入破第一】
  • 卷27_56 【杂曲歌辞 入破第二】
  • 卷27_57 【杂曲歌辞 入破第三】
  • 卷27_58 【杂曲歌辞 入破第四】
  • 卷27_59 【杂曲歌辞 入破第五】
  • 卷27_60 【杂曲歌辞 陆州歌第一】
  • 卷27_61 【杂曲歌辞 陆州歌第二】
  • 卷27_62 【杂曲歌辞 陆州歌第三】
  • 卷27_63 【杂曲歌辞 排遍第一】
  • 卷27_64 【杂曲歌辞 排遍第二】
  • 卷27_65 【杂曲歌辞 排遍第三】
  • 卷27_66 【杂曲歌辞 排遍第四】
  • 卷27_67 【杂曲歌辞 簇拍陆州】
  • 卷27_68 【杂曲歌辞 石州】
  • 卷27_69 【杂曲歌辞 盖罗缝】
  • 卷27_70 【杂曲歌辞 双带子】
  • 卷27_71 【杂曲歌辞 昆仑子】
  • 卷27_72 【杂曲歌辞 祓禊曲】
  • 卷27_73 【杂曲歌辞 上巳乐】张祜
  • 卷27_74 【杂曲歌辞 穆护砂】
  • 卷27_75 【杂曲歌辞 思归乐】
  • 卷27_76 【杂曲歌辞 金殿乐】
  • 卷27_77 【杂曲歌辞 胡渭州】
  • 卷27_78 【杂曲歌辞 戎浑】
  • 卷27_79 【杂曲歌辞 墙头花】
  • 卷27_80 【杂曲歌辞 采桑】
  • 卷27_81 【杂曲歌辞 杨下采桑】
  • 卷27_82 【杂曲歌辞 破阵乐】
  • 卷27_83 【杂曲歌辞 战胜乐】
  • 卷27_84 【杂曲歌辞 剑南臣】
  • 卷27_85 【杂曲歌辞 征步郎】
  • 卷27_86 【杂曲歌辞 叹疆场】
  • 卷27_87 【杂曲歌辞 塞姑】
  • 卷27_88 【杂曲歌辞 水鼓子】
  • 卷27_89 【杂曲歌辞 婆罗门】
  • 卷27_90 【杂曲歌辞 浣沙女】
  • 卷27_91 【杂曲歌辞 镇西】
  • 卷27_92 【杂曲歌辞 回纥】
  • 卷27_93 【杂曲歌辞 长命女】
  • 卷27_94 【杂曲歌辞 醉公子】
  • 卷27_21 【杂曲歌辞 一片子】
  • 卷27_22 【杂曲歌辞 甘州】
  • 卷27_23 【杂曲歌辞 濮阳女】
  • 卷27_24 【杂曲歌辞 相府莲】
  • 卷27_25 【杂曲歌辞 簇拍相府莲】
  • 卷27_26 【杂曲歌辞 离别难】
  • 卷27_27 【杂曲歌辞 离别难】白居易
  • 卷27_28 【杂曲歌辞 山鹧鸪】
  • 卷27_29 【杂曲歌辞 鹧鸪词】李益
  • 卷27_30 【杂曲歌辞 鹧鸪词】李涉
  • 卷27_31 【杂曲歌辞 乐世】白居易
  • 卷27_32 【杂曲歌辞 急乐世】白居易
  • 卷27_33 【杂曲歌辞 何满子】白居易
  • 卷27_34 【杂曲歌辞 何满子】薛逢
  • 卷27_35 【杂曲歌辞 清平调】李白
  • 卷27_36 【杂曲歌辞 回波乐】李景伯
  • 卷27_37 【杂曲歌辞 圣明乐】张仲素
  • 卷27_38 【杂曲歌辞 圣明乐】令狐楚
  • 卷27_39 【杂曲歌辞 大酺乐(商调曲)】
  • 卷27_40 【杂曲歌辞 大酺乐】杜审言
  • 卷27_41 【杂曲歌辞 大酺乐】张祜
  • 卷27_42 【杂曲歌辞 千秋乐】张祜
  • 卷27_43 【杂曲歌辞 火凤辞】李百药
  • 卷27_44 【杂曲歌辞 热戏乐】张祜
  • 卷27_45 【杂曲歌辞 春莺啭】张祜
  • 卷27_46 【杂曲歌辞 达摩支】温庭筠
  • 卷27_47 【杂曲歌辞 如意娘】武则天
  • 卷27_48 【杂曲歌辞 雨霖铃】张祜
  • 卷27_49 【杂曲歌辞 桂花曲】
  • 卷27_50 【杂曲歌辞 渭城曲】王维
  • 卷28_1 【杂曲歌辞 竹枝】顾况
  • 卷28_2 【杂曲歌辞 竹枝】刘禹锡
  • 卷28_3 【杂曲歌辞 竹枝】白居易
  • 卷28_4 【杂曲歌辞 竹枝】李涉
  • 卷28_5 【杂曲歌辞 竹枝】孙光宪
  • 卷28_6 【杂曲歌辞 杨柳枝】白居易
  • 卷28_7 【杂曲歌辞 杨柳枝】白居易
  • 卷28_8 【杂曲歌辞 杨柳枝】卢贞
  • 卷28_9 【杂曲歌辞 杨柳枝】刘禹锡
  • 卷28_10 【杂曲歌辞 杨柳枝】刘禹锡
  • 卷28_11 【杂曲歌辞 杨柳枝】李商隐
  • 卷28_12 【杂曲歌辞 杨柳枝】韩琮
  • 卷28_13 【杂曲歌辞 杨柳枝】施肩吾
  • 卷28_14 【杂曲歌辞 杨柳枝】温庭筠
  • 卷28_15 【杂曲歌辞 杨柳枝】皇甫松
  • 卷28_16 【杂曲歌辞 杨柳枝】齐己
  • 卷28_17 【杂曲歌辞 杨柳枝】张祜
  • 卷28_18 【杂曲歌辞 杨柳枝】孙鲂
  • 卷28_19 【杂曲歌辞 杨柳枝】薛能
  • 卷28_20 【杂曲歌辞 杨柳枝】牛峤
  • 卷28_21 【杂曲歌辞 杨柳枝】和凝
  • 卷28_22 【杂曲歌辞 杨柳枝】孙光宪
  • 卷28_23 【杂曲歌辞 浪淘沙】刘禹锡
  • 卷28_24 【杂曲歌辞 浪淘沙】白居易
  • 卷28_25 【杂曲歌辞 浪淘沙】皇甫松
  • 卷28_26 【杂曲歌辞 纥那曲】刘禹锡
  • 卷28_27 【杂曲歌辞 潇湘神二曲】刘禹锡
  • 卷28_28 【杂曲歌辞 抛球乐】刘禹锡
  • 卷28_29 【杂曲歌辞 太平乐】白居易
  • 卷28_30 【杂曲歌辞 太平乐】王涯
  • 卷28_31 【杂曲歌辞 太平乐】张仲素
  • 卷28_32 【杂曲歌辞 升平乐】薛能
  • 卷28_33 【杂曲歌辞 金缕衣】
  • 卷28_34 【杂曲歌辞 凤归云】滕潜
  • 卷28_35 【杂曲歌辞 拜新月】李端
  • 卷28_36 【杂曲歌辞 拜新月】吉中孚妻
  • 卷28_37 【杂曲歌辞 忆江南】白居易
  • 卷28_38 【杂曲歌辞 忆江南】刘禹锡
  • 卷28_39 【杂曲歌辞 宫中调笑】王建
  • 卷28_40 【杂曲歌辞 宫中调笑】韦应物
  • 卷28_41 【杂曲歌辞 转应词】戴叔伦
  • 卷28_42 【杂曲歌辞 宫中行乐词】李白
  • 卷28_43 【杂曲歌辞 宫中乐】令狐楚
  • 卷28_44 【杂曲歌辞 宫中乐】张仲素
  • 卷28_45 【杂曲歌辞 踏歌词】崔液
  • 卷28_46 【杂曲歌辞 踏歌词】谢偃
  • 卷28_47 【杂曲歌辞 踏歌词】张说
  • 卷28_48 【杂曲歌辞 踏歌行】刘禹锡
  • 卷28_49 【杂曲歌辞 天长地久词】卢纶
  • 卷28_50 【杂曲歌辞 欸乃曲】元结
  • 卷28_51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正月】李贺
  • 卷28_52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二月】李贺
  • 卷28_53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三月】李贺
  • 卷28_54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四月】李贺
  • 卷28_55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五月】李贺
  • 卷28_56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六月】李贺
  • 卷28_57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七月】李贺
  • 卷28_58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八月】李贺
  • 卷28_59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九月】李贺
  • 卷28_60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十月】李贺
  • 卷28_61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十一月】李贺
  • 卷28_62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十二月】李贺
  • 卷28_63 【杂曲歌辞 十二月乐辞 闰月】李贺
  • 卷28_64 【杂曲歌辞 桃花行】李峤
  • 卷28_65 【杂曲歌辞 桃花行】李乂
  • 卷28_66 【杂曲歌辞 桃花行】徐彦伯
  • 卷28_67 【杂曲歌辞 桃花行】苏颋
  • 卷28_68 【杂曲歌辞 桃花行】赵彦昭
  • 卷28_69 【杂曲歌辞 苏摩遮】张说
  • 卷28_70 【杂曲歌辞 舞马词】张说
  • 卷28_71 【杂曲歌辞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张说
  • 卷28_72 【杂曲歌辞 小曲新词】白居易
  • 卷28_73 【杂曲歌辞 闺怨词】白居易
  • 卷28_74 【杂曲歌辞 皇帝感词】卢纶
  • 卷29_1 【杂歌谣辞 渔父歌】张志和
  • 卷29_2 【杂歌谣辞 渔父歌】和凝
  • 卷29_3 【杂歌谣辞 渔父歌】欧阳炯
  • 卷29_4 【杂歌谣辞 渔父歌】李珣
  • 卷29_5 【杂歌谣辞 鸡鸣曲】王建
  • 卷29_6 【杂歌谣辞 鸡鸣曲】李廓
  • 卷29_7 【杂歌谣辞 吴楚歌(一曰燕美人歌)】张籍
  • 卷29_8 【杂歌谣辞 李夫人歌】李商隐
  • 卷29_9 【杂歌谣辞 李夫人歌】李贺
  • 卷29_10 【杂歌谣辞 李夫人歌】鲍溶
  • 卷29_11 【杂歌谣辞 李夫人歌】张祜
  • 卷29_12 【杂歌谣辞 中山孺子妾歌】李白
  • 卷29_13 【杂歌谣辞 临江王节士歌】李白
  • 卷29_14 【杂歌谣辞 司马将军歌(代陇上健儿陈安)】李白
  • 卷29_15 【杂歌谣辞 郑樱桃歌】李颀
  • 卷29_16 【杂歌谣辞 襄阳歌】李白
  • 卷29_23 【杂歌谣辞 襄阳曲】李白
  • 卷29_33 【杂歌谣辞 苏小小歌】李贺
  • 卷29_34 【杂歌谣辞 苏小小歌】温庭筠
  • 卷29_35 【杂歌谣辞 苏小小歌】张祜
  • 卷29_36 【杂歌谣辞 挟瑟歌】陆龟蒙
  • 卷29_37 【杂歌谣辞 敕勒歌】
  • 卷29_38 【杂歌谣辞 黄獐歌】
  • 卷29_39 【杂歌谣辞 得体歌】
  • 卷29_40 【杂歌谣辞 得宝歌】
  • 卷29_41 【杂歌谣辞 黄台瓜辞】李贤
  • 卷29_42 【杂歌谣辞 古歌】沈佺期
  • 卷29_43 【杂歌谣辞 古歌】薛维翰
  • 卷29_44 【杂歌谣辞 黄昙子歌】温庭筠
  • 卷29_45 【杂歌谣辞 邯郸郭公辞】温庭筠
  • 卷29_46 【杂歌谣辞 箜篌谣】李白
  • 卷29_47 【杂歌谣辞 邺城童子谣】李贺
  • 卷29_48 【杂歌谣辞 大麦行】杜甫
  • 卷29_49 【杂歌谣辞 白鼍鸣】张籍
  • 卷29_50 【杂歌谣辞 步虚词】陈羽
  • 卷29_51 【杂歌谣辞 步虚词】顾况
  • 卷29_52 【杂歌谣辞 步虚词】刘禹锡
  • 卷29_53 【杂歌谣辞 步虚词】韦渠牟
  • 卷29_54 【杂歌谣辞 步虚词】皎然
  • 卷29_55 【杂歌谣辞 步虚词】高骈
  • 卷29_56 【杂歌谣辞 步虚引】陈陶
  • 卷30_1 【咏汉高祖】王珪
  • 卷30_2 【咏淮阴侯】王珪
  • 卷30_3 【早春桂林殿应诏】陈叔达
  • 卷30_4 【后渚置酒】陈叔达
  • 卷30_5 【听邻人琵琶】陈叔达
  • 卷30_6 【州城西园入斋祠社】陈叔达
  • 卷30_7 【春首】陈叔达
  • 卷30_8 【初年】陈叔达
  • 卷30_9 【咏菊】陈叔达
  • 卷30_10 【自君之出矣(一作贾冯吉诗)】陈叔达
  • 卷30_11 【赋饮马长城窟】袁朗
  • 卷30_12 【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袁朗
  • 卷30_13 【秋日应诏】袁朗
  • 卷30_14 【秋夜独坐(一作邢邵诗)】袁朗
  • 卷30_15 【出塞曲】窦威
  • 卷30_16 【新曲二首】长孙无忌
  • 卷30_17 【灞桥待李将军】长孙无忌
  • 卷30_18 【奉和正日临朝】颜师古
  • 卷30_19 【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纲】杜淹
  • 卷30_20 【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杜淹
  • 卷30_21 【寄赠齐公】杜淹
  • 卷31_1 【五郊乐章 黄帝宫音】魏徵
  • 卷31_2 【五郊乐章 肃和】魏徵
  • 卷31_3 【五郊乐章 雍和】魏徵
  • 卷31_4 【五郊乐章 舒和】魏徵
  • 卷31_5 【五郊乐章 青帝角音】魏徵
  • 卷31_6 【五郊乐章 肃和】魏徵
  • 卷31_7 【五郊乐章 雍和】魏徵
  • 卷31_8 【五郊乐章 舒和】魏徵
  • 卷31_9 【五郊乐章 赤帝徵音】魏徵
  • 卷31_10 【五郊乐章 肃和】魏徵
  • 卷31_11 【五郊乐章 雍和】魏徵
  • 卷31_13 【五郊乐章 舒和】魏徵
  • 卷31_14 【五郊乐章 白帝商音】魏徵
  • 卷31_15 【五郊乐章 肃和】魏徵
  • 卷31_16 【五郊乐章 雍和】魏徵
  • 卷31_17 【五郊乐章 舒和】魏徵
  • 卷31_18 【五郊乐章 黑帝羽音】魏徵
  • 卷31_19 【五郊乐章 肃和】魏徵
  • 卷31_20 【五郊乐章 雍和】魏徵
  • 卷31_21 【五郊乐章 舒和】魏徵
  • 卷31_22 【享太庙乐章 永和】魏徵
  • 卷31_23 【享太庙乐章 肃和】魏徵
  • 卷31_24 【享太庙乐章 雍和】魏徵
  • 卷31_25 【享太庙乐章 长发舞】魏徵
  • 卷31_26 【享太庙乐章 大基舞】魏徵
  • 卷31_27 【享太庙乐章 大成舞】魏徵
  • 卷31_28 【享太庙乐章 大明舞】魏徵
  • 卷31_29 【享太庙乐章 寿和】魏徵
  • 卷31_30 【享太庙乐章 舒和】魏徵
  • 卷31_31 【享太庙乐章 雍和】魏徵
  • 卷31_32 【享太庙乐章 永和】魏徵
  • 卷31_33 【赋西汉】魏徵
  • 卷31_34 【暮秋言怀】魏徵
  • 卷31_35 【述怀(出关)】魏徵
  • 卷31_36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魏徵
  • 卷32_1 【祈谷乐章 肃和】褚亮
  • 卷32_2 【祈谷乐章 雍和】褚亮
  • 卷32_3 【祈谷乐章 舒和】褚亮
  • 卷32_4 【明堂乐章 肃和】褚亮
  • 卷32_5 【明堂乐章 雍和】褚亮
  • 卷32_6 【明堂乐章 舒和】褚亮
  • 卷32_7 【雩祀乐章 肃和】褚亮
  • 卷32_8 【雩祀乐章 雍和】褚亮
  • 卷32_9 【雩祀乐章 舒和】褚亮
  • 卷32_10 【享先农乐章 诚和】褚亮
  • 卷32_11 【享先农乐章 肃和】褚亮
  • 卷32_12 【享先农乐章 雍和】褚亮
  • 卷32_13 【享先农乐章 舒和】褚亮
  • 卷32_14 【祭神州乐章 肃和】褚亮
  • 卷32_15 【祭神州乐章 雍和】褚亮
  • 卷32_16 【祭神州乐章 舒和】褚亮
  • 卷32_17 【祭方丘乐章 顺和】褚亮
  • 卷32_18 【祭方丘乐章 肃和】褚亮
  • 卷32_19 【祭方丘乐章 雍和】褚亮
  • 卷32_20 【祭方丘乐章 舒和】褚亮
  • 卷32_21 【祭方丘乐章 顺和】褚亮
  • 卷32_22 【临高台】褚亮
  • 卷32_23 【赋得蜀都】褚亮
  • 卷32_24 【奉和咏日午】褚亮
  • 卷32_25 【奉和望月应魏王教】褚亮
  • 卷32_26 【咏花烛(烛花)】褚亮
  • 卷32_27 【在陇头哭潘学士】褚亮
  • 卷32_28 【奉和禁苑饯别应令】褚亮
  • 卷32_29 【和御史韦大夫喜霁之作】褚亮
  • 卷32_30 【晚别乐记室彦】褚亮
  • 卷32_31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褚亮
  • 卷32_32 【秋雁(一作虞世南诗)】褚亮
  • 卷32_33 【句(赠杜侍御)】褚亮
  • 卷33_1 【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于志宁
  • 卷33_2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趣】令狐德棻
  • 卷33_3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色】封行高
  • 卷33_4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杜正伦
  • 卷33_5 【玄武门侍宴(一作侍宴北门)】杜正伦
  • 卷33_6 【奉和正日临朝】岑文本
  • 卷33_7 【奉述飞白书势】岑文本
  • 卷33_8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平】岑文本
  • 卷33_9 【安德山池宴集】岑文本
  • 卷33_10 【安德山池宴集】刘洎
  • 卷33_11 【安德山池宴集】褚遂良
  • 卷33_12 【安德山池宴集】杨续
  • 卷33_13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仙字】刘孝孙
  • 卷33_14 【早发成皋望河】刘孝孙
  • 卷33_15 【游灵山寺】刘孝孙
  • 卷33_16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鲜】刘孝孙
  • 卷33_17 【送刘散员同赋陈思王诗游人久不归(一作贺朝或贺朝清)】刘孝孙
  • 卷33_18 【咏笛】刘孝孙
  • 卷33_19 【赋得春莺送友人(又作贺朝诗)】刘孝孙
  • 卷33_20 【巫山高】陆敬
  • 卷33_21 【游隋故都】陆敬
  • 卷33_22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都字】陆敬
  • 卷33_23 【七夕赋咏成篇】陆敬
  • 卷33_24 【七夕赋咏成篇】沈叔安
  • 卷33_25 【七夕赋咏成篇】何仲宣
  • 卷33_26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芳字】赵中虚
  • 卷33_27 【送刘散员赋得陈思王诗明月照高楼】杨濬
  • 卷34_1 【陇头水】杨师道
  • 卷34_2 【中书寓直咏雨简褚起居上官学士】杨师道
  • 卷34_3 【阙题】杨师道
  • 卷34_4 【初秋夜坐应诏】杨师道
  • 卷34_5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杨师道
  • 卷34_6 【咏饮马应诏】杨师道
  • 卷34_7 【初宵看婚】杨师道
  • 卷34_8 【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一作杨希道诗)】杨师道
  • 卷34_9 【咏琴(一作杨希道诗)】杨师道
  • 卷34_10 【咏笙(一作杨希道诗)】杨师道
  • 卷34_11 【应诏咏巢乌】杨师道
  • 卷34_12 【奉和夏日晚景应诏】杨师道
  • 卷34_13 【奉和圣制春日望海】杨师道
  • 卷34_14 【春朝闲步】杨师道
  • 卷34_15 【还山宅】杨师道
  • 卷34_16 【咏马】杨师道
  • 卷34_17 【奉和咏弓】杨师道
  • 卷34_18 【咏砚】杨师道
  • 卷34_19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杨师道
  • 卷34_20 【咏舞(一作杨希道诗)】杨师道
  • 卷35_1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许敬宗
  • 卷35_2 【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制】许敬宗
  • 卷35_3 【奉和入潼关】许敬宗
  • 卷35_4 【奉和春日望海】许敬宗
  • 卷35_5 【奉和元日应制】许敬宗
  • 卷35_6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许敬宗
  • 卷35_7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许敬宗
  • 卷35_8 【奉和秋暮言志应制】许敬宗
  • 卷35_9 【奉和喜雪应制】许敬宗
  • 卷35_10 【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许敬宗
  • 卷35_11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许敬宗
  • 卷35_12 【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许敬宗
  • 卷35_13 【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许敬宗
  • 卷35_14 【奉和咏雨应诏】许敬宗
  • 卷35_15 【奉和过慈恩寺应制】许敬宗
  • 卷35_16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许敬宗
  • 卷35_17 【送刘散员同赋得陈思王诗山树郁苍苍】许敬宗
  • 卷35_18 【侍宴莎册宫应制得情字】许敬宗
  • 卷35_19 【奉和过旧宅应制】许敬宗
  • 卷35_20 【奉和宴中山应制】许敬宗
  • 卷35_21 【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许敬宗
  • 卷35_22 【安德山池宴集】许敬宗
  • 卷35_23 【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许敬宗
  • 卷35_24 【七夕赋咏成篇】许敬宗
  • 卷35_25 【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许敬宗
  • 卷35_26 【同前拟】许敬宗
  • 卷35_27 【和边城秋气早】李义府
  • 卷35_28 【招谕有怀赠同行人(一作李乂诗)】李义府
  • 卷35_29 【宣正殿芝草】李义府
  • 卷35_30 【咏鹦鹉】李义府
  • 卷35_31 【在巂州遥叙封禅】李义府
  • 卷35_32 【堂堂词二首(一作题美人)】李义府
  • 卷35_33 【咏乌】李义府
  • 卷36_1 【从军行二首(一作拟古)】虞世南
  • 卷36_2 【拟饮马长城窟】虞世南
  • 卷36_3 【出塞】虞世南
  • 卷36_4 【结客少年场行】虞世南
  • 卷36_5 【怨歌行】虞世南
  • 卷36_6 【中妇织流黄】虞世南
  • 卷36_7 【门有车马客】虞世南
  • 卷36_8 【飞来双白鹤】虞世南
  • 卷36_9 【奉和幽山雨后应令】虞世南
  • 卷36_10 【赋得吴都】虞世南
  • 卷36_11 【赋得慎罚】虞世南
  • 卷36_12 【奉和咏日午】虞世南
  • 卷36_13 【发营逢雨应诏】虞世南
  • 卷36_14 【赋得临池竹应制】虞世南
  • 卷36_15 【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虞世南
  • 卷36_16 【侍宴归雁堂】虞世南
  • 卷36_17 【凌晨早朝】虞世南
  • 卷36_18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虞世南
  • 卷36_19 【初晴应教】虞世南
  • 卷36_20 【春夜】虞世南
  • 卷36_21 【咏舞】虞世南
  • 卷36_22 【咏萤】虞世南
  • 卷36_23 【蝉】虞世南
  • 卷36_24 【秋雁(一作褚亮诗)】虞世南
  • 卷36_25 【奉和月夜观星应令】虞世南
  • 卷36_26 【和銮舆顿戏下(一作追从銮舆夕顿戏下应令)】虞世南
  • 卷36_27 【奉和至寿春应令】虞世南
  • 卷36_28 【奉和幸江都应诏】虞世南
  • 卷36_29 【奉和献岁宴宫臣】虞世南
  • 卷36_30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虞世南
  • 卷36_31 【应诏嘲司花女】虞世南
  • 卷37_1 【古意六首】王绩
  • 卷37_2 【石竹咏】王绩
  • 卷37_3 【田家三首(一作王勃诗)】王绩
  • 卷37_4 【赠李征君大寿】王绩
  • 卷37_5 【山中叙志】王绩
  • 卷37_6 【赠梁公】王绩
  • 卷37_7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王绩
  • 卷37_8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王绩
  • 卷37_9 【春日(一作初春)】王绩
  • 卷37_10 【采药】王绩
  • 卷37_11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王绩
  • 卷37_12 【春桂问答二首】王绩
  • 卷37_13 【北山】王绩
  • 卷37_14 【野望】王绩
  • 卷37_15 【赠程处士】王绩
  • 卷37_16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王绩
  • 卷37_17 【独坐】王绩
  • 卷37_18 【游仙四首】王绩
  • 卷37_19 【策杖寻隐士】王绩
  • 卷37_20 【赠学仙者】王绩
  • 卷37_21 【黄颊山】王绩
  • 卷37_22 【建德破后入长安咏秋蓬示辛学士】王绩
  • 卷37_23 【过酒家五首(一作题酒店壁)】王绩
  • 卷37_24 【夜还东溪】王绩
  • 卷37_25 【山中别李处士】王绩
  • 卷37_26 【初春】王绩
  • 卷37_27 【醉后】王绩
  • 卷37_28 【题酒店壁】王绩
  • 卷37_29 【戏题卜铺壁】王绩
  • 卷37_30 【尝春酒】王绩
  • 卷37_31 【独酌】王绩
  • 卷37_32 【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
  • 卷37_33 【山夜调琴】王绩
  • 卷37_34 【看酿酒】王绩
  • 卷37_35 【食后】王绩
  • 卷37_36 【过汉故城】王绩
  • 卷37_37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一作卢照邻诗,一作王勣诗)】王绩
  • 卷37_38 【咏妓(一作王勣诗)】王绩
  • 卷37_39 【辛司法宅观妓(一作王勣诗)】王绩
  • 卷37_40 【咏巫山】王绩
  • 卷37_41 【咏怀】王绩
  • 卷37_42 【句】王绩
  • 卷38_1 【咏舞】萧德言
  • 卷38_2 【过严君平古井】郑世翼
  • 卷38_3 【登北邙还望京洛】郑世翼
  • 卷38_4 【巫山高】郑世翼
  • 卷38_5 【看新婚】郑世翼
  • 卷38_6 【见佳人负钱出路】郑世翼
  • 卷38_7 【送金竟陵入蜀】崔信明
  • 卷38_8 【句】崔信明
  • 卷38_9 【侍宴咏石榴】孔绍安
  • 卷38_10 【咏夭桃】孔绍安
  • 卷38_11 【赠蔡君】孔绍安
  • 卷38_12 【结客少年场行】孔绍安
  • 卷38_13 【伤顾学士】孔绍安
  • 卷38_14 【别徐永元秀才】孔绍安
  • 卷38_15 【落叶(一作孔德绍诗)】孔绍安
  • 卷38_16 【踏歌词三首】谢偃
  • 卷38_17 【乐府新歌应教】谢偃
  • 卷38_18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蔡允恭
  • 卷38_19 【和卫尉寺柳】杜之松
  • 卷38_20 【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崔善为
  • 卷38_21 【答王无功九日】崔善为
  • 卷38_22 【答王无功问故园】朱仲晦
  • 卷38_23 【从军行】王宏
  • 卷38_24 【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 卷38_25 【大酺乐】张文收
  • 卷38_26 【与琳法师】毛明素
  • 卷39_1 【上之回】陈子良
  • 卷39_2 【新成安乐宫(一作新宫词)】陈子良
  • 卷39_3 【夏晚寻于政世置酒赋韵】陈子良
  • 卷39_4 【入蜀秋夜宿江渚】陈子良
  • 卷39_5 【赋得妓】陈子良
  • 卷39_6 【酬萧侍中春园听妓(一作李元操诗)】陈子良
  • 卷39_7 【游侠篇(一作侠客行)】陈子良
  • 卷39_8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陈子良
  • 卷39_9 【赞德上越国公杨素】陈子良
  • 卷39_10 【于塞北春日思归】陈子良
  • 卷39_11 【送别】陈子良
  • 卷39_12 【七夕看新妇隔巷停车(一作陈伯材诗)】陈子良
  • 卷39_13 【咏春雪(一作陈伯材诗)】陈子良
  • 卷39_14 【骢马】庾抱
  • 卷39_15 【别蔡参军】庾抱
  • 卷39_16 【赋得胥台露】庾抱
  • 卷39_17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宫内知友】庾抱
  • 卷39_18 【和乐记室忆江水】庾抱
  • 卷39_19 【凌朝浮江旅思(一作韦承庆诗)】马周
  • 卷39_20 【句】马周
  • 卷39_21 【出玉关】来济
  • 卷39_22 【七夕】张文恭
  • 卷39_23 【佳人照镜】张文恭
  • 卷39_24 【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薛元超
  • 卷39_25 【答辨才探得招字】萧翼
  • 卷39_26 【道失】欧阳询
  • 卷39_27 【巫山高(一作阎复本诗)】阎立本
  • 卷39_28 【同潘屯田冬日早朝】张文琮
  • 卷39_29 【蜀道难】张文琮
  • 卷39_30 【昭君怨】张文琮
  • 卷39_31 【咏水】张文琮
  • 卷39_32 【赋桥】张文琮
  • 卷39_33 【和杨舍人咏中书省花树】张文琮
  • 卷40_1 【奉和过旧宅应制】上官仪
  • 卷40_2 【早春桂林殿应诏】上官仪
  • 卷40_3 【安德山池宴集】上官仪
  • 卷40_4 【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上官仪
  • 卷40_5 【奉和颍川公秋夜】上官仪
  • 卷40_6 【谢都督挽歌】上官仪
  • 卷40_7 【八咏应制二首】上官仪
  • 卷40_8 【和太尉戏赠高阳公】上官仪
  • 卷40_9 【王昭君】上官仪
  • 卷40_10 【咏雪应诏】上官仪
  • 卷40_11 【奉和山夜临秋】上官仪
  • 卷40_12 【江王太妃挽歌】上官仪
  • 卷40_13 【故北平公挽歌】上官仪
  • 卷40_14 【高密长公主挽歌】上官仪
  • 卷40_15 【咏画障】上官仪
  • 卷40_16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上官仪
  • 卷40_17 【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 卷40_18 【春日(一作元万顷诗)】上官仪
  • 卷40_19 【从驾闾山咏马】上官仪
  • 卷41_1 【中和乐九章 歌登封第一】卢照邻
  • 卷41_2 【中和乐九章 歌明堂第二】卢照邻
  • 卷41_3 【中和乐九章 歌东军第三】卢照邻
  • 卷41_4 【中和乐九章 歌南郊第四】卢照邻
  • 卷41_5 【中和乐九章 歌中宫第五】卢照邻
  • 卷41_6 【中和乐九章 歌储宫第六】卢照邻
  • 卷41_7 【中和乐九章 歌诸王第七】卢照邻
  • 卷41_8 【中和乐九章 歌公卿第八】卢照邻
  • 卷41_9 【中和乐九章 总歌第九】卢照邻
  • 卷41_10 【关山月】卢照邻
  • 卷41_11 【上之回】卢照邻
  • 卷41_12 【紫骝马】卢照邻
  • 卷41_13 【战城南】卢照邻
  • 卷41_14 【梅花落】卢照邻
  • 卷41_15 【结客少年场行】卢照邻
  • 卷41_16 【咏史四首】卢照邻
  • 卷41_17 【赠李荣道士】卢照邻
  • 卷41_18 【早度分水岭】卢照邻
  • 卷41_19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卢照邻
  • 卷41_20 【奉使益州至长安发钟阳驿】卢照邻
  • 卷41_21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卢照邻
  • 卷41_22 【望宅中树有所思】卢照邻
  • 卷41_23 【宿晋安亭】卢照邻
  • 卷41_24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卢照邻
  • 卷41_25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卢照邻
  • 卷41_26 【赤谷安禅师塔】卢照邻
  • 卷41_27 【赠益府裴录事】卢照邻
  • 卷41_28 【赠益府群官】卢照邻
  • 卷41_29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卢照邻
  • 卷41_30 【大剑送别刘右史】卢照邻
  • 卷41_31 【同临津纪明府孤雁】卢照邻
  • 卷41_32 【失群雁】卢照邻
  • 卷41_33 【行路难】卢照邻
  • 卷41_34 【长安古意】卢照邻
  • 卷41_35 【明月引】卢照邻
  • 卷41_36 【狱中学骚体】卢照邻
  • 卷41_37 【怀仙引】卢照邻
  • 卷41_39 【七日登乐游故墓】卢照邻
  • 卷41_40 【释疾文三歌】卢照邻
  • 卷42_1 【酬杨比部员外暮宿琴堂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作王维)】卢照邻
  • 卷42_2 【刘生】卢照邻
  • 卷42_3 【陇头水】卢照邻
  • 卷42_4 【巫山高】卢照邻
  • 卷42_5 【芳树】卢照邻
  • 卷42_6 【雨雪曲】卢照邻
  • 卷42_7 【昭君怨】卢照邻
  • 卷42_8 【折杨柳】卢照邻
  • 卷42_9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 卷42_10 【入秦川界】卢照邻
  • 卷42_11 【文翁讲堂】卢照邻
  • 卷42_12 【相如琴台】卢照邻
  • 卷42_13 【石镜寺】卢照邻
  • 卷42_14 【辛法司宅观妓】卢照邻
  • 卷42_15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卢照邻
  • 卷42_16 【江中望月】卢照邻
  • 卷42_17 【元日述怀(一作明月引)】卢照邻
  • 卷42_18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卢照邻
  • 卷42_19 【还京赠别】卢照邻
  • 卷42_20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卢照邻
  • 卷42_21 【晚渡滹沱敬赠魏大】卢照邻
  • 卷42_22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卢照邻
  • 卷42_23 【七夕泛舟二首】卢照邻
  • 卷42_24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卢照邻
  • 卷42_25 【送郑司仓入蜀】卢照邻
  • 卷42_26 【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卢照邻
  • 卷42_27 【还赴蜀中贻示京邑游好】卢照邻
  • 卷42_28 【初夏日幽庄】卢照邻
  • 卷42_29 【山庄休沐(一作和夏日山庄)】卢照邻
  • 卷42_30 【山林休日田家】卢照邻
  • 卷42_31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卢照邻
  • 卷42_32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卢照邻
  • 卷42_33 【首春贻京邑文士】卢照邻
  • 卷42_34 【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卢照邻
  • 卷42_35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卢照邻
  • 卷42_36 【羁卧山中】卢照邻
  • 卷42_37 【酬张少府柬之】卢照邻
  • 卷42_38 【过东山谷口】卢照邻
  • 卷42_39 【送幽州陈参军赴任寄呈乡曲父老】卢照邻
  • 卷42_40 【哭金部韦郎中】卢照邻
  • 卷42_41 【哭明堂裴主簿】卢照邻
  • 卷42_42 【同崔录事哭郑员外】卢照邻
  • 卷42_43 【登玉清】卢照邻
  • 卷42_44 【曲池荷】卢照邻
  • 卷42_45 【浴浪鸟】卢照邻
  • 卷42_46 【临阶竹】卢照邻
  • 卷42_47 【含风蝉】卢照邻
  • 卷42_48 【葮川独泛】卢照邻
  • 卷42_49 【送二兄入蜀】卢照邻
  • 卷42_50 【宿玄武二首】卢照邻
  • 卷42_51 【九陇津集】卢照邻
  • 卷42_52 【游昌化山精舍】卢照邻
  • 卷42_53 【登封大酺歌四首】卢照邻
  • 卷42_54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卢照邻
  • 卷42_55 【句】卢照邻
  • 卷43_1 【少年行】李百药
  • 卷43_2 【渡汉江】李百药
  • 卷43_3 【秋晚登古城】李百药
  • 卷43_4 【途中述怀】李百药
  • 卷43_5 【郢城怀古】李百药
  • 卷43_6 【晚渡江津】李百药
  • 卷43_7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李百药
  • 卷43_8 【谒汉高庙】李百药
  • 卷43_9 【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李百药
  • 卷43_10 【安德山池宴集(安德,杨师道封号)】李百药
  • 卷43_11 【和许侍郎游昆明池】李百药
  • 卷43_12 【赋得魏都】李百药
  • 卷43_13 【赋礼记】李百药
  • 卷43_14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李百药
  • 卷43_15 【妾薄命】李百药
  • 卷43_16 【火凤词二首】李百药
  • 卷43_17 【奉和初春出游应令】李百药
  • 卷43_18 【寄杨公】李百药
  • 卷43_19 【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李百药
  • 卷43_20 【送别】李百药
  • 卷43_21 【雨后】李百药
  • 卷43_22 【文德皇后挽歌】李百药
  • 卷43_23 【咏蝉】李百药
  • 卷43_24 【咏萤火示情人】李百药
  • 卷43_25 【春眺】李百药
  • 卷43_26 【句】李百药
  • 卷44_1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刘祎之
  • 卷44_2 【奉和别越王】刘祎之
  • 卷44_3 【酬郑沁州】刘祎之
  • 卷44_4 【孝敬皇帝挽歌】刘祎之
  • 卷44_5 【九成宫秋初应诏】刘祎之
  • 卷44_6 【奉和别鲁王】李敬玄
  • 卷44_7 【奉和别越王】李敬玄
  • 卷44_8 【奉和别越王】张大安
  • 卷44_9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元万顷
  • 卷44_10 【奉和春日池台】元万顷
  • 卷44_11 【奉和春日二首(前首一作上官仪诗)】元万顷
  • 卷44_12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郭正一
  • 卷44_13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胡元范
  • 卷44_14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任希古
  • 卷44_15 【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任希古
  • 卷44_16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任希古
  • 卷44_17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任希古
  • 卷44_18 【和李公七夕】任希古
  • 卷44_19 【和长孙秘监七夕】任希古
  • 卷44_20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裴守真
  • 卷44_21 【奉和圣制过温汤】杨思玄
  • 卷44_22 【奉和别鲁王】杨思玄
  • 卷44_23 【奉和圣制过温汤】王德真
  • 卷44_24 【奉和圣制过温汤】郑义真
  • 卷44_25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萧楚材
  • 卷44_26 【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薛克构
  • 卷44_27 【日暮望泾水】徐珩
  • 卷44_28 【赠韩思彦】贺遂亮
  • 卷44_29 【酬贺遂亮】韩思彦
  • 卷44_30 【自御史左授山阳丞】魏求己
  • 卷44_31 【赠右台监察邓茂迁左台殿中】刘怀一
  • 卷45_1 【湘川新曲二首】杜易简
  • 卷45_2 【落成会咏一首】陈元光
  • 卷45_3 【示珦】陈元光
  • 卷45_4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陈元光
  • 卷45_5 【和陈元光平潮寇诗】许天正
  • 卷45_6 【咏牛应制】许圉师
  • 卷45_7 【答户部员外贺遂涉戏赠】赵谦光
  • 卷45_8 【送苏尚书赴益州】郑惟忠
  • 卷45_9 【咏燕】张鷟
  • 卷45_10 【岭外守岁(一作李德裕诗)】李福业
  • 卷45_11 【奉和进船洛水应制(一作孙逖诗)】薛昚惑
  • 卷45_12 【奉和九月九日应制】贺敱
  • 卷46_1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狄仁杰
  • 卷46_2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魏元忠
  • 卷46_3 【银潢宫侍宴应制】魏元忠
  • 卷46_4 【折杨柳】韦承庆
  • 卷46_5 【寒食应制】韦承庆
  • 卷46_6 【凌朝浮江旅思(一作马周诗)】韦承庆
  • 卷46_7 【直中书省】韦承庆
  • 卷46_8 【南行别弟】韦承庆
  • 卷46_9 【南中咏雁诗(一作于季子诗,题作南行别弟)】韦承庆
  • 卷46_10 【江楼】韦承庆
  • 卷46_11 【凝碧池侍宴看竞渡应制】李怀远
  • 卷46_12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崔日用
  • 卷46_13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崔日用
  • 卷46_14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崔日用
  • 卷46_15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崔日用
  • 卷46_16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崔日用
  • 卷46_17 【奉和圣制龙池篇】崔日用
  • 卷46_37 【夜宴安乐公主宅】崔日用
  • 卷46_38 【饯唐永昌】崔日用
  • 卷46_39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崔日用
  • 卷46_40 【句】崔日用
  • 卷46_41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宗楚客
  • 卷46_42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宗楚客
  • 卷46_43 【正月晦日侍宴浐水应制赋得长字】宗楚客
  • 卷46_44 【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宗楚客
  • 卷46_45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宗楚客
  • 卷46_46 【奉和圣制喜雪应制】宗楚客
  • 卷46_47 【句】宗楚客
  • 卷46_48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晖字】苏瑰
  • 卷46_49 【兴庆池侍宴应制】苏瑰
  • 卷47_1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张九龄
  • 卷47_2 【奉和圣制喜雨】张九龄
  • 卷47_3 【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乐】张九龄
  • 卷47_4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张九龄
  • 卷47_5 【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张九龄
  • 卷47_6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张九龄
  • 卷47_7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张九龄
  • 卷47_8 【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张九龄
  • 卷47_9 【巫山高】张九龄
  • 卷47_10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张九龄
  • 卷47_11 【酬周判官巡至始兴会改秘书少监见贻之作兼呈耿广州】张九龄
  • 卷47_12 【和吏部李侍郎见示秋夜望月忆诸侍郎之什…因命仆继作】张九龄
  • 卷47_13 【登南岳事毕谒司马道士】张九龄
  • 卷47_14 【九月九日登龙山】张九龄
  • 卷47_15 【登郡城南楼】张九龄
  • 卷47_16 【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张九龄
  • 卷47_17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张九龄
  • 卷47_18 【登古阳云台】张九龄
  • 卷47_19 【与生公寻幽居处】张九龄
  • 卷47_20 【与生公游石窟山】张九龄
  • 卷47_21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张九龄
  • 卷47_22 【临泛东湖(时任洪州)】张九龄
  • 卷47_23 【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尝卜居焉,荆州卧病有怀此地】张九龄
  • 卷47_24 【晨坐斋中偶而成咏】张九龄
  • 卷47_25 【咏史】张九龄
  • 卷47_26 【龙门旬宴得月字韵】张九龄
  • 卷47_27 【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张九龄
  • 卷47_28 【杂诗五首】张九龄
  • 卷47_29 【感遇十二首】张九龄
  • 卷47_30 【江上遇疾风】张九龄
  • 卷47_31 【南阳道中作】张九龄
  • 卷47_32 【湘中作】张九龄
  • 卷47_33 【彭蠡湖上】张九龄
  • 卷47_34 【入庐山仰望瀑布水】张九龄
  • 卷47_35 【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张九龄
  • 卷47_36 【巡属县道中作】张九龄
  • 卷47_37 【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张九龄
  • 卷47_38 【巡按自漓水南行】张九龄
  • 卷47_39 【使还都湘东作】张九龄
  • 卷47_40 【冬中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色及仲春行县…有此作】张九龄
  • 卷47_41 【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数十观其封域多是楚时诸王…尽知之】张九龄
  • 卷47_42 【荆州作二首】张九龄
  • 卷47_43 【在郡秋怀二首】张九龄
  • 卷47_44 【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张九龄
  • 卷47_45 【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张九龄
  • 卷47_46 【将发还乡示诸弟】张九龄
  • 卷47_47 【叙怀二首】张九龄
  • 卷47_48 【题画山水障】张九龄
  • 卷47_49 【奉和圣制瑞雪篇】张九龄
  • 卷47_50 【奉和圣制温泉歌】张九龄
  • 卷47_51 【南郊太尉酌献武舞作凯安之乐】张九龄
  • 卷48_1 【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张九龄
  • 卷48_2 【奉和圣制次琼岳韵】张九龄
  • 卷48_3 【奉和圣制送李尚书入蜀】张九龄
  • 卷48_4 【奉和圣制初出洛城】张九龄
  • 卷48_5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张九龄
  • 卷48_6 【敕赐宁王池宴】张九龄
  • 卷48_7 【天津桥东旬宴得歌字韵】张九龄
  • 卷48_8 【上阳水窗旬宴得移字韵】张九龄
  • 卷48_9 【折杨柳】张九龄
  • 卷48_10 【剪彩】张九龄
  • 卷48_11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张九龄
  • 卷48_12 【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张九龄
  • 卷48_13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张九龄
  • 卷48_14 【三月三日申王园亭宴集】张九龄
  • 卷48_15 【三月三日登龙山】张九龄
  • 卷48_16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张九龄
  • 卷48_17 【晚霁登王六东阁】张九龄
  • 卷48_18 【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张九龄
  • 卷48_19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张九龄
  • 卷48_20 【和韦尚书答梓州兄南亭宴集】张九龄
  • 卷48_21 【答陈拾遗赠竹簪】张九龄
  • 卷48_22 【赠澧阳韦明府】张九龄
  • 卷48_23 【在洪州答綦毋学士】张九龄
  • 卷48_24 【酬王六霁后书怀见示】张九龄
  • 卷48_25 【酬王六寒朝见诒】张九龄
  • 卷48_26 【林亭咏】张九龄
  • 卷48_27 【晨出郡舍林下】张九龄
  • 卷48_28 【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遂赋二章】张九龄
  • 卷48_29 【林亭寓言】张九龄
  • 卷48_30 【送使广州】张九龄
  • 卷48_31 【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张九龄
  • 卷48_32 【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张九龄
  • 卷48_33 【饯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张九龄
  • 卷48_34 【东湖临泛饯王司马】张九龄
  • 卷48_35 【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张九龄
  • 卷48_36 【饯陈学士还江南同用征字】张九龄
  • 卷48_37 【通化门外送别】张九龄
  • 卷48_38 【送杨道士往天台】张九龄
  • 卷48_39 【送杨府李功曹】张九龄
  • 卷48_40 【送宛句赵少府】张九龄
  • 卷48_41 【送韦城李少府】张九龄
  • 卷48_42 【送苏主簿赴偃师】张九龄
  • 卷48_43 【送广州周判官】张九龄
  • 卷48_44 【郡江南上别孙侍御】张九龄
  • 卷48_45 【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张九龄
  • 卷48_46 【江上使风呈裴宣州耀卿】张九龄
  • 卷48_47 【溪行寄王震】张九龄
  • 卷48_48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张九龄
  • 卷48_49 【将至岳阳有怀赵二】张九龄
  • 卷48_50 【使还湘水】张九龄
  • 卷48_51 【初发道中寄远】张九龄
  • 卷48_52 【自湘水南行】张九龄
  • 卷48_53 【初入湘中有喜】张九龄
  • 卷48_54 【耒阳溪夜行】张九龄
  • 卷48_55 【江上】张九龄
  • 卷48_56 【自彭蠡湖初入江】张九龄
  • 卷48_57 【赴使泷峡】张九龄
  • 卷48_58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张九龄
  • 卷48_59 【浈阳峡】张九龄
  • 卷48_60 【使至广州】张九龄
  • 卷48_61 【春江晚景】张九龄
  • 卷48_62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张九龄
  • 卷48_63 【初发曲江溪中】张九龄
  • 卷48_64 【旅宿淮阳亭口号(一作宋之问诗)】张九龄
  • 卷48_65 【望月怀远】张九龄
  • 卷48_66 【秋夕望月】张九龄
  • 卷48_67 【咏燕】张九龄
  • 卷48_68 【故刑部李尚书荆谷山集会】张九龄
  • 卷48_69 【戏题春意】张九龄
  • 卷48_70 【庭梅咏】张九龄
  • 卷48_71 【听筝】张九龄
  • 卷48_72 【初秋忆金均两弟】张九龄
  • 卷48_73 【秋怀】张九龄
  • 卷48_74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张九龄
  • 卷48_75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张九龄
  • 卷48_76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张九龄
  • 卷48_77 【眉州康司马挽歌词】张九龄
  • 卷48_78 【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张九龄
  • 卷48_79 【奉和圣制龙池篇】张九龄
  • 卷49_1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张九龄
  • 卷49_2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张九龄
  • 卷49_3 【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张九龄
  • 卷49_4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张九龄
  • 卷49_5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张九龄
  • 卷49_6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张九龄
  • 卷49_7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张九龄
  • 卷49_8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张九龄
  • 卷49_9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张九龄
  • 卷49_10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张九龄
  • 卷49_11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张九龄
  • 卷49_12 【和崔尚书喜雨】张九龄
  • 卷49_13 【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张九龄
  • 卷49_14 【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张九龄
  • 卷49_15 【酬宋使君见赠之作】张九龄
  • 卷49_16 【酬宋使君见诒】张九龄
  • 卷49_17 【酬通事舍人寓直见示篇中兼起居陆舍人景献】张九龄
  • 卷49_18 【与袁补阙寻蔡拾遗会此公出行后蔡有五韵诗…以此篇答焉】张九龄
  • 卷49_19 【酬赵二侍御使西军赠两省旧僚之作】张九龄
  • 卷49_20 【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暄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张九龄
  • 卷49_21 【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张九龄
  • 卷49_22 【饯王尚书出边】张九龄
  • 卷49_23 【送赵都护赴安西】张九龄
  • 卷49_24 【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张九龄
  • 卷49_25 【贺给事尝诣蔡起居郊馆有诗因命同作】张九龄
  • 卷49_26 【南山下旧居闲放】张九龄
  • 卷49_27 【高斋闲望言怀】张九龄
  • 卷49_28 【别乡人南还】张九龄
  • 卷49_29 【初发江陵有怀】张九龄
  • 卷49_30 【同綦毋学士月夜闻雁】张九龄
  • 卷49_31 【登总持寺阁】张九龄
  • 卷49_32 【晚憩王少府东阁】张九龄
  • 卷49_33 【登城楼望西山作】张九龄
  • 卷49_34 【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张九龄
  • 卷49_35 【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张九龄
  • 卷49_36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张九龄
  • 卷49_37 【登襄阳岘山】张九龄
  • 卷49_38 【登荆州城楼】张九龄
  • 卷49_39 【登乐游原春望书怀】张九龄
  • 卷49_40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张九龄
  • 卷49_41 【登临沮楼】张九龄
  • 卷49_42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张九龄
  • 卷49_43 【尝与大理丞袁公太府丞田公偶诣一所林沼尤胜…以咏其事】张九龄
  • 卷49_44 【与弟游家园】张九龄
  • 卷49_45 【郡内闲斋】张九龄
  • 卷49_46 【城南隅山池春中田袁二公盛称其美夏首获赏果…故有此咏】张九龄
  • 卷49_47 【西江夜行】张九龄
  • 卷49_48 【南还湘水言怀】张九龄
  • 卷49_49 【商洛山行怀古】张九龄
  • 卷49_50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僚】张九龄
  • 卷49_51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张九龄
  • 卷49_52 【自始兴溪夜上赴岭】张九龄
  • 卷49_53 【当涂界寄裴宣州】张九龄
  • 卷49_54 【郡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所羡遂赋以诗】张九龄
  • 卷49_55 【和裴侍中承恩拜扫旋辔途中有怀…官僚乡国亲故(后缺)】张九龄
  • 卷49_56 【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乂】张九龄
  • 卷49_57 【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张九龄
  • 卷49_58 【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张九龄
  • 卷49_59 【答太常靳博士见赠一绝】张九龄
  • 卷49_60 【登荆州城望江二首】张九龄
  • 卷49_61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 卷49_62 【答陆澧】张九龄
  • 卷50_1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杨炯
  • 卷50_2 【广溪峡】杨炯
  • 卷50_3 【巫峡】杨炯
  • 卷50_4 【西陵峡】杨炯
  • 卷50_5 【从军行】杨炯
  • 卷50_6 【刘生】杨炯
  • 卷50_7 【骢马】杨炯
  • 卷50_8 【出塞】杨炯
  • 卷50_9 【有所思】杨炯
  • 卷50_10 【梅花落】杨炯
  • 卷50_11 【折杨柳】杨炯
  • 卷50_12 【紫骝马】杨炯
  • 卷50_13 【战城南】杨炯
  • 卷50_14 【送临津房少府】杨炯
  • 卷50_15 【送丰城王少府】杨炯
  • 卷50_16 【送郑州周司空】杨炯
  • 卷50_17 【送梓州周司功】杨炯
  • 卷50_18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杨炯
  • 卷50_19 【途中】杨炯
  • 卷50_20 【送刘校书从军】杨炯
  • 卷50_21 【游废观】杨炯
  • 卷50_22 【和石侍御山庄】杨炯
  • 卷50_23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杨炯
  • 卷50_24 【早行】杨炯
  • 卷50_25 【和崔司空伤姬人】杨炯
  • 卷50_26 【和骞右丞省中暮望】杨炯
  • 卷50_27 【和酬虢州李司法】杨炯
  • 卷50_28 【和郑雠校内省眺瞩思乡怀友】杨炯
  • 卷50_29 【和旻上人伤果禅师】杨炯
  • 卷50_30 【和刘侍郎入隆唐观】杨炯
  • 卷50_31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杨炯
  • 卷50_32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杨炯
  • 卷50_33 【夜送赵纵】杨炯
  • 卷51_1 【息夫人】宋之问
  • 卷51_2 【初到陆浑山庄】宋之问
  • 卷51_3 【夜饮东亭】宋之问
  • 卷51_4 【芳树(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 卷51_5 【送赵六贞固】宋之问
  • 卷51_6 【题张老松树】宋之问
  • 卷51_7 【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宋之问
  • 卷51_8 【浣纱篇赠陆上人】宋之问
  • 卷51_9 【雨从箕山来】宋之问
  • 卷51_10 【初至崖口】宋之问
  • 卷51_11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宋之问
  • 卷51_12 【入崖口五渡寄李適】宋之问
  • 卷51_13 【洞庭湖】宋之问
  • 卷51_14 【景龙四年春祠海】宋之问
  • 卷51_15 【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宋之问
  • 卷51_16 【答田征君(一作敬答田征君游岩)】宋之问
  • 卷51_17 【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宋之问
  • 卷51_18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宋之问
  • 卷51_19 【游法华寺】宋之问
  • 卷51_20 【宿云门寺】宋之问
  • 卷51_21 【春湖古意】宋之问
  • 卷51_22 【游陆浑南山自歇马岭到枫香林以诗代书答李舍人適】宋之问
  • 卷51_23 【早发大庾岭】宋之问
  • 卷51_24 【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宋之问
  • 卷51_25 【下桂江县黎壁】宋之问
  • 卷51_26 【奉使嵩山途经缑岭】宋之问
  • 卷51_27 【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宋之问
  • 卷51_28 【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赠杜侯杜四】宋之问
  • 卷51_29 【玩郡斋海榴】宋之问
  • 卷51_30 【长安路(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 卷51_31 【折杨柳(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 卷51_32 【有所思(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 卷51_33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宋之问
  • 卷51_34 【寒食还陆浑别业】宋之问
  • 卷51_35 【寒食江州满塘驿】宋之问
  • 卷51_36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成咏】宋之问
  • 卷51_37 【绿竹引】宋之问
  • 卷51_38 【明河篇】宋之问
  • 卷51_39 【龙门应制】宋之问
  • 卷51_40 【初宿淮口】宋之问
  • 卷51_41 【王子乔】宋之问
  • 卷51_42 【放白鹇篇】宋之问
  • 卷51_43 【桂州三月三日(一作桂阳三日述怀)】宋之问
  • 卷51_44 【下山歌】宋之问
  • 卷51_45 【冬宵引赠司马承祯】宋之问
  • 卷51_46 【高山引】宋之问
  • 卷51_47 【嵩山天门歌】宋之问
  • 卷51_48 【有所思(一作刘希夷诗,题云代悲白头翁)】宋之问
  • 卷52_1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宋之问
  • 卷52_2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宋之问
  • 卷52_3 【夏日仙萼亭应制】宋之问
  • 卷52_4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宋之问
  • 卷52_5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宋之问
  • 卷52_6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宋之问
  • 卷52_7 【麟趾殿侍宴应制】宋之问
  • 卷52_8 【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宋之问
  • 卷52_9 【幸少林寺应制】宋之问
  • 卷52_10 【幸岳寺应制】宋之问
  • 卷52_11 【扈从登封途中作】宋之问
  • 卷52_12 【扈从登封告成颂】宋之问
  • 卷52_13 【松山岭应制】宋之问
  • 卷52_14 【缑山庙】宋之问
  • 卷52_15 【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得微字】宋之问
  • 卷52_16 【寿阳王花烛图(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 卷52_17 【江南曲】宋之问
  • 卷52_18 【牛女(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 卷52_19 【冬夜寓直麟阁(一作王维诗)】宋之问
  • 卷52_20 【登禅定寺阁(一作登总持寺阁)】宋之问
  • 卷52_21 【陆浑山庄】宋之问
  • 卷52_22 【蓝田山庄】宋之问
  • 卷52_23 【春日山家(一作春泉洗药)】宋之问
  • 卷52_24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宋之问
  • 卷52_25 【江亭晚望】宋之问
  • 卷52_26 【秋晚游普耀寺】宋之问
  • 卷52_27 【答李司户夔】宋之问
  • 卷52_28 【寄天台司马道士】宋之问
  • 卷52_29 【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宋之问
  • 卷52_30 【过函谷关】宋之问
  • 卷52_31 【送朔方何侍郎】宋之问
  • 卷52_32 【送田道士使蜀投龙】宋之问
  • 卷52_33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宋之问
  • 卷52_34 【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 卷52_35 【送永昌萧赞府】宋之问
  • 卷52_36 【送李侍御】宋之问
  • 卷52_37 【饯湖州薛司马】宋之问
  • 卷52_38 【送杜审言】宋之问
  • 卷52_39 【送武进郑明府】宋之问
  • 卷52_40 【送姚侍御出使江东】宋之问
  • 卷52_41 【留别之望舍弟】宋之问
  • 卷52_42 【汉江宴别】宋之问
  • 卷52_43 【初发荆府赠长史】宋之问
  • 卷52_44 【晚泊湘江】宋之问
  • 卷52_45 【过蛮洞】宋之问
  • 卷52_46 【经梧州】宋之问
  • 卷52_47 【渡吴江别王长史】宋之问
  • 卷52_48 【泛镜湖南溪】宋之问
  • 卷52_49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宋之问
  • 卷52_50 【游韶州广界寺】宋之问
  • 卷52_51 【宿清远峡山寺】宋之问
  • 卷52_52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 卷52_53 【度大庾岭】宋之问
  • 卷52_54 【端州别袁侍郎】宋之问
  • 卷52_55 【过史正议宅】宋之问
  • 卷52_56 【梁宣王挽词三首】宋之问
  • 卷52_57 【鲁忠王挽词三首】宋之问
  • 卷52_58 【范阳王挽词二首】宋之问
  • 卷52_59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宋之问
  • 卷52_60 【药】宋之问
  • 卷52_61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宋之问
  • 卷52_62 【送沙门泓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宋之问
  • 卷52_63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宋之问
  • 卷52_64 【咏笛】宋之问
  • 卷52_65 【咏钟】宋之问
  • 卷52_66 【花落(一作沈佺期诗。题云梅花落)】宋之问
  • 卷52_67 【旅宿淮阳亭口号】宋之问
  • 卷52_68 【内题赋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诗。题云巫山高)】宋之问
  • 卷52_69 【王昭君(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 卷52_70 【铜雀台(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 卷52_71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 卷52_72 【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诗,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 卷52_73 【驾出长安(一作王昌龄诗)】宋之问
  • 卷52_74 【饯中书侍郎来济(一作太宗诗)】宋之问
  • 卷52_75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宋之问
  • 卷52_76 【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宋之问
  • 卷53_1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宋之问
  • 卷53_2 【奉和幸大荐福寺】宋之问
  • 卷53_3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宋之问
  • 卷53_4 【奉和荐福寺应制】宋之问
  • 卷53_5 【奉和幸神皋亭应制】宋之问
  • 卷53_6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宋之问
  • 卷53_7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一作李乂诗)】宋之问
  • 卷53_8 【扈从登封告成颂应制】宋之问
  • 卷53_9 【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宋之问
  • 卷53_10 【春日郑协律山亭陪宴饯郑卿同用楼字】宋之问
  • 卷53_11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宋之问
  • 卷53_12 【和库部李员外秋夜寓直之作】宋之问
  • 卷53_13 【酬李丹徒见赠之作】宋之问
  • 卷53_14 【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宋之问
  • 卷53_15 【宋公宅送宁谏议】宋之问
  • 卷53_16 【送合宫苏明府颋】宋之问
  • 卷53_17 【送杨六望赴金水】宋之问
  • 卷53_18 【下桂江龙目滩】宋之问
  • 卷53_19 【入泷州江】宋之问
  • 卷53_20 【始安秋日】宋之问
  • 卷53_21 【桂州黄潭舜祠】宋之问
  • 卷53_22 【登粤王台】宋之问
  • 卷53_23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宋之问
  • 卷53_24 【发藤州】宋之问
  • 卷53_25 【游称心寺】宋之问
  • 卷53_26 【游法华寺】宋之问
  • 卷53_27 【夜渡吴松江怀古】宋之问
  • 卷53_28 【谒禹庙】宋之问
  • 卷53_29 【游禹穴回出若邪】宋之问
  • 卷53_30 【灵隐寺】宋之问
  • 卷53_31 【游云门寺】宋之问
  • 卷53_32 【早发韶州】宋之问
  • 卷53_33 【早入清远峡(一作下桂江龙目滩)】宋之问
  • 卷53_34 【发端州初入西江】宋之问
  • 卷53_35 【渡汉江】宋之问
  • 卷53_36 【嵩山夜还】宋之问
  • 卷53_37 【湖中别鉴上人】宋之问
  • 卷53_38 【题鉴上人房二首】宋之问
  • 卷53_39 【答田征君】宋之问
  • 卷53_40 【伤曹娘二首】宋之问
  • 卷53_41 【河阳(一作伤曹娘)】宋之问
  • 卷53_42 【燕巢军幕】宋之问
  • 卷53_43 【苑中遇雪应制】宋之问
  • 卷53_44 【送司马道士游天台】宋之问
  • 卷53_45 【登逍遥楼】宋之问
  • 卷53_46 【奉和春日玩雪应制】宋之问
  • 卷53_47 【伤曹娘二首】宋之问
  • 卷53_48 【郡宅中斋】宋之问
  • 卷53_49 【称心寺】宋之问
  • 卷53_50 【新年作】宋之问
  • 卷53_51 【剪彩】宋之问
  • 卷53_52 【七夕】宋之问
  • 卷53_53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宋之问
  • 卷53_54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宋之问
  • 卷53_55 【函谷关】宋之问
  • 卷53_56 【咏省壁画鹤】宋之问
  • 卷53_57 【广州朱长史座观妓】宋之问
  • 卷53_58 【谒二妃庙】宋之问
  • 卷53_59 【赠严侍御】宋之问
  • 卷53_60 【在荆州重赴岭南】宋之问
  • 卷53_61 【则天皇后挽歌】宋之问
  • 卷53_62 【邓国太夫人挽歌】宋之问
  • 卷53_63 【杨将军挽歌】宋之问
  • 卷54_1 【塞垣行(一作崔融诗)】崔湜
  • 卷54_2 【送梁卿王郎中使东蕃吊册】崔湜
  • 卷54_3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崔湜
  • 卷54_4 【冀北春望(一作崔液诗)】崔湜
  • 卷54_5 【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江州员外司马…途中言志】崔湜
  • 卷54_6 【大漠行(一作胡皓诗)】崔湜
  • 卷54_7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崔湜
  • 卷54_8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崔湜
  • 卷54_9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崔湜
  • 卷54_10 【幸白鹿观应制(一作郑愔诗)】崔湜
  • 卷54_11 【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一作梨园亭子侍宴应制)】崔湜
  • 卷54_12 【慈恩寺九日应制】崔湜
  • 卷54_13 【折杨柳】崔湜
  • 卷54_14 【边愁】崔湜
  • 卷54_15 【婕妤怨】崔湜
  • 卷54_16 【酬杜麟台春思】崔湜
  • 卷54_17 【寄天台司马先生】崔湜
  • 卷54_18 【唐都尉山池】崔湜
  • 卷54_19 【江楼夕望】崔湜
  • 卷54_20 【襄城即事(一作江楼有怀)】崔湜
  • 卷54_21 【秦州薛都督挽词】崔湜
  • 卷54_22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一作立春内出彩花应制)】崔湜
  • 卷54_23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崔湜
  • 卷54_24 【同李员外春闺】崔湜
  • 卷54_25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崔湜
  • 卷54_26 【赠苏少府赴任江南余时还京】崔湜
  • 卷54_27 【登总持寺阁】崔湜
  • 卷54_28 【早春边城怀归】崔湜
  • 卷54_29 【至桃林塞作】崔湜
  • 卷54_30 【襄阳作】崔湜
  • 卷54_31 【喜入长安】崔湜
  • 卷54_32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崔湜
  • 卷54_33 【踏歌词二首】崔液
  • 卷54_34 【代春闺】崔液
  • 卷54_35 【上元夜六首(一作夜游诗)】崔液
  • 卷54_36 【冀北春望(一作崔湜诗)】崔液
  • 卷54_37 【拟古神女宛转歌二首(一作郎大家诗)】崔液
  • 卷54_38 【望韩公堆】崔涤
  • 卷55_1 【倬彼我系】王勃
  • 卷55_2 【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王勃
  • 卷55_3 【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王勃
  • 卷55_4 【山亭夜宴】王勃
  • 卷55_5 【咏风】王勃
  • 卷55_6 【怀仙】王勃
  • 卷55_7 【忽梦游仙】王勃
  • 卷55_8 【杂曲】王勃
  • 卷55_9 【秋夜长】王勃
  • 卷55_10 【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王勃
  • 卷55_11 【临高台】王勃
  • 卷55_12 【滕王阁】王勃
  • 卷55_13 【江南弄】王勃
  • 卷56_1 【圣泉宴】王勃
  • 卷56_2 【寻道观】王勃
  • 卷56_3 【散关晨度】王勃
  • 卷56_4 【别薛华】王勃
  • 卷56_5 【重别薛华】王勃
  • 卷56_6 【游梵宇三觉寺】王勃
  • 卷56_7 【麻平晚行】王勃
  • 卷56_8 【送卢主簿】王勃
  • 卷56_9 【饯韦兵曹】王勃
  • 卷56_10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
  • 卷56_11 【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卷56_12 【仲春郊外】王勃
  • 卷56_13 【郊兴】王勃
  • 卷56_14 【郊园即事】王勃
  • 卷56_15 【观佛迹寺】王勃
  • 卷56_16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王勃
  • 卷56_17 【八仙径】王勃
  • 卷56_18 【春日还郊】王勃
  • 卷56_19 【对酒春园作】王勃
  • 卷56_20 【观内怀仙】王勃
  • 卷56_21 【秋日别王长史】王勃
  • 卷56_22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 卷56_23 【长柳】王勃
  • 卷56_24 【铜雀妓二首】王勃
  • 卷56_25 【羁游饯别】王勃
  • 卷56_26 【易阳早发】王勃
  • 卷56_27 【焦岸早行和陆四】王勃
  • 卷56_28 【深湾夜宿】王勃
  • 卷56_29 【伤裴录事丧子】王勃
  • 卷56_30 【泥谿】王勃
  • 卷56_31 【三月曲水宴得烟字】王勃
  • 卷56_32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王勃
  • 卷56_33 【晚留凤州】王勃
  • 卷56_34 【羁春】王勃
  • 卷56_35 【林塘怀友】王勃
  • 卷56_36 【山扉夜坐】王勃
  • 卷56_37 【春庄】王勃
  • 卷56_38 【春游】王勃
  • 卷56_39 【春园】王勃
  • 卷56_40 【林泉独饮】王勃
  • 卷56_41 【登城春望】王勃
  • 卷56_42 【他乡叙兴】王勃
  • 卷56_43 【夜兴】王勃
  • 卷56_44 【临江二首】王勃
  • 卷56_45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
  • 卷56_46 【别人四首】王勃
  • 卷56_47 【赠李十四四首】王勃
  • 卷56_48 【早春野望】王勃
  • 卷56_49 【山中】王勃
  • 卷56_50 【冬郊行望】王勃
  • 卷56_51 【寒夜思友三首】王勃
  • 卷56_52 【始平晚息】王勃
  • 卷56_53 【扶风昼届离京浸远】王勃
  • 卷56_54 【普安建阴题壁】王勃
  • 卷56_55 【九日】王勃
  • 卷56_56 【秋江送别二首】王勃
  • 卷56_57 【蜀中九日】王勃
  • 卷56_58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王勃
  • 卷56_59 【落花落(以下诗集不载)】王勃
  • 卷56_60 【九日怀封元寂】王勃
  • 卷56_61 【出境游山二首】王勃
  • 卷56_62 【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王勃
  • 卷56_63 【晦日宴高氏林亭同用华字】王勔
  • 卷57_1 【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李峤
  • 卷57_2 【秋山望月酬李骑曹】李峤
  • 卷57_3 【和同府李祭酒休沐田居】李峤
  • 卷57_4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李峤
  • 卷57_5 【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李峤
  • 卷57_6 【早发苦竹馆】李峤
  • 卷57_7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李峤
  • 卷57_8 【鹧鸪(一作韦应物诗)】李峤
  • 卷57_9 【清明日龙门游泛】李峤
  • 卷57_10 【云】李峤
  • 卷57_11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一本题作东飞伯劳歌)】李峤
  • 卷57_12 【宝剑篇】李峤
  • 卷57_13 【汾阴行】李峤
  • 卷58_1 【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李峤
  • 卷58_2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李峤
  • 卷58_3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李峤
  • 卷58_4 【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李峤
  • 卷58_5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李峤
  • 卷58_6 【奉和春日游苑喜雨应制】李峤
  • 卷58_7 【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 卷58_8 【甘露殿侍宴应制】李峤
  • 卷58_9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李峤
  • 卷58_10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李峤
  • 卷58_11 【闰九月九日幸总持寺登浮图应制】李峤
  • 卷58_12 【奉和骊山高顶寓目应制】李峤
  • 卷58_13 【游禁苑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李峤
  • 卷58_14 【幸白鹿观应制】李峤
  • 卷58_15 【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一作宋之问诗)】李峤
  • 卷58_16 【酬和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李峤
  • 卷58_17 【同赋山居七夕】李峤
  • 卷58_18 【送崔主簿赴沧州】李峤
  • 卷58_19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李峤
  • 卷58_20 【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李峤
  • 卷58_21 【和杜侍御太清台宿直旦有怀】李峤
  • 卷58_22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李峤
  • 卷58_23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李峤
  • 卷58_24 【送李邕(一作送李安邑)】李峤
  • 卷58_25 【又送别】李峤
  • 卷58_26 【饯骆四二首】李峤
  • 卷58_27 【春日游苑喜雨应诏】李峤
  • 卷58_28 【九日应制得欢字】李峤
  • 卷58_29 【二月奉教作】李峤
  • 卷58_30 【三月奉教作】李峤
  • 卷58_31 【四月奉教作】李峤
  • 卷58_32 【五月奉教作】李峤
  • 卷58_33 【六月奉教作】李峤
  • 卷58_34 【八月奉教作】李峤
  • 卷58_35 【九月奉教作】李峤
  • 卷58_36 【十月奉教作】李峤
  • 卷58_37 【十一月奉教作】李峤
  • 卷58_38 【十二月奉教作】李峤
  • 卷58_39 【和麹典设扈从东郊忆弟使往安西冬至日恨不得同申拜庆】李峤
  • 卷58_40 【马武骑挽歌二首】李峤
  • 卷58_41 【武三思挽歌】李峤
  • 卷58_42 【天官崔侍郎夫人吴氏挽歌】李峤
  • 卷59_1 【日】李峤
  • 卷59_2 【月】李峤
  • 卷59_3 【星】李峤
  • 卷59_4 【风】李峤
  • 卷59_5 【云】李峤
  • 卷59_6 【烟】李峤
  • 卷59_7 【露】李峤
  • 卷59_8 【雾】李峤
  • 卷59_9 【雨】李峤
  • 卷59_10 【雪】李峤
  • 卷59_11 【山】李峤
  • 卷59_12 【石】李峤
  • 卷59_13 【原】李峤
  • 卷59_14 【野】李峤
  • 卷59_15 【田】李峤
  • 卷59_16 【道】李峤
  • 卷59_17 【海】李峤
  • 卷59_18 【江】李峤
  • 卷59_19 【河】李峤
  • 卷59_20 【洛】李峤
  • 卷59_21 【城】李峤
  • 卷59_22 【门】李峤
  • 卷59_23 【市】李峤
  • 卷59_24 【井】李峤
  • 卷59_25 【宅】李峤
  • 卷59_26 【池】李峤
  • 卷59_27 【楼】李峤
  • 卷59_28 【桥】李峤
  • 卷59_29 【经】李峤
  • 卷59_30 【史】李峤
  • 卷59_31 【诗】李峤
  • 卷59_32 【赋】李峤
  • 卷59_33 【书】李峤
  • 卷59_34 【檄】李峤
  • 卷59_35 【纸】李峤
  • 卷59_36 【笔】李峤
  • 卷59_37 【砚】李峤
  • 卷59_38 【墨】李峤
  • 卷59_39 【剑】李峤
  • 卷59_40 【刀】李峤
  • 卷59_41 【箭】李峤
  • 卷59_42 【弹】李峤
  • 卷59_43 【弩】李峤
  • 卷59_44 【旗】李峤
  • 卷59_45 【旌】李峤
  • 卷59_46 【戈】李峤
  • 卷59_47 【鼓】李峤
  • 卷59_48 【弓】李峤
  • 卷59_49 【琴】李峤
  • 卷59_50 【瑟】李峤
  • 卷59_51 【琵琶】李峤
  • 卷59_52 【筝】李峤
  • 卷59_53 【钟(一作宋之问诗)】李峤
  • 卷59_54 【箫】李峤
  • 卷59_55 【笛(一作宋之问诗)】李峤
  • 卷59_56 【笙】李峤
  • 卷59_57 【歌】李峤
  • 卷59_58 【舞】李峤
  • 卷60_1 【珠】李峤
  • 卷60_2 【玉】李峤
  • 卷60_3 【金】李峤
  • 卷60_4 【银】李峤
  • 卷60_5 【钱】李峤
  • 卷60_6 【锦】李峤
  • 卷60_7 【罗】李峤
  • 卷60_8 【绫】李峤
  • 卷60_9 【素】李峤
  • 卷60_10 【布】李峤
  • 卷60_11 【舟】李峤
  • 卷60_12 【车】李峤
  • 卷60_13 【床】李峤
  • 卷60_14 【席】李峤
  • 卷60_15 【帷】李峤
  • 卷60_16 【帘】李峤
  • 卷60_17 【屏】李峤
  • 卷60_18 【被】李峤
  • 卷60_19 【鉴】李峤
  • 卷60_20 【扇】李峤
  • 卷60_21 【烛】李峤
  • 卷60_22 【酒】李峤
  • 卷60_23 【兰】李峤
  • 卷60_24 【菊】李峤
  • 卷60_25 【竹】李峤
  • 卷60_26 【藤】李峤
  • 卷60_27 【萱】李峤
  • 卷60_28 【茅】李峤
  • 卷60_29 【荷】李峤
  • 卷60_30 【萍】李峤
  • 卷60_31 【菱】李峤
  • 卷60_32 【瓜】李峤
  • 卷60_33 【松】李峤
  • 卷60_34 【桂】李峤
  • 卷60_35 【槐】李峤
  • 卷60_36 【柳】李峤
  • 卷60_37 【桐】李峤
  • 卷60_38 【桃】李峤
  • 卷60_39 【李】李峤
  • 卷60_40 【梨】李峤
  • 卷60_41 【梅】李峤
  • 卷60_42 【橘】李峤
  • 卷60_43 【凤】李峤
  • 卷60_44 【鹤】李峤
  • 卷60_45 【乌】李峤
  • 卷60_46 【鹊】李峤
  • 卷60_47 【雁】李峤
  • 卷60_48 【凫】李峤
  • 卷60_49 【莺】李峤
  • 卷60_50 【雉】李峤
  • 卷60_51 【燕】李峤
  • 卷60_52 【雀】李峤
  • 卷60_53 【龙】李峤
  • 卷60_54 【麟】李峤
  • 卷60_55 【象】李峤
  • 卷60_56 【马】李峤
  • 卷60_57 【牛】李峤
  • 卷60_58 【豹】李峤
  • 卷60_59 【熊】李峤
  • 卷60_60 【鹿】李峤
  • 卷60_61 【羊】李峤
  • 卷60_62 【兔】李峤
  • 卷61_1 【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李峤
  • 卷61_2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景龙三年二月十一日)】李峤
  • 卷61_3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景龙三年八月十三日)】李峤
  • 卷61_4 【奉和拜洛应制】李峤
  • 卷61_5 【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寺即中宗旧宅)】李峤
  • 卷61_6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李峤
  • 卷61_7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总管张仁亶】李峤
  • 卷61_8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李峤
  • 卷61_9 【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李峤
  • 卷61_10 【皇帝上礼抚事述怀】李峤
  • 卷61_11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李峤
  • 卷61_12 【倡妇行】李峤
  • 卷61_13 【饯薛大夫护边】李峤
  • 卷61_14 【和杜学士旅次淮口阻风】李峤
  • 卷61_15 【送光禄刘主簿之洛】李峤
  • 卷61_16 【送骆奉礼从军】李峤
  • 卷61_17 【王屋山第之侧杂构小亭,暇日与群公同游】李峤
  • 卷61_18 【奉和杜员外扈从教阅】李峤
  • 卷61_19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李峤
  • 卷61_20 【夏晚九成宫呈同僚】李峤
  • 卷61_21 【田假限疾不获还庄载想田园兼思亲友率成短韵…赠杜幽素】李峤
  • 卷61_22 【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李峤
  • 卷61_23 【晚秋喜雨】李峤
  • 卷61_24 【中秋月二首】李峤
  • 卷61_25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李峤
  • 卷61_26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李峤
  • 卷61_27 【游苑遇雪应制】李峤
  • 卷61_28 【送司马先生】李峤
  • 卷61_29 【风】李峤
  • 卷61_30 【上清晖閤遇雪】李峤
  • 卷61_31 【石淙】李峤
  • 卷62_1 【南海乱石山作】杜审言
  • 卷62_2 【送和西蕃使】杜审言
  • 卷62_3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杜审言
  • 卷62_4 【望春亭侍游应诏】杜审言
  • 卷62_5 【宿羽亭侍宴应制】杜审言
  • 卷62_6 【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杜审言
  • 卷62_7 【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杜审言
  • 卷62_8 【大酺(永昌元年)】杜审言
  • 卷62_9 【赋得妾薄命】杜审言
  • 卷62_10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杜审言
  • 卷62_11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作韦应物诗)】杜审言
  • 卷62_12 【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杜审言
  • 卷62_13 【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杜审言
  • 卷62_14 【登襄阳城】杜审言
  • 卷62_15 【旅寓安南】杜审言
  • 卷62_16 【春日怀归】杜审言
  • 卷62_17 【代张侍御伤美人】杜审言
  • 卷62_18 【送高郎中北使】杜审言
  • 卷62_19 【都尉山亭】杜审言
  • 卷62_20 【夏日过郑七山斋】杜审言
  • 卷62_21 【送崔融】杜审言
  • 卷62_22 【经行岚州】杜审言
  • 卷62_23 【重九日宴江阴】杜审言
  • 卷62_24 【除夜有怀】杜审言
  • 卷62_25 【晦日宴游】杜审言
  • 卷62_26 【七夕】杜审言
  • 卷62_27 【守岁侍宴应制】杜审言
  • 卷62_28 【大酺】杜审言
  • 卷62_29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
  • 卷62_30 【扈从出长安应制】杜审言
  • 卷62_31 【春日江津游望】杜审言
  • 卷62_32 【泛舟送郑卿入京】杜审言
  • 卷62_33 【度石门山】杜审言
  • 卷62_34 【赠崔融二十韵】杜审言
  • 卷62_35 【赠苏味道】杜审言
  • 卷62_36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杜审言
  • 卷62_37 【赠苏绾书记】杜审言
  • 卷62_38 【渡湘江】杜审言
  • 卷62_39 【戏赠赵使君美人】杜审言
  • 卷63_1 【三妇艳】董思恭
  • 卷63_2 【感怀】董思恭
  • 卷63_3 【守岁二首(此二首一作太宗诗,后题作《除夜》。)】董思恭
  • 卷63_4 【昭君怨二首(前首一作董初诗)】董思恭
  • 卷63_5 【咏日】董思恭
  • 卷63_6 【咏月】董思恭
  • 卷63_7 【咏星】董思恭
  • 卷63_8 【咏风】董思恭
  • 卷63_9 【咏云】董思恭
  • 卷63_10 【咏雪】董思恭
  • 卷63_11 【咏露】董思恭
  • 卷63_12 【咏雾】董思恭
  • 卷63_13 【咏虹(一作虹蜺)】董思恭
  • 卷63_14 【咏桃(一作太宗诗)】董思恭
  • 卷63_15 【咏李(一作太宗诗)】董思恭
  • 卷63_16 【咏弓(一作太宗诗)】董思恭
  • 卷63_17 【咏琵琶(一作太宗诗)】董思恭
  • 卷63_18 【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刘允济
  • 卷63_19 【咏琴】刘允济
  • 卷63_20 【怨情】刘允济
  • 卷63_21 【见道边死人(一作刘元济诗。《统签》并入允济诗内)】刘允济
  • 卷63_22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邵大震
  • 卷63_23 【军中行路难(与骆宾王同作)】辛常伯
  • 卷64_1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姚崇
  • 卷64_2 【故洛阳城侍宴应制】姚崇
  • 卷64_3 【春日洛阳城侍宴】姚崇
  • 卷64_4 【秋夜望月】姚崇
  • 卷64_5 【夜渡江(一作柳中庸诗)】姚崇
  • 卷64_6 【奉和圣制龙池篇】姚崇
  • 卷64_7 【句】姚崇
  • 卷64_8 【奉和御制璟与张说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应制】宋璟
  • 卷64_9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宋璟
  • 卷64_10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宋璟
  • 卷64_11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宋璟
  • 卷64_12 【蒲津迎驾】宋璟
  • 卷64_13 【送苏尚书赴益州】宋璟
  • 卷65_1 【初春行宫侍宴应制(得天字)】苏味道
  • 卷65_2 【单于川对雨二首】苏味道
  • 卷65_3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 卷65_4 【咏雾】苏味道
  • 卷65_5 【咏虹】苏味道
  • 卷65_6 【咏霜】苏味道
  • 卷65_7 【咏井】苏味道
  • 卷65_8 【咏石】苏味道
  • 卷65_9 【奉和受图温洛应制】苏味道
  • 卷65_10 【使岭南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苏味道
  • 卷65_11 【赠封御史入台】苏味道
  • 卷65_12 【始背洛城秋郊瞩目奉怀台中诸侍御】苏味道
  • 卷65_13 【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苏味道
  • 卷65_14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苏味道
  • 卷65_15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苏味道
  • 卷66_1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郭震
  • 卷66_2 【塞上】郭震
  • 卷66_3 【寄刘校书】郭震
  • 卷66_4 【同徐员外除太子舍人寓直之作】郭震
  • 卷66_5 【春江曲】郭震
  • 卷66_6 【王昭君三首】郭震
  • 卷66_7 【子夜四时歌六首 春歌】郭震
  • 卷66_8 【子夜四时歌六首 秋歌】郭震
  • 卷66_9 【子夜四时歌六首 冬歌】郭震
  • 卷66_10 【二月乐游诗】郭震
  • 卷66_11 【十月乐游诗】郭震
  • 卷66_12 【萤】郭震
  • 卷66_13 【蛩】郭震
  • 卷66_14 【云】郭震
  • 卷66_15 【野井】郭震
  • 卷66_16 【米囊花】郭震
  • 卷66_17 【惜花】郭震
  • 卷66_18 【莲花】郭震
  • 卷67_1 【弘农清岩曲有磐石可坐,宋十一每拂拭待余,寄诗赠之】田游岩
  • 卷67_2 【和宋之问下山歌】王无竞
  • 卷67_3 【北使长城】王无竞
  • 卷67_4 【凤台曲】王无竞
  • 卷67_5 【铜雀台】王无竞
  • 卷67_6 【巫山(一作宋之问诗)】王无竞
  • 卷67_7 【和宋之问下山歌】贾曾
  • 卷67_8 【孝和皇帝挽歌】贾曾
  • 卷67_9 【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贾曾
  • 卷67_10 【有所思】贾曾
  • 卷67_11 【祭汾阴乐章】贾曾
  • 卷67_12 【使至汴州喜逢宋之问】李夔
  • 卷67_13 【祭汾阴乐章】崔玄童
  • 卷67_14 【祭汾阴乐章】何鸾
  • 卷67_15 【祭汾阴乐章】蒋挺
  • 卷68_1 【关山月】崔融1
  • 卷68_2 【拟古】崔融1
  • 卷68_3 【西征军行遇风】崔融1
  • 卷68_4 【塞垣行(一作崔湜诗)】崔融1
  • 卷68_5 【登东阳沈隐侯八咏楼】崔融1
  • 卷68_6 【从军行】崔融1
  • 卷68_7 【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崔融1
  • 卷68_8 【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崔融1
  • 卷68_9 【咏宝剑】崔融1
  • 卷68_10 【吴中好风景】崔融1
  • 卷68_11 【则天皇后挽歌二首】崔融1
  • 卷68_12 【户部尚书崔公挽歌】崔融1
  • 卷68_13 【韦长史挽词】崔融1
  • 卷68_14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崔融1
  • 卷68_15 【哭蒋詹事俨】崔融1
  • 卷68_16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崔融1
  • 卷68_17 【塞上寄内】崔融1
  • 卷69_1 【侍从途中口号应制】阎朝隐
  • 卷69_2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阎朝隐
  • 卷69_3 【鹦鹉猫儿篇】阎朝隐
  • 卷69_4 【三日曲水侍宴应制】阎朝隐
  • 卷69_5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筵字】阎朝隐
  • 卷69_6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阎朝隐
  • 卷69_7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阎朝隐
  • 卷69_8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阎朝隐
  • 卷69_9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阎朝隐
  • 卷69_10 【饯唐永昌】阎朝隐
  • 卷69_11 【明月歌】阎朝隐
  • 卷69_12 【采莲女】阎朝隐
  • 卷69_13 【奉和登骊山应制】阎朝隐
  • 卷69_14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月字】韦元旦
  • 卷69_15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韦元旦
  • 卷69_16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韦元旦
  • 卷69_17 【早朝】韦元旦
  • 卷69_18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韦元旦
  • 卷69_19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韦元旦
  • 卷69_20 【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韦元旦
  • 卷69_21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韦元旦
  • 卷69_22 【兴庆池侍宴应制】韦元旦
  • 卷69_23 【夜宴安乐公主宅】韦元旦
  • 卷69_24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邵升
  • 卷69_25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唐远悊
  • 卷70_1 【汾阴后土祠作】李適
  • 卷70_2 【答宋十一崖口五渡见赠】李適
  • 卷70_3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李適
  • 卷70_4 【奉和圣制九日侍宴应制得高字】李適
  • 卷70_5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李適
  • 卷70_6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李適
  • 卷70_7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李適
  • 卷70_8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李適
  • 卷70_9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李適
  • 卷70_10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李適
  • 卷70_11 【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李適
  • 卷70_12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李適
  • 卷70_13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李適
  • 卷70_14 【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李適
  • 卷70_15 【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李適
  • 卷70_16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李適
  • 卷70_17 【饯唐永昌赴任东都】李適
  • 卷71_1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刘宪
  • 卷71_2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刘宪
  • 卷71_3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刘宪
  • 卷71_4 【奉和九月九日圣制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刘宪
  • 卷71_5 【闰九月九日幸总持寺登浮图应制】刘宪
  • 卷71_6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刘宪
  • 卷71_7 【奉和送金城公主入西蕃应制】刘宪
  • 卷71_8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刘宪
  • 卷71_9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刘宪
  • 卷71_10 【折杨柳】刘宪
  • 卷71_11 【奉和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一作人日大明宫应制)】刘宪
  • 卷71_12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刘宪
  • 卷71_13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刘宪
  • 卷71_14 【兴庆池侍宴应制】刘宪
  • 卷71_15 【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刘宪
  • 卷71_16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刘宪
  • 卷71_17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刘宪
  • 卷71_18 【奉和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一作陪幸五王宅)】刘宪
  • 卷71_19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刘宪
  • 卷71_20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刘宪
  • 卷71_21 【人日玩雪应制】刘宪
  • 卷71_22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刘宪
  • 卷71_23 【苑中遇雪应制】刘宪
  • 卷71_24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刘宪
  • 卷71_25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刘宪
  • 卷71_26 【饯唐永昌】刘宪
  • 卷72_1 【晦日置酒林亭】高正臣
  • 卷72_2 【晦日重宴】高正臣
  • 卷72_3 【晦日宴高氏林亭】崔知贤
  • 卷72_4 【上元夜效小庾体】崔知贤
  • 卷72_5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鱼字)】崔知贤
  • 卷72_6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郊字)】席元明
  • 卷72_7 【晦日宴高氏林亭】韩仲宣
  • 卷72_8 【晦日重宴】韩仲宣
  • 卷72_9 【上元夜效小庾体】韩仲宣
  • 卷72_10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花字)】韩仲宣
  • 卷72_11 【晦日宴高氏林亭】周彦昭
  • 卷72_12 【晦日宴高氏林亭】高球
  • 卷72_13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烟字)】高球
  • 卷72_14 【晦日宴高氏林亭】弓嗣初
  • 卷72_15 【晦日重宴】弓嗣初
  • 卷72_16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哉字)】高瑾
  • 卷72_17 【晦日宴高氏林亭】高瑾
  • 卷72_18 【晦日重宴】高瑾
  • 卷72_19 【上元夜效小庾体】高瑾
  • 卷72_20 【晦日宴高氏林亭】王茂时
  • 卷72_21 【晦日宴高氏林亭】徐皓
  • 卷72_22 【晦日宴高氏林亭】长孙正隐
  • 卷72_23 【上元夜效小庾体同用春字】长孙正隐
  • 卷72_24 【晦日宴高氏林亭】高绍
  • 卷72_25 【晦日宴高氏林亭】郎馀令
  • 卷72_26 【晦日宴高氏林亭】陈嘉言
  • 卷72_27 【晦日重宴】陈嘉言
  • 卷72_28 【上元夜效小庾体】陈嘉言
  • 卷72_29 【晦日宴高氏林亭】周彦晖
  • 卷72_30 【晦日重宴】周彦晖
  • 卷72_31 【晦日宴高氏林亭】高峤
  • 卷72_32 【晦日重宴】高峤
  • 卷72_33 【晦日宴高氏林亭】刘友贤
  • 卷72_34 【晦日宴高氏林亭】周思钧
  • 卷72_35 【晦日重宴】周思钧
  • 卷73_1 【祭汾阴乐章(寿和)】苏颋
  • 卷73_2 【奉和圣制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感而成诗应制】苏颋
  • 卷73_3 【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遥楼应制】苏颋
  • 卷73_4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苏颋
  • 卷73_5 【奉和姚令公温汤旧馆永怀故人卢公之作】苏颋
  • 卷73_6 【和杜主簿春日有所思】苏颋
  • 卷73_7 【饯郢州李使君】苏颋
  • 卷73_8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苏颋
  • 卷73_9 【晓济胶川南入密界】苏颋
  • 卷73_10 【夜发三泉即事】苏颋
  • 卷73_11 【小园纳凉即事】苏颋
  • 卷73_12 【昆明池晏坐答王兵部珣三韵见示】苏颋
  • 卷73_13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苏颋
  • 卷73_14 【长相思】苏颋
  • 卷73_15 【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苏颋
  • 卷73_16 【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苏颋
  • 卷73_17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苏颋
  • 卷73_18 【奉和圣制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苏颋
  • 卷73_19 【奉和七夕宴两仪殿应制】苏颋
  • 卷73_20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时字】苏颋
  • 卷73_21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苏颋
  • 卷73_22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苏颋
  • 卷73_23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苏颋
  • 卷73_24 【幸白鹿观应制】苏颋
  • 卷73_25 【题寿安王主簿池馆】苏颋
  • 卷73_26 【扈从温泉奉和姚令公喜雪】苏颋
  • 卷73_27 【秋社日崇让园宴得新字】苏颋
  • 卷73_28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苏颋
  • 卷73_29 【武担山寺】苏颋
  • 卷73_30 【饯潞州陆长史再守汾州】苏颋
  • 卷73_31 【饯荆州崔司马】苏颋
  • 卷73_32 【送吏部李侍郎东归得归字】苏颋
  • 卷73_33 【送光禄姚卿还都】苏颋
  • 卷73_34 【春晚送瑕丘田少府还任,因寄洛中镜上人】苏颋
  • 卷73_35 【送贾起居奉使入洛取图书因便拜觐】苏颋
  • 卷73_36 【送常侍舒公归觐】苏颋
  • 卷73_37 【兴州出行】苏颋
  • 卷73_38 【边秋薄暮(一作出塞)】苏颋
  • 卷73_39 【晓发方骞驿】苏颋
  • 卷73_40 【经三泉路作】苏颋
  • 卷73_41 【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苏颋
  • 卷73_42 【赠司徒豆卢府君挽词】苏颋
  • 卷73_43 【故右散骑常侍舒国公褚公挽词】苏颋
  • 卷73_44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苏颋
  • 卷73_45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苏颋
  • 卷73_46 【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苏颋
  • 卷73_47 【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苏颋
  • 卷73_48 【兴庆池侍宴应制】苏颋
  • 卷73_49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苏颋
  • 卷73_50 【龙池乐章(唐享龙池乐章第七章)】苏颋
  • 卷73_51 【扈从鄠杜间奉呈刑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苏颋
  • 卷73_52 【景龙观送裴士曹】苏颋
  • 卷73_53 【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苏颋
  • 卷73_54 【赠彭州权别驾】苏颋
  • 卷73_55 【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苏颋
  • 卷73_56 【九月九日望蜀台】苏颋
  • 卷74_1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苏颋
  • 卷74_2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苏颋
  • 卷74_3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苏颋
  • 卷74_4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兹字】苏颋
  • 卷74_5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苏颋
  • 卷74_6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应制】苏颋
  • 卷74_7 【奉和圣制答张说出雀鼠谷】苏颋
  • 卷74_8 【奉和恩赐乐游园宴应制】苏颋
  • 卷74_9 【恩制尚书省僚宴昆明池同用尧字】苏颋
  • 卷74_10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苏颋
  • 卷74_11 【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苏颋
  • 卷74_12 【奉和圣制漕桥东送新除岳牧】苏颋
  • 卷74_13 【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应制】苏颋
  • 卷74_14 【奉和圣制至长春宫登楼望稼穑之作】苏颋
  • 卷74_15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岁题处作】苏颋
  • 卷74_16 【闲园即事寄韦侍郎】苏颋
  • 卷74_17 【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泛渭川得齐字】苏颋
  • 卷74_18 【饯赵尚书摄御史大夫赴朔方军】苏颋
  • 卷74_19 【晓发兴州入陈平路】苏颋
  • 卷74_20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苏颋
  • 卷74_21 【扈从凤泉和崔黄门喜恩旨解严罢围之作】苏颋
  • 卷74_22 【秋夜寓直中书呈黄门舅】苏颋
  • 卷74_23 【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兼郎官数子自顷沉疴…成章】苏颋
  • 卷74_24 【奉和马常侍寺中之作】苏颋
  • 卷74_25 【慈恩寺二月半寓言】苏颋
  • 卷74_26 【饯泽州卢使君赴任】苏颋
  • 卷74_27 【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苏颋
  • 卷74_28 【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苏颋
  • 卷74_29 【敬和崔尚书大明朝堂雨后望终南山见示之作】苏颋
  • 卷74_30 【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苏颋
  • 卷74_31 【御箭连中双兔】苏颋
  • 卷74_32 【奉和圣制过潼津关】苏颋
  • 卷74_33 【山鹧鸪词二首】苏颋
  • 卷74_34 【汾上惊秋】苏颋
  • 卷74_35 【山驿闲卧即事】苏颋
  • 卷74_36 【将赴益州题小园壁】苏颋
  • 卷74_37 【咏礼部尚书厅后鹊】苏颋
  • 卷74_38 【咏死兔】苏颋
  • 卷74_39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苏颋
  • 卷74_40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苏颋
  • 卷74_41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庄应制】苏颋
  • 卷74_42 【重送舒公】苏颋
  • 卷74_43 【句】苏颋
  • 卷75_1 【龙池篇】姜晞
  • 卷75_2 【龙池篇】姜皎
  • 卷75_3 【奉和圣制龙池篇】蔡孚
  • 卷75_4 【打球篇】蔡孚
  • 卷75_5 【阮公体】徐晶
  • 卷75_6 【同蔡孚五亭咏】徐晶
  • 卷75_7 【蔡起居山亭】徐晶
  • 卷75_8 【送友人尉蜀中】徐晶
  • 卷75_9 【赠温驸马汝阳王】徐晶
  • 卷75_10 【边词】张敬忠
  • 卷75_11 【戏咏】张敬忠
  • 卷75_12 【题巴州光福寺楠木】史俊
  • 卷76_1 【仪坤庙乐章 永和】徐彦伯
  • 卷76_2 【仪坤庙乐章 金奏】徐彦伯
  • 卷76_3 【拟古三首】徐彦伯
  • 卷76_4 【赠刘舍人古意】徐彦伯
  • 卷76_5 【和李適答宋十一入崖口五渡见赠】徐彦伯
  • 卷76_6 【雪】徐彦伯
  • 卷76_7 【比干墓】徐彦伯
  • 卷76_8 【题东山子李適碑阴二首】徐彦伯
  • 卷76_9 【淮亭吟】徐彦伯
  • 卷76_10 【芳树】徐彦伯
  • 卷76_11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徐彦伯
  • 卷76_12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徐彦伯
  • 卷76_13 【幸白鹿观应制】徐彦伯
  • 卷76_14 【胡无人行】徐彦伯
  • 卷76_15 【婕妤】徐彦伯
  • 卷76_16 【采莲曲】徐彦伯
  • 卷76_17 【孤烛叹(一作闺怨)】徐彦伯
  • 卷76_18 【闺怨】徐彦伯
  • 卷76_19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徐彦伯
  • 卷76_20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徐彦伯
  • 卷76_21 【同韦舍人元旦早朝】徐彦伯
  • 卷76_22 【侍宴韦嗣立山庄应制】徐彦伯
  • 卷76_23 【送特进李峤入都袝庙】徐彦伯
  • 卷76_24 【春闺】徐彦伯
  • 卷76_25 【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徐彦伯
  • 卷76_26 【苑中遇雪应制】徐彦伯
  • 卷76_27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徐彦伯
  • 卷76_28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徐彦伯
  • 卷76_29 【饯唐永昌】徐彦伯
  • 卷76_30 【侍宴桃花园】徐彦伯
  • 卷76_31 【石淙】徐彦伯
  • 卷77_1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骆宾王
  • 卷77_2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骆宾王
  • 卷77_3 【晚憩田家】骆宾王
  • 卷77_4 【出石门】骆宾王
  • 卷77_5 【至分陕】骆宾王
  • 卷77_6 【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一作洛滨对雪忆谢二兄弟)】骆宾王
  • 卷77_7 【北眺舂陵】骆宾王
  • 卷77_8 【夏日游目聊作】骆宾王
  • 卷77_9 【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骆宾王
  • 卷77_10 【月夜有怀简诸同病】骆宾王
  • 卷77_11 【叙寄员半千】骆宾王
  • 卷77_12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骆宾王
  • 卷77_13 【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骆宾王
  • 卷77_14 【过张平子墓】骆宾王
  • 卷77_15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一作行军军中行路难、军中行路难)】骆宾王
  • 卷77_16 【帝京篇】骆宾王
  • 卷77_17 【畴昔篇】骆宾王
  • 卷77_18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骆宾王
  • 卷77_19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骆宾王
  • 卷78_1 【从军行】骆宾王
  • 卷78_2 【王昭君(一作昭君怨)】骆宾王
  • 卷78_3 【于紫云观赠道士】骆宾王
  • 卷78_4 【渡瓜步江】骆宾王
  • 卷78_5 【途中有怀】骆宾王
  • 卷78_6 【至分水戍】骆宾王
  • 卷78_7 【望乡夕泛】骆宾王
  • 卷78_8 【久客临海有怀】骆宾王
  • 卷78_9 【游兖部逢孔君自卫来,欣然相遇若旧】骆宾王
  • 卷78_10 【西京守岁】骆宾王
  • 卷78_11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骆宾王
  • 卷78_12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骆宾王
  • 卷78_13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骆宾王
  • 卷78_14 【送费六还蜀】骆宾王
  • 卷78_15 【秋日送侯四得弹字】骆宾王
  • 卷78_16 【秋日送尹大赴京】骆宾王
  • 卷78_17 【秋夜送阎五还润州】骆宾王
  • 卷78_18 【送王明府参选赋得鹤】骆宾王
  • 卷78_19 【秋日送别】骆宾王
  • 卷78_20 【别李峤得胜字】骆宾王
  • 卷78_21 【在兖州饯宋五之问】骆宾王
  • 卷78_22 【游灵公观】骆宾王
  • 卷78_23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
  • 卷78_24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得同字】骆宾王
  • 卷78_25 【初秋于窦六郎宅宴】骆宾王
  • 卷78_26 【冬日宴】骆宾王
  • 卷78_27 【镂鸡子】骆宾王
  • 卷78_28 【咏美人在天津桥】骆宾王
  • 卷78_29 【送宋五之问得凉字】骆宾王
  • 卷78_30 【宪台出絷寒夜有怀】骆宾王
  • 卷78_31 【送郭少府探得忧字】骆宾王
  • 卷78_32 【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骆宾王
  • 卷78_33 【送刘少府游越州】骆宾王
  • 卷78_34 【赋得白云抱幽石】骆宾王
  • 卷78_35 【赋得春云处处生】骆宾王
  • 卷78_36 【在狱咏蝉】骆宾王
  • 卷78_37 【咏水】骆宾王
  • 卷78_38 【同张二咏雁】骆宾王
  • 卷78_39 【咏雪】骆宾王
  • 卷78_40 【咏云酒】骆宾王
  • 卷78_41 【尘灰】骆宾王
  • 卷78_42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秋风】骆宾王
  • 卷78_43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秋云】骆宾王
  • 卷78_44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秋蝉】骆宾王
  • 卷78_45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秋露】骆宾王
  • 卷78_46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秋月】骆宾王
  • 卷78_47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秋水】骆宾王
  • 卷78_48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秋萤】骆宾王
  • 卷78_49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秋菊】骆宾王
  • 卷78_50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秋雁】骆宾王
  • 卷78_51 【乐大夫挽词五首】骆宾王
  • 卷78_52 【丹阳刺史挽词三首】骆宾王
  • 卷78_53 【称心寺】骆宾王
  • 卷78_54 【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骆宾王
  • 卷79_1 【棹歌行】骆宾王
  • 卷79_2 【海曲书情】骆宾王
  • 卷79_3 【蓬莱镇】骆宾王
  • 卷79_4 【和李明府】骆宾王
  • 卷79_5 【春晚从李长史游开道林故山】骆宾王
  • 卷79_6 【冬日野望】骆宾王
  • 卷79_7 【晚渡黄河】骆宾王
  • 卷79_8 【宿山庄】骆宾王
  • 卷79_9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骆宾王
  • 卷79_10 【夕次蒲类津(一作晚泊蒲类)】骆宾王
  • 卷79_11 【远使海曲春夜多怀】骆宾王
  • 卷79_12 【早发诸暨】骆宾王
  • 卷79_13 【望月有所思】骆宾王
  • 卷79_14 【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 卷79_15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骆宾王
  • 卷79_16 【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游陀山寺】骆宾王
  • 卷79_17 【夏日夜忆张二】骆宾王
  • 卷79_18 【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骆宾王
  • 卷79_19 【在军中赠先还知己】骆宾王
  • 卷79_20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骆宾王
  • 卷79_21 【晚泊江镇】骆宾王
  • 卷79_22 【浮槎】骆宾王
  • 卷79_23 【晚泊河曲】骆宾王
  • 卷79_24 【早发淮口望盱眙】骆宾王
  • 卷79_25 【边城落日】骆宾王
  • 卷79_26 【宿温城望军营】骆宾王
  • 卷79_27 【过故宋】骆宾王
  • 卷79_28 【边夜有怀】骆宾王
  • 卷79_29 【伤祝阿王明府】骆宾王
  • 卷79_30 【四月八日题七级】骆宾王
  • 卷79_31 【和孙长史秋日卧病】骆宾王
  • 卷79_32 【饯郑安阳入蜀】骆宾王
  • 卷79_33 【咏怀】骆宾王
  • 卷79_34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一作春霁早行)】骆宾王
  • 卷79_35 【夕次旧吴】骆宾王
  • 卷79_36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骆宾王
  • 卷79_37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骆宾王
  • 卷79_38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骆宾王
  • 卷79_39 【在军登城楼】骆宾王
  • 卷79_40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 卷79_41 【咏镜】骆宾王
  • 卷79_42 【挑灯杖】骆宾王
  • 卷79_43 【咏尘】骆宾王
  • 卷79_44 【玩初月(一作沈佺期诗)】骆宾王
  • 卷79_45 【送别】骆宾王
  • 卷79_46 【忆蜀地佳人】骆宾王
  • 卷79_47 【咏鹅(七岁时作)】骆宾王
  • 卷80_1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武三思
  • 卷80_2 【仙鹤篇】武三思
  • 卷80_3 【宴龙泓】武三思
  • 卷80_4 【凝碧池侍宴应制得出水槎】武三思
  • 卷80_5 【奉和宴小山池赋得溪字应制】武三思
  • 卷80_6 【奉和过梁王宅即目应制】武三思
  • 卷80_7 【奉和春日游龙门应制】武三思
  • 卷80_8 【秋日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武三思
  • 卷80_9 【句】武三思
  • 卷80_10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张易之
  • 卷80_11 【侍从过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风字应制】张易之
  • 卷80_12 【出塞】张易之
  • 卷80_13 【泛舟侍宴应制】张易之
  • 卷80_14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张昌宗
  • 卷80_15 【少年行】张昌宗
  • 卷80_16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张昌宗
  • 卷80_17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薛曜
  • 卷80_18 【子夜冬歌】薛曜
  • 卷80_19 【舞马篇】薛曜
  • 卷80_17 【正夜侍宴应诏(《英华》作正月望夜上阳宫侍宴应制)】薛曜
  • 卷80_18 【送道士入天台】薛曜
  • 卷80_19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杨敬述
  • 卷80_20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于季子
  • 卷80_21 【咏云】于季子
  • 卷80_22 【咏萤】于季子
  • 卷80_23 【早春洛阳答杜审言】于季子
  • 卷80_24 【咏项羽】于季子
  • 卷80_25 【咏汉高祖】于季子
  • 卷80_26 【南行别弟(一作杨师道诗,《英华》作韦承庆南中咏雁)】于季子
  • 卷81_1 【长信宫中树】乔知之
  • 卷81_13 【下山逢故夫】乔知之
  • 卷81_14 【巫山高】乔知之
  • 卷81_15 【弃妾篇】乔知之
  • 卷81_16 【苦寒行】乔知之
  • 卷81_17 【从军行(一作秋闺)】乔知之
  • 卷81_18 【拟古赠陈子昂】乔知之
  • 卷81_19 【定情篇】乔知之
  • 卷81_20 【绿珠篇】乔知之
  • 卷81_21 【和李侍郎古意(一作古意和李侍郎峤)】乔知之
  • 卷81_22 【倡女行】乔知之
  • 卷81_23 【羸骏篇】乔知之
  • 卷81_33 【铜雀妓】乔知之
  • 卷81_34 【侍宴应制得分字】乔知之
  • 卷81_35 【梨园亭子侍宴】乔知之
  • 卷81_36 【和苏员外寓直】乔知之
  • 卷81_37 【哭故人】乔知之
  • 卷81_38 【折杨柳】乔知之
  • 卷81_39 【人日登高】乔侃
  • 卷81_40 【出塞】乔备
  • 卷81_41 【长门怨】乔备
  • 卷82_1 【将军行】刘希夷
  • 卷82_2 【从军行】刘希夷
  • 卷82_3 【春女行】刘希夷
  • 卷82_4 【孤松篇】刘希夷
  • 卷82_5 【嵩岳闻笙】刘希夷
  • 卷82_6 【秋日题汝阳潭壁】刘希夷
  • 卷82_7 【采桑】刘希夷
  • 卷82_8 【谒汉世祖庙】刘希夷
  • 卷82_9 【巫山怀古】刘希夷
  • 卷82_10 【归山】刘希夷
  • 卷82_11 【代闺人春日】刘希夷
  • 卷82_12 【蜀城怀古】刘希夷
  • 卷82_13 【洛川怀古】刘希夷
  • 卷82_14 【春日行歌】刘希夷
  • 卷82_15 【江南曲八首】刘希夷
  • 卷82_11 【捣衣篇】刘希夷
  • 卷82_12 【公子行】刘希夷
  • 卷82_13 【代悲白头翁(一作白头吟)】刘希夷
  • 卷82_14 【代秦女赠行人】刘希夷
  • 卷82_15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刘希夷
  • 卷82_16 【入塞】刘希夷
  • 卷82_17 【览镜】刘希夷
  • 卷82_18 【晚春】刘希夷
  • 卷82_19 【送友人之新丰】刘希夷
  • 卷82_20 【饯李秀才赴举】刘希夷
  • 卷82_21 【夜集张諲所居】刘希夷
  • 卷82_22 【故园置酒】刘希夷
  • 卷82_23 【晚憩南阳旅馆】刘希夷
  • 卷83_1 【庆云章】陈子昂
  • 卷83_2 【感遇诗三十八首】陈子昂
  • 卷83_3 【观荆玉篇】陈子昂
  • 卷83_4 【鸳鸯篇】陈子昂
  • 卷83_5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陈子昂
  • 卷83_6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轩辕台】陈子昂
  • 卷83_7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燕昭王】陈子昂
  • 卷83_8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乐生】陈子昂
  • 卷83_9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燕太子】陈子昂
  • 卷83_10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田光先生】陈子昂
  • 卷83_11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邹衍】陈子昂
  • 卷83_12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郭隗】陈子昂
  • 卷83_13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陈子昂
  • 卷83_14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陈子昂
  • 卷83_15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陈子昂
  • 卷83_16 【赠赵六贞固二首】陈子昂
  • 卷83_17 【答韩使同在边】陈子昂
  • 卷83_18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陈子昂
  • 卷83_19 【答洛阳主人】陈子昂
  • 卷83_20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陈子昂
  • 卷83_21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陈子昂
  • 卷83_22 【酬晖上人夏日林泉】陈子昂
  • 卷83_23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陈子昂
  • 卷83_24 【送别出塞】陈子昂
  • 卷83_25 【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陈子昂
  • 卷83_26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陈子昂
  • 卷83_27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陈子昂
  • 卷83_28 【登泽州城北楼宴】陈子昂
  • 卷83_29 【山水粉图】陈子昂
  • 卷83_30 【彩树歌】陈子昂
  • 卷83_31 【春台引】陈子昂
  • 卷83_32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卷83_33 【喜马参军相遇醉歌】陈子昂
  • 卷84_1 【度荆门望楚】陈子昂
  • 卷84_2 【晚次乐乡县】陈子昂
  • 卷84_3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陈子昂
  • 卷84_4 【东征答朝臣相送】陈子昂
  • 卷84_5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陈子昂
  • 卷84_6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陈子昂
  • 卷84_7 【题李三书斋(崇嗣)】陈子昂
  • 卷84_8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 卷84_9 【送殷大入蜀】陈子昂
  • 卷84_10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陈子昂
  • 卷84_11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陈子昂
  • 卷84_12 【送客】陈子昂
  • 卷84_13 【春夜别友人二首】陈子昂
  • 卷84_14 【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陈子昂
  • 卷84_15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陈子昂
  • 卷84_16 【送梁李二明府】陈子昂
  • 卷84_17 【送魏兵曹使巂州得登字】陈子昂
  • 卷84_18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陈子昂
  • 卷84_19 【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陈子昂
  • 卷84_20 【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议泰之二使】陈子昂
  • 卷84_21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陈子昂
  • 卷84_22 【月夜有怀】陈子昂
  • 卷84_23 【夏日游晖上人房】陈子昂
  • 卷84_24 【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 卷84_25 【群公集毕氏林亭】陈子昂
  • 卷84_26 【宴胡楚真禁所】陈子昂
  • 卷84_27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陈子昂
  • 卷84_28 【晦日宴高氏林亭(见《岁时杂咏》)】陈子昂
  • 卷84_29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见《岁时杂咏》)】陈子昂
  • 卷84_30 【上元夜效小庾体(见《岁时杂咏》)】陈子昂
  • 卷84_31 【洛城观酺应制】陈子昂
  • 卷84_32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陈子昂
  • 卷84_33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陈子昂
  • 卷84_34 【白帝城怀古】陈子昂
  • 卷84_35 【岘山怀古】陈子昂
  • 卷84_36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陈子昂
  • 卷84_37 【宿襄河驿浦】陈子昂
  • 卷84_38 【赠严仓曹乞推命录】陈子昂
  • 卷84_39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陈子昂
  • 卷84_40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陈子昂
  • 卷84_41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陈子昂
  • 卷84_42 【卧病家园】陈子昂
  • 卷84_43 【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陈子昂
  • 卷84_44 【合州津口别舍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眷然有忆作以示之】陈子昂
  • 卷84_45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陈子昂
  • 卷84_46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陈子昂
  • 卷84_47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陈子昂
  • 卷84_48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陈子昂
  • 卷84_49 【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陈子昂
  • 卷84_50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陈子昂
  • 卷84_51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陈子昂
  • 卷84_52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陈子昂
  • 卷84_53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陈子昂
  • 卷84_54 【古意题徐令壁】陈子昂
  • 卷84_55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陈子昂
  • 卷84_56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见《岁时杂咏》)】陈子昂
  • 卷85_1 【唐封泰山乐章 豫和六首】张说
  • 卷85_2 【唐封泰山乐章 太和】张说
  • 卷85_3 【唐封泰山乐章 肃和】张说
  • 卷85_4 【唐封泰山乐章 雍和】张说
  • 卷85_5 【唐封泰山乐章 寿和】张说
  • 卷85_6 【唐封泰山乐章 寿和】张说
  • 卷85_7 【唐封泰山乐章 舒和】张说
  • 卷85_8 【唐封泰山乐章 凯和】张说
  • 卷85_9 【唐封泰山乐章 豫和】张说
  • 卷85_10 【唐享太庙乐章 永和三首】张说
  • 卷85_11 【唐享太庙乐章 太和】张说
  • 卷85_12 【唐享太庙乐章 肃和】张说
  • 卷85_13 【唐享太庙乐章 雍和二首】张说
  • 卷85_14 【唐享太庙乐章 文舞】张说
  • 卷85_15 【唐享太庙乐章 光大舞】张说
  • 卷85_16 【唐享太庙乐章 长发舞】张说
  • 卷85_17 【唐享太庙乐章 大政舞】张说
  • 卷85_18 【唐享太庙乐章 大成舞】张说
  • 卷85_19 【唐享太庙乐章 大明舞】张说
  • 卷85_20 【唐享太庙乐章 崇德舞】张说
  • 卷85_21 【唐享太庙乐章 钧天舞】张说
  • 卷85_22 【唐享太庙乐章 大和舞】张说
  • 卷85_23 【唐享太庙乐章 景云舞】张说
  • 卷85_24 【唐享太庙乐章 福和】张说
  • 卷85_25 【唐享太庙乐章 舒和】张说
  • 卷85_26 【唐享太庙乐章 凯安三首】张说
  • 卷85_27 【唐享太庙乐章 登歌】张说
  • 卷85_28 【唐享太庙乐章 永和】张说
  • 卷86_1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张说
  • 卷86_2 【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张说
  • 卷86_3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张说
  • 卷86_4 【奉和圣制行次成皋应制】张说
  • 卷86_5 【奉和圣制温汤对雪应制】张说
  • 卷86_6 【奉和圣制义成校猎喜雪应制】张说
  • 卷86_7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 卷86_8 【四月十三日诏宴宁王亭子赋得好字】张说
  • 卷86_9 【药园宴武辂沙将军赋得洛字】张说
  • 卷86_10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字】张说
  • 卷86_11 【夕宴房主簿舍】张说
  • 卷86_12 【行从方秀川与刘评事文同宿】张说
  • 卷86_13 【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张说
  • 卷86_14 【送李侍郎迥秀薛长史季昶同赋得水字】张说
  • 卷86_15 【别平一师】张说
  • 卷86_16 【送王光庭】张说
  • 卷86_17 【新都南亭送郭元振卢崇道(一作卢崇道诗)】张说
  • 卷86_18 【赠崔公】张说
  • 卷86_19 【赠赵公】张说
  • 卷86_20 【赠赵侍御】张说
  • 卷86_21 【答李伯鱼桐竹】张说
  • 卷86_22 【寄姚司马】张说
  • 卷86_23 【代书答姜七崔九】张说
  • 卷86_24 【代书寄吉十一】张说
  • 卷86_25 【代书寄薛四】张说
  • 卷86_26 【过蜀道山】张说
  • 卷86_27 【蜀路二首】张说
  • 卷86_28 【再使蜀道】张说
  • 卷86_29 【江路忆郡】张说
  • 卷86_30 【过汉南城叹古坟】张说
  • 卷86_31 【至尉氏】张说
  • 卷86_32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张说
  • 卷86_33 【巡边在河北作】张说
  • 卷86_34 【入海二首】张说
  • 卷86_35 【相州山池作】张说
  • 卷86_36 【岳州作】张说
  • 卷86_37 【岳州行郡竹篱】张说
  • 卷86_38 【游洞庭湖湘】张说
  • 卷86_39 【灉湖山寺】张说
  • 卷86_40 【出湖寄赵冬曦】张说
  • 卷86_41 【岳阳早霁南楼】张说
  • 卷86_42 【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境】张说
  • 卷86_43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张说
  • 卷86_44 【五君咏五首 魏齐公元忠】张说
  • 卷86_45 【五君咏五首 苏许公瑰】张说
  • 卷86_46 【五君咏五首 李赵公峤】张说
  • 卷86_47 【五君咏五首 郭代公元振】张说
  • 卷86_48 【五君咏五首 赵耿公彦昭】张说
  • 卷86_49 【游龙山静胜寺】张说
  • 卷86_50 【一柱观】张说
  • 卷86_51 【登九里台是樊姬墓】张说
  • 卷86_52 【过怀王墓】张说
  • 卷86_53 【闻雨】张说
  • 卷86_54 【夜坐】张说
  • 卷86_55 【山夜闻钟】张说
  • 卷86_56 【冬日见牧牛人担青草归】张说
  • 卷86_57 【咏镜】张说
  • 卷86_58 【咏瓢】张说
  • 卷86_59 【杂诗四首】张说
  • 卷86_60 【和张监游终南】张说
  • 卷86_61 【古泉驿】张说
  • 卷86_62 【河上公】张说
  • 卷86_63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张说
  • 卷86_64 【时乐鸟篇】张说
  • 卷86_65 【安乐郡主花烛行】张说
  • 卷86_66 【离会曲】张说
  • 卷86_67 【邺都引】张说
  • 卷86_68 【城南亭作】张说
  • 卷86_69 【同赵侍御乾湖作】张说
  • 卷86_70 【巡边在河北作】张说
  • 卷86_71 【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张说
  • 卷86_72 【送尹补阙元凯琴歌】张说
  • 卷86_73 【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张说
  • 卷86_74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张说
  • 卷87_1 【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张说
  • 卷87_2 【奉和圣制幸白鹿观应制】张说
  • 卷87_3 【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张说
  • 卷87_4 【奉和同皇太子过慈恩寺应制二首】张说
  • 卷87_5 【侍宴武三思山第应制赋得风字】张说
  • 卷87_6 【奉和圣制过宁王宅应制】张说
  • 卷87_7 【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题石壁应制】张说
  • 卷87_8 【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张说
  • 卷87_9 【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张说
  • 卷87_10 【侍宴蘘荷亭应制】张说
  • 卷87_11 【侍宴浐水赋得浓字】张说
  • 卷87_12 【奉和圣制同刘晃喜雨应制】张说
  • 卷87_13 【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张说
  • 卷87_14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应制】张说
  • 卷87_15 【奉和圣制野次喜雪应制】张说
  • 卷87_16 【奉和圣制温泉言志应制】张说
  • 卷87_17 【皇帝降诞日集贤殿赐宴】张说
  • 卷87_18 【晦日诏宴永穆公主亭子赋得流字】张说
  • 卷87_19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张说
  • 卷87_20 【羽林恩召观御书王太尉碑】张说
  • 卷87_21 【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 卷87_22 【道家四首奉敕撰】张说
  • 卷87_23 【凤楼寻胜地】张说
  • 卷87_24 【幽州夜饮】张说
  • 卷87_25 【崔礼部园亭得深字】张说
  • 卷87_26 【送郑大夫惟忠从公主入蕃】张说
  • 卷87_27 【送崔二长史日知赴潞州】张说
  • 卷87_28 【同贺八送兖公赴荆州】张说
  • 卷87_29 【饯唐州高使君】张说
  • 卷87_30 【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张说
  • 卷87_31 【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张说
  • 卷87_32 【送任御史江南发粮以赈河北百姓】张说
  • 卷87_33 【送王尚一严嶷二侍御赴司马都督军】张说
  • 卷87_34 【送李问政河北简兵】张说
  • 卷87_35 【送薛植入京】张说
  • 卷87_36 【相州前池别许郑二判官景先神力】张说
  • 卷87_37 【岳州宴别潭州王熊二首】张说
  • 卷87_38 【广州萧都督入朝过岳州宴饯得冬字】张说
  • 卷87_39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张说
  • 卷87_40 【送岳州李十从军桂州】张说
  • 卷87_41 【岳州别赵国公王十一琚入朝】张说
  • 卷87_42 【岳州别子均】张说
  • 卷87_43 【端州别高六戬】张说
  • 卷87_44 【南中别蒋五岑向青州】张说
  • 卷87_45 【南中别陈七李十】张说
  • 卷87_46 【南中别王陵成崇】张说
  • 卷87_47 【岭南送使】张说
  • 卷87_48 【幽州别阴长河行先】张说
  • 卷87_49 【和朱使欣道峡似巫山之作】张说
  • 卷87_50 【和朱使欣二首】张说
  • 卷87_51 【过庾信宅】张说
  • 卷87_52 【卢巴驿闻张御史张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赠之】张说
  • 卷87_53 【南中赠高六戬】张说
  • 卷87_54 【岳州山城】张说
  • 卷87_55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张说
  • 卷87_56 【与赵冬曦尹懋子均登南楼】张说
  • 卷87_57 【游灉湖上寺】张说
  • 卷87_58 【晦日】张说
  • 卷87_59 【湘州九日城北亭子】张说
  • 卷87_60 【翻著葛巾呈赵尹】张说
  • 卷87_7 【戏题草树】张说
  • 卷87_8 【岳州赠广平公宋大夫】张说
  • 卷87_9 【和魏仆射还乡】张说
  • 卷87_10 【和张监观赦】张说
  • 卷87_11 【寄天台司马道士】张说
  • 卷87_12 【下江南向夔州】张说
  • 卷87_13 【还至端州驿前与高六别处】张说
  • 卷87_14 【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张说
  • 卷87_15 【湘州北亭】张说
  • 卷87_16 【荆州亭入朝】张说
  • 卷87_17 【岳州守岁】张说
  • 卷87_18 【咏尘】张说
  • 卷87_19 【阙题】张说
  • 卷87_20 【深渡驿】张说
  • 卷87_21 【惠文太子挽歌二首】张说
  • 卷87_22 【节义太子杨妃挽歌二首】张说
  • 卷87_23 【韦谯公挽歌二首】张说
  • 卷87_24 【右丞相苏公挽歌二首】张说
  • 卷87_25 【崔尚书挽词】张说
  • 卷87_26 【右侍郎集贤院学士徐公挽词二首】张说
  • 卷87_27 【崔司业挽歌二首】张说
  • 卷87_28 【李工部挽歌三首】张说
  • 卷87_29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张说
  • 卷87_30 【徐高御挽歌】张说
  • 卷87_31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张说
  • 卷87_32 【侍宴隆庆池应制】张说
  • 卷87_33 【奉和圣制春日出苑应制(一作瞩目应令,一作明皇诗)】张说
  • 卷87_34 【扈从温泉宫献诗】张说
  • 卷87_35 【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张说
  • 卷87_36 【先天应令】张说
  • 卷87_37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张说
  • 卷87_38 【同赵侍御巴陵早春作】张说
  • 卷87_39 【灉湖山寺】张说
  • 卷87_40 【幽州新岁作】张说
  • 卷88_1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张说
  • 卷88_2 【奉和圣制喜雪应制】张说
  • 卷88_3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张说
  • 卷88_4 【奉和圣制赐崔日知往潞州应制】张说
  • 卷88_5 【春晚侍宴丽正殿探得开字】张说
  • 卷88_6 【奉和圣制花萼楼下宴应制】张说
  • 卷88_7 【奉和圣制度蒲关应制】张说
  • 卷88_8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张说
  • 卷88_9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应制】张说
  • 卷88_10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应制】张说
  • 卷88_11 【奉和圣制幸凤汤泉应制】张说
  • 卷88_12 【恩赐乐游园宴】张说
  • 卷88_13 【三月二十日诏宴乐游园赋得风字】张说
  • 卷88_14 【赴集贤院学士上赐宴应制得辉字】张说
  • 卷88_15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张说
  • 卷88_16 【奉和圣制春中兴庆宫酺宴应制】张说
  • 卷88_17 【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张说
  • 卷88_18 【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应制】张说
  • 卷88_19 【奉和御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张说
  • 卷88_20 【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张说
  • 卷88_21 【奉和圣制送王晙巡边应制】张说
  • 卷88_22 【将赴朔方军应制】张说
  • 卷88_23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张说
  • 卷88_24 【宿直温泉宫羽林献诗】张说
  • 卷88_25 【玄武门侍射】张说
  • 卷88_26 【扈从南出雀鼠谷】张说
  • 卷88_27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张说
  • 卷88_28 【东都酺宴】张说
  • 卷88_29 【奉酬韦祭酒嗣立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呈诸留守之作】张说
  • 卷88_30 【奉酬韦祭酒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庄见贻之作】张说
  • 卷88_31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张说
  • 卷88_32 【同刘给事城南宴集】张说
  • 卷88_33 【温泉冯刘二监客舍观妓】张说
  • 卷88_34 【寄许八】张说
  • 卷88_35 【送苏合宫颋】张说
  • 卷88_36 【送乔安邑备】张说
  • 卷88_37 【送赵二尚书彦昭北伐】张说
  • 卷88_38 【石门别杨六钦望】张说
  • 卷88_39 【南中送北使二首】张说
  • 卷88_40 【送赵顺直郎中赴安西副大都督】张说
  • 卷88_41 【送宋休远之蜀任】张说
  • 卷88_42 【岳州别梁六入朝】张说
  • 卷88_43 【相州冬日早衙】张说
  • 卷88_44 【岳州西城】张说
  • 卷88_45 【岳州观竞渡】张说
  • 卷88_46 【对酒行巴陵作】张说
  • 卷88_47 【岳州宴姚绍之】张说
  • 卷88_48 【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张说
  • 卷88_49 【岳州作】张说
  • 卷88_50 【游洞庭湖】张说
  • 卷88_51 【巴丘春作】张说
  • 卷88_52 【岳州夜坐】张说
  • 卷88_53 【别灉湖】张说
  • 卷88_54 【伯奴边见归田赋因投赵侍御】张说
  • 卷88_55 【清远江峡山寺】张说
  • 卷88_56 【春雨早雷】张说
  • 卷88_57 【闻雨】张说
  • 卷88_58 【赦归在道中作】张说
  • 卷88_59 【喜度岭】张说
  • 卷89_1 【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张说
  • 卷89_2 【奉萧令嵩酒并诗(已下三首,俱赐宴东堂作)】张说
  • 卷89_3 【奉宇文黄门融酒】张说
  • 卷89_4 【奉裴中书光庭酒】张说
  • 卷89_5 【清夜酌】张说
  • 卷89_6 【醉中作】张说
  • 卷89_7 【送梁知微渡海东】张说
  • 卷89_8 【寄刘道士舄】张说
  • 卷89_9 【书香能和尚塔】张说
  • 卷89_10 【被使在蜀】张说
  • 卷89_11 【正朝摘梅】张说
  • 卷89_12 【蜀道后期】张说
  • 卷89_13 【广州江中作】张说
  • 卷89_14 【江中诵经】张说
  • 卷89_15 【江中遇黄领子刘隆】张说
  • 卷89_16 【钦州守岁】张说
  • 卷89_17 【岳州守岁二首】张说
  • 卷89_18 【元朝(一作幽州元日)】张说
  • 卷89_19 【耗磨日饮二首】张说
  • 卷89_20 【又(一本此首同前第一首为二首)】张说
  • 卷89_21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张说
  • 卷89_22 【岳州看黄叶】张说
  • 卷89_23 【岭南送使二首】张说
  • 卷89_24 【伤妓人董氏四首】张说
  • 卷89_25 【三月闺怨】张说
  • 卷89_26 【破陈乐词二首】张说
  • 卷89_27 【舞马词六首】张说
  • 卷89_28 【奉和三日祓禊渭滨应制】张说
  • 卷89_29 【桃花园马上应制】张说
  • 卷89_30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张说
  • 卷89_31 【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张说
  • 卷89_32 【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张说
  • 卷89_33 【苏摩遮五首(亿岁乐)】张说
  • 卷89_34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张说
  • 卷89_35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张说
  • 卷89_36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张说
  • 卷89_37 【同赵侍御望归舟】张说
  • 卷89_38 【襄阳路逢寒食】张说
  • 卷90_1 【和尹懋登南楼】张均
  • 卷90_2 【江上逢春】张均
  • 卷90_3 【九日巴丘登高】张均
  • 卷90_4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二首】张均
  • 卷90_5 【岳阳晚景(一作父说诗)】张均
  • 卷90_6 【流合浦岭外作】张均
  • 卷90_7 【奉和岳州山城(一作张均诗)】张垍
  • 卷91_1 【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韦嗣立
  • 卷91_2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深字】韦嗣立
  • 卷91_3 【奉和张岳州王潭州别诗二首】韦嗣立
  • 卷91_4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韦嗣立
  • 卷91_5 【自汤还都经龙门北溪赠张左丞崔礼部崔光禄】韦嗣立
  • 卷91_6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韦嗣立
  • 卷91_7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韦嗣立
  • 卷91_8 【奉酬韦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之作】魏奉古
  • 卷91_9 【奉酬韦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之作】崔日知
  • 卷91_10 【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崔日知
  • 卷91_11 【奉酬韦嗣立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大僚之作】崔泰之
  • 卷91_12 【同光禄弟冬日述怀】崔泰之
  • 卷91_13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崔泰之
  • 卷91_14 【春夜寓直凤阁怀群公(一本题上有和中书侍郎杨再思)】魏知古
  • 卷91_15 【奉和春日途中喜雨应诏】魏知古
  • 卷91_16 【从猎渭川献诗】魏知古
  • 卷91_17 【玄元观寻李先生不遇】魏知古
  • 卷92_1 【招谕有怀赠同行人(一作李义府诗)】李乂
  • 卷92_2 【春日侍宴芙蓉园应制】李乂
  • 卷92_3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李乂
  • 卷92_4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李乂
  • 卷92_5 【奉和春日游苑喜雨应诏】李乂
  • 卷92_6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李乂
  • 卷92_7 【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李乂
  • 卷92_8 【奉和九日侍宴应制得浓字】李乂
  • 卷92_9 【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李乂
  • 卷92_10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李乂
  • 卷92_11 【闰九月九日幸总持寺登浮图应制】李乂
  • 卷92_12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李乂
  • 卷92_13 【幸白鹿观应制】李乂
  • 卷92_14 【次苏州】李乂
  • 卷92_15 【寄胡皓时在南中】李乂
  • 卷92_16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李乂
  • 卷92_17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李乂
  • 卷92_18 【哭仆射鄂公杨再思】李乂
  • 卷92_19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李乂
  • 卷92_20 【淮阳公主挽歌】李乂
  • 卷92_21 【故西台侍郎上官公挽歌】李乂
  • 卷92_22 【高安公主挽歌二首】李乂
  • 卷92_23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李乂
  • 卷92_24 【兴庆池侍宴应制】李乂
  • 卷92_25 【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李乂
  • 卷92_26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李乂
  • 卷92_27 【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李乂
  • 卷92_28 【享龙池乐第八章】李乂
  • 卷92_29 【奉和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一作陪幸五王宅)】李乂
  • 卷92_30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李乂
  • 卷92_31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李乂
  • 卷92_32 【陪幸韦嗣立山庄应制(一作宋之问诗)】李乂
  • 卷92_33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李乂
  • 卷92_34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李乂
  • 卷92_35 【奉和幸大荐福寺(寺即中宗旧宅)】李乂
  • 卷92_36 【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李乂
  • 卷92_37 【元日恩赐柏叶应制(景龙四年)】李乂
  • 卷92_38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李乂
  • 卷92_39 【奉和三日祓禊渭滨】李乂
  • 卷92_40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李乂
  • 卷92_41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李乂
  • 卷92_42 【饯唐永昌】李乂
  • 卷93_1 【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开字】卢藏用
  • 卷93_2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卢藏用
  • 卷93_3 【宋主簿鸣皋梦赵六予未及报而陈子云亡今追…贻平昔游旧】卢藏用
  • 卷93_4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卢藏用
  • 卷93_5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卢藏用
  • 卷93_6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卢藏用
  • 卷93_7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卢藏用
  • 卷93_8 【夜宴安乐公主宅】卢藏用
  • 卷93_9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涘字】岑羲
  • 卷93_10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岑羲
  • 卷93_11 【饯唐州高使君】岑羲
  • 卷93_12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岑羲
  • 卷93_13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岑羲
  • 卷93_14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岑羲
  • 卷93_15 【仪坤庙乐章二首】薛稷
  • 卷93_16 【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历字】薛稷
  • 卷93_17 【慈恩寺九日应制】薛稷
  • 卷93_18 【早春鱼亭山】薛稷
  • 卷93_19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薛稷
  • 卷93_20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薛稷
  • 卷93_21 【春日登楼野望】薛稷
  • 卷93_22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薛稷
  • 卷93_23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薛稷
  • 卷93_24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薛稷
  • 卷93_25 【秋朝览镜】薛稷
  • 卷93_26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薛稷
  • 卷93_27 【饯唐永昌】薛稷
  • 卷93_28 【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马怀素
  • 卷93_29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马怀素
  • 卷93_30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马怀素
  • 卷93_31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马怀素
  • 卷93_32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马怀素
  • 卷93_33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马怀素
  • 卷93_34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马怀素
  • 卷93_35 【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马怀素
  • 卷93_36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马怀素
  • 卷93_37 【兴庆池侍宴应制】马怀素
  • 卷93_38 【夜宴安乐公主宅】马怀素
  • 卷93_39 【饯唐永昌】马怀素
  • 卷94_1 【明冰篇】富嘉谟
  • 卷94_2 【长门怨】吴少微
  • 卷94_3 【和崔侍御日用游开化寺阁】吴少微
  • 卷94_4 【哭富嘉谟】吴少微
  • 卷94_5 【过汉故城】吴少微
  • 卷94_6 【古意】吴少微
  • 卷94_7 【怨歌行】吴少微
  • 卷94_8 【陇头水】员半千
  • 卷94_9 【陇右途中遭非语】员半千
  • 卷94_10 【仪坤庙乐章】员半千
  • 卷94_11 【铜雀妓】王適
  • 卷94_12 【蜀中言怀】王適
  • 卷94_13 【古别离】王適
  • 卷94_14 【江上有怀】王適
  • 卷94_15 【江滨梅】王適
  • 卷94_16 【临水亭】闾丘均
  • 卷94_17 【长门怨】齐浣
  • 卷94_18 【长门怨(一作刘皂诗)】齐浣
  • 卷94_19 【仪坤庙乐章】祝钦明
  • 卷94_20 【仪坤庙乐章】刘知几
  • 卷94_21 【仪坤庙乐章】胡雄
  • 卷94_22 【仪坤庙乐章】张齐贤
  • 卷94_23 【仪坤庙乐章】郑善玉
  • 卷94_24 【仪坤庙乐章】丘悦
  • 卷95_1 【芳树(一作宋之问)】沈佺期
  • 卷95_2 【长安道(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 卷95_3 【有所思(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 卷95_4 【临高台】沈佺期
  • 卷95_5 【凤笙曲】沈佺期
  • 卷95_6 【拟古别离】沈佺期
  • 卷95_7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沈佺期
  • 卷95_8 【和杜麟台元志春情】沈佺期
  • 卷95_9 【别侍御严凝】沈佺期
  • 卷95_10 【送乔随州侃】沈佺期
  • 卷95_11 【送友人任括州】沈佺期
  • 卷95_12 【饯远】沈佺期
  • 卷95_13 【同工部李侍郎適访司马子微】沈佺期
  • 卷95_14 【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沈佺期
  • 卷95_15 【过蜀龙门】沈佺期
  • 卷95_16 【入卫作】沈佺期
  • 卷95_17 【夜泊越州逢北使】沈佺期
  • 卷95_18 【绍隆寺】沈佺期
  • 卷95_19 【神龙初废逐南荒途出郴口北望苏耽山】沈佺期
  • 卷95_20 【初达驩州】沈佺期
  • 卷95_21 【被弹】沈佺期
  • 卷95_22 【枉系二首】沈佺期
  • 卷95_23 【黄鹤】沈佺期
  • 卷95_24 【伤王学士】沈佺期
  • 卷95_25 【古镜】沈佺期
  • 卷95_26 【凤箫曲(一作古意)】沈佺期
  • 卷95_27 【古歌】沈佺期
  • 卷95_28 【七夕曝衣篇】沈佺期
  • 卷95_29 【入少密溪】沈佺期
  • 卷95_30 【霹雳引】沈佺期
  • 卷96_1 【立春日内出彩花应制】沈佺期
  • 卷96_2 【晦日浐水应制】沈佺期
  • 卷96_3 【奉和洛阳玩雪应制】沈佺期
  • 卷96_4 【三日梨园侍宴(一作梨园亭侍宴)】沈佺期
  • 卷96_5 【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沈佺期
  • 卷96_6 【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沈佺期
  • 卷96_7 【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沈佺期
  • 卷96_8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沈佺期
  • 卷96_9 【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沈佺期
  • 卷96_10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沈佺期
  • 卷96_11 【幸白鹿观应制】沈佺期
  • 卷96_12 【洛阳道】沈佺期
  • 卷96_13 【骢马】沈佺期
  • 卷96_14 【铜雀台(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 卷96_15 【长门怨】沈佺期
  • 卷96_16 【巫山高二首(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 卷96_17 【巫山高】沈佺期
  • 卷96_18 【七夕】沈佺期
  • 卷96_19 【春闺(一本连后杂诗三首作杂诗四首)】沈佺期
  • 卷96_20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沈佺期
  • 卷96_21 【和洛州康士曹庭芝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或宋之问诗)】沈佺期
  • 卷96_22 【寿阳王花烛(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 卷96_23 【陇头水】沈佺期
  • 卷96_24 【关山月】沈佺期
  • 卷96_25 【折杨柳(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 卷96_26 【梅花落(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 卷96_27 【紫骝马】沈佺期
  • 卷96_28 【上之回】沈佺期
  • 卷96_29 【王昭君(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 卷96_30 【被试出塞】沈佺期
  • 卷96_31 【牛女(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 卷96_32 【杂诗三首(一本连前春闺作杂诗四首)】沈佺期
  • 卷96_33 【剪彩】沈佺期
  • 卷96_34 【和中书侍郎杨再思春夜宿直】沈佺期
  • 卷96_35 【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沈佺期
  • 卷96_36 【和崔正谏登秋日早朝】沈佺期
  • 卷96_37 【答宁处州书(一作答宁处州报赦)】沈佺期
  • 卷96_38 【李舍人山园送庞邵】沈佺期
  • 卷96_39 【送陆侍御馀庆北使】沈佺期
  • 卷96_40 【洛州萧司兵谒兄还赴洛成礼】沈佺期
  • 卷96_41 【饯高唐州询】沈佺期
  • 卷96_42 【饯唐郎中洛阳令】沈佺期
  • 卷96_43 【乐城白鹤寺】沈佺期
  • 卷96_44 【游少林寺】沈佺期
  • 卷96_45 【岳馆】沈佺期
  • 卷96_46 【早发平昌(一作昌平)岛】沈佺期
  • 卷96_47 【夜宿七盘岭】沈佺期
  • 卷96_48 【十三四时尝从巫峡过他日偶然有思】沈佺期
  • 卷96_49 【初达驩州】沈佺期
  • 卷96_50 【岭表逢寒食】沈佺期
  • 卷96_51 【驩州南亭夜望】沈佺期
  • 卷96_52 【少游荆湘因有是题】沈佺期
  • 卷96_53 【咸阳览古】沈佺期
  • 卷96_54 【览镜】沈佺期
  • 卷96_55 【题椰子树】沈佺期
  • 卷96_56 【同狱者叹狱中无燕】沈佺期
  • 卷96_57 【则天门赦改年】沈佺期
  • 卷96_58 【喜赦】沈佺期
  • 卷96_59 【秦州薛都督挽词】沈佺期
  • 卷96_60 【天官崔侍郎夫人卢氏挽歌】沈佺期
  • 卷96_61 【章怀太子靖妃挽词】沈佺期
  • 卷96_62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沈佺期
  • 卷96_63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彩缕人胜应制】沈佺期
  • 卷96_64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沈佺期
  • 卷96_65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沈佺期
  • 卷96_66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沈佺期
  • 卷96_67 【龙池篇(唐享龙池乐章第三章)】沈佺期
  • 卷96_68 【兴庆池侍宴应制】沈佺期
  • 卷96_69 【从幸香山寺应制】沈佺期
  • 卷96_70 【红楼院应制(一作僧广宣诗)】沈佺期
  • 卷96_71 【再入道场纪事应制(一作僧广宣诗)】沈佺期
  • 卷96_72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沈佺期
  • 卷96_73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一作古意,又作独不见)】沈佺期
  • 卷96_74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沈佺期
  • 卷96_75 【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沈佺期
  • 卷96_76 【陪幸太平公主南庄诗(一作苏颋诗)】沈佺期
  • 卷96_77 【守岁应制】沈佺期
  • 卷97_1 【陪幸韦嗣立山庄】沈佺期
  • 卷97_2 【扈从出长安应制】沈佺期
  • 卷97_3 【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沈佺期
  • 卷97_4 【昆明池侍宴应制】沈佺期
  • 卷97_5 【白莲花亭侍宴应制】沈佺期
  • 卷97_6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沈佺期
  • 卷97_7 【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沈佺期
  • 卷97_8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沈佺期
  • 卷97_9 【钓竿篇】沈佺期
  • 卷97_10 【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沈佺期
  • 卷97_11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沈佺期
  • 卷97_12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沈佺期
  • 卷97_13 【和韦舍人早朝】沈佺期
  • 卷97_14 【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沈佺期
  • 卷97_15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戏为新体】沈佺期
  • 卷97_16 【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沈佺期
  • 卷97_17 【九真山净居寺谒无碍上人】沈佺期
  • 卷97_18 【夜游】沈佺期
  • 卷97_19 【登瀛州南城楼寄远】沈佺期
  • 卷97_20 【塞北二首】沈佺期
  • 卷97_21 【李员外秦援宅观妓】沈佺期
  • 卷97_22 【送韦商州弼】沈佺期
  • 卷97_23 【夏日梁王席送张岐州】沈佺期
  • 卷97_24 【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沈佺期
  • 卷97_25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沈佺期
  • 卷97_26 【移禁司刑】沈佺期
  • 卷97_27 【入鬼门关】沈佺期
  • 卷97_28 【三日独坐驩州思忆旧游】沈佺期
  • 卷97_29 【从驩州廨宅移住山间水亭赠苏使君】沈佺期
  • 卷97_30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沈佺期
  • 卷97_31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沈佺期
  • 卷97_32 【度安海入龙编】沈佺期
  • 卷97_33 【从崇山向越常】沈佺期
  • 卷97_34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沈佺期
  • 卷97_35 【哭道士刘无得】沈佺期
  • 卷97_36 【寒食】沈佺期
  • 卷97_37 【回波词】沈佺期
  • 卷97_38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沈佺期
  • 卷97_39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沈佺期
  • 卷97_40 【夜宴安乐公主宅】沈佺期
  • 卷97_41 【苑中遇雪应制】沈佺期
  • 卷97_42 【饯唐永昌(一作饯唐郎中洛阳令)】沈佺期
  • 卷97_43 【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沈佺期
  • 卷97_44 【邙山】沈佺期
  • 卷97_45 【句】沈佺期
  • 卷98_1 【陪张燕公登南楼】赵冬曦
  • 卷98_2 【酬燕公出湖见寄】赵冬曦
  • 卷98_3 【奉和张燕公早霁南楼】赵冬曦
  • 卷98_4 【灉湖作】赵冬曦
  • 卷98_5 【和燕公岳州山城】赵冬曦
  • 卷98_6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二首】赵冬曦
  • 卷98_7 【陪燕公游灉湖上寺】赵冬曦
  • 卷98_8 【答张燕公翻著葛巾见呈之作】赵冬曦
  • 卷98_9 【奉答燕公】赵冬曦
  • 卷98_10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赵冬曦
  • 卷98_11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赵冬曦
  • 卷98_12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莲字】赵冬曦
  • 卷98_13 【奉答燕公】赵冬曦
  • 卷98_14 【陪张燕公行郡竹篱】赵冬曦
  • 卷98_15 【和燕公别灉湖】赵冬曦
  • 卷98_16 【奉酬燕公见归田赋垂赠之作】赵冬曦
  • 卷98_17 【和张燕公耗磨日饮(一作张说诗)】赵冬曦
  • 卷98_18 【奉陪张燕公登南楼】尹懋
  • 卷98_19 【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灉湖二首】尹懋
  • 卷98_20 【同燕公泛洞庭】尹懋
  • 卷98_21 【奉答燕公】王琚
  • 卷98_22 【美女篇】王琚
  • 卷98_23 【自荆湖入朝至岳阳奉别张燕公】王琚
  • 卷98_24 【游灉湖上寺】王琚
  • 卷98_25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阴行先
  • 卷98_26 【奉别张岳州说二首(一作答张燕公岳州宴别)】王熊
  • 卷98_27 【入朝别张燕公】梁知微
  • 卷98_28 【桐竹赠张燕公】李伯鱼
  • 卷98_29 【正朝上左相张燕公】杨重玄
  • 卷98_30 【道峡似巫山】朱使欣
  • 卷99_1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诗)】张循之
  • 卷99_2 【送泉州李使君之任】张循之
  • 卷99_3 【长门怨(一作张修之诗)】张循之
  • 卷99_4 【巫山】张循之
  • 卷99_5 【送王汶宰江阴】张循之
  • 卷99_6 【婺州留别邓使君】张循之
  • 卷99_7 【祭汾阴乐章 太和】王晙
  • 卷99_8 【大堤曲】张柬之
  • 卷99_9 【东飞伯劳歌】张柬之
  • 卷99_10 【出塞】张柬之
  • 卷99_11 【与国贤良夜歌二首】张柬之
  • 卷99_12 【咏屏风】袁恕己
  • 卷99_13 【书怀】刘幽求
  • 卷99_14 【流所赠张锡】章玄同
  • 卷99_15 【临高台】王易从
  • 卷99_16 【初出京邑有怀旧林】卢僎
  • 卷99_17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卢僎
  • 卷99_18 【让帝挽歌词二首】卢僎
  • 卷99_19 【十月梅花书赠】卢僎
  • 卷99_20 【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卢僎
  • 卷99_21 【送苏八给事出牧徐州用芳韵】卢僎
  • 卷99_22 【上幸皇太子新院应制】卢僎
  • 卷99_23 【奉和李令扈从温泉宫赐游骊山韦侍郎别业】卢僎
  • 卷99_24 【季冬送户部郎中使黔府选补】卢僎
  • 卷99_25 【途中口号(一作郭向诗)】卢僎
  • 卷99_26 【南望楼】卢僎
  • 卷99_27 【临川送别】卢僎
  • 卷99_28 【题殿前桂叶】卢僎
  • 卷99_29 【奉和受图温洛应制】牛凤及
  • 卷100_1 【雅琴篇】司马逸客
  • 卷100_2 【三妇艳】王绍宗
  • 卷100_3 【别离怨】郑遂初
  • 卷100_4 【寒食(一作沈佺期诗)】李崇嗣
  • 卷100_5 【览镜(一作李嗣宗诗)】李崇嗣
  • 卷100_6 【独愁】李崇嗣
  • 卷100_7 【昭君怨三首】东方虬
  • 卷100_8 【春雪】东方虬
  • 卷100_9 【逸人歌赠李山人】张楚金
  • 卷100_10 【谪南海过始兴广胜寺果上人房(一作过韶州广界寺)】房融
  • 卷100_11 【咏院中丛竹】吕太一
  • 卷100_12 【和吕御史咏院中丛竹】张纮
  • 卷100_13 【闺怨(《搜玉集》作张炫诗)】张纮
  • 卷100_14 【行路难】张纮
  • 卷100_15 【别亲朋】郑蜀宾
  • 卷101_1 【海上作】宋务光
  • 卷101_2 【回波辞】李景伯
  • 卷101_3 【秋晚度废关】李行言
  • 卷101_4 【上元】郭利贞
  • 卷101_5 【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元希声
  • 卷101_6 【秋庭夜月有怀】李澄之
  • 卷101_7 【明月】李如璧
  • 卷101_8 【严陵祠】洪子舆
  • 卷101_9 【度涂山】寇泚
  • 卷101_10 【永泰公主挽歌二首】吴兢
  • 卷102_1 【妾薄命】武平一
  • 卷102_2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武平一
  • 卷102_3 【幸梨园观打球应制】武平一
  • 卷102_4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武平一
  • 卷102_5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武平一
  • 卷102_6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武平一
  • 卷102_7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武平一
  • 卷102_8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武平一
  • 卷102_9 【兴庆池侍宴应制】武平一
  • 卷102_10 【奉和立春内出彩花树应制】武平一
  • 卷102_11 【奉和正旦赐宰臣柏叶应制】武平一
  • 卷102_12 【游泾川琴溪】武平一
  • 卷102_13 【夜宴安乐公主宅】武平一
  • 卷102_14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武平一
  • 卷102_15 【饯唐永昌】武平一
  • 卷103_1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赵彦昭
  • 卷103_2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赵彦昭
  • 卷103_3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赵彦昭
  • 卷103_4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赵彦昭
  • 卷103_5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赵彦昭
  • 卷103_6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同用开字】赵彦昭
  • 卷103_7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一作崔日用诗)】赵彦昭
  • 卷103_8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赵彦昭
  • 卷103_9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赵彦昭
  • 卷103_10 【哭仆射鄂公杨再思】赵彦昭
  • 卷103_11 【人日侍宴大明宫应制】赵彦昭
  • 卷103_12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赵彦昭
  • 卷103_13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赵彦昭
  • 卷103_14 【奉和幸大荐福寺(寺乃中宗旧宅)】赵彦昭
  • 卷103_15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赵彦昭
  • 卷103_16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燕应制】赵彦昭
  • 卷103_17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赵彦昭
  • 卷103_18 【苑中人日遇雪应制】赵彦昭
  • 卷103_19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赵彦昭
  • 卷103_20 【秋朝木芙蓉】赵彦昭
  • 卷103_21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赵彦昭
  • 卷104_1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馀字】萧至忠
  • 卷104_2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萧至忠
  • 卷104_3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萧至忠
  • 卷104_4 【送张亶赴朔方应制(一作刘宪诗)】萧至忠
  • 卷104_5 【陪幸长宁公主林亭(一作刘宪诗)】萧至忠
  • 卷104_6 【陪幸五王宅(一作刘宪诗)】萧至忠
  • 卷104_7 【三会寺应制(一作刘宪诗)】萧至忠
  • 卷104_8 【荐福寺应制(一作刘宪诗)】萧至忠
  • 卷104_9 【陪游上苑遇雪(一作刘宪诗)】萧至忠
  • 卷104_10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风字】李迥秀
  • 卷104_11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李迥秀
  • 卷104_12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李迥秀
  • 卷104_13 【夜宴安乐公主宅】李迥秀
  • 卷104_14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亭字】杨廉
  • 卷104_15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杨廉
  • 卷104_16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韦安石
  • 卷104_17 【侍宴旋师喜捷应制】韦安石
  • 卷104_18 【梁王宅侍宴应制同用风字】韦安石
  • 卷104_19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明字】窦希玠
  • 卷104_20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臣字】陆景初
  • 卷104_21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日字】郑南金
  • 卷104_22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直字】李咸
  • 卷104_23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花字】赵彦伯
  • 卷104_24 【从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本赵彦昭诗)】赵彦伯
  • 卷104_25 【苑中遇雪应制】赵彦伯
  • 卷104_26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樽字】于经野
  • 卷104_27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还字】卢怀慎
  • 卷104_28 【奉和圣制龙池篇】卢怀慎
  • 卷105_1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辛替否
  • 卷105_2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王景
  • 卷105_3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毕乾泰
  • 卷105_4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麹瞻
  • 卷105_5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樊忱
  • 卷105_6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孙佺
  • 卷105_7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李从远
  • 卷105_8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周利用
  • 卷105_9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张景源
  • 卷105_10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李恒
  • 卷105_11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张锡
  • 卷105_12 【晦日宴高文学林亭】张锡
  • 卷105_13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解琬
  • 卷105_14 【晦日宴高氏林亭】解琬
  • 卷106_1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郑愔
  • 卷106_2 【采莲曲】郑愔
  • 卷106_3 【夜游曲】郑愔
  • 卷106_4 【少年行】郑愔
  • 卷106_5 【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郑愔
  • 卷106_6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四首】郑愔
  • 卷106_7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郑愔
  • 卷106_8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郑愔
  • 卷106_9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郑愔
  • 卷106_10 【铜雀妓】郑愔
  • 卷106_11 【胡笳曲】郑愔
  • 卷106_12 【折杨柳】郑愔
  • 卷106_13 【秋闺】郑愔
  • 卷106_14 【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郑愔
  • 卷106_15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郑愔
  • 卷106_16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郑愔
  • 卷106_17 【奉和幸大荐福寺(寺即中宗旧宅)】郑愔
  • 卷106_18 【同韦舍人早朝】郑愔
  • 卷106_19 【塞外三首】郑愔
  • 卷106_20 【春怨】郑愔
  • 卷106_21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郑愔
  • 卷106_22 【哭郎著作】郑愔
  • 卷106_23 【咏黄莺儿】郑愔
  • 卷106_24 【百舌】郑愔
  • 卷107_1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迎字)】源乾曜
  • 卷107_2 【奉和御制乾曜与张说宋璟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源乾曜
  • 卷107_3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源乾曜
  • 卷107_4 【禅社首乐章】源乾曜
  • 卷107_5 【奉和圣制送张说赴集贤院学士赐宴赋得虚字】徐坚
  • 卷107_6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徐坚
  • 卷107_7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徐坚
  • 卷107_8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徐坚
  • 卷107_9 【饯唐永昌】徐坚
  • 卷107_10 【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置舍利塔歌】徐坚
  • 卷107_11 【棹歌行】徐坚
  • 卷107_12 【送武进郑明府】徐坚
  • 卷107_13 【仪坤庙乐章】徐坚
  • 卷107_14 【祭汾阴乐章】源光裕
  • 卷108_1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私字)】李元纮
  • 卷108_2 【绿墀怨】李元纮
  • 卷108_3 【相思怨】李元纮
  • 卷108_4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升字)】裴漼
  • 卷108_5 【奉和御制旋师喜捷】裴漼
  • 卷108_6 【奉和御制平胡】裴漼
  • 卷108_7 【奉和圣制龙池篇(第十章)】裴漼
  • 卷108_8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宾字)】刘升
  • 卷108_9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登字)】萧嵩
  • 卷108_10 【奉和御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赐诗】萧嵩
  • 卷108_11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西字)】韦抗
  • 卷108_12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催字)】李暠
  • 卷108_13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华字)】韦述
  • 卷108_14 【晚渡伊水】韦述
  • 卷108_15 【春日山庄】韦述
  • 卷108_16 【广陵送别宋员外佐越郑舍人还京(一作张谔诗)】韦述
  • 卷108_17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今字)】陆坚
  • 卷108_18 【句】陆坚
  • 卷108_19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回字)】程行谌
  • 卷108_20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风字)】褚琇
  • 卷108_21 【奉和御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赐诗】裴光庭
  • 卷108_22 【奉和圣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宴都堂赐诗】宇文融
  • 卷108_23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崔沔
  • 卷108_24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臣乐游园宴】崔尚
  • 卷108_25 【奉和圣制同二相以下群官乐游园宴】胡皓
  • 卷108_26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胡皓
  • 卷108_27 【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胡皓
  • 卷108_28 【出峡】胡皓
  • 卷108_29 【同蔡孚起居咏鹦鹉(一作裴漼诗)】胡皓
  • 卷108_30 【大漠行】胡皓
  • 卷109_1 【朝退】李適之
  • 卷109_2 【罢相作】李適之
  • 卷109_3 【题汉州西湖】房琯
  • 卷109_4 【咏方圆动静】李泌
  • 卷109_5 【长歌行】李泌
  • 卷109_6 【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李泌
  • 卷109_7 【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李泌
  • 卷109_8 【句】李泌
  • 卷109_9 【享太庙乐章 广运舞】郭子仪
  • 卷109_10 【享太庙乐章 保大舞】郭子仪
  • 卷110_1 【百子池】张谔
  • 卷110_2 【东封山下宴群臣】张谔
  • 卷110_3 【三日岐王宅】张谔
  • 卷110_4 【满月】张谔
  • 卷110_5 【岐王山亭】张谔
  • 卷110_6 【岐王席上咏美人】张谔
  • 卷110_7 【还京(一作广陵送别宋员外佐越郑舍人还京一作韦述诗)】张谔
  • 卷110_8 【赠吏部孙员外济】张谔
  • 卷110_9 【送李著作倅杭州】张谔
  • 卷110_10 【九日】张谔
  • 卷110_11 【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张谔
  • 卷110_12 【九日宴】张谔
  • 卷110_13 【从军】刘庭琦
  • 卷110_14 【奉和圣制瑞雪篇】刘庭琦
  • 卷110_15 【咏木槿树题武进文明府厅】刘庭琦
  • 卷110_16 【铜雀台】刘庭琦
  • 卷110_17 【失白鹰】郑繇
  • 卷110_18 【经慈涧题】郑繇
  • 卷111_1 【奉和御制平胡】韩休
  • 卷111_2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韩休
  • 卷111_3 【祭汾阴乐章】韩休
  • 卷111_4 【征君宅】许景先
  • 卷111_5 【折柳篇】许景先
  • 卷111_6 【奉和御制春台望】许景先
  • 卷111_7 【阳春怨】许景先
  • 卷111_8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许景先
  • 卷111_9 【咏史】王丘
  • 卷111_10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鼠雀谷之作】王丘
  • 卷111_11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王丘
  • 卷111_12 【过贾六】苏晋
  • 卷111_13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苏晋
  • 卷111_14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崔禹锡
  • 卷111_15 【恩敕尚书省僚宴昆明池应制(同用尧字)】张嘉贞
  • 卷111_16 【奉和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张嘉贞
  • 卷111_17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张嘉贞
  • 卷111_18 【句】张嘉贞
  • 卷111_19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卢从愿
  • 卷111_20 【祭汾阴乐章】卢从愿
  • 卷111_21 【长门怨】袁晖
  • 卷111_22 【铜雀妓】袁晖
  • 卷111_23 【正月闺情】袁晖
  • 卷111_24 【二月闺情】袁晖
  • 卷111_25 【三月闺情】袁晖
  • 卷111_26 【七月闺情】袁晖
  • 卷111_27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之作】袁晖
  • 卷111_28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袁晖
  • 卷111_29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王光庭
  • 卷111_30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王光庭
  • 卷111_31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徐知仁
  • 卷111_32 【奉和敕赐公主镜】席豫
  • 卷111_33 【江行纪事二首】席豫
  • 卷111_34 【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席豫
  • 卷111_35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席豫
  • 卷111_36 【祭汾阴乐章】韩思复
  • 卷111_37 【祭汾阴乐章】刘晃
  • 卷112_1 【唐禅社首乐章 顺和】贺知章
  • 卷112_2 【唐禅社首乐章 太和】贺知章
  • 卷112_3 【唐禅社首乐章 肃和】贺知章
  • 卷112_4 【唐禅社首乐章 雍和】贺知章
  • 卷112_5 【唐禅社首乐章 寿和】贺知章
  • 卷112_6 【唐禅社首乐章 福和】贺知章
  • 卷112_7 【唐禅社首乐章 太和】贺知章
  • 卷112_8 【晓发】贺知章
  • 卷112_9 【奉和御制春台望】贺知章
  • 卷112_10 【望人家桃李花】贺知章
  • 卷112_11 【送人之军】贺知章
  • 卷112_12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贺知章
  • 卷112_13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贺知章
  • 卷112_14 【题袁氏别业(一作偶游主人园)】贺知章
  • 卷112_15 【咏柳(一作柳枝词)】贺知章
  • 卷112_16 【采莲曲】贺知章
  • 卷112_17 【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
  • 卷112_18 【答朝士】贺知章
  • 卷112_19 【句】贺知章
  • 卷113_1 【敬酬张九龄当涂界留赠之作】裴耀卿
  • 卷113_2 【酬张九龄使风见示(时为宣州刺史)】裴耀卿
  • 卷113_3 【赠张丞相】宋鼎
  • 卷113_4 【酬故人还山】宋鼎
  • 卷113_5 【和张荆州九龄晨出郡舍林下】崔颂
  • 卷113_6 【奉酬张洪州九龄江上见赠】孙翃
  • 卷113_7 【古意赠孙翃】徐仁友
  • 卷113_8 【奉和姚令公驾幸温汤喜雪应制】苏绾
  • 卷113_9 【咏月】康庭芝
  • 卷113_10 【山行见孤松成咏】张宣明
  • 卷113_11 【使至三姓咽面】张宣明
  • 卷113_12 【新都南亭别郭大元振】卢崇道
  • 卷114_1 【登翅头山题俨公石壁】包融
  • 卷114_2 【阮公啸台】包融
  • 卷114_3 【酬忠公林亭】包融
  • 卷114_4 【送国子张主簿】包融
  • 卷114_5 【和陈校书省中玩雪】包融
  • 卷114_6 【和崔会稽咏王兵曹厅前涌泉势城中字】包融
  • 卷114_7 【赋得岸花临水发】包融
  • 卷114_13 【武陵桃源送人】包融
  • 卷114_14 【和荐福寺英公新构禅堂】丁仙芝
  • 卷114_15 【赠朱中书】丁仙芝
  • 卷114_16 【戏赠姚侍御】丁仙芝
  • 卷114_17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丁仙芝
  • 卷114_18 【京中守岁】丁仙芝
  • 卷114_19 【渡扬子江】丁仙芝
  • 卷114_20 【长宁公主旧山池】丁仙芝
  • 卷114_21 【剡谿馆闻笛】丁仙芝
  • 卷114_22 【越裳贡白雉(一作孙昌胤诗)】丁仙芝
  • 卷114_23 【江南曲五首】丁仙芝
  • 卷114_24 【句】丁仙芝
  • 卷114_25 【石桥琪树】蔡隐丘
  • 卷114_26 【句】蔡隐丘
  • 卷114_27 【奉和扈从温泉宫承恩赐浴】蔡希周
  • 卷114_28 【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蔡希寂
  • 卷114_29 【登福先寺上方然公禅室】蔡希寂
  • 卷114_30 【陕中作】蔡希寂
  • 卷114_31 【洛阳客舍逢祖咏留宴】蔡希寂
  • 卷114_32 【赠张敬微】蔡希寂
  • 卷114_33 【江风行(一作长干行)】张潮
  • 卷114_34 【襄阳行】张潮
  • 卷114_35 【采莲词】张潮
  • 卷114_36 【江南行】张潮
  • 卷114_37 【长干行(一作李白诗,一作李益诗)】张潮
  • 卷114_38 【句】张潮
  • 卷114_39 【游栖霞寺】张翚
  • 卷114_40 【绝句】张翚
  • 卷114_41 【潘司马别业】周瑀
  • 卷114_42 【送潘三入京】周瑀
  • 卷114_43 【临川山行】周瑀
  • 卷114_44 【清谿馆作】谈戭
  • 卷114_45 【句】谈戭
  • 卷114_46 【塞上】殷遥
  • 卷114_47 【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殷遥
  • 卷114_48 【送杜士瞻楚州觐省】殷遥
  • 卷114_49 【友人山亭】殷遥
  • 卷114_50 【春晚山行】殷遥
  • 卷114_51 【寄张徵古】沈如筠
  • 卷114_52 【闺怨二首】沈如筠
  • 卷114_53 【寄天台司马道士】沈如筠
  • 卷114_54 【句】沈如筠
  • 卷114_55 【咏黄莺(一作郑愔诗,又作郑缙)】孙处玄
  • 卷114_56 【失题】孙处玄
  • 卷114_57 【句】孙处玄
  • 卷114_58 【折杨柳】徐延寿
  • 卷114_59 【南州行】徐延寿
  • 卷114_60 【人日剪彩】徐延寿
  • 卷114_61 【南中感怀】樊晃
  • 卷114_62 【句】樊晃
  • 卷115_1 【和户部杨员外伯成寓直】李憕
  • 卷115_2 【同望幸新亭赐钱公宴】李憕
  • 卷115_3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李憕
  • 卷115_4 【铜雀妓】李邕
  • 卷115_5 【咏云】李邕
  • 卷115_6 【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李邕
  • 卷115_7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李邕
  • 卷115_8 【奉使登终南山】王湾
  • 卷115_9 【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王湾
  • 卷115_10 【丽正殿赐宴同勒天前烟年四韵应制】王湾
  • 卷115_11 【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王湾
  • 卷115_12 【次北固山下】王湾
  • 卷115_13 【观搊筝(一作祖咏诗)】王湾
  • 卷115_14 【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王湾
  • 卷115_15 【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王湾
  • 卷115_16 【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王湾
  • 卷115_17 【闰月七日织女】王湾
  • 卷115_18 【句】王湾
  • 卷115_19 【应诏赋得除夜(一作王諲诗)】史青
  • 卷115_20 【汴堤柳(一本作题河边枯柳)】王泠然
  • 卷115_21 【夜光篇】王泠然
  • 卷115_22 【古木卧平沙】王泠然
  • 卷115_23 【淮南寄舍弟】王泠然
  • 卷115_24 【句】王泠然
  • 卷116_1 【春江花月夜二首】张子容
  • 卷116_2 【云阳驿陪崔使君邵道士夜宴】张子容
  • 卷116_3 【除夜乐城逢孟浩然】张子容
  • 卷116_4 【送苏倩游天台】张子容
  • 卷116_5 【泛永嘉江日暮回舟】张子容
  • 卷116_6 【永嘉即事寄赣县袁少府瓘】张子容
  • 卷116_7 【乐城岁日赠孟浩然(一作王维诗)】张子容
  • 卷116_8 【永嘉作】张子容
  • 卷116_9 【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下篇一作王维诗)】张子容
  • 卷116_10 【贬乐城尉日作】张子容
  • 卷116_11 【自乐城赴永嘉枉路泛白湖寄松阳李少府】张子容
  • 卷116_12 【九日陪润州邵使君登北固山】张子容
  • 卷116_13 【璧池望秋月】张子容
  • 卷116_14 【长安早春(一作孟浩然诗)】张子容
  • 卷116_15 【赠司勋萧郎中】张子容
  • 卷116_16 【巫山】张子容
  • 卷116_17 【除日】张子容
  • 卷117_1 【清溪泛舟】张旭
  • 卷117_2 【桃花溪】张旭
  • 卷117_3 【山行留客】张旭
  • 卷117_4 【春游值雨】张旭
  • 卷117_5 【春草】张旭
  • 卷117_6 【柳】张旭
  • 卷117_7 【南山(一作贺朝清诗)】贺朝
  • 卷117_8 【孤兴】贺朝
  • 卷117_9 【从军行】贺朝
  • 卷117_10 【赋得游人久不归(一作刘孝孙诗,又作贺朝清)】贺朝
  • 卷117_11 【宿香山阁(一作贾彦璋诗)】贺朝
  • 卷117_12 【赠酒店胡姬】贺朝
  • 卷117_13 【赋得春莺送友人二首(一作刘孝孙诗后四句在前作一首)】贺朝
  • 卷117_14 【三日绿潭篇】万齐融
  • 卷117_15 【仗剑行】万齐融
  • 卷117_16 【赠别江头】万齐融
  • 卷117_17 【送陈七还广陵】万齐融
  • 卷117_18 【游春】邢巨
  • 卷117_19 【游宣州琴溪同武平一作】邢巨
  • 卷117_20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卷117_21 【代答闺梦还】张若虚
  • 卷117_22 【洪州客舍寄柳博士芳】薛业
  • 卷117_23 【晚秋赠张折冲此公事制举】薛业
  • 卷118_1 【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春日…诸公】孙逖
  • 卷118_2 【和登会稽山】孙逖
  • 卷118_3 【送杨法曹按括州】孙逖
  • 卷118_4 【葛山潭】孙逖
  • 卷118_5 【丹阳行】孙逖
  • 卷118_6 【山阴县西楼】孙逖
  • 卷118_7 【夜宿浙江】孙逖
  • 卷118_8 【春日留别】孙逖
  • 卷118_9 【奉和四月三日上阳水窗赐宴应制得春字】孙逖
  • 卷118_10 【奉和登会昌山应制】孙逖
  • 卷118_11 【正月十五日夜应制(一作沈佺期诗)】孙逖
  • 卷118_12 【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应制】孙逖
  • 卷118_13 【进船泛洛水应制(一作薛昚惑诗)】孙逖
  • 卷118_14 【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孙逖
  • 卷118_15 【和韦兄春日南亭宴兄弟(兄在京)】孙逖
  • 卷118_16 【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孙逖
  • 卷118_17 【酬万八贺九云门下归溪中作】孙逖
  • 卷118_18 【春初送吕补阙往西岳勒碑得云字】孙逖
  • 卷118_19 【送越州裴参军充使入京】孙逖
  • 卷118_20 【送周判官往台州】孙逖
  • 卷118_21 【送魏骑曹充宇文侍御判官分按山南】孙逖
  • 卷118_22 【送苏郎中绾出佐荆州】孙逖
  • 卷118_23 【冬末送魏起居赴京】孙逖
  • 卷118_24 【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孙逖
  • 卷118_25 【送赵评事摄御史监军岭南】孙逖
  • 卷118_26 【送靳十五侍御使蜀】孙逖
  • 卷118_27 【送李给事归徐州觐省】孙逖
  • 卷118_28 【送杜侍御赴上都】孙逖
  • 卷118_29 【送张环摄御史监南选】孙逖
  • 卷118_30 【宴越府陈法曹西亭】孙逖
  • 卷118_31 【同邢判官寻龙湍观归湖中】孙逖
  • 卷118_32 【寻龙湍】孙逖
  • 卷118_33 【宿云门寺阁】孙逖
  • 卷118_34 【扬子江楼】孙逖
  • 卷118_35 【淮阴夜宿二首】孙逖
  • 卷118_36 【下京口埭夜行】孙逖
  • 卷118_37 【山行遇雨】孙逖
  • 卷118_38 【夜到润州】孙逖
  • 卷118_39 【和常州崔使君咏后庭梅二首】孙逖
  • 卷118_40 【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孙逖
  • 卷118_41 【故右丞相赠太师燕文贞公挽词二首】孙逖
  • 卷118_42 【故陈州刺史赠兵部尚书韦公挽词】孙逖
  • 卷118_43 【故程将军妻南阳郡夫人樊氏挽歌】孙逖
  • 卷118_44 【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孙逖
  • 卷118_45 【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韦侍御等诸公】孙逖
  • 卷118_46 【和崔司马登称心山寺】孙逖
  • 卷118_47 【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孙逖
  • 卷118_48 【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孙逖
  • 卷118_49 【和左卫武仓曹卫中对雨创韵赠右卫李骑曹】孙逖
  • 卷118_50 【送新罗法师还国】孙逖
  • 卷118_51 【送赵大夫护边(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孙逖
  • 卷118_52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孙逖
  • 卷118_53 【登越州城】孙逖
  • 卷118_54 【江行有怀】孙逖
  • 卷118_55 【长洲苑(吴黄武中,此地校猎)】孙逖
  • 卷118_56 【和咏廨署有樱桃】孙逖
  • 卷118_57 【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孙逖
  • 卷118_58 【途中口号】孙逖
  • 卷118_59 【晦日湖塘】孙逖
  • 卷118_60 【句】孙逖
  • 卷119_1 【从军行】崔国辅
  • 卷119_2 【杂诗】崔国辅
  • 卷119_3 【古意】崔国辅
  • 卷119_4 【宿法华寺】崔国辅
  • 卷119_5 【题预章馆】崔国辅
  • 卷119_6 【石头滩作】崔国辅
  • 卷119_7 【漂母岸】崔国辅
  • 卷119_8 【对酒吟】崔国辅
  • 卷119_9 【奉和华清宫观行香应制】崔国辅
  • 卷119_10 【七夕】崔国辅
  • 卷119_11 【宿范浦】崔国辅
  • 卷119_12 【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崔国辅
  • 卷119_13 【九日侍宴应制】崔国辅
  • 卷119_14 【杭州北郭戴氏荷池送侯愉】崔国辅
  • 卷119_15 【怨词二首】崔国辅
  • 卷119_16 【古意二首】崔国辅
  • 卷119_17 【襄阳曲二首】崔国辅
  • 卷119_18 【魏宫词】崔国辅
  • 卷119_19 【长信草(一作长信宫,一作婕妤怨)】崔国辅
  • 卷119_20 【长乐少年行(一作古意)】崔国辅
  • 卷119_21 【湖南曲(一作古意)】崔国辅
  • 卷119_22 【中流曲(一作古意)】崔国辅
  • 卷119_23 【王孙游】崔国辅
  • 卷119_24 【采莲曲】崔国辅
  • 卷119_25 【子夜冬歌】崔国辅
  • 卷119_26 【丽人曲】崔国辅
  • 卷119_27 【小长干曲】崔国辅
  • 卷119_28 【王昭君(一作吟叹曲)】崔国辅
  • 卷119_29 【秦女卷衣(一作妾薄命)】崔国辅
  • 卷119_30 【今别离】崔国辅
  • 卷119_31 【卫艳词】崔国辅
  • 卷119_32 【渭水西别李仑】崔国辅
  • 卷119_33 【古意】崔国辅
  • 卷119_34 【送韩十四被鲁王推递往济南府】崔国辅
  • 卷119_35 【白纻辞二首(前首一作《香风词》)】崔国辅
  • 卷119_36 【九日】崔国辅
  • 卷119_37 【王昭君】崔国辅
  • 卷120_1 【孤寝怨】崔珪
  • 卷120_2 【题武陵草堂】杨浚
  • 卷120_3 【广武怀古】杨浚
  • 卷120_4 【赠李郎中】杨浚
  • 卷120_5 【咏王大娘戴竿】刘晏
  • 卷120_6 【享太庙乐章】刘晏
  • 卷120_7 【鸿门行】袁瓘
  • 卷120_8 【惠文太子挽歌(睿宗之子岐王范也开元十四年卒赠太子)】袁瓘
  • 卷120_9 【从军行】李昂2
  • 卷120_37 【赋戚夫人楚舞歌】李昂2
  • 卷120_38 【句】李昂2
  • 卷120_39 【夏晚初霁南省寓直用馀字(时兼尚书郎节度判官)】厍狄履温
  • 卷120_40 【同皇甫兵曹天官寺浴室新成招友人赏会】寇坦
  • 卷120_41 【同张少府和厍狄员外夏晚初霁南省寓直时…节度判官之作】寇坦
  • 卷120_42 【咏铜柱】李休烈
  • 卷121_1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李林甫
  • 卷121_2 【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李林甫
  • 卷121_3 【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郎因以投赠】李林甫
  • 卷121_4 【流崖州至鬼门关作】杨炎
  • 卷121_5 【赠元载歌妓】杨炎
  • 卷121_6 【别妻王韫秀】元载
  • 卷121_7 【赋得云生栋梁间】陈希烈
  • 卷121_8 【奉和圣制三月三日】陈希烈
  • 卷121_9 【省试白云起封中】陈希烈
  • 卷121_10 【郎月行】张渐
  • 卷121_11 【晓次荆江】宋昱
  • 卷121_12 【题石窟(寺魏孝文所置)】宋昱
  • 卷121_13 【樟亭观涛】宋昱
  • 卷122_1 【赠程秘书】卢象
  • 卷122_2 【家叔征君东溪草堂二首】卢象
  • 卷122_3 【乡试后自巩还田家,因谢邻友见过之作】卢象
  • 卷122_4 【青雀歌】卢象
  • 卷122_5 【杂诗二首】卢象
  • 卷122_6 【赠广川马先生】卢象
  • 卷122_7 【峡中作】卢象
  • 卷122_8 【竹里馆】卢象
  • 卷122_9 【永城使风】卢象
  • 卷122_10 【和徐侍郎丛筱咏(一作蒋涣诗)】卢象
  • 卷122_11 【驾幸温泉】卢象
  • 卷122_12 【奉和张使君宴加朝散】卢象
  • 卷122_13 【赠张均员外】卢象
  • 卷122_14 【送祖咏】卢象
  • 卷122_15 【送綦毋潜】卢象
  • 卷122_16 【送赵都护赴安西】卢象
  • 卷122_17 【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卢象
  • 卷122_18 【戏赠邵使君张郎】卢象
  • 卷122_19 【同王维过崔处士林亭】卢象
  • 卷122_20 【寄河上段十六(一作王维诗)】卢象
  • 卷122_21 【寒食】卢象
  • 卷122_22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诗三首(俱见王维集)】卢象
  • 卷122_23 【叹白发(一作王维诗)】卢象
  • 卷122_24 【早秋宴张郎中海亭即事(一作孟浩然诗)】卢象
  • 卷122_25 【句】卢象
  • 卷123_1 【嵩山十志十首 草堂】卢鸿一
  • 卷123_2 【嵩山十志十首 倒景台】卢鸿一
  • 卷123_3 【嵩山十志十首 樾馆】卢鸿一
  • 卷123_4 【嵩山十志十首 枕烟庭】卢鸿一
  • 卷123_5 【嵩山十志十首 云锦淙】卢鸿一
  • 卷123_6 【嵩山十志十首 期仙磴】卢鸿一
  • 卷123_7 【嵩山十志十首 涤烦矶】卢鸿一
  • 卷123_8 【嵩山十志十首 幂翠庭】卢鸿一
  • 卷123_9 【嵩山十志十首 洞元室】卢鸿一
  • 卷123_10 【嵩山十志十首 金碧潭】卢鸿一
  • 卷124_1 【书殿赐宴应制】徐安贞
  • 卷124_2 【从驾温泉宫】徐安贞
  • 卷124_3 【送吕向补阙西岳勒碑】徐安贞
  • 卷124_4 【送丹阳采访】徐安贞
  • 卷124_5 【送王判官】徐安贞
  • 卷124_6 【题襄阳图】徐安贞
  • 卷124_7 【程将军夫人挽诗】徐安贞
  • 卷124_8 【奉和喜雪应制】徐安贞
  • 卷124_9 【闻邻家理筝】徐安贞
  • 卷124_10 【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徐安贞
  • 卷124_11 【奉和圣制答二相出雀鼠谷】徐安贞
  • 卷124_12 【句】徐安贞
  • 卷124_13 【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崔翘
  • 卷124_14 【送友人使夷陵】崔翘
  • 卷124_15 【郑郎中山亭】崔翘
  • 卷124_16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梁升卿
  • 卷124_17 【白云溪】吴巩
  • 卷124_18 【题奉国寺】陆海
  • 卷124_19 【题龙门寺】陆海
  • 卷124_20 【句】陆海
  • 卷124_21 【白牡丹】裴士淹
  • 卷124_22 【和从叔禄愔元日早朝】李元操
  • 卷124_23 【昭君怨】顾朝阳
  • 卷124_24 【西塞山下回舟作】陶岘
  • 卷125_1 【酬诸公见过(时官未出,在辋川庄)】王维
  • 卷125_2 【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王维
  • 卷125_3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王维
  • 卷125_4 【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王维
  • 卷125_5 【扶南曲歌词五首】王维
  • 卷125_6 【陇西行】王维
  • 卷125_7 【从军行】王维
  • 卷125_8 【早春行】王维
  • 卷125_9 【早朝】王维
  • 卷125_10 【献始兴公(时拜右拾遗)】王维
  • 卷125_11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王维
  • 卷125_12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王维
  • 卷125_13 【赠李颀】王维
  • 卷125_14 【赠刘蓝田(一作卢象诗)】王维
  • 卷125_15 【赠房卢氏琯】王维
  • 卷125_16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王维
  • 卷125_17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王维
  • 卷125_18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王维
  • 卷125_19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王维
  • 卷125_20 【赠裴十迪】王维
  • 卷125_21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王维
  • 卷125_22 【奉寄韦太守陟】王维
  • 卷125_23 【林园即事寄舍弟ヨ(次荆州时作)】王维
  • 卷125_25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王维
  • 卷125_26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王维
  • 卷125_27 【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王维
  • 卷125_28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王维

 拥抱小说 书友最值得收藏的网络小说阅读网

简体版 · 繁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