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1 万字 连载
相关推荐: 声无哀乐论是什么意思 声无哀乐论侠客风云传 声无哀乐论有哪些主要观点 声无哀乐论拼音 声无哀乐论是什么主义 声无哀乐论全篇翻译及注释 声无哀乐论作者姓名怎么读 声无哀乐论和乐记的区别 声无哀乐论怎么读 声无哀乐论的乐怎么读 侠客风云传前传 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的核心观点 声无哀乐论什么意思 声无哀乐论是谁的作品 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什么著作 声无哀乐论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其作者是 声无哀乐论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声无哀乐论的音乐思想 论述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读yue还是le 声无哀乐论作者是谁 声无哀乐论的主要思想内容 声无哀乐论原文及翻译 声无哀乐论名词解释 声无哀乐论原文 嵇康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读音 声无哀乐论是自律还是他律
晋人嵇康著,从声音本性与情感特征的关联上研究音乐本质的著作。同阮籍一样,他们都去探究追寻“乐”的“自然”本体与阮籍不同的是:嵇康从“养生论”角度去发掘,而“养生论”在阮籍的乐论中没有什么地位。嵇康认为音乐可以养生,而养生的根本在于精神上的和,因此,嵇康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和”。《声无哀乐论》的直接理论基础是他的养生论。这种养生,与道家“全身保生”的养生不同,主要是“养神”即培养个体人格的独立性。但是,《声无哀乐论》又不是以“养生”为直接出发点的。他的直接出发点在于“养生”后面的“本体”——“和”。“和”不仅是“养生”而且也是“乐”的“本体”。人体有盛衰,“和”不变音乐有“五音”,“和”常存。“乐”的“本体”—“和”,是永恒的常驻不变的,它本身没有欢乐与悲哀可言。人之所以感到似乎“乐”有“哀乐”,是把现象与本体混为一谈了。在嵇康看来,“哀乐”是人的情感的体现,是情感的特征,与“乐”的“本体”不是一回事,“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但又有一定的联系。”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如果你高兴了,就从“和声”中听到欢乐如果你悲哀了,就从“和声”中听到忧愁。其实,“和声”还是“和声”,它并不改变本性,还是如风一样,自由吹拂。至于你感到“哀乐”那是你的情感使然,并非声音使你“哀乐”。这一点,在美学上有重要价值。它强调了主体自身情感状态在审美和艺术欣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审美感受的个体差异现象。“声无哀乐”而人能感受哀乐,人有哀乐却不能改变声音,正说明声音超越了哀乐,不被哀乐所局限。这正是艺术的本质。就是要使艺术超出有限而达到无限,使“至和之声,无所不感”,“兼御群理,总发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