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1 / 1)

香乘 周嘉胄 1812 字 2个月前

印篆諸香

五夜香刻宣州石刻

穴壼為漏浮木為箭自有熊氏以來尚矣三代兩漢迄

今遵用雖制有工拙而無以易此國初得唐朝水秤作

用精巧與杜牧宣潤秤漏頗相符合後燕蕭龍圖守梓

州作連花漏上進近又吳僧瑞新創杭湖等州秤漏例

皆疏略鹿歷戊子年初預班朝十二日起居退宣許百

官於朝堂觀新秤漏因得詳觀而默識焉始知古今之

制都未精究蓋少第二秤之水奩致漏滴有遲速也亙

古之關由我朝 求而大備邪嘗率愚短竊倣成法施

於婺睦二州鼓角樓熙寧癸丑歲大旱夏秋愆雨井泉

枯竭民用艱飲時待次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準昏曉

又增置五夜香刻如左

百刻香印

百刻香印以堅木為之山梨為上楠樟次之其厚一寸

二分外徑一尺一寸中心徑一寸無餘用丈處分十二

界迂曲其文橫路二十一重路皆闊一分半銳其上深

亦如之每刻長二寸四分凡一百刻通長二百四十分

每時率二尺計二百四十寸凡八刻三分刻之一其近

中狹處六暉相屬亥子也丑寅也卯辰也巳午也未申

也酉戍也陰盡以至陽也戍之未則入亥以上六長暉外各相連陽時六

皆順行自小以入大從微至著也其向戍亥陽終以入

陰也亥之末則至子以上六狹處內各相連陰時六皆逆行從大以入小

陰生減也並無斷際猶環之無端也每起火各以其時

大抵起什正第三路近中是或起日出視歷日日出卯視卯正幾刻不定斷

際起火處也

五更印刻十三

上印最長自小雪後大雪冬至小寒後單用其次有甲

乙兩丁四印並兩刻用

中印最平自驚蟄後至春分後單用秋分同其前後有

戊巳印各一並單用

末印最短自芒種前及夏至後小暑後單用其前有庚

辛壬癸四印並兩刻用

大衍篆香圖

鄒象渾見授此圖象渾名繼隆字紹南豫章人也宦寓

豐之慈利好古博雅善詩能文尤善於易賢士大夫多

所推重歲次已巳天歷二年良月朔旦中齊居士書

百刻篆香圖

昔嘗著香譜敘百刻香未甚詳廣德吳正仲製其篆刻

並香法見 較之頗精審非雅才妙思孰能至是因

於石傳諸好事者 熙寧甲寅歲仲春二日右諫議大

夫知宣城郡沈立題 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

一晝夜

五夜篆香圖

小雪後十日連大雪

冬至反小寒後三日

上印六十刻徑三寸三分長

二尺七寸五分無餘

小寒後四日至大寒後二日

小雪前一日至後十一日同

甲卯五十九五十八刻徑三

寸二分長二尺七寸

大寒後三日至十二日後

立冬後四日至十三日同

立春前三日至後四日

立春前五日至後三日同

乙印五十七五十六刻徑三

寸二分長二尺六寸

立春後五日至十二日

霜降前四日至後十日同

雨水前三日至後三日

霜降前二日至後三日內

丙印五十五五十四刻徑三

寸二分長二尺五寸

雨水後四日至九日

寒露後六日至後十二日內

雨水後十日至驚蟄節日

寒露前一日至後五日同

丁印五十三五十二刻徑三

寸長二尺四寸

驚蟄後一日至六日

秋分八日至十三日同

驚蟄後七日至十二日

秋分後三日至後八日同

戊印五十一刻徑二寸九分

長二尺三寸

驚蟄後十三日至春分後三日

秋分前二日至後二日同

中印五十刻徑二寸八分長

二尺二寸五分無餘

春分後四日至八日

白露後七日至十二日內

巳印四十九刻徑二寸八分

長二尺二寸無餘

春分後九日至十二日同

白露後一日至六日同

庚印四十八四十七刻徑二

寸七分長二尺一寸五分

清明前一日至後六日

處暑後十一日至白露節日同

清明後七日至十二日

處暑四日至十日同

辛印四十六四十五刻徑二

寸六分長二尺五分

清明後十三日至穀雨後三日

立秋後十二日至處暑後三日同

穀雨後四日至後十日

立秋後五日至十一日同

壬印四十四四十五刻徑三

寸五分長一尺九寸五分

穀雨後十一日至立夏後三日

大暑後十二日至立秋後四日 同

立夏後四日至十三日同

大暑後二日至十一日同

癸印四十二四十一刻徑二

寸四分長一尺八寸五分

小滿前一日至後十一日

小暑後四日至大暑後一日同

芒種前三日至小暑後三日

未印中十刻徑二寸三分長

一尺七寸五分無餘

福鹿香篆

壽徵香篆

長春篆香圖

延壽篆香圖

萬壽篆香圖

內府篆香圖

爐熏散馥仙靈降而邪惡遁清修之士室間座右固

不可一刻斷香煙爐中一丸易盡印香綿篆氤氳特

妙雅宜寒宵永晝而下帷工藝者心馳鉛槧不資焚

爇時覺飛香浮鼻誠足助清氣爽精神也右圖範二

十有一供神祀真宴敘清遊酌宜用之其五夜百刻

諸圖秘相授受按晷量漏準序符度又當與司天侔

衡璇璣 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