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维他命时光(1 / 1)

送行 袁哲生 2820 字 2个月前

最近,一位和我同年(三十有六)的好友深受打击,事情发生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位美丽的高中女生面带羞怯地向他走来,然后停在友人面前,状似欲言又止。朋友身上的雄性激素开始警觉起来。高中女生不敢直视前方,额前的刘海垂到了鼻尖上,她说:“叔叔,请问旧火车站怎么走?”

其实,这种苦头我也尝过。十八年前,当我还只有十八岁的时候,一位与我同年的邻居就抱着他刚满一岁的儿子走到我面前,“叫阿伯。”他说。这位邻居实在是个好人,但我不知不觉与他保持距离,渐行渐远,因为,掐指一算,他老兄的儿子今年也满十八岁了。

时间一定是鬼,因为我已经怕成这个样子了。

关于被定位成“五年级”这件事我是无话可说的。我出生于1966年,往“四年级”或“六年级”哪边靠过去都一样遥远,所以最好乖乖承认。

其实,我并不讨厌这样的分类法,至少,我觉得“几年级的”比用“X、Y、Z”世代来得清楚一些。过去,听说凡是“曾经在电影院里看过《星际大战》的人”就是X世代的,我并没有看过,所以有点失望。然而,我可是在电影院里看过《梅花》《醉拳》和《火狐狸》的,难道这些电影票钱都白花了吗?现在好了,用“五年级的”“六年级的”这种方法可以将人一网打尽,疏而不漏,于是,感觉自己就像超级市场里的苏打饼干,至少还分到一张新鲜的标签贴在身上了。

那么,五年级的人到底是什么德行呢?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幸好,这个专题的名称是“五年级纪念册”,既然是纪念册,意思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贴上一张照片,然后说几句互相敷衍的话就可以了。我的纪念册在哪儿呢?

我就读的小学并未制作正式的毕业纪念册,所以,一直到中学毕业那年,我才拿到一本红色硬壳封面,又大又重的毕业纪念册,心中觉得真是充实。第一:这无疑是我生命中的第一部大书,它比电信公司发的黄皮电话号码簿来得有趣多了,而且还是精装的。第二:我的照片像义士一样被印在书上了,这真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况且,除了大头照之外,我(真的是我!)的脸还出现在一张大概有三十个人的团体生活照里面,就在便当保温箱的左上角。因为无知和虚荣心,我空前绝后地尝到了“不朽”的滋味。第三:那些朝夕相处了三年的女生,现在全都有了名字,不但有名字,连住址都有,我心想,如果学校能再附赠一些信封和邮票就更完美了。拿到毕业纪念册的那个下午,我一口气认识了七八百个女孩子,她们全部一反常态地,对我发出友善的微笑。抱着厚重的纪念册,我觉得这真是一份“迟来的正义”。经过三年的严密隔绝,学校终于对我做出补偿了,毕竟,这种男女分班的悲剧,就连走入历史的圆山动物园里也不曾发生过啊!

说起毕业纪念册,就不能不提到“毕业感言”,也就是每个人玉树临风的大头照底下的那一小方白格子。我觉得,这一小格只能塞下短短一句话的空间,真是对个人文采最残酷的考验。想想看,就这么有限的一句话,如何能够让自己在这茫茫人海中出类拔萃、摇曳生姿呢?难怪当年革命先烈秋瑾女士会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

然而,就有一个令人气结的家伙办到了。

我这辈子看过的毕业感言也算不少了,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写得比这令人咬牙切齿的东西还要高明的。这位仁兄长得普普通通,顶着一头校方规定的三分头,戴着一副厚重的学究型黑胶眼镜,看起来倒与我颇有几分神似,相貌在伯仲之间,只能说是初具人形,稍有灵性而已。然而,相片底下的那一句毕业感言,却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如果在古代,这人必定能获御笔钦点为状元无疑。

他的毕业感言是:“本人比照片好看。”

服了吧!

就在我们这群灵长类还煞有介事地写下“勿忘影中人”“珍重再见”“学海无涯唯勤是岸”的麻瓜句型时,人家老兄早已擦板得分,先驰得点了。

我原先一直不知道该如何谈谈像我这样的某种五年级生,然而,想到这句闪闪发亮的话语时,顿觉豁然开朗。

原来,我所印记在心中的“五年级生”,是一群不断在极有限的空间里努力美化自己的人。

因为很想美化自己,所以必须先否定自己(或别人)。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五年级生”,因为不能满足于基本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所以很想弄点维他命丸来吃吃。

这些维他命丸有时是挺有意思的。我曾经和一位大学同学为彼此脚上的球鞋争论不休,为的只是想要较量一下谁买的仿冒耐吉比较接近正牌的;一群朋友从金马奖外片观摩展的戏院走出来,盛赞某某导演运镜功力之高明,然后回家在日记里写下:“早知道就去吃火锅……”和外校女同学郊游联谊的时候,康乐股长把人家漂亮的女班代整哭了,因而喜不自胜,他说:“留下坏印象比没有半点印象好太多了!”

我觉得,五年级生并不特别聪明,然而却很擅长做计划,因为我们是考试的高手。我们写过的考卷比我们用掉的面纸还多,我们的计划一砖一瓦,清清楚楚,即使不能盖成坚固的堡垒,至少可以改成收纳失败的仓库。我们渐渐变得小心翼翼,因为上一代认为我们不能吃苦,而下一代嫌我们迟钝迂腐,然而,这能怪我们吗?我们小时候烧煤球,长大了用微波炉,现在的小朋友成天唱歌跳舞,我们过去可是穿上雨衣骑野狼125……

拉拉杂杂写了这些,无非是想说明其实“五年级的”自有他的一点辛苦,虽然我一时还讲不清楚。那么,我的维他命丸又是什么?

我很想说“是文学”,可是又说不出口,因为我有点悔不当初。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也和大家一样,误以为考上大学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不用再上学了,于是开始结群游荡。我们就像水族箱里的热带鱼一样不会迷失方向,可是,某一天,有一尾不自爱的热带鱼破坏了我们平静美好的生活,他说了一句非常不应该的话:“你们将来打算做什么?”顿时,我们辨认方向的雷达就忽然失灵了。我记得孔子好像也干过类似的事情,一伙人正开心的时候,他老人家说:“大家何不谈谈自己的志向呢?”可是,我这位大学同学并没有受到孔子一般的待遇,当他发出相同的问题时,我们并没有容许他成为最后再做总结的那个人。于是立刻有匹夫跳出来说:“你管我?你将来又要做什么?”现场气氛虽不庄严,但颇有几分肃穆。

这个同学倒是破坏了我的生活,因为我果真开始思索“将来要做什么”了。(当时我还没听过“人们一思索,上帝便发笑”这句名言。)

终于,我走进了书局,糟糕的是,二十年前的书局卖的可都是文学书啊!于是我拿起其中一本,开始阅读折页上的作者简介:“×××是当今文坛公认的大师,对人类精神的剖析,精准一如外科手术医师……”下一本:“×××是六〇年代地平线上升起的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对摆荡在物质与精神双重困顿的现代文明,有着绝对不容漠视的清澈洞见……”

我站在冰冷的书架前感到全身发烫。这些作者出书时也不过大我几岁而已啊,我想,我肯定是白活了。然后,果然祸不单行,我从架上选了一本小说买回家。我想,在我走出书局、迈开坚定步伐的那一秒钟,地狱里一定传出了一长串的鞭炮声。

接下来十几年“否定自己”的日子,我想,一定有很多人跟我有相同或类似的遭遇,所以就不再赘述。

我的感想是,维他命丸也不可随便服用,轻微感冒时,记得多休息,多喝热开水就好。

最后,我的毕业感言是:“本人最好不要看自己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