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1 / 1)

午夜北平 保罗·法兰奇 1643 字 2个月前

[1] 奥登(Auden),英国-美国诗人,20世纪的重要文学家之一,于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旅行,与人合著了《战地行书》。本书脚注均为译者注或编者注,后文中不再另做说明。

[2] 满人入主北京后,内城非旗人不得居住,外国人由此称内城为鞑靼城(Tartar City),称内城城垣为鞑靼城墙。

[3] 白俄指1920年代因俄国革命或苏俄国内战争而流亡至中国境内的俄裔难民,主要为反对苏联政权的原沙俄官员、军官、士兵、知识分子、有产者等。

[4] 哈德门即崇文门,又称海岱门,始建于1267年,历经元、明、清三朝,有七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5] 袁世凯称帝后,为感谢他的外籍政治顾问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将王府井大街更名为“莫理循大街”,并在大街南口立起英文路牌“Morrison Street”。

[6] 亚斯立堂即北京基督教会崇文门堂,始建于1870年,是美国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在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建立的第一所礼拜堂。它当时被命名为亚斯立堂,是为了纪念美以美会第一位赴美洲传教的主教亚斯立。

[7] 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是英国牧师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65年创建的基督教差会组织。

[8] 芭蕾舞界的传奇人物妮内特·德瓦卢瓦(Ninette de Valois)夫人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创建者。

[9] 萨德勒韦尔斯剧院(Sadler’s Wells)是伦敦最负盛名的舞剧院,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

[10] 玛戈特·芳婷(Margot Fonteyn)于1956年获女爵士头衔,曾任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名誉院长。

[11] 欧林比亚(Olympia)为意大利汽车商米纳修建的三层小楼,一楼为电影院,二楼为意大利餐厅,三楼为歌舞厅。新中国成立后此地被改建为青艺剧场。

[12] 乔治·拉夫特(George Raft)是美国电影演员、舞蹈家,以出演犯罪片里的黑帮成员而出名。

[13] 齐格菲尔德(Ziegfeld)是美国音乐剧历史上成就非凡的音乐剧制作人,他制作的数量众多的剧目促进了美国百老汇艺术的繁荣,有些音乐剧,如《演艺船》,甚至是划时代的作品。

[14] 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1901~1992)是好莱坞著名影星,好着男性服装,曾以此引领时尚潮流,其形象代表着高雅和性感的完美结合。

[15] 沈阳旧称。

[16] 西方对大连旅顺口的旧称。

[17] 印度尼西亚首都和最大商港雅加达的旧名。

[18] 北平也有自己的传统赛马活动。不过,作为正规竞技项目的西式赛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传入。进行这项运动的主要是驻华外国人。为此,他们在西郊开辟了一个跑马场。

[19] 沅州府太守朱其懿(江苏宝山县人)的妹妹,生得十分美丽且才学极好。

[20] 熊希龄(1870~1937),民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杰出的爱国人士。

[2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为报复美国限制日裔美籍人士在美国本土活动,于1942年3月在山东潍县乐道院设立了外侨集中营,关押了2008名欧美侨民(后来交换战俘时释放了500名),包括327名儿童。

[22] 大北电报公司又称丹国大北电报公司,是来自丹麦、挪威、英国、俄国等国的资本在中国合设的电信机构,总公司设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23] 在俄语中,“kot”(猫咪)被用来指称男性鸡头,女性鸡头则被称为“bandersha”(餐具)。

[24] 旧日上海的下等妓院,多开在棚户区。

[25] 白卫军简称白军,是苏俄内战时期的一支武装力量。白军以保皇派为基础,主要将领有邓尼金、高尔察克等人。1921年初被苏俄红军消灭。

[26] 图卢兹-劳特累克(Toulouse Lautrec,1864~1901)出生于法国阿尔比的一个世袭贵族家庭。作为艺术的革新者,他善于描绘巴黎蒙巴特尔地区的艺术家的豪放不羁的生活并以此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