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圣贝尔纳德(Bernadette Soubirous):出生于法国的天主教圣徒。她十四岁时在一个岩洞附近看到圣母马利亚显灵。随后,她一生中还曾多次见到过圣母显灵,她本人逝世后被天主教封圣。这里是用来戏称一处岩洞。
[2] 弗拉芒语(Flemisch):比利时北部使用的荷兰语,与法语并列为比利时官方语言,是弗拉芒族人所用的语言。在荷兰称荷兰语,在比利时称弗拉芒语。
[3] 霍屯督人(Hottentots):生活在南部非洲的土著族群,自称“科伊科伊人”(Khoikhoi)。“霍屯督人”是荷兰殖民者对其的蔑称。这里用来指蒙昧无知的小孩。
[4] 《罗莎·玛丽》:美国歌舞喜剧,讲述加拿大森林里印第安女孩的爱情故事,1928年改编为同名默片。1936年又改成有声电影,传入中国,当时译为《凤凰于飞》。
[5] 狄安娜·杜宾(Deanna Durbin,1921- ):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女影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一时。
[6] 大卫基金会(Davidsfonds):创办于1875年的一个天主教组织,致力于发展比利时地区的弗拉芒语文化。
[7] 拉普斯金(Rasputin,1872-1916):俄罗斯的一个修道士,被传为恶魔巫师,曾因救治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儿子阿列克谢而进入宫廷,在皇后支持下把持后宫大权。
[8] 维娜·吉布森(Wynne Gibson,1905-1987):美国电影演员,其名声在20世纪30年代盛极一时。
[9] 白亚德(Bayard):比利时登德尔蒙德(Dendermonde)小城中流传着关于这匹马保护自己的主人免遭查理大帝囚禁的故事,该城每十年会举办游行活动纪念这匹马。白亚德马后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10] 德卡威(DKW):原为丹麦人乔尔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Jørgen Skafte Rasmussen)发明的玩具发动机“男孩梦”(Des Knaben Wunsch),1922年被改良为摩托车发动机“小奇迹”(Das Kleiner Wunder)。1927年,拉斯穆森推出了配有新型发动机的奥迪车,也以DKW命名,经过改良,成为20世纪30年代德国产量最高、最受欢迎的小型汽车。
[11] 恩格尔(Engel):后文中玛丽·安尔的昵称,也是“天使”的意思。
[12] 安泽海姆(Anzegem):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个区。
[13] 欧梅尔:多博雷的姓。
[14] 圣阿契尔·拉蒂(Achille Ratti,1857-1939):教皇庇护十一世,1922年被推举为教宗。
[15] 圭多·赫泽拉(Guido Gezelle,1830-1899):19世纪比利时最重要的弗拉芒语作家,以其代表作《墓园之花》推动了弗拉芒语诗歌复兴,诗歌多以自然与宗教为题材,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情感。
[16] 赫尔曼·特尔林克(Herman Teirlinck,1879-1967):比利时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以弗拉芒语写作。
[17] 布兰肯贝尔赫: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海滨城市。
[18] 威廉·退尔(Wilhelm Tell):传说中的瑞士民族英雄,在13和14世纪之交带领瑞士民众反对奥布斯堡王朝暴君的统治。传说他曾被迫射击自己儿子头上顶着的一只苹果。他准备好了两支箭,拉弓之后一箭射中苹果。而另一支箭他是准备失手时射杀刁难他的军官的。
[19] 奇酿(Elixir d'Anvers):比利时名酒,始于1863年。
[20] 亨利库斯·拉米罗伊(Henricus Lamiroy,1883-1952):布鲁日第二十三代大主教。
[21] 雷克斯(REX):一个比利时法西斯主义政党,其名字源自拉丁语“Christus Rex”(基督即王),创始于1918年,具有基督教色彩,在法西斯德国占领比利时地区的时期与纳粹紧密合作。
[22] 列奥普德国王(Leopold Ⅲ,1901-1983):比利时国王,1934-1951年在位,1940年在德国入侵中投降,在比利时被占领期间对纳粹德国表现暧昧,战后受到本国人民谴责。
[23] 圣主显灵节:基督教节日,其实是最初的圣诞节,为1月6日,也称为“三圣节”。
[24] 在《圣经》传统中,善良牧羊人是基督的形象之一。许多宗教画遂以此为题材。
[25] 原文为:“Dies irae, dies illa.”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拉丁语基督教颂歌的第一句,歌词描写了末日审判的情景。这首歌从14世纪以来多用于葬礼弥撒。
[26] 莱昂·德雷勒(Léon Degrelle):比利时的雷克斯运动创始人,崇拜希特勒,后加入党卫军,雄心勃勃要建立“大弗拉芒”国家,吸引了很多青年追随他。
[27] 金马刺战役:于1302年7月11日在弗兰德地区由平民发起的反抗法国占领军的战役,弗兰德平民以少胜多,大败法军,后来将法国贵族的金马刺示众。
[28] 圣母马利亚在基督死后悲痛地怀抱基督是基督教绘画和雕塑的常见题材。
[29] 扬·贝尔西曼斯(Jan Berchmans,1599-1621):虔诚的耶稣会士,1888年被教皇封圣。
[30] 括号里为正确发音。此处是想模仿梅尔克口齿不清的样子。
[31] 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下文中出现的“14-18年”都代表此意。
[32] 即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罗马士兵所做过的事。各福音书中对此都有记载。
[33] 恩维尔·帕夏(Enver Pascha,1881-1922):奥斯曼土耳其军队领袖,在一战期间号召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加入同盟国阵营。
[34] 埃特纳火山(Monte Etna):欧洲最大的活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海岸。
[35] 斯特龙伯利火山(Stromboli Volcano):意大利半岛西边的一处活火山。
[36] 共济会(Freemasonry):出现于18世纪西欧的准宗教兄弟会团体,会员散布全球,倡导博爱、自由、慈善,在纳粹控制欧洲期间遭受诬陷和残酷镇压。
[37] 奥里诺科河(Orionco):南美洲第三大河。
[38] 易洛魁(Iroquios):北美原住民联盟。
[39] 苏族人(Sioux):北美的一个印第安部落。
[40] 根据圣经《马太福音》,耶稣的使徒犹大为了向犹太祭司指认耶稣而亲吻了他。犹大之吻用来指暗藏杀机的亲吻或示好。
[41] 佩特鲁斯·卡尼西乌斯(Petrus Canisius):16世纪的教父、基督神学家和作家,荷兰最早的耶稣会信徒之一。后来被教皇封圣。
[42] 指杰夫·谢亨斯(Jef Scherens),比利时场地自行车赛运动员,从1932年至1937年六次蝉联场地自行车赛世界冠军。在比利时获得昵称“小猫仔”。
[43] 尖刀(Kris):也称马来短剑,是出自东南亚马来群岛与马来半岛的一种短刀,刀锋和刀柄都是弯曲的。
[44] 圣母马利亚周年:按照圣母马利亚一生的经历,在其受孕、产子、悲悼基督受难、去世、升天等日期进行纪念活动而形成的一年周期。
[45] 全城与全球祈福(urbi et orbi):罗马教皇在复活节、圣诞节或自己登基之日公布的祈福致辞。
[46] 圣母大殿(Basilika Santa Maria Maggiore):位于意大利罗马,是天主教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之一。
[47] 法利赛人(Pharisees):犹太教四大派别之一,在《新约》中被描述为伪善自大的教条主义者,与基督对立。
[48] 扬·贝尔希曼斯(Jan Berchmans):来自弗拉芒地区的耶稣会士,后被教皇封圣,是青少年学生的保护神。
[49] 泽佩林菲尔德集会(Zeppelinfeld):在纽伦堡附近,自1933年起被纳粹党及其政府用于阅兵和向元首致敬的集会。
[50] 姓名的这两个单词(Marcel Mortelmans)都以“m”开头。
[51] 蒂罗尔(Tirol):奥地利西部及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是著名旅游胜地。
[52] 托马斯·阿奎因所写的赞歌《皇皇圣体》。
[53] 阿帕契人(Apache):美国某些原住民部族的统称。
[54] 卡尔:卡尔一世,丹麦国王克努特四世之子,在父亲死后移居弗拉芒地区,后成为弗兰德公爵。死后被封圣。
[55] 菲利奇杨·弗伐克(Felicien Vervaecke):比利时自行车赛手,在20世纪30年代多次在环法自行车赛上获奖。
[56] 小学期(Trimester):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的学制下的一个学期。
[57] 威廉·退尔(Wilhelm Tell):为瑞士独立而斗争的传奇英雄。
[58] 魔幻神灯(Laterna magica):欧洲17-20世纪使用的幻灯片投影仪。
[59] 瑞士的吕特利草坪被称为“瑞士的摇篮”。相传乌里、施威茨、下瓦尔登的代表于1307年便是在这里宣誓结盟对抗哈布斯堡王朝,从而开创瑞士建国的历史。
[60] 盖斯勒(Gessler):传说中哈布斯堡王朝派去统治瑞士地区的地方长官,后被威廉·退尔射杀。
[61] 平头盔(Tommy):德语区在19、20世纪对英国士兵的戏称。平头盔是英国士兵在一战中首次使用。
[62] 屈斯纳赫特(Küssnacht):瑞士中部地名。传说中威廉·退尔打败盖斯勒总督的地方。
[63] 阿斯特丽德王后(Queen Astrid of Belgium):原本是瑞典公主,后嫁给比利时国王列奥普德三世。他们在屈斯纳赫特遭遇车祸,王后去世。
[64] 耶瑟尔纪念碑:纪念一战中阵亡的弗拉芒士兵的纪念碑。
[65] 原文为法语。法国人为了纪念法国王后克劳德,将青梅命名为“Reine-claude”。
[66] 贝克曼斯(Baekelmans):对贝克朗(Baekelandt)的尊称。
[67] 莎华炫(Ça va seul):比利时著名鞋油品牌。
[68] 圣罗奇(Saint Roch)是天主教圣徒,传说中救助了很多患黑死病的人,在自己染上黑死病时则得到了一只狗的帮助。他的雕像或画像旁总有一只狗相伴。
[69] 原文为德语。
[70] 派契利(Pacelli):也即教皇庇护十二世,1939年即位。
[71] 即里戈莱托(Rigoletto),威尔第从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改编的著名歌剧中的人物。
[72] 贝尔加(Belga):比利时的一个著名香烟品牌。
[73] 班卓琴(Banjo):美洲黑人的一种乐器。
[74] 即前文说的金马刺战役。
[75] 莱厄河(Leie):流经法国和比利时地区的一条河。
[76] 柯尼希与鲍尔(Koenig und Bauer):德国历史悠久的印刷机制造厂。
[77] 保罗—亨利·斯巴克(Paul-Henri Spaak):比利时著名政治家,自1938年起出任比利时首相,坚持反战中立,1940年起流亡英国。战后再度出任首相,并曾任联合国大会主席。
[78] 1939年美国奇幻歌舞电影《绿野仙踪》中桃乐丝所唱的歌曲。
[79] 墨西哥的革命歌曲,是于1934年上映的一部美国同名音乐短片的主题曲。
[80] 《布拉班之歌》(Brabançonne ):比利时国歌,这里作者有意用了法语。
[81] 内尔维族(Nervier):居住在比利时地区的古老部落,属于高卢人。
[82] 位于比利时布鲁日市中心的一座中世纪钟楼。
[83] 银行家的名字叫Geldsack,意思为“钱袋子”。此处为揶揄。
[84] 阿尔贝国王(Albert I of Belgium):比利时国王,1909-1934年在位,列奥普德的父亲。
[85] 瓦隆人(Wallonen):比利时讲法语的瓦隆大区的居民。
[86] 复活节前的星期四,为纪念基督最后的晚餐而常有圣餐礼,复活节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西欧有在复活节送彩蛋的习俗。
[87] 沃德薇剧(Vaudeville):盛行于法国19世纪的滑稽歌舞剧,后来被美国吸收并改造为包含多种歌舞杂耍的舞台表演,在20世纪上半叶风行欧美。
[88] 指列昂·布鲁姆(Léon Blum),法国政治家和作家,社会党人,1936年出任总理,维希政府期间被捕入狱。
[89] 即休伯特·皮埃罗(Hubert Pierlot),比利时政治家,1939年出任首相。
[90] 源自比利时弗拉芒语民歌《霍勒的蒂尼克》(Tineke van Heule ),以比利时西弗拉芒区一个小镇女孩蒂尼克(Tineke)为原型。
[91] 蒙特卡洛(Montecarlo):摩纳哥城市,以赌场出名。
[92] 即扬·布雷德尔(Jan Breydel),在金马刺战役中领导布鲁日市民反抗法国的起义领袖之一。
[93] 多尼采蒂(Donizetti):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后文《爱情魔药》是他的成名作。
[94] 拉辛(Racine):法国17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
[95] 阿斯普列蒙特·林登(d'Aspremont Lynden):比利时著名政治家,1939年至1944年任农业部长。
[96] 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英国政治家,保守党人,1937-1940年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纳粹德国推行绥靖政策。他的兄长奥斯丁·张伯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97] 但泽原属普鲁士王国,一战后成为不受德国控制的自由市,后被纳粹德国侵占,二战后成为波兰领土。
[98] 第五纵队:其概念出自西班牙内战,后用来泛指国内潜藏的敌国间谍。
[99] 《铁心王子》:1937年开始发表的美国漫画系列,讲述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故事。
[100] “你”:用于亲人或者平辈好友之间的称呼。上下级或陌生人之间要用敬语“您”。
[101] 加利·库珀(Gary Cooper):好莱坞著名男星。
[102] 简·哈露(Jean Harlow):好莱坞著名女星。
[103] 彼得·贝诺瓦(Peter Benoit):比利时19世纪著名作曲家,致力于倡导弗拉芒民族音乐。
[104] 伊曼努埃尔·希尔(Emanuel Hiel):比利时19世纪弗拉芒语诗人。
[105] 黑体标记处原文为德语。
[106] 出自欧洲16世纪的棋盘游戏,参与者掷骰子来决定进格数,起点和终点都是鹅图案。
[107] 卡尔·马特(Karl Martell):加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王国的丞相,曾率兵阻挡了信伊斯兰教的倭马亚王朝对欧洲的侵入。
[108] 尼民盟(Verdinaso):大尼德兰民族士兵联盟,比利时的亲法西斯主义政党,存在于1931-1941年。
[109] 在1384-1482年,勃艮第公国统治了上述地区构成的低地国家,形成尼德兰区。后被法国与奥地利瓜分。
[110] 印第安(Indian):美国著名摩托车厂,成立于1901年。
[111] 沙勒洛瓦(Charleroi):比利时法语区的一座城市。
[112] 贝都因人(Bedouin):在阿拉伯半岛过着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
[113] 波希米亚人(Bohémien)在法语中原指来自中欧波希米亚地区的流浪民族。后泛指不容于主流社会的流浪汉,19世纪末也用来指处于社会边缘的艺术家群体。
[114] 达米盎神父(Father Damian):出生于比利时的天主教神父,被派往麻风病患者聚居的莫洛凯岛传教,帮助当地麻风病人,后因患病去世,被封圣。
[115] 《新约·约翰福音》里提到了七重灾难降临人世,但是埃及遭受的是十灾,记载于《旧约·出埃及记》。
[116] 中世纪的一种骑士受封仪式,用剑敲打青年男子肩头,让后者成为骑士团的一员。
[117] 《李斯特勋爵历险故事集》(Lord Lister ):是1908-1910年初次出版的德国畅销故事集,主人公号称“李斯特勋爵”。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风靡欧美。
[118] 原文为意大利语“bravo, da capo”。
[119] 赫尔曼·戈林(Hermann Göring):纳粹德国的一位政军领袖,希特勒亲信,盖世太保首长。
[120] 弗兰茨·莱哈尔(Franz Lehár):匈牙利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微笑之国》的作者。
[121] 莱哈尔的另一部歌剧。
[122] 原文是模拟中文发音的字母。
[123] 原文为法语“tourjours sourire”。
[124] 布兰肯贝尔赫(Blankenberge):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海滨城市。
[125] 《旧约·出埃及记》中,摩西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在红海前用手杖一指,红海中便分出一条道路让他们通过。
[126] 肩章(Skapulier):本来指天主教派的一种法衣,无袖,披挂在身上。后演化成挂在胸前的小布囊。
[127] 德国浪漫派作家路德维希·苇克(Ludwig Tieck)的童话剧《穿靴子的公猫》中的虚拟人物。公猫帮助男主人公冒充卡拉巴斯的伯爵娶到了公主,让其成为王国统治者。
[128] 托马斯(Thomas):耶稣十二门徒之一,怀疑过耶稣复活。
[129] 奥斯坦德:比利时西弗兰德的一座城市。
[130] 第三会修士(Terziar):天主教的一些教派中有别于第一修会修士和第二修会修女的第三类,未发圣愿的修士。
[131] 原文为拉丁语。
[132] 巴力西卜(Beelzebub):《圣经·旧约》中的鬼王,七宗罪中的贪食,最强大的堕落天使。
[133] 圣克里斯多福(Christophorus):基督教早期的殉道者,传说他曾将化身孩童的耶稣扛过河。
[134] 德拉哈耶(Delahaye):法国一家老字号汽车制造厂。
[135] 维多尔(Veedol):美国著名机油品牌。
[136] 即理查德一世(RichardⅠ),中世纪的著名英格兰国王,因为勇猛而得到了“狮心王”的称号。
[137] 梅尔西·阿尔让多尔(Mercy d'Argenteau):奥地利18世纪外交官,曾出任法国、比利时和英国特使。
[138] 梅特涅—温纳堡(Metternich-Winnenburg):奥地利著名外交大臣,曾主持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
[139] 西里尔·菲夏弗(Cyriel Verschaeve):弗拉芒的教士、民族主义者和作家。
[140] 《新闻快报》(Het Laatste Nieuws ):创建于1888年的荷兰语日报,在比利时弗拉芒语区极为流行。
[141] 维奥蕾特(Violet)和紫罗兰色(violett)发音相同。
[142] 阿尔贝·迪布(Albert Dubot):法国20世纪著名漫画家。
[143] 原文为拉丁语“te absolvo”。
[144] 利口力娇酒(Elixir d'anvers):一种饭后甜酒。
[145] 《拉特兰条约》(Patti Lateranensi):1929年,墨索里尼代表意大利政府与教宗代表达成的协定,规定了梵蒂冈教皇国的独立地位及教皇与意大利王国各自在宗教和世俗政务上的职责和权力。
[146] 马塞尔·金德(Marcel Kint):比利时著名赛车手,从1935-1951年赢得过31场比赛的冠军。
[147] 罗伯特·贝登堡(Robert Baden-Powell):英国军官,于1907年举办第一次男童露营,被视为童子军的开端。
[148] 原文为英语“fair play”。
[149] 苏族人(Sioux):北美印第安部落。
[150] 温彻斯特(Winchester):温彻斯特武器厂制作的霰弹枪。
[151] 希伯来传说中受到两个行污未遂的老头诬告的美貌妇人,后来收入被看作伪经的《经外书》。美艳的苏珊娜与两个老头成为西方艺术史中一个重要的绘画题材。
[152] 卢尔德(Lourdes):法国南部小山城。
[153] 法蒂玛(Fátima):葡萄牙中部小城。
[154] 牧羊女游乐园(Folies Bergère):巴黎著名的游乐演艺场所。
[155] 提诺·罗西(Tino Rossi):法国著名歌手,在20世纪30年代风靡法语区。《玛琳内拉》是他的成名作。
[156] 切尔西俱乐部(Chelsea Football Club):创立于1905年的著名英国足球队,参加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
[157] 指贵族。
[158] 原文为英语“goodbye”。
[159] 爱德华·弗缪伦(Edward Vermeulen):笔名为瓦尔登·欧姆(Warden Oom),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弗拉芒语作家,被视为西弗拉芒地区的民族作家。
[160] 皮卡迪(Picardie):原来位于法国北部的一个大区,历史上也曾经被看作弗兰德的一部分,一战期间是主要战区之一。
[161] 漫游者(Ramblers):荷兰爵士乐队,其音乐在二三十年代通过收音机风靡荷兰等地区。
[162] 盖尔哈德·墨尔卡托(Gerhard Mercator):16世纪著名地理学家和地图制作家,出生于弗兰德地区。
[163] 原文“Balkon”兼有“阳台”和“乳房”的意思。
[164] 威廉·凡·古力克(Willem van Gulik):13世纪的著名弗拉芒贵族,曾在教会任职,后参加反抗法国国王的弗拉芒起义。
[165] 即爱德华·达拉第(édouard Daladier),1933-1940年三度出任法国总理。
[166] 即菲利普·勒克莱尔·德·奥特克洛克(Philippe Leclerc de Hautecloque),实际上只是法国著名将领。
[167] 即维克托·埃玛努埃莱三世(Vittorio Emanuele Ⅲ),意大利国王,1900-1946年在位,一战后其实是墨索里尼的傀儡。
[168] 平沼骐一郎(ひらぬま きいちろう):日本政治家,曾任首相。
[169] 路德维希(Ludwig):路易斯(Louis)对应的德语名字。
[170] 对维奥蕾特的昵称。
[171] 卡西莫拉尔(Kaasimolar):据说是所罗门魔神中的一个,形象是长有鹰翼的犬类。
[172] 《斯诺埃克年鉴》(Snoeck ):比利时一本著名杂志。
[173] 彼列(Belial):《圣经》中出现过的恶魔,曾是天使,与基督作对。
[174] 即赫尔曼·威廉·戈林(Hermann Wilhelm Göring),纳粹德国的重要军事首领,希特勒的亲信,盖世太保首长。
[175] 阿尔及利亚当时还属于法国。
[176] 即吉诺·巴尔塔里(Gino Bartali),意大利著名自行车赛车手,两次赢得环法自行车赛。
[177] 迪斯特(Diest):比利时的一座城市。
[178] 玛莲·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著名女影星,出生于德国,纳粹掌权后移居美国。
[179] 浪漫(romantisch)和罗曼语(romanisch)发音相近。法语属于罗曼语系。
[180] 萨斯·范·亨特(Sas van Gent):荷兰小城,邻近比利时边界。
[181] 比利时大众化童装品牌。
[182] 㺢㹢狓(Okapi):在非洲扎伊尔森林里发现的一种大型哺乳动物,长颈鹿科偶蹄动物。
[183] 源自中世纪的传统,布鲁日每年五月举行活动,敬奉传说中保存在圣血教堂中的耶稣圣血。
[184] 《圣经》中,亚当、夏娃用无花果叶子遮住性器官。
[185] 教会中有别于第一会(男性修道士)与第二会(修女)的团体。团体成员一般还未得到圣职。
[186] 弗罗斯特(Frost):亦有“霜冻”的意思。
[187] 圣特蕾莎(Saint Teresa of ávila):西班牙16世纪天主教圣徒。
[188] 卡卡(Kaka):主要生活在新西兰的一种鹦鹉。弗拉芒语中,“屎”(kak)和该种鹦鹉名发音相同。
[189] 《圣经》中的伪君子。
[190] 即被圣膏油涂抹,被上帝指派为弥赛亚者,《圣经·新约》中“基督”就是受膏者之意。
[191] 《圣经》中的典故,遭打劫的犹太人被路过的好心撒玛利亚人救起。
[192] 十戒中第六条即“毋行邪淫”。
[193] 根据《圣经》,佩德鲁斯,即耶稣门徒彼得在鸡鸣以前连续三次否认自己与耶稣的关系。
[194] 阿拉姆语(Aramaic):隶属于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
[195] 巴勒斯坦地名,根据《圣经》,此地是耶稣基督的故乡。
[196] 托加长袍(toga):古罗马市民穿的整段布做成的宽松长袍。
[197] 路西法(Lucifer):《圣经》中的晨星,后传为堕落天使或撒旦。
[198] 雅典娜号(Athenia):自1923年开始服役的英国邮轮,于1939年9月3日被德国潜艇击沉,是二战期间英国受到的第一次德国潜艇袭击。
[199] 波兰的一座城市。
[200] 弗里格(Vlieghe)这个名字和弗拉芒语中的动词“飞”(vliegen)同源。
[201] 作者为奥托·索格罗(Otto Soglow),祖籍德国的美国漫画家,20世纪30年代初所画的连环画《小国王》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202] 船只容积的计量单位,1登记吨相当于2.83立方米。
[203] 尼克·卡特尔( Nick Carter):新西兰自行车赛手,15岁就已经参加比赛。
[204] 弗拉芒语中的天使拼写是“engel”。
[205] 二战期间德国空军使用的一种机型。
[206] 容克斯(Junkers):同名飞机制造商开发的空运飞机,“Junker”与其发音相近,是“年轻地主”的意思。
[207] 康斯坦茨(Konstanz):德国南部博登湖旁的城市,与路易斯妈妈的名字“Constance”发音相近。
[208] 根据《圣经》,福音书作者之一,圣徒马太曾做征税官。
[209] 纳粹德国在二战开始前,在自己的西部边境上修筑的防御体系。
[210] 阿多尔夫·马科斯(Adolf Max):自1909年起任布鲁塞尔市长直至1939年去世,在一战期间便曾反抗德国的占领。
[211] 天主教由神父对临终者或病人涂抹橄榄油的仪式,旨在祈求上帝宽恕死者罪孽,让其可升入天堂。
[212] 公元前2世纪在莱茵河下游反抗罗马的高卢人,比利时人将其看作自己的祖先。
[213] 指刚出生的耶稣。当时有东方三圣人前来敬献礼物。
[214] 彼拉多(Pilatus):审判耶稣的罗马巡抚。他后来洗手以示不负处死耶稣的责任。
[215] 菲利普·德·皮雷塞恩(Filip de Pillecijn):20世纪比利时作家,弗拉芒语运动代表。
[216] 维索尔伦(Verschueren)是弗拉芒语词典专家,编纂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百科全书词典。
[217] “让某人从篮子里掉出来”是源自中世纪的谚语。当时少女拒绝坐篮子来幽会的求爱者时会让他掉出去。故这句话可指拒绝某人的求爱。
[218] 马斯河(Maas):流经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一条河流。
[219] 第三等级审讯是在20世纪30年代法庭中采用酷刑逼供时的委婉说法。
[220] 温莎公爵夫人:华里丝·辛普森(Wallis Simpson),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的妻子。爱德华为娶她放弃王位,受封温莎公爵。
[221] 吕西安·勒隆(Lucien Lelong):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
[222] 代夫特青瓷(Delft Blue):以其产地荷兰城市代夫特(Delft)命名的一类陶器。
[223] 小铁灵(Tin Lizzie):福特T型车的昵称。
[224] 图尔奈(Tournai):比利时南方城市,位于法语区。
[225] 伊瑟尔塔:建立在伊瑟尔(Ijzer)河边的一个纪念碑,用以纪念一战期间牺牲的弗拉芒士兵。1920年开始,成为弗拉芒人定期朝圣的地址,这一朝圣活动也成为弗拉芒独立运动的组成部分。
[226] 毕埃罗:休伯特·毕埃罗(Hubert Pierlot),1939-1945年任比利时首相。
[227] 复临派(Adventism):美国人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r)于1831年创办的一个基督教组织,谨遵第七日为安息日,相信基督会第二次降临。
[228] 这里指犹太教的割礼,为出生八天的男婴割去阴茎的包皮。
[229] 《去蒂珀雷里的路长又长》(It's a long way to Tipperary ):一战期间在英国士兵中流行的一首歌曲,蒂珀雷里(Tipperary)是爱尔兰地名。
[230] 帕特与帕塔兄(Pat and Patachon):默片时代的丹麦著名双人喜剧组合。
[231] 埃本—埃玛尔要塞(Fort Eben-Emael):位于荷兰与比利时边界的防御工事,原本用来抵御德国军队的入侵。
[232] 古德里安:即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德国著名陆军将领,闪电战创始人。
[233] 原文为拉丁语。
[234] 《漫步兰贝斯》(The Lambeth Walk ):歌曲名,出自英国1930年的一部音乐剧,该剧后来改编成电影。
[235] 托米(Tommy):对英国兵的戏称。
[236] 加里·库柏(Gary Cooper):美国著名影星,曾在1935年的一部电影里出演在孟加拉历险的英国军官。
[237] 威廉敏娜(Wilhelmina):在二战期间带领荷兰王室流亡英国,支持荷兰本土的抵抗运动。
[238] 普雷尔(Players):英国香烟品牌。
[239] 林堡(Limburg):比利时东北部省区,与荷兰交界,也属于弗兰德。
[240] 彼得·贝诺瓦(Peter Benoit):比利时的弗拉芒人,19世纪著名作曲家。
[241] 德语中的国防军就是由防御[Wehr(en)]和力量(Macht)两个词合成的。
[242] 德语中名词和代词有不同的格位,名词前面的冠词会有相应变化。
[243] 弗拉芒人与德国人都属于日耳曼族。
[244] 均为比利时西弗兰德地区的地名。
[245] 扎拉·蕾安达(Zarah Leander):瑞典女影星,在1937年的德国电影《哈巴涅拉舞》中担任女主演。电影的主题曲就是《风儿给我唱了首歌》。
[246] 尼禄为古罗马著名暴君,自诩为诗人,多次登台演出。前文的里拉琴(lyra)是诗人的标志。
[247] 《电影世界》(Cinémonde ):法国著名电影杂志。
[248] 斯泰因·斯特略福斯(Stijn Streuvels):比利时20世纪重要自然主义作家的笔名。下文中的《弗拉克斯之乡》是他最畅销的作品。
[249] 惠泽(Houzee):这是在纳粹时代流行于亲纳粹弗拉芒人之间的一句问候语,字面意思是“爱大海”。
[250] 波尔姆斯:奥古斯特·波尔姆斯(August Borms),比利时著名政治家,一生为弗兰德斯独立奔走,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与德国占领军合作过,战后被处死。
[251] 赫佐(Geuze):比利时啤酒品牌。
[252] 指一战期间在比利时呼吁弗兰德斯独立的人士。
[253] 叙利尔·费夏福(Cyriel Verschaeve):比利时的教士,支持弗拉芒独立运动,在二战中曾与德国占领军合作。
[254] 经典标准(Kanon)和加农炮(Kanone)发音相近,后者又被用来暗指男性的性器官。
[255] 圣哲罗姆(St. Jerome):早期基督教拉丁教父,圣经学者。
[256] 恩内斯特·克莱斯(Ernest Claes):比利时20世纪重要的弗拉芒语作家。
[257] 尼古拉斯·赞尼金(Nicolaas Zannekin):在1323-1328年间的弗兰德农民起义中起到了领导作用。
[258] 保罗·凡·奥斯特泰因(Paul van Ostaijen):比利时20世纪初现代派作家,三十二岁时英年早逝。
[259] 弗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17世纪荷兰著名肖像画家。
[260] 罗斯勒: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261] 杰克·伦敦(Jack London):美国20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
[262] 原文中直接将中性冠词加在了原本阳性的名词狮子前。中文里没有这样的冠词,勉为其难,用“零”来指超越雌雄的名词。
[263] 斯塔夫·德·克莱尔克(Staf de Clercq):比利时的弗拉芒政治家,弗拉芒民族党的创始人之一,二战期间与纳粹合作。
[264] 此句中出现的三个外文词均为德语。
[265] 这两处的“夫人”,原文都用了德语“Frau”。
[266] 卢克莱修(Lukrez):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诗人和哲学家。
[267] 微偏运动(Clinamen):卢克莱修提出的概念,原子运动因为发生了微偏而脱离了原定轨道,带来了宇宙的变化。
[268] 飞侠哥顿(Flash Gordon):美国1936年上映的同名科幻电影中的主人公。前文提到的冷酷明是该片中的反派角色。
[269] 拉科代尔(Lacordaire):19世纪法国著名传道士、神学家,传奇式的演说家,在革命后的法国复兴了多明我会。
[270] 拉梅内(Lamennais):19世纪法国天主教教士、哲学家,法国复辟时代重要思想家。
[271] 圣伯纳德(Bernard of Clairvaux):中世纪修道院院长,熙笃会领袖,神秘主义之父。
[272] 二战期间,纳粹为防止盟军登陆欧洲,从挪威到法国与西班牙边界修筑的军事设施。
[273] 楷体部分原文为法语。
[274] 卡尔梅克人(Kalmucks):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伏加尔河下游的蒙古部族,二战期间参与苏德战争。
[275] 拿破仑于1812年入侵俄罗斯,将士伤亡惨重而归。
[276] 德语原文为“Tintenkuli”,是墨水和苦力两个词合成的。
[277] 库瓦西耶(Courvoisien):法国知名白兰地酒。
[278] 各各他山(Golgatha):《圣经》中记载,耶稣被钉在各各他山上的十字架上。
[279] 鲁内文(Runen):古日耳曼族使用的符号文字,在2-14世纪大量用于石刻碑文。
[280] 卡尔·拉达茨(Carl Raddatz):1941年纳粹主拍的一部战争宣传片中的男主角。
[281] 奥丁神:北欧神话中的主神,也是发明鲁内文的诗歌之神。
[282] 科特赖克: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283] 希腊语中用来表示神对世人的慈悲之爱或世人对神的敬爱,是最高层次的一种爱。
[284] 超人(übermensch):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的概念,是人追求的高于人的目标。后被纳粹盗用。
[285] 阿尔布莱希特·罗登巴赫(Albrecht Rodenbach):19世纪弗拉芒作家,弗拉芒语文学复兴的代表,弗拉芒运动的象征。
[286] 葛茨·冯·贝尔利辛根(Götz von Berlichingen):这个人名源自法兰克一个帝国骑士,也是歌德的著名戏剧作品的标题和剧中主人公的名字。
[287] 杰夫·凡·德·维勒(Jef van de Wiele):弗拉芒独立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在比利时被纳粹占领期间加入党卫军,积极拥护“大日耳曼族”构想。
[288] 托特组织(Organisation Todt):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为发动组织劳动力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而建立的组织。
[289] 维斯·摩恩斯(Wies Moens):弗拉芒作家,弗拉芒独立运动的积极分子,在比利时被纳粹占领期间曾为纳粹在弗拉芒语电台承担宣传工作。
[290] 蓝脚鲣鸟(Sula nebouxii):生活在太平洋岛屿上的热带海鸟,脚蹼为粉蓝色。
[291] 修女泡芙(Nonnenfurz):一种法国甜点。
[292] 康斯坦泽(Konstanze)这个名字来源于“Konstant”,就是“坚持、保持一致”的意思。
[293] 特洛普:扬·特洛普(Jan Toorop),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荷兰—印度尼西亚画家,风格多变。
[294] 阿尔诺·布列克(Arno Breker):德国20世纪著名雕塑家,加入过纳粹,为纳粹政府创作了大量古典风格的雕塑,服务于纳粹的政治宣传。当时被称为德国最重要的雕塑家。
[295] 胡德伦(Gudrun):罗登巴赫同名诗体剧的同名主人公。
[296] 《弗拉芒之狮》是19世纪著名弗拉芒语作家享德里克·康西安斯(Hendrik Conscience)讲述金马刺战役的经典小说,玛赫特尔德(Machteld)是书中弗拉芒伯爵的女儿。
[297] 1939年上映的德国歌舞剧,玛丽卡·略可(Marika Rökk)是剧中女主角。
[298] 皮杰·贝尔(Pietje Bell):荷兰作家克里斯·冯·阿布库德(Chris van Abkoude)于1914-1936年间出版的一系列小说的主人公。
[299] 鲁瑟拉勒(Roeselare):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300] 弗尔内(Veurne):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小城。
[301] 根据《创世记》的说法,亚伯拉罕找到一只公羊,用它代替自己的儿子献祭给耶和华。
[302] 奥尔格·柯尔柏(Georg Kolb):德国著名现代雕塑家,成名于20世纪20年代,在纳粹时代也得到重视,但没有和纳粹合作过。
[303] 《亚松塔》是柯尔柏于1921年创作的一幅作品,为一位少女的全身像。
[304] 喀琅施塔得(Kronenstadt):俄罗斯的一个港口城市,坐落于芬兰湾口的科特林岛上,是军事要塞。名字按德语有“王冠之城”的意思。
[305] 布良斯克(Brjansk):俄罗斯城市,在莫斯科西南。
[306] 铁木辛哥(Timoschenko):苏联元帅。
[307] 曼纳海姆: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芬兰总统、男爵、军人,在二战期间担任国防军总司令。
[308] 列昂·德黑勒(Léon Degrelle):比利时将领,瓦隆区领袖,在二战中参加了纳粹的党卫军武装师。
[309] 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美国20世纪著名电影演员、舞蹈演员和歌手。他和下文中提到的金杰·罗杰斯(Ginger Rogers)在30年代合作出演了许多经典歌舞剧。
[310] 按法语发音,路易斯(Louis)即路易。法国波旁王朝多位国王都以路易为名。
[311] 赫尔拉德·瓦尔夏普(Gerard Walschap):比利时20世纪著名的弗拉芒语作家。
[312] 黑人的宗教歌曲,最早流行于美国黑奴中,描述了摩西跟随上帝的故事。
[313]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20世纪最著名的黑人爵士乐音乐家。
[314] 艾丽丝·纳雯(Alice Nahon):20世纪初比利时诗人。
[315] 卡罗尔·冯·德·乌斯泰纳(Karel van de Woestijne):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杰出的弗拉芒语诗人。
[316] 古尔布兰森(Gulbranssen):挪威20世纪小说家。
[317] 约翰·科尼特尔(John Knittel):瑞士20世纪作家。
[318] 低地语(Dietsch):比利时和荷兰这两个低地国家中的方言,接近德语中的德国西部方言(低地德语)。
[319] 赫尔弗(Herve)是比利时的一座小城,当地出产的奶酪散发臭味。
[320] 卡门贝尔(Camembert):产自法国诺曼底的奶酪。
[321] 佩尔梅克:康斯坦特·佩尔梅克(Constant Permeke),比利时20世纪重要画家、雕塑家,被认为是弗拉芒表现主义画派的领军人物。
[322] 弗里茨·冯·德·贝尔歇(Frits van den Berghe):比利时20世纪画家,通常被归于表现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流派。
[323] 古斯特·德·斯梅特(Gust de Smet):比利时20世纪画家,他与前两者并列为表现主义流派代表画家。
[324] 二战爆发后,德国先在西边以闪电战进攻英、法、比、荷、卢等国,没有攻下英国;在1941年6月开始进攻苏联,所以是在东西两条战线上作战。高加索代指苏联。
[325] 伊尔泽·维尔纳(Ilse Werner):德荷混血的歌唱家和演员。她成名于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酬军演唱会》是她的代表作,是二战期间最受欢迎的纳粹宣传电影之一。
[326] 《里斯特男爵》(Lord Lister ):源自德国20世纪初的系列通俗犯罪小说,非常流行。二三十年代有荷兰作家续写这个系列,流行于低地国家。
[327] 梅塞施密特(Messerschmitt):著名德国飞机制造商,二战期间为纳粹德国制造了大量出色的战斗机。
[328] 莫扎特的名。
[329] 俄罗斯村庄名。俄罗斯有多个村庄都是这个名字。
[330] 一种啤酒种类,其中淡色麦芽成分很高。在英、法、爱尔兰都有酿造。
[331] 皮埃尔·诺索姆博(Pierre Nothomb):比利时作家与右翼政治家,一度亲近法西斯。他在一战期间推动了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大比利时运动。
[332] 卡尔东·德·维亚尔(Carton de Wiart):比利时政治家,一战期间任司法大臣,后曾出任首相。
[333] 《布拉班特之歌》(La Brabançonne ):比利时国歌,歌名源自神圣罗马帝国成员布拉班特公国。
[334] 德·布洛克威尔(De Broqueville):比利时政治家,一战期间任战争部部长,但是随政府流亡法国,曾两次出任首相。
[335] 布永的戈弗雷(Gottfried von Bouillon):下洛林公爵、布永伯爵、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将领。
[336] 鲍德温二世是参加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和占领耶路撒冷的弗兰德伯爵。带斧子的鲍德温是他的儿子。鲍德温一世是参加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弗兰德伯爵,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称帝,后被保加利亚国王打败,囚禁于阿德里安堡。
[337] 默西尔(Mercier):比利时梅赫伦市的红衣主教,在一战期间领导比利时人民反抗德国入侵,他反对弗兰德独立运动,坚持要求比利时使用法语。
[338] 默西尔(Mercier)和法语中的“感谢”(Merci)发音相近,父亲在这里讽刺拥护法语特权的主教。
[339] 克列孟梭(Clemenceau):法国政治家、新闻记者、第三共和国总理,人称“法兰西之虎”,在一战期间是坚定的主战派,一战后代表法国参加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
[340] 原文为意大利语,至高诗人指但丁。
[341] 拉斯金: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9世纪下半叶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
[342] 亚里斯(Aris)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的简称,和雅利安(Arisch)谐音。
[343] 荷尔德林: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德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著名诗人,憧憬古典时代和德意志精神的结合。
[344] 此处当为十戒中第七戒,不可奸淫。第六戒是不可杀人。
[345] 《圣经·旧约》中该隐杀死了自己的弟弟亚伯,上帝在他身上做了标记,即定罪的标记。
[346]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法国19世纪晚期著名作家,现代科幻小说开创人。
[347] 一首具有民歌风格,歌颂弗兰德凯姆兰德地区风光的歌。
[348] 闵希豪森男爵(Baron von Münchhausen):原本是德国18世纪的一个贵族,后来成为讽刺小说人物,以吹嘘自己虚构的荒诞冒险经历出名,是“吹牛大王”的代称。
[349] 犹太民族有给男孩施割礼的习俗。
[350] 黑弥撒:模仿正规弥撒祭拜魔鬼的邪教仪式。
[351] 纳粹德国政府在1941年春设立的辅助守卫队,听命于德国军队的指挥官。
[352] 捣蛋鬼提尔(Till Eulenspiegel):14世纪流传于德意志境内的一个爱恶作剧的虚构人物,出现在许多低地国家的故事集中。
[353] 这是纳粹德国对所谓低于雅利安民族的种族的称呼。
[354] 海德里希:莱因哈德·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纳粹高级军官,党卫军重要成员,纳粹大屠杀设计者之一,曾任摩拉维亚与波西米亚总督。1942年6月在捷克被人暗杀。希特勒称其是有钢铁之心的男人。
[355] 1940年在安特卫普成立的比利时反纳粹地下抵抗组织,以“白卫队”自称,是表明与号称“黑卫队”的纳粹党卫军的对立。
[356] 苏联军队的战斗机。
[357] 西欧国家多在屋顶用公鸡形状的小铁旗来指示风向。
[358] 罗伯特·施托尔茨(Robert Stolz):奥地利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成名于20世纪20年代,反对纳粹,二战期间流亡美国。
[359] 这是瓦格纳的英雄史诗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一幕。齐格弗里德是日耳曼英雄。
[360] 安卫妙药(Elixir d'Anvers):出产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一种草药酒。
[361] 克里米亚城市,二战时苏德的主要战场之一。
[362] 俄罗斯的重要城市。
[363] 乌克兰大城市。
[364] 这里用了圣经《新约》中的典故。浪子是离家出走又回家认错的儿子。
[365] 俄罗斯城市。
[366] 这是《圣经》中的典故,圣母玛利亚贞女受孕,生下了耶稣。
[367] 巴力(Baal):犹太教之前迦南的主神,丰饶之神。
[368] 姜果·莱茵哈尔特(Django Reinhardt):出生于比利时的法国爵士乐吉他手与作曲家,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369] 斯坦·布伦德斯(Stan Brenders):比利时爵士乐钢琴师与乐队领队,创立了比利时第一个爵士乐广播乐团。
[370] 原文中并列了词形相近的Tat(实事)、Täter(凶手)、Töter(杀人者)。
[371] 1936年由弗拉芒学者和德国学者建立的准纳粹文化机构,初衷是研究弗拉芒文化与德意志文化的共同之处。
[372] 鲁·班迪(Lou Bandy)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受欢迎的荷兰歌手。“漫游者”(The Ramblers)是荷兰的一个爵士乐乐队,以广播台音乐演出风靡一时。
[373] 盖世太保(Gestapo):纳粹德国的秘密警察。
[374] 普塞尔:亨利·普塞尔(Henry Purcell),巴洛克时期的英国作曲家。
[375] 比利时法语区的一座城市。
[376] 阿盖拉(El Agheila):利比亚地名,二战北非战场中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
[377] 苏尔特(Syrte):利比亚的一座城市。
[378] 蒙哥马利(Montgomery):英国元帅,二战中的军事指挥,在北非战场对抗德国司令隆美尔。
[379] 的黎波里(Tripolis):利比亚首都。
[380] 约瑟夫是塞弗的全名。
[381] 奥斯坦德(Ostende):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382] 古希腊三种古典建筑柱式之一,纤细秀美。
[383] 圣武士(Paladin):原指中世纪跟随查理大帝东征西战的十二勇士。
[384] 此处是模仿路易斯说话结巴含混的样子。
[385] 一首美国黑人的灵乐歌曲,歌词原文为英语。
[386] 出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音乐剧《演出船》里的一首歌,是美国黑人歌咏密西西比河的。歌词原文为英语。
[387] 卡尔·迈(Karl May):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小说家,尤其擅长写东方历险故事。他的作品流行于多个国家。
[388] 老沙特汉德(Old Shatterhand)和温彤(Winnetou)都是卡尔·迈小说中的人物。
[389] 苏族人和吉奥瓦人是印第安部族。
[390] 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391] 原文为拉丁语。这是中世纪一首关于末日审判的颂歌的第一句,天主教教会常用这首歌作为丧礼弥撒上的献歌。
[392] 原文中两个词相近。
[393] 法语中的“弹簧”。
[394] 喝醉了的列法艾特把“zoon politikon”(古希腊语“政治动物”)说成了“zoon polipkon”,后者听起来像是“polypen”(珊瑚虫),这里采用类似的谐音“种植动物”。
[395] 位于比利时首都区的一座城市。
[396] 莫里斯·舍瓦里耶尔(Maurice Chevalier):法国演员、歌手,1929年后到美国,出演了多部好莱坞电影。
[397] 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位于英国伦敦西区。
[398] 撒玛利亚人(Samariter):在基督教文化中指乐善好施的人。出自《圣经·新约》的典故,一个犹太人遭劫受伤,只有一个撒玛利亚人照料和帮助他。
[399] 阿西西:意大利翁布里亚大区的一个城市,方济各会创始人的诞生地。
[400] 尼乌波尔特: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401] 拉肯: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区,王宫所在地。
[402] 原文为英语。
[403] 克诺克: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海滨城市。
[404] 这里是对国王配偶授予的封号,正确译法为“王妃”。但是因为王妃和公主在西方语言中都是“Princess”,而上下文中应该是用“公主”来调侃,所以保留为“公主”。
[405] 毛克林(Mowgli):英国探险小说家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的小说《丛林故事》(The Jungle Book )中的主角,在丛林中长大的印度男孩。
[406] 萨比:萨比·达斯塔吉尔(Sabu Dastagir),印度演员,在1942年的电影《丛林故事》中扮演毛克林。
[407] 冯·曼施坦因:埃里希·冯·曼施坦因(Erich von Manstein),纳粹德国国防军著名指挥官,在东线指挥过围攻列宁格勒的军队。
[408] 沃坦(Wotan):也即奥丁,北欧神话中的主神。
[409] 法肯豪森: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纳粹德国将军,于1940-1944年担任比利时军事管制政府首脑。
[410] 单片眼镜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和德国是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
[411] 冯(Von)和祖(Zu)都是德语区贵族姓氏前的标志性连词。
[412] 蓝色的血是指贵族的高贵血统。
[413] 1940年,由于德国城市屡受空袭,希特勒下令组织12-14岁的儿童到相对安全的乡村里去,住进集中营,接受集体教育。
[414] 牡丹、月季、蔷薇花在西方语言里同为“Rose”。
[415] 耶利哥玫瑰:也称含生草,是一种草本植物。俄罗斯作家蒲宁写过名为《耶利哥玫瑰》的爱情小说。此处应是影射情人。
[416] 开赛河:非洲中部刚果河的支流。
[417] 《圣经·新约》中,耶稣被押送至大祭司家中受审,门徒西蒙·彼得在院中等候。有人来问他是不是耶稣门徒,他接连三次否认。
[418] 柏姿面霜(Crème de Payot):法国著名护肤品,该品牌创立于1937年。
[419] 梅克伦堡(Mecklenburg):德国东北部的一个州。
[420] 菲尔布歇(Vierbücher):这个姓在德语里是“四本书”的意思。
[421] 犹大是《圣经》中的人物,曾经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受犹太公会三十银币贿赂而出卖耶稣。
[422] 塞涅夫(Seynaeve):与“sign-ave”谐音。
[423] 赫尔曼·海耶曼斯(Herman Heijermans):荷兰19世纪末著名作家、剧作家。
[424] 海门斯:柯奈尔·海门斯(Corneille Heymans),比利时医学家,因发现了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调节呼吸的作用,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425] 萨缪尔·法尔科兰德(Samuel Falkland):海耶曼斯写作时用的笔名。
[426] 富高神父(Pater de Foucauld):法国天主教神父,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地区传教,1916年殉教。
[427] 一粒盐(Cum grano salis):拉丁语谚语,指对某件事或某句话不能按字面理解,不能太过认真。
[428] 青春风格(Jugendstil):德国盛行于20世纪初的一种装饰风格,大多采用植物枝蔓图案和人体曲线。
[429] 什且青(Stettin):波兰城市名。
[430] 素描常用的彩色炭笔,以发明它的法国人尼克拉斯—雅克·康缇(Nicolas-Jacques Conté)命名。
[431] 这是在引用《圣经·创世记》中上帝创造万物之后的那一句:“神看着是好的。”
[432] 塞恩·格雷(Zane Grey):美国通俗作家,在20世纪初写了大量美国西部冒险故事,其中不少改编为好莱坞电影。
[433] 埃尔文·隆美尔(Erwin Rommel):德国纳粹的陆军元帅、著名军事家,在北非战场上战功显赫,号称“沙漠之狐”。
[434] 托布鲁克(Tobruk):利比亚东北部港口城市。
[435] 昔兰尼加(Kyrenaika):利比亚东北部地区名。
[436] 圣灰星期三是基督教教会年历的大斋期起始日,在复活节前四十日。按照天主教的习俗,教会会将祝圣过的棕树枝烧成灰,涂在教徒额头上,作为悔改的标记。
[437] 出自《我摇摆》。是瑞士歌手约翰·赫斯创作于1938年的法语歌曲,流行一时。其中“萨嗖”(zazou)是个拟声词,成为二战期间青年爵士乐迷的代名词。
[438] 古诺:夏尔·弗朗索瓦·古诺(Charles-François Gounod),法国19世纪作曲家。
[439] 夏尔·德内(Charles Trenet):法国20世纪民歌之王,二三十年代以香颂(Chanson)风靡欧洲。
[440] 鲁贝(Roubaix):法国北部城市。
[441] 弗拉芒地区的旗帜。
[442] 尼民盟(Verdinaso):成立于1931年的法西斯组织,致力于弗兰德与荷兰的合并。
[443] 乔泽夫·克里克(Jef Crick):比利时20世纪初作家。
[444] 拜日教:传说古日耳曼族有崇拜日神的传统,19世纪末以来在德国也流行裸体拜日的风尚。
[445] 阿拉贝斯克(Arabesque)和阿桑木勒(Assemblé)都是芭蕾基本舞步。前者是迎风展翅状,后者是单起双落跳。
[446] 布雷(Bourrée):芭蕾舞中连接而细碎的舞步。
[447] 故意调侃,意思是“反正我都对”。
[448] 这里的称谓既可以指姑妈,也可以指姨妈。
[449] 拉斐尔是拉夫这个名字的全称。
[450] 条顿人是古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
[451] 阿兹克特人:北美洲南部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阿兹克特文明是存在于14-16世纪的古墨西哥文明,在西班牙入侵下毁灭。
[452] “西班牙怒火”:1568-1648年,尼德兰联邦反抗西班牙帝国的战争。
[453] 泰迦(Taiga)是突厥语,意为北方松叶林;埃尔格(Erg)在阿拉伯语中指大片沙漠;拉诺(Llano)是西班牙语,指平原。
[454] 英国诗人济慈于1819年曾写过以此为标题的一首诗。
[455] 别尔哥罗德:位于俄罗斯西部乌克兰边境的城市。
[456] 列昂·福伊希特旺格(Lion Feuchtwanger):德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犹太作家。
[457] 韦力·比尔格尔(Willy Birgel):德国著名男演员。这部电影具有浓厚的纳粹意识形态宣传意味。比尔格尔因为出演该电影在二战后一度被盟军禁演。
[458] 《扬森家族斗皮特斯家族》(Janssens tegen Peeters ):1939年初次上映的比利时电影。
[459] 这是根据德国小说家西奥多·施笃姆(Theodor Storm)的一部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小说发表于1888年,说的是北德海边的一个鬼故事。
[460] 吉内特·勒克莱尔(Ginette Leclerc):法国电影女演员,1933年开始拍电影。
[461] 马尼拉:一种法国纸牌游戏。
[462] 纳粹德国时期,犹太人必须佩戴大卫星出门,表明自己的犹太人身份。
[463] 切尔卡瑟(Tscherkassy):乌克兰中部城市。
[464] 阿尔斯特(Aalst):比利时东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465] 代因泽(Dainze):比利时东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466] 萨莱诺(Salerno):意大利北部港口城市。
[467] 吃青蛙的家伙是对法国人或说法语的比利时人的轻蔑称呼。
[468] 传说出自古罗马帝国的敬礼方式,曾在最早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使用。行礼者举右臂,右手前伸。这与纳粹德国时代的希特勒敬礼极为相似。
[469] 侯爵扬一世(Herzog Jan Ⅰ)和侯爵扬二世(Herzog Jan Ⅱ)是在13、14世纪统治比利时地区的君主。
[470] 沃林恩(Worringen)位于今天的德国科隆。1288年在此地的战役结束了林堡继承权之争,扬二世随后获得对林堡的统治权。
[471] 在基督教的图像隐喻中,鸽子用来象征圣灵。
[472] 凡岩洞(Grotte van Han):比利时南部的著名岩洞。
[473] 《伍奇和瓦皮》(Ukkie van Wappie )是改编自美国漫画的一套荷兰连载系列漫画。
[474] 《菲克和佛克》(Fik en Fok )其实就是《伍奇和瓦皮》的弗拉芒语版。
[475] 菲利克斯·提默曼斯(Felix Timmermans):20世纪弗拉芒语的著名作家,三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476] 斯泰因·斯特罗福斯(Stijn Streuvels):弗拉芒语重要作家弗兰克·拉提尔(Frank Lateur)的笔名。
[477] 这是法国18世纪动物学家和自然研究者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写的重要著作,分门别类介绍了所有动物。
[478] 亨利·巴比赛(Henri Barbusse):法国作家,因写战争小说而出名。
[479] 罗伯特·诺依曼(Robert Neumann):奥地利20世纪著名作家,二战期间流亡英国,也用英语写作。
[480] 以瑟列尔·奎丽朵(Israël Querido):荷兰作家,自然主义代表作家。
[481] 格罗茨:乔治·格罗茨(George Grosz),德国现代主义画家,以色情讽刺漫画闻名。
[482] 格奥尔格·赫尔曼(Georg Hermann):德国著名犹太作家,二战期间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他这两部作品是当时的畅销小说,均被改编成了电影。
[483] 布尔人:移民南非的荷兰裔白人后代。1899-1902年英国统治者与南非布尔人之间爆发战争,大量布尔人被送进集中营。
[484] 希腊语的拉丁写法,有团契、交往、沟通等意义。
[485] 赫伦塔尔斯(Herentals):比利时北部城市。
[486] 哈拉羌尼(Hrad'cany):布拉格城区,以其中世纪城堡出名。
[487] 莱因哈德·特里斯坦·奥伊根·海德里希(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纳粹高官,曾出任党卫军高级将领和警察部长,主持了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488] 《黄金城》:1942年在纳粹德国上映的彩色爱情故事片,纳粹时代最成功的电影之一。
[489] 堕落艺术家(Entartete):希特勒用来污蔑诋毁现代先锋艺术家们的用语。
[490] 托拉克:约瑟夫·托拉克(Josef Thorak),出生于奥地利,后移居德国的著名雕塑家,作品以庄严宏大的风格著称,是第三帝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雕塑家。
[491] 公担:重量单位,在德国是五十公斤,其他国家一百公斤。
[492] 色诺芬是古希腊军事家、历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曾经带领一万余人的希腊雇佣军穿越波斯帝国回到希腊。
[493] 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于13世纪修建了圣礼拜堂,用来保存耶稣受难时的圣物,比如他头上的荆棘王冠。
[494] 保罗·冯·奥斯泰耶恩(Paul van Ostaijen):比利时现代派作家、诗人,弗拉芒民族主义者。
[495] 赫尔曼·巴尔(Hermann Bahr):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
[496] 德国著名现代作家托马斯·曼(Thomas Mann)的小说。托马斯·曼和下文中的作家海因里希·曼(Heinrich Mann)是兄弟,作家克劳斯·曼(Klaus Mann)则是他的长子。
[497] 瓦瑟曼:雅各布·瓦瑟曼(Jakob Wassermann),德国现代小说家,犹太裔,在世时颇有盛名。
[498] 德语中“Mannschaft”也是球队的意思。前面的托马斯·曼和瓦瑟曼,姓中都含有“Mann”。
[499] 迭戈·德·兰德(Diego de Landa):西班牙方济各会教士,狂热的基督徒,在尤卡坦传教时下令毁掉了玛雅人的所有手稿。德·派德混淆了玛雅与阿兹特克。
[500] 斯摩棱斯克:俄罗斯西北部城市。
[501]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用来防守西线的军事设施,主要建立在欧洲大陆沿大西洋的港口城市和地区。
[502] 爱伦堡:伊利亚·爱伦堡(Ilya Ehrenburg),苏联犹太作家,二战期间因撰写政论通讯而出名。
[503]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和阿诺德·茨威格(Arnold Zweig)为年纪相仿的两位著名德语犹太作家,但并非兄弟,此处当是有意说错。
[504] 薇奇·鲍曼(Vicki Baum):出生于维也纳的犹太女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是德国最成功的作家之一,1932年移居美国。
[505] 盖拉尔德·瓦尔夏普(Gerard Walschap):20世纪弗拉芒语作家、诗人。
[506] 赞格威尔:伊斯雷尔·赞格威尔(Israel Zangwill),英国20世纪犹太作家,信奉犹太复国主义。
[507] 煤矿联合公司(Union Minière),兴建于1906年的比利时采矿公司,主要在比属刚果采矿,在20世纪20年代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铀矿资源。
[508] 简诺薇拉·冯·布拉班特(Genoveva von Brabant):德国中世纪传说中的一个贵妇,遭人诬陷通奸而流落村野,后得到丈夫拯救。
[509] 冯·利本特罗普:尤阿西姆·冯·利本特罗普(Joachim von Ribbentrop),纳粹高级官员,1938-1945年任纳粹德国的外交部长。
[510] 此处引用了《圣经·马太福音》中基督所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马太福音》(5:39)]
[511] 伊迪丝·琵雅芙(Edith Piaf):法国20世纪最著名也最受爱戴的香颂女歌手之一。
[512] 原文是英语。
[513] 里尔(Lille):法国北部大城市,靠近比利时边界。
[514] 兰斯(Reims):法国东北部城市。
[515] 约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英国17、18世纪的散文家、诗人、剧作家。
[516] 此处原文是英语。
[517]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奥地利、英国、荷兰联军与法国、巴伐利亚军队于1704年8月13日在巴伐利亚的布伦海姆进行了会战。英国的马尔博罗公爵,丘吉尔的先祖,与奥地利亲王共同击败敌军,奠定了胜局。
[518] 费罗德莫斯(Philodemos):古希腊伊壁鸠鲁派哲学家、诗人。他有多篇艳情诗收入了《希腊语文选》。
[519] 马尔库斯·阿尔根塔里乌斯(Marcus Argentarius):《希腊语文选》中三十首箴言诗的作者。
[520]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这座古城被火山灰掩埋。
[521] 马翁(Mahon):西班牙梅洛卡岛上的主要城市,东临地中海。蛋黄酱(Mayonnaise)据传说是法国人在岛上打败英国军队后庆祝时发明出来的,后来传回法国。
[522] 古尔登币:德国与荷兰使用的金币。
[523] 迪耶普(Dieppe):法国港口城市。1942年8月19日,盟军攻击当时德军占领的迪耶普,随后又撤退,只是为了刺探军情。
[524] 即美国三K党(Ku Klux Klan),在一战期间成立的种族主义组织,反犹太人,反黑人,从事暗杀活动。
[525] 辛辛监狱:纽约的一所监狱。
[526] 艾尔·卡彭(Al Capone):美国著名黑帮成员,20世纪20年代在芝加哥享有盛名。
[527] 莱格斯·戴蒙(Legs Diamond):爱尔兰裔的美国黑帮成员,富于个人魅力。
[528] 科曼奇族(Comanche):北美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
[529] 约翰·韦恩(John Wayne):美国著名演员,擅长演西部片。
[530] 爱湖:比利时布鲁日城中的狭长湖泊。
[531]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应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中。
[532] 亚历山大:哈罗德·亚历山大(Harold Alexander),英国军事指挥家,在二战中曾指挥盟军第十五集团于1944年6月5日攻占罗马。
[533] 什未林(Schwerin):德国东部一座古城。
[534] 尤里斯·冯·席福恒(Joris van Severen):比利时政治家,在二战之前的弗拉芒民族独立运动中是个领袖人物。
[535] 莱蒙德·托伦内勒(Reimond Tollenaere):比利时政治家,弗拉芒民族党成员,二战期间与纳粹德国合作。
[536] 《圣经》中记载以色列人在路过旷野时上帝赐的食物。
[537] 弗兰德纳粹青年团中14至18岁的成员。
[538] 这里描述的隆美尔之死与史实不符。隆美尔其实是在希特勒胁迫下服毒自杀的。
[539] 弗里斯纳:乔纳斯·弗里斯纳(Johannes Frießner),纳粹德国陆军一级上将。
[540] 普鲁特河(Pruth):多瑙河支流,流经乌克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
[541] 圣克里斯托弗(Christophorus):传说中背幼年耶稣过河的圣徒。
[542] 弗尔内(Veurne):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543] 代因泽(Deinze):比利时东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544] 即圣哲罗姆修士会(Hieronymite),以圣哲罗姆为守护人的天主教修士会。
[545] 维克多·布伦克莱尔(Victor Brunclair):比利时表现主义诗人、作家、弗拉芒运动激进分子。
[546] 登特海姆(Dentergem):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547] 《肯彭兰》(Kempenland ):弗拉芒歌曲,以弗拉芒的肯彭地区为名来歌颂弗拉芒民族,成为弗拉芒民族独立运动的标志性歌曲。
[548] 阿尔特(Aalter):比利时东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549] 克里斯多夫·祖·施托尔贝格—施托尔贝格(Christoph zu Stolberg-Stolberg):德国军官,二战期间成为少将。
[550] 德国人劳森吉尔习惯性地将康斯坦泽的名字念成他熟悉的康斯坦茨。
[551] 德国大诗人、作家歌德娶了卖花女出身的克里斯蒂安娜。
[552] 破脸(Gueules cassées):法国专门用来指一战期间脸部受伤变形的伤员。
[553] 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丹麦贵族,16世纪的天文学家。
[554] 凯歌香槟(Veuve Clicquot):法国巴黎北部香槟区第二大酒厂所产,为皇室贵族和名流所喜爱。
[555] 君度(Cointreau):法国甜味橙酒,常用来调鸡尾酒。
[556] 司登冲锋枪(Sten guns):英国在二战期间大量制造的冲锋枪。
[557] 此处原文为意大利语。
[558] 此处原文为英语。
[559] 此处原文为英语。
[560] 约翰·戴埃那(Johan Daisne):20世纪弗拉芒语作家赫尔曼·蒂里(Herman Thiery)的笔名。
[561] 典自《丧钟为谁而鸣》,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40年发表的一部小说。
[562] 法国国王路易十八是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第一任国王。1815年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回到法国,推翻复辟的王朝,再度称帝,但是后因滑铁卢战役失败而退位。波旁王朝再次复辟。这便是百日王朝。
[563] 《最新快报》(Het Laaste Nieuws ):布鲁塞尔发行的一份荷兰语报纸,是比利时最流行的一份报纸。
[564] 亚伯拉罕·汉斯(Abraham Hans):20世纪初备受欢迎的弗拉芒语作家。
[565] 乔治·布伦特(George Brent):美国影视演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演过众多好莱坞影片。
[566] 树精是德国民间传说中的精灵,形貌丑陋庞大。
[567] 德·斯梅特·德·耐尔(De Smet de Naeyer):比利时政治家,两次出任总理,1913年去世。这里应该是维奥蕾特混淆了比利时流亡政府首脑。
[568] 这一句以及下文中的楷体部分,均为歌词,原文为英语。
[569] 凯伯·凯洛威(Cab Calloway):美国爵士乐歌手,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非常受欢迎。
[570] 鲁本斯: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6、17世纪著名的弗兰德画家。
[571] 顾特:卡米尔·顾特(Camille Gutt),比利时经济学家,从1934-1944年间多次出任财政部长,在二战前将比利时国家银行的黄金储备运走,防止了纳粹德国侵吞。
[572] 犹太公会:古代以色列由七十一位犹太长老组成的立法议会和最高法院。
[573] 冯·伦德施泰特: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Gerd von Rundstedt),纳粹德国陆军军官,曾出任元帅,1944年被派往西线作战。
[574] 比利时国歌。
[575] 比利时爱国歌曲。
[576] 比利时牧羊犬的一种。
[577] 马提尼克岛(Martinique):位于加勒比海东部的法属岛屿。
[578] 加丹加(Katanga):刚果的一个省。
[579] 赛扎尔·法兰克(Cesar Frank):19世纪比利时法裔作曲家和演奏家。
[580]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Alfred de Musset):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作家。
[581] 世界语(Esperanto):19世纪末由波兰眼科医生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Zazarz Ludwik Zamenhof)创立的一套人为语言,用于国际沟通,一度受到许多人认可和推广。
[582] 原文为英语。
[583] 布伦瑞克(Braunschweig):德国北部城市。
[584] 此处与下文的“不用费心”,原文均为英语。
[585] 梅姆林:汉斯·梅姆林(Hans Memling),15世纪德裔尼德兰画家,作品属于北方文艺复兴风格。
[586] 克劳黛·考尔白(Claudette Colbert):出生于巴黎的美国著名影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享有盛名。
[587] 此处原文为英语。
[588] 此处原文为英语。
[589] 安德鲁斯姐妹(Andrews Sisters):美国摇滚乐的和声组合乐队,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行一时。
[590] “情妇”(maitresse)与“床铺”(mattress)发音近似。
[591] 此处原文为英语。
[592] 戈培尔的妻子。
[593] 鲁多尔夫·赫斯(Rudolf Heß):纳粹副元首,曾在1941年赴英谈判,后被捕。战后被判终生监禁。
[594] 这两处原文为英语。
[595] 大卫·洛(David Low):出生于新西兰的著名政治漫画家,后移居美国。二战期间画了大量希特勒、墨索里尼等人的讽刺漫画。
[596] 这里指为基督施洗的先知约翰,他预告基督作为救世主到来。
[597] 萨福纳罗拉:吉洛拉谟·萨福纳罗拉(Girolamo Savonarola),15世纪意大利多明我修士,曾出任佛罗伦萨的精神和世俗领袖,下令焚烧艺术作品和非宗教书籍,反对文艺复兴与当时的教皇。
[598] 茨温利:乌利希·茨温利(Huldrych Zwingli),16世纪基督教新教神学家,瑞士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导者。梅尔克这里应该是误将人名当作了地名。
[599] 托卡龙(Tokalon):瑞士化妆品牌。
[600] 奥里诺科河(Orinoko):南美洲第三大河。
[601] 夏洛特·科黛(Charlotte Corday):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人物,出身于没落贵族,反对罗伯斯庇尔的专政,刺杀马拉,后被逮捕处决。
[602] 这是1926年的一部德国滑稽剧电影中的人物,流浪汉假冒男爵行骗,事发后被赶走。
[603] 《巴黎好莱坞》:一份法国色情杂志,常常刊登女明星的露骨艳照。
[604] “眨眼”(blinzeln)这个词里恰好包含了“Linz”这四个字母。林茨是奥地利东北部城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605] 九柱戏:类似于保龄球的一种击球游戏。
[606] 法国俚语,指避孕套。
[607] 大巴扎(Grand Bazar):大型集市。“巴扎”为波斯语。
[608] “方济各”(Franziscus)和“杏仁蛋糕”(Frangipane)词形相近。
[609] 这两句原文为英语。
[610] 这一句原文为英语。
[611] 原文为英语。
[612] 原文为英语。
[613] 这是1934-1944年推行的一项天才破格升学计划,推荐有特殊天赋的中学生入大学读书。后来被纳粹政府控制和利用。
[614] 原文为古弗拉芒语“Levet Scone”,该口号与弗拉芒民族运动有密切关联。
[615] 瓦尔帕莱索: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座城市。
[616] NSKK,1931-1945年从属于纳粹党下的准军事组织。
[617] 伊凡(Iwan):对俄罗斯人的谑称。
[618] 夏至日与梅尔克别墅的名字“日高点”是同一个词。
[619] 据纽伦堡审判中艾希曼的供词,纳粹屠犹达六百万人。也有学者估算为五百多万人。
[620] 《赌场地狱澳门》:1939年的一部法国电影。
[621] 桑吉巴(Sansibar):印度洋上的岛屿,紧邻非洲大陆西侧。
[622] 格罗斯特郡:英格兰西南部的一个郡。
[623] 哀悼基督是基督教里常见的绘画雕塑题材,是圣母马利亚怀抱着被钉死的基督耶稣,悲痛万分的情景。
[624] 法语中的“期望”(Espérance)一词也可作为人名使用。
[625] 洛克伦(Lokeren):比利时东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626] 布拉邦特:比利时中部的一个省。
[627] 此处原文为英语。
[628] 卡佩尔(Kappel):瑞士北部城镇。
[629] 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好莱坞著名男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炙手可热的一代明星,1936年出演了电影《茶花女》。
[630] 克诺克(Knokke):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631] 《好莱坞餐厅》:1944年上映的一部好莱坞歌舞喜剧片。
[632] 大卫基金会(Davidsfond):比利时弗兰德地区的天主教会组织,以保护弗拉芒文化为己任。
[633] 即扬·冯·艾克(Jan van Eyck)与胡伯特·冯·艾克(Hubert van Eyck),两者皆为15世纪尼德兰画派的重要画家。
[634] 玛丽亚·特蕾西亚(Maria Theresia):奥地利女皇,1740-1780年在位。她推行教育改革,免去了不少耶稣会教士的教授职位。
[635] 贝利撒留(Belisarios):东罗马将领。
[636] 流经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一条河。
[637] 利芬·鲍文斯(Lieven Bauwens):比利时18、19世纪之交的工业家,曾任根特市长,因推动弗兰德地区的纺织工业发展乃至工业革命兴起而青史留名。
[638] 弗里格(Vlieghe)的发音与苍蝇相近。
[639] 沙魔是欧洲的一个童话人物,会把沙子撒进孩子的眼睛里,让他们入睡、做梦。
[640] 冯·阿克:阿奇里·冯·阿克(Achille Van Acker),比利时政治家、比利时社会党成员,1946-1958年出任比利时首相。
[641] 查尔斯·西奥多·亨利·安东尼·迈恩拉德(Charles Theodore Henri Antoine Meinrad):比利时阿尔贝国王次子,1944-1950年出任比利时摄政王。
[642] 吕斯布鲁克:扬·冯·吕斯布鲁克(Jan van Ruysbroek),比利时14世纪的神学家,基督教密宗作家。
[643] 兰赫马克(Langemark)和普尔卡佩莱(Poelkapelle)均为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地名,一战中德军与协约国军队在这里交战,德国第一次使用了毒气。
[644] 蒂罗尔(Tirol):奥地利西部及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
[645] 皮埃尔·弗洛特(Pierre Flotte):法国13世纪著名法学家。
[646] 这是一个模拟口淫的表情。
[647] 在接下来的几段中,叙事者模仿司法记录的笔法,提到人名时先写姓,后写名。译文中以··来标明。
[648] “鼬”(Marder)与“凶手”(Mörder)发音相近。
[649] 斯吉普塔伦(Skipetaren):阿尔巴尼亚人的自称。
[650] 《马尔博罗奔赴战场》(Marlbrough s'en va-t-en guerre ):法国最流行的一首民歌。丘吉尔的祖先是马尔博罗公爵。
[651] 法国共和历中第五个月,对应于公历1月20日至2月18日。
[652] Al met raet,是把马特莱尔(Mattelaer)这个姓的字母打乱顺序后重新组合而成的。
[653] 西德尼·布歇(Sidney Bechet):美国著名黑人音乐家、爵士乐演奏者与作曲家。
[654] 柑曼怡(Grand Marnier):一种香橙力娇酒。
[655] 《晚讯》(Le Soir ):比利时法语区的重要报纸。
[656] 这两处原文为英语。
[657] 安德莱赫特(Anderleicht):组成布鲁塞尔首都大区的十九个区之一。
[658] 诺伊恩加默:德国北部汉堡附近的一处集中营。
[659] 科尔尼德莱(Kol nidre):是犹太教的祷文,用于赎罪日的晚祷之前,意在解除之前人与上帝的一切未履行的盟约。
[660] 这里指的是陆征祥,北洋政府第一任外交总长,第二任国务总理,1899年娶比利时外交官的女儿博斐·培德(Berthe Bovy)。1926年在比利时加入天主教本笃会,1946年由教廷封为圣伯纳哈德修道院领衔院长。
[661] 海伦·休谟斯(Helen Humes):美国爵士乐歌手。
[662] 罗伊佩赫姆(Leupegem):比利时东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663] 随机写下的德语词,有地名、人名。
[664] 这是法国国歌《马赛曲》中的一句歌词。
[665] 笔社(P.E.N. Club):创建于1921年的国际作家协会。
[666] 这些都是不同出版社的经典图书系列。
[667] 约斯特·冯·登·封多(Joost van den Vondel):荷兰17世纪著名诗人、剧作家。
[668] 黄星:顶冰花的别称,在《圣经》里黄色的星在基督降生时出现。
[669] 独立旅(Brigade Piron):二战期间比利时自由军与卢森堡军事单位。
[670] 人民冲锋队(Volkssturm):纳粹德国在二战最后阶段成立的国家民兵部队。
[671] 比克堡:德国下萨克森州的一个小镇。
[672] 弗洛伊德心理学术语,指孩童的第二个性欲发展期,大约在18-36个月大时,对自己的粪便感兴趣。
[673] 逗号的法语词。
[674] 查尔特勒(Chartreuse):法国酒品牌。
[675] 兹韦弗海姆(Zwevegem):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的一座城市。
[676] 霍勒(Heule):科特赖克市下面的一个镇,每年这个镇都会举行廷内克节。
[677] 雷·文图拉(Ray Ventura):法国爵士乐队领队,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推动了爵士乐的流行,他的乐队名字为“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