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我们来谈谈处女情结和婚前守贞这两个传统观念。
我先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我在网上答问时,有一个女孩提了这样一个提问,她说她和男朋友谈了一段时间,两个人感情非常好,她出于对男朋友的信任,就向对方坦白自己不是处女了,以前有过性经验。坦白之后,男朋友的态度就有了非常微妙的变化,他开始有点儿冷淡她了,女孩就非常困惑,她说我是不是做错什么了,我是不是不应该告诉他?
很明显,她这位男朋友是有处女情结的。关于处女情结,现在很多人还会碰到这个问题,中国的男人似乎特别看重一个女人是不是处女,如果不是处女,他心里就像吃了苍蝇一样,觉得这个人不够完整,不够干净,就像一件美丽的瓷器裂了一条缝,不再完美了。
我们看到有一些大富翁在选美招亲的时候,其中必列一条,要求对方是处女。我们还看到很多报道,有些贪官在外面乱搞的时候,专门找很多处女,这种做法让人厌恶,恶心至极。
处女情结为什么令人作呕呢?就是说,你眼前的这个人,她的血肉、她的性格、她对你的感情都没有变,但仅仅因为她有过性经历,有别的男人碰过她,你就觉得她不干净了、不完整了,不值得珍视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直男癌”,他们把女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完全没有性经验的,一类是已经有了性经验的。
处女情结这个怪胎导致了一个世界罕见的奇葩,就是在中国出现了一种非常搞笑的手术,叫作处女膜修复术。记得某年东北有一个小县城的妇联搞了一个为妇女献爱心的活动,为妇女提供免费的处女膜修复术。我听了觉得简直太匪夷所思了,太难以置信了。虽说人人都知道这是一种欺骗,但这种手术还是很火爆,有好多人宁愿受骗,也一定要去找个处女。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为什么说处女情结是直男癌的表现呢?这里隐隐地透露出性的独占欲。男人觉得这个女人必须仅仅属于我,如果别人碰过她,她就不是我独占的,她就掉价了。但是你为什么要独占一个女人所有的性活动呢?谁给了你这种权利?一个人这一生所有的性快乐都必须给你一个人,有这样的道理吗?
在西方,我们会看到一种与处女情结完全相反的现象,有些处女到了一定岁数反而会被人看不起,甚至受到处女歧视。他们不是处女情结,是处女歧视。为什么呢?人们会认为一个女人已经三十岁了,还没有性经验,这不是什么优点,而是缺点:一是她会缺少经验,二是她很可能缺少魅力。人们会想,她都已经三十岁了,竟然没有一个男人被她吸引过,那她得多没有魅力啊。所以处女身份不是一个奖章,反而是一种耻辱了。
关于处女情结的问题就讲到这里。我们转向与男人的处女情结紧密联系的一种心理和现象,那就是女人的婚前守贞习俗。
看全世界对婚前守贞习俗的重视程度排行榜,我们中国在看重婚前守贞这一点上不是排第一,就是排第二。再看西欧、北美国家,我看到一项研究把择偶标准分成十八项,让人们排序,十八项里有性格、教育程度、家庭背景、颜值、健康等等,排序结果把对方是不是处女处男排在了第十七位和第十八位。如果让中国人排序,一定是十分靠前的。
婚前守贞这个习俗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至少是近一千年的历史有关,与宋明理学以来社会上特别强调婚前守贞有关。安徽黄山附近的一个牌坊村里保留了十几座牌坊,都是当时政府用来表彰节妇烈女的。这种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习俗和性心理,男人表现为处女情结,女人表现为严守婚前守贞习俗。记得上海有位人大代表某次语出惊人,她说,一个女孩能送给婆家最好的礼物就是她的处女之身。当时这个话一出来,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没想到她在21世纪还在鼓吹婚前守贞观念。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婚前守贞还是一个普遍的实践。我在1989年做的一项北京市随机抽样调查表明,无论两人确定关系与否,有过婚前性关系的只占样本的15.5%。所以当时婚前守贞基本上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实践。到了2013年,全国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已经飙升到71%。这个比例直追西方性革命之后的婚前性活动水平。
这要算是一个巨大的习俗变迁了。十几年前的调查资料就显示,婚前性行为在上海女性中已达到69%,在广州女性中更高达86%。所以说最近几十年来,在国人各类性行为当中,变化最大的也许就是婚前性行为的大量增加和婚前性行为规范的大幅度改变。但是有些人的观念依然故我,还会觉得婚前守贞才对。我想这与传统社会皇上立的牌坊有关系,从那个时代起,守贞的想法就被注入了社会心理之中。
传统社会的人之所以能够做到婚前守贞是有诸多原因的,原因之一是古代法定婚龄很低,例如有的朝代法定婚龄是女十三岁,男十五岁,大约在十五六岁人刚到青春期的时候,就是刚可以做这个事的岁数就可以结婚了,所以婚前守贞可以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实践。一个女人婚前要是被强暴了就会自裁,成了皇上要表彰的烈女。
现代的法定婚龄是男二十二岁,女二十岁,从青春期到法定的婚龄中间有将近十年的时间,由于营养等条件的改善,女孩的青春期还提前了,已经从过去的十五岁提前到十三岁了。从青春期到法定结婚年龄的近十年间,性欲的宣泄和满足成为一种刚需。而且有些人结婚更晚,甚至不结婚,要求所有的人婚前一定要守贞,真的变得有点儿违反人性,违反人类的自然需求了。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人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时间平均为18.3岁,这个数据正好与71%的全国平均婚前性行为发生率相吻合。可以看出,很多人根本还没到法定婚龄就有了性行为。我最近看到一个调查,95后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平均时间已经提前到17岁了,也就是说,年纪更轻的人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时间比平均值18.3岁又提前了,而这当然都是婚前性行为。
你会不会觉得现在年轻人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太小了?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看:如果和古代人那种普遍十三岁到十五岁就结婚的老传统来比较的话,现代人就算性行为年龄提前了,也远远没有达到古代人那么早吧?与老传统相比,现在这些年轻人十七八岁时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相对来说还是身心更成熟了一些的。从这个角度观察,古代人的婚前守贞其实并不是像我们想象得那么难以做到。 [电子书 分享微-信jnztxy]
对于当代年轻人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时间越来越早这个问题,我还想说的是,不要用传统的婚前性规范来要求当代年轻人了。前几年,有一群女大学生成立“青春无瑕少女团”, 发表了保持童贞的宣言。现实的状况是,传统那一套性道德在当今中国早已沦为少数派观点。传统的性道德不仅完全禁止婚前性行为,就连拉手、接吻和拥抱都是不允许的,新婚的男女最好在婚前完全没有接触,甚至完全不认识。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真正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也许还不是婚前性行为比例的上升,而是婚前一般肉体接触——拉手、接吻、拥抱和爱抚等行为的普及。因为这才是过去完全没有、现在几乎人人都会有的行为;这才是过去完全不允许、现在已经完全允许甚至得到赞赏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革命性变革。
我很早以前就将婚前性活动概括为三种规范:第一种是传统的性规范,它以生殖为性的主要目的,因此坚决反对婚前性行为;第二种是浪漫主义的性规范,它主张爱应当成为性的主要目的,因此反对随意的性行为,但是如果当事人双方发生了爱情,婚前性行为就是可以接受的;第三种是自由主义的性规范,它认为性是人的权利,人可以随自身的意志处置自己的身体,因此只要当事人双方自愿,就可以有婚前性行为。从中国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我们正在从第一种规范,经由第二种规范,向第三种规范发展。也就是说,笃信和实行传统性规范的人越来越少;选择浪漫主义性规范的人越来越多;事态最终会发展到自由主义的性行为规范上面去。
我们用不着特别地坚持古代那种婚前守贞观念,而是与时俱进,能够保护女性的自由权利,保护女性享受性愉悦的空间,不要对婚前没有守贞的人过多责备,而要对她们的选择做出正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