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讲修观。
五、见道并不难——只破我见不断贪嗔
1.何谓见道
修观为了生智慧,得心解脱。但是很多观法并非修慧,比如慈悲观并不是修慧,而是一种修定的观想。在修观法门里,观想是修定,观察是修慧;修定能生清净心,修慧能清净知见。哪一些观法能产生智慧呢?佛法里有很多修慧的观法,所观出来的智慧有深有浅。
见惑与思惑
解脱的次第是怎样的呢?部派佛教的论师把烦恼的解脱分为两大类,按照论典的说法,即见惑上的解脱与思惑上的解脱。见惑是很多不正确的见解,使得我们不断地生死轮回。思惑是心理行为上的烦恼,有各种各样的贪、嗔、痴。
见惑与思惑是不一样的,见解的迷惑是你心中抱着一种看法、想法,迷惑的见解使你做出许多错误的行为。其中最错误的见解是“我见”。然而,见解可以立刻改变,就是说我见可以非常快放下。至于思惑是心理行为上的烦恼习气,习气是不可能一下子放下的。我用一个比喻,比方说,你认为抽烟对身体好,这是一种见解。如果你对抽烟有贪著、喜欢,那不叫见解,那是心理行为烦恼中的贪。放下见解是很快的,再也不会反复。再比方说,在清朝时女人爱缠脚,当时人们认为小脚是漂亮的,那是一种见解。现在大家都不认为漂亮,女人再也不缠脚了。见惑的烦恼一转变就放下了,但是思惑的烦恼就不一样了;我们有各种贪、嗔、痴的心理行为,这类烦恼是要慢慢去改的。所以,在佛法中,把修行分为几个次第。先修资粮道,其次加行道,然后见道、修道、证道。
资粮道
在你开始修道时,先累积修道的资粮。就是多闻佛法、修种种善法,积种种福德,学习戒、定、慧,这些都是资粮道。
加行道
当你懂得根据戒、定、慧修行,已经能入定及依法作智慧观行,此时是加行道。在加行道时,主修舍摩他和毗婆舍那,主要是让心生起五根五力,就是信、精进、念、定、慧。
见道
见道,见到什么道呢?就是见到解脱生死的道路。加行道用功修到有一定证悟时,见到从心中解脱生死的道路。见到路不等于上路了,见道以后才开始上路——修道。也就是说,在你还没有见道以前,你是不知道怎么修道的。其实,修道是修心中的道路,并不是心外的道路。你要先看到心中的解脱道路——见道,然后从心中朝向解脱。佛法说,当一个人见道的时候,他就破除了见解上的烦恼,而见道要处理的烦恼最主要的是我见。我见就是执著有我的看法。很多人搞不清楚我执和我见,即我们对“我”的执著有两方面,一个是行为上执著有我——我执;一个是见解上执著有我——我见。
如果一个人见道了,就放下了见解上有我的执著,但是行为上还是执著“有我”。所以,当一个人见道——证初果,虽然思想上明知无我,但是,他的行为上还是贪生怕死,业习还是执著有我。初果的人还是怕死的,除非他是阿罗汉。北传佛教把我执分为两种:见解上执著有我称为分别我执,行为上执著有我称为俱生我执。在南传佛教把分别我执称为我见,把俱生我执称为我慢。就是说见道了就放下了分别我执——我见,但是,他过去业习带来的俱生我执——我慢还没放下。
由于部派佛教对见道者的善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而大多数人都认为初果不会作恶业,这点我不以为然,因为佛说三果才是善人,希望大家参考所附经论。佛在经中说:破我见只是断除三结,并未断除欲界贪和嗔,若正念不足,有可能因为失正念而造恶业。然而,由于宿世善根的力量能令他此生证初果。初果圣者暂时失念所造的恶行,敌不过初果多世的善根,所以初果不会堕落,但是现世须受苦报。关于这点,《俱舍论》说“愚作罪小亦堕恶;智为罪大亦脱苦。如团铁小亦沉水;为钵铁大亦能浮。”中阿含《盐喻经》中说:“犹如有人负他五钱乃至一钱为(债)主所缚,因为负债人贫无力势……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因为此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所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犹如有人虽负百钱乃至千万不为主所缚,因为负债人产业无量,极有势力……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此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所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但是彼于现法设受善恶业报而轻微也。”
补充经典说:一切见皆以身见为本
证初果只要断三结,而三结中身见一破,戒禁取和疑自动破。破身见不必断贪嗔,所以不难啊!请看《杂阿含经》中对破身见的描述:时,长者即问梨犀达多:“尊者!凡世间所见,何本、何集、何生、何转?”
尊者梨犀达多答言:“长者!凡世间所见,或言有我,或说众生,或说寿命,或说世间吉凶,斯等诸见,一切皆以身见为本,身见集、身见生、身见转。”
复问:“尊者!云何为身见?”
答言:“长者!愚痴无闻凡夫见色是我、色异我、色中我、我中色,受、想、行、识见是我、识异我、我中识、识中我,长者!是名身见。”
复问:“尊者!云何得无此身见?”
答言:“长者!谓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不见色异我,不见我中色、色中我;不见受、想、行、识是我,不见识异我,不见我中识、识中我,是名得无身见。”
2.见道的条件——心清净与见清净
要见道,要修什么法门呢?见道,并不是要先除去嗔心、也不是先除去贪心,而是先除去见解上“有我”的烦恼。既然贪、嗔、痴的习气不是见道所断除,所以,证了初果正念不足,无法时时现前,还是会贪吃、贪玩、骂人、打架,请看所附论曰:染习欲事,或时发怒起加拳等,苦楚有情诸损恼业,但他懂得怎么修行了。慎重重复说一遍:大家一定要确定见道只是破除我见,未断我执及贪嗔,不然你会迷惑:破我见后为何还有我执和恶行?
见道需要什么条件呢?需要修一些“能破除我见的法门”,断我见的法门不一定是断贪嗔的法门。千万不要修错,是先修断我见的法门,不是先修断贪嗔的法门,如果倒过来修则拖长见道,这就是为何好多人修一生不能见道的原因。
学佛的人都知道佛法讲无我。但是根据佛法说,如果一个人还没有见道,虽然知道无我,他还会有怀疑的。有疑常说:“虽然相信无我,但还是觉得有我。”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但是,如果见道了,他就绝对肯定无我,觉悟无我者已无身见,不会到处找我在哪里,更不会找不到我而说无我。在见道的那一刻,他很清楚根本不需要找寻我,因为他已清楚看到因缘、因果现象。见道时必定见到身心只是一系列的因缘变化,其中并无所谓有我或无我,不必想方设法证明无我。
学过佛法的人,有一句口头禅‘一切都是因缘’。那个人打我,那是过去世的因缘;这个人会修行,是他过去世有佛缘,认为佛说因缘法就是这么个道理,其实,他还没有实际地看到因缘法。不知道你们是否听过这个偈语:
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
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这个偈语是说你活一百岁,没有见到生灭法,不如活一天而能见到。生灭法到处可见,每个人天天都见因缘法嘛!为什么佛法说百岁都难见?不是这样子的,生灭法就是因缘变化过程,是当下见到因缘刹那的变化过程,不是内心思惟。
要快一点见道,就必须修对方法,就是不先处理其它烦恼,只要先处理“我见”的烦恼。因此,如果你选择针对破见惑的修法,就会很快见道。如果你选择破修惑的修法,若先处理贪嗔心,你在这一生都难见道,而且也不会相信他人能见道。为什么呢?因为你误以为只要有贪、嗔就是有我见,其实,无贪无嗔是阿罗汉果才有的功德,无我见是初果就有的功德。处理贪、嗔需要很长的时间,即破我见之后,可能今生都处理不完贪、嗔呢!但是,如果心清净时,要破除我见是非常快的,经典说不必几天就能见道,关键在哪里呢?佛法有这么一句话说:众生之所以佛法不能现前,是因为被烦恼遮盖住了。我们的烦恼并不是二十四小时都现前的,至少你们现在在这里,好多烦恼没生起,就在这一刻大家都暂时没有嗔心、贪心。在烦恼没有生的时候,就有机会生起清净的心。佛说,如果一个人的心清净,佛法就能现前,就是说没有烦恼遮盖,有清净的舍、念心,就很快观察到佛法本来现前。
3.破我见的捷径——观因缘最快
觉悟的第一步就是破除我见。破除我见并不等于贪嗔的烦恼断了。要破除我见需要观哪一些法呢?就是观因缘。因为“我见”就是见解上迷惑因缘里有个我。
既然要把因缘观察清楚,要观那一些因缘?为什么一百岁都没有见到生灭法?破我见要见的生灭法,是当前一念(迷惑身心的)因缘,不是观外在的因缘。哪一些因缘无须观察呢?如果你观察种瓜会得瓜、种豆会得豆等因缘,可是农夫观了一生,都无法觉悟无我。我们以为世间存在着真实的外在因果现象,佛说其实世间并非外在,佛说世间就在六根、六尘、六识里面,被六根、六尘、六识拿走了,就没有世间可说。你现前的身心只是六根、六尘、六识的作用,意思是说,你是用六根,如眼睛、耳朵来认识世间的境界。若要见道,就要在六根门头去观察究竟佛讲的因缘在哪里?反观自我正在“观察的行为”,不过是心法和色法的作用,也就是六根、六尘、六识之间的种种前因后果。
根尘识之间的因果很快速,快到我们来不及去思考。所以,修观若要有力量,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就是心要很微细。心念微细就是要有相当的定力。这就是为何要你们先修好四禅再修观,建立起四禅的舍念清净心,就有能力以微细的心观察佛法。身心是快速无常的因缘变化,如果心念粗,根本来不及观,粗的心只能在因缘发生后观察,落入意识里思考。所以说:修观时只许观察,不允许思考!
如何观因缘?观因缘就在六根门头观。最好在动中观,境界变化越多越好观,以经行为例,心念不再只是专注于身体的动作了。比如经行时听到声音,就在耳根、声音、耳识观其因缘,其中鸟叫声是因,耳识知道是果;接着耳识知道是因,意识想“鸟在叫”是果;接着此意识想是因,心生贪爱境界是果;接着心贪爱是因,转眼去看是果;接着鸟在境界前是因,眼识看见是果;接着眼识看见是因……。在这一连串因因果果中,每一个过程都把它观清楚后,你会发现其中除了因因果果,并没有我在里头听、看、想等等。原来因果就在心对境界前念念地流转,因果是那样刹那生灭逝去,因果是无主地随缘转动,啊!原来不必找寻为何无我,不必思考,就看见当前一切因果一向无我了。
这句话是永嘉大师证悟后说的,意思是勿让无智慧者知道你的证悟,知道了会把你弄得无处容身;六祖证悟后,五祖叫他立刻逃跑就是这个原因。若你对此四不坏信有信心,小心以下警告:
当你依法修了有所证悟,不要随便跟人说你的证悟。当你依法修了有所证悟,不要随便跟人说你的证悟。当你依法修了有所证悟,不要随便跟人说你的证悟。
为何要再三警告,第一点,没有四不坏信者不信你能。第二点,你未必能引经据典向他说清楚有关你的证悟,理论讲不过他,大家都认为他对你错。所以,不要随便让人家知道你的证悟,更不要轻易地教导无智者。何谓无智?无智者心中充满最高的佛法道理,不爱听老师所讲(不如佛那样圆满开示)的修行法门,却最爱挑(觉悟未圆满的)老师的缺点。第三点,如果你到处炫耀我知道修行证果是如此这般,怕人家不知道你有修行,这是犯上了我慢。而且,初果的我慢烦恼一般凡夫都看得出,于是认为你是有我慢的大妄语者。其实,未证阿罗汉果就一定有我慢,修行到三果还有我慢都很正常。
关于修行的成就,老师的成就不一定高过徒弟,只是先后的问题;即老师先学会,然后你向他学,仅此而已,不要以为老师绝对比学生厉害。假设你是三地的菩萨来人间投胎时,我是一个老和尚,你来跟我这个老和尚出家,当然是跟我学嘛,对不对?虽然老和尚是个凡夫,他先懂得佛法,于是菩萨向他学法。所以说,修行嘛,三地菩萨的老师不一定是四地菩萨,各有因缘,各自成就自己的道果。如果有一天你认为我的学生很有道行,别以为我道行更高,老实说,我最高兴学生修行超越过我,一方面高兴佛法不虚,另一方面高兴他是我学习的榜样。至于有些学员自以为修行到达最高点的人,我总对他说:等着瞧!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陷入增上慢,慢是初果至三果的通病,因为他比凡夫够格去慢。慢者总是爱说:“你们都不修行的。”更爱说:“我的老师最棒,并且老师最看重我。”
修观修错变成修定
在修观时定力太强,观行就难修好。前面说过,在四禅八定里的五、六、七、八的定很难修观。如果一个人的定力非常强,在修观时一下子就入定了,他还以为我很精进修呢!结果是在浪费时间。很多人修观修到入定了,其实是修错了。
所以修观的时候,不允许你们入定太深,但是要修观又不能没有定。因此,在修观时要天天保持四禅的定力,必须要每天都有能力一下子就上四禅,有四禅的定力修观最得力;但是,修观那天修四禅不要入定太久,定太久就无心修观了。为什么呢?因为入太久会造成心不想动的习气,观没两下子就入了定,于是天天都浪费时间在定中。别人却以为你很用功修道,而且道行了不得,整天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但是,明眼人看来你修错了。所以,修完四禅以后,我不鼓励你们入定太久。如果你们想要修神通,就应该入定长久;入长久定容易引发宿世神通。有智慧的观行,都会觉得入定是很无聊的事,进去了终归要出来,出来了觉得心动不如心静,于是又想要进去。所以,别忘了修定的目的是为修慧,入定是为了训练不同的心力——定力。明白了这些,以后修观就懂得怎么做。
择法重点:除所择之法,不许思惟其它佛法
修观最重要的重点就是你一定要保持心念清净。修观时跟修定一样,不允许动一点一滴杂念。在观呼吸入定时,动任何杂念就要退禅定,同样的,在修观时要如此择法:一时只允许观察一句佛法,不可以动第二个佛法的念头。如果择法正确,七觉支就会很快生起来。如果你修一段时间,就来向我报告你所觉悟的道理,然而,道理都是思慧并非修慧。修观时玩味所觉悟的道理是没有用处的,你不知道那是思慧在打妄想,还以为自己有所领悟。择法的要点是:佛法是真相不是道理,不在于道理上的领悟,而是生起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轻安觉支、喜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让这七种心念生起来,就能觉悟真相。修观时,生起任何佛法知见都是妄想,要立刻斩掉它。生起七觉支前,必然是以分别心来觉悟道理,是落入闻思的觉悟,当七觉支都现前时,只是观察而不再思维,你就会很快觉悟证果。关于修观,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