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卷三十五 志第五 兵衛志中(1 / 1)

遼史 脫脫 等 4005 字 3个月前

御帳親軍

漢武帝多行幸之事,置期門、佽飛、羽林之目,天子始有親軍。唐太宗加親、勳、翊、千牛之衛,布腹心之地,防衛密矣。遼太祖宗室盛強,分迭刺部為二,宮衛內虛,經營四方,未遑鳩集。皇后述律氏居守之際,摘蕃漢精銳為屬珊軍;太宗益選天下精甲,置諸爪牙為皮室軍。合騎五十萬,國威壯矣。

大帳皮室軍。

太宗置,凡三十萬騎。

屬珊軍。

地皇后置,二十萬騎。

宮衛騎軍

太祖以迭刺部受禪,分本部為五院、六院,統以皇族,而親衛缺然。乃立斡魯朵法,裂州縣,割戶丁,以強幹弱支。詒謀嗣續,世建宮衛。入則居守,出則扈從,葬則因以守陵。有兵事,則五京、二州各提轄司傳檄而集,不待調發州縣、部族,十萬騎軍已立具矣。恩意親洽,兵甲犀利,教練完習。簡天下精銳,聚之腹心之中。懷舊者歲深,增新者世盛。此軍制之良者也。

弘義宮:

正丁一萬六千,

蕃漢轉丁一萬四千,

騎軍六千。

長寧宮:

正丁一萬四千,

蕃漢轉丁一萬二千,

騎軍五千。

永興宮:

正丁六千,

蕃漢轉丁一萬四千,

騎軍五千。

積慶宮:

正丁一萬,

蕃漢轉丁一萬六千,

騎軍八千。

延昌宮:

正丁二千,

藩漢轉丁六千,

騎軍二千。

彰愍宮:

正丁一萬六千,

蕃漢轉丁二萬,

騎軍一萬。

崇德宮:

正丁一萬二千,

蕃漢轉丁二萬,

騎軍一萬。

興聖宮:

正丁二萬,

蕃漢轉丁四萬,

騎軍五千。

延慶宮:

正丁一萬四千,

蕃漢轉丁二萬,

騎軍一萬。

太和宮:

正丁二萬,

蕃漢轉丁四萬,

騎軍一萬五千。

永昌宮:

正丁一萬四千,

蕃漢轉丁二萬,

騎軍一萬。

敦睦宮:

正丁六千,

蕃漢轉丁一萬,

騎軍五千。

文忠王府:

正丁一萬,

蕃漢轉丁一萬六千,

騎兵一萬。

十二宮一府,自上京至南京總要之地,各置提轄司。重地每宮皆置,內地一二而已。太和、永昌二宮宜與興聖、延慶同,舊史不見提轄司,蓋闕文也。

南京:

弘義宮提轄司。

長寧宮提轄司。

永興宮提轄司。

積慶宮提轄司。

延昌宮提轄司。

彰愍宮提轄司。

崇德宮提轄司。

興聖宮提轄司。

延慶宮提轄司。

敦睦宮提轄司。

文忠王府提轄司。

西京:

弘義宮提轄司。

長寧宮提轄司。

永興宮提轄司。

積慶宮提轄司。

彰愍宮提轄司。

崇德宮提轄司。

延慶宮提轄司。

文忠王府提轄司。

奉聖州:

弘義宮提轄司。

長寧宮提轄司。

永興宮提轄司。

積慶宮提轄司。

彰愍宮提轄司。

崇德宮提轄司。

興聖宮提轄司。

延慶宮提轄司。

文忠王府提轄司。

平州:

弘義宮提轄司。

長寧宮提轄司。

永興宮提轄司。

積慶宮提轄司。

延昌宮提轄司。

彰愍宮提轄司。

興聖宮提轄司。

延慶宮提轄司。

文忠王府提轄司。

中京:

延昌宮提轄司。

文忠王府提轄司。

上京:

文忠王府提轄司。

凡諸宮衛,丁四十萬八千,出騎軍十萬一千。

大首領部族軍

遼親王大臣,體國如家,征伐之際,往往置私甲以從王事。大者千餘騎,小者數百人,著籍皇府。國有戎政,量借三五千騎,常留餘兵為部族根本。

太子軍。

偉王軍。

永康王軍。

于越王軍。

麻答軍。

五押軍。

眾部族軍

眾部族分隸南北府,守衛四邊,各有司存,具如左。

北府凡二十八部。

侍從宮帳:

奚王府部。

鎮南境:

五院部。

六院部。

東北路招討司:

烏隗部。

東北路統軍司:

遙里部。

伯德部。

奧里部。

南剋部。

北剋部。

圖盧部。

朮者達魯虢部。

河西部。

西北路招討司:

突呂不部。

奧衍女直部。

室韋部。

西南路招討司:

涅剌部。

烏古涅剌部。

涅剌越兀部。

梅古悉部。

頡的部。

匿訖唐古部。

鶴剌唐古部。

黃龍府都部署司:

隗衍突厥部。

奧衍突厥部。

北唐古部。

五國部。

烏古敵烈統軍司:

迭魯敵烈部。

戌隗烏古部:

北敵烈部。

南府凡一十六部。

鎮駐西南境:

乙室部。

西南路招討司:

品部。

迭達迭剌部。

品達魯虢部。

乙典女直部。

西北路招討司:

楮特部。

東北路統軍司:

達馬鼻古德部。

東北路女直兵馬司:

乙室奧隗部。

東京都部署司:

楮特奧隗部。

窈爪部。

稍瓦部。

曷朮部。

戍倒塌嶺:

訛僕括部。

屯駐本境:

撒里葛部。

南唐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