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徐恒志所著的一部佛学通俗读物。 作者在书中指出,世人对佛教常有不正确的看法,如认为其是迷信学说或与现实人生脱节。但实际上,学佛与现实人生密切相关,是揭示宇宙人生根本真理的活动。 书中首先探讨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指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包括物质和思想现象,都是因缘所生,处于不断的生灭变化中,遵循 “诸行无常” 的规律。对于生物界的生死代谢现象,佛法称为轮回,即业力形成因果相续的生命之流,呈现出六道轮转的

     徐恒志
    1万字4天前
  • 学佛随笔

    徐恒志居士的《学佛随笔》是一部融合佛法智慧与现实人生的修行指南,以简明扼要的笔触阐述佛教核心义理,同时结合现代社会语境,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体证心性的光明。 全书以 “明心见性” 为核心,开篇即点明学佛的根本动机:“知生必有死,普天下曾无一人逃得,余于是而学佛;知心性是一而苦乐不同,余于是而学佛”。徐恒志从生命的无常与苦空切入,指出世间万象如梦幻泡影,唯有通过佛法修证才能超越生死流转。他援引《金

     徐恒志
    1万字5天前
  • 摩诃止观述记讲义

    宝静法师的《摩诃止观述记讲义》是近代天台宗核心文献,系其 1936 年于宁波观宗学社讲授智顗大师《摩诃止观》的记录整理本。作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传人,宝静法师承谛闲法师衣钵,以 “教观总持” 为宗旨,既坚守天台宗传统严谨性,又融入时代回应,为后世解读这部天台根本典籍提供了重要参考。 讲义依《摩诃止观》“十广” 结构展开,重点讲解至第六 “方便” 章,涵盖三谛圆融、一心三观等核心教义,特别强调止观并

     宝静
    0万字6天前
  • 印光法师话素食护生

    《印光大师话素食护生》分册汇集了印光大师关于素食护生、戒杀放生的各种法语和专门论文。印光大师极力提倡断荤吃素,戒杀护生。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作为一代高僧,印光大师眼见生灵涂炭,国破家亡,他期盼和平和天下大治的殷切心情在各封信中都表露无遗。有感于战争和灾难的起因是杀生,大师从各个角度阐述戒杀护生的重要性,既阐发了儒教忠恕为怀、民胞物与、仁民爱物的精神,又阐述了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相。戒

     印光
    6万字7天前
  • 定慧之路

    “定慧之路” 是寻灭尊者依据斯里兰卡流传的古佛教经典整理而成的禅修方法,后由广超法师的受益弟子根据其禅修班开示记录汇编为《定慧之路》一书。这一禅修法门遵循 “先定后慧、止观双运” 的核心脉络,修止阶段以鼻端前面人中处呼吸时的触觉为所缘境,通过专注呼吸的长短、粗细、冷热、滑涩等触觉培养定力,次第分明地从初禅 “离生喜乐地”(远离昏沉、掉悔、贪欲、嗔恚、疑五盖),进阶至二禅 “定生喜乐地”(远离粗的

     广超
    7万字8天前
  • 俱舍大要讲记

    全书以《俱舍论》九品为框架,省略繁复辩论,聚焦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基础义理,以及因果业力、解脱次第等核心内容。其特色在于打破「小乘」标签,凸显三乘共通属性,融入实修窍诀与图表工具,以现代语言阐释古老教义,如将五蕴与认知结构对比,让深奥法理贴近生活。 作为智敏上师俱舍系列的提纲之作,它与《颂疏讲记》《表释》等著作形成从浅到深的学习阶梯,豆瓣读者评价其「易读易懂,能快速建立佛教世界观」,是初学者的

     智敏上师
    24万字9天前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是智敏上师对世亲菩萨经典著作的深度阐释,以唯识宗核心思想为脉络,通过系统解析 “五位百法”,为读者搭建起认识宇宙人生、指导修行实践的完整框架。 该书的核心内容围绕 “五位百法” 的分类展开,将纷繁复杂的宇宙万法归纳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五类,共计一百种。其中,心法八种是精神作用的根本,包括眼识至阿赖耶识,涵盖了表层感知与深层意识;心所有法五十一种,是伴

     智敏上师
    18万字10天前
  •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是智敏上师对《唯识二十论述记》的讲解笔录文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唯识宗的相关思想。《唯识二十论》是印度唯识学集大成者世亲菩萨第一部弘阐大乘的论著,后来玄奘大师的弟子窥基大师为其作疏,即《唯识二十论述记》。智敏上师的讲记则是在对《唯识二十论述记》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修行和教学经验,对其中的义理进行了详细讲解。内容涵盖了唯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以及对相关疑难问题的辨

     智敏上师
    27万字11天前
  • 摄大乘论世亲释讲记

    智敏上师依据瑜伽行派核心论典《摄大乘论世亲释》所作的讲解,由其弟子根据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佛学著作。上师在讲记中深度融合世亲菩萨等古德思想,对唯识学的核心义理、修行路径与究竟果位进行了系统阐释,为学习者搭建了理解唯识学的清晰框架。 全书围绕 “境、行、果” 三大核心展开:在 “境” 的层面,重点确立阿赖耶识为一切法的根本所依,详解其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剖析种子与现行的关系及 “本有种子” 与 “

     智敏上师
    72万字12天前
  • 解脱歌浅释

    元音老人对大愚法师《解脱歌》的浅释,是一部助力修行者领悟佛法要旨与证道境界的经典解读。《解脱歌》由大愚法师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创作,因原典文意含蓄,法师将永嘉禅师的核心思想、宏德上人的注解与自身见解相融,以更明晰的表述阐释修法用功之法与证道程序,为修行者铺路。? 浅释核心围绕佛法根本义理展开:佛性本是不真不假、不来不去、无任何相状的清净本体,真妄、罪福等相对二法皆空无性,皆由妄心造作而成,不

     元音老人
    1万字13天前
  •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梦参长老对《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浅释,以 “地藏愿力” 与 “众生因果” 为核心,避开学术考据,侧重实用性与心性引导,很适合佛学基础薄弱者。? 其讲解贴近生活,把 “地狱”“业力” 转化为 “行为与后果”,“造业” 就是 “起心动念的善恶选择”,破除了经文晦涩感。同时聚焦 “本愿” 与 “孝亲”,阐释地藏菩萨因救母发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的愿力,指出 “孝是修行根基”。还强调 “当下践行”,引

     梦参
    18万字14天前
  • 净土印心法要

    民国印心宗第二代传人王骧陆著,熔禅、净、密三宗精髓于一炉,以 “心印” 为纲阐释净土实义,为印心宗重要文献。全书围绕 “净土即自性” 展开,分 “明旨、不二、往生、修证三昧” 等八部分,以问答与偈颂解析修行要诀。 核心内容立足 “心性本净”,提出 “我与佛不二” 的根本见地 —— 佛与众生本具同源佛性,烦恼与菩提实为一体,迷时佛性不失,觉时烦恼自断。念佛观主张 “实相念佛”,打破佛堂局限,强调

     王骧陆
    1万字15天前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解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般若部经典的核心纲要,全文仅 260 字,却浓缩了般若思想的精髓,被誉为 “经中之经”。王骧陆居士作为近代佛教净土宗与禅宗的重要大德,其对《心经》的白话释义,以 “贴合修证、直指心性” 为特点,不重繁复名相,更侧重从 “心性修持” 角度拆解义理,将深奥的般若智慧转化为贴合众生身心的实修指引,核心围绕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引导读者体认 “诸法空相” 的

     王骧陆
    1万字16天前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解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般若部经典的核心纲要,全文仅 260 字,却浓缩了般若思想的精髓,被誉为 “经中之经”。王骧陆居士作为近代佛教净土宗与禅宗的重要大德,其对《心经》的白话释义,以 “贴合修证、直指心性” 为特点,不重繁复名相,更侧重从 “心性修持” 角度拆解义理,将深奥的般若智慧转化为贴合众生身心的实修指引,核心围绕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引导读者体认 “诸法空相” 的

     王骧陆
    1万字17天前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是一部系统阐释佛教修证核心问题的经典著作,由元音老人(李钟鼎居士)口述,其弟子整理编纂而成。书中以问答形式,深入探讨了心中心密法的修行次第、见地抉择及悟后保任等关键议题,被视为无相密乘的重要指南。元音老人圆寂前亲自勘定了前 106 条问答,后续内容由徐恒志居士续笔完成最终修订。这一过程体现了两位大德在法脉传承上的默契。徐恒志与元音老人同属心中心密法第三代传人(大愚阿阇黎为初

     元音老人
    10万字18天前
  • 净土眼藏

    徐恒志居士,原籍浙江镇海,是当代著名的佛教大德,被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赞为 “当代维摩诘”。他 25 岁正式学习佛法,后受心中心密法阿阇黎灌顶位,一生显密圆融,著有《般若花》《法藏碎金》等多部佛教著作。 《净土眼藏》中所谈的净土修持法要是徐恒志经过多年真实修持实践后,从自性流露而来,为众生留下了解脱往生净土的方便易行的窍诀。书中主要依据《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无量寿经》和《往生

     徐恒志
    3万字19天前
  • 静坐入门

    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本书对为什么要静坐?从医疗卫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进行叙述,特别说明了静坐与修持戒、定、慧三无漏学的关系。同时,对静坐的方法、佛法论静坐等方面作了扼要的介绍,使初学者可依之实践。最后附有静坐与健康、静坐诗选等,以增进学者对静坐的兴趣。

     徐恒志
    2万字20天前
  • 法藏碎金

    徐恒志居士,1915 年出生,原籍浙江镇海,法名定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人士。他于 1953 年受心中心密法阿阇黎灌顶位后,开始应邀为上海佛教青年会讲授佛法,多年来在国内各道场、学府宣讲佛法,2007 年 3 月 5 日安详示寂,享年九十二岁。 《法藏碎金》共分为十门,分别是布施门、持戒门、忍辱门、精进门、禅定门、般若门、忆念门、教化门、助道门、修证门,另外还有附录辑录经论一览。该书广录诸大乘经论

     徐恒志
    1万字20天前
  • 楞严要解

    《楞严经》被誉为禅门要观、教网宏纲、成佛之真谛、修心之要诀,实乃一代时教之精髓所在。一代宗师元音老人内秘菩萨行,外现居士身,通宗通教,对《楞严经》的玄微妙理讲解得精辟透彻,通俗易懂。遗憾的是,老人关于本经开示的近百盘磁带多已散失,仅找到三十多盘,整理成文。后学弟子在齐志军老师的指导下,在元音老人讲述的《楞严要解》基础上,对经解缺失部分进行了补充。原经文用方括号【】标注,老人讲述部分用红色字体标识

     元音老人
    42万字21天前
  • 心经抉隐

    《心经抉隐》是近代佛教居士元音老人阐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著作,成书于20世纪末。全书由前言、正文两部分组成,结合禅宗、净土宗与密宗思想,系统解析《心经》的佛学义理与修行实践。 正文以玄奘译《心经》为核心,分七部分逐层剖析“诸法空相”的般若思想,强调破除执着、明心见性的核心宗旨。书中融合佛教五时教法理论,梳理《心经》在佛法体系中的地位,并贯穿元音老人师承大愚、仁知阿阇黎的印心法门传承。作者通过

     元音老人
    10万字22天前
  • 大手印浅释

    大手印是佛教密宗中的一种高层次修法,恒河大手印更是其中最上之法门,它不强调观想、气脉、明点、本尊等修法,也无需持咒,而是直指人心成佛。元音老人在书中以 “大手印三要” 为核心,围绕心的 “见、定、行” 展开论述,包括大手印之见认知法身、大手印之定熟识法身、大手印之行不离法身等内容,强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引导读者认识本性真如妙体,启发妙用,圆成佛果。 此书是继《佛法修证心要》之后元音老人的又一

     元音老人
    13万字23天前
  • 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

    于凌波居士所著《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堪称跨越宗教与学识边界的经典入门读本。作为兼具医师背景与深厚佛学素养的学者,作者以理性思辨为钥,为深耕智识领域的读者开启了理解佛法的通透之门,该书自上世纪 60 年代连载刊出后,便以百万册级的流通量成为影响深远的佛学启蒙著作。 全书摒弃宗教宣讲的单向输出,开篇即直面知识分子关切的核心命题:从生命起源的终极叩问到人生观的价值抉择,将进化论、唯物论等思潮与印度外

     于凌波
    9万字24天前
  • 大乘五蕴论讲记

    智敏上师根据世亲菩萨所造的《大乘五蕴论》进行讲解的著述。《大乘五蕴论》是法相宗的重要入门书之一,依大乘瑜伽行派的教说,简要阐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科。智敏上师的《大乘五蕴论讲记》说理透彻,宗教并论,直截了当,既对名相义理进行了详尽阐发,又针对教学界中各类偏颇之见予以到位的批评指摘,可谓直承世亲菩萨的精神,是学佛的入门要籍。

     智敏上师
    17万字25天前
  • 俱舍论颂疏讲记

    智敏上师俗姓施,名祖寿,1927 年生于浙江杭州,曾任《能海上师全集》主编,现任三门多宝讲寺住持等职。他青年出家,得法于近代高僧能海上师,学修并重。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摩俱舍论》,是古印度佛学大师世亲尊者所造,全书由《本颂》六百颂和《释论》八千颂组成,是佛教重要论书之一,被尊为 “聪明论”,也是佛教入门著作。该书最早由陈真谛法师翻译,唐玄奘法师重译,其后玄奘师门下众多弟子各有注疏。唐开元中,

     智敏上师
    195万字26天前
  • 法句经讲要

    在《法句经讲要》中,吕澂先生对《法句经》进行了深入讲解。他首先总辨经体,指出自小乘各家到大乘龙树无着等,都认为《法句经》为佛说,且此经在佛在世时已具定型,不过其综集成篇、区分章段是佛灭后的事。他还介绍了《法句经》有广、中、略三本之分,巴利原本为略本,吴译《法句经》为中本,秦译《出曜论》等为广本,并且说明了法句经前后有初辑本与增订本的区别。此外,吕澂先生还解析了《法句经》的品次,通过对不同版本品次

     吕澂
    1万字27天前
  • 解脱道论分别定品讲要

    吕澂先生在讲解中提到,内典中谈论定学最详细的是瑜伽,其源出上座部的化地一系,化地学有南北两传。南传的经典就是《解脱道论》,该论虽题为优婆底沙造,但实际另有本母据以演绎。当时大寺派学者曾取《解脱道论本母》让觉音解释,觉音引据经典,广为阐述,成《清净道论》,小乘之要网罗无遗。《清净道论》与《解脱道论》同一本母,为南方瑜伽学集大成之作,虽无汉译,但通过《解脱道论》也可见南传之根本。 《解脱道论》全部大

     吕澂
    1万字27天前
  • 观所缘释论会译

    吕澂、释印沧编著。 该书以藏译论文为主,逐段对录陈玄奘二译,并附净译护法注疏以明意旨。其凡例中还提到,藏译另有颂文论本,此作解颂,故名释论,与护法注疏立名有别;藏译文句与净译最近,故多用成文以便对照;陈译论前有论本十一颂,今随文会入篇内,用括号别之;净译简拗难解,今循文增字以畅之,牒论之文则用引号剔出;陈、奘、净三译字句皆对校宋、丽、元、明诸本,取理长者订正。 吕澂在研究《观所缘释论》时,还对勘

     吕澂
    2万字28天前
  • 因明入正理论讲解及相关论着

    该书是吕澄 1961 年在佛学班上的讲稿,以支那内学院《藏要》本为底本,后经张春波整理成书。吕澄博览梵、汉、藏因明资料,对《因明入正理论》的讲解阐释通俗易懂又深刻准确,成为佛学院普遍采用的教本。《因明入正理论》是印度因明学的主要论书之一,商羯罗主造,唐玄奘译。吕澄在书中对该论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能立与能破、似能立与似能破等 “八门二益” 的核心要义,以及因三相、宗因喻等因明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吕澂
    5万字28天前
  • 成唯识论疏翼

    佛学研究著作。 韩镜清从青年时代就开始对《成唯识论述记》进行校勘注释,1977 年元月病退,在家闭门不出,专心从事此项工作,用了十年时间积累资料对照研究,又用五年整理成文,最终于 1992 年完成了约 380 万字的《成唯识论疏翼》。 该书以金陵刻经处的《成唯识论述记》为底本,校勘《金藏》之《述记》以及天海、春日、法隆、明历、东大寺、大谷、延康、续藏等版本。全书依《成唯识论述记》卷数及行文分为十

     韩镜清
    271万字29天前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这部讲记是徐老于 1996 年拜访美国洛杉矶法印寺时讲解的《金刚经》内容,由宋叶静听写录音文字,耿宏升录音整理,张书英、郝志强、郑振峰、常宣居士文字校对,许洪亮编录成文。此次整理的讲记共十二盘录音带,文字版尽量保持徐老的乡音原貌,同时为方便读者参考,还与徐老的手稿《金刚经》要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眉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述等合为一册。 在讲记中,徐恒志老人首先介绍了《金刚经》的重要性,指出

     徐恒志
    7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