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
  • 谍海恋情

    一个全身一丝不挂的男子四肢摊开,躺在游泳池边。他看上去好象是个死人。这个人象是在游泳池中淹死后被人打捞上来后放在草地上,等着警察或其亲属来认领似的。他的身旁放着一堆他随身携带的物品,象是被精心收集起来放在那儿的。从那堆闪闪发光的物品,可以看出,死者是个有钱人。这些物

     伊恩·弗莱明
    12万字1个月前
  • 蔷薇花下的阴谋

    这是五月的一个早晨,七点钟。笔直平坦的大路穿过一片雾气笼罩中的树林,周围死一般宁静。道路两旁高耸着一颗颗粗大的橡树,林中地面上铺着厚厚一层苔藓,其中散布着鲜花点点,颇具凡尔赛和圣格尔曼皇家森林的迷人风姿。这条d98号公路,是供本地车辆行驶的一条二级公路。一辆时速为七十公

     伊恩·弗莱明
    2万字1个月前
  • 借刀杀人

    三天前,局长通知邦德到他办公室去。局长的情绪似乎不太好。邦德进去后,局长没有象平常那样面对窗外看半开才把转椅转过来对准邦德,而是直截了当地问他:“手上有什么工作吗?”“噢,只是一些伏案工作。”“什么意思?”局长把烟斗一下子插进烟缸里。“谁不干点抄抄写写的事?”“我是说没

     伊恩·弗莱明
    2万字1个月前
  • 赌场恩仇记

    清晨三点,在法国索姆河口的“矿泉王城”俱乐部里,赌客们一掷千金,赌兴正浓。大厅里乌烟瘴气,香烟味和汗臭味四处漫溢。围在赌台四周的人们满怀贪婪、恐惧和期望,使赌场的气氛紧张不安,也使赌客们身心交瘁,难以自持。在这种氛围中,詹姆斯·邦德表现出了极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审时度势,适时撤

     伊恩·弗莱明
    9万字1个月前
  • 虎口拔牙

    这是一月份一个寒冷的冬日。英国情报局007 号情报员詹姆斯·邦德走出他的切尔西公寓,置身于伦敦令人沮丧的烟雨雾朦之中,去谒见 局长。几分钟前,他从车房开出了他的灰色本特利敞篷车。这时,他正坐到驾驶座上,按下自动点火按钮。引擎随即轰轰地转动起来。两盏防雾灯已经亮了,他小心翼

     伊恩·弗莱明
    13万字1个月前
  • 探月号导弹

    两支38 毫米手枪几乎同时发出震耳欲聋的两声枪响。枪声猛烈撞击着地下室的墙壁上,又被反弹回来,在屋子里回荡,最后慢慢停止。詹姆斯·邦德静静地望着室内飘浮着的硝烟。吊在屋中央的通风扇正在旋转,排除屋内的烟雾。刚才他的掏枪和射击动作非常迅速,几乎没有间隔时间。他现在还回味

     伊恩·弗莱明
    13万字1个月前
  • 金手指

    詹姆斯·邦德坐在迈阿密机场的候机室中,一口气喝了两杯烈性威士忌,思绪却被生与死的问题困挠着。杀人是他职业的一部分。虽然他并不喜欢做这种事,但当他不得不杀人时,他就干净利索地尽他的本能去干,然后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他是一个有“00”代号的特工人员,对于死亡要象一个外科医生那

     伊恩·弗莱明
    16万字1个月前
  • 爱的漩涡

    我逃出来了。从英国灰蒙蒙的冬天里,从使自己意乱情迷的少女时代里,以及伦敦家中的一点家具和旧衣服堆里逃出来了。我终于战胜了自己的懦弱,走出了以前那个古板、散漫和狭窄闭锁的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我常认为自己很有能耐,不过如果一直停留在原地,不改换环境的话,就会象关在笼子里

     伊恩·弗莱明
    8万字1个月前
  • 原子弹的阴谋

    星期一清晨,帕克勒豪华公寓里。五月的细雨敲打着在窗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搅得詹姆斯·邦德心里郁闷不堪。这段时间他过得很窝火。工作枯燥乏味,不是在那堆讨厌的文件上划划数字,就是胡乱修改那些难处理的稿件,要不就是在电话上与那些毫不客气的部门官员争吵,然后愤愤地撂下电话。身体

     伊恩·弗莱明
    13万字1个月前
  • 在别人的场地上游戏

    又临近发作了。还在昨天晚上,尤里-费多罗维奇就感到它的征兆。他指望睡一觉就会过去,但睡觉也无济于事。这一天尤里-费多罗维奇不止一次发觉自己和学生的谈话总转到“父与子”,确切说是“母与子”的话题上。下午病情就更加严重,任何提到父母,尤其是母亲的话头都引起他身体明显的、病

     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
    15万字1个月前
  • 别人的假面

    娜斯佳-卡敏斯卡娅-阿娜斯塔霞赶紧打开了电视。是的,真的是,屏幕上出现了伊万-阿列克耶维奇-扎托奇内那张干瘦的面孔,他是反有组织犯罪管理总局领导人之一。她第一次看见将军穿制服,不能不承认,他穿一身非常适合他这种瘦削体型的人穿的军服,看上去比穿夹克衫或运动服——正像娜斯佳-

     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
    31万字1个月前
  • 死亡与薄情

    三个月前,她和阿列克谢-奇斯佳科夫去婚姻登记处递交了申请书,从那时起同事们就没完没了地跟她开玩笑。大家都知道,娜斯佳很快就满35周岁了,她和奇斯佳科夫从中学九年级起就相识了,这些年来一直形影不离。大家还知道,娜斯佳本不想出嫁,她对居家过日子并不感兴趣。因此,她这突如其来的决

     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
    17万字1个月前
  • 我死于昨天

    在昨天以前,一切的一切,多少还算得上合情合理,尽管不能说称心如意。我曾是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一个温暖的、组织严密的志同道合者集体中工作,挣的钱如果不能说多的话,至少也还算得上体面。我娶的女人曾经被我狂热地爱过,之后又被我温柔地爱过,到后来,我终于明白,自己已被牢牢地拴在她身

     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
    31万字1个月前
  • 相继死去的人

    著名的科学家斯马戈林院士曾经住在这里。不过,这是老早以前的事了。死者叶卡捷琳娜-维涅迪克托芙娜-阿尼斯科维茨是她的女儿,她一生嫁过三次人,改过三次姓,但是没有挪过住所。在这幢楼里,她大概比所有其他住户住的时间都长。只有她的住房是单独的,其他的房间随着经常变迁的住户早就变

     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
    28万字1个月前
  • 不要阻挠刽子手

    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科诺瓦洛夫身穿将军制服,高大魁伟。他站了起来,离开办公桌,在他那宽敞的办公室里不慌不忙地来回踱起步来。和他交谈的那个人坐在圈椅上,跷着二郎腿,两手自然地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显得心平气和,信心十足。但是,安东-安德烈那维奇-米纳耶夫的内心却十分紧张,神经像绷紧

     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
    28万字1个月前
  • 三兄弟

    该书刚一出版就一连数月荣登全美诸多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一时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竞相阅读的作品。虽然作者一再声称小说完全是虚构的,可由于它采用虚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揭开了美国政界、司法界及中央情报局的黑幕,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思想性,因而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约翰·格里森姆
    22万字1个月前
  • 失控的陪审团

    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一名死于肺癌的烟民遗孀状告派恩克斯烟草公司,要求获得高达数亿美元的巨额赔款。这一诉讼影响着烟草业的未来,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诉讼胜负取决于陪审团的裁决,双方费尽心机控制陪审团。一位名叫马莉的女郎主动与被告接触,提出以1千万美元的代价保证使陪审团作出

     约翰·格里森姆
    32万字1个月前
  • 杀戮时刻

    两个彪形大汉对一个未满十岁的女孩暴虐轮奸,女孩子的父亲气极之下,用一把16步枪把两个歹徒轰成了肉酱。于是,围绕对这一父亲行为的浩繁的审判拉开了序幕,各种社会力量都纷纷露头,企图影响甚至控制这场审判。古老的三k党亦在法庭上复苏,他们利用暴力手段企图干扰审判的公开性,并竭尽恐

     约翰·格里森姆
    27万字1个月前
  • 遗嘱

    七十八岁的特罗伊·费伦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超级富翁,其产业遍及全球。他生性风流,有三个妻子和六个子女。但到了迟暮之年,他病痛缠身,失去了对生命的兴趣。他不断的更换遗嘱,他的三个妻子和六个儿女像兀鹫一样紧盯着他的最终遗嘱,企图瓜分他110亿美元的巨额资产。然而,费伦却将他所有的

     约翰·格里森姆
    26万字1个月前
  • 超级说客

    五年前,布莱克太太在大利人寿保险公司为17岁的挛生子唐尼和隆尼投了家庭健康保险。在唐尼得了白血病需做骨髓移植手术时,保险公司却以种种荒唐的借口拒付医药费,以致贻误了唐尼的治疗时机。布莱克太太为讨回公道而起诉保险公司。刚从法学院毕业的鲁迪出于义愤,毅然担任了市莱克一家

     约翰·格里森姆
    38万字1个月前
  • 毒气室

    刚从法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亚当·霍尔被库贝法律事务所雇佣后,一心要为自己正在死监中服刑却从末谋面的祖父萨姆·凯霍尔洗脱罪名。亚当刚接手此案,却得到了萨姆将在四周后执行死刑的消息。而就在亚当的努力似乎要成功的时侯,可怜的老萨姆还是被送进了毒气室。小说通过亚当的艰辛努

     约翰·格里森姆
    40万字1个月前
  • 合伙人

    帕特里克-拉尼根年近四十,是美国比洛克西某法律事务所合伙人之一。他精心伪造了一起车祸,造成自己车祸身亡的假象,随即窃取了事务所及客户的九千万美元巨款潜逃国外。四年后,化名达尼洛的拉尼根在巴西被抓获并被引渡回国,他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妻子特鲁迪因他遗弃妻女,要和他离婚;保险

     约翰·格里森姆
    24万字1个月前
  • 贫民律师

    书中主人公迈克尔·布罗克是一个年轻英俊、前途无量的律师,他正在一步步实现着他的“美国梦”。他服务于美国排行第五的大法律顾问公司,每年收入相当可观,成为这个大公司的股东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只是三年的时间)。但是一个突发的事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航线,也惊醒了他即将实现的“美国梦

     约翰·格里森姆
    21万字1个月前
  • 终极证人

    作者在“联邦调查局”与“黑手党”这两个堪称庞然大物的“山头”之间,巧妙地拉扯起一道凌空飞越的细线,以一个偶然事件迫使十一岁的少年马克走上这一凶险而又艰难的“生命线”,忽而摇摇欲坠、险象环生、玄乎其悬;忽而履险如夷、逢凶化吉、优哉游哉,令人乍惊还喜,心意怦然,得到一种特殊

     约翰·格里森姆
    25万字1个月前
  • 鹈鹕案卷

    本书是约翰·格里森姆1992年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当年便成为美国十大畅销书之一。小说暴露了美国法律界的内幕,涉及到上层政治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美国两名大法官在同一天晚上被害,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奉命进行调查,而凶手早已逃之夭夭。图兰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达比觉得此案蹊跷

     约翰·格里森姆
    23万字1个月前
  • 陷阱

    《陷阶》(原名《法律事务所》)是一部快节奏的小说,涉及到国际财务、法律及件件骇人听闻的谋杀案。 1991年出版后,成为美国第一畅销书。米切尔是哈佛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加入了一个名不见经传、却又极端有钱的孟菲斯法律顾问公司。他不知道这家公司是由芝加哥黑手党操纵的,专在

     约翰·格里森姆
    23万字1个月前
  • 看不见的城市

    马可·波罗描述他旅途上经过的城市的时候,忽必烈汗不一定完全相信他的每一句话,但是鞑靼皇帝听取这个威尼斯青年的报告,的确比听别些使者或考察员的报告更专心而且更有兴趣。在帝王的生活中,征服别人的土地而使版图不断扩大,除了带来骄傲之外,跟着又会感觉寂寞而又松弛,因为觉悟到不久

     伊塔罗·卡尔维诺
    4万字1个月前
  •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其实不是一部小说,而是十部,每一部都有不同的情节,作者,氛围和风格每一部都在第一章后嘎然而止,留下悬念。两个读者,一男一女,在这个迷宫中追踪着激起他们兴趣的故事线索。这样下去,《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就和另一本书,来自波兰的有洋葱烧焦气味的《在马尔堡镇

     伊塔罗·卡尔维诺
    15万字1个月前
  • 帕洛马尔

    《帕洛马尔》的第一版于1983年11月由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出版。这篇前言的文本在多年中一直没有编辑出版,其首次发表是在《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米兰:蒙达多里出版社,1992年,第1402—1405页)的“第二子午圈”上,它是卡尔维诺在1983年5月为回答《纽约时报书评》就全世界的作家当时正在写

     伊塔罗·卡尔维诺
    5万字1个月前
  • 树上的男爵(我们的祖先3)

    《树上的男爵》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1776年6月15日,意大利翁布罗萨的贵族少年柯希莫返戏隆多(那时他12岁),因为和专制的父亲阿米尼奥返戏隆多男爵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爬到了树上,并发誓不再下树。一开始,所有的人都没在意,认为这只是小孩子的一时气话,不必当真,但柯希莫坚守誓言,决意在

     伊塔罗·卡尔维诺
    14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