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 寻龙记

    沿时光长河逆流而上,她与历史上最骄傲的帝王们一一相遇……灿若烟花的短暂相逢,是否每一次的结果都只能是错身而过……十世的轮回,九次的机会,结局,是否被她改写?!幸福,能否被她紧握?!历史都是胜利者的书写、宫廷历来是沉重的舞台,帝王、嫔妃也不乏勾心斗角的手腕……然而,本应浩瀚的一幅历史烟云却在《寻龙记》中化为女主角刘璃的爱丽丝式历险,到处可以看到作者那一颗水晶般的未泯童心…………

     vivibear
    13万字4个月前
  • 我是那小子的全部(终结版)

    已经做了6年情侣的锦圣和俊喜现在怎么样了呢?进入社会,成为公司职员之后变得越来越现实的俊喜和依然喜欢在俊喜面前憧憬着梦想的大学生锦圣。因为许多意想不到的误会和不安,两个人越走越远。在心绪不定的俊喜面前出现了那位精明能干的代理!而在锦圣的面前则出现了一个十八岁的大美人!!代理VS大美人。怎么就发生那么多令人头痛的事情!!……

     林银喜
    6万字4个月前
  • 珠还合浦

    冯玉奇著。1947年2月上海文业书局出版。一册,《珠还合浦》是一个奇诡曲折的故事,将感情线索嵌入在侦探破案的情节中,讲述两位青年才俊协力侦破易容大盗,同时在爱情道路上历经风雨很终花好月圆的故事。小说情节设置出人意料,悬念迭起,环环相扣,张力十足。

     冯玉奇
    11万字4个月前
  • 八十万年后之世界

    《八十万年后之世界》,[英]威尔士著,杨心一译,文言长篇小说。初题《沧桑变》(一名《八十万年后之世界》),1907年7月2日至8月10日载于《神州日报》,分三十次载完。标“理想小说”,署英国威尔士著(前二章署英国威士尔著),心一译。共二十章,每章有分段,无章目,无序跋。1915年4月出版单行本,封面题《八十万年后之世界》,标“理想小说”,上海进步书局印行。版权页署原著者英国威尔士,译述者中国心一

     佚名
    2万字4个月前
  • 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沈从文
    5万字4个月前
  • 三十三号屋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那位神秘朋友鲁平,生平和字典上的“家”字,从不曾发生过密切的关系。但这一次,他却郑重其事,亲自去租下了一所房屋。租房屋,原是一件绝对平常的事,可是后来因这件事而引起的结果,非但完全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以外;同时也完全出乎鲁平本人的意料以外。鲁平所租的屋子,地点是在贝当路的尽头。那条路,在这嚣烦的都市中,是向被一般人们很荣宠地称为一条有“诗意”的路的,那里的地段,相当幽静。有

     孙了红
    5万字4个月前
  • 英雄泪

    《英雄泪》全名《绣像英雄泪国事悲合刻》,冷血生著,二十六回,宣统二年 (1910)上海校径山房石印本。书叙日本伊藤博文灭亡朝鲜的过程与朝鲜爱国志士奋起反抗为国捐躯的事迹。此作以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为主要线索,写出了日本吞灭朝鲜后的惨痛情景,以及朝鲜志士奋起救国的事迹。

     冷血生
    10万字4个月前
  • 张英家训

    清朝名臣张英(1637-1708)的家训包括《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是明清家训代表作之一。张英出生在书香门第,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张英家训》的主体思想大体可总结为三部分:修身之道、齐家之道、养生之道。修身之道重点阐述了学习、交友、待人之道齐家之道则从与家庭成员相处、管理僮仆佃户、节俭持家、治理田产等方面教导后代如何持家养生之道着重从节制嗜欲、亲近自然和人生态度三个方面教导后代如何养生。从

     张英
    1万字4个月前
  • 浮想录

    《浮想录》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生前在授课、研究之余随时记录下来的片段性学术随想,以及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看法。从1977年7月始至1988年,历时12年,记录有695条,文字简洁、思辨,且多有深刻警句令人拍案叫绝。 陈旭麓先生的“新陈代谢”史学思想影响深远,而《浮想录》对“新陈代谢”有着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多种表述和使用,是这一史学思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此书,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新陈代谢”史

     陈旭麓
    7万字4个月前
  • 缘督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曾丰著。作者为当时理学名家,故作品以学术论著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丰仕迹不显,颇以著述自负,集中如《六经论》之类,根柢深邃,得马、郑诸儒所未发。其他诗文,虽间有好奇之癖,要皆有物之言”。其咏史诗如《秦望山》:“锐意秦皇初学仙,要和鸡犬也升天。那知身与鲍俱臭,嬴氏炊寒不复烟。”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写景诗亦有清丽之作,如描写金溪县疏山风光的七绝:“草径蜿蜒十里闲,云关若在画

     曾丰
    14万字4个月前
  • 山村遗集

    元代诗文别集。1卷。仇远撰。仇远另撰有《金渊集》,内容与本集并不重复。《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为清人项梦昶据墨迹及各种有关书籍所编,并非原本。卷首有方回序,牟巘序,方凤序,戴表元序,魏骥序(为《兴观集》作)等有关资料。本集正文以诗排在前,文排在后,计诗148首,遗句8则,文15篇。并以仇远撰《稗史》单独置于最末。卷末附录有关仇远的唱和、题咏的诗、文。最后是清乾隆五年(17

     仇远
    1万字4个月前
  • 湖山类稿

    诗词别集。一作《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宋汪元量撰。《湖山类稿》乃元量自编,其名亦自定。宋、元之际,有刘辰翁选本,所收作品止于汪南归之初。中华书局影印《永乐大典》所引汪氏诗,皆出《湖山类稿》,其中有入蜀诗,说明《湖山类稿》乃其全部诗作结集。与《永乐大典》修纂同时,明抄本《诗渊》的编辑者在书中大量引录元量作品,仅现存《诗渊》残本,即有诗二百多首、词三十首,皆题《宋汪元量水霎诗》。说明其时元量诗集以两

     汪元量
    2万字4个月前
  • 范文正集

    原名《丹阳集》,一名《范文正公文集》。诗文别集。北宋范仲淹(989—1052)撰。二十卷,别集四卷,补编五卷。仲淹字希文,幼二岁而孤,母改嫁朱氏,从其姓,名说,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举大中祥符进士,始还姓更名。晏殊荐为秘阁校理。曾官吏部员外郎、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参政知事。任职时,正直敢言,察民疾苦。曾同富弼、欧阳修等向仁宗建议改革官制、重视农桑等十事。因被谗,于赴颖州途中病死。谥文正,世称

     范仲淹
    20万字4个月前
  • 编珠

    现存最早的古类书。隋杜公瞻奉隋炀帝之命编录。此书原有四卷,现存一、二两卷。一度失传,至清康熙时,史学家高士奇偶然在废纸堆内发现,但仅存一、二两卷。后来高士奇把《编珠》按原目补为四卷,又续编了两卷,于是成为《编珠》四卷、《续编珠》二卷。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经徐乾学作序,三十七年高士奇重加增删、作序刊行于世,至今所见就是这个刊本。六卷中只有前二卷是杜氏原书,而前二卷每一门类的后面,都有高氏的补

     杜公瞻
    5万字4个月前
  • 碧奴

    在《碧奴》中,苏童带我们回到了遥远的古代,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重现了一幕幕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精心动魄的精彩场景——为了生存而练就九种哭法、送寒衣前为自己举行葬礼、装女巫吓走顽童、被当作刺客示众街头、众青蛙共赴长城……小说中,碧奴的坚韧与忠贞击退了世俗的阴谋、人性的丑恶,这个在权势压迫下的底层女子以自己的痴情、善良在沧桑乱世中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传奇……

     现代小说
    8万字4个月前
  • 上山·上山·爱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各有一位女主角在二十岁生日那天,都在同一座山上、同一个房间、同一张床上,前后虽有三十年的间隔,但两人并不陌生,因为她们是母女;但又陌生.因为她们从没见过面,母亲生产时立刻羊水栓塞昏迷死亡,在人间,女儿接替了母亲,也在三十年后的同一张床上,跟母亲当年的情人,躺在一起。她全不知道,具买之中,她接替了生命,也接替了爱情。当年的情人也在最后才知道,事隔三十年,原来她

     现代小说
    29万字4个月前
  • 我的团长我的团

    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各地军民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历史全景图,突出了中国军民的民族大义和豪迈正气,其惨烈残酷、其艰苦卓绝、其无与伦比的历史真实度与深刻的历史存在感,将令每一个观看此剧的观众再一次地成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抗战末期,一群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士兵聚集在西南小镇禅达的收容所里,他们被几年来国土渐次沦丧型得毫无斗志,只想苟且偷生。

     现代小说
    26万字4个月前
  • 1号通缉令

    内容简介 新城市市委书记杨栋昏庸无能,市委副书记祁贵一手遮天,一时群小猖狂,贤能遭斥,一个小小的吕九庄,竟然被雄霸一方的恶势力所控制。在“保护伞”的作用下,他们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在这危急时刻,龙江“1号会议室”做出重大决策。于波临危受命,与黑恶势力、被腐蚀的官员,进行了殊死搏斗。作者简介 陈玉福,甘肃凉州人。甘肃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兼职教授,金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以“1号”系列长篇

     现代小说
    25万字4个月前
  • 苏丹的禁宫

    从恢复神志的这一刻开始,林珑就感到了有些不对劲。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像是食物腐败的臭味,隐隐还夹杂着某种说不出的奇怪味道。长时间的空腹感再加上身体的颠簸晃动,令她的胃部就像个发酵的口袋,不停翻涌出泛着酸味的物质。四周沉淀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安静,唯有车轱辘摩擦着地面响起的沉闷声音,仿佛某种痛苦的呻吟声挤压着她的耳膜,形成了一阵钝痛的耳鸣。摸索着铺垫在身下的干草,她迟疑着睁开了眼睛。映入眼帘的除了黑暗,还

     vivibear
    2万字4个月前
  • 我是那小子的全部

    失恋不久的朴俊喜,随全家一起搬到了水原,俊喜转学进入游林尚高,弟弟俊英转入游林尚高对面的大林公高。在上学第一天的公车上,俊喜和俊英就碰到了大林公高的一帮帅小子……俊喜逐渐喜欢上了姜锦圣,可是,后来又碰到了与自己转到一个学校的前男友金民友…………

     林银喜
    17万字4个月前
  • 血滴心花

    冯玉奇著。又名埋稿计。十回。1946年5月育才书局再版。一册,讲述清代奇书《野叟曝言》的创作和湮灭史,其中牵涉了宦海沉浮及儿女情长的诸多故事。

     冯玉奇
    5万字4个月前
  • 世界末日记

    《世界末日记》,[法]佛林玛利安撰,饮冰(梁启超)译。原载《新小说》第1号(1902),标“哲理小说”,署饮冰译,末附“译者曰”法国佛林玛利安著。1903年,《经济丛编》第21期再刊。1905年,收入新小说社出版,新民丛报社社员编辑《说部腋》。同年末收入广智书局版《饮冰室文集(下)》。1906年,《顺天时报》重译为《大地球未来记》。此次以《新小说》初刊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排印。太阳光热的消逝,迎

     佚名
    1万字4个月前
  • 长河

    《长河》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文学艺术水平代表作之一。沈从文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沈从文
    10万字4个月前
  • 囤鱼肝油者

    《侠盗鲁平:囤鱼肝油者》这是民国时期的侦探小说畅销作家孙了红所著”侠盗鲁平系列“中的一部。这故事的发生,是在时代开始动荡的时节。都市之夜不同于以前的情调。时代的晦暗,正自钻进每一个街角;街角的晦暗,也正自钻进每一颗人心。于是,在这一种晦暗的背景之下,却使我们这个晦暗的故事,更增加了一重晦暗的色彩。

     孙了红
    3万字4个月前
  • 续儿女英雄传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四卷三十二回。不题撰人。据序署名作者当为无名氏,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北京宏文书局石印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文贤阁石印本清宣统元年(1909)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上海天宝书局石印本上海启新书局铅印本。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

     佚名
    18万字4个月前
  • 国学讲演录

    章炳麟在苏州国学讲习会的讲演稿,由其时在讲习会任讲师的王乘六、诸祖耿记录,孙世扬校订成书。作者对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方面作了系统讲述。

     章太炎
    15万字4个月前
  • 怀疑与学问

    本书是著名学者、史学家顾颉刚的散杂文作品集,其中既有教导青少年立志、读书、为学等做人做事的散杂文,又收录其研究民俗文化、神话传说、历史事迹等方面的随笔。其中,《怀疑与学问》入选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它集思想性、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具有一定学术色彩的普适性读物。

     顾颉刚
    11万字4个月前
  • 云巢编

    宋代诗文别集。10卷。沈辽撰。前6卷为诗,第7、8卷为杂文,包括赞、序、碑、传、记、书等,第9、10卷为墓志铭、表、启文、祭文、铭、箴等。卷末附黄庭坚赠作者的诗及书信另外尚有沈辽的妹夫兼亲家所撰墓志铭。此墓志铭称“其平生所著有《云巢编》二十卷”。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此书即为10卷,系刊于括苍的《三沈集》之一,传世者并无他本。《四部丛刊》三编收入的《云巢编》系明代覆宋本,《四库全书》辑入其书时则

     沈辽
    7万字4个月前
  • 山窗余稿

    元代诗文别集。1卷。甘复撰。《四库全书》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刘宪序(《四库全书》本及《豫章丛书》本均无此序)。本集共有文50篇,诗18首(《四库全书》本及《豫章丛书》本只15首)。卷末有明成化十九年赵琥跋。据序跋,可知本集是据甘复手写本刊刻。 甘复手写本原藏于同邑赵氏家中,赵琥得自祖父石蒲先生,由赵琥的友人张敬先建议,刊行于明成化年间。《四库全书总目》评

     甘复
    2万字4个月前
  • 荒政丛书

    清俞森编。系宋代董煟、明代林希元、屠隆、周孔教、钟化明、刘世教及清代魏禧七家著述及俞森所撰《常平仓考》、《义仓考》、《社仓考》的汇刊本,计五卷。末附俞森撰《郧襄赈济事宜》及《捕蝗集要》。其中俞森撰《三考》详细地论述了积储对救荒的重要作用及利用仓储进行救灾的办法。

     俞森
    13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