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凝然著,成书于日本鎌仓时代,当时佛教在日本广泛传播且宗派众多,不同宗派对于戒律和修行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和实践方式。凝然基于当时佛教界对于通受比丘忏悔法的不同理解和争议,为了澄清相关教义、规范修行方法而撰写此书。主要讨论了通受比丘忏悔在兴正寺和大悲寺两寺所采用的不同方法及其依据。书中提及兴正寺用律忏,注重选择专勤精修之人,强调通过严格的戒律来忏悔罪过;大悲寺则以大悔为主,主要针对犯戒后求悔之人,旨在帮助他们悔过自新。还对三聚通受门之苾刍是否立篇聚位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阐述了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利有情戒等三聚戒在通受比丘忏悔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以及与小乘律藏中五篇七聚忏悔法的异同,如通受比丘四重是夷僧残,通受三聚一一戒相立恶作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