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1)

佛光菜根谭 星云 3533 字 1天前

智慧的人生

不以金钱来堆砌表相,智慧的财富才能庄严一切。

不以饰品来装扮外观,慈悲的璎珞才能美化身心。

【提要】

人类文明所以源远流长,不是靠金钱造就,而是众人智慧的结晶。智慧就是财富,一个人的劳力有限,真正的能源在于内心的智慧。有智慧的人,不看一时之财,不看个人之财,有智慧的人才会大公无私。例如,居里夫人最先发现了镭,但她舍弃申请专利的机会,把研究成果公之于世。再如佛教的须达长者,以黄金铺地,购地建寺,利益众生,他们都是历史上有智慧的富人。

【正文】

人生要拥有什么最好呢?

有人希望拥有洋房,有人希望拥有汽车,有人希望拥有娇妻,有人希望拥有子女。也有人希望拥有土地、田产、股票、珠宝等,其实,人生最好的拥有,就是智慧。

智慧是人生的导航。遇到逆境,懂得用智慧来转,便能开拓出另一番的天地。

所谓智慧,“智”者从“知”,汲取知识是智慧的开始。然而知识是用来学的,智慧是用来悟的。能日进新知,并将知识活用于生活,融入于生命,这才是真智慧。平时闻法、思法、修法,可以帮助我们开启智慧。

世间上最可怕的是无明,而开显心中的智慧才是断苦之本。有智慧的人,对于任何事物都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而不至于走入邪途。

智慧就是财富,一个人的劳力有限,真正的能源在于内心的智慧。能够开发内心的能源,人生才会活得充实、快乐。

“别人看到外,我看到内;别人看到相,我看到理;别人知道点,我知道面。”这就是智慧。感谢因缘,就是有般若的智慧人。《六祖坛经》说:“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能够知过改过,更是大智慧。

有智慧的人,懂得寻找生命的根源,懂得提起“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疑情。有智慧的人,凡事往大处着眼,并能识大体,不会为了私事而和人计较,自然能够受人尊敬。有智慧的人,越是紧急的时候,越能镇静沉着。唯有在镇静中才能想出应付的方法。愤怒,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丢下一块大石,会扰乱原本清澄的智慧,无法正确判断事理而贻误自害。

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真正有智慧的人,必懂韬光养晦,必懂内敛含蓄,所谓大智若愚是也。

智慧乃靠先天的禀赋及后天的努力,两者相较,后天的努力远较先天的力量大。因此,不要羡慕别人的聪明智慧,有其因,才有其果;若不种因,徒羡其果也是枉然。要紧的是,自己要立志,再加以恒心,如此才能活出有智慧的人生。

【思考】

1.什么是真智慧?请举例说明。

2.何以说“智慧就是财富”?

3.请分享这篇文章中,你最受用的一句话。

4.聪明与智慧两者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延伸阅读——佛光菜根谭】

烦恼者,会把小事变成复杂,好事变成坏事;智慧者,会把小事做成大事,坏人感化成好人。

以“智慧”降伏自内而起的烦恼,以“慈悲”化解自外而来的忧患。

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可以用慈悲去化除;人与物之间的不协调,可以用智慧去解决。

自知之明

自知无用,或许能成为大用。

刚愎自用,终不能为人所用。

【提要】

世间上,很多人因为对自己不了解,不清楚自身的能力、优缺点,所以痛苦烦恼。人贵自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懵懂无知,做人就不会健全。所以,一定要肯自我分析、解剖,把自我的长处加以发展,把自我的短处加以修正,才能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

【正文】

人,知道事、知道理、知道学、知道人,都不算“知”。真正的“知”,要知道自己,才是真知。

现在社会上,即使有的人很聪明,博通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天文、地理等,然而“知”得越多,可能越不知。禅宗说“大事未明,如丧考妣”,若是不能知道自己,总是无知也。“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数千年来,除了佛菩萨、罗汉以外,几乎很少人能把此事弄明白,所以不能自知,又何能知人、知事、知理呢?

现在有很多人虽然知识丰富,但是见解不正,导致知识生病了。知识生病,就成为“痴”。因为愚痴,不能认识世间真相。如何去除愚痴,佛教提出般若智慧的方法。例如,明白因缘,可以去除愚痴;懂得观空,可以消除愚痴;能够无我,可以洞彻愚痴;只要理直,可以解脱愚痴。然而,般若处处求,如果不能自知,又何能认识般若呢?

知人很难,知事也很难,知理更为难。但最重要的,人要知道自己,才能改进缺点,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一般人的问题,在于不知道人与我的关系。因为不懂“同体共生”的道理,而不能生起慈悲心。一般人不了解心境一如,不能心境合一,因此心被境界所转,心被外物奴役。因为反主为奴,故而不能自知。

其实,人的自性本来清净无染,因为一念不觉,不能自知,故而忘失自家本来面目,所以沉沦苦海。人从爱而生,若爱不能净化,也就要因爱而为愚迷所囚,故而不能解脱,所以不能了生脱死。

《般若心经》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能够认识自己,就能心无挂碍;能够认识自己,才能圆满人生。

然而,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见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多少人每天忙于计较别人的得失成败,指责他人不如法,却忘了关心一下自己的起心动念。对于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认识,往往庸碌一生,一事无成。因此,人要自知,有自知之明,才能明理,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思考】

1.为什么人要有自知之明呢?

2.何谓“无用即是大用”?

3.如何去除愚痴?

【延伸阅读——佛光菜根谭】

悲己愚者非愚人,自知愚拙,会力求上进;自称贤者愚中愚,自认贤能,将停止成长。

日能知其所无,无法穿透隔墙之碍;月无忘其所能,能够照亮阴暗之处。如日如月,可谓有自知之明也。

【延伸阅读——佛光菜根谭】

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人人是好缘,家家是好亲。

看地理不如看心理,看地理不如重伦理,看地理不如讲道理,看地理不如信真理。

从今天做起

不为昨天困,昨天已过去。

不被明天迷,明天尚未至。

用心面对今天,天天都不困不迷。

【提要】

从今天做起,就是要我们凡事把握当下、活在当下。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今天是一个多么可贵的日子,从今天做起代表着无穷的希望、无限的光明之意。生活中不追悔过去,不妄想未来,好好把握今天,许一个新的愿望,发愿做一件善美的好事,一切从今天开始,过好每个今天,人生的岁月就不会空过,生命之河必定多彩而灿烂美好。

【正文】

认真做一件好事,认真做一个好人,要从今天做起!

昨天,昨天已经过去,不会再来;明天,明天还未到来,不必等待。今日事,今日毕,把握今天的人,就是懂得把握生命诀窍的人。

从今天做起,就是叫我们不要因循,不要拖拉。因为今天最可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今天做起。今天,我要把饭吃饱;今天有时间,我要把觉睡好;今天的事情,我要今天就把它完成;今天有机会,我就要好好地把握。

今天非常美丽!你看,今天早晨的空气清新,今天早晨枝头的鸟儿啼叫,今天和风吹拂,今天心情愉快。今天的成就,比什么时候都来得多,比什么时候都来得好!

革命家,誓师从今日起,要克敌制胜;实业家,从今日起,要开厂营业,福利人间。今天落成,今天开幕,今天决议,今天开始;什么事情都要从今天做起,才有成功的希望。

儿童,今天上学了;青年,今天结婚了;升学,今天考取了;就业,今天录用了。今天是一个开始,今天给人的欢喜,今天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

人,固然要制造明日的希望,但更重要的是,要制造今日的开始、今日的动员、今日的起步,要制造今天一日之内的希望与欢喜。

今天,我想了许多的办法;今天,我制造了许多的欢喜;今天,我说了许多的好话;今天,我做了许多的好事。甚至,我今天所做的,胜过昨日,胜过生生世世。今天,我把家里的房舍打扫整洁;今天,我把园圃的花草修剪美化。今天,我探望了父母长辈;今天,我关怀了妻子儿女。今天,我为国家社会动员了多少力量;今天,我为未来铺设了多少因缘。从今天制造的欢喜、希望,可以享受无穷无尽,所以,凡事“从今天做起”!

【思考】

1.为什么凡事都要从今天做起?试举例说明。

2.相对于昨天与明天,“今天”的价值在哪里?

3.请分享你的学习心得。

【延伸阅读——佛光菜根谭】

今日的耐烦做事,是未来成功的踏板;今日的千锤百炼,是未来事业的阶梯;今日的养深积厚,是未来成就的力量;今日的喜舍布施,是未来圆满的助缘。

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今天。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人的一生要不断地更新,尤其在身心的调整上,要懂得规划,为自己许下愿心,为自己订下一日的计划、一月的计划、一年的计划、一生的计划,才不会空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