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是非
人我是非,能给我们再造的机会。
逆增上缘,能给我们成功的助力。
【提要】
有句俗语:“人在做天在看;人在说天在听。”是非、善恶、因果明明白白,可惜多少人为了是非,生活不能自在,甚至有人经不起谣言,以各种不当的方式来表明清白。其实,“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非止于智者,做到“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理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是非”又岂奈我何?只要行得正、做得正,面对是非,何足畏哉?
【正文】
常听人说“是非止于智者”,“是非”真的能“止于智者”吗?其实,有的“智者”也难免为“是非”所惑,真正说来,“是非朝朝有”,唯有“不听自然无”。
在人间,面对是非、利害,人往往喜欢迁就是非,不计利害。是非没有公理可言,利害则有正直的意涵,但人往往为“情”蒙蔽,因此只听是非,不重利害。
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但是人往往好听别人的是非,于是“来说是非者,便是好朋友”,因此搬弄是非,制造是非,此也是非,彼也是非,光是是非就搞得人心浮气躁,不得安宁。
那么,要怎样才能处理是非呢?每一个人先要知道,是非常常伤害人于无形,是非对人的杀伤力,往往不亚于刀剑,所以当我们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就不可以随便与是非起舞。从小能养成不说是非、不搬弄是非,不制造是非的习惯,则别人少了烦恼,自己也会得到耳根清净与心灵清净的好处。
有人喜欢说是非,是因为有人喜欢听是非。如果是有智慧的人,自己凭常识、经验来判断、论证,不随便听信是非闲言,让是非入于耳,化于无形,如此说是非的人得不到有人听是非的鼓励,慢慢就会不传是非了。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是非大都是一些有关个人的私德、家族的隐私、别人的不幸、他人的缺陷等,一经传播,立刻普世皆知。传播是非者,因为不负责任,大都是“人家说的”“别人说的”“他们说的”,这种散播情报不花费的心理,使得是非不得止,因此只有从每个人不说是非、不听是非,继而不传是非,如此是非就真能止于智者了。
综上所说,对于是非的处理,别无他法,只有“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须知世间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因此懂得处理是非,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思考】
1.何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2.你相信人的心念比光速还要快吗?为什么?
3.何谓“十法界”?为什么我们的心会住在上面?
【延伸阅读——佛光菜根谭】
心胸宽大者能广,心田宽大者能有,心海宽大者能容,心量宽大者能空。
以结缘布施为心田,最大的感应不是佛菩萨放光加持,而是开发了我们内在的光明。
花儿种在泥土里,花开花落,难保好风光;花儿种在心田里,花开不落,永远吐芬芳。
千锤百炼
上等人,经得起千锤百炼。
中等人,经得起打骂棒喝。
下等人,经不起任何脸色。
【提要】
松柏,因为耐得起考验,才能成为千年之树;梅花,在冰雪风雨的寒冬里,越冷它越开花。一块美玉须经过艺术家一刀一刻地雕琢,才能塑造形象;人生要能够接受与历经种种不合理的磨炼,才能迈向成功的未来。
【正文】
明朝的于谦有形容石灰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对于一个人的立志奋发向上,有很大的鼓励。石灰本来是土石的矿物,但是经过烈火的焚烧,虽然粉身碎骨,粉刷在墙壁上,就留得洁白无瑕给大众。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就树立了圣贤的榜样。
世界上的伟人,哪一个不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名垂青史?哪一个宗教家不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活在世人的心中。乃至现在社会上成名的人物中,何尝不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创造出令人推崇敬重的丰功伟业?
例如,荆轲为了行刺秦王,所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虽然明知此去生死未卜,依然慷慨就义,故能成为一代侠义之士。岳飞为了尽忠报国,所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如果没有“踏破贺兰山阙”的勇气,就不能成为一代名将。
南宋名相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在狱中写下《正气歌》,以伸其志。清兵入关,死守扬州的史可法,誓死不降,宁以一死报效国家,气节凛然。
燕国名将乐毅,在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后,因君王听信谗言,阵前换将,他在悲痛之余悄悄去国,所谓“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他宁可自己受辱,也不肯让君王的名声受到损害。
近代的抗战名将张自忠,为国死难,为国捐躯,即使敌人也受到感动而向他敬礼。参加清末维新的谭嗣同,发表“要革命,不流血,能让人觉醒吗”的宣言,豪气干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慨然牺牲生命,以换取人民的觉醒,更是浩气凛然,令人起敬。
富楼那要到蛮荒地区去弘法,那里非常危险,但他愿将生命奉献给佛陀。永明禅师的“将此一命,供养众生”,这些都是那么壮烈豪气,令人肃然。
一个人如果不肯粉身碎骨,对世间能有贡献吗?我们即使做不到壮烈成仁,至少要有此理念,才能遗留人间的清白。你如果不把功行留在人间,不把牺牲、嘉言、思想留在人间,不能让世人心生仰慕,如何与历史大众同在?因此,人生的意义,应该要像石灰一样,留得清白在人间,千万不要与草木同腐朽啊!
【思考】
1.请例举历史上哪些人历经千锤百炼而成功。
2.请例举历史上哪些人经得起打骂棒喝,而受人肯定。
3.请例举历史上哪些人禁不起一点脸色,而忘恩负义,陷害忠良。
【延伸阅读——佛光菜根谭】
树木没有日晒雨淋长不高;修道者没有千锤百炼不健全。
做人要争气,不要生气。所谓“争气”,并不是做“上”“中”“前”的人,而是做个沉得住气,吃得了苦,有大志愿,禁得起千锤百炼的人。
做人要像千年老松,能经得起寒霜雨露的摧残;处世要像严冬蜡梅,能受得了冰天雪地的考验。
面对困难
贫困是琢磨志气的玉石,卑贱是成熟身心的冬雪,逆境是考验人生的试卷,烦恼是修行证道的资粮。
【提要】
有人说,当失败的次数越多,成功的机会也就越近,意思是说,成功往往属于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的人。多少人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失去信心,放弃奋斗的勇气,而无法尝到成功美好的滋味。所以,凡事面对事实,勇于尝试,困难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正文】
生活在这个不圆满的娑婆世界,很多事不能尽如人意,就像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这条生命之河,总会有高潮、低潮的时候,有时平静无波,有时波涛起伏,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有的人面临困境可能束手无策,甚至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面对难关,把危机化为转机。
青年上考场,有录取与落榜之分。落榜后,有勇气的人会想,明年再来,何必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求职的人,未被录取,也不必慨叹,此处不容人,自有留才处。
商场上,盈亏胜败也不值得长吁短叹,只要精益求精,满足各方的需要,何患不能转亏为盈呢!情场上,一些男女恋爱,因为没有获得对方的青睐,尝到失恋的滋味,以为情场失败,人生再无乐趣可言,于是灰心丧志,消极颓丧,一蹶不振,真是何苦来哉。
人生的旅途,一时的失意,一时的挫折,跌了一跤,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是人生的一个逗点,未来的成就、光辉,还有很多的虚线有待我们继续完成。
世界上许多的科学家如爱迪生,他们的发明无一不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不以为这是永久的失败,所以他们能再接再厉,直至成功的一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选手,也是因为不向失败低头,所以有卷土再来的勇气。
多少的社会人物,经过千辛万苦,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就是因为不灰心失意,所以能东山再起,最后终能大放光彩,贡献于民。
【思考】
1.为什么贫困能琢磨一个人的志气?试举例。
2.为什么卑贱可以成熟一个人的身心?试举例。
3.为什么烦恼是修行证道的资粮?试举例。
4.请分享一则面对困境而成功的感人事迹。
【延伸阅读——佛光菜根谭】
困难里或有许多生机,劳苦中必具无限成就。故遇难不必逃避,逢苦应当面对。
能够克服困难,便能获得良机;能够解决困难,便能化解危机;
能够面对困难,便能寻求转机;能够不怕困难,便能把握时机。
面对逆境及不顺遂的事时,最好的方法是“忍”。“忍”,是一种认知、承担、处理、认同、负责。忍的步骤是先忍之于口(下忍),再忍之于面(中忍),继而凡事不动心、不生气(上忍);如此才能在洪炉中炼铁成钢!
惭愧
一个没有惭愧心的人,永远不能进步。
一个没有羞耻心的人,永远不能成功。
【提要】
学佛之人最怕的就是趾高气扬,骄慢待人,因为这样的人将不再力求上进;反之,一个有愧意惭心的人知道奋发图强,肯力争上游。所以惭愧是进德修业、敦品励学的原动力,是人间最好的美德,是入道的要门。
【正文】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羽衣裳,更不是绫罗绸缎、貂皮大衣,而是“惭耻之服”。惭愧知耻是最美的服装、是最好的化妆品。一个人心中如果懂得惭愧知耻,自然能够散发高贵庄严的气质,所以佛经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
所谓“惭愧”,惭者,怕对不起自己;愧者,怕对不起他人。惭愧就是对自他不好的行为、心念,感觉羞耻,知道忏悔、改正。有了惭耻之心,可以激发一个人奋发向上。曾任六国首相的苏秦,因为耻于父母不以其为子、嫂嫂不以其为叔,感到功名无成,因此悬梁刺股,发愤苦读,终于成就不世伟业。蜀主刘备,因为惭愧自己身为汉室宗亲,却无力匡扶天下,因此奋起,号召天下英雄起义兴汉,终于创下“三分天下”的局面。
一念惭愧、一念反省,高贵的品格、清净的自性就能升华起来。一个人如果能够时时仰无愧于天,俯无怍于人,则此人的道德梵行就几近于圆满了。反之,一个无惭无愧、恬不知耻的人,往往因为道德良知被贪心物欲、被嗔恨忌妒蒙蔽,因此无恶不作,自然就失去人格。没有人格的人,则如树木无皮,无皮之树,怎能开花结果?
现在社会上经常听到,有人不满国家社会对自己照顾不周,怨怪亲人朋友对自己不好,然而自己何妨想一想:我们对国家又贡献了什么?我们对亲人又有什么样的照顾?假如我们能够懂得惭愧反省,念及国家的保护、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怀、朋友的支持,我们除了惭愧之外,感恩尚且不及,哪里还敢去怨天尤人?
儒家有谓:“知耻近乎勇。”有一念的惭愧,就有一念的善根。一个人不怕能力不如人,也不怕曾经犯错,只怕消极颓唐、自甘堕落。曾经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只因衣服上不慎掉了一颗纽扣,遭到老师当众责罚,假如当下能够反省,品学必然更加增进,但是此生却从此自暴自弃。所以,今日的教学方法,老师也应该以养成学生的自尊心及自我处罚的惭愧方式,来重新评估价值。
有惭愧心的人,自能改过向上,自能敦品励行。假如每一个人从小都能培养惭愧知耻的心,经常惭愧自己的无知、惭愧自己的无德、惭愧自己的无能、惭愧自己的不足,能够把惭愧培养成为自己身心思想的全部,把惭愧表现在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中,必定能够增长德业,无往不利。
【思考】
1.何谓“惭”?何谓“愧”?
2.为什么惭愧是最美的服装、是最好的化妆品呢?
3.试例举如何把惭愧表现在行住坐卧。
【延伸阅读——佛光菜根谭】
惭愧反省,是悔过的勇气;惭愧反省,是自知的镜子;惭愧反省,是明日的祥和;惭愧反省,是智慧的果实;惭愧反省,是进德的阶梯;惭愧反省,是自修的功课。
心中常存感恩,道业自然增长;心中常存惭愧,人事必定圆满。
常怀感恩,较能进步;常能惭愧,较易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