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阿琴波尔迪(21)(1 / 1)

2666 罗贝托·波拉尼奥 4674 字 2个月前

三味冰激凌。

如果你想吃巧克力、香草、草莓冰激凌,就要三味冰激凌好啦。人家就会给你送来这三种味道的冰激凌,巧克力、香草和草莓,而不是别的什么味道。这就叫三味冰激凌。

阿琴波尔迪离开妹妹家之后,就去了汉堡。他从那里打算直飞墨西哥。由于航班要等到次日早晨才起飞,他去一座没去过的公园兜了一圈,里面很大,到处是树木和方石铺的小路;妇女带着孩子散步,少年们滑着旱冰,时不时地有大学生骑车过去;他在一处酒吧的花坛里坐下,那花坛距离酒吧实际很远,几乎就在树林的中央;接着,开始读书;后来,他要了一个三明治和一瓶啤酒,立刻付钱;后来要了一份三味冰激凌,立刻付钱,因为在花坛里消费必须立刻付钱。

另外,就在这个花坛里,只有他和三张餐桌(铸铁的,坚固、华丽,可以说很难被偷走);此外,有一位上了年纪的绅士,岁数没有阿琴波尔迪那么大,正在看杂志和饮咖啡。阿琴波尔迪快要吃完冰激凌的时候,那位绅士问他是否喜欢。

“对,喜欢。”阿琴波尔迪说完一笑。

那位绅士受这个友好微笑的鼓励起身,在邻桌坐了下来。

他说:“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亚历山大·三味冰激凌——这种冷饮的创始人就是我的祖先,他非常出众,大旅行家,学者;他的主要爱好就是植物学和园艺学。当然,如果说他想过这事,那就是认为他撰写和出版的一些小册子,大部分是游记,不一定是那种旅游指南,而是至今看来依然有魅力、很明快,会载入史册的;那些小册子似乎要把每次旅行的最终目的定位在检查一处特定的花园,有时是被遗忘、废弃、听天由命的花园;我那位杰出的祖先善于从杂草和荒芜的景象里发现它们的美妙之处。他那些小册子,虽然披着植物学的外衣,却充满了睿智的见解。你通过看那些小册子,可以对他那个时代的欧洲形成相当接近实际的看法,那是一个经常痉挛的欧洲,暴风雨常常吹到我家族城堡的边缘,您知道,它位于格尔利茨附近。我那位祖先当然对那些暴风雨不会漠不关心;同样地,对人性的多变不会漠不关心。为此,他用他的方式,虽然谦卑但是用德文流畅地写作和发表文章,抗议社会不公正现象。我估计,他对死后灵魂到哪里去没有兴趣,虽然字里行间也说上几句。他感兴趣的是人类尊严,是植物。关于幸福,他一字没说。我猜测,他认为幸福是绝对私人的事,也许,怎么说呢?认为幸福是泥坑或者是流动的泥水。他很有幽默感,虽说有些文字与我的幸福观抵触。这是可能的,因为他不是圣人,甚至算不上勇士;对,他想到了身后事。想到了半身塑像、骑马塑像、永远收藏在图书馆里的最大号书。他永远没想到的是他会因为三味冰激凌的名字而载入史册。这点我能肯定。好了,您觉得如何?”

阿琴波尔迪回答说:“我真不知该怎么想。”

“已经没人记得那个植物学家的亚历山大,没人能想起来那位模范园丁,没人阅读他的作品了。但是,人人都会在某个时候品尝过三位冰激凌,在春天和秋天特别迷人、味美。”

阿琴波尔迪问:“为什么不是夏天呢?”

“因为夏天它甜得发腻。夏天的冰激凌最好用水制造,而不是牛奶。”

公园里的灯光忽然亮了,尽管有过短暂的漆黑一片,仿佛有人给汉堡的某些居民区蒙上了黑色的毛毯。

那位绅士——大约有七十岁——叹口气,然后说道:

“嘿,多神秘的遗产啊!您说呢?”

“对,对,我也这么认为。”阿琴波尔迪回答说,一面起身告别三味冰激凌创始人的后代。

很快,他就走出了公园。第二天去了墨西哥。

注 释

[1]  卡内蒂(Elias Canetti, 1905—1994),英国著名作家。198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为《迷茫》。

[2]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拉丁美洲著名作家。

[3]  荷尔德林(Friedrich Hlderlin, 1770—1843),德国古典浪漫诗人。

[4]  克莱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 1777—1811),德国剧作家、小说家。

[5]  诺瓦利斯(Novalis, 1772—1801),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夜之赞歌》、《圣歌》,长篇小说《亨利希·冯·奥佛特丁根》。

[6]  艾兴多夫(Joseph von Eichendorff, 1788—1857),德国作家。

[7]  霍夫曼(E. T. A. Hoffmann, 1776—1822),德国作家。

[8]  中世纪著名的日耳曼诗人埃申巴赫写的诗歌,以亚瑟王传奇中的英雄人物帕西法尔寻找圣杯的事迹为主题。

[9]  希腊神话中的蛇,有九头,砍去一个,会长出两个。后为大力神所杀。

[10]  英国小说《德拉库拉》中的吸血鬼之王。

[11]  弗拉维奥·约瑟夫斯(Titus Flavius Josephus,约公元37—101),古犹太教的法利赛人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外交家,犹太人起义的领袖。

[12]  塞内加(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公元前4—公元65),古罗马哲学家、剧作家。

[13]  指德涅斯特河、普鲁特河—多瑙河和黑海形成的三角地带。

[14]  波兰—苏联边境河。

[15]  源于古希腊文字母。现为斯拉夫民族使用。

[16]  弗兰格尔(Pyotr Nikolayevich Wrangel, 1878—1928),俄国男爵,步兵中将。曾任白卫军首领对抗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17]  克拉斯诺夫(Krasnov, 1869—1947),1917年任临时政府骑兵军长,与布尔什维克对抗。

[18]  邓尼金(Anton Ivanovich Denikin, 1872—1947),曾任临时政府总参谋长,白卫军首领。

[19]  奥多耶夫斯基(Vladimir Odoevsky, 1803—1869),俄国作家。

[20]  拉热奇尼科夫(Ivan Larhechnikov, 1792—1869),俄国作家。

[21]  利希滕贝格(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 1742—1799),18世纪下半叶德国启蒙学者、思想家、作家、政论家。

[22]  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

[23]  马雅可夫斯基(Mayakovsky, 1893—1930),俄国著名诗人。代表作为《列宁》。

[24]  莱蒙托夫(Lermontov, 1814—1841),俄国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海盗》、《罪犯》、《恶魔》等。

[25]  普希金(Pushkin, 1799—1837),俄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上尉的女儿》、《叶普盖尼·奥涅金》等。

[26]  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 1890—1950),俄国著名舞蹈家。

[27]  赫列勃尼科夫(Velimir Khlebnikov, 1885—1922),俄国诗人,文学评论家。

[28]  季诺维也夫(Zinvoiev, 1883—1936),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首任主席。苏联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29]  托洛茨基(Leon Trotsky, 1879—1940),苏联早期的政治、军事领导人。因反对列宁和斯大林的主张而被打成对立派——托派。

[30]  皮埃尔·布鲁埃(Pierre Broué, 1926—2005),法国历史学家。在《1917—1923德国革命》一书中提及俄国十月革命。

[31]  巴维尔(Pavel Mikhailovich Tretyakov, 1832—1898),俄国著名收藏家。

[32]  安德烈·别雷(Andrei Bely, 1880—1934),俄国象征主义重要代表人物。

[33]  古斯塔夫·兰道尔(Gustav Landauer, 1870—1919),德国作家,无政府主义理论家。

[34]  潘乔·比利亚(Pancho Villa, 1878—1923),1910年墨西哥大革命中的农民军领袖。

[35]  多雷(Gustave Doré, 1832—1883),法国著名画家。以为文学作品插图闻名遐迩。

[36]  伊内萨·阿曼德(Inessa Armand, 1874—1920),俄国共产党内的妇女领袖。

[37]  指1913年俄国出现的纯几何形抽象绘画艺术运动。

[38]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 1878—1935),俄国结构主义艺术开创者。

[39]  尤里·比亚塔可夫,俄共领导人之一。

[40]  列夫·加米涅夫(Lev Kamenev, 1883—1936),俄国著名政治家、国务活动家、苏维埃政权早期领导人。1936年斯大林以其“反党”为名,将其处决。

[41]  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法国写实主义画家。

[42]  库尔贝最复杂、最成功的作品。

[43]  多米埃(Honoré Daumier, 1808—1879),法国石版漫画家。

[44]  儒勒·瓦莱斯(Jules Vallès, 1832—1885),法国作家。巴黎公社委员。代表作为《雅克·万特拉》。

[45]  蒲鲁东(Proudhon, 1809—1865),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

[46]  安格尔(Ingres, 1780—1867),法国著名新古典主义画派代表。

[47]  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 1798—1863),法国著名浪漫主义画派代表。

[48]  指阿琴波尔多。

[49]  贝尔纳蒂诺·卢伊尼(Bernardino Luini, 1481—1532),意大利画家。

[50]  1890—1920年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中的诗歌流派,追求崇高与完美。

[51]  马卡连柯(Makarenko, 1888—1939),苏联著名教育家、作家。代表作为《教育诗》、《塔上旗》,讲究集体主义。

[52]  罗马尼亚的城市。

[53]  波兰与德国接壤的边境城市。

[54]  弗里德里希·黑贝尔(Friedrich Hebbel, 1813—1863),德国著名现实主义悲剧作家。《犹滴》是他的第一部悲剧。

[55]  戈林(Hermann G ring, 1893—1946),德国空军元帅。纳粹党的二号人物。

[56]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爱尔兰著名作家、诗人。

[57]  塔西佗(Tacitus,约55—120),古罗马元老院议员,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历史》、《编年史》。

[58]  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 1907—1990),意大利著名作家,重要作品有《冷漠的人们》、《罗马人》、《罗马的故事》等。

[59]  丁托列托(Tintoretto, 1518—1598),真名雅各布·罗布斯奇,染匠的儿子。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

[60]  旧石器晚期欧洲的高加索人种。

[61]  德国尼安德特河流域的人种。

[62]  德克·博嘉德(Dirk Bogarde, 1921—1999),英国著名电影演员、作家。主演过《家庭医生》、《诽谤》等。

[63]  显克维支(H. Sienkiewica, 1846—1916),波兰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重要作品有《第三个女人》、《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等。

[64]  法语,有连载小说片段的意思。

[65]  格鲁克(Gluck, 1714—1778),德国作曲家。

[66]  洪都拉斯首都。

[67]  影片《魂断威尼斯》中的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