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下面是第十品,〈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缘者就是助成的意思,是讲用布施的力量来成就我们的功德。我们要想成佛就必须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就得行六度万行,六度以布施为首,布什么呢?布施悭贪,度我们的贪心,这一品就是来比较一下。校就是考的意思,考量一下,考核一下,考核这个功德。人家供养一块钱,你供养十块钱,人家得到功德了,你却没有得到功德,原因是什么呢?你的心是轻心、慢心、骄傲心,或自满心,所以你拿了十块钱给人家功德很小,人家拿一块钱给的功德比你大千万倍。
我们经常讲布施,布施有几种?一般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以金钱物质帮助别人,属于钱财之类的,这叫财施,我们给人说法,讲道理,说佛的教导给人家听,让人家脱离苦难,这叫法施。别人有恐惧了,我们给他安慰,给他壮胆,减少他后顾之忧,让他不要害怕,这是无畏施。观世音菩萨就是给众生无畏施的多,你念观世音菩萨心里就不害怕,要是走夜路,听到响声你会害怕,念观世音菩萨,心就稳住了,不怕了。大家都念过〈普门品〉,一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危难就消除了,这是第三种的施,无畏施。
还有两种田,什么田呢?就是敬田,悲田。如果把财物施给众生,这叫田,大家悲心怜悯他很痛苦,你给他钱使他生活好,他就不痛苦了,这叫悲田。敬田,供养自己的父母,供养自己的师长,在家的师长也算在内,生起恭敬心,这叫敬田。虽然也是布施的一种,但这种布施有些不同,必须有供养心。
这里有很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拿他的身体布施老虎,也属于财施,老虎饿得张不开嘴,他拿他的肉身来供养老虎,还有割肉给鹰吃;投身饲虎,割肉喂鹰,这都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当中的事。也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度别人的,如果自己牺牲了,能够救度好多人,他们可以愉快一点,那就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也是一种布施。
如果是你在观想,说这个身体本来是假的,我利用这个身体来供养佛,例如出家人用燃身臂、燃手指头供佛,佛要你的手指头做什么?你烧了,佛得到什么?拿这个供佛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讲性空,把身体看成是色蕴,色蕴是空的,如果不痛,你观想着空了,或者是你在烧的过程中像烧别的东西一样的,你的肉体没有了。就是这个道理,欲以此来供佛,这是供你自己的心佛。
布施的意义太多了,在每部经每个论都会讲,六度之首,四摄之先。四摄法,布施、利行、爱语、同事,以布施为首,六度万行,也是以布施为首,这说明了舍很难。若说我没有东西给人家,看见众生在那里很苦,但我自己也很苦,这时你有大悲心就可以了,这叫法施,以法布施,心里怜悯他同情他,有这么一念心,功德无量。例如说我内心挣扎了很久,勉强掏出十块钱给他,这种轻心慢心的福德是很小的,这是这一品的意义。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这是启请,地藏王菩萨说完称佛名号的法门之后,他又说一种方便,但是这种方便是请佛说,不是地藏菩萨说。他说:“我对于南阎浮提众生,布施的功德很不理解,同样都是供养十块钱,有的一生受福就完了,有的十生百生千生福利受的无穷无尽,这是什么原因?”请佛给他答复。为什么说承佛力呢?凡是在会中请法利益大众的,都是承佛的神力,没有佛的神力,我是不会想起来问的,就是这个意思。
每位菩萨请法的时候,发起的因缘都如是,因此就从自己的座位起来,请法就是右膝着地,这叫胡跪,胡跪者就是跪一条腿。胡是互相的互解,互相交换的意思,或者一条腿跪久了,跪到疲劳了,左腿疲劳了再换右腿,互相交换的意思,胡跪是请法的意思。请佛说布施的功德,为什么有这么多差别?行完了礼,就是表白,“白佛言”,就向佛说:“世尊,我观业道众生”,业道是包括善业恶业,但是我们现在说这个业道是善业,善业这条道路怎么走?我看见行善业的这些众生,他们的功德不一样,校量就是分析、比较一下,为什么不同呢?一样的事情为什么有轻有重?为什么有的受福受得多?为什么有的受报得少?就是这样的意思,这是地藏王菩萨有疑惑,请佛给他说。这是刚请佛,佛还没有开始说法。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黄色的,很庄严。他想先插到他脑壳上庄严一下,后来一想这个脑壳是无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什么动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这朵花,就没有把这朵花放到他脑壳上。用手捧着到寺庙里来了,他看见释迦牟尼佛像,很庄严,他就念佛,因为念佛的功德,他身上顿时发热,每个毛孔都张开了。供花的时候,他想,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福慧两足尊的,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这样诚心供养花。供养完了,他说:“我供养花究竟有多大功德呢?”心里衡量供养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就找一位比丘问,他说:“大德啊,我刚才以这样一个心情,我身上有这么一个反应,以这么一朵花供养佛,功德有多大呢?我将来要得多大的果报?”这位比丘说:“我刚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离世间的痛苦,其它的我不知道,我没有道德也没有读过经,也没有读过书,你问我这个,我没法答复你,你找一个读经的法师去请问他,看你这朵花供了之后,有多大的福德?”他又找到一位读经的法师,这位读经的法师说:“你供这朵花多大的功德我不知道,我也没有神通,我只是读经,我自己求福德,供花的功德,经上说是有的。你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你去问坐禅的阿罗汉,他有神通,他是证阿罗汉果的。”这时佛涅槃之后还没有很久,证了阿罗汉果的道人还很多。于是供花的人就去问证得六通的阿罗汉了。他问大德:“你已经得了阿罗汉果,你知道我供花有多大利益?”
这位罗汉就入定观察了。观察完了,他说:“我看到你供养这朵花,你身体的报身舍了之后受天上的福,一生至千万亿世,这是一大劫。从一大劫到八万大劫,你的福还没有完,以后的我就不知道了。”因为罗汉的神通只到八万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了,围着凑热闹的人就问阿罗汉说:“你老人家有神通,你答复不出来,就到天上去问弥勒菩萨吧!”于是这位阿罗汉一入定,他的灵魂神识就到兜率天去问弥勒菩萨了,弥勒菩萨说:“这人只受世福,果报还没有尽,这种事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一切补处菩萨都不能究竟,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后,再来跟你说。”
这是说他以这样心情供养一朵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供养一朵花就有这样的功德。布施的功德还得随你的心,物质的多少在我们世俗的眼中是有关系的,在圣境的眼中就不在乎了。这段故事是说,大家在供养布施的时候,不但给他物质上的供养,还要法供养,愿他不贪着世间的福德智慧,愿他将来一定能成佛,那你这个功德就没有办法说了,惟佛与佛乃能究竟。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因为地藏王菩萨请佛辨别校量布施的功德,佛就答他说,我今天在忉利天宫给一切参加地藏法会的人,说一说阎浮提世界布施功德,考核一下,为什么功德有轻有重?“汝当谛听”,你应当如实的谛听,我来给你说,你应当如是的听,我如是的说。“地藏自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我请佛说,就是我怀疑这件事情,我很高兴听,很愿意听,以下佛就告诉他。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剎利、大婆罗门等。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知道这些人都是有地位的,有才识的,有权力的,是能施的人。要校量布施,先说能布施的是哪些人,如果这些人布施,以他的尊敬心、慈悲心,对于贫穷的,六根不具的,他能亲自跟他软言慰谕,很慈悲很祥和的安慰他,布施的功德就很大,一生受福,百生受福,乃至死了之后做国王。如果是丢个钱不屑的给他,这样的话,这个福德很小。我们要是拿他当作父母般恭恭敬敬的递上,完了跟他说几句柔软语,如果再劝他:“你今生受苦难是因为没有信佛,你应当念佛名号。”虽然他有业障障住了不会相信,但是这个音声历了他的耳根,善根就种下了。
我们前面说过了,他闻到这个声音,一历耳根,他的功德就得了那么多。我们见到人家,不管他信不信,你念声佛,譬如坐车、坐大巴士或坐飞机的时候,你念一声佛号,或者发愿说,我将来当了法师,你们都做我的弟子,我都度你们成佛。你认为这没有什么,你可是结了大缘了。你想你一生该坐好多次轮船,该坐好多次飞机,遇到人多的时候,特别是到飞机场,在等机的时候,人来人往多的很,你就发愿,也不用管人家懂不懂,反正你尽你的心,功德不可思议,这是我们肉眼、肉身、肉耳不能知道的。
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六根不全,所以就慈悲收摄他、怜悯他,他生下来就六根不全,这些人都是从三恶道中出来的。佛前面说能布施的人,就是国王、大臣、宰相、大富长者、婆罗门。受施的人,也就是领受别人布施、施舍的人都是哪一类呢?“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这以下就是讲悲田。
现在先讲悲田,田就是土地,田有生长的功能,我们种下的粮食它要生长,种下的菜黍它要生长,田地的作用就是生长,现在我们想求福,这个田就是生福的田。悲田,悲是大悲心的悲。布施、施舍的时候,你要有大悲心。一般人都是怜悯心,唉呀,好可怜,这句话有人爱说,或者看到谁受痛苦,你产生一种同情心,认为他很可怜,怎么办呢?可怜还是可怜,也不能拔除人家的痛苦。
悲田是解决别人的痛苦,你只能拔除他的痛苦不行,还得给他一种快乐,就是慈,你要给他快乐,使他心里愉愉快快的,虽然是穷,穷的很愉快,虽穷就不穷了。若是贪得无厌,即使成为亿万富翁,还是很穷,还带了很多的障。我今天看报上说,在美国有位很著名的富人,但他欠了五十亿美元的帐,如果向他要债,他是还不起的,富不富就是建立在心上。
《地藏经》全是讲缘起的,从一开始就是善恶因果,遇佛的殊胜因缘,都是缘起,凡是缘起法都是无自性。大家学佛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一切无障碍,说大乘也通,说小乘也通,说念佛也通,说坐禅、修密都可以,无论显密禅净五教四教,随便哪一法,都不能离开性空缘起。你必须得懂得这种道理,你的大悲心生起了,生起了之后不落爱见大悲,不从情感上出发,而是从理性上这样做,因为这个是顺清净的那个部分,顺空性,这是根本的。
所以在缘起法之中讲布施,你就得校量考核一下,怎么样做才能合适,才能顺真,我们不是想功德吗?怎样做功德才大,你不是想福德吗?你怎样做才能有福德。同是一件事情,如果你的回向用心,用的小,功德不大,供养一朵花,供养一枝香,这个福德可能是无穷无尽的。因此,现在地藏王菩萨所问的问题关系很大,毕竟我们不是很富有的,反正生活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没有到大富大贵的地步。我们要种福田,知道这种因缘怎样种法呢?最尊贵的人要是遇到最下贱的人,他应当怎样布施才有福德?依佛跟地藏王菩萨所说的方法,这样去做,你的福德很大。佛说这些有权有势有财富的人要是遇到最贫穷的人,该怎么做。光贫穷还不算,还有病癃,癃闭。闭者不通,以前我没有听说过这种病,后来在劳改时走了很多医院,送很多奇奇怪怪的病人去,这种病还多得很,在医院里单有一科大小便不通,解不下来,叫便秘科,这就是癃,这是一种解释。另外一种癃是老了,老态龙钟,也就是驼背,后头鼓出一块来那叫隆,隆起的隆,这些都是一种病态。残,是六根不全,瞎子、秃子、跛子、瘸子都属于残。喑哑,发不出音声来就是哑巴。聋,耳朵聋了,听不见了,耳根坏了。痴,就是精神病,变成白痴的。无目,就是瞎子。如是种种,除了贫穷,而且还有病。
当你布施的时候,如果碰到这些人了,你要生起大慈悲心,特别是学佛的弟子,不是给他几个钱的问题,钱只解决一顿饭,你也供不起他,你能把他请回家供养起来吗?决不会的,你仅仅施给他几个钱,施舍钱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你能怎么办呢?应当在财施当中加上法施,给他说法。为什么现在这么可怜,这么造罪,是因为你过去做的不好,你要给他念点佛号,教他念,虽然他可能不会相信的。但是让他耳根能闻到地藏王菩萨的圣号。要是在四大名山,在五台山念文殊菩萨,在九华山念地藏王菩萨,在峨嵋山念普贤菩萨,在普陀山念观世音菩萨,他也跟着你念,在财施当中加上法施,解决他永久的问题。他念了以后再不受穷,这是讲世间相,他自己本身是很尊贵的,又有地位又有钱,对于很卑下的人,能以慈悲心、平等心对他产生尊贵心不轻视他,亲手布施给他,乃至于用好言语安慰他,还给他说法。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谕,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前面是受施的人,这里是能施的人。能施的人用大慈悲心产生一种殊胜感,因为他就是你的善知识,成就你的菩萨道,成就你的福德智慧。要是没有这种对象,你的福德智慧修不成,涵义就是这样,你要做如是观。假使说你对他有慈悲心,还能软言慰谕的,用这种态度来布施他,那就是平等。这种布施遍一切处,遍于法界,虽然你的对象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但你的平等心遍于法界,所以才说这个功德比布施一百恒河沙那些佛的功德都大,什么原因呢?因为你的心量超过供养一百恒河沙诸佛的客观现实境界,这个是理,理能成事。
我为什么要讲性空缘起,因为性空故而成就一切法,因此功德才大,一切有都建立在空上,《金刚经》说一切的贤圣都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但这里是在有为法上显的差别。例如我们看到大悲心的菩萨,他见到众生的痛苦,就如同身受,他就发愿代众生苦,他说这个痛苦加到我身上好了,我愿意替众生受苦,愿他们享乐,这是普贤十大愿王最后的回向愿,所以有智慧的人布施跟没有智慧的人布施是不一样。
《优婆塞戒经》里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一位菩萨得了一团饭,如果自己吃了可以保命,如果自己不吃舍给别人,让别人保命,自己宁可死,这种未来的福德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菩萨不求福德,不求来世的果报,求一切众生都成佛,他是这种的心量,把这种福德回到性空缘起,把缘起回到性空,还要证得了佛性,这种功德不可思议的。
既然是这样,还得回来说世间相,知道悭贪没有好处,我们就练习行布施。因为我们的舍心不大,就像中国的老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总是替自己打算多,为别人打算少,如果把这个变化一下,替别人打算的多,为自己打算的少,你当生就是菩萨;如果你能念念就这样做,你念念就是菩萨;你能有十念这样做,就是十念的菩萨;一百念是一百念的菩萨,一生都这样做,你一生就是菩萨,来生不去三恶道了,生生世世都顺着佛性走,很快就成佛,要经常这样观想。
布施的物质是有限的,随便你布施好多也是有限量,但是内在的心量是无限的,一束花,一枝香,用我们的心力把他观想成无限量,这就超过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境界了,像《增一阿含经》、《优婆塞经》、《十善业道经》,这只是按人天因果,求福德,得到的是不受穷,来生富有,这是人天的因果。我现在讲的是让大家扩大心量,遍满法界都是成佛的因果,现在我们就用那一分钱,供养给人家布施给人家,这就是成佛的因,就是种子,我希望大家这样来布施,这种布施就是调心。
何以故?
什么原因?这是征启的意思。
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这是重复前面的经文,“发大慈心”,发了一个大慈悲心,除了物质的布施,另外要布施欢喜,那个受施者一看到国王对我这样子,他起码高兴好多天,给他钱,他还不大高兴。假使说,两岁的小孩,警察跟他握握手,他回来迫不及待的跟妈妈说:“今天警察跟我握手了!”拿这个做例子,警察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在孩子心目中,警察很威风,警察都跟他握手了,他就很高兴。假使说国王去布施一个穷要饭的,还亲自给他,你说那个要饭的该高兴好多天!到处碰见要饭的就说:“今天国王亲自给我的!”很多人谁给他写封信,当权者或者接见他一次,他会经常的吹嘘,跟他握握手更了不得了,再请他吃顿饭,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为什么这样呢?众生心,行菩萨道的人要体会众生心,所以地位愈高,你愈卑下,愈能跟他平等。
我们该知道平等的力量有好大,体会到他的心,那个心力能使他连生命都不顾,佛教导我们,生命是缘起的,你不要把它看得太重,这个没有了,下面还会来,这个房子不好还可以找一个好房子,再搬家会比这个还好。
所以你布施普通的一个穷要饭的人,用这样态度来对待他布施他,你的果报就像布施百恒河沙的功德一样的,因为这样的布施使你未来的果报常得七宝具足,何况是衣食丰足。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
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
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
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
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
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
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
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
这一品是见闻利益,把见了地藏王菩萨,闻了地藏王菩萨的名,见了这部经或者见了地藏像的功德,讲上百千劫都说不完。跟谁说呢?跟观世音菩萨说的,因为是观世音菩萨请佛说地藏王菩萨对阎浮提利益众生的事,佛就告诉他了。最后总结说,地藏王菩萨对阎浮提因缘深厚,他利益众生事业的功德,百千劫都说不完。除了以上说的这么多,以下的偈诵还要重复一次,普贤、文殊、观音、弥勒的圣号,如是等大菩萨有百恒河沙数之多,都不如一食顷恭敬礼赞地藏王菩萨。
《大乘大集十轮经》也说,我们念一天地藏圣号的功德胜于念俱胝亿劫,俱胝就是阿僧祇,俱胝就是无量数,亿劫就是最长的,都不如念一日的地藏功德,称这么多大菩萨的名号都不能相比,这是显什么呢?因为《地藏经》说的是地藏王菩萨的功德,而且前面每一品都说,我们如果能够见闻就永远脱离三涂,再不堕畜生、饿鬼、地狱。因此这都是称赞地藏王菩萨的功德。
这一品是观世音菩萨请佛说,所以佛都是对着观世音菩萨说的,观世音菩萨也就如是的护持这部经。如果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也就等于念地藏王菩萨,我们不起这个分别心,念地藏王菩萨,就感激观世音菩萨的护持。因为我们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能使我们闻到《地藏经》,见到地藏王菩萨形像。
但是凡是有大菩萨的地方很少有地藏王菩萨,在密宗当中,受地藏王菩萨灌顶的少,因为喇嘛上师说,地藏王菩萨只在汉族因缘深厚,我对这种说法不大同意。南阎浮提的种族太多了,地藏王菩萨岂止对汉人的因缘深厚,是南阎浮提特别深厚,因此释迦牟尼佛赞叹说完地藏王菩萨的功德之后,又嘱咐观世音菩萨,因为地藏王菩萨有这么多利益众生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你应当以你的神力,也就是以观世音菩萨的神力来弘扬这部《地藏经》,使这部经广宣流布。因为这部经能够令娑婆世界的众生,百千万劫永远享受安乐;这种安乐就不只是离开三涂,做人的时候少忧恼,不被贫穷病苦逼迫,永远得安乐。
以下的偈诵是恐怕有众生来参加法会,来晚了没有听到,佛又用偈诵的方式重复一次,以下就说偈子。偈诵在佛经里全部不一样的,有八个字一句,也有七个字的,我们这里说的都是七个字,长行说完了,再重复一遍,这叫重诵。如果前面没有长行,一开始就用偈诵体说,这叫孤起诵,就是没有前文,提了种种的偈诵题材,这就叫孤起诵。
现在讲的偈诵是重诵的,因为佛恐怕众生不注意,所以再重诵一下,也恐怕观世音菩萨没有听清楚,因为这个法门是对观世音菩萨说的,所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要是把地藏王菩萨利益人天的事情说一说,无量劫也说不完。这个赞诵体材跟前面长行的意思是一样的。
佛说我用佛眼观看地藏王菩萨威神的力量有好多?恒河沙劫都说不完。佛说法常用印度的恒河作比喻,恒河跟长江差不多,但是沙粒不同,长江的沙粒大,印度恒河的沙子,像面粉似的,沙很细,分不出个数来。像数千里这样一条河的沙子,把这一颗沙粒做一劫,要把这个恒河沙一粒做一劫,时间是无法数的。这是说地藏王菩萨威神力,以佛的智能来宣扬,这么长的时间都说不完。好多的功德,做了好多的事,众生只要见一下地藏菩萨,给地藏王菩萨顶个礼,就这一念间的功德利益也说不完,这么长劫都说不完,见闻瞻礼一念间的利益也说不完。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这一共是六句,六句就叫一偈半,这个一偈半说的是,瞻礼地藏王菩萨就能成就众生,满足众生的愿。因为这是地藏王菩萨所发的愿,我们一般认为他只是度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其实并不是只在地狱度。
有人问我说:“地藏王菩萨在地狱里度众生,地藏王菩萨住哪?还度不度人间?”地藏王菩萨发的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并不是说他永远在地狱里度众生,人间就不度了,天上也不度了,并不是这个意思,这样理解就错了。你在人间造业,在天上造业,福报享尽了,还是要下地狱。他是说把你的罪业度清净了,你就不再下地狱了,那就再没有下地狱的众生了,是这个意思,并不是地藏王菩萨总在地狱里头。他到人间来也是住到人间,佛在忉利天说法,地藏王菩萨就住在忉利天。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下卷,地藏王菩萨住在什么地方?住在每一个境界,修的是二种观行,他终日度众生,并没有执着众生相,这个说的都是按众生分别心而说的。真正到地狱里的众生,哪有福德去见地藏王菩萨呢?已经堕到地狱了,连地藏名字都听不见,哪还看得到《地藏经》。地狱就是无暇,他受的痛苦一分钟一秒钟接续的发生,一点闲暇时间都没有,又怎么能见到地藏王菩萨呢?地藏王菩萨无处不在。现在我们这个会中就有地藏王菩萨,你信吗?有时是可相见的,但你见到也不认识,你知道我们哪一位是地藏王菩萨化身?无处不在,要体会这种法界相。
所以你要是想修无上的菩提,就是发了菩提心想成佛,乃至于我发的心就是出离三界苦,脱离生死苦就行了。有时我们发愿,愿心很小,佛给我增一点智能就行了。像小道友就增长一点智能,考试能考优等就行了,他没有特别的大愿心。像我们受苦,很痛苦了,也就是求地藏王菩萨免除现时的痛苦,哪还有成佛的心,脱离生死?并不是大家都发这个心的。
有人发心再也别受生死苦,永断三界,不要在欲界色界无色界流转了,发这个心的很少。不过以我自己的经验,大多数的人,或者家庭有什么困难,他的父母过去了,求佛菩萨加被,求地藏王菩萨加被超度,就是没有一个人像我说的:“我要离三界了,我求地藏王菩萨加持我!”我还没有碰到,乃至于说我要成佛。所以瞻礼地藏王菩萨,读诵《地藏经》,我不求现世福利也不求未来福利,也不求人天乘,也不求二乘,也不求权教菩萨,我求的是发大菩提心,增大菩提果,直至成佛,有没有人这样求的?所以我们要发一个出离三界苦,究竟证菩提的心,这样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就像《占察善恶业报经》,我想要达到“一实境界”,就要修二种观行,这样才是发大心的众生。
是人既发大悲心,要是发了大悲心,要想成佛怎么办呢?有一个方法就是礼地藏王菩萨,“先当瞻礼大士像”。你要想成佛,想离三界痛苦,也想让一切众生都成佛,让一切众生都离三界痛苦,这个心是大悲心。我们有时候为了自己离苦得乐,算不算大悲心呢?这个太狭隘了,只为自己就是狭隘,随时随地想到一切众生,想救一切众生的苦难,这才叫大悲心,才是菩提。
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呢?顶礼地藏王菩萨,称地藏王菩萨圣号,念《地藏经》就可以了,专修地藏法门,因为地藏王菩萨发的愿能够满足一切众生的愿,你要是有一切愿一切诸愿,那么地藏王菩萨就加持你维护你,使你速得成就,不被业障障碍束缚,不被遮止,使你达到目的成佛,出三界、了生死都能做到,你求一点人天的福报,得一点人天现实的利益,还得不到吗?一定能够得到。
但是有一种情形就得不到,你不信得不到,或者你信心不具足得不到,一定要至心至诚恳切的信。我们往往因为这种方便的情况反而使我们信心不具足,感觉这样太方便了,或是太浅显了,总想究竟一点,或深奥一点,或秘密一点不是更有成就?念一声地藏王菩萨,礼地藏王菩萨就能够成佛,太容易了,信心不具足!信心不具足,你得到的利益非常的小,建立在信心上,地藏王菩萨能使你一切诸愿都能成就。佛不会打妄语的,而且这是佛对观世音菩萨说的,让观世音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宣扬地藏王菩萨,让一切众生称地藏王菩萨圣号,能够发起大慈大悲的心,能够利益众生。
这样念地藏王菩萨,就是念你自性的地藏王菩萨,这种大悲心就是“一实境界”里发的真心,因为这个心把你含藏的无漏性功德都显现了,因为你就是地藏王菩萨,大家一定要有这个信心,乃至于你所救的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跟地藏王菩萨无二无别的,跟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的,跟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一切诸佛无二无别的。无二无别的就是没有两样,“一实境界”只有“一”没有“多”,乃至于“一”都是多余安立的,“一”是对着妄而安立的。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立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这一共是五个偈子,四五二十句,这五个偈子是说你想现在得到智能,能够有记慧,读经就能记住,另外有了智能了,才能相信得及,你希望不被感染,不被其他的境界所迷惑,必须得有智能;如果智能不具足,容易被现象所迷惑,也就是你信的不真诚。有人要想发心念经,不只是《地藏经》,也包括一切的大乘经典。为什么要发心念经呢?想度一切众生,想把一切众生,都度到成佛。
彼岸就是成佛,此岸者就是苦恼,成佛就是究竟快乐,我们念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从苦海此岸到涅槃彼岸,靠什么呢?得靠智能。智能是怎么来的呢?“一实境界、二种观行”就是修毗婆舍那,因为修观,你的智能就能生得起,观什么呢?不要多,观地藏王菩萨就行了。这部经推崇地藏王菩萨,要怎样观呢?每天早晨你心里清清净净的,漱完口了洗完脸了,其他的事情不要做,烧完开水供了佛,地藏王菩萨面前供一杯水,到了明天清晨把这杯水喝了。在这中间让你做几件事,三个七不要杀害众生,包括吃肉,吃肉者也就是吃众生肉,不要再说瞎话,不要饮酒,不要邪淫,这几件事一定要做到。妄语要特别注意,父母对子女千万莫说一句瞎话,要说真实的话,如果你三七天都能做到,就能感应到地藏王菩萨在梦中现身,或者灌顶加持,他现无边身,不一定现菩萨相或者来了这么一个人,跟你说都算是。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起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一共六句,这六句是一偈半,这是说什么呢?刚才我说了,我过去做什么,虽然不知道,但是从你没有这个智能就可以知道,你有宿业障,根基很钝,人家一听就会,为什么你不会?例如别人念《地藏经》,有的念四十五分钟,有的念一个小时,为什么你要念一个半小时,为什么别人听了经能懂你不懂,有的人要修行,有的不修行,为什么有这些差距?这跟宿业有关,这一个半偈诵是说钝根的,钝根就依着钝根的方法去修行。
为什么说供养呢?因为我们多生累劫来供养地藏王菩萨的事情也许做过,也许没有做过,为什么说做过呢?因为你现在又能够见到地藏像,又闻到《地藏经》,你一定供养过地藏王菩萨;过去供养可能不够深入,所以现在智能不大;虽然智能不大,但还没有落到饿鬼、地狱、畜生;现在能够做一个人,很不容易,而且是六根具全的人。什么叫六根具全?眼耳鼻舌身意,没有一根是坏的,不是瞎子不是瘸子不是跛子,都叫六根具全。意根就是神经失常。善根的大小就是你前生修的精进与不精进的关系,这里教我们这么一个修法,这个修法是开智能的一个修法。
我们现在穷,想转变成富有,也念地藏王菩萨,供养地藏王菩萨,持《地藏经》也能得到。以下两个偈子是说能够转贫为富,“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这两个偈子就是两种意思,一个要转贫穷成为富有,一个要转病苦成为快乐。现在我们修善因会得善果,这个善因是怎么修呢?持诵礼拜地藏菩萨,就是你至诚恳切的瞻礼地藏王菩萨,能够使你家宅不如意的事情,转成如意,眷属要分散的可以不分散。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
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
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
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
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
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
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
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
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
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这偈子是说你不论是在水里或陆地、空中,如果感觉有恐怖,只要念一万声地藏王菩萨圣号,这种恐怖心就会消失了。
“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佛不但嘱托一切众生要至心,也嘱托观世音菩萨要至心。“百千万劫说不周”,一百劫一千劫一万劫想把地藏王菩萨不可思议的这些事情说也说不完。无尽就是他利益众生的事,众生是无穷无尽的,每个众生都有无穷无尽的愿望要求,一念地藏王菩萨圣号,地藏王菩萨就加持你,念得更多,还度你一直到成佛,岂止消灾免难。我即使用上百千万劫的时间来宣扬地藏王菩萨的不可思议的威神力量都说不完的,无穷无尽。
“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这是总说。就是见闻见像瞻礼供养,不是只求自己一点人天的福报,也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一切众生;把求地藏菩萨这个功德、成果,回向给一切众生。有什么效果呢?那不仅仅是消灾免难了,能够了生死,证菩提、成佛的方便法门。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说这是方便之中的方便,这种方便是地藏王菩萨愿力的缘故,他是方便之中的方便,可是往往过份方便了,大家反而不信,总想找一个不方便的,找一个神秘的、困难的,说那个修了才可以成,你又克服不了困难,有很多问题你又做不到。即身成佛,地藏王菩萨没有说即身成佛,只是说你要经过一段时间或经过很长的时间。
念地藏王菩萨就很容易,随时随地任何时间,任何处所都可以。我们虽然当不了百亿富翁,也当不了亿万富翁,但是我们求个温饱总该可以吧!能够不受逼迫,就已经很好了,就把这个比喻成你念念地藏王菩萨,起码你暂时的现生安乐,地藏王菩萨又保证你不堕三涂,乃至于未来你多生累劫的修行,自然能成就佛果了,所以他说是毕竟成佛,能够超脱生死的。
“是故观音汝当知”,观世音你应当知道,这是佛的口吻,释迦牟尼佛对观世音菩萨说的。“普告恒沙诸国土”,你的缘特多,你的威力也特大,以你的神力来宣扬地藏王菩萨以及《地藏经》的功德更容易一些。
见闻利益就是,你见一见闻一闻都算,至于得到什么利益,我们说了老半天了,前面长行也说了,今天的偈诵也说了,就得到这么多利益。我再嘱托一句,大家要信别怀疑,我信了,有没有修,功德都在,你一定能得到利益;未来你一定了生死,成就佛果。不信,就是拒绝,你没有接受。信了,你就接受,我虽然没有做到,现在接受,我总有一天要做到的,就是这么个涵义。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本经最后一品是〈嘱累人天品〉,累是负累,我们有个负担,这叫负累嘱托,嘱托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所有在忉利天参加法会的这些大众,嘱托他们将来一定要宣扬地藏法门、宣扬《地藏经》。
在第一品上说文殊师利菩萨用一千劫来看看在忉利天集会的诸佛菩萨,不知其数,乃至于天人鬼神都是不知其数的,文殊师利菩萨以一千劫的时间都不能算出来。佛最后说:“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我用佛眼观都不能彻底,都不能知道他的数字,那就说明了地藏王菩藏已经度脱的人有这么多。那么所有参加法会的这么多人再去宣扬,佛嘱托他们,给他们一个负担,去宣扬地藏王菩萨!这一品就是这个意思。
佛对虚空藏菩藏说,闻到这部经,见到地藏王菩萨像,听到地藏王菩萨的名字有二十八种利益。二十八种利益之后又说了七种利益。但是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并没有说可以得到这么多的利益,但同样都是地藏王菩萨的法。
《地藏经》没有说“一实境界、二种观行”,只说见闻利益,因为佛知道末世众生不可能修行“一实境界、二种观行”,甚至于连闻名见相都会生起疑惑,要有信心都很难,为什么叫末法呢?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这么苦恼呢?有它一定的因缘。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能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佛说完〈见闻利益品〉之后,又对地藏菩萨说:“你虽然是度了那么多不可知数的众生,但是我还是得给你增加负担。”嘱托给谁呢?嘱托给地藏王菩萨。除了观世音菩萨应当护持《地藏经》,我现在还要慎重的特别嘱咐你;摸地藏王菩萨顶就是嘱托地藏王菩萨,你永远不要退心,永远救拔众生的一切苦难,这是嘱托的言辞。“而作是言,地藏!地藏!”佛是连续尊称他。我们有什么事情嘱托得特别慎重,会一遍又一遍的说,因为佛这个时候要涅槃了,把这个未来度众生的利生事业的责任,交给地藏王菩萨。
我不是给你增加负担,是因为你能做得到的,为什么呢?你有四种不可思议。其实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事太多了,前面说了不可思议的无尽,这个地方仅举出四种作代表。
“汝之神力不可思议”,就是他有无边的妙力,救度众生的妙力有无边的方便,这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学过《占察善恶业报经》,还可以用占察轮,我们不是爱打卦爱测字、爱看面相?用占察轮占察占察。
如果有怀疑,你就掷轮,你念了一千声地藏王菩萨,念了一万声地藏王菩萨,拜〈占察忏〉,看看你的三业清净不清净,你的怀疑就解决了,这是地藏王菩萨的一种神力。
“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我们举一个偈子就可以知道了,从“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一个偈子就知道他的慈悲了。前面的地神称赞地藏王菩萨就是这么说的,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他的愿也是大慈大悲,但是有毕竟的时候,地藏王菩萨的愿是无尽的,这就是他的慈悲了,因为他救度众生的愿力,这个慈悲不可思议。
还有,“汝之智能不可思议”,哪位大菩萨的智能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称赞地藏王菩萨的智能不可思议,说的是方便之中的方便,因为他的智能能够加持众生,例如供水,我们也供观音菩萨水,也供大悲水,用观音水洒净,也做了很多的功德事情,观世音菩萨没有说你喝了他的水能得到智能、能够得到记忆力,这就是地藏王菩萨的智能,这是他的方便法门。
“汝之辩才不可思议”,这个辩才显示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还有《大集十轮经》也显示地藏王菩萨辩才不可思议。
“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仅仅说了四件,假使再说下去多得很,不是我自己一佛乃至十方诸佛说千万劫都不能得尽,赞叹不完你的功德。这又重复恳切的嘱托,“地藏!地藏!”你看那符号都打惊叹号,惊叹号就是注意的意思,“记吾今日于忉利天中”,你千万记住今天这个忉利天的法会里头,“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在这么多的佛菩萨,这么多的天龙八部之中,我再一次以人天诸众生等,现在还没有出三界,还没有了生死,还在火宅里过日子的众生咐嘱于汝。
在佛经里形容我们这个世界就像着了火的房子,众生都在火宅中,就像是三岁的小孩,不知道着火的可怕,当他身上没有痛苦的时候,还在玩要,叫他出去还不走,不知道我们是在火宅中,也不认为这是火宅,但是诸佛菩萨天人看我们,是在火宅里头。佛说:“我把这些在火宅里没有得救的人嘱托给你,你一定使这些众生不要堕入恶趣,不但长时间不堕,连一日一夜都不要让他在三恶道中受苦,何况更落五无间呢?到了无间地狱,时间就长了,千万亿劫。一日一夜的时间都希望你把他们救出来,何况是落五无间,堕到阿鼻地狱呢?那就是动经千万亿劫也没有出期了,时间就很长了,我嘱托你千万不要让他们堕到地狱里头,哪怕一日一夜都不可以,何况很长的时间呢?”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为什么左一遍右一遍来嘱托你?因为这个国土、这个世界的众生跟其他世界的众生不一样,他们的性情犹疑不定,熏习的种性随时在变;今天做善,明天不做,又去做恶了,就这样反反复复的。这个世界的众生习恶者多,做善的很少,做坏事多而且做坏事不用学很容易。
我有时这样想,十六、七岁乃至于说是十四、五岁还没有长大成人,为什么要做那些杀人放火害人的事情呢?是从前生带来的恶种性。乃至于他前辈子是好人,但是在他被恶人害的时候,发恶愿了,他一发恶愿来生就变恶人,想要报复。
我在青岛,倓老法师跟我讲过,他说未来的果报一批一批的,没完没了。这种道理,弘一法师也讲了,所以弘一法师弘扬《地藏经》,念〈普贤行愿品〉消这个灾。只是我们发心,我们的力量消不了这个灾;这里赞叹地藏王菩萨不可思议的能力,我看还没有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这句话就形容“志性无定习恶者多”。
纵然是发了好心,我们常听到这么句话,好心不得好报,真是这样,他发的好心又退了,这一念又去造恶了。今天造恶了,明天作善,再过几天他又去做恶了,反反覆覆的;等他受报的时候,也是反反覆覆的。时而富贵安乐,时而受穷受苦,就这样反反复覆,而你做的报就叫华报,不是纯善的也不尽恶,要是遇到客观环境,他的恶业又增了,念念增长。
过去他念经,现在他做恶,善就全部消失了。如果他先做恶后来做善了,这个善够保持到很多生。先做善后做恶,恶心猛厉,不晓得等到什么劫,善才成熟,就是这么反反覆覆的。遇到恶缘,他念念增长;因为这个缘故“吾分是形”,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我并不是光现佛身,我以我的千万亿身化度一切众生,随众生是什么根基我就现何身度脱众生。释迦牟尼佛入灭,何曾入灭呢?他嘱托观世音度,地藏度,他自己不度?那只是示现,因为他示现入涅槃,度了好多众生,再示现降生,度了好多众生。所以释迦牟尼佛对地藏王菩萨说,我并不是只嘱托你来度,我自己也分身千万亿来随众生的根度脱他们。
“地藏,吾今殷勤”,殷勤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勤勤恳恳的,以天人众咐嘱于汝,把现在没有脱离三界的;不论生天的,在人中的,都嘱托给你。如果有天人和善男子善女人对于佛法种少善根,一称南无佛或者单合掌、小低头见了三宝了,他高兴一下,都算是种了善根。即使是像一寒毛那么大,一微尘,或者一沙粒那么多,一滴水那么多,有这么一点点善根,你以你的道力都要拥护保护这个人,别让他退失,要让他往前进,渐渐的修行,能够达到无上道,究竟成佛。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如果随他所造的业,堕到恶道去了,没有善根,如何救拔他呢?如果在堕恶道的时候,或者到了地狱门口,他能善根发现,念一佛名号,或者念一个菩萨名号,或者念大乘经的一偈一句,一个偈子也可以。古人说半句偈能破地狱之门,“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这是《华严经》第四会上,觉林菩萨赞叹佛的。若有人只念了一句,后面两句忘了。“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就念这么半句偈,地狱像全变了,立刻就变成天堂,这也就是所谓半句偈,能破地狱之门。
或者是只要能念一句或者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说这个众生,你以你的神力方便把他救脱了,在这个人的身前现无边身,把这个地狱碎掉,令他生天。因为他的善根很少,生天就很不容易,等到那时候能念半句偈或念一声佛号是太困难了,到那个时候还能想得起佛号?诸佛菩萨虽大慈大悲,但是难度无缘之人,他能念半句或念一声佛号念一个菩萨名,等于是有缘的。
我们在北京的一个道友看见一个老太太领一个小孩子,祖孙俩人当乞丐在要饭,他发起大悲心了,他自己有间庙,他跟她俩商量,他说:“老奶奶,我跟你商量件事,你跟这小孩要饭很苦,可不可以把这小孩子给我做徒弟,我在庙里养着你们,你也去庙里当个净人,吃现成的,让他学学佛,免得受苦难。”这婆婆把眼睛一瞪道:“我们要饭已经够倒霉了,你还让他去当和尚!”大家听这句话是什么涵义?说他要饭够倒霉了,当了和尚比要饭更倒霉。你要让他信仰三宝,他都不会有这个善心的,善缘不容易种。
没有善缘,你想度她也很难。大家都有亲友,除非他的善缘、善根发现了,你一说他很高兴,他愿意跟你信。有些人你一说,他看看你扭头就走了,理都不理,你有没有这样的亲友?我想你们会碰得到。当到地狱时能念声佛号,还是有大善根的,当然不会下地狱,因为你心里头念一声佛号,念一句大乘经典,你意识当中的善根就发现了。这些人都是有善根的,不然受不到那种好处。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这个偈语就是这么一句话,受到佛一而再再而三殷勤的嘱托,地藏王菩萨就表态了。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地藏王菩萨就承受佛的嘱托,胡跪合掌是接受法的一个意思。地藏王菩萨说:“世尊你不要忧虑了!我知道,未来世的这些众生,善男子、善女人,他们只要对佛法有一念的恭敬心,一念的恭敬三宝,恭敬地藏王菩萨,我会想种种方法使这个人得度,使他别在生死之中常流转,让他赶快得解脱。”解脱就是了脱生死的意思,这仅仅是一念。”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闻了佛法之后乃至于做好事善事,这个善事是,十善业身。尔后又念念的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一定能成佛,不会退到三恶道去,乃至于菩提道决不退,不退转就是获不退位,永远不退道。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
这时有另一位大菩萨叫虚空藏,为什么叫虚空藏呢?他含藏的功德,像虚空一样,藏者含藏意,就是库藏的意思;他的库藏像虚空那么大,虚空是无所不包。这位菩萨的功德,在《华严经》、《大集十轮经》里,是不可思议的,他的功德就像虚空那么多。
《十轮经》上有一位菩萨问佛,何故名虚空藏?是什么因缘叫虚空藏?
问话的这位菩萨叫速辩,他的辩才很迅速很猛厉;速辩菩萨爱发问,凡是发问都是智能很大的菩萨。佛就告诉他说,譬如一个富有的人,他的库藏很多无穷无尽,他心里没有悭吝而去布施,凡是贫穷的到他那里去求,他都布施满他的意,虚空藏菩萨就像那个大长者似的,他有无穷无尽的功德施给众生,这叫虚空藏。这个虚空藏菩萨来请示佛,请示什么呢?还是地藏王菩萨的利益,地藏王菩萨利益众生究竟有好多,他又重复来请示。
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闻于如来赞叹地藏菩萨威神势力不可思议,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礼形像,得几种福利?唯愿世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等略而说之。
在这段经文中,虚空藏菩萨是当机众,上一段是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问佛说,我到忉利天以来,一直是听您赞叹地藏王菩萨不可思议的威神势力。未来的世中,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或者一切天龙闻到《地藏经》,或者听到地藏王菩萨的名字,或者瞻仰顶礼地藏王菩萨形像,能得到几种福利啊?想请世尊给未来的众生或者现在的众生略而说之。“略而说之”,当然是功德太多不能说详尽,这个法会说的时间太久了,说到这里也就要结束了,请佛简略说一说,让大家好记。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护临,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毕竟成佛。
佛告诉虚空藏菩萨要谛听,你如理的听,恭恭敬敬的,如是一实境界的来听,我一样一样的跟你说。“吾当为汝分别说之”,不是笼统的说,这个功德有二十八种,后头又加七种,七种跟二十八种是相同的,不过是简略一些。
佛就跟他说,要是未来世,也就是指我们的当机众,现在的我们都是这个法会上未来世的当机众,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到地藏的形像,(地藏王菩萨的形像怎么样塑的都有,有的立像,有的站像,有的光头,有的拿锡杖,各种形像不一样。)“及闻此经”,此经就是《地藏经》,“乃至读诵”,不仅是听,而且还能读,照着经本念,背着经本诵,更以香华、饮食、衣服、珍宝来布施供养或者赞叹,称赞地藏王菩萨的功德。“瞻礼”,就是顶礼,如此就能得到二十八种利益。
“一者天龙护念”,天龙护念就是八部鬼神。“龙”,大家不要会错意了,龙的种类有很多,在天上守藏的龙,护守国家的库房的。在地底埋藏的珍宝有龙守护,或者是长成的灵芝草,都有蛟守护,那就是龙的化身,都是守护神。或像我们中国的棒锤,所谓棒锤就是人蔘,像美国的花旗蔘,或韩国的高丽蔘,这个蔘不是,我说的棒锤是真正长成人形的,吃了能延寿千年。人要将死的时候,给他喝,让他念七天的地藏王菩萨圣号,念佛的名字那就好了,你要是能买到这种人蔘熬点水喝下去,他这口气总是咽不下去,能活七天。
天龙的享受跟天人差不多,但是他有痛苦,每天到了日中时分,他要化成畜生,每一个鳞甲里有些小动物吃他,痒得不得了,他要受这么一个时辰的苦,他身上排泄的气味,自己都不爱闻。所以龙种有好多种,这里所指的龙不是人间生的龙,而是天龙得道的。经中常提到天龙来护念你,凡是有《地藏经》所在,凡是你供养过地藏王菩萨,有地藏王菩萨像的所在,天人或者龙都来护念你。例如你念经的时候,有时感觉身上发热了,有时发冷,有时候有点恐怖感,那是菩萨来了,不是天龙,大菩萨来了功德很大的,你感觉到了,就为他的德所摄,你感觉有点恐怖,没有关系,你照样念你的经,他是来护持你,不是害你的。
“二者善果日增”,你所积的善果所种的因,一天一天的增长,将来所得的果报愈来愈大。“三者集圣上因”,就是要成圣人超出三界了,了生死证涅槃。“四者菩提不退”,直至成佛菩提,就是觉悟义,一定能成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会退失的。“五者衣食丰足”,现世有吃有穿。“六者疾疫不临”,不害病,不会得到瘟疫、传染病,也不会生病的。“七者离水火灾”,有小灾有大灾,能够脱离,在火灾水灾当中,你不受危害。
“八者无盗贼厄”,盗贼不会偷你的,也不会抢你的。你只要念一部《地藏经》,只要天天念地藏王菩萨圣号,这种苦难你不会遇到的。“九者人见钦敬”,人家看见你都欢喜,恭敬你,钦佩你。“十者神鬼护持”,这比天龙的威力要大些,一般的善神、善鬼都帮助你。“十一者女转男身”,你不愿做女人身,可以转男人身。“十二者为王臣女”,你愿意当女人不愿变成男身,可以给国王大臣做女儿。“十三者端正相好”,不论是男是女都长得相貌端正。“十四者多生天上”,少来人间,三恶道根本永远不会去了,闻到名字诵了《地藏经》的,有这种好处。“十五者或为帝王”,来到人间或者做帝王。
“十六者宿智命通”,能知过去宿命的智能,这个智能能知道你过去多生的事情。我前生做什么,大前生乃至于三十生,三百生,三大劫你都做什么了;罗汉只知道三大劫,三大劫以上,罗汉就不知道了,不过这些大菩萨能知道。
“十七者有求皆从”,这是满愿,你求什么不会有困难的。凡是诵地藏王菩萨圣号,读《地藏经》不是有非分要求,决不想害人,说那个人跟我有仇,我念《地藏经》让他倒霉,这种要求绝对不灵的。菩萨绝对不会让你去害人,要想害人,这个愿不得从的。不是说有求皆从吗?那是不行的,你得跟地藏王菩萨的愿相符合。
“十八者眷属欢乐”,就是六亲眷属都很快乐。“十九者诸横消灭”,横事就是不如意事或者横死,飞灾横祸,不会降临到你头上,一到你头上也化解了。“二十者业道永除”,三恶业道永远除灭了。“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你要生人天或求往生净土,能够通到。“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不但说你醒的时候快乐,就连做梦都快乐,不会做恶梦。“二十三者先亡离苦”,就是你过去死亡的六亲眷属一定能脱离苦难,但是你得给他们回向,以你诵地藏王菩萨圣号、念经的功德回向给死亡的亲友,让他们能够脱离痛苦。
“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你要是再转生就能带着你的福德智能去受生,把你过去所做的福德显现出来。“二十五者诸圣赞叹”,诸圣赞叹就是佛菩萨,他令人赞叹你。
“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这样就可以得到七种利益。前面所说的二十八种利益是指在人道中,修行所得的利益;要是未来的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也可以得到七种益。二十八种利益与七种利益,可以分开也可以合起来说。
“一者速超圣地”,天人都有五种神通,假使精进修行了,天人就可以得到漏尽通,成道证果,可以断了见思二惑。
“二者恶业消灭”,鬼神也有业,无始的业障还是很重,祇不过生了天,但是这种福德还是会退失的。现在依地藏王菩萨的力量,消除了无始的业障,这里是指天神而说的。
“三者诸佛护临”,要是依照《地藏经》来修行,见与诸佛的见是一样的,他的心藏与地藏菩萨的地藏、佛的佛藏都合为一体了。他的行同佛行,德同佛德,是这样的涵义。
“四者菩提不退”,把一切惑业断了,见了真,证菩提果,永远不退道。
“五者增长本力”,愈是修行,性德就愈彰显,障碍消除的愈多,这样可以增加你内心的力量。
“六者宿命皆通”,有宿命通就好了,过去发了什么愿,自己都不知道,你今生可以遇见《地藏经》,这都是过去有发愿的。
“七者毕竟成佛”。
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是时忉利天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一切众会俱复瞻礼合掌而退。
这是最后一段经文,是指地藏菩萨的功德不可思议。
《地藏本愿经》,或名《地藏本行》,或名《地藏本誓力经》,发誓是坚定、决定这么做;这部经就是说明地藏菩萨的大愿,我们要学地藏菩萨,就要发大愿。可是发大愿要注意一点,特别是对你的冤家、仇人不要生起恨心了,要发愿先度他们。父母、六亲眷属可以慢一点,因为你的冤家、仇人会处处找你麻烦,不要再对他们生起恨心了。度冤家、仇人是发大慈悲心的最好方式,心量要开阔一点。
另外,我劝大家诵《地藏经》,要一天诵一部《地藏经》,如果没有时间,那么,一天诵一品总可以,有时经文很简短,可以诵二品,特别要在十斋日诵经。《地藏经》的修行法门很多,你照着做就可以了。诵经的时候,就是修行,念地藏圣号,就是修行。有些人念经不知道自己是在修行,有些人念佛不知道自己就是在修行,还去找别的修行法门,这就是末法的众生。
在末法中的正法,是指我们闻到法,就去做,这就是正法;对你而言,读诵受持,教化别人,法就不末,你是在行菩萨道。对于不知不觉的人而言,这是末法,听了还毁谤,这不但是末法,还是地狱种子,地狱种子种下了,那就下地狱了。
文殊菩萨在〈净行品〉中教导我们,一定要善用其心,用得好,罪恶可以变成智能,变成福德;用得不好,福德会变成恶业。现在《地藏经》圆满了,希望大家善用其心!
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