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英烈传

     徐渭
    22万字2个月前
  • 非烟传

     皇甫枚
    0万字2个月前
  • 中国史学精神

    李宗侗治学,上探古史,下及近代,对中国古代史、晚清史、史学史等均有专门研究,成一家之言。本书收录作者论史文章30 篇,选自作者几部代表性著作。全书由三个部分和附录组成。第一部分,“中国史学起源”收录作者论述中国史学源流的论文12 篇;第二部分,“史家与史官”收录作者论述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史学著作的文章 10 篇;第三部分,“历史的剖面”收录作者就某一个专门问题撰写的文章 8 篇,从具体的侧面反映

     李宗侗
    33万字2个月前
  • 诸葛亮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诸葛亮》孙毓修著。诸葛亮,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字孔明,人称“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属湖北襄樊),建安十二年(207)出山,任刘备军师,221年刘备称帝,拜为丞相。死谥忠武。

     孙毓修
    5万字2个月前
  • 丁文江的传记

    《丁文江的传记》作者是胡适。最初1956年刊载于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刊》第三辑《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丁文江先生逝世廿周年纪念刊》上,1960年6月由台湾启明书局出版,并附了作者写的《校勘后记》,本书介绍了在很多学术领域做出过开拓性贡献、在科学史和学术史上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人物丁文江的生平事迹。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和他的团队使中国地质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

     胡适
    11万字2个月前
  • 白话陈书

    《陈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唐姚思廉撰。贞观十年(636年)成书。三十六卷。分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记载陈武帝永定元年(557)至后主祯明三年(589)三十三年历史。系据其父姚察《陈书》旧稿而成。此为《陈书》白话文。

     姚思廉
    21万字2个月前
  • 满文老档

    清初官修满文编年体史书。额尔德尼、达海、库尔缠等奉敕撰。凡180册。起清太祖努尔哈赤丁未年(1607),迄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依年、月、日顺序编写。此版本内缺天命七年(1622)七月至十二月,天聪七、八、九年(1633—1635)部分(其中天聪九年原稿本,1935年整理内阁大库时已被发现)。老满文的《满文老档》原稿本37册,加上1935年发现的共40册,今存台湾故宫博物院,称《老满

     佚名
    98万字2个月前
  • 德宗承统私记

    罗惇曧(1871~1924),早年与梁启超等并为康有为高足,中年屡任要职,晚年纵情鞠部,与梅兰芳等过从甚密,有梨园掌故巨著《鞠部丛谈》。罗氏亦为清代野史掌故方面的大家,有关著述近二十种,《德宗承统私记》为记述光绪帝即位的稗史名作,民国年间被编入《满清野史续编》中,今据此标点整理。

     罗惇曧
    1万字2个月前
  • 唐史通俗演义

    《唐史演义》共有一百回李氏先祖对北方各国的特别贡献,在隋朝末年纷乱局面中得以保存实力,一举赢得天下。太宗李世民对大唐帝国的建立更是众所皆知,在弱势的反对下顺利取得帝位,并开创了贞观之治。其后更有史无前例的女皇帝武则天,延续了帝国的盛世。唐玄宗的开元天宝之治紧接其后,帝国在中土大地上傲视世界各个角落。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开始步入衰落。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成为唐朝政治的毒瘤。宦官掌握这个摇摇欲

     蔡东藩
    63万字2个月前
  • 海国春秋

    原名《希夷梦》十二卷四十回。作者汪寄,号蜉蝣,新安人。据此,盖乾隆时人,书亦著于此时。现存最早的是嘉庆十四年新镌本堂藏板本,又有光绪四年翠筠山房刊本。叙述韩速、闾丘仲卿二人在海国建功立业五十年,而两宋兴衰已三百年的故事。

     汪寄
    48万字2个月前
  • 灵应传

     孙揆
    1万字2个月前
  •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

    四章。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光绪三十年载《新民丛报》第8—49号。考察了中国历代政治的演化。将中国专制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史,分为封建未定期(黄帝至周初)、封建全盛期(周至汉初)、封建变相期(汉景武以后至清初)、封建全灭期(康熙平三藩以后)四个时期及十三个小阶段来论述,并探讨其发展变化的原因。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学说批判了中国专制政治。为中国较早的政治制度通史。后收入《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
    0万字2个月前
  • 班超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班超》孙毓修著。班超 (32—102)东汉名将、外交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弟。本读诗书,后投笔从戎,随外戚窦固击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西域31年,为西域都护,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封定远侯。暮年回京

     孙毓修
    5万字2个月前
  • 史记三家注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及张守节《史记正义》之合称。三注本各单行,至北宋始将三书注文皆散列于《史记》正文下,合刻为一编。三书先后递补,相得益彰。大体说来,《集解》以征引广博为胜,《索隐》以探幽发微为长, 《正义》以详释地理著称。对《史记》研究起到积极作用。三家着力于史实考订与补正,如《夏本纪》载“帝相崩,子帝少康立。”《索隐》、《正义》均指出帝相被篡,其间历经羿、浞二世,凡4

     司马迁
    142万字2个月前
  • 白话梁书

    《梁书》,纪传体断代史书名。“二十四史”之一。唐姚思廉撰。贞观十年(636)成书。五十六卷。分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记事上起梁朝建立(502),迄于梁灭亡(557),凡五十六年历史。系据其父姚察《梁书》未完稿成书。保存大量梁代历史资料,叙事简洁。此为《梁书》白话文。

     姚思廉
    27万字2个月前
  • 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人物志。曰名宦,凡人任于苏省有名者,曰任绩,凡苏人任于京外有可述者;曰孝义、曰儒林、曰文苑、曰武功、曰忠节、曰隐逸、曰艺术、曰方外、曰流寓,皆详事实,各为列传。此次编志,夏先生仁虎有补者,一并列入。

     缪荃孙
    258万字2个月前
  • 中日兵事本末

    清罗惇曧撰。记叙清同治元年(1862)后中日关系及日本侵略朝鲜,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等过程。并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斥责清政府腐败昏庸及其将帅的贪鄙无能认为中日战争的结果加剧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

     罗惇曧
    1万字2个月前
  • 南北史通俗演义

    《南北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论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该书取材谨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让人入门民族历史。《南北史演义》为民国蔡东藩在“演义救国”思想指导下创作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论述

     蔡东藩
    63万字2个月前
  • 狄青演义

    《狄青演义》叙述了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抗击外侮、斥佞除奸、忠君报国的故事。包公断狸猫换太子案,以及杨、包、狄与奸相庞洪的斗争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杨宗保的老成持重,狄青的血气方刚,包拯的足智多谋.

     西湖居士
    23万字2个月前
  • 柳氏传

     许尧佐
    0万字2个月前
  • 中国史叙论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著作。梁启超著。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梁氏拟著中国通史,先成此叙论,共分《史之界说》、 《中国史之范围》、《中国史之命名》、 《地势》、 《人种》、《纪年》、《有史以前之时代》、《时代之区分》八节。本著认为历史就是记述人间过去的事实,而过去的史家只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实是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则必须说明事实之关系及其原因结果,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关系。

     梁启超
    1万字2个月前
  • 马援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孙毓修著。 马援,东汉名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为新莽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依附陇西隗嚣,终归刘秀。建武十一年(35年)任陇西太守,破先零羌。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将军,镇压交趾征侧、征贰起义,封新息侯

     孙毓修
    4万字2个月前
  • 土官底簿

    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朱彝尊《曝书亭集》中有是书跋,只称钞于海盐郑氏,亦未言作者为何人。本书专记明朝嘉靖以前各省土司之情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录存之也。”从内容可以看出,本书是辑档案资料而成。书中载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广、广东之土司共三百六十三家,其中云南一百五十一家,广西一百六十七家,四川二十四家,贵州十五家,湖广五家,广东一家。各土司,

     佚名
    6万字2个月前
  • 白话南齐书

    《南齐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南朝梁萧子显撰。五十九卷。原本六十卷,今本佚《序录》一卷。分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记事起齐高帝建元元年(499),迄和帝中兴二年(502)。此为《南齐书》白话文。

     萧子显
    21万字2个月前
  • 江苏省通志稿金石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金石志。缪编修荃孙原有金石志,已刊印。今将缪氏有者列为前编,现自各志访得者列为后编。但未调查,仍苦不备。

     缪荃孙
    79万字2个月前
  • 拳变馀闻

    罗惇曧撰。是罗氏《庚子国变记》的拾补。是书系杂记,记事不按时间顺序,随闻随录,记叙义和团各派源流,宗教仪式,在京、津活动情况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等事。侧重记叙清廷上层各派之间矛盾,对毓贤、徐桐、赵舒翘、袁昶和许景澄等人有关活动皆一一叙其始末。首见天津庸报馆编印的《庸言》第1卷第3、4号,又见胡寄尘辑《清季野史》。是篇录有义和团揭帖、义和拳源流、义和团首要人物如张德成、曹福田和黄莲圣母的事迹,以及红

     罗惇曧
    0万字2个月前
  • 两晋通俗演义

    《两晋演义》为《历代通俗演义》之一,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晋代的兴亡。共有一百回,起自司马炎代魏,终至刘宋代晋,经历156年。西晋结束了将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可是八王之乱,消耗国本,与汉人杂处的胡人趁机相继发难,导致了西晋的覆亡。而东晋则在江东重建,蓄积能量,展开艰难的北伐重任,却因内部权力争夺而损耗了实力。大将刘裕脱颖而出,两次

     蔡东藩
    58万字2个月前
  • 东周列国志

     蔡元放
    72万字2个月前
  • 宣室志

    唐代中国传奇小说集,共十卷。在《崇文书目》、《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中均有著录,共11卷。明代抄本、《稗海》本均为10卷,附补遗1卷,110多条。盖南宋时从《太平广记》中辑出,《丛书集成》本即用此本排印。

     张读
    8万字2个月前
  • 中国史论集

    翦伯赞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不仅其专著(如《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在史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其史学论文(如《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论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及有关《红楼梦》研究、历史人物评价等),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本书以北京大学历史系张传玺教授搜集、整理的底本为基础,选取翦伯赞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重要史学论文,以时间为纬,从政治、经济、文化、人物

     翦伯赞
    6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