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大同平叛志

    明尹耕撰。耕,字子莘。代州(今代县)人。嘉靖进士,累官河南按察司兵备佥事。此志记嘉靖三年(1524)七月,巡抚都御史张文锦为防蒙古骑兵南下,在大同北修五城堡,听从贾鉴建议,不另募兵,而调大同兵二千戍守。镇兵多有家小,游堕已久,不愿吃苦,又惧张御下严急,于是郭鉴等聚兴杀张、贾,拥戴系狱总兵朱振为主。次年二月被朝廷平定。嘉靖十二年十月,镇兵因总兵李瑾执法严急,复拥朱振作乱,杀李瑾。次年正月,勾结蒙古

     尹耕
    0万字2个月前
  • 明宫史

    宫苑志。明吕毖选辑。明万历太监刘若愚曾著有 《酌中志》一书,以辨白自己受魏忠贤党败而入狱的牵连。其书其24卷,记晚明皇帝、后妃、太监、宫女诸事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书中第16卷记内府职掌,17卷记大内规制、18卷记内板经书,19卷记内臣佩服,20卷记饮食好尚,是此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吕毖从《酌中志》 中选出的恰是这5卷的内容,他把次第先后重加编排、篇目小作改动,题以 《明宫史》 刊行。全书分金、木

     吕毖
    4万字2个月前
  • 西夏书事

     吴广成
    25万字2个月前
  •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近人梁启超撰。五节。为纪念《申报》创办五十周年而作,载《最近之五十年》中(1923)。该文以中国人学习西方为线索,把五十年来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分为学习西方坚船利炮、政治制度和文化三个时期。指出第一期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有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的兴办等。第二期从甲午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但政治运动完全失败,只剩下废科举算是成功。第三期,是从文化根本上

     梁启超
    1万字2个月前
  • 朝鲜王朝实录[中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中宗实录]。李怿(1488年—1544年),即朝鲜中宗(?? ??),朝鲜王朝第十一代君主(1506年—1544年在位)。字乐天,是朝鲜成宗李娎嫡次子,燕山君李?异母弟,母为贞显王后尹氏。李

     佚名
    763万字2个月前
  • 咸淳遗事

    历史著作。2卷。撰者不详,当为宋故老遗臣。或以为元人偶得当时邸报排比而成。记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至八年之事。于尊崇赐命诸政典记载颇详,并备录学士院所行制命之词,而朝廷大政多阙略不载。所记遗闻琐记多史所未备,足资考订。原本久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遗文,编为2卷。有《墨海金壶》、《粤雅堂丛书》等本。

     佚名
    5万字2个月前
  • 唐史论断

    三卷,宋孙甫撰。孙甫,字之翰,许州阳翟 (今河南禹县) 人。天圣年间进士,累官秘阁校理,并著《三圣政范》,以前三朝故实校时政得失,力陈与西夏和盟的利弊关系,直言敢谏,反对宋夏和议,甚至指斥仁宗的奢侈荒靡,对好友杜衍等人的过失,也直言于朝。后来出知数州,历直史馆、河北都转运使等,一生好古文,善议论,曾著《唐史记》,以唐代君臣行事,论断一代治乱,现仅存《唐史论断》。 孙甫因刘?的 《唐书》烦冗芜杂,

     孙甫
    4万字2个月前
  • 革除遗事

    明黄佐撰。六卷。《革除遗事》原书为十六卷,文字较繁,本书系作者手定删节本,原分七卷,一卷已佚。内容为:一、君纪,记建文二、阖宫传,记皇太子妃吕氏、皇太孙妃马氏等三、列传,记董伦、沐春、王绅等七人四、死难列传,记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练子宁、铁铉、卓敬等四十六人五、死事列传,记耿炳文、高巍、马宣等十三人六、外传,记王钝、郑赐、黄福等九人。

     黄佐
    4万字2个月前
  • 明朝小史

    《明朝小史)十八卷,明吕毖撰。吕毖,字贞九,太仓人,诸生。明亡后,于无锡为道士。是书分洪武、永乐以迄天启、崇祯、弘光等纪。记各朝遗事,标立题目,以事系题。书中有些篇近似小说,多有不经之语。但记明太祖“中原传檄”为明史所不载。崇祯纪之各府州钱粮、诸番国风土,及弘光纪史可法南中复书等可供考史之资鉴。著者史识不高,颇少剪裁,但据传闻,然亦存当日史事。是书成于清顺治初年,有《玄览堂丛书》本、海盐朱氏藏清

     吕毖
    11万字2个月前
  • 西夏事略

     王称
    0万字2个月前
  • 中国革命史论

    陈天华撰。《中国革命史论》系为批驳梁启超保皇论调而作。梁启超为反对革命,于1904年发表了《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一文,以便“求其论据于历史,鉴其因果于历史”。他宣称,中国与西方不同,中国历来的革命,皆是野心家实现个人野心的手段,都要祸及全国,祸延百数十年,使社会倒退,人口锐减,而且势必造成外族的人侵,所以革命者乃是灭亡中国的罪人。对于梁启超的挑战,陈天华于1905年在《民报》第一、二号上发表了

     陈天华
    1万字2个月前
  • 朝鲜王朝实录[燕山君日记]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燕山君日记],鲁山君、燕山君、光海君王位被废黜,因此不称实录,称“日记”李?(1476年11月23日—1506年11月20日),朝鲜王朝第10代君主(1495年—1506年在位),是朝鲜成宗

     佚名
    184万字2个月前
  • 战国策校注[四库本]

    注释书。元吴师道撰。《四部备要》本33卷。《战国策》编自汉刘向,注始后汉高诱。传至北宋,正文及高注均有佚缺。曾巩曾合诸本作校补。南宋时姚宏及鲍彪以曾巩校本为基础,分别作注。姚氏仍刘向所定编次,稍补高注之缺,重校正,兼训释,凡所增注,悉冠以“续”字,是为姚氏续注本。鲍氏则打乱刘向旧有章次,以王系事,重定编次,又考之《史记》诸书,新为之注,是为鲍氏新注本。吴师道以为,鲍注虽于高注讹漏多所补正,然缺失

     吴师道
    30万字2个月前
  • 大事记讲义

    史论著作。南宋吕中撰。23卷。吕中曾受业于陈傅良、叶适,以其师学说观点,对北宋朝章国典、君臣言行加以阐述和评议,成此讲论稿本。是书第一卷载治体、制度、国势论3篇,卷二至二十三以北宋九朝事迹,分类叙编,间加论断。凡政事制度及百官贤否,具载于编。所议选举、资格、茶盐政制诸条,颇切宋时稗政。所载诠选、任子、三司、税茶等有关史实,可备《宋史》诸志及《文献通考》之未备。有关朋党诸人事迹及议新法之辨论,与《

     吕中
    14万字2个月前
  • 国宝新编

    一卷。明顾璘(1476~1547)撰。顾璘,字华玉,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宏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颇负才名,金陵三俊、金陵四大家之一,喜诗好友,著有《浮湘集》、《山中集》、《凭几集》、《近言》等。《周宝新编》记顾璘同时代知交友人李梦阳、何景明、祝允明、徐祯卿、朱应登、赵鹤、郑善夫、都穆、景旸、王韦、唐寅、孙一元、王宠13人,为每人作传作赞,略叙数语以存其人。《国宝新编》

     顾璘
    1万字2个月前
  • 奉天靖难记

    《奉天靖难记》是一本浙江汪启淑的家藏本,以记录作为载体。纪明成祖初起至即位事。盖永乐初年人所作。其於懿文太子及惠帝,皆诬以罪恶,极其丑诋。於王师皆斥为贼。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其语多诬伪,殊不可信。按建文元年十一月,成祖战胜白沟河,上惠帝书,并移檄天下,军中仓卒,语多可笑。姜氏《秘史》所载,最得其真。是书於《上惠帝书》颇有删润,而《移檄》则置之不录。则其文饰概可见矣。

     佚名
    6万字2个月前
  • 五国故事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云间据目抄

    明代笔记。5卷。范濂撰。前有万历二十一年(1593)高进孝序,说明该书的性质及写作缘起:“曰云间,就云间(松江)一郡之事而书之也。曰据目者,为一郡实录,必目所睹见,则书之也。叔子(范濂)生于嘉靖庚子(1540),自十龄以外,涉世凡四十余年,其间人文之高下,习尚之污隆,财赋之增减与夫灾祥荐至、土木繁兴,其为时屡迁,其为变不一,顾郡乘阙之久矣,不有纪述,百世而下,征文献、观理道者何以考诸?此任世道者

     范濂
    5万字2个月前
  • 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李娎(1457年—1495年),即朝鲜成宗(?? ??),朝鲜王朝的第九代君主(1469年—1495年在位),朝鲜世祖李瑈之孙,朝鲜德宗(懿敬世子)李暲之子,朝鲜睿宗李晄之侄,母

     佚名
    535万字2个月前
  • 戊戌政变记

    论述清末戊戌政变的历史著作。梁启超著。1898年12月起连载于《清议报》,1899年清议报社出版单行本,线装3册9卷,约11万余字。其后广智书局又出铅字排印本,内容基本相同。1936年中华书局收入《饮冰室合集》,列《专集》第1种,删去第5篇《政变后论》,将第6篇《殉难六烈士传》递为第5篇,内容也与清议报社本有异。1954年中华书局据《饮冰室合集》原型重印。台湾文海出版社1975年重刊本据广智书局

     梁启超
    11万字2个月前
  • 十七史纂古今通要

    十七卷。元胡一桂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先生。元徽州婺源 (今属江西) 人,宋景定五年 (1264),领乡荐,试礼部不中,于是退而讲学。远近师之。入元家居,并以讲学著述为业。其学宗朱熹,而且精通《周易》。著有《周易本义附录纂疏》、《易学启蒙翼传》、《十七史纂古今通要》、《朱子诗传附录纂疏》。是书始自三皇迄于五代,广搜史事,并且附加论断。作者于书前作序且制地理世系等十三图。此书议论精辟,并且在古今

     胡一桂
    19万字2个月前
  • 后鉴录

    三卷。是书记述明中叶刘六、刘七起义、安化王谋反、刘瑾被磔、宁王起兵、江彬伏诛、哈密都督反叛诸事,大都直接抄自刑部档案材料,包括犯人供词、审处奏折、皇帝诏旨等,详实可靠,可订补《明实录》、《明史》等书舛误之处。有《国朝典故》本、《明史资料丛刊》第一辑标点本。

     谢蕡
    8万字2个月前
  •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记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危及死后葬事。所述虽来自传闻及西方报道,但言语平实,较少夸张,有一定史料价值。据《满清野史丛书》本标点整理。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五代新说

     徐炫
    1万字2个月前
  • 中国国民党总章

    1924年1月28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党章。内容包括13章及附则,共86条。主要有:1规定以实现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最高宗旨。规定了全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常设机构、中央监察机构的组成和任务等2规定国民党地方组织为省党部、县党部、区党部和区分部4级3关于接纳党员的条件4关于党的纪律5规定党在秘密、公开或半公开的非党群众团体中设立党团问题6关于党的经费来源7规定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朝鲜王朝实录[睿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睿宗实录]。李晄(1450年—1469年),即朝鲜睿宗(?? ??),朝鲜王朝第八任君主(1468年—1469年在位),字平甫,又字明照,是朝鲜世祖李瑈次子,母为贞熹王后尹氏。初封海阳大君,

     佚名
    31万字2个月前
  • 熙朝乐事

    笔记。明田汝成撰。不分卷。成字叔禾,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嘉靖进士,文学家。官至广西布政司右参议。著有《西湖游览志》等。此编记明代节日习俗、游乐诸事及钱塘观潮,西湖览胜,备极详赡。且诗文并茂,文采风流,足以反映盛明时期江南民康物阜气象,故谓之“熙朝乐事”。其记节日习俗由正月朔日官府望阙遥贺迎春活动开始,至除夕祀百神,盆、祷灶、请方,抱镜卜吉、博戏守夜诸习止,按月琐记,既抒盛况,兼考源流,为研究

     田汝成
    1万字2个月前
  • 史纠

    六卷,明朱明镐撰。是书考订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上起《三国志》,下迄《元史》,每史各为一编。作者通过对史书的考订,阐发了他的史学主张。1他认为纪传体史书的本纪不能太简略。卷4中说:“纪略传详,史体固然过加删削,毋乃太简!”2纪传体史书的立志要严格,主张删掉《魏书》中的《释老志》等。还认为,书志的断限要明了,有的明明是断代史的志,却写得漫无边际。3推崇表的作用,尤其是《辽史》的《闰考》、《朔

     朱明镐
    5万字2个月前
  • 皇朝本记

    大明太祖高皇帝濠梁人也姓朱氏世為農業名  字國瑞 母太后陳氏夜夢一黃冠自西北來至舍南麥塲中麥糠內取白藥一丸置 太后掌中大后視漸長黃冠曰好物食之 太后應而吞之覺謂 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 帝生生三日腹脹幾殆 仁祖夢抱之寺舍欲捨之抵寺寺僧皆出復抱歸家見東房簷下有一僧坐扳櫈面壁聞 仁祖至回身顧曰將來受記於是夢中受記天明病愈自後多生疾症 仁祖益欲捨之 上自始生常有神光滿室每一歲間家內必數次夜驚以有火急起視之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临清寇略

    该书专记清乾隆三十九年山东清水教首领王伦聚众攻占临清,起兵反清一事。俞蛟当时客居临清,故其所记多为亲历,史料价值极高。今据民国石印本整理。

     俞蛟
    1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