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三经评注

    此《三经评注》明代闵齐伋辑刻。全套共五卷,分三种:宋代谢枋得、明代杨慎批点《檀弓》;明代郭正域批点《考工记》两卷;题宋代苏洵批点《孟子》两卷。此为明万历四十五年吴兴闵氏套印刊本(前两种为朱墨套印,《孟子》为朱墨蓝三色套印)。 《檀弓》为《礼记》中一篇名,分上、下两篇,内容杂记先秦礼仪,以丧礼为主。宋谢叠山批点,卷末附闵齐伋识语,明万历四十四年朱墨套印本。 《考工记》是《周礼》的一部分。是中国春秋

     闵齐伋
    8万字2个月前
  • 五经类语

    此《五经类语》由明代梁宇乔编撰。全书共八卷,前七卷分修齐、治平两门,修齐门有六十二子目,治平门八十七子目。修齐治平出自《大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卷八为杂著拾遗。其内容为摘取五经之语,并加以阐述。此本应为清康熙时期果亲王府精钞本。原书无序跋,宇乔宗谊事迹并无考。《中国善本书提要》关于清抄本《五经类语》提要在介绍清抄本《五经类语》的刊刻人员中写道:“余疑施宗谊、吴民泰并是 (清) 果亲

     佚名
    14万字2个月前
  • 四书章句集注 [标点本]

    简称《四书集注》。南宋朱熹编注。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四书》之名始由此定。朱熹称其“集注”乃多年研究成果,“沈潜反复,盖亦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中。而且“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而凡诸说之同异得失,亦得以曲畅旁通而各极其趣”(《中庸序》)。选取前人注解并附己意,多从义理上发挥。在《论语集注》中以《学而》篇

     朱熹
    26万字2个月前
  • 辩命论

    南朝梁刘峻撰。此论约作于天监八年(509),因不被梁武帝任用而作。李善云:“孝标植根淄右,流寓魏庭,冒履艰危,仅至江左。负材矜地,自谓坐致云霄。岂图逡巡十稔,而荣惭一命。因兹著论,故辞多愤激,虽义越典谟,而足杜浮竞也。”(《文选》卷五十四)“辩”,《梁书》《艺文类聚》作“辨”。开篇以君臣议论管辂为引子,然后以“余谓士之穷通,无非命也”进入正题。接着列举周公、孔子等古代先贤与近世秀士的遭际,说明即

     刘峻
    1万字2个月前
  • 论语集说 [标点本]

    宋蔡节撰。十卷。在体例上,解说《论语》章句处,凡全用一家者,则独书姓名于参用一两家者,则各注本语之下杂用众说者,则叠书姓名于末。其润色以己意者,则曰:“本某氏。”皆谓之集,或附己说于后,则别曰:“节。”谓节自为说者,谓之曰:“释。”其互相发明之说,则夹注于下。其推阐旁意之说,则低一字书之。是时,朱熹之说已行,故该书大旨率从朱熹《四书集注》,其间偶有异同者,如释“贤贤易色”,为贤人之贤,为之改容更

     蔡节
    12万字2个月前
  • 尔雅蒙求

    两卷,清李拔式编。李拔式生平履历不详。是一部推广普及《尔雅》的启蒙著作,卷首有李氏自序。上卷,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下卷,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批判

    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年12月初版,1932年10月再版。本书系作者自传《我的生平》一书部分章节的单行本。作者曾以论文形式在杂志上发表此文,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此后来神州国光社决定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在书中作者主要对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的实验主义方法作了批判。并对胡著中的某些论断诸如春秋战国的时代性及其产业发展的情形,中国哲学发生时代的时势及其思潮,诸于哲学勃兴的原因,老子、扬朱、庄

     李季
    4万字2个月前
  • 缠子

    一卷。旧本题周缠子(生卒年不详),国别不详。《汉书·艺文志》无录,今存佚文,本诸子抄,收为墨家第五。 关于缠子,我们已经完全不清楚他的姓名、国别等等资料,甚至生平都不大清楚。唯一知道,他是六国时人,墨家的学徒,与儒家的学徒董无心(《汉书·艺文志》有《董子》一篇,在诸子儒家类)相见论道。 《缠子》一书,汉、隋、唐志皆不著,书亦佚。马总意林始载《缠子》一卷,引其书二节。大概《董子》一书记述二人之事,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汉礼器制度

    《汉礼器制度》是秦、汉之际薛县叔孙通所撰的典制文献。《隋书经籍志考证》称,《仪礼·士丧疏》引郑玄注:“凌人曰:汉礼器制度,大槃(同“盘”)广八尺,长一丈二尺,深三尺,漆赤中。”《周礼·天官疏》曰:“叔孙通前汉时作《汉礼器制度》,多得古之周制,故郑君(玄)依而用之也。”《周礼·夏官疏》曰:“冕礼,《周礼》无文,叔孙通作《汉礼器制度》,取法于周,今还取彼以释之。”旧列史部政书类。久佚。收录于《玉函山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百两篇

    西汉张霸伪造。将《今文尚书》分为数十篇,又采取《左传》《书序》作为首尾,编成一百零二篇,故名。此书早佚。汉书儒林传曰: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或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较之,非是霸辞受。《汉魏遗书钞》收辑文七则。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女训约言

    陈宏谋撰,家庭女教读物。分两部分:女德二十四条,四言无的女戒八十条,五言短语。词义浅易,虽未识字,也能一听了然。是一本封建女教通俗读本,收入《西京清蒐从书外编、女学七种》、《东后雨掌刊书?女儿书辑八种》。

     陈宏谋
    0万字2个月前
  • 女三字经

    清代兴国朱浩文星源撰。光绪二十六年(1900)听雨堂刻本。专为教育妇女恪守封建道德品行而作的女子训教书。全书包括叙议意、女道章、妇道章、母道章、懿范章等五章。仿效宋代《三字经》体例,以三字句白话文形式,训教女子要三从四德,做贤妻、良母、孝女、节妇,告诫人们女子一生下来就要教诲她学礼法、守闺房、少出门,“七八岁,讲伦常,十岁后,做女工,刀剪缝,蚕织事,无不通”“十四五,将做媳,门内事,件件精,露头

     朱浩文
    1万字2个月前
  • 弟子箴言

    家训,清胡达源撰,共十六卷,分为奋志气、勤学问、正身心、慎言语、笃伦纪、睦族邻、亲君子、远小人、明礼教、辨义利、崇谦让、尚节俭、儆骄惰、戒奢侈、扩才识、裕经济,系统地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家训和湖湘家训的优良传统。是近现代湖南文化世家家训的典型代表,全书融会诸说,是湖湘家训之中非常系统全面的家训。

     胡达源
    10万字2个月前
  • 标题音训小学书解

    《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全书分内外两篇。内篇有四个纲目:前三个是立教,明伦,敬身,第四个是鉴古。外篇分两部分:一是嘉言,二是善行。此书《标题音训小学书解》共四卷,前有小学序、版画插图六幅、朱文公小学题辞。其内容为对《小学》的训诂注解。此本大致为明代刊本。书前有版画插图六幅:晦庵朱子小影、弟子受业之图、世子问寝之图、子妇尝药之图、子事父母之图、妇事舅姑之图。

     陈祚
    11万字2个月前
  • 三字经训诂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之一,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著。此《三字经训诂》由清代王相增修训诂(注解),其内容多沿袭自明代赵南星注本,其取材典故广范,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此大字本为日本天保二年(1831)刊本。

     王相
    2万字2个月前
  • 春秋传[标点本]

    三十卷,宋胡安国著。绍兴五年(1135),胡安国奉诏著此书,绍兴十年(1140)三月成书。历时五年而成。书著于南渡之后,感激时事,往往借《春秋》以寓意,而非纯为解经之作。朱熹《语录》称:“胡氏《春秋传》,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合精神。”但其书后来被作为科试课本,影响甚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明初定科举之制,大略承元旧式,宗法程朱。而程子《春秋》仅仅成二卷,阙略太甚。朱子亦无成书。以安国之学出

     胡安国
    19万字2个月前
  • 春秋榖梁传注

    十五卷。 民国柯劭榖(1850—1933)撰。柯劭榖字凤孙,号蓼园,山东胶州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元史》学家。光绪丙戌(1866)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国子监司业,湖南学政,贵州提学使,学部右参议,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山东宣慰使等。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总纂,编《清史稿》。1925年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主持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撰有《新元史》二百五十七卷,等等。柯劭榖认为 《榖

     柯劭忞
    15万字2个月前
  • 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

    此《晦庵先生语录大纲领》集录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治学语录,由其弟子所辑。全书共十卷附录三卷,收录朱子言论三百余条,分隶于:心性情才、命、道德、诚敬、礼乐、忠恕等二十四名目之下,对朱子思想中的诸多核心命题予以搜录集中,便于后人检索。此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 此书题“门人十三家所录”。所谓十三家,即廖德明、余大雅、李闳祖、叶贺孙、潘时举、董铢、金去伪、万人杰、杨道夫等朱熹弟子。附录下有“门人勉斋

     朱熹
    4万字2个月前
  • 五伦书

    《五伦书》是明宣宗朱瞻基生前所编,正统十二年,其子英宗御制序刊行。全书共六十二卷,详细地论述著五伦的理法采,集经传子史中嘉言善行编撰而成。《明史?艺文志》著录:宣扬忠、孝、悌、忍、善,盖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伦道德根本。此为明正统十二年内府经厂本。 五伦,即古人所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五伦书》虽是以 “五伦” “五常” 作为成

     朱瞻基
    49万字2个月前
  • 屈子

    《屈子》由明代毛晋辑。全书含屈子一卷,收屈原作品七章: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附录五卷:总评、章评、译韵、译字、参疑。此为明万历四十六年虞山毛氏绿君亭刊本。

     毛晋
    4万字2个月前
  • 礼记今注今译

    《礼记今注今译》,是台湾最为知名的《礼记》注译本,是台湾“文复会”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倾力之作,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王梦鸥注译。书中对《礼记》原文保留了繁体风格,并与译文、注释在一页中一一对应,方便阅读。《礼记今注今译》,全文以“记”形式,深说大义为主,从制度、仪节、礼法、乐理、教育、服物、生活与风俗、规范与习俗,不费周折,对于儒家学说理论有直接介绍,义理深微,在当时的环境中,作为修身

     王云五
    61万字2个月前
  • 尚书今注今译

    本丛书由出版大家王云五先生主编,严选国学经史子集各部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学风严谨、学术缜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怀瑾、毛子水、杨亮功等)进行注、译、释,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珍品,出版至今再版二十余次,深得学界赞誉。本书以屈万里著《尚书释义》为蓝本,力求在信达雅的前提下更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适于大众读者和青少年学生阅读。屈万里先生的“尚书学”著作有三种:《尚书集释》《

     王云五
    15万字2个月前
  • 诗经今注今译

    《诗经今注今译》王云五先生主编,由马持盈先生注译,历时数年,反复打磨,改正坊间流行版本的讹误。注释精准,译文流畅,无需古文基础,也能轻松读懂。诗是当时作者灵感的流露,语短而意味深长,含蓄而旨在言外,以我们两三千年以后的人去捉摸两三千年以前的人的飘忽迷离的灵感,谁敢说自己所刻意以求的就恰好是当时作者灵感的?作者正是本着这种精神,对诗经做了严谨的注译。

     王云五
    26万字2个月前
  • 空同子瞽说

    一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共28篇。瞽说者,盲人之说也,谦词。空同子乃作者别号,后李梦阳亦号空同子,当区别。是书仿诸子文体,多托物寓意之词。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擢翰林院编修,乞省亲归。宋濂以翰林承旨致仕,荐苏伯衡以自代,以疾辞。后聘主会试,为处州教授。以表笺

     苏伯衡
    2万字2个月前
  • 原人

    唐韩愈所撰哲学论文,为其哲学代表作之一。该文提出了韩愈哲学的最高范畴“道”,认为“道”作为最高的永恒的存在,贯通于天、地、人整个宇宙之内,“天道”、“地道”、“人道” 皆是 “道” 的体现,由 “道”所主宰,“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乱,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 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其“道”的内涵实际是抽象化了的封建伦理道德法则。该文还论述了华夷之别,以贬斥佛教,强调 “人者夷狄禽兽之

     韩愈
    0万字2个月前
  • 浮物

    一卷。明祝允明 (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指生,长洲 (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五年 (1492)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通判。祝允明博学善文,工书法,其狂草下笔纵横,于似无规则中见功力。与同郡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 “吴中四子”,其诗取材广泛,风格工丽,其文亦潇洒自如,时复有致。但他玩世不恭,不问生产。生平著述很多,有《祝子罪知》七卷,《读书笔记》一卷,《怀星堂集

     祝允明
    1万字2个月前
  • 空同子

    一卷。明李梦阳(1473—1530)撰。李梦阳,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 (今属甘肃)人,后徙居河南扶沟 (今河南省扶沟县东北)。明弘治六年 (1494)举乡试第一,第二年便成进士,曾作过户部主事、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官。梦阳性格刚毅,不畏权势,由于反对宦官刘瑾专权误国,受到迫害,曾数次入狱。刘瑾败,起官,后因事夺职家居。李梦阳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在文学史上被称为

     李梦阳
    2万字2个月前
  • 松窗寤言

    明代崔铣撰。笔记,一卷。嘉靖三年(1524),作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因为疏劾贵显张璁、桂萼,忤世宗,被斥致仕。此书是他谪居家中近十载时(嘉靖十二年)所作。书撰于腊月,适逢其表侄李栋以古松一盆相赠,作者遂将盆松陈于窗侧;因感古松与之相伴共度寒节,故以“松窗”名书。寤言,即悟言。寤通悟,觉悟的话,以书中内容均为作者谪居时悟到的道理,故名《松窗寤言》。这一书名,隐寓着作者用经寒不凋的松树自况的意思。表

     崔铣
    1万字2个月前
  • 春秋左传今注今译

    这是一本古籍注译类的图书。《春秋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全书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释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今注就是对原文中一些字词作注解,今译是对原文的翻译,今释是对原文的语意的分析说明。在本书中,注译者赋予经典新的注释和翻译,其中有

     王云五
    108万字2个月前
  •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陈柱
    5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