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喉科集腋

    喉科学著作。2卷。清·沈青芝撰。成书于1890年。本书论述咽喉科临床证治。然流传不广。现存有一绿格抄本及广陵王文藻(侣芹)精抄本。

     佚名
    4万字2个月前
  • 太上黄箓斋仪

    太上黄箓斋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集删定,书成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原书五十八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黄箓斋乃道教灵宝六斋之一,主要用于为人拔度九祖罪根,拯济幽灵,谢罪祈恩,禳灾致福。自南朝陆修静撰集黄箓斋仪之后,六朝隋唐道士常修此斋。本书即唐末杜光庭编集删改前代各类黄箓斋仪而成,共收入斋仪五十八种。全书可分为四部分:卷一至卷九为黄箓斋第一、二、三日早午晚三朝行道仪, 卷十至四

     杜光庭
    19万字2个月前
  • 太上虚皇保生神咒经

    太上虚皇保生神咒经,撰人不详。盖为宋元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此经为四言韵语,凡五十六句,实即一篇咒文。据称念诵此咒,可感应太上虚皇及五方神灵。保生固气,祛妖获福。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宋西太乙宫碑铭

    题宋宋绶撰。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宋仁宗于1028年于开封建西太一宫,命宋绶撰铭文,述建宫史和祀太乙神。

     宋绶
    0万字2个月前
  • 仙苑编珠

    三卷。旧本题王松年 (生卒年不详)撰。王松年,唐末五代人,天台山道士。撰有《仙苑编珠》三卷。古来记述神仙事迹者,常以 “仙传”、“真记”等为题目,王松年则以《仙苑编珠》为题。据王松年自序所述,他撰《仙苑编珠》是依刘向 《列仙传》、葛洪《神仙传》、陶弘景《登真隐诀》、《真诰》、以及《元始上真众仙记》(即《枕中书》)等书,又取当世接触闻见者一百三十二人记述其事迹。因记传文繁难录,所以他仿《蒙求》之体

     王松年
    3万字2个月前
  • 周易章句证异

    清翟均廉撰。11卷。翟均廉字春沚,仁和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舍人。此书取《周易》古今各本互相考校,将其篇章次序及字句、句读之异同逐卦逐爻悉为排列,校勘颇为精密,间或附以己意,以“廉按”二字别之。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此书考证《周易》历代各种版本篇章、句读之异同,其辨析校勘颇为详密。《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取《周易》古今诸本同异之处,互相考证。例如,李鼎

     翟均廉
    9万字2个月前
  • 伤寒杂病论

    东汉杰出医学家张仲景撰著的中医书。又称《伤寒卒病论》。共16卷。约成书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为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经典著作之一。原书共包括伤寒论治和杂病论治两部分。问世之后,很快散失,后经晋代王叔和等人搜集整理,编次为《伤寒论》(系原书中的伤寒论治部分)和《金匮要略方论》(系原书中的杂病论治部分)两本书,流传于世。

     张仲景
    10万字2个月前
  • 医方集解

    中医方书类著作。共3卷。清汪昂撰。刊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汪氏仿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吴鹤皋《医方考》之遗意予以扩充,采辑古方300首,附方为数更多。收方皆取诸书所共取、世间常用之方,尤为重视选录仲景诸方。至于药味幽僻,采治艰难及治奇证怪病者,概不选录。本书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方剂约六、七百首(分正方及附方)。按不同作用的方药性质分为补养、发丧、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

     汪昂
    23万字2个月前
  • 岭南荔枝谱

    记载广东荔枝的专谱。作者吴应逵,字鸿来,号雁山,鹤山(今广东鹤山)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此书成于道光六年(1826)。自序说:“长夏苦热避暑荔枝湾上,良朋既集,各征事实,因纂缉成编。”是由友人提供材料编辑而成的。 全书六卷。卷一《总论》。讨论荔枝之名的来由,描述荔枝的生态,叙述荔枝的历史,说明荔枝的吃法,选录前人赞荔的文辞。卷二《种植》。叙述荔枝的特性、荔枝栽培方法、虫害的防治及广东的

     吴应逵
    2万字2个月前
  • 中国文化史导论

    本书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第一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故此书当与《国史大纲》合读,方能获得著者写作之大意所在。本书虽主要在专论中国方面,实亦兼论及中西文化异同问题。钱先生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本书所提主要纲宗之外。

     钱穆
    14万字2个月前
  • 金史

     脫脫 等
    125万字2个月前
  • 诗韵新编

    中国诗词韵书。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4年编辑,1965年出版。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出版。编者为适应当代戏曲、诗词作者的需要,以普通话字音为标准,参照《中华新韵》、《汉语诗韵》等现代韵书,分为:麻、波、歌、皆、支、儿、齐、微、开、模、鱼、侯、豪、寒、痕、唐、庚、东,共18部韵目。分部韵目及韵部次序,依照《中华新韵》排列凡属同一韵部的,用一个韵目字统贯到底。每一部中先分平仄两大类:平声类阴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雁山吟

    又名《沃州雁山吟》。诗别集。宋吕声之著。一卷,收诗三十四首。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六四。《宋百家诗存》卷一四、《宋人集》甲编亦收入。

     吕声之
    0万字2个月前
  • 宋艺圃集

    宋代诗歌总集。22卷。明李蓘编。此书选录宋代诗歌2470余首。卷1至21收作家237人,卷22收释衲33人,宫闺6人,灵怪3人,妓流6人(《四库全书总目》漏计1人),共为285人。编者《序》云:“自世俗宗唐摈宋,群然向风,而凡家宋诗悉束高阁,间有单帙小选,仅拈一二而未阐厥美,终属阙如”,编者以13年的时间编成此书,目的在“见一代之文献而为稽古之一助也。”此书在编选体例上并不精当,选录作家上限始于

     李蓘
    19万字2个月前
  • 樗庵类稿

    二卷。明郑潜撰。郑潜,字彦昭,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由内台掾广东帅府从事,上计京师,遂为监修国史掾。后擢正字。历官监察御史、福建行省员外郎、海北道廉访副使、泉州路总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薄,迁潞州同知,至洪武十年(1377)乃致仕。著有《樗庵类稿》。据《千顷堂书目》载《樗庵类稿》二卷。其书从《永乐大典》裒辑得古体诗五十首,近体诗一百四十六首,并原序三篇,仍编为二卷,计所遗亦无几。是集皆其在

     郑潜
    2万字2个月前
  • 鲠直张千替杀妻

    一作“刎头张千替杀妻”。简名《替杀妻》。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屠户张千与员外结拜为兄弟。员外离家西去索钱。半年后,张千与其母、义嫂扫祭祖坟时,嫂支开张母,勾引张千。张佯许待回家。嫂归家备酒以待张,恰员外归,便灌醉员外,要张千杀之,张不肯。嫂自持刀欲杀员外,反被张夺刀杀死。郑州官府判员外杀妻之罪,解赴开封府。府尹包拯觉案有疑,恰张千前来自首,陈述杀人缘由。刑场上,张千临刑前嘱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樵隐词

    一名《樵隐诗余》。词别集。南宋毛幵撰。一卷。幵字平仲,信安(今广东高要)人。一说三衢人。尝为宛陵及东阳州倅。有《樵隐集》十五卷,已佚。此集《宋元名家词》钞本题《樵隐诗余》,毛晋刻印时题今名。录词四十二首。其词长调居多,可见慢词在南宋的发展、普及情况。本集是流传有绪、影响较大的南宋词人专集。共收入词42首,始见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四库全书》曾据安徽巡抚采进本,编入词曲类。较常见的版本还

     毛幵
    1万字2个月前
  • 龙砂八家医案

    医案。清姜成芝编。一卷。姜成芝,生平履历不详。作者辑录乾隆、嘉庆年间龙砂镇(今属江苏)八家临证医案,成书于光绪十五年(1889)。近二万言。其中载戚雪门医案九十二则,于叙述症因脉治中详于病因病机分析,精于辨证;王钟岳医案二十二则,引经据典,叙案明辨;贡一帆医案三则;孙御千医案十二则,为自记原本,叙案细腻,按语精详;戚金泉医案五则;叶德培医案八则;姜学山医案十则,并附姜宇瞻医案二则;姜恒斋医案六则

     佚名
    3万字2个月前
  • 方机

    方书,日本吉益东洞著,成书于公元1751年 。收入《皇汉医学丛书》。

     吉益东洞
    3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正一盟威法箓

    《太上正一盟威法箓》,撰人不详。约出于汉末魏晋间。道教传说乃汉末太上老君传授天师张道陵。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辑录早期天师道符箓十四种,其中部分符箓又见于《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但文词繁简有所不同,盖系不同传本。各种符箓内容格式大体相似,皆列举神将吏兵之名额、符图、神像,以及受箓盟词信仪,用于召神驱鬼,保护身家。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药征续编

    《药征》为东人东洞吉益著作之一。征药五十三品,伟业未竟,人遽云亡。弟子村井续征十品,附录七十二品,辨古之妄,释今之惑,定正考核,十易寒暑,盖亦煞费苦心矣!按:东洞为彼邦复古派之有力分子,学问渊博,著述等身,从游者数百人。村井尤能传其衣钵,治旧疴,起废疾,名振西海。尝谓及门曰:仲景氏方法者,疾医之道也。苟不经圣人制作之手,安能有如此方法乎哉?

     吉益东洞
    4万字2个月前
  • 客尘医话

    医话。清计楠撰。三卷。楠字寿齐,秀水 (今浙江嘉兴) 人。辑有《一草堂医书》等。此书刊于嘉庆九年 (1804)。卷一杂症述略。论南人多温病而少真正伤寒、不可概从六经论治、温病以舌色尤为先务等,并对时疫、咳嗽、痰、臌膈、脚气、诸痛、惊证等辨证论治均有论述。卷二妇科述略。认为治妇科病必先明冲任之脉,指出妇人肝气病、妊娠伤寒温热证最为难治,并载血结胞门、安胎、胎前论治等。其中附举二十八例证治。卷三产后

     计楠
    2万字2个月前
  • 伤寒心要

    金·镏洪撰。约成书于1234年。全书4千余字。书凡1卷。首列伤寒心要论, 次列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小柴胡汤、凉膈散等三十方及新增病后四方, 末则列伤寒心要余论。是书专为伤寒而设, 但在学术上, 则多从河间“火热” 立论。阐释伤寒六经生理病理, 注重五运六气的变化影响。全书内容大体以论热病为主, 所用方药, 亦多系寒凉之剂。即使是伤寒表证, 亦主张施用寒凉。如其在《伤寒心要论》中说: “夫伤寒者,

     镏洪
    0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十方忏仪

    太上洞渊三昧神呪斋十方忏仪,唐末道士杜光庭删定。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道士为民家建三昧神咒大斋,行道礼忏,以期救治灾疾,请福祈恩。其仪式为依次向十方礼忏祝愿,并诵十方神咒。

     杜光庭
    0万字2个月前
  • 太上说牛癀妙经

    《太上说牛癀妙经》,撰人及时代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称上天普善真人见世人养育六畜,牛马驹犊频遭疾疫,乞求太上道君广垂济度。天尊曰:世人不悟禁忌,不看牛黄马厩方位,冲犯神杀,致生时气瘟疫。解禳之法,应以吉日洒扫家庭,铺设宝座,燃灯焚香,转诵灵文,禳谢神杀,可涤除时瘟,永不为害。篇末附五言颂诗一首,当即所谓「灵文」。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宋东太一宫碑铭

    宋东太乙宫碑铭,北宋翰林学士扈蒙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诏建太一宫于皇都开封东南。次年,太宗又亲诣太乙宫礼祀太一神,并命扈蒙撰此碑文记述其事。

     扈蒙
    0万字2个月前
  • 洗髓经

    易筋、洗髓本是道家术语。《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表述的是道家练气求长生的一种理想。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周易筮述

    清王宏撰撰。八卷。《四库全书》本。王氏因朱熹曾谓“《易》本卜筮之书”,故作此编,以述其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卷一曰《原筮》、曰《筮仪》、曰《蓍数》,《筮仪》本朱子,并参以汴水赵氏其卷二曰《揲法》其卷三曰《变占》,尊圣经,黜《易林》,稽之《左传》,与朱子大同小异其卷四曰《九六》、曰《三极》、曰《中爻》,中爻即互体其卷五曰《卦德》、曰《卦象》、曰《卦气》,卦气本邵子、朱子,并附《太乙秘要》其

     王宏撰
    8万字2个月前
  • 续仙传

    一称《续神仙传》。古代神仙传记。南唐沈汾撰。三卷。约成书于五代南唐时期(937—975年)。沈汾,一作沈玢。唐末五代南唐时期人。官至溧水县(今属江苏)令兼监察御史。吴淑《江淮异人录》载有唐末侍御沈汾退居乐道游戏坐蜕事,亦属道家者流。据《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录该书序,自称“生而慕道,常愧积习。及长,游历宦途,周游寰宇。凡接高尚所说,或览传记,兼复闻见,皆铭于心,而书于牍”。上卷以张志和为首,载飞升

     沈汾
    3万字2个月前
  • 针邪秘要

    古代针灸著作

     杨继洲
    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