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厘正按摩要术

    推拿著作。清张筱衫辑。四卷。筱衫字醴泉,又字振鋆,别号惕厉子,宝应(今江苏扬州)人。著有《痧喉正义》、《鬻婴提要》等书。本书是在明周于蕃之《小儿推拿秘诀》一书基础上,结合自己二十年之临证经验,又广征博引有关文献,订紊乱,正谬讹,删繁芜,重新编辑,于光绪十四年(1888)成书。卷一,辨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的详细内容及胸腹部按诊等儿科诊断方法。卷二,立法。以手法外治为主,包括各种按摩手法。如按

     张振鋆
    7万字4个月前
  • 黄箓五苦轮灯仪

    黄箓五苦轮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超度亡魂。内称世人生前作恶积罪,死后堕入地狱,受五道轮回之苦。若能依科建斋,燃点三途五苦回耀神灯,供奉寻声救苦天尊、转轮圣王天尊等神灵,念诵真经,赞颂启告,即可祈求神灵超拔亡灵,解脱地狱轮回之苦。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元始天尊劝人诵经呼名,使人长生益寿。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天枢院都司须知行遣式

    天枢院都司须知行遣式,此篇为南宋净明道道书,收人《正统道藏》洞玄部表奏类。内载上呈玉帝、道君等神灵之表奏行文格式,共九种。全篇内容多见于《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一书。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

    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原不题撰人。从内容看,似为元末明初武当山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本书内容分两部分。前半部汇集元代崇祀玄帝真武神之碑记诏旨。有翰林学士徐世隆所撰《创建真武庙灵异记》、程钜夫撰《武当山天一真庆万寿宫碑》、泰定二年诏封水火二神圣旨等。后半部分收录《启圣嘉庆图》序文七篇。按《启圣嘉庆图》系元代武当天乙真庆宫提点张守清及其弟子编撰,主要描绘真武降生显灵故事。该书已

     佚名
    1万字4个月前
  •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

    经名: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左玄真人等说宿命因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说各种报应,劝人广种福田。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周易通论

    四卷。清李光地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贞。此书综论易理,各自成篇。一卷、二卷发明上经、下经大旨。三卷和四卷则发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之义。首为 《易本》、《易教》二篇,其次论卦爻、象、彖、时位、德应、河图、洛书、占筮、挂扐、正变,环互等问题,无不逐条分析其意,并推敲阐明其所以如此的原因。可说是融会贯通,卓然成一家之

     李光地
    5万字4个月前
  • 杂著指玄篇

    收有《金丹四百字》(题张伯端作),《还源篇》(题石泰作),《丹髓歌》,《庭经》(题陈泥丸作),白玉蟾《金丹火候图》《修仙辨惑论》、《谢仙师寄书词》和《谢张紫阳书》等。《金丹四百字》以五言诗二十首,《还源篇》以五言诗八十一首,《丹髓歌》以七言诗三十四首论述内丹旨要,《庭经》以长歌形式咏内丹,《金丹火候图》以多幅图式,“设象以明大道之奥”,《修仙辨惑论》则为白玉蟾与其师陈楠设问答以论丹道。《谢仙师寄

     佚名
    3万字4个月前
  • 痧胀玉衡

    痧胀专著。三卷。清·郭志邃撰于1675年。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求前人有关痧胀的医学文献和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编成此书,系统全面地论述痧胀。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多种痧症,末附备用要方。共载痧证45种,列方70首。

     郭志邃
    7万字4个月前
  • 乐书要录

    中国唐代乐律学著作,10卷。武则天敕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武后乐书要录10卷。约成书于久视元年(700)。原书在国内早佚。日本灵龟二年(716)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于天平七年归国时,曾将全书携回日本,在日亦亡佚甚多,仅存第5~第7卷。清末,由驻日使节搜寻归国并予翻刻,国内今以《佚存丛书》本与《丛书集成》影印本较常见。唐代乐律学崇尚实践,异于汉代与两宋以经治乐之风。此书残存之3卷中,除第6卷记

     武则天
    1万字4个月前
  • 艺境

    宗白华著。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初版。分“意境”、“流云”两集。“意境”收作者自1920年起发表在报刊上的论艺文章、书信等55篇,论及中国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的价值结构、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意境、诗歌和书法的空间意识等问题“流云”收作者早年诗作60首,是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自觉探索和对艺境的哲理性在艺术上的体现。作者认为审美理想是理想的人格,把美与形象、心灵、世界、真善紧密结合在一起。“哲学求真,

     宗白华
    25万字4个月前
  • 南齐书

    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封建割据政权历史的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  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五○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它建都在建康(今南京),统治的地区西到现在的四川,

     南朝萧子显
    39万字4个月前
  • 钱神论

    辞赋名篇。西晋鲁褒作。《晋书》、《艺文类聚》见载,各有删节,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拼合收录。晋惠帝以后,纲纪大坏,以贫素自立的鲁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赋文假设主客对答,年轻富有的司空公子见年老贫穷的綦母先生欲以《诗》《书》求富贵,拍腿大笑,便以钱的无比神通教训綦母先生“何必读书然后富贵”。公子之议论构成本文的主体部分,大肆宣扬钱的作用:它能决定贫富穷达,

     鲁褒
    1万字4个月前
  • 洛神赋

    辞赋名篇。三国魏曹植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此赋当作于黄初四年(223)。曹植入朝后回封地途经洛水时,联想起洛水神女宓妃的传说,受到宋玉《神女赋》的感发,虚构人神相爱的悲剧,以寄托情志。赋文围绕人神相爱的主线,分成六层。先写发现洛神的经过其次写洛神的体态容貌美,这是全文描写最为精采的部分,作者从姿态美、容貌美、情态美、服饰美、行为美五个方面毕呈神女的魅力,为相慕作了铺垫其次写君王对洛神的

     曹植
    1万字4个月前
  • 唐诗品汇

    明初洪武间高棅编选的一部比较全面而有广泛影响的大型唐诗选本。此书广选全唐一代之诗,诸体皆备,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大都选入,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唐代诗歌创作的全貌。全书凡90卷,共选作者602人,诗5769首,分体编排,计五古24卷,七古13卷(附长短句),五绝8卷(附六言绝句),七绝10卷,五律15卷,五排11卷,七律9卷(附七排)。后又编《唐诗补遗》10卷,附于书后,足成百卷之数。该书卷首附有

     高棅
    62万字4个月前
  • 岛噫诗

    「岛噫诗」一卷,明卢若腾撰。若腾字闲之,号牧洲;福建同安金门人。明崇祯十三年庚辰进士,尝官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道。遗爱在民,有「卢菩萨」之称。南明隆武立,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温、处、宁、台;後加兵部尚书。闽败,赴水拯起。寻入舟山,辗转至闽海;偕王忠孝、沈光文等居浯洲屿,自号「留庵」。永历十八年东渡,寓澎湖。病亟,值崇祯帝殉难日,一恸而绝,享年六十七;遗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

     卢若腾
    3万字4个月前
  •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明代杂剧。简名《来生债》。刘君锡撰。《录鬼簿续编》著录。写襄阳富人庞蕴,知友人李孝光欠己债不能偿还而致病,于是当面烧掉借契,又赠以银子,进而将家中所有券契尽焚毁。一夕过马槽,闻驴马作人语,皆言前世少欠庞债,无力归还,今转生为驴马来报答。庞蕴有感于此,释放饲养的牲畜,并将家财装入船上,沉入海底。然后携家入鹿门山修行,靠伐竹编爪篱为炊。庞女灵照去云岩寺山门卖爪篱,遇丹霞禅师孽根未尽,便一言点化,禅师

     刘君锡
    2万字4个月前
  • 竹屋痴语

    一名《竹屋词》。词别集。南宋高观国撰。一卷。观国字宾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未详。与著名词人史达祖友善,为“南宋十杰”之一。《书录解题》著录“《竹屋词》一卷”。传世版本有汲古阁刊本,毛扆校本(北京图书馆藏),天津图书馆藏《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北京图书馆藏《宋元名家词》抄本,朱祖谋《彊村丛书》本。《全宋词》收其词108首。词以咏物著称,所咏多为幽花香草,设想造语,力求雅洁,而往往拙于炼意

     高观国
    1万字4个月前
  • 顾氏医案

    《顾氏医案》的内容包括内科、妇科等时病、杂证共二十六门,医案四百十二则。每则医案脉证记载简洁明了,辨证精密,用药颇具特色,共录医方五百四十首,对临床应用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顾文烜
    4万字4个月前
  •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临床医著。戴慧芬等整理。本书分两部分: 前为论著,收录戴氏有关方证研究论文6篇后为医案,选辑戴氏内、妇、儿等科病证82题,每题有医案若干例,经方时方并用,且能灵活化裁。1980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论著部分阐述了桂枝汤在中医治疗中调和营卫的原理、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与临床运用、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麻黄人参芍药汤治疗咳血的原理与运用,以及麻疹、牙痛的病理机制与论治;医案部分介绍了75种病

     戴丽三
    11万字4个月前
  • 观音大士莲船经

    《观音大士莲船经》一卷,底本出于《重刊道藏辑要》,作者韩湘子,字清夫,故号「清夫先生」。《道藏辑要》于嘉庆年间编篡,光绪年间增补十七本道经,是为《重刊道藏辑要》,《莲船经》即其一,编入《斗集》,为「续斗集一」,当是清朝道士托名韩湘子而创作。此经包括六节:叙二,《關聖帝君窮理盡性至命上品說》一,《文昌帝君烹煉抽添火候中品說》一,《川主大帝大藥鼎爐金丹下品說》一,正文一。经文主旨即修炼金丹,亦推崇三

     韩湘子
    1万字4个月前
  • 一草亭目科全书

    眼科著作。明末清初邓苑撰。一卷。苑字博望,清江(今属江西)人。以医为业,尤精通眼科。此书约成于清顺治元年(1644)。载目论、目议、外障、外障治法、内障、内障治法、小儿痘毒眼治法、小儿疳积眼治法、治小儿雀目法等,凡九篇,专论眼科证治。附薛氏选方,载列明目地黄丸、加减驻景丸等十三首方剂之应用。眼科疾病虽变化多端,但邓氏认为总不越内外二障,故以内外二障总括论之。如论外障多属风凝热积血滞,法当除风散热

     邓苑
    2万字4个月前
  • 冷庐医话

    五卷。清陆以湉 (1802—1865)撰。陆以湉字敬安,号定圃,桐乡县 (今属浙江)人。道光十六年 (1836)进士。三十五岁宦游武昌,三十八岁官杭州教谕。因弟及子均为时医误药而卒,遂钻研医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精于医术。著有 《冷庐杂识》、《寓沪琐记》、《再续名医类案》等书。此书作于杭州学舍,故以 “冷庐”署名。书中涉及医理、医学源流、各家学说、临证经验。卷一卷二论述医范、保生、医鉴、慎疾、

     陆以湉
    10万字4个月前
  • 皇汉医学

    医经研究著作。3卷。《皇汉医学》是日本人汤本求真原著,成书于1927年,内容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阐述中医治疗的效用。原著者在序中说他本来是一个西医,后来转而学习中医,所以全书很多是作者结合西医学说,来注释中医理论,故此书可为西医学习中医的参考,中医参阅此书,亦可得到一定的提高。本书为日本学者研究《伤寒杂病论》之作。1930~1952年由中华书局印行。1956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汤本求真
    50万字4个月前
  •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对太极真人讲述。谓天下人民不生敬信,故虫蝗兢起,水旱不调。天尊命神将神君、风伯、雨师、雷公、雷母、龙王龙神等降临下界,收摄虫蝗,使风调雨顺。又劝天下人民改恶从善,建立道场,诵经设斋,上告乾象星宿之神,作大福利,使人民富足安乐。篇末附偈颂一首。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灵宝净明院行遣式

    灵宝净明院行遣式,原题「周真人编」。周真人即南宋净明道道士周真公。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表奏类。书中编集净明道上呈天枢院及天曹神灵之行文格式、判状、奏牒、关帖等等共十七项。其中有向天枢院请领钱料之符券申状;有病人投状,请派天兵神将、土地司命、城隍判官等协助捉拿病人身中邪神鬼祟;有保举弟子及传授弟子经戒法物之关帖、奏牒。

     佚名
    1万字4个月前
  • 武当纪胜集

    元罗霆震撰。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著录。为武当山风景名胜题咏集,并有少量诗咏宫观和物产。

     罗霆震
    1万字4个月前
  • 太上说东斗主算护命妙经

    经名:太上说东斗主算护命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北宋初。假托太上老君传授正一天师,言醮祀东斗帝君忏罪延命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道教经书《五斗经》中之一篇。经文假托太上老君向正一天师张道陵演说,称东斗帝君主算延年,使传下世,能度三途五苦八难之厄,能与削死上升大计之令,总监形魂,无极无穷。又称宜于本命生辰,或月之朔望,月之九日,或家庭观宇,以时花珍果,焚香静念,望东斗帝君醮谢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周易集传

    八卷,元龙仁夬著。书成于至治辛酉年(1321年)。《吉安府志》:“仁夬《周易集传》十八卷,立说主《本义》(即朱熹《易本义》),每卦爻下各分变象辞占。”今存唯八卷,仅上、下经及《彖》、《象》完具。其书即象诂义,于卦象、爻象互观析观,反复推阐,多发前儒所未发,而上下经及《彖传》、《象传》俱全。其阐说《易》旨,宗主程颐、朱熹之解为多但又兼重《易》象,颇有独到创获之处。《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成于至

     龙仁夫
    3万字4个月前
  • 武夷集

    诗文集。南宋白玉蟾著。8卷。收入《修真十书》卷四十五至五十二,一部分为诗文,内容同《上清集》,一部分为道教应用文辞,如上章文词、法术咒语、历代天师赞(至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最后有崇安县尉赵汝渠一首七言诗为跋语,认为得此集,即是“半语轻逢至人授”。

     白玉蟾
    3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