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西医汇通的综合性医著。三十卷。近人张锡纯撰。刊行于民国七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18—1934年)间,先后共七期七册。张锡纯,字寿甫。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卒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河北盐山人。近代著名医家。张氏幼时读经,喜天文数学,青年时遵父遗命专研医理,对《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有精深研讨,曾先后在奉天创办立达医院、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中年以后自学西医,试图以

     张锡纯
    59万字2个月前
  • 外科启玄

    外科著作。明申斗垣撰。十二卷。斗垣名洪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医家,治验丰富,擅长外科。撰有《伤寒观舌法》等书流行于世。申氏广辑前贤精华,博采民间“奇方异论”,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撰成此书。全书九万字。卷一至卷三,论述疮疡证候病因、病机、诊断与治则,共七十二条。卷四至卷九,论述外科病证一百九十余种,共二百余条。论述病证均先明部位、所在经络,继言主证与治法,附有插图

     申斗垣
    9万字2个月前
  •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乃元始天尊演说,宣称世上众生之生生化化,皆由碧霞元君所主。元君即泰山玉女,证位天仙。受玉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福善罚恶,报应不爽。世人若回心奉道,请道士转诵此经,皈命元君,忏悔祈求,即可消灾获福。篇末附「天仙碧霞宝诰」。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原为《太微灵书紫文上经》中一篇。后分出单行。《紫阳真人周君内传》着录「龚仲阳《仙忌真记》」,当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经文假托方诸青童君为学仙者演说。内称学仙者虽有仙相,亦有败仙相。若触犯败仙相,则不得成仙。故经文中举出十条「仙忌」(即十条戒律)。如勿好淫、勿为明贼、勿醉酒、勿食六畜肉、勿杀生昆虫等。犯此仙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黄箓九幽醮无碍夜斋次第仪

    黄箓九幽醮无碍夜斋次第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辞看盖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此仪用于为亡灵七日或七周年忌日设醮荐度。按「无碍夜斋」大概源于佛教密宗「冥道无遮大斋,意为不分贵贱,普济一切孤魂。」其行斋时间多在夜晚,分静夜、初更、二更三个时段。斋仪节次颇为繁杂,主要有宣焚钱马关牒单状词颂、召魂、念诸天内音大焚隐语、忏悔、说戒,设无碍筵座、设九幽醮等重要节目。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内经博议

    医经类著作。清罗美撰。四卷。美字淡生,号东逸,新安 (江苏新沂) 人。自幼酷爱医学,对《内经》、《难经》、《伤寒论》 颇有研究,撰有 《古今名医汇粹》、《古今名医方论》 等。本书系罗氏综合《内经》 中主要内容所撰论文集,刊于康熙十四年 (1675)。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末附“张子和九气感疾论”、“缪仲淳阴阳脏腑虚实论治”。根据《内经》 原文,参照各家注释,融以自己心得,阐述

     罗美
    7万字2个月前
  • 大丹问答

    大丹问答。撰人不详,约出朴唐代。内客与《太清玉砖子》大祇一相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街类。由《太清玉碑子》之篇首葛洪与郑思远问答和太清真人歌、石壁古文三部分组成。强调一金一石为丹,述火候、斤两。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老子像名经

    老子像名经,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南北朝或隋唐之际,原书十卷,今《正统道藏》本缺第六、七、八卷,收入洞神部本文类。另有敦煌唐写本三件(s1513、3344、s6009v),题作《老子十方像名经》。此经乃高上老子与十方真人神圣游历十方无极世界,见众生广造诸恶重罪,孤魂流落十方地狱之中受苦。老子遂说十方天尊应化灵像及名号,令人「敬礼称扬,悔过灭恶,生福长善」。经中列举十方天尊灵像名号,共1160名(今本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了斋易说

    一题《了翁易说》。经学著作。北宋陈瓘撰。1卷。陈瓘号了翁,因以名书。他研治《易》经,认为《易》有经世之用。此书作于晚年,大旨宗邵雍象数之学,兼取刘安世之说,诠解六十四卦,根据《易》数推阐论述天下治乱,辞旨艰深。绍兴十二年(1142)其子正同刊于常州。宋陈瓘撰(自号了翁)讲解《周易》卦象的著作。其书只解六十四卦,自卦名以下,分条随经文释词,讲解象、数。每卦条数多少不等,亦间有阙文。陈振孙称其 “辞

     陈瓘
    3万字2个月前
  • 秘传断易鬼灵经

    鬼灵经自大宋陵罗子所做,专论堪舆一道,其中之妙,灵应异常,非别书所能比也,世之论风水者,纷纷不一,然无秘诀,终难入道,为人开山点穴,焉能趋吉避凶,此书之奥,不究来龙去脉,砂水罗盘,只要见景生情,触机应变,一动一静,一草一木,皆可参详,知往查来,百无一失。未登山先知家道之盛衰,才进门便决丁财之旺弱,观新坟覆旧墓,视宅基审气色,纤毫不爽,正是妙法不多三五句,千金不与世人传,后有乡人张子,为人孝义合里

     陵罗子
    1万字2个月前
  • 易传

    一名《易大传》。《周易》中对《易经》进行解说和阐发的部分。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十篇,故又称《十翼》。旧传为孔子所作。今学者以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应有孔子弟子于战国时期完成者,同时有少数段落和篇章可能是由他人录入或编入,而其总体则可视为孔子思想的反映。《彖》、《象》、《文言》系对《易经》卦、爻辞及卦象与爻象的解释(《文言》专对乾坤二

     佚名
    11万字2个月前
  • 麓台题画稿

    画学论著。清王原祁撰。一卷。题画凡五十三首。所画皆仿古人之作,其中,仿黄公望作品多至三十五幅,又有仿倪云林、黄公望合作的作品。提出学古人应以“神遇”,“不以迹求。”(《仿黄子久》)的观点。指出“画法莫备于宋,至元人搜抉其义蕴,洗发其精神,实处转松,奇中有淡,而真趣乃出,四家各有真髓,其中逸致横生,天机透露,大痴尤精进头陀也。”(《仿黄大痴长卷》)反映其倾倒于黄公望而追求其神韵的美学思想。有《昭代

     王原祁
    1万字2个月前
  • 文学改良刍议

    论文。胡适著。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作者从白话文运动的立场出发,提出改革旧文学、建立新文学应从“入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着重于提倡文学体裁的大解放,冲破旧形式的束缚,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从我国白话应用的历史中得出“白话几成为文学的语言”的结论。作者认为根据上述主张创作出来的新文学

     胡适
    1万字2个月前
  • 海燕的歌

    现代新诗集。王亚平著。上海联合出版社1936年10月初版。收新诗27首。前有王统照的序言,后有作者的跋语。这是诗人继《都市的冬》之后的第二本诗集。王统照对这本诗集的评价很实在:“他不逃避现实也不强作无病的呻吟,勤勤恳恳去歌唱出人世的苦辛,尤多以北方的乡村生活作背景。”诗篇反映了苦难的时代,灾荒的岁月:“大道上奔涌着饥饿的群”(《农村的夏天》),“农民咆哮着饥馑”(《虹》)他们离乡背井,组成流民大

     王亚平
    1万字2个月前
  • 反离骚

    辞赋。西汉扬雄作。《汉书》见载。或称《反骚》。《汉书·扬雄传》引其“自序”言:扬雄每读屈原文“未尝不流涕……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后两篇已佚,《反离骚》独存。此文为扬雄早期之作品,写于阳朔元年(前24)尚居蜀时。文章模拟《离骚》之形式及词汇,表明了作者对屈原之态

     扬雄
    0万字2个月前
  • 翡冷翠的一夜

    诗集。徐志摩著。1927年9月新月书店出版。共分2辑,收诗36篇,另有译作6首。集中多数作品是情诗,着力于捕捉情感的流动与刹那间的幻想与体悟,其中《翡冷翠的一夜》、《偶然》、《海韵》等都是优美细腻的上品。《翡冷翠的一夜》写爱情狂潮的汹涌,这汹涌的潮水漫过了现实的堤岸,托起迷幻中的爱情理想。感情热烈而执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偶然》是一首小诗,用云影与海波的相遇来体现爱情的虚幻迷离,它以轻盈、柔美

     徐志摩
    2万字2个月前
  • 乐府余论

    一卷。清宋翔凤撰。翔凤字于庭,长洲 (今江苏苏州)人。嘉庆举人,官知州。其精心于经学,著有《大学古义说》等。此书为论词之作,只有十六则,颇有独得之处。主要为辨正性的文字,如辨古石刻 〔洞仙歌〕 为南宋人伪托,辨秦观〔踏莎行〕“斜阳暮”三字不重出等等。宋翔凤谈词着重从音乐方面进行探讨,他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作词的人应该既讲文理,又讲节奏,二者兼顾。他对“度

     宋翔凤
    1万字2个月前
  • 玉簪记

    传奇剧本。三十三出。明高濂撰。明万历年间初刻。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金兀术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经过,曾向妙常挑逗,但为所拒。女贞观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亦来女贞观。陈、潘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一番曲折后,终于私自结合。事为观主觉察,乃逼必正赴试。登程之日,妙常追至江边,雇船赶上,

     高濂
    4万字2个月前
  • 唐子西文录

    宋代诗论著作。又称《唐子西语录》或《唐庚诗话》。一卷,三十五条。强行父尝与唐庚同寓京师,日从之游,归记庚口述论诗文之语。庚卒,行父旧所记无存,乃追忆而成是书。唐庚口述于宣和元年(1119)九月至明年正月,强行父追记于绍兴八年(1138)三月。《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集外佚文见于《苕溪渔隐丛话》(作《唐子西语录》)、《诗人玉屑》等,辑选三条附后。是书为语录体。论诗极力推崇杜甫,杜甫以下,复推

     强行父
    0万字2个月前
  • 紫微斗数全书

    四卷,托名宋初陈抟(希夷先生)著。中国古代命理术数。它以紫微星系为核心,构建起一套独特而精密的命理学体系。 书中详细阐述了紫微斗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对人出生时的星曜组合、宫位分布等进行分析,从而推断一个人的命运轨迹,涵盖事业、财运、感情、健康等诸多方面。其星曜系统丰富繁杂,不同星曜各具特性,相互交织产生千变万化的解读。每个宫位也有特定象征意义,彼此关联形成命运图谱。 这部书不仅为研究古代命理

     陈抟
    3万字2个月前
  • 本草正

    药物学著作。2卷。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为《景岳全书》卷48-49。书中择常用药300种,仿《本草纲目》编述,分山草、隰草、芳草、蔓草、毒草、水石草、竹木、谷、果、荽、金石、禽兽、虫鱼、人等14部,次第介绍其别名、性味厚薄、阴阳主要功效与机理,临床运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作者论药条理清晰,主论持平。相似药物功效比较、药物配伍等阐析甚明。尤擅用熟地,论其功治配伍、炮制等,见解超群。故于书中将人参

     张景岳
    5万字2个月前
  • 玄宗正旨

    道教炼养著作。1卷。清代著作,托名吕岩等仙真降笔。前有柳守元题词,称此书「于以见南北玄学宗旨在是。凡金丹至秘之诀,妙道至极之功,无不备载于此中」,可谓推崇备至。其书虽系伪托,然说理明白。功法简要,对于初学较为便捷,因此流传颇广。

     吕洞宾
    1万字2个月前
  • 外科理例

    外科专书。7卷,并附方1卷。明·汪机辑撰,为汪氏晚年之作。刊于1531年(嘉靖10年),后收入《汪石山医书八种》中。汪氏鉴于当时之疡科医生,在诊疗病患时,往往只靠外症所见,不重视脉理虚实之殊,经络表里之异,故撰辑此书。他在“外科必本诸内,知乎内以求乎外”的思想指导下,广辑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等金元医家有关疡科之论,并收录当代医家薛己的疡科临症经验。此书从医学理论出发,较深入地阐述了诸外科病的症

     汪机
    29万字2个月前
  • 宗玄先生文集

    唐代道教学者吴筠撰。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书为吴筠诗文集。卷首有唐礼部侍郎权德舆序,简述吴筠生平,据称吴筠所作诗文「合为四百五十篇」,现《正统道藏》本仅存五言古诗一零八首,赋八篇,论文三篇。其诗赋多赞咏隐士逸人之高风亮节。咏物抒怀,阐扬玄道。或抨击佛教败坏世风,「侮君亲,蔑彝宪」;「噬儒吞道,抑帝掩王」。其论文三篇为全书精华:第一〈神仙可学论〉,论述常人可通过学习而成仙证道。谓清心寡欲

     吴筠
    2万字2个月前
  •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题“太极真人传左仙翁”。元始天尊劝戒,以消十二大恶业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洪恩灵济真君自然行道仪

    洪恩灵济真君自然行道仪,明道士王某奉旨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自然行道仪式,为《洪恩灵济真君斋仪》之一。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灵素节注类编

    《灵素节注类编》成书于清道光十四年,为章虚谷多年潜心研究《内经》所著。作为对《内经》进 行节取注解、分类编辑的重要著作之一,不拘泥于古人,注解详尽,启迪后学,备受后世推崇。通过与 《内经知要》对比得出章虚谷多以临床实践体会对经文进行注释论述,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 意义。

     章楠
    27万字2个月前
  • 大丹铅汞论

    大丹铅汞论,唐人金竹坡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论述以铅汞炼制大丹之原理和方法。首先指出:「大丹之术,出乎铅汞。」铅为五金之首,其中有汞,象离卦阳中有阴,木中生火,是为青龙。炼丹者抽铅取汞,使坎离互用,铅汞相合,则可成丹。其炼丹程式为:首先用黑铅与山泽银镕取铅黄花,是为白虎、水中金;又从丹砂中炼取水银,名曰玉液,是为青龙、砂中汞。然后将所得真铅真汞对半配合,入鼎密封火养,「铅得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混元八景真经

    混元八景真经。五卷。不着撰人,疑为唐人所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称玄武而不称真武,疑唐五代间所著。述房中术。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周易口义

    易学著作。宋倪天隐据胡瑗讲解记录撰成,因而以“口义”命名,又称《易解》。全书十二卷。选取《周易》“易”之“变易”一义立说,重在讲述人生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以教人修身治国之方。其卷首《发题》云:“盖变易之道,天人之理也。其书以义理为宗,程颐《易传》多引胡瑗之说,数次言及“予闻之胡先生曰”朱熹《语类》称:“胡安定(学者称胡瑗为安定先生)《易》分晓正当。”可见其书在宋代已为以义理说《易》之宗。

     胡瑗
    9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