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ugnovel.com
宋诗别集。1卷。陈岩著。本书为专门题咏安徽省九华山的名胜和物产的专集。原作甚多,已有散佚,此本为元至大年间方时发收集遗留作品210篇重刊的。《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皆七言绝句,凡咏名胜者二百另七首,咏物产者三首。九华山自唐以李白得名,诗家多有题咏,而取泉石洞壑之胜,遍加品目,实莫备于是编”。如《甘露泉》:“山接灵河两派长,松间石上泻天浆。几思吸取清泠味,洗我一生烟火肠。”《云外峰》:“耸入云端一
近代诗集。连横著。1960年1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辑出版。卷首有作者之子连震东《弁言》、魏清德《〈大陆诗草〉序》、胡殿鹏《〈宁南诗草〉序》、作者《〈大陆诗草〉自序》和《〈宁南诗草〉自序》以及林资修、李书等人题诗。该集为连横诗作的汇编本,共收4种诗集:《大陆诗草》、《宁南诗草》、《剑花室外集之一》、《剑花室外集之二》各1卷。各集之诗皆作于民国初年,共计915首。其中《大陆诗草》126首,《宁南
清代秦腔剧目。又名《回龙鸽》、《王宝钏》。作者不详。见《清稗类钞》著录。现存清末刻印和手抄的部分折子。根据鼓词《龙凤金钗传》改编。写唐丞相王允的三女王宝钏彩楼招亲,选中乞丐薛平贵。王允命女退亲,宝钏不从,被逐出相府,父女决裂。平贵因降服红鬃烈马得官,出征西凉,战败被俘,与西凉代战公主结亲,并继承王位。宝钏苦居寒窑十八年,写血书托鸿雁寄往西凉,平贵得信,赶回长安与其相会。王允阴谋篡位,平贵在代战公
董康编著。四十六卷,著录元、明、清戏曲六百八十五种(号称六百九十种),系董康汇集无名氏《传奇汇考》及《乐府考略》,又取黄文旸《曲海目》互勘,加以编订而成。该书署为董康、王国维、吴梅、陈乃乾和孟森五位名家共同校订,可谓名家荟萃。其中董康负责第1、6、11、16、21、26、31、36、41、46卷王国维负责第2、7、12、17、22、27、32、37卷吴梅负责第3、8、13、18、28、33、38
麻疹专著。全书4章。李聪甫著。此书以中医理论为主,兼采西医论说,将麻疹分为前驱、发疹、落屑3期叙述。全书分病源、症状、诊断、护理、预防及类症等15节,列举48首方剂,选录病案8例。1940年由唤民书局出版,195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予以再版。
《重订时行伏阴刍言》,1卷。清·田宗汉原著,李贡三重订。系摘取田氏《医寄伏阴论》中部分内容,并附重订者有关验案数则。
雨旸气候亲机,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言雷法,主要讲述如何观察气候变化。全篇包括《诸雷气侯》、《妙洞引》、《先天一炁雷霆玉章》等诗文。以及「雷牌」等三十九图;主要根据上天云气在日月星辰及天河间运行之时间、位置,方向,以及其颜色、形状等情况,预测旱涝阴晴和风雨雷霪,为供施行雷法的道士观察天象、预测雷雨之书。其中包含古人观测气象之经验,如书中有「石润水流天欲雨」, 「
方书。清凌奂撰。四卷。奂有《本草害利》已著录。撰者喜搜辑汉、唐以来方书,潜心研究,并自炼膏丹。为传其经验而撰此书,成五万余字。因其方皆为外科不传之秘方,故名。卷一,升降、围药、内消、内护部 卷二,化毒、点头、拔毒、去腐、止痛、生肌收口、去管、膏、药部 卷三,疔疮、喉、诸疮部 卷四,臁疮、癣疮、痔疮、口牙、鼻耳、脚部及补遗。凡二十二部,收方约三百七十余首。以外科方为主,兼及五官及皮肤科。每方均详述
证道歌,北宋道士左掌子撰。宋《四库缺书目》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此书一卷。《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则着录作「左掌子道证一卷」。现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有七绝诗十五首,分别咏述内丹之灵药、火候、金花黄芽、黑铅白汞、赤龙金虎等。篇首有短序,论内丹之要。其说大略谓求仙须先明真一,真一即道,亦即人身之元炁。炁乃人母,亦为众仙之母,备在人身,不用外求。身外之丹药木石等,皆非炼丹成仙之真药。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早期上清派经书,约出于南北朝,原为《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行。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神符类,经文言「太一五神奉五符五籍,上请帝君混合之道,求长生神仙之诀」。所谓太一五神,系人体内执掌五符五籍,主宰人生死寿命之神,太一上请帝君度人符籍,经帝君混合定录,其人即可长生成仙。本篇内载「太一内精神符」(即五籍符)十二枚,据称皆为太上元精之气,依法
高上玉皇胎息经,简称《胎息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另有唐幻真先生《胎息经注》注本,收入《云笈七签》卷六十。此经为七言韵文,全篇仅八十八字,论述胎息要旨。胎息为道家养生之术,渊源甚古,《抱朴子内篇》〈遐览〉已着录《胎息经》。在《抱朴子内篇》〈释滞〉中亦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幻真先生在《胎息铭》中,也说「假名胎息,实曰内丹」
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分作十章,言斋戒静思以修持身心之法。内称形、气、神为人生三要素,三者互为依存,「神逝则气败、气败则形亡」。故学道者应修身正心,爱神守气。其修持之法则为斋戒静思,反听内视,使内心清静,仪容整肃。又称斋直乃治身正心之要法,斋以整肃,直以正心。「斋戒以关内寇,威仪以防外贼」。此种理论出自南朝陆修静《洞玄
碧玉朱砂寒林玉树匮,原题西蜀陈大师述。约出于南宋。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养朱砂之法,其法颇烦杂。大致先以铅汞、硼砂等药物拌匀置匮中,然后将朱砂入匮封闭固养,成碧色伏朱。再将伏朱添加生朱,置匮中加火锻养两遍,得白色朱,名日。「白雪不消」。此白色朱研末为药,「可作养宝长生匮」。加入生汞封养三日,即生出汞苗一二寸。又将白色朱依次加药封养四遍,而其色复红,是为还丹。书中称:「朱砂养
鲁班全书是中国古代一本奇异之书,据传为圣人鲁班所作,上册是整人的法术,下册是解法和一些医疗法术。但除了医疗用法术外,其他法术都没有写明明确的练习方法,而只有咒语和符。
宋黄公谨校正。本书鲜见其他传本。述郭子仪部将温琼修仙,为东岳地祗上将太保事。后有黄公谨纂集《补遗》,述温太保灵验、杀鬼故事。
符咒之术由来久矣,黄帝受之于西王母,而传之少昊,少昊传瑞顼,代广其意,而绵传不绝,李耳尽发其秘,凭符咒而开道教。从者从矣。后当春秋战国世,术者见世终不为也,乃退隐森壑,以修养为事。符咒几于绝也。至汉顺帝时,有张真人名陵者出。得异书于石室,入蜀之鹤鸣山,息居修炼。以符录而为人治病,驱鬼,役狐,无不立应。人乃尊之。后得天师对号,今道教所以不衰者,良以有天师也。天师之恃以役使鬼神之道。全仗符咒为之主。
《赤松子中诫经》是道教经典中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以黄帝和赤松子对话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大道的至简至易,这里的“道”就是告诫人们要多行善事、积功累德。教经典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赤松子中诫经》(以下简称《中诫经》)便是其中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中诫经》以黄帝和赤松子对话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大道的至简至易,告诫人们要积德行善。《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中
我国古代简明姓氏手册。北宋时编,作者佚名。因北宋皇帝姓赵,是当朝国姓,故赵姓列于百家姓之首。钱是五代十国时吴越小朝廷皇帝的姓,故次之,孙是吴越王钱俶之正妃之姓,李是后唐李后主之姓,故“赵钱孙李”便为百家姓第一句。“百家”是一个习惯用语,本义是指士族,泛指天下诸姓。百家姓共收录约500个常见姓氏。由于只列姓氏,以四字为句,按韵排列,虽无文理,但读来琅琅上口,易记便诵,故一问世,便成为家喻户晓的姓氏
书论是书法的理论表述。《历代书论》中不仅了解中国书法的理论史,亦可感受到中国书法的演变和发展。本书选择了历代经典书论文献,对其进行详细的校注并释义,介绍作者,同时对版本知识略加简介,致力于帮助读者理解中国书法理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诗词格律是中国古代诗人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的总结,是诗词艺术的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旧体诗词格律的具体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代特别是唐代以后著名诗人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此,王力先生编写了这样一本旨在普及诗词格律基础知识的小册子,其中主要包括《诗词格律十讲》《诗律余论》和两篇附录(《唐诗三首讲解》《宋词三首讲解》)。其中的主体部分是《诗词格律十讲》,包括诗韵和平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长律、七
戏曲目录。清黄文暘撰,无名氏重订,管庭芬校录。一卷。文暘字焕亭,丹徒(今属江苏)人。黄氏《曲海目》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因作者参与奉旨修改词曲,“得尽阅古今杂剧传奇”,遂勒目“以纪其人之姓名”。可惜庞杂无次。咸丰间,管氏购得无名氏“重订”本,校录一过,于同治二年(1863)成此书。约三万余字。书中分六类,著录作家作品。共收作品一千一百三十余种,删去重复,实存一千○五十余种。后附焦循《曲考
元诗别集。10卷。郭钰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明洪武二年(1369)庐陵罗大已序,明嘉靖四十年(1561)罗洪先序。罗大已就是为杨允孚《滦京杂咏》写跋语的人,《静思集》中关于杨允孚的诗作很多。罗大已在序中评郭钰诗“题无泛作,必有关涉章无羡句,必有警发”,并称郭钰有经济、能自守。据罗洪先序,本集为郭钰后裔郭廷昭编次付梓。卷1为歌行,卷2为五言古诗,卷3—5为七言古诗,
蔡嵩云撰。共四十八则,多论词之作法,见解通达。如云词在宋代,早分为音律家之词和文学家之词,“音律家声文并茂之作,固可传世文学家专重辞章之作,又何尝不可传世”。因此,“初学不必守四声”。又云“意贵清新,境贵曲折”。复论词人词作云:东坡词“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其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皆为有得之论。是书附录于作者所著《柯亭词》后,《词话丛编》据以辑入
明代杂剧,全名《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康海作。康海之师马中锡曾写过传奇小说《中山狼传》(一说为宋代谢良所作),康海之同学王九思写有《中山狼院本》(一折),情节均大致相近。但以康海之杂剧写得最好,影响也比较大。剧情略谓:战国晋赵简子猎干中山,一狼带箭而逃。墨者东郭先生见狼哀求,出于兼爱之心,将狼藏入书袋中以瞒过赵简子。但事后,狼却要拿东郭先生充饥。东郭先生无奈,求问“三老”。老杏、老?都说狼应该吃
又称《康熙词谱》,简称《词谱》。词学著作。清陈廷敬、王奕清等奉敕撰。初刻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四十卷。此书翻阅前代词谱互相参订而成,凡旧谱分调分段及句读音韵之误悉据原词校定。收唐、五代、宋、元词计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零六体。调以长短分先后若同一调名则长短汇列以“又一体”别之。每调选用唐宋元词一首必以创始之人所作本词为正体,其他为别体缀后无考者则以时代先后为次。引用之词皆宋元选本及各人本集
清代陈宏晓撰,儿科。初集列调治论、虚实寒热辨论、痘出五脏形证歌、面部吉凶论、辨痘之伏陷等论述痘疹诊治;二集列脉要及治痘医案十六例等;三集为麻科,载脏腑论、形色论、麻疹正治论及医案二十例等。末附痘科方六十一首,酒芪内托散等麻科方二十五首。
择日之书,朝鲜世宗年间李纯之撰。全书上中下三册408页。作为一部古代重要的择日指南,涵盖了吉凶日历、祭祀仪式、选官就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详细记录了各种日子的吉凶祥瑞,指导人们在重大决策或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日期。这一部分包括了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分析,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关于祭祀仪式的内容涉及了宗教、礼仪、道教等多个方面。这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各种祭祀活动的程序、祭祀对象以及祭祀时的吉凶宜忌。
元始说度酆都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乃七元真人所说,又名《七元真经》。内言超度丰都罪鬼死魂,救济众生之法。其法当于天有灾疫刀兵之时,建七元道场,拜奏表章,佩符诵咒,招神灵下降,逐鬼消灾。
全名《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南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已着录此书,《无上秘要》亦引述此经。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上卷题作《龟山丹皇飞玄紫文》,内载飞玄紫文(篆文)三十六字。据称此文乃元始天王授西王母,藏于龟山洞中,内隐丹皇(西王母)之名号、衣冠及真形。修道者依法默诵咒诀,书刻真文,即可飞升龟山而为上仙。经文中卷题作《九灵太妙龟山玄箓》,
长生指要篇,南宋道士林自然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卷首有淳祐庚戌年(1250)作者自序,自称因读《清静经》而发深省,遂辞家云游参访,得遇西蜀陆公授以金丹之道。其书分七节,引魏伯阳、张伯端之说,论述内丹法要。大略以先天祖炁为丹本。谓人皆禀此炁而生,与虚皇贯通,与三清同体。若能逐境随觉,袭其明而还其性,则神定精固炁聚,三花聚顶,立见超脱。其修炼工夫从合真炁呼吸入手,以二目为机,守玄一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