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归庐陵日记

    日记,周必大撰,《归庐陵日记》又称《癸未日记》、《癸未归庐陵日记》。隆兴元年(1163)三月,周必大因抨击天子倖臣获咎,辞官南归家乡庐陵(今江西吉安)。此日记主要记载其南归途中见闻、途中亲友应酬以及所历州县地理山川、交通道路、古迹名胜等,间加考证,足资参考。

     周必大
    1万字2个月前
  • 太常续考

    八卷。不著撰人姓名。据书中所述,可知乃明崇祯时太常寺官属所辑也。本书主要记述明代太常寺之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资料来源,主要是太常寺的档案材料。其中对祭祀、典礼之制记载甚详,所述沿革损益之由,名物度数之细,条分缕晰,多为《明史·礼志》、《明会典》、《明集礼》及《嘉靖祀典》所未载。作为专述某一官署的职掌及沿革,本书对太常寺的记述非他书所能及。尤以本书作于明末,故有明一代之祭祀、典礼之制,

     佚名
    19万字2个月前
  • 南渡录

    题为辛弃疾撰。疑伪托,故所载并非事实。记载了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虏北上,一路受尽屈辱,穿上敌人的异族服饰,于千山万水间到处放逐,驱赶,历经寒暑艰难,生不如死。

     辛弃疾
    2万字2个月前
  • 台湾私法人事编

    本书(五册八五一面五一○、六○○字)汇集台湾私法有关人事之事例,凡六章。此项事例之调查汇集,详见第七九种「台湾私法债权编」篇。本书系综合日据时期清宣统二年时临时旧惯调查会刊行「第一部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第二卷附录参考书」上卷暨翌年刊行「台湾私法第二卷附录参考书」下卷而成。所集事例,统属人事部分。第一章人,分生死(出生、死亡)、品性(能力、阶级、宗教)、姓名、户籍四节;第二章亲族,不分节;第三章婚

     佚名
    41万字2个月前
  • 明宣宗实录

    记宣宗在位期间史事,起洪熙元年(1425)六月,终宣德十年(1435)正月。宣德十年七月始修,以杨士奇为总裁,正统三年(1438)书成。此前修实录以文武勋臣充任监修官,自是录始只任勋臣一人充任,不再用文臣监修。

     杨士奇
    39万字2个月前
  • 建康实录

    编年体史书。唐许嵩撰。20卷。记述始于东汉兴平元年,终于陈祯明三年的史事。因所记六朝皆建都建康(今南京)而得名。以正史为本,旁采诸史、地志旧文,按时序记述历朝政权变迁及军臣事迹,兼及山川古迹。凡有异事别闻,附以记注,另行详叙。引据广博,多出正史之外。记述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事迹。因六朝皆都建康,故名。记吴、东晋、宋、陈用编年体,于人物卒年下附小传记齐、梁用纪传体。叙事除王朝兴替外,颇注意

     许嵩
    23万字2个月前
  • 反唐演义全传

     如莲居士
    16万字2个月前
  • 剪灯新话

     暂缺
    5万字2个月前
  • 中国通史(第九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九册是中国通史第五编明清封建制时期的第二册。由本编第三、四章组成。第三章综合叙述清朝的建国、农民

     范文澜
    22万字2个月前
  • 龙飞录

    周必大撰,《龙飞录》又称《壬午龙飞录》,乃周必大所第二部日记,内容紧接《亲征录》。“龙飞”,取意《易·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喻帝王即位。起绍兴午岁(1162)孝宗即位,所记主要为孝宗即位初期朝政政务,但凡军事动态、边疆军情、朝野铁闻、典章制度等都有涉及,是研究这一时期政治历史的重要资料。

     周必大
    1万字2个月前
  •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中国史

    由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善而成,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期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通史。全书按中国历史社会的变迁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五个不同的时期,规模宏大、视野开阔,史识丰富,笔调流畅,是了解中国历史公认的权威版本。

     吕思勉
    1万字2个月前
  • 瞑庵杂识

    《瞑庵杂识》《瞑庵二识》为朱克敬的笔记体二集,如记录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时,部分奏疏、对湖南厘金的缘起和抽收办法有详细说明。又如衡州民教的纠纷、长沙官绅的倾轧等等。杨坚点校。近代湘人笔记丛刊之一。

     朱克敬
    8万字2个月前
  • 台湾海防档

    本书(二册二○三面一二一、八○○字)系就「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海防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选辑而成;不分卷,按年编次。所谓「海防档」,即为清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暨外务部誊清之「海防」档案。本书所录,凡与台湾直接或间接有关者共九十九案。其内容,包括船政、电线、铁路三类:(一)船政一类,较为广泛。学其要者,有涉及闽、台买受租雇洋船章程,有派官轮赴台渡送官兵、文报及顺搭客货之案,并有福州船厂养

     佚名
    9万字2个月前
  • 明仁宗实录

    十卷。起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讫洪熙元年五月。始修于洪熙元年闰七月,杨士奇任总裁,蹇义等纂修。宣德五年五月,与《太宗文皇帝实录》同时进呈。记仁宗在位时期史事,起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讫洪熙元年(1425)五月。始修于洪熙元年闰七月,杨士奇任总裁,宣德五年(1430)五月成书。撰者依据章疏及史臣所记史书,参以见闻,故记述有关制度及史事本末较为详明。

     杨士奇
    9万字2个月前
  • 皇清开国方略

    又名《清开国方略》、 《开国方略》、《皇朝开国方略》。33卷。清乾隆三十九年 (1774) 阿桂、梁国治、和珅等奉敕编辑,乾隆五十一年 (1786)成书。该书采用编年体体例记载了清朝开国史。在卷首篇里,记载了努尔哈赤前史 卷一至卷八记“太祖高皇帝”,从努尔哈赤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征讨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开始,至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逝世 卷九至卷三十一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朝的

     阿桂
    30万字2个月前
  • 草木春秋演义

     云间子集
    11万字2个月前
  • 益智录

     解鉴
    21万字2个月前
  • 中国通史(第八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八册是中国通史第五编明清封建制时期的第一册。共两章。第一章明朝的建立与集权统治的发展,叙述明太祖

     范文澜
    24万字2个月前
  • 文天祥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文天祥》孙毓修著。 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治今江西高安)、赣州(治今江西赣州)等州。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治今浙江杭州)

     孙毓修
    5万字2个月前
  • 唐朝大历史

    本书是史学家吕思勉倾力著述的断代史,也是史学界关注最高的唐史读本。独孤家族何以飞黄腾达于隋唐两室?唐高祖为何向匈奴称臣?李世民修改国史为哪般?魏徵之墓被掘背后的真相是?李治何德何能竟登上帝位?上官婉儿留宫之谜?女皇之后的夺权乱象?唐皇室的性开放源于鲜卑之俗?谁是安史之乱的最大获利者?玄宗果真赐死了杨贵妃?三百年唐史迷雾将在本书中得到解析。

     吕思勉
    34万字2个月前
  • 白话明史

    《明史》,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清朝顺治二年(1645)曾敕修《明史》,未成而罢。康熙十八年(1679)再开史馆,徐元文、徐乾学、王鸿绪先后任总纂,聘万斯同审定。成书三百十卷,即今署名王鸿绪之《明史稿》。此书为《明史》白话文。

     张廷玉
    204万字2个月前
  • 台湾番事物产与商务

    本书(一册一二一面七二、六○○字)不分卷,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抄本「台湾番事」(未题作者姓氏)一书编印。盖书中所述并不止于「番事」,并论及台湾各种物产与通商事务,因改称今名。按诸此事内容,实为清同治间美国驻厦门领事官李让礼(legendre,或译李仙得或李善德)寄其本国驻华公使关于厦门、台湾地方事务一八六九年度报告书之改译;不但章节有所移动,叙述顺序亦有许多与原文不同。课文第一部分所述

     佚名
    7万字2个月前
  • 明世宗实录

    五百六十六卷。起正德十六年四月,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始修于隆庆元年(1567)四月,徐阶任总裁。神宗即位,改命张居正等续修。万历五年(1577年)八月修成。

     佚名
    322万字2个月前
  •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史书。120卷。乾隆三十二年 (1767) 傅恒等奉敕编修。《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是乾隆时期在《资治通鉴》基础上,兼采《通鉴纲目》体例编纂而成的一部重要官修史书。以明正德年间李东阳撰《通鉴纂要》一书为基础,重加编订。起自伏羲氏止于明代,依时间次序,通叙历代之事。因官撰、御批之故,清代科举考试皆以其为典范。现存满汉合璧乾隆年间抄本525册。清亡之后,吴兴王文濡重加纂辑,增入清代各朝之事20卷,题为《

     乾隆
    252万字2个月前
  • 东西晋演义

     杨尔增 著
    43万字2个月前
  • 萤窗清玩

     佚名
    17万字2个月前
  • 中国通史(第七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七册是中国通史第四编宋辽金元时期的第三册。由本编第六、七章组成。第六章叙述元朝的政治史事、经济状

     范文澜
    32万字2个月前
  • 朱子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朱子》孙毓修著。 朱熹, 字之晦,一字仲晦,号 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人。南宋 哲学家、教育家。曾任秘书阁修撰等职,并讲学庐山白鹿书院。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 《朱子语类》等多种。据清人梁章钜《楹联丛话 ·卷一

     孙毓修
    4万字2个月前
  •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专著。他从1929年开始着手写《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由于时局动乱和公务繁忙,他先后撰写的主要章节,分别以《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大东小东说——兼论鲁、燕、齐初封在成周东南后乃东迁》、《论所谓五等爵》等为题目以论文形式发表。2002年,其学生、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对这些论文进行系统整理,以傅斯年生前所定书名出版面世。

     傅斯年
    0万字2个月前
  • 白话元史

    《元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明宋濂等撰。修于洪武二年(1369),次年又做修改。二百一十卷。分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据元代各朝实录、诸家行状、墓表及《元经世大典》等编成,保存了较多史料。此书为《元史》白话文。

     宋濂
    94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