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道教经典。原经卷数不详,约成书于南北朝。《正统道藏》收入残本一卷。2576背、s6219。首尾均残。原属同卷,但文字不连续。共存约四百十二行,前二百十五行不见于《道藏》本,第二百十六行以下见于《道藏》。此经系摘录早期上清派经典中有关修真摄养方术之要诀杂凑而成。主要有导引、服气、叩齿、咽液、思神、内视、按摩、诵经、微咒等方术。体例类似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和《登真隐诀》,故刘师培《读道藏记》疑此经即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阴阳九转成紫金点化还丹诀

    阴阳九转成紫金点化还丹诀,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制九转丹砂之法。其炼丹程式为:第一转化丹砂为水银 第二转化水银为朱砂 第三转又化丹砂成水银 第四转炼水银结汞砂 第五转炼汞砂令微坚 第六转炼微坚汞成微黄坚汞 第七转炼微黄坚汞成赤金叶 第八转炼赤金叶成紫金砂 第九转炼紫金砂成赤色还丹据称以赤色还丹出去火毒金毒,服之可除病延年,又可用丹点汞成金,或点铅、锡成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

    洞真上清龙飞九道尺素隐诀。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纂集《白羽黑翮龙飞玉符》(即龙飞尺素诀)、《太上飞行羽经升玄上记》(即白羽黑翮灵飞玉符)二篇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二十四种著录《上清白羽黑翮飞行羽 经》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诀由《白羽黑翮龙飞玉符》与《太上 飞行羽经升玄上记》组成。前者述传授龙飞尺素之道、为盟之法, 后者与《白羽黑翮飞行羽经》同,教人飞步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归藏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归藏》为三《易》之一,又名《坤乾》,《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记载。郑玄以为殷代之《易》。该《易》以重卦坤为首,乾次之,故名《坤乾》。又因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名《归藏》。《礼记·礼运》载孔子语:“我欲观殷道,是故知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孔子以《坤乾》之义可以观殷道,表现在《坤乾》的卦序上首坤次乾,反映殷代强调母系即“殷道亲亲”的特点。《太平御览·

     马国翰
    2万字2个月前
  • 泄天机

    至道药物,固是三才。而生成妙义,不外二五。凡人下手,总以神充气足入门,神充气足,真精乃生,真精发生,气神乃保,盖以精竭则神飞,神亡则气散。而气自心生,精由身出。识此妙义,还返圣功,不过身心混化。则此生成至道,不外乎此。泥丸氏曰:气属天,精属地,神则属人。盖以人禀二五之精而成,则人即天地,天地即人。

     闵一得
    1万字2个月前
  • 奇门遁甲统宗

    书中以其独特视点,结束对历代奇门遁甲不同观点的争议,以为纲领,故名“统宗”,奇门遁甲,历代对起卦之法:超神接气,拆补法,茅山法,排盘使用做出了合理分析,做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对历代八门九星的排盘和飞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排盘者门排星排,飞盘者遁九宫门飞星飞,都有失自然法则,门转星飞,千古不变之理,奇门遁甲,立于天人角度,俯察于地理之象也,尤其符合于现代商战,谈判,以及人事预测,如百发百中,古人云

     诸葛亮
    5万字2个月前
  • 文昌孝经

    《文昌孝经》是道家从自身的自然宇宙观出发,指出人的自然生命承载体的可贵,父母生育子女受尽辛苦,养育子女耗尽心血,子女应该体恤、孝敬父母,并以此道推己及人,由此不但保全自身天性,还可以获得上天赐福科举成功,乃至证果得道,是一部很具有道家特色的弘扬孝道的典籍。

     佚名
    4万字2个月前
  • 经学通志

    《经学通志》是钱基博的代表作,此书的特点:其一:体例上有独到之处,不是按朝代写经学史,而是按经书写。其二,在构架上有独到之处,不是写十三经,而是只选择了几部真正的儒家经典。钱基博认为十三经中,有的是子书,如《孟子》有的是“经之贰”,如《论语》、《孝经》有的是解经之书,如《尔雅》,所以在《经学通志》不写这些书。其三,在风格上有独到之处。其书的语言简洁,提供的信息量大。钱基博在经学的版本、目录、源流

     钱基博
    14万字2个月前
  • 笑府

    明代文言谐谑小说。十三卷。题墨憨斋主人冯梦龙纂集。《笑府》所收基本上都是可笑的故事,尤其集中收录民间笑话。共搜集了五百九十五条笑话,按内容分为十三部,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每部一卷,每一部的开篇都有小序,一部分笑话的篇后有批语或附录。

     冯梦龙
    7万字2个月前
  •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

    杂剧《西厢记》情节曲折动人,曲词华美流畅,为历代读者所喜爱。 金圣叹学识渊博,所作评点明快犀利,所发议论往往出人意表,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所评《西厢记》成书于顺治十三年(1656),从此风行天下。金圣叹的评语,对人情世态的体悟深刻而细腻,评点文字的表述机智而幽默。此外金圣叹的评点,对原作的最大贡献是明确反对“淫书”说,直接抨击了历代封建礼教维护者和道学先生对这部优秀古典爱情剧的诋毁,为《西厢记

     王实甫
    17万字2个月前
  • 词学通论

    吴梅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1932年12月出版。32开本,186页,8万6千余字。全书九章:一、绪论二、论平仄四声三、论韵四、论音律五、作法六、概论一,唐五代七、概论二,两宋八、概论三,金元概论四,明清。本书与作者之曲论同为主要论著,初由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印行。所论词与曲之演变,极为精细。对于前人以字数多少来区分小令、中调、长调,认为并无依据,且列举实例予以批驳,并谓“皆是妄为分析,无当于词学

     吴梅
    9万字2个月前
  • 碣石调幽兰

    琴曲,现存最古老的古琴乐谱。据谱前小序,知此曲是梁代著名琴家丘明的传谱。作者无名氏,它通过对深山幽谷中发散清香的兰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郁闷不得志的心情,很能反映当时一部分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士族文人的想法和思想状况。“碣石调”是古曲调名,即相和歌瑟调中陇西地区的歌曲。因用其填唱曹操的乐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名之曰“碣石调”。“幽兰”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碣石调幽兰》结构短小紧凑,曲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景德镇陶歌

    以七言绝句形式描述景德镇制瓷的记事诗。龚鉽作, 成书于清代道光四年(1824)。原有100首,刊出时为60首。对制瓷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技法、艰辛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作了形象的描述,是了解清代景德镇瓷业概貌的参考资料。

     龚鉽
    0万字2个月前
  • 种玉记

    明代传奇剧本。汪廷讷撰。《曲品》著录。本事见《汉书·霍光列传》所载霍仲孺一家事。写西汉平阳侯府小吏霍仲孺与侍女卫少儿私遘,被兄卫青发觉,逐出侯府。仲孺在归乡途中,又与俞氏成亲。因匈奴侵扰,宫中拟派卫少儿和亲。卫少儿密约仲孺于边关一别。后改派王昭君出塞和亲,仲孺不知,如期往雁门关等候,被匈奴拘留。数年后,卫青奉命攻匈奴。卫少儿所生子霍去病被封为嫖姚校尉,亦随卫青前往,获大胜,并寻得仲孺。时俞氏生子

     汪廷讷
    3万字2个月前
  • 忍古楼词话

    词学著作。夏敬观著。凡八十三则。记录近现代词人轶事及其作品,并略加评论。论词以自然、意境新颖、词境空灵、俊丽雅切、精婉有致、诗笔不为词伤、词笔不为曲伤、不失天然之美等为上。唐圭璋《词话丛编》据《词学季刊》收录。是书以词人为纲目,然不按年代先后排列,而依《词学季刊》发表的次序编排,所记清末民初至近代词家名流有王鹏运、文廷式、郑文焯、陈衍、王闿运、徐珂、吴湖帆、叶恭绰、张尔田、杨铁夫、邵瑞彭、严复、

     夏敬观
    5万字2个月前
  • 郑氏秘传万金方

    又名《女科万金方》。妇产科著作。宋薛古愚原撰,郑玉峰增辑。一卷。主要论述妇人调经及胎、产诸病及方剂。包括妇人生理、孕育、胎元论、保胎论、气血论、胎前产后脉论、产科歌诀及四物汤、催生太平丸等方剂。后有郑氏增辑八十四方,不立方名,简述主治、药物组成、服法。全书有论、有方,对研究妇、产科理论及临床运用均有参考价值。有崇祯二年 (1629) 抄本,存北京图书馆。

     薛古愚
    11万字2个月前
  • 读易大旨[标点本]

    清孙奇逢撰。五卷。《孙夏峰全集》本。此书系孙氏入清后流寓河南时所作,其意主于阐发义理,推戒人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前有《自序》云:至苏门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见之所及,撮其体要,以示门人子弟。原非逐句逐字作解,故曰《大旨》。其门人耿极为之校订。末附‘兼山堂问答’及与三无道人李崶论《易》之语,别为一卷。崶,雄县人,奇逢所从学《易》者也。后奇逢曾孙用正复取其论《易》之语散见他著述者五条,汇

     孙奇逢
    10万字2个月前
  • 三才定位图

    三才定位图,北宋张商英撰。《宋史?艺文志》天文类着录作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书分上下篇,上篇叙述上天玉京及三清天之由来,宣称诸天皆有天帝主之,并有天王、星君、唐、葛、周三将军等。下篇载诸天神图像,以三清为主,并侍列众天帝、仙君。神像之上各注其名号,或注明其冠服颜色,图像描绘颇具艺术性。

     张商英
    0万字2个月前
  • 养生类要

    明代吴正伦辑,吴敖校正。初刊于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书分前、后二集。前集以养生预防为主,包括逍遥子导引诀、孙真人卫生歌、陶真人卫生歌、邹朴庵玉轴六字气诀、阴阳烹炼秋石服饵决法四则、三丰张真人进红铅方五则、制玄明粉方二则、养生叙略二则,解饮食诸毒并补益等方四十七则。后集以养生保健方药为主,包括春、夏、秋、冬四时诸症宜忌并合用方药一百七十九则,济阴类方药二十九则,慈幼类方药三十则,养老类

     吴正伦
    7万字2个月前
  • 三论元旨

    三论元旨,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序文及书中内容看,作者似为晚唐五代时岩泉隐居之士。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分〈道宗〉、〈虚妄〉、〈真源〉三章,论述修心契道,见性成真之旨。大抵以唐代道教重玄哲学为宗。谓大道自然无为。湛尔常存;道、心、性三者为一,「即心是道,心之与道,一性而然」。故修道之要在于修心见性,清静无为,遣滞破执,「无执之妨,则真常之性见」。修心契道之次第方法称作「三定四等」。一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三极至命筌蹄

    三极至命筌蹄,南宋王庆升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此书系内丹杂着,内容可分为图释、论说、颂赞歌诀三部分。首列图像,有奇耦、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皇极、混元三宗、九宫用中、十干纳甲等十七幅图。每图后附七律一首以为注释,大抵运用卦象易理以论述内丹性命之道。其次为〈五车三乘〉、〈三要总叙〉、〈三关总叙〉、〈九鼎总叙〉等论文。论释三乘五车、三要、三关、九鼎等内丹术语。最后为赞颂歌诀

     王庆升
    1万字2个月前
  •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斋坛安镇经目》著录《洞玄灵宝三元威仪自然真经》,本经当出自六朝。述诣师及为师威仪。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雁门公妙解录

    雁门公妙解录,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唐朝大中年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内容文字与《正统道藏》所收《悬解录》大致相同。两书相校,本篇比《悬解录》缺少末尾四百余字,盖为同书之不同版本。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

    经名:洞真上清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原本一卷,徒分作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与《上清天关三图经》同,本经名与实相副。《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为《上清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缺图,有《移死度生保仙法》和《帝君豁落七元符》,亦为残卷。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书上卷十三章,中卷六章、下卷十四章,计三十三章。书中尽驳外丹诸术,强调真铅真汞非五金八石、硝霜浆露等不同种类的物质之可炼,也非阴道一九、六欲七情、灰心兀坐、存想三一之能修认为日魂月魄为真铅真汞,从无质以生而有灵质万物动静莫不由如果安炉立鼎造神室,抟日月之根,运水火之变,不失天符之旨,就会大药神丹可得。文中所谓炉鼎神室等,都是比喻之词,而非实际土灶铁鼎屋宇等类

     王道
    2万字2个月前
  • 玄肤论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明·陆西星撰。全书共20篇,每篇一论。系统地论述了东派丹法原理和功夫次第,具有代表性。首论三元,认为丹有三元,即天元、地元、人元,而又突出人元。人元又谓之“大丹”,乃“创鼎于外,炼药于内,取坎填离,盗机逆用之谓也”。以后19篇专论人元丹法,从内外药物、阴阳互藏、先后天论、精气神、性命等方面对其丹法作了深刻的探析。书中内丹二诀以练神调息为要,神即是性,性定则神自安,神安则精

     陆西星
    1万字2个月前
  • 皇极经世

    北宋邵雍撰。原书已不得见。现流传的各版本,虽卷数各不相同。但大都保留原书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部借《易卦》推衍,用以说明万物生成、道德渊源和世界治乱的象数学体系,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和宿命论色彩。按其子邵伯温所述:《皇极经世》凡12卷。“皇极”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孔颖达疏:“皇,大也极,中也。”“皇极”指帝王政事措置和道德教化的最高准则。“经”本意为织布的纵线,引申为“治理”。其中《观物内篇

     邵雍
    65万字2个月前
  • 周易集解

    易学著作。唐李鼎祚撰。它博采众长,不主一家,因而称之为“集解”。全书十七卷。由于唐初以来受孔颖达《周易正义》的影响,解《易》者往往排斥郑玄《周易注》而独尊王弼《周易注》,李鼎祚认为“郑则多参天象,王乃诠释人事,且《易》之为道,岂偏滞于天下者哉!致使后学之徒,纷然淆乱,各修局见,莫辨源流”,故采历代《易》家之说,以“刊辅嗣(王弼)之野文,补康成(郑玄)之逸象,各列名义,共契玄宗”(《自序》)。其书

     李鼎祚
    23万字2个月前
  • 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

    钱基博著,上海中山书局,1929年,《古文辞类篹》 清姚鼐选编。共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六百多篇,以《战国策》、《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明归有光、清方苞、刘大櫆的作品为多。全书按文章体裁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每类前有小序,介绍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义、例,书中有评点,反映了桐城派坚持儒家传统、强调文章规范的

     钱基博
    2万字2个月前
  • 窑器说

    清代研究古代瓷器的专著。程哲撰。1卷。对历代名窑所出之瓷器进行了论述,是研究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资料。

     程哲
    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