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服气精义论

    道教修炼著作。唐代司马承桢撰。收入《云笈七签》。共九篇:《五牙论》言服食五牙之法,五牙即五方五行之生气,其法以思神、服气、诵咒为要诀,认为服食五牙可通润五脏,滋养精气《服气论》详细介绍辟谷服气之法,认为气乃胎形之本元,本元充实,可以延命,故保全元气为摄生之要《导引论》言行气导引之法《符水论》言吞符诵咒治病益气之法《服药论》言服食草药以安和脏腑、治润气液之法《慎忌论》言养生禁忌,认为人的饮食起居应

     司马承祯
    1万字2个月前
  • 吕祖指玄篇诗注

    白玉蟾,祖籍福建,生于琼州(今海南岛境)。字紫清,号海琼子、海山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等。师事陈楠泥真人九年,始得其道。著述甚丰,有《海琼传道集》、《上清集》、《玉隆集》、《海琼白真人语录》等。此选的《吕祖〈指玄篇〉注》可见其内炼学说之一班。

     白玉蟾
    1万字2个月前
  • 易理阐真

    六卷。清刘一明撰。此书著于《三易注略》之后,凡六卷。前四卷为周易阐真,后二卷为孔易阐真。卷首列图说一卷,凡四十余篇,前半皆推演河图洛书、先天后天之说,借易学以明丹家养生之术后半则全系丹家之说。其注释宗旨与《三易注略》相同,以道家之言解易。周易阐真只释经文、卦爻辞,而不取十翼。孔易阐真则择释大象传及杂卦传,而不及一切经文。今存嘉庆二十四年 (1819)重刊本。

     刘一明
    14万字2个月前
  •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本书原稿虽为严先生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授课撰写的讲义,然已足见先生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思考与研究,亦是严先生唯一一部从上古至清代,完整论述中国政治制度的专著。严耕望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政治制度之研究,著有《秦汉地方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等多部专著及论文,惟未及著就一部完整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实乃学术界之憾事。

     严耕望
    11万字2个月前
  • 促织经

    清代蟋蟀研究的专门著作。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石刻铺叙

    宋曾宏父撰。宏父字幼卿,自称凤墅逸客,庐陵人。是书虽远引石经及秘阁诸本,而自述其所集凤墅帖特详。凡所徵摭,皆有典则,而藏书家见者颇希。国朝初年,朱彝尊得射渎抄本,自为之跋。有珊瑚木难之喻。此本末有此跋及彝尊名字二印,盖犹其手迹。然跋中谓宏父名惇,以字行,则未免舛误。考宋有两曾宏父,其一名惇,字宏父,为曾布之孙,曾纡之子。后人避宁宗讳,多以字行,遂与此宏父混而为一。实则与作此书者各一人也。跋又谓陈

     曾宏父
    1万字2个月前
  • 王维孟浩然选集

    《王维孟浩然选集》:本书精选王维诗121首、文2篇以及孟浩然诗111首,逐篇注释、评点,既呈现以山水田园为主要素材的特点,亦顾及反映创作的多样性和阶段性,以使读者获得更全面立体的认识。附录2篇,详细介绍王、孟的生平和创作,以及他们的异同和贡献。

     佚名
    19万字2个月前
  • 唐风集

    三卷。唐杜荀鹤 (846—904)撰。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棣 (安徽石台)人。相传是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唐昭宗大顺二年(891) 中进士第。天复三年 (903)春,田頵欲举兵叛杨行密,使其向梁王朱温具述密议。朱温颇厚遇,表奏杜荀鹤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荀鹤一生酷爱作诗,此书共三卷分体编排,约三百多首近体诗,律诗占绝大部分。书前有顾云序书后有毛晋跋。其诗专攻近体,尤长律体

     杜荀鹤
    2万字2个月前
  • 涧泉集

    宋代诗词别集。20卷。韩淲著。系《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集的诗词编辑而成,凡诗2,400余首,词79首。作者是当时公认的江西诗派的继承者,但亦受“四灵派”的影响,风格比较多样。有清新婉丽的闲适诗:“去年寒食姑苏馆,吟到吴歌子夜声。犹记春城芳草渡,一帘花雨画船行。”(《二十九日寒食》)也有苍凉悲壮的诗篇:“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

     韩淲
    17万字2个月前
  • 词旨

    一名《词旨畅》。词论。元陆辅之撰,2卷。陆辅之曾从张炎受词学,《词旨》论词,专门阐明乃师的宗旨。全书计有论词7则,属对38则,乐笑翁奇对23则,警句92则,乐笑翁警句13则,词眼26则,炼字之法集虚字33则。总的来看,他强调的问题和张炎一样,认为词应雅正、清空。他明标作词秘诀是取“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显然,陆辅之是拘于形式之小道,无视内容之大体。从他论词所举

     陆辅之
    1万字2个月前
  • 龙膏记

    明代传奇剧本。杨珽撰。一说杨珽与王元寿合作(见《远山堂曲品》)。吕天成《曲品》著录。本事出于唐裴铏《传奇·张无颇》(亦见《太平广记》卷310)。写唐代南康书生张无颇滞留长安,问卜仙人袁大娘,袁盗宰相元载所藏御赐暖金盒相赠,并给予起死回生的玉龙膏。张旅途困顿,悬挂招牌卖药。元载女儿湘英患病,诸医无效,服下玉龙膏病情转好。张无颇被延入府中居住,因此与湘英相爱。张欲回乡探亲,临行,出暖金盒取玉龙膏付与

     杨珽
    4万字2个月前
  • 杨时诗话

    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对人主语言及章疏文字温柔敦厚尤不可无,如子瞻诗多于讥玩,殊无恻怛爱君之意;荆公在朝论事多不循理,惟是争气而已,何以事君?君子之所养要令暴慢哀僻之气不设于身体。(《龟山集》卷一○《语录》)

     杨时
    0万字2个月前
  •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药性歌括四百味》原著歌诀,译注力求更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药性功效、常用配伍方法、附方、用法用量、药理学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增补,更加便于读者学习运用。《药性歌括四百味》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本书是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40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功能、主治。内容简明扼要,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

     龚廷贤
    26万字2个月前
  • 彤园四集外科

    外科学著作。6卷。清郑玉坛编撰。《郑氏彤园医书四种》之一。是书卷一为外科图形脉证,脉误总括、痈疽辩论、治法总括以及灸法、砭法、针法等12门;卷二为颈部、脑后、面部等11个部位的外科病证以及瘰疬门;卷三为胸、乳、腹、腋、肋、背、腰、下阴、后臀、臑肘、臂腕等18个部位的外科病证;卷四为疔疮、杂证、损伤3门及婴儿外科;卷五、卷六为外科医方考,列肿疡、溃疡、肿溃、疡溃、前后应用、去腐7门。全编以《医宗金

     郑玉坛
    17万字2个月前
  •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又名 《灵枢注证发微》。医经类著作。明马莳注。九卷。莳有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已著录。马氏认为 《灵枢》 内容“大体详全,细目具备,犹儒书之有《大学》,三纲入目,总言互发,真医家之指南,其功当先于《素问》”。但自古迄今,并无注释。故据南宋史崧传本,分九卷八十一篇,以合 《汉书·艺文志》 之旧观。注释体例与 《素问注证发微》 同。初刊于明万历八年 (1580)。其注释结合临床实际和四时气候变

     马莳
    29万字2个月前
  •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

    《上清玉帝七圣玄纪回天九霄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十四引《七圣玄记》;《上清大洞经目》着录「上清七圣玄纪回天九霄一卷」,皆指此经。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无上秘要》、《云笈七签》等书亦多引此经。经文乃高圣撰集,言存思礼拜神真,记名上天简箓之法。全书分四篇。一、《高圣六合隐存定简记仙上法》。其法以六合之日入室存思礼拜玉帝及五老仙伯等神,可感召神灵降授宝诀,题名七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望诊遵经

    诊法著作。清汪宏撰。二卷。宏字广庵,新安人。汪氏在医疗实践中体会到“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治”,故以《内经》、《难经》之旨为宗,兼采张仲景、杨士瀛、李梴等诸家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光绪元年(1875)撰成此书。约七万五千字。上卷为诊法常以平旦、明堂周身部位、五色主病提纲等三十九论,阐述望诊的要领、原则、方法以及人体生理气色表象与病理状态关系。下卷为目分脏腑部位、眼目形容提纲、望舌诊

     汪宏
    8万字2个月前
  • 陈先生内丹诀

    陈先生内丹诀,北宋道士陈朴撰。《通志?艺文略》着录。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作者自称于元丰戊午年(1078)游南都,遇淮南野叟授以内丹诀,因记录成书。其丹诀分炼丹工夫为九转,每转以七绝诗歌一首、《望江南》词一阙为颂,又以口诀一段详述其修持法要。所述丹法自成一家,与钟吕内丹派诸家不同。大略谓天一真水藏于胆中,为性命之根,阴阳合和,降而成丹。其下手工夫以静坐闭息为主,使真气周流,水火相交,结成

     陈朴
    1万字2个月前
  • 汉武帝外传

    汉武帝外传,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东晋南北朝道士所作。原为《汉武帝内传》之续篇,唐初《艺文类聚》、《初学记》等书已引其文。《正统道藏》本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洞真部记传类。书中记述东方朔、拳夫人(即钩弋夫人)、稷丘君、淮南王、李少翁、公孙卿、鲁女生、封君达、李少君、东郭延、尹轨、蓟辽、王真、刘京十四人神异故事。此十四人皆为汉代至魏晋间著名神仙方士或与汉武帝有关之人物。书中故事主要取材于《十洲记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上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经文言观星望气,存神飞升之道。所谓「华晨三奔」,即华盖下北辰星及辅、弼二星,属北极紫微垣。据称北辰星乃玉帝之真星,辅星为太平金阙后圣帝君之精,弼星为太微天帝玉尊之灵。修道者当以三星出现之时,北向九拜,瞑目存思三星各出紫光玉色之气,下注己身,一体同辉。其次分别向三星叩齿祝念,存思星中流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轩辕黄帝水经药法

    轩辕黄帝水经药法,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内容可分两部分,前半篇言水石炼丹术,据称乃徐久游历天台莲溪洞时遇古仙传授。内载三十二种石水之制作方法,包括神砂石水、雄黄石水、海浮石水、水晶石水、阳起石水、玉石水、金晶石水、银晶石水、大青石水、大碌石水、白滑石水、砒霜石水、白矾石水……等等。其作法大致为:以某种石药研末水飞,加入所需龙芽草药,与苦酒同煮乾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洞真黄书

    《女青鬼律》卷3、《太上洞渊神咒经》卷20均提到天师道的 《黄书》,知天师道《黄书》为六朝古籍。朱越利《 黄书 考》 (待刊)推测本经源于四世纪黄赤经,盖更名于东晋恭帝元熙二年 (420年)至梁武帝天监十七年(518年) 间,并有所改动。本经 称《黄书》为张道陵授,盖依托之辞。本经称《黄书》共八卷,本 经为第八卷。述祈禳斋醮之房中术。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金丹大旨图

    古仙丹法,载之丹经,无下千帙。读之则愈烦愈难,悟之则惟简惟易。大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则二者其尽之矣。一阴一阳,配合以两者,天之道也;日月运行,昼夜交光者,天之行也。《契》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谓离坎是也。圣人知其如此,故尝准之以作丹法。是故以乾坤为鼎器,以乌免为药材。而其中消息盈虚之数,则又准之以为火候阴符。

     陆西星
    0万字2个月前
  • 坐忘论

    古代养生术书。唐司马承祯著。分总论和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等七条。吸收了佛释的正心和止观学说,阐发道教修仙理论。主张修仙时要收心、守静、简事、真观、去知识、绝欲望,应物而不为物累,“与道同身而无体”(《得道》),以达“形同槁木,心若死灰”(《泰定》)的境界。也就是修道的七个步骤和层次,集中讲坐忘收心,主静去欲的问题。认为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不着一物,入于虚无,心于是合

     司马承祯
    3万字2个月前
  • 许真君玉匣记

    许真君玉匣记,原题许旌阳撰,实际应为明朝道士之作。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卷首有宣德八年(1433)吴子谨序,内称许旌阳怜悯祈禳者触犯天地禁忌,致生灾殃,故撰写此书,姑苏道友倪守约得之于异人,刊印传世。书中称祈禳法事须选择吉日良辰,否则大凶。又本篇之后有《法师选择记》、《皇极玉记》、《诸葛先生万年出行图》、《碧玉经记》等篇目,皆为佛道二教选择吉日,占验祸福之日历书。其中列举行斋日、合帐吉日、试

     许逊
    0万字2个月前
  • 语法讲义

    1982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朱德熙著。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讲授现代汉语语法学,所用讲义经多次修改补充后成此书。作者运用描写语言学的一般方法分析了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构造。贯穿全书的3个基本点是:第一,划分词类的依据只能是词的分布,即词在句法结构中占据的语法位置,而不能是词的意义第二,句子与词组,它们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句子只是独立的词组,这是汉语语法与印欧语语法的重大区别第三,语

     朱德熙
    2万字2个月前
  • 画眉解

    清代动物志,金文錦撰,金文錦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养画眉专著。三元堂板。原文有附圖,圖省略未錄,以【圖:】代替。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千金谱

    全称《居家必备千金谱》,为曾流传于闽南、台湾的闽南语蒙学书籍。连雅堂在《雅言》说:“贫家子弟无力读书,为人学徒,以数钱买《千金谱》一本,就店中长辈而读之,可识千余字。是书为泉人士所撰,中有方言,又列货物之名,为将来记帐之用。若聪颖者可再读他书及简明尺牍并学珠算,不三四年可以略通文法,而书算皆能矣。”1984年。吴登神在《南瀛文献》第29期上发表〈千金谱考释〉,对全篇每字句都加以标音及注释。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汉魏六朝诗论丛

    古诗论著。今人余冠英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收录作者自1926年至1951年所写的有关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论文共十一篇,重点是乐府诗的介绍与研究。《乐府诗集作家姓氏考异》是收在本书中写作年代最早的一篇。作者曾用涵芬楼影印汲古阁本与其他总集并各史志、专集、类书等校读通行本《乐府诗集》,校出许多文字异同及章节编次谬误。本书第一篇是《乐府诗选序》,论述乐府诗的搜集、保存与流传情况,辨析乐府

     余冠英
    11万字2个月前
  • 太白山人漫稿

    八卷。明孙一元撰。孙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陕西)人,实为宗室安化王宗人,王姓因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他踪迹诡异,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遍游名胜,足迹几乎遍及天下。正德十三年(1518) 卜居乌程(今浙江吴兴),与刘麟、龙霓等人结社唱和,时称“苕溪五隐。”著有《太白山人漫稿》。由吴兴张氏初刻于正德年间。前有正德十三年(1518)郑善夫序,后有方豪后序,题为《太白山人诗》,凡五卷。嘉靖年间多

     孙一元
    4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