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弹指词

    词集。清顾贞观(1637—1714)撰。一卷。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南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晚岁,移病归。词与陈维崧、朱彝尊齐名,世称“词家三绝”。著述较多。此集原二卷,刻于雍正初年,乾嘉以降、屡有传刻,而分卷次序悉遵旧式。今人陈乃乾合为一卷,辑入《清名家词》。昔称弥勒弹指,楼阁门开,善才即见百千万亿弥勒化身。贞观以“弹指”名集,殆以示苦心孤诣,超神入化。收词二百四十三首。

     顾贞观
    4万字4个月前
  • 介庵词

    一卷。宋赵彦端(1121—1175)撰。赵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魏王赵廷美七世孙。绍兴八年(1138)进士。十二年为左修职郎、钱塘县主簿。乾道三年(1167),自右司员外郎,以直显谟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次年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后为太常少卿。乾道六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著有《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及《介庵词》四卷。《书录解题》则仅有《介庵词》一卷。据其卷后跋语

     赵彦端
    0万字4个月前
  • 半夜雷轰荐福碑

    元杂剧剧本。简名《荐福碑》。末本。马致远撰。剧叙范仲淹与张镐是幼年的朋友,范奉旨到江南访贤,临行宋公序嘱其为女访婿。范仲淹访张镐,见其在张浩家课馆为生,便劝他入朝为官,并给了他3封引见书信。张镐投递第一封信给黄员外,黄次日急病死亡张镐投第二封信,到黄州时,收信人刘仕林已死去。张镐于是灰心,无意去投第三封给扬州太守宋公序的信。范仲淹举荐张镐为县令,使者误传旨意与张浩,张浩乘机去赴任。张镐归途中遇雨

     马致远
    1万字4个月前
  • 诗本音

    十卷。《音学五书》之二,清顾炎武撰。是书以《毛诗》之音为主,他书为辅,考定《毛诗》音韵。《四库全书提要》云:“其书主陈第 ‘诗无叶韵’之说,不与吴棫《补》音争,而亦全不用棫之例。但即本经所用之音互相参考,证以他书,明古人原作是读,非由迁就,故曰 ‘本音’。每诗皆全列经文,而注其音于句下:与今韵合者注曰‘广韵某部’,与今韵异者即注曰 ‘古音某’。大抵密于陈第而疏于江永,故永作《古韵标准》,驳正此书

     顾炎武
    8万字4个月前
  • 梅磵诗话

    诗话。元韦居安撰。三卷。居安身世未详。此篇分上、中、 下卷, 三万余字。杂记唐宋以来诗坛人事,或评论、考证诗篇。诸多不名于诗坛之诗人,赖此以传所录诗句,虽一鳞半爪,亦多精彩,无所偏颇,深得诗话之体。此编出现于诗歌寂岑之元代,尤足珍贵。全书评议宋人及同时诗人的诗作及词作,或录全诗,或述本事,谈诗中词、句的本源,也有注释、考辨和辑佚的内容。转述他人著作中论诗语较多,也直接表述了一些作者的见解。韦居安

     韦居安
    3万字4个月前
  • 黄庭经注

    黄庭经注本,清蒋国祚注,黄庭内景经一卷,黄庭外景经三卷,收于《重刊道藏辑要》尾集。

     蒋国祚
    1万字4个月前
  • 伤寒论通俗讲话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全书的纲领,有机地将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主论伤寒,兼论杂病,被后世医家奉为辨证论治的典范。为了普及《伤寒论》的学习,本书以六经辨证为纲,将《伤寒论》六经病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规律和传变特点,作了概括性的介绍。为了使读者易懂易学,本书将原有条文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广泛吸取了各个注家之长,又参以编著者的体会和经验,每个方证之后多附有临床医案。

     刘渡舟
    11万字4个月前
  • 佛点头脉诀

    《佛点头脉诀》为西府名医王秀春(1884-1954)所传,概寓意诊病速效和济世活人之功,开始只在师徒和家内传承。受中医政策的号召,王氏第二代王效,第三代王周兴已特将该脉诀公诸于世,以供传习。

     王秀春
    0万字4个月前
  • 张卿子伤寒论

    伤寒类著作。明张遂辰撰。七卷。遂辰字卿子,号西农,祖居江西,后迁杭州。少年体弱多病,钻研医术,博览历代名家著述,对伤寒论研究尤深,医名显赫。因其学生张志聪、张锡驹均为钱塘人,又皆系伤寒名家,故有钱塘“三张”之称。卷一为辨脉、平脉法。卷二至卷六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等。卷七为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可不可诸篇。张氏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其内容仍是仲景之旧、成无己之注,“引经析义,尤称详洽”。故凡引成

     张遂辰
    13万字4个月前
  •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早期上清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太上三天正法经》一书后半篇,《正统道藏》本分出另为一书。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洞玄灵宝左玄论

    洞玄灵宝左玄论,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隋唐道士所作。敦煌道经2390抄本及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七已引用此书。从《三洞珠囊》引文看,原书至少应有十三品。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其中第四、第五品,分为四卷,收人太平部。前二卷为第四品《正真无上上仙大道金刚见品》,叙修持「正真无上上仙大道」之法。谓此大道分大小二乘,大乘先修慈悲,后入空观,小乘先修空观,后修慈悲。大乘因大果大,乃上仙之道。小乘修持

     佚名
    2万字4个月前
  • 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儿科著作。清吴谦等撰。一卷。谦有《医宗金鉴》已著录。是书即《医宗金鉴》之卷六十,刊于乾隆七年(1742)。约一千四百字。论述“鼻苗”的种痘方法及有关事宜,设有种痘要旨、选苗、调摄、禁忌、旱苗种法、补种、治法等十余则。内容简要,可供参考。有乾隆七年武英殿刻本及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武英殿刊本影印本及一九六三年铅印本。

     吴谦
    0万字4个月前
  • 上清含象剑鉴图

    《上清含象剑鉴图》,原题「天台白云司马承祯进」。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按「含象鉴」、「景云剑」,皆为唐玄宗时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铸造,其形制、铭饰取象天地阴阳。鉴可以照见人物,剑用于收鬼摧邪。本篇内载含象鉴、景云剑之图形铭饰,各有序文一段,略叙二物命名取象之旨及其功用。篇末附唐明皇御批并诗、北宋景德二年(1005)吴及《进司马天师铸含象鉴表》,以及《铸剑镜法并药》、《炼砂成银法》。此

     司马承祯
    0万字4个月前
  • 道德经异同字

    道经异同字。唐无名氏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壬归

    《壬归》七卷,卷一提纲例约、卷二壬占易简例约、卷三谋望门、卷四婚姻门、卷五农事门、卷六出行门、卷七三才门。按于公先生所言,大六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最为古老的绝学,《壬归》则堪称大六壬学术体系的纲领。《壬归》言简意深,行文优美,笔法严谨,将上古易学的要点——理、气、类、象、数,以及三才转变之法,归结成一套严密精细的大六壬思想逻辑体系。学者有言,《壬归》的价值,类同于开启壬占大堂内室的钥匙,学人想

     佚名
    4万字4个月前
  • 周易函书

    包括 《约存》十八 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 共五十二卷,清胡煦撰。此书原本一百 一十八卷,正集九十九卷,别集十九 卷。正集包括 “释经”四十九卷,“原 图”八卷,解伏羲之 《易》“原卦”三 卷,解文王之 《易》“原爻”三卷,解 周公之 《易》“原古”三十六卷,集前 人《易》说。别集包括“函收约”三卷, “易学须知”三卷,“易解辨异”三卷, “篝灯约旨”十卷。别集先已版行,正 集因卷

     胡煦
    49万字4个月前
  • 思微定志经十戒

    一者不杀,当念众生。二者不淫,犯人妇女。三者不盗,取非义财。四者不欺,善恶反论。五者不醉,常思净行。六者宗亲和睦,无有非亲。七者见人善事,心助欢喜。八者见人有忧,助为作福。九者彼来加我,志在不报。十者一切未得道,我有不吝。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医方考

    中医方剂学著作。吴昆著。明万历十二年 (1584)著成。现最早版本为亮明斋万历十四年 (1586)刊本。1949年前约有7种版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据亮明斋本的排印本,李飞校注,1985年出版。6卷,约20万字。内收方700余首,除重复者及单方外,实收564方,按72种病症分门,合72门。每门之下收方剂若干首,均为明代以前及明代较常用之方剂。对每个方子,作者逐一 “揆之于经,酌以心见,订之于证,

     吴昆
    18万字4个月前
  • 中国政治二千年

    《中国政治二千年》是中国政治学百年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在湮没了七十年之后,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一位被遗忘的民国学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写成的这本小册子,以中西文化的视野和洗练生动的文笔,把中国二千年纷繁的传统政治文化,概括得如此清晰而深刻,今天再读,依然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张纯明
    4万字4个月前
  • 王心斋家训译注

    共十四章,条理分明,内容详尽,说理透彻,践行亲切,广泛涉及良知、日用、学乐、格物、安身、造命、进退、出处等诸多层面,可以说囊括了一个人在世生活的全体。心斋家学具有简易直截、庸言庸行、归根立本、门风严谨的特色,把高妙的形上理论与具体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人能在实际上予以体认,令学说能真正转化自己的生活。心斋不但长于说理,根植于儒学传统,对习见命题层层剖析,新意叠出,又因为早年历经世事,对世道人心有

     王艮
    11万字4个月前
  • 笔论

    一篇。书论。东汉蔡邕撰。此篇选自宋代陈思《书苑菁华》一书,主要论述书写者应有的精神状态。主张书写前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并对身法如何更好地表现字体要深加揣摩。其要有二:(1)主张作书之前要舒散,“任情恣性”,又要聚精会神,“如对至尊”,如是才书“无不善矣”。此说是蔡邕“禀乎人性”说的具体展开,既强调了书艺创作的超功利性的特点,又触及到了书法陶情写性的艺术功能,对后世“抒情”理论、“虚静”理论的形成

     蔡邕
    0万字4个月前
  • 孙子兵法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后百岁馀有孙膑,是武之后也。

     诸子百家
    5万字4个月前
  • 诗词例话全编

    周振甫著,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周振甫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分为欣赏与阅读编、写作编、修辞编、风格编以及文艺论等五个部分,结合古代诗词评论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立意、风格、修辞手法等作了系统的归纳与论述。下册是周振甫先生的遗著,是对上册的充实,从未结集出版过。该书,旁征博引,评述精当,语言生动,深入浅出,是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重要参考读物。

     周振甫
    56万字4个月前
  • 训蒙诗

    训蒙诗,又称朱子训蒙诗、训蒙绝句、训蒙诗百首、性理绝句百首,一般题朱熹编撰。此本据清代郑端编《朱子学归》及朱玉编《朱子大全文集类编·诗集补遗》两本互相参照整理,共79题97篇。儒家很早就有“诗教”一说,诗教虽不像其它伦理教材那样直接对蒙童进行道德教育,但它通过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熏陶渍染,渐滋化育,使儿童在讽诵吟咏、欢笑嬉戏中接受教育,诵读歌诗久则可使蒙童“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达到“精神

     朱熹
    1万字4个月前
  • 全唐诗话续编

    诗话。清人孙涛辑。二卷。涛字乐山,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未详。此编系为续《全唐诗话》而作。书分上、下卷,冠孙涛“弁言”。总百○四条。上卷补《全唐诗话》“载其人而遗其事者”,下卷补“其人与事之俱未及载者”。辑者以张巡列下卷之首,寓有微意。巡为盛唐人,安史之乱中奋战到底,曾杀爱妾以饷士卒,城破身亡,为世人敬仰。下卷收有卢照邻、宋之问、杜审言、高适、岑参、崔颢等五十一人之事,虽辑自各书,无甚发明,于读者研究

     孙涛
    3万字4个月前
  • 瓜庐集

    诗别集。宋薛师石著。一卷。师石隐居不仕,筑屋会昌湖西,题曰“瓜庐”,因以名集。师石去世后,其子薛峻于淳祐丙午(1246)刻以行世。今有鲍廷博知不足斋影抄《南宋八家集》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冒广生《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卷首载赵汝回序,集后附录《四灵留题奉赠薛景石瓜庐》及曹豳跋语。《南宋八家集》、《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还附有王绰《薛瓜庐墓志铭》及刘植跋语。

     薛师石
    1万字4个月前
  •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一作《开坛阐教黄粱梦》。简名《黄粱梦》。杂剧剧本。元马致远、 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合作。四折一楔子, 末本。剧本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写书生吕 洞宾应举,宿邯郸黄化店。钟离权来店欲度吕 出家,吕不从。时店母方炊黄粱,饭未熟而吕倦 睡入梦:中举拜兵马大元帅。入赘高太尉家,生 子女二人。领兵西征蔡州,饯宴上饮酒吐血,发 誓断酒。军中受贿卖阵,归家获罪,刺配沙门 岛,因誓断财。归家时睹妻有奸,休

     马致远
    1万字4个月前
  • 湘烟小录

    《湘烟小录》,含《香畹楼忆语》、《紫姬小传》、《紫湘诔》及各类诗词序跋二十馀种。皆围绕着清道光年间名媛王紫湘而作。王氏名子兰,字紫湘,一字畹。秣陵才女,钱塘世家才子陈裴之(陈小云,陈孟楷)之侧室,以貌美、才高、行洁、贤孝婉淑而为陈裴之及陈、王家人钟受,时人视之为董小宛再生。道光四年,紫湘卒,年仅二十二岁。陈裴之作《香畹楼忆语》,追忆夫妻“情文相生,凄艳万状”,文坛为之倾倒,以为可与《影梅庵忆语》

     陈裴之
    3万字4个月前
  • 诗谱

    诗论著作。元陈绎曾著。一卷。此书非诗法、诗格之作,实近于诗评。倡言魏晋古诗,所评均主于情真、事真,并不泥于古。全篇末云:“故君子贵自主,不可随流俗也。”有《说郛》本、《历代诗话续编》本。

     陈绎曾
    0万字4个月前
  • 怡堂散记

    医话。清许豫和撰。二卷。豫和有《小儿诸热辨》已著录。是书乃就平日所集读书心得、诊治杂记整理而成。刊行于乾隆五十年(1785)。约三万言。卷上论述风痰、惊风发搐、发热不退、吐泻、时痢等儿科证治,并附医案三十余则,以惊风、温热证治为多,对妇科等成人疾病亦有论述。并论医家必读全经始知治法、诊治杂言等。卷下载秋伤于湿辨、肝藏魂肺藏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篇阐述医理。所论与临证密切结合,遵

     许豫和
    4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