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

    老子道德经(敦煌五千文本)。二卷。汉魏六朝至隋唐时期道教徒传授诵习之《老子道德经》文本。其文删定《老子》经文为五千字,故又称《五千文》,或称系师(张鲁)定本。又因经文前有吴道士葛玄所撰《老子道德经序诀》,故称葛本。现存敦煌唐人残抄本《五千文》后,又附録有道士传经盟誓词,或附録《十戒经》。今删去序诀及盟文戒文,仅録经文。底本出处:上卷?2584号抄本、下卷s?6453号抄本1。参校本:?2329号

     老子
    1万字2个月前
  • 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系综合性医书。16卷。清·张璐撰于1695年(康熙34年)。本书前12卷论病,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兼及五官、疮疡、妇人、婴儿各科后四卷载方。其论病部分,自中风至婴儿共分16门,每门又各分子目,其证类次第,悉如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而选辑较为精审。每病先列《内经》、《金匮要略》之论述,次引后世诸家之说,最后附以治例。所引诸家有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赵献可、薛己、张介宾、缪仲淳、喻嘉言

     张璐
    68万字2个月前
  • 四圣真君灵签

    四圣真君灵签,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北宋之后。原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为求签占卜之书。求签者先启告四圣真君(即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真君、真武灵应真君),然后据签语占问吉凶祸福。内载签语四十九条。每条签语有七言签诗一首、「圣意」一则、释文一则、五言诗一首。各条分别说明签意之吉凶祸福,并指示求签者趋福避祸之法。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马自然金丹口诀

    内丹学著作。简称《金丹口诀》,宋·马自然撰。为一首七言古诗。自言云游海上,未遇明师,盲修瞎炼六十四年无成,后幸遇刘海蟾,始得金丹口诀。诀谓“玉液还丹人人有”,“本在人身休外觅”,“送在西南坤地上”,“只在泥丸宫里养”,与禅宗“人皆有佛性”同旨。意谓保养之要,惟在息念存神,元神不散,则自然长生。载 《道藏》第七百九十六册。

     马自然
    0万字2个月前
  • 眼科心法要诀

    眼科著作。即《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2卷。清吴谦等编纂。成书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此书即清吴谦《医宗金鉴》卷七十七至七十八。内容除总论眼科诊法外,将眼科疾病分为内障二十四症,外障四十八症,编成七言歌诀,附以注释,内容简明实用。此书首述眼的生理、病因、病机。次论多种急慢性内、外障眼病的形状、病因及治疗。编写内容大部分取材于《眼科龙木论》补遗部分增人“能近怯远”等10余种眼病的证治内容。后

     吴谦
    3万字2个月前
  •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晨郁仪奔日赤景玉文》、《太上玉晨结璘奔月黄景玉章》,亦载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本经当是六朝上清经《九真中经》一部分。述存日月术。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南华邈

    南华邈。原不题撰人。《宋史·艺文志》着录文如海《庄子邈》一卷,当即此书。解释《庄子》三十三篇题意,仅残存六篇。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原不题作者姓名,附于《南华真经直音》之后。本书鲜见其它传本。白云霁、翁独健均题贾善翔,《续修四库提要》认为是否贾善翔,或文如海撰,难定。本书仅有《天地》、《天道》、《天运》、《刻意》、《说剑》和《渔父》六篇,但述篇题之旨,以下原阙。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

    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唐末隐士归耕子撰。官炼丹铸镜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归耕子序,称受自嵩、少之间八十许老叟。述铸镜、鼎、炉之筑坛、尺寸、火候及宗教仪轨等。称镜、鼎、炉等皆有神效。

     归耕子
    0万字2个月前
  • 大易择言

    清程廷祚撰。三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解《易》,专崇义理之学,而力排象数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编因桐城方苞绪论,以六条编纂诸家之说:一曰‘正义’,诸说当于经义者也二曰‘辨正’,订异同也三曰‘通论’,谓所论在此而义通于彼,与别解之理犹可通者也四曰馀论,单辞片语可资发明者也。五曰存疑,六曰存异,皆旧人讹舛之文,似是者谓之疑,背驰者谓之异也。六条之外,有断以己意者,则以“愚案”别之。其阐

     程廷祚
    6万字2个月前
  • 天口篇

    先民有言:“圣为天口。”愚非圣,安能代天立言?特以维皇上帝,阴骘下民。发聩振聋,本照临之美意!劝善规过,亦普度之良因。舌端艾艾期期,不辞根钝;天下林林总总,恳听吾言。爱作训体文若干篇,名曰《天口》,盖以报碧翁崇褒之意云尔。洞玄真人臣张三丰书。

     张三丰
    1万字2个月前
  • 急救良方

    医方著作。二卷。明 ·张时彻辑。刊于1550年。本书系作者据佚名氏《急救方》书中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加以增删订正而成。内容以急救为主。专门汇辑各科简便急救验方。分五绝死、虚劳、诸风、伤寒时疫、中诸毒、诸虫蛇伤、头痛、咽喉、心病、腹痛等39门,录方约900首。是明代为数不多的急救验方书。与《摄生众妙方》合刻问世。

     张时彻
    4万字2个月前
  • 红楼风俗谭

    此书与《红楼识小录》为姊妹篇。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风俗说起,考证《红楼梦》中涉及的风俗,叙岁时,记年事,说礼仪,谈服饰,讲古董,言官制,道园林,论工艺,兼及顽童课读,学究讲章,至锁至细,无不包藏。作者生于老北京,一生留意京华故事、风俗旧闻,详征博引,溯本求源,所述头头是道,洋洋大观,谈来娓娓,读之忘倦。

     邓云乡
    32万字2个月前
  • 词曲概论

    古代文学研究著述。龙榆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4月出版。该书是作者生前在大学任教时的讲稿,原为油印本,正式出版时,经富寿荪整理校勘,对篇章的划分和某些文字作了必要的改动。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论渊源》,包括《词曲的特性和两者的差别》、《唐代民间词和诗人的尝试写作》、《令词在五代北宋间的发展》、《论唐宋大曲和转踏》、《慢曲盛行和柳永在歌词发展史上的地位》、《宋词的两股潮流》、《论诸宫调》、《

     龙榆生
    12万字2个月前
  • 拨镫序

    一篇。书论。唐代林蕴撰。林蕴,唐代元和(806—820年)年间人。字复梦,泉州蒲田(今福建泉州)人,蕴世通经,西川节度使韦皋辟推官,累迁礼部员外郎,出为邵州刺史。从卢肇授“拨镫法”,从此书日进。是篇首先提出“拨镫四字法”,依次为:推、拖、捻、拽,为四种运指之法。提出“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强调笔力为点画形态体现出来的艺术上的“力”与物理学上的“力”不同的观点。有《书苑菁华》本、《历

     林蕴
    0万字2个月前
  • 尉缭子

    《》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对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战国梁惠王时的尉缭,一说疑为秦始皇时尉缭所作,甚至有人认为是后人伪托,直到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尉缭子》残简后,才充分证明其并非伪书。据现有资料推断,《尉缭子》成书于战国中期的说法较为可信。

     诸子百家
    4万字2个月前
  • 屈原

    话剧剧本。郭沫若作。重庆文林出版社1942年出版。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提出联齐抗秦主张,遭南后郑袖等反对。他们诬陷屈原淫乱宫廷,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革职,关押于东皇太乙庙。卫士愤而火焚东皇太乙庙,屈原逃奔汉北,继续从事爱国活动。剧情曲折,语言优美,感情奔放,气势磅礴,热情歌颂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扬他坚持真理、敢于同邪恶势力作顽强斗争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忱。此剧在当时演出时引起强烈反响,

     郭沫若
    6万字2个月前
  • 首尾吟

    首尾吟,组诗,一卷,135首。为邵雍自创的诗作形式,七律,以“尧夫非是爱吟诗”开篇并结句,首尾连环。富有喜剧气息,曾风行一时。司马光、程颢均有和作。毕亨《题伊川击壤集后》云:“予家食时,手录康节先生《首尾吟》二十余首,读之欣然自得。”至明代,还有“庄昶诸人,转相摹仿”。

     邵雍
    1万字2个月前
  • 全唐五代诗格校考

    本书主要收录了整个唐朝时期的五代诗格经典作品,以及对每个经典诗歌作品进行了深层赏析。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某一类书的名称。作为某一类书的专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后由诗扩展到其他文类,而有“文格”、“赋格”、“四六格”等书,乃至“书格”、“字格”之类,其性质是一致的。

     佚名
    4万字2个月前
  • 绝妙好词笺

    七卷。清查为仁(1693—1749)等撰。查为仁字心谷,号莲坡居士,宛平 (今北京丰台)人。康熙举人,因被讦得罪下狱,八年始释。发愤读书,居天津水西庄,筑板屋称花影庵,藏书万卷,往来名士甚多。有 《蔗塘未定稿》,与厉鹗撰有 《绝妙好词笺》。《绝妙好词》,宋周密编。其笺则查为仁、厉鹗所同撰。周密所编《南宋歌词》始于张孝祥,终于仇远,共一百三十二家。去取谨严,犹在曾慥 《乐府雅词》、黄升《花庵词选》

     查为仁
    7万字2个月前
  •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杂剧。马致远作。简称《汉宫秋》。奸臣毛延寿怂恿汉元帝选天下美女以充后宫,王昭君之父不肯行贿,毛延寿画像时故意给王昭君像画上破绽,使其落入冷宫。一天夜里,元帝在居宫听到琵琶声而和王昭君相遇而相爱,王昭君得以揭穿毛延寿的奸谋,毛逃入番邦,献上画像,番王遂指名索取王昭君,元帝惧怕番兵之威,不得不忍痛割爱,王昭君大义凛然,愿以自己的青春解救国家危难,走到国界处投河而死,番王为之感动,献出毛延寿,与汉和好

     马致远
    1万字2个月前
  • 高太史大全集

    或简称《大全集》。诗集。明高启撰。十八卷。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自号青丘子。明太祖洪武二年应诏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三年升户部侍郎,他坚辞不就,回乡教书度日。据说朱元璋读了他的诗“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题宫女诗》),认为是有意讽刺,怀恨在心。后来借口高启曾为魏观作《郡治上梁文》,将他腰斩,年仅39岁。高启

     高启
    35万字2个月前
  • 吴礼部诗话

    元代诗论著作。今本不分卷。吴师道著。收诗话67则,录时天彝评诗语18则,《词附》7则,共计92则。《知不足斋丛书》本有厉鹗的跋文。全书内容无次第,涉及对诗义的理解,论诗中的命义、字义、用韵、对偶,对诗作者、内容的考辨,对旧注的补正,录佳篇、佳句及有关的逸事、评语,收辑佚诗等等。前为读陶潜、朱熹诗随笔数则,后则大多为宋元间诗坛见闻,偶亦有评论之语。如重视实历,以为“作诗之妙,实与景遇,则语意自别。

     吴师道
    1万字2个月前
  • 慈济医话

    二卷。孙子云撰。孙子云民国人,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成书于1924年。本书为孙氏“平日讲医余谈,门人所窃闻而手志者”。卷一阐述学医首要在读《本经》、《内经》,认为全属脾胃,病者皆由土而生,土不生金,金不克木,故治病当先以治胃养肺和肝为主;继载三十余种内科杂证的病因机制及简易疗法。卷二为孙氏讲义,载《本经》、《内经》二经注解摘要、阴阳五行、脏腑八卦与防病治病之关系,并以问答形式对三十多种病证设

     佚名
    5万字2个月前
  •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温病类著作。明张鹤腾撰。二卷。鹤腾字凤逵,颍郡(今安徽阜阳)人。进士出身,曾任户部陕西司郎中等职。著有 《伤寒伤暑辨》。认为伤寒伤暑二病,皆厉气之能杀人者,研究伤寒者颇多,而伤暑一证,世皆忽之。临证往往误认伤暑为伤寒,妄加施治。万历十六年(1588)夏,张氏患暑病,庸医不识而误治,后经汪韫石治愈。乃发奋搜罗古代名医治疗暑病的著述,历十余载,于天启三年(1623) 编撰成书。上卷,载有春夏秋冬温暑

     张鹤腾
    6万字2个月前
  • 老子道德经序诀

    道教经典。原题“太极左仙公葛玄造”。葛玄为三国时东吴道士。《隋书·经籍志》著录作《老子序诀》一卷,盖原为单行本。《正统道藏》未收,但有不少《老子》注本前节录此经以为序文。敦煌道经《老子五千文》、《老子河上公注》、《玄言新记明老部》等亦取此经为序文,或作单行本一卷。s75,2370、2407、2584,s1585,2596、2435、2462,贞松堂藏本,2329,Дx2761。各本皆有残缺,相互

     葛玄
    0万字2个月前
  • 洞天奥旨

    又名《外科秘录》。外科著作。清陈士铎撰。十六卷。士铎有《辨证录》 已著录。本书托名“岐伯天师”所传,故以“洞天”名。陈氏认为疮疡“其证实多,其变实异,而其祸实大”,不忍千百世人,因疮疡而夭丧,故集前贤名论、家传刀针良法、验方及临床经验,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 撰成。卷一至卷四,总论疮疡之候诊法、用药、调护。在鉴别诊断上有相当水平。卷五至卷十三记述外科、皮肤科以及跌扑、金刃、虫兽伤等一百五十种

     陈士铎
    12万字2个月前
  •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又名《大洞三景三元玉清金虎凤文》。早期上清派符箓之一,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假托为元始天王传授,内载符图及神将官吏之名号谱箓。据称依法受此符箓,可得神灵佑护,削除罪籍,上名九天,长生久视。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净明忠孝全书

    元代道教净明道的经典。该书前一卷题「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法弟子徐慧校正」,中四卷题「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派弟子徐慧校正」,末一卷则题「净明法子玉隆陈天和编集,庐陵徐慧校正」,由此可知其编纂当不止一人一次。书成于元泰定四年(1327)。原本六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是书为研究元代净明道历史及其教义之主要资料,内容包含了早期净明道的祖师生平、教团历史、教理教义、道德规范、修炼方法、科

     [元]黄元吉
    4万字2个月前
  • 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著作。清吴谦等撰。十六卷。谦有 《医宗金鉴》 已著录。是书以祁坤 《外科大成》 为基础,加以整理补充编成。刊于乾隆七年(1742)。是书即《医宗金鉴》之卷六十一至七十六。其卷六十一论述十二经脉及外科痈疽证治总论 卷六十二列各类外科常用方剂 卷六十三至七十一分述头、面、项、背及全身各部外科病证 卷七十二至七十四为发无定处的外科、皮肤科病证 卷七十五杂证部,为跌仆、金疮及竹、木、虫兽所伤诸病卷七

     吴谦
    23万字2个月前
  • 上清长生宝鉴图

    《上清长生宝鉴图》,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六朝或隋唐上清派图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内载「长生宝鉴图」三幅、「明镜图符」四幅。各图分别饰以镜铭、八卦、干支、生肖、星曜、符文。图前录铭文一首,略言神镜能伏魔通灵之意。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