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女科折衷纂要

    妇产科著作。清凌德撰,凌晓五鉴定,凌永言校。不分卷。德字嘉六,号蛰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以妇科名于时。著有《麻痧专治初编》、《蛰庵医话》、《麻痘初编》、《温热类编》 等书。本书博采诸家之说,论述妇科诸症,分类编撰,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全书约三万字。分为调经、虚劳、胎产、临产、杂证、产后6门。调经门中有总论、精血论、养血论等22篇虚劳门中有冷劳、骨蒸劳等4篇胎前门中有总论、胎前调理法

     凌德
    4万字4个月前
  • 史学遗产六讲

    白寿彝著,本书从理论上对中国史学遗产进行系统的发掘、爬梳的开创性成果,反映了作者恢宏的视野和渊博的常识。书中对史学遗产之精华所作的分析及其在当今史学事业中之价值的阐释,其真知灼见,在在多有,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者和广大史学工作者来说,尤其对青年史学工作者和史学爱好者来说,既是入门之书,又是指导之书,成为人们走进史学遗产这一辽阔繁茂的园地、从而走进宏伟庄严的史学殿堂的一条路径。

     白寿彝
    12万字4个月前
  • 长物志译注

    明·文震亨撰。清·伍绍棠《长物志·跋》中云:“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瀹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而当时骚人墨客,亦皆工鉴别,善品题,玉敦珠盘,辉映坛坫,若启美此书,亦庶几卓卓又可传者。盖贵介风流,雅人深致,均于此见之。”文震亨是有民族气节之士,在明代也是属“贵介风流”的士大夫。 《长物志》一书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

     文震亨
    15万字4个月前
  • 古代汉语

    高校文科古汉语教材。王力主编。1962年中华书局初版,1982年出版修订本。是根据1961年5月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由若干高校教师共同编写的教科书。修订本4册,约100万字,包括14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3部分,既不同于一般的文言读本,也不同于文言语法和汉语史。全书共收作品257篇,常用词1 086个。文选和常用词用现代汉语普通话

     王力
    138万字4个月前
  • 李煜词集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难脱“花间”之风。国亡被俘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其后期词作的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以后苏、辛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并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王国维

     李煜
    1万字4个月前
  • 乐府雅词[标点本]

    宋词总集。三卷,《拾遗》二卷。南宋曾慥编选。编定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曾慥,字端伯,号至游居士。生年不详,卒于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晋江(今福建南安)人。官至尚书郎,值宝文阁。学问淹博,著有《高斋漫录》、《高斋诗话》,并编有《宋百家诗选》,均已散佚,今惟《类说》传世。是集选录宋词人欧阳修以下凡三十四家,《拾遗》选录十六家。共五十家。据编选者曾慥自序云:“余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

     曾慥
    10万字4个月前
  • 诗义固说

    诗话著作。清庞垲撰。庞垲,字霁公,号雪崖,晚号牧翁,任丘(今属河北)人。康熙己未(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历任中书舍人、建宁府知府。有《丛碧山房集》五十七卷。《诗义固说》二卷,附于集末。据他本人解释,所谓“诗义”,系指诗的内容及形式:“内达其性情之欲言,而外循乎浅深条理之节”。所谓“固说”,系指“诗义”的不容置疑性:“如是则为诗,不如是即非诗”。全书以《毛诗·小序》“发乎性情,止

     庞垲
    1万字4个月前
  • 东海渔歌

    六卷。西林春(顾太清)撰。约成书于光绪间,距今世不远,然杳茫难求。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旁搜博采,惟顾太清词未备。民国三年(1914),杭州西泠印社活字本《东海渔歌》问世,吴昌硕题签,况周颐序,间缀况氏评语,乃假如皋冒广生钞本刊成。名为四卷,实缺第二卷,附辑自沈湘佩《闺秀诗话》之五首为补遗。民国二十五年(1936)日本《支那文学研究》刊出铃木虎雄《顾太清的天游阁钞本》一文,世人始知东土藏有

     顾太清
    6万字4个月前
  •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简名《看钱奴》、《冤家债主》。杂剧剧本。元郑廷玉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贫民贾仁平时以挑土筑墙为生,偶然挖到周荣祖家藏在墙下的祖产而致富,周荣祖夫妇则因此落魄。贾仁虽有了万贯家财,却无儿无女,命坐馆先生陈德甫替他买一个儿子,恰巧买了风雪之中走投无路的周荣祖夫妇卖的儿子长寿。二十年后,长寿长大成人,贾仁财富越聚越多,却吝啬成性,拥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因一抹油指头被狗所舔而气急致死。周荣祖夫妇

     郑廷玉
    2万字4个月前
  • 吴儆诗集

    吴儆的诗词全集94首。

     吴儆
    1万字4个月前
  • 续诗品

    清代诗论著作。1卷,由32首四言诗组成。袁枚著。书前有作者小序,称“余爱司空表圣《诗品》,而惜其只标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首续之”。袁枚此书正是讲诗法之作,如“崇意”、“精思”、“博习”、“选材”、“布格”、“择韵”、“振采”、“结响”、“勇改”、“割忍”等首,从学诗的方向到具体的技巧都有说明,“直使学者有规矩可循”(清人王飞鹗序)。书中也表现了袁枚的“性灵说”理论,如“用笔”讲“惟吾所用”,“

     袁枚
    0万字4个月前
  • 金台医话

    清代俞廷举撰,医话,不分卷,成书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内容包括脉法、治法、各科医书。立论有据,每多新见。现存清乾隆四十九年叶楚樵抄本、嘉庆二年(1797)刻本等。

     俞廷举
    3万字4个月前
  • 湿热条辨

    温病专著。薛雪著。撰年不详。首刊于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舒松摩 《医师秘籍》中。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左右由陈念祖辑入 《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 中,道光五年 (1825) 章楠加注辑入《医门棒喝》,咸丰二年 (1852) 王士雄予以补订,增入痢疾、湿温、暑月病证等内容并辑入《温热经纬》卷4,名为 《薛生白湿热病篇》。现存主要版本为 《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及石印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薛雪
    1万字4个月前
  • 伤寒论语译

    《伤寒论》系汉张仲景所著,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之书。但该书年代久远,文字古朴,医理深奥,阅读困难,特编本书,名曰《伤寒论语译》。《伤寒论语译》以刘渡舟主编的穴伤寒论校注锣为底本进行语译而成。全书共十卷。卷第一为辨脉法、平脉法;卷第二为伤寒例、辨痉湿喝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第三至卷第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并治;卷第七至卷第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

     刘渡舟
    18万字4个月前
  •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二十称东阳章灵民得东晋许翽所书「回元隐道经一卷」,当即此篇。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太上回元谢罪之道」,亦称隐元内观之法。其法以六甲之旬六丁之日,平旦入室,存思八星(太星、元星、真星、纽星、纲星、纪星、关星、帝星)之神及北斗七星之神,向诸星斗之神忏说七祖及自身罪过,求其消除罪愆,解脱死籍。据称行此道法可列名上真,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末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纂集四种道教符箓,即《太上帝君金虎符箓》、《太上飞步空常箓》、《太上二景三奔箓》、《太上龟山元箓》(上中下三品)。此四种符箓皆出于早期上清经典,其内容有召神伏魔、步罡踏斗、飞奔日月、变形化景等方术,皆以思神念真,佩符诵咒为行道要诀。书中除抄录四种符箓外,又详言传授施用符箓之盟

     佚名
    2万字4个月前
  • 活法机要

    综合类著作。元朱震亨撰。一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此书载有泄泻、厉风、破伤风、头风、雷头风、胎产、大头风、疟、热、眼、消渴、肿胀、疮疡、瘰疬、咳嗽、虚损、吐、心痛、疝等十九证,百十一方。以内科病证为主,兼有外、妇、眼科病证。每病前有简论,以述证治机理,次则视病因病机不同,而提出不同治法,选用相剂。如泄应方泻证,先分证候阴阳寒热,继则提出“宜补、宜泄、宜止、宜和”的治疗原则,后列不同方剂之组

     朱震亨
    2万字4个月前
  • 还丹金液歌注

    还丹金液歌注,原题「元阳子修,通玄先生注」。元阳子疑为唐人羊参微,通玄先生应为五代道士张荐明。《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撰「金液还丹龙虎歌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元阳子歌为五言诗二十八句,咏颂外丹。大旨以龙虎铅汞为丹药,以水银为丹基。诗云;「和气和太初,初气终归一。母子本相生,相生又相失。」注文曰:「姹女水银,玄阴水基,二气相合一体,而成还丹。」此诗又见于元阳子撰《还

     元阳子
    0万字4个月前
  • 伤寒六书

    明·陶华撰。成书于1445年。全书7万字。书凡6卷。该书以陶氏所撰之六种伤寒著作汇集而成, 合为六卷, 分为六书, 故名《伤寒六书》。卷一曰陶氏家秘, 先伤寒论, 次伤寒秘要脉诀指诀、浮脉形法主病等二十二论, 继述有关伤寒的七十余种病证, 以及风温、湿温、风湿、温毒、中厥等证治。卷二曰明理续论, 谓“成无己《明理论》, 止五十证, 辨究详明, 惜其未备。于是乃集所见所闻, 比类附例, 斟酌而损益

     陶华
    11万字4个月前
  •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

    宋徽宗撰,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徽宗推崇老子,引 《庄》、《列》、《语》、《孟》、《诗》、《书》注《老子》。

     赵佶
    4万字4个月前
  • 太清导引养生经

    古代气功养生术书。作者不详。一卷。《通志·艺文略》著录。论述行气导引的养生方法。列叙赤松子、宁先生、彭祖、王子乔等人之导引法以及虾蟆行气法、龟鳖行气法、雁行气法、龙行气法。运用一些呼吸运动形式强身治病。指出:“行气者,则可以补于里。导引者,则可以治于四肢。”导引可以使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能精诚勤习,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更有导引思气法,运用六气(呵、呬、呼、嘘、吹、嘻)兼治五脏五官。

     佚名
    1万字4个月前
  • 大六壬集成五要权衡

    式者理人事也课一入手先以五行变化观正时来情四课三传用神指斗类神主事枝干年命太岁月建月建见课体之大端继之以禄马贵人德合鬼墓破害刑冲然后分彼我内外主宾尊卑明天时地理内外喜怒虚实聚散知进退动静终始迟速存亡胜负幽明鬼神人物情状男女贵贱亲疏老少新旧多寡定方向远近前后左右高下显晦向背总而天地人三才之道备矣

     佚名
    2万字4个月前
  • 大乘妙林经

    简称《妙林经》, 亦名《习胜经》。道教书名。三卷。此经依托元始天尊与诸真人论道,记其言论,分为十品,每品前为论说,末为偈文(第七《众真说法品》无偈文),偈文概述论说要旨。全经主旨在阐述大乘妙义,认为一切众生,心性本清净空寂,由于迷惑,乃生烦恼。道教借来指超度众生之义。《无上大乘要诀妙经》:“惟愍众生,无所哀求,静定存思而自娱乐,便得安稳,无为快乐。若有众生,闻法信受,勤修炼时,求一切智,愍伤众生

     佚名
    2万字4个月前
  • 保婴撮要

    儿科著作。二十卷。明·薛铠撰。薛己增补。刊于1555年。前十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法、儿科疾病诊法、小儿变蒸、五脏主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这十卷除临床医案部分为薛己补入外,均系薛铠原作。后十卷论述有关幼外科、皮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其医案,均为薛己所撰。其书自小儿初诞、护养、脉法始,迄于各种病证、疹痘,分门纂辑,计216目。论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

     薛铠
    33万字4个月前
  • 中国舞蹈史话

    中国舞蹈史研究的筚路蓝缕之作,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作品从彩陶盆上的原始舞蹈谈起,系统地论及秦汉及南北朝时期的舞蹈,尤其着重唐宋时期以及近代各种舞蹈种类和形式,是对中国古代地方舞蹈和民族舞蹈的回顾和总结。本书分为二十四章,各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自成系统,对中国舞蹈的发展作了细致地梳理。作品以时间为主线,从原始古代以至近代,每一时代专文重点介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着重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突出了舞蹈发展的

     常任侠
    8万字4个月前
  • 宋代中国的改革

    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全书以王安石变法为主线,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分为变法、反变法和后变法三个阶段,完整地叙述了北宋后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变。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在这一点上,王安石与他的反对者并无二致 。问题在于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造、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实现这一理想。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体制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

     刘子健
    9万字4个月前
  •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目录书。莫友芝著、莫绳孙编次。有1909年日本田中氏北京铅印本,江宁傅增湘铅印本。莫友芝一生所见古书版本很多,每见辄标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每书之下。又兼采邵懿辰《所见经籍笔记》、汪铁樵(字家骧)批注,由次子莫绳孙编为本书目,共16卷。所录范围不止《简明目录》。其见于《存目》者46种、《四库》未收者647种,悉著于眉端。《简明目录》所收亦有未见传本者,则缺如。每书记其行款、印记,间有考订,可与邵

     莫友芝
    28万字4个月前
  • 仓央嘉措情歌

    藏族文学作品。原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创作,后世以口头形式流传,或以手抄本、木刻本等辑录成册,数量从五六十首到数百首不等。其内容多为追求坚贞爱情与佛教出世思想的矛盾体验。其语言形式与风格与藏文谐体民歌一脉相承,即基本上采取四句六音节的格律,每两音节为一顿,共为三顿,还可配以民歌曲调演唱。它不但是藏族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对研究当时西藏社会生活诸方面也具有参考价值。

     仓央嘉措
    1万字4个月前
  • 明史杂咏

    四卷。清严遂成(1694—?)撰。严遂成,字崧瞻,一作松占,号海珊,乌程 (今浙江吴兴)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父去世归乡。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因母丧归。后历雄州知州、云南嵩明州知州。遂成负诗名,工于咏物,或雄奇瘦硬,或委婉工致,风格两异。其咏史诗尤负盛名,被称为“诗史”,与唐胡曾、明李东阳有异,能自成一家。古体近体相间,故名曰杂咏。是书赋明一代之事,其中有

     严遂成
    3万字4个月前
  • 蔡宽夫诗史

    诗话著作。宋蔡居厚撰。蔡居厚(?—1125),字宽夫,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擢进士第,累官吏部员外郎。徽宗大观初拜右正言,后进右谏议大夫,改户部侍郎,坐事罢官。蔡京再相,起知沧、陈、齐三州,加徽猷阁待制,徙汝州。久之,知东平府,复以户部侍郎召,未至。《蔡宽夫诗史》亦称《诗史》,《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二卷。原书久佚,而《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竹庄诗话》等多所称引。罗根泽辑得一百一十二则,郭绍

     蔡居厚
    5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