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新编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研究著作。刘渡舟编著。作者推崇清徐大椿《伤寒论类方》,但认为该书“文简而义略”,遂予阐论补充。全书自“桂枝汤类概述”至“杂方类概述”共十八类方。各方体例分概述、方名、药物组成、煎服法、加减法、适应证、原文、方义、选注、按语、方歌、医案选录十二项,用以增强读者对《伤寒论》方证之认识和提高其应用水平。1984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刘渡舟
    12万字2个月前
  • 老老恒言译注

    养生类著作。清曹廷栋撰。四卷,附粥谱一卷。廷栋字楷人,号六圃,嘉善 (今属浙江) 人。贡生,工诗文书画,著述《孝经通释》、《宋百家诗存》等十余种。年七十五岁于病中摘取群书中涉及养生的内容辑成,时乾隆三十八(1773)年。卷一、二载安寝、晨兴、饮食、昼眠、燕居、省心、消遣等篇,详叙日常生活起居之宜。卷三列书室、坐榻、衣帽、杂器等篇,专论老年生活用具。卷四叙卧房、床帐、便器等,专论老年居处备用之要。

     曹庭栋
    19万字2个月前
  •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系《九真中经》传本之一,其内容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颇有不同。但《无上秘要》卷十八引《洞真九真中经》,其文见于本书,可证本书应出于南北朝。全书共收入五篇道法。第一篇(篇名残缺),言存思太素五神及二十四神之法,修行此法可辟灾升仙。 第二篇《太上真人招五辰于洞房籍飞魂于六合隐存秘道》,言存思招降五大行星之神入身养魂制魄之法,以及存思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真诰》卷十一、《无上秘要》卷四引《河图内元经》,当即此书。今本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五篇,其中第一篇(序文)已残缺。第二篇《太一秘讳》,言存思人首太一神之法。第三篇《九皇宝箓》,言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九星真君、九皇夫人,佩符礼神,以求消灾得福之法。第四篇《香灯谢文》。言设置九灯酒席,醮祀七灵大神、九皇真君,祈求诸神赐福保佑之法。第五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急救广生集

    医书。又名《得生堂外治秘方》清·程鹏程抄录于1831年。本书为中医外治法专集。现存清道光十一年辛卯 (1831) 序刊本。

     程鹏程
    16万字2个月前
  • 还丹秘诀养赤子神方

    还丹秘诀养赤子神方,南宋西山道士许明道记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作者短序,自称淳熙年间(1174-1189)于桐柏山遇真师彭梦蘧,跪受金液还丹之道,因记述而成此书。书中言内丹修炼秘诀,分作神室、刻漏、时晷、追二炁、会三性、簇五行、进火、温水、脱胎、神化等小节。其说融合禅宗忘境顿悟之法,道教专心守一之术,倡导性命合修。以元精元气元神为三性,心肾之间为神室,以二炁、金木为水火之

     许明道
    0万字2个月前
  • 伤寒论纲目

    清·沈金鳌撰。成书于1774年。全书分16卷, 34 4万字。该书首冠以总论, 分为脉症、六经主症、表里、传变等篇。自卷一至卷十五, 循六经之次, 编列《伤寒论》原文 其不得分属六经者, 如伤寒后症及辨脉、平脉等篇, 悉列另篇, 以为十六卷。因是书编次, “以仲景论为纲, 历代诸家之语足以阐明仲景者为目”, 故名曰《伤寒论纲目》。其编次注释有这样一些特点: 1按证归类, 重编《伤寒》。其在《凡例

     沈金鳌
    34万字2个月前
  •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

    十卷。宋章安撰。宋徽宗赵佶,曾作《御解道德真经》解《道德经》,章安撰此书的要旨是阐释宋徽宗之解。此书卷首有章安自序。其序称《道德经》“辞简旨奥,穷之益远,测之益深,非夫神解,盖不得以议其略” 自称在凝神恭读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时,恍若有所得,于是循老氏之旨而撰此书,明道德之常,以绝学返朴,复于无为,镇以清净,欲以一介之徽,求管中窥豹。该书前列经文及御注之文,于注文下以“臣义曰”逐条予以演义发挥

     章安
    8万字2个月前
  • 太清服气口诀

    气功著作。不分卷,作者姓名、成书年代不详。本文主要论述内服元气的方法。1说明服元气的原则,曰:“交结无气于肾鼻之间,分阴阳于脏腑之内,吐纳无爽,持摄不乖。”强调以此原则为基础,习炼各种功法。2介绍具体作法,一是说明常见气功功法的作用,即“久作之,自觉(气)通下至脏……后觉鸠中气出,即能与人疗病”。二是分别外气元气法,认为作功应在子时,法在存神泥丸,能存神泥丸则功夫成就。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大六壬金铰剪

    太阳加时布局,以时为地盘,隐于意中,再以太阳加时上,作天盘布成局,用天盘基础,始能发用。

     徐养浩
    4万字2个月前
  • 泌园春丹词

    火宅牵缠,夜去明来,早晚无休。奈何今日茫然,不知明日,波波劫劫,有什来由。人世风灯,草头珠露,我见伤心眼泪流。

     吕洞宾
    0万字2个月前
  • 女科折衷纂要

    妇产科著作。清凌德撰,凌晓五鉴定,凌永言校。不分卷。德字嘉六,号蛰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以妇科名于时。著有《麻痧专治初编》、《蛰庵医话》、《麻痘初编》、《温热类编》 等书。本书博采诸家之说,论述妇科诸症,分类编撰,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全书约三万字。分为调经、虚劳、胎产、临产、杂证、产后6门。调经门中有总论、精血论、养血论等22篇虚劳门中有冷劳、骨蒸劳等4篇胎前门中有总论、胎前调理法

     凌德
    4万字2个月前
  • 史学遗产六讲

    白寿彝著,本书从理论上对中国史学遗产进行系统的发掘、爬梳的开创性成果,反映了作者恢宏的视野和渊博的常识。书中对史学遗产之精华所作的分析及其在当今史学事业中之价值的阐释,其真知灼见,在在多有,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者和广大史学工作者来说,尤其对青年史学工作者和史学爱好者来说,既是入门之书,又是指导之书,成为人们走进史学遗产这一辽阔繁茂的园地、从而走进宏伟庄严的史学殿堂的一条路径。

     白寿彝
    12万字2个月前
  • 长物志译注

    明·文震亨撰。清·伍绍棠《长物志·跋》中云:“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瀹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而当时骚人墨客,亦皆工鉴别,善品题,玉敦珠盘,辉映坛坫,若启美此书,亦庶几卓卓又可传者。盖贵介风流,雅人深致,均于此见之。”文震亨是有民族气节之士,在明代也是属“贵介风流”的士大夫。 《长物志》一书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

     文震亨
    15万字2个月前
  • 古代汉语

    高校文科古汉语教材。王力主编。1962年中华书局初版,1982年出版修订本。是根据1961年5月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由若干高校教师共同编写的教科书。修订本4册,约100万字,包括14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3部分,既不同于一般的文言读本,也不同于文言语法和汉语史。全书共收作品257篇,常用词1 086个。文选和常用词用现代汉语普通话

     王力
    138万字2个月前
  • 李煜词集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难脱“花间”之风。国亡被俘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其后期词作的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以后苏、辛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并成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王国维

     李煜
    1万字2个月前
  • 乐府雅词[标点本]

    宋词总集。三卷,《拾遗》二卷。南宋曾慥编选。编定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曾慥,字端伯,号至游居士。生年不详,卒于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晋江(今福建南安)人。官至尚书郎,值宝文阁。学问淹博,著有《高斋漫录》、《高斋诗话》,并编有《宋百家诗选》,均已散佚,今惟《类说》传世。是集选录宋词人欧阳修以下凡三十四家,《拾遗》选录十六家。共五十家。据编选者曾慥自序云:“余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

     曾慥
    10万字2个月前
  • 诗义固说

    诗话著作。清庞垲撰。庞垲,字霁公,号雪崖,晚号牧翁,任丘(今属河北)人。康熙己未(1679)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历任中书舍人、建宁府知府。有《丛碧山房集》五十七卷。《诗义固说》二卷,附于集末。据他本人解释,所谓“诗义”,系指诗的内容及形式:“内达其性情之欲言,而外循乎浅深条理之节”。所谓“固说”,系指“诗义”的不容置疑性:“如是则为诗,不如是即非诗”。全书以《毛诗·小序》“发乎性情,止

     庞垲
    1万字2个月前
  • 东海渔歌

    六卷。西林春(顾太清)撰。约成书于光绪间,距今世不远,然杳茫难求。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旁搜博采,惟顾太清词未备。民国三年(1914),杭州西泠印社活字本《东海渔歌》问世,吴昌硕题签,况周颐序,间缀况氏评语,乃假如皋冒广生钞本刊成。名为四卷,实缺第二卷,附辑自沈湘佩《闺秀诗话》之五首为补遗。民国二十五年(1936)日本《支那文学研究》刊出铃木虎雄《顾太清的天游阁钞本》一文,世人始知东土藏有

     顾太清
    6万字2个月前
  •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简名《看钱奴》、《冤家债主》。杂剧剧本。元郑廷玉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贫民贾仁平时以挑土筑墙为生,偶然挖到周荣祖家藏在墙下的祖产而致富,周荣祖夫妇则因此落魄。贾仁虽有了万贯家财,却无儿无女,命坐馆先生陈德甫替他买一个儿子,恰巧买了风雪之中走投无路的周荣祖夫妇卖的儿子长寿。二十年后,长寿长大成人,贾仁财富越聚越多,却吝啬成性,拥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因一抹油指头被狗所舔而气急致死。周荣祖夫妇

     郑廷玉
    2万字2个月前
  • 吴儆诗集

    吴儆的诗词全集94首。

     吴儆
    1万字2个月前
  • 续诗品

    清代诗论著作。1卷,由32首四言诗组成。袁枚著。书前有作者小序,称“余爱司空表圣《诗品》,而惜其只标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首续之”。袁枚此书正是讲诗法之作,如“崇意”、“精思”、“博习”、“选材”、“布格”、“择韵”、“振采”、“结响”、“勇改”、“割忍”等首,从学诗的方向到具体的技巧都有说明,“直使学者有规矩可循”(清人王飞鹗序)。书中也表现了袁枚的“性灵说”理论,如“用笔”讲“惟吾所用”,“

     袁枚
    0万字2个月前
  • 金台医话

    清代俞廷举撰,医话,不分卷,成书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内容包括脉法、治法、各科医书。立论有据,每多新见。现存清乾隆四十九年叶楚樵抄本、嘉庆二年(1797)刻本等。

     俞廷举
    3万字2个月前
  • 湿热条辨

    温病专著。薛雪著。撰年不详。首刊于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舒松摩 《医师秘籍》中。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左右由陈念祖辑入 《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 中,道光五年 (1825) 章楠加注辑入《医门棒喝》,咸丰二年 (1852) 王士雄予以补订,增入痢疾、湿温、暑月病证等内容并辑入《温热经纬》卷4,名为 《薛生白湿热病篇》。现存主要版本为 《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及石印 《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薛雪
    1万字2个月前
  • 伤寒论语译

    《伤寒论》系汉张仲景所著,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之书。但该书年代久远,文字古朴,医理深奥,阅读困难,特编本书,名曰《伤寒论语译》。《伤寒论语译》以刘渡舟主编的穴伤寒论校注锣为底本进行语译而成。全书共十卷。卷第一为辨脉法、平脉法;卷第二为伤寒例、辨痉湿喝脉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第三至卷第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并治;卷第七至卷第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

     刘渡舟
    18万字2个月前
  •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二十称东阳章灵民得东晋许翽所书「回元隐道经一卷」,当即此篇。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太上回元谢罪之道」,亦称隐元内观之法。其法以六甲之旬六丁之日,平旦入室,存思八星(太星、元星、真星、纽星、纲星、纪星、关星、帝星)之神及北斗七星之神,向诸星斗之神忏说七祖及自身罪过,求其消除罪愆,解脱死籍。据称行此道法可列名上真,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末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纂集四种道教符箓,即《太上帝君金虎符箓》、《太上飞步空常箓》、《太上二景三奔箓》、《太上龟山元箓》(上中下三品)。此四种符箓皆出于早期上清经典,其内容有召神伏魔、步罡踏斗、飞奔日月、变形化景等方术,皆以思神念真,佩符诵咒为行道要诀。书中除抄录四种符箓外,又详言传授施用符箓之盟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活法机要

    综合类著作。元朱震亨撰。一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此书载有泄泻、厉风、破伤风、头风、雷头风、胎产、大头风、疟、热、眼、消渴、肿胀、疮疡、瘰疬、咳嗽、虚损、吐、心痛、疝等十九证,百十一方。以内科病证为主,兼有外、妇、眼科病证。每病前有简论,以述证治机理,次则视病因病机不同,而提出不同治法,选用相剂。如泄应方泻证,先分证候阴阳寒热,继则提出“宜补、宜泄、宜止、宜和”的治疗原则,后列不同方剂之组

     朱震亨
    2万字2个月前
  • 还丹金液歌注

    还丹金液歌注,原题「元阳子修,通玄先生注」。元阳子疑为唐人羊参微,通玄先生应为五代道士张荐明。《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撰「金液还丹龙虎歌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元阳子歌为五言诗二十八句,咏颂外丹。大旨以龙虎铅汞为丹药,以水银为丹基。诗云;「和气和太初,初气终归一。母子本相生,相生又相失。」注文曰:「姹女水银,玄阴水基,二气相合一体,而成还丹。」此诗又见于元阳子撰《还

     元阳子
    0万字2个月前
  • 伤寒六书

    明·陶华撰。成书于1445年。全书7万字。书凡6卷。该书以陶氏所撰之六种伤寒著作汇集而成, 合为六卷, 分为六书, 故名《伤寒六书》。卷一曰陶氏家秘, 先伤寒论, 次伤寒秘要脉诀指诀、浮脉形法主病等二十二论, 继述有关伤寒的七十余种病证, 以及风温、湿温、风湿、温毒、中厥等证治。卷二曰明理续论, 谓“成无己《明理论》, 止五十证, 辨究详明, 惜其未备。于是乃集所见所闻, 比类附例, 斟酌而损益

     陶华
    11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