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示儿长语

    清代著名文人潘德舆编撰的童蒙诗文集。他认为挽回世运莫切于文章,文章之根本在忠孝,源在经术。因此,他在作品中用诗文的形式,阐述了吟诗、作诗、读书、作文、书法、做人、处世、择友、事亲、治家等看法,很有独到见解,具有一定影响力。

     潘德舆
    1万字4个月前
  • 白石道人诗说

    又作《白石诗说》、《姜夔诗说》等,姜夔著。夔自号白石道人,故名。一卷,凡三十则。书前小序称此书出自南岳云密峰一隐居老者之手,实为托辞。《诗说》篇幅短少,多附于姜夔的词集或诗集《学海类编》、《历代诗话》、《学诗津逮》、《萤雪轩丛书》等多种丛书亦曾收录。《白石道人诗说》不同于一般以纪事、考据、品评为主的“诗话”,29则均为直接讲解诗法、阐发诗理之语,有着较重要的理论价值。主要从辨体、立意、布局、语言

     姜夔
    0万字4个月前
  • 止园医话

    医话,三卷,罗止园著。卷一生理学合参:介绍了中西医对人体生理的阐述,包括脑、血液、皮肤、消化器、循环器、呼吸器、排泄器、神经系、五官器等方面。西医部分详细讲解了各个器官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如大脑主知觉、小脑主运动等;中医部分则论述了五脏六腑、营卫、腠理、筋骨、脑髓、经络等概念和生理功能。 卷二病理学合参:依据发热、咳嗽等症状、证候,探讨中西医之病理。内容涵盖了热、痛、血、呕吐、谵语、泻、肿胀、汗、

     罗止园
    14万字4个月前
  • 温疫论私评

    明代吴有性原撰,日本秋吉质评注,成书于日本弘化四年(1847),系《皇汉医学丛书》之一。本书系秋吉氏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对吴氏原著全书加以评论,弃瑕显瑜,彰益其义;并对张仲景方及吴又可方加以对比,阐述两者之异同。现存日本嘉永二年(1849)书林出云寺文治郎刻本。

     吴有性
    5万字4个月前
  • 伤寒论校注

    1982年为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精神,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由知名伤寒学家刘渡舟和中医文献学家钱超尘组织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和学者,历经近10年时间编撰完成。 《伤寒论》向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被视为医家圭臬,是中医临床之源泉。本次整理是以明赵开美摹宋刻本为底本校注出版。不仅反映了作者较高的中医文献水平,也体现了他们毕生所学和临床经验之精华。在保持宋本《伤寒论》原貌基础上,

     刘渡舟
    16万字4个月前
  • 针经指南

    针灸著作。元窦杰 (1196—1280) 撰。不分卷次。杰字汉卿,后改名默,字子声,广平 (今属河北) 人。金末兵燹,离乡南走,遇名家授以医术,又受蔡州李浩 《铜人》 针法,遂精于医,尤善针灸。应元世祖忽必烈召聘任翰林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后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本书初刊于元贞元年(1295) 。约万余言。收载针刺理论、经络腧穴学说、临证经验心得等共十六论,其中 《针灸标幽赋》、《流注通玄

     窦杰
    1万字4个月前
  • 伤寒论翼

    《伤寒论翼》,伤寒著作,2卷。清代柯琴(韵伯)编撰,成书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为《伤寒来苏集》组成部分之一,是辅翼《伤寒论》学习之论著,故名。柯氏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认为《伤寒论》中最多杂病夹杂其间,故主张伤寒与杂病合论。并指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本于此,本书上卷列述“全论大法”、“六经正义”、“合并启微”、“

     柯琴
    4万字4个月前
  •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撰,北宋林亿、高保衡、钱象先等奉敕校正,原书三十卷,唐宋公私书目多有著录。现存日本影宋本、影元本、明慎独斋刊本,皆为二十卷。《正统道藏》本分作九十三卷,别出目录二卷,凡九十五卷,收入太平部。此书为中国医药养生学名著,全书分二十六科,二百二十五类,辑录医药方论约五千三百首。凡脏腑之论,针灸之法,脉证之辨、食治之宜,以及备急之方,养性之术,无所不包。其论病用药,前本古人,

     孙思邈
    72万字4个月前
  • 会真集

    会真集,原题「超然子王吉昌撰」。约成书于金元间。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本书主要论述内丹道法。卷一为图说,内载太极图、五行生数图、四象生八卦图等十余幅图,每图后附论说。卷二、卷三为曲集,收入曲子九十余首。卷四、卷五为词集,收入词七十余首。其图说词曲,皆以阐述太极、五行和八卦运行变化之数为主旨,以供内丹修炼者取法。对五行八卦生成合会之数,解释尤为精详。认为五行生数始于水,其数一,其色黑

     王吉昌
    3万字4个月前
  • 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方著作。4卷。清徐大椿(灵胎)撰。刊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徐氏将《伤寒论》方剂,按方名归类、编次,先列方药组成及服用法,后论主治、间附按语。前3卷列述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等类方共91首卷4为“杂法方类”,计22方。总合113方。此书在《伤寒论》方剂著作中,是“以方归类”之代表作,有便于检索、不失仲景原意等优点,具有相当广

     徐大椿
    9万字4个月前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注。注文以元释清,以气释静,以法释经,认为圣人无不因元气而成道,所谓《清静经》实即元气法。注文着意从心性去求得清静。指出修道即修心,修心即修道,心无所著即无心可观,既无心可观则无所用无所修,即凝然合道,故心无其心,乃为清静之道若得心神安静,则外欲不生,欲既不生,自然清静。又说明凡欲得成真性,须修常性而为道性,道性本求清静,道性既清静,乃得真性。注文主张抱元守一,归于至道所谓一指

     杜光庭
    1万字4个月前
  • 太清经断谷法

    经名:太清经断谷法。未着撰人。似随唐前故籍。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方法类。《通志》著录。述断谷法。多以服中草药及药膳为方。卷中记抱朴子于西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将服食巨胜方“寓 (疑为写) 以为要秘”。本书盖撰于晋。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大六壬括囊赋

    一气初判,二仪肇彰。设四时以成象,布六壬以配方。吉凶本末之端,生于好恶;祸福推移之始,造用柔刚。 此论阴阳之理,言六壬本于太极两仪、阴阳统一之理而设,可象万物之情,信而有征,神验有准也。

     佚名
    1万字4个月前
  • 洞玄灵宝定观经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绝,无与忤心。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

     佚名
    0万字4个月前
  • 女科指要

    妇科专著,6卷。清·徐大椿 (灵胎)撰。约成书于1764年。此书系《徐灵胎医略六书》之一。设调经、种子、胎前、临产和产后五门。广摘历代医家对女科证治之医论。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阐述颇具特色,强调辨证施治的重要性,指出“当审其血气之通塞,禀赋之刚柔,然后投剂。”

     徐大椿
    2万字4个月前
  •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本书的基础是夏衍于1958年上半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讲课时的讲稿,1959年出版时作了润色和补充。全书分10个部分:1前言2电影的“第一本”3政治气氛和时代脉搏4人物出场5结构6脉络和“针线”7蒙太奇8对话9艺术性,技巧10重要的问题在于学习。作者在“前言”中就申明自己把电影看成是“面向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群众性”的综合艺术,全书的内容便是以此为前提,围绕电影剧作怎样为创作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影片服

     夏衍
    8万字4个月前
  • 说东道西

    “无锡船菜,最高明的吃法是不拘样式,让姑娘们每人做一两道自己的拿手菜,哪怕嫣红做的是糟鸡,姹紫做的也是糟鸡,但是吃到嘴里,可能手法差异,风味迥然不同。” 本书所选文章,前半部分是作者擅长的美食、掌故、趣闻轶事,后半部分则是作者迁居台湾后对时事的看法以及作者在美国期间的感受和见闻。本书内容恰如其名,天南地北无所不谈,逸闻杂趣包罗其中,美味珍馐,人物钩沉,风俗掌故,民间故事、技艺集于一炉。书中通过对

     唐鲁孙
    10万字4个月前
  • 饮流斋说瓷

    民国许之衡编著,成书于20世纪20年代。上、下两卷。凡10节。主要根据清末寂园叟《陶雅》中的889条归纳整理。分概说、说窑、胎釉、彩色、花绘、款识、瓶罐、杯盘、杂具、疵伪十节,条理比《陶雅》清楚,易于查阅。立论有精当之处,如“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也有考证失实之处,如年窑的督陶官应为年希尧,误订为弟年羹尧臧应选

     许之衡
    4万字4个月前
  • 宋词选

    词总集。胡云翼编著。卷首有选注者前言,论及宋词之源流及选注之宗旨、体例。据选注者称,该书据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评选作品,将以苏东坡、辛弃疾为首之豪放派作骨干,重点选录南宋爱国词人之优秀作品,兼顾其他风格流派之代表作,以展示宋词丰富多采之全貌。对作品原文不作繁琐校勘,所录不主一家,择善而从,重要异文则在注释中注明。注释力求完备,着重词句串讲,有歧说者则两存之。该书共选录两宋词人七十五家(含无名

     胡云翼
    23万字4个月前
  • 唐人试律说

    唐诗选本。清纪昀编。此书所选都是唐人五言试律诗。随见随抄,不分卷,也不以诗人生卒先后排列,首篇为元稹《数蓂》,未篇为祖咏《终南积雪》。前有纪昀的序,末有其外甥马葆善以及纪昀的跋文各一篇。马葆善《跋》说明他曾跟从舅舅纪昀在阅微草堂读书,纪昀在讲授经学之余,也讲授唐人五言应试律诗,马葆善都敬录抄存,又请纪昀点勘校正,刊刻印行。纪昀在自序中说:“迩来选本至伙,大抵笺注故实,供初学者之剽窃。初学乐于剽窃

     纪昀
    2万字4个月前
  • 青城山人集

    八卷。明王璲撰。王璲,字汝玉,后以字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建文元年(1398)改应天(今江苏南京)训导。永乐初,擢翰林五经博士,官至左春圬左赞善。永乐十三年(1415),以牵连解缙案死于狱中。洪熙初,赠太子宾客。谥文靖。事迹附见《明史邹济传》史称王璲少从杨维桢学。尝应制撰神龟赋,王璲第一,解缙次之。其文采为当世所重。然所著诗稿散佚。正统十二年(1447)其孙

     王璲
    5万字4个月前
  • 国秀集

    三卷。唐芮挺章编。芮挺章生卒里贯均未详。诸书称为国子进士,盖太学生者。活动于唐玄宗时代。前有旧序,称此书编于天宝三年(744),共选作者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宋元祐间曾彦和跋云:“名欠一士,诗增一篇”。洎毛晋校刊,复谓虚列三人。今案编内,实八十五人,诗二百一十首,毛晋未及详检之故。唐以前编辑总集,以己作入选者,始见于王逸之录《楚辞》,再见于徐陵之撰《玉台新咏》。芮挺章亦录己作二篇,盖仿其例。然文

     芮挺章
    2万字4个月前
  • 宋上皇御断金凤钗

    简名《金凤钗》。杂剧剧本。元郑廷玉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穷秀才赵鹗与妻子李氏及儿子福童困居旅店,欠下房钱。赵鹗应举,得中头名状元,又因早朝时失仪落简被贬为庶民百姓。为维持生计,他到桥头卖诗,得二百钱。恰巧此时谏议大夫张天觉微服私访,被无赖李虎拦住索要二百钱,赵鹗从旁解救,却为此遭到妻子痛骂,但后来张天觉偿还他十只金钗,赵鹗用一只金钗付了店小二的房钱。贼人李虎偷了杨衙内手下六儿所带的十只银匙箸

     郑廷玉
    1万字4个月前
  • 江月松风集

    元诗别集。12卷。钱惟善撰。《四库全集》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江月松风集》明人未见著录。明人论钱惟善诗,主要依据赖良《大雅集》中选入的数首,钱惟善本人手录《江月松风集》原藏于练川陆氏,后归嘉兴曹溶,清康熙年间,金侃自曹溶家抄录1部,顾嗣立据金侃抄本选入《元诗选》初集。此即《四库全书》本。卷首有后至元四年(1338)陈旅序,后至元五年夏溥序。本集12卷,未按诗体编次。所收诗篇仅限作于元代

     钱惟善
    3万字4个月前
  • 临汉隐居诗话

    诗话。 宋人魏泰撰。 一卷。泰有《临汉隐居集》已著录。为作者晚年所作,成书年代不详。此编总七十一条,记事颇广。论诗主“余味”,谓“永叔(欧阳修)之诗,才力敏迈,句亦清健,但恨其少余味耳。”书中多有谬误,张学泰《跋临汉隐居诗话》及王楙《野客丛书》均有辨正。是书专论唐宋诗人的诗歌创作。卷中编次,记事与议论相间。然每及诗人,于唐则推崇杜甫,而贬斥白居易、元稹、孟郊、贾岛,于宋则独推王安石之佳句,而恨欧

     魏泰
    1万字4个月前
  • 黄氏医话

    黄汉如撰,医话,刊于1935年。本书首答客问数题,包括推拿与中西医、针灸之异同、一指禅与其他推拿法的区别;次录妊娠期腹痛、胃下垂、五更泄泻、重痢等治案三十五则;又收入报载摘要,如一指禅推拿之奇效、医家一席谈、推拿治愈痼疾等十二篇。

     黄汉如
    3万字4个月前
  • 中西温热串解

    温病著作。8卷。吴瑞甫(锡璜)撰。作者将中西温热各说繁征博引,融会其要,阐述温病诸证证治。摘引《感证宝筏》、《四时病机》、《寒温条辨》等书内容,参以30年临证所得,间附西医理论加以阐释。主张中西医学“参互考证,以汇其通”。对后世中西医结合治疗热性病有所启发。现存1920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

     吴瑞甫
    15万字4个月前
  • 千金翼方校释

    《千金翼方校释》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乃《备急千金要方》之续编。其撰述内容有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避谷、退居、补益、中风、杂病、万病、飞炼、疮痈、色脉、针灸、禁经,共30卷。除其扩展《备急千金要方》有关内容外,于本草、妇科、美容、伤寒、养生、中风、杂病、解毒杂疗、针灸等尤所详悉。千金两方载述广博,条理清晰,系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学典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孙思邈
    57万字4个月前
  • 针经节要

    针灸著作。佚名撰,元杜思敬辑。一卷。思敬有 《针经摘英集》 已著录。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医书丛书 《济生拔粹》中。本书系录《针经》(后世传本即 《灵枢》 中十二经脉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故名。书分四部分,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继之第一节为旁通十二经络流注孔穴之图,第二节为十二经是动所生之病,第三节为十二经穴治证,叙述十二经中五腧穴等 (共六十六穴) 部位、主治及灸刺法。由于五

     杜思敬
    1万字4个月前
  • 伤寒论条辨

    伤寒类著作。明方有执撰。八卷。有执字仲行,歙县 (今属安徽)人。推崇张仲景,精研《伤寒论》,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已失原貌,而成无己注释,又多窜乱,遂对《伤寒论》逐条考订,重新编次,故名“条辨”。书成于万历二十年(1592)。共十五万八千字。先以图说,解释六经分证表里关系。卷一至卷五论述六经病证治。卷六为风湿杂病及霍乱、阴阳易差、瘥后劳复病。卷七为辨脉、平脉痉湿暍等。卷八为可汗吐下与不可汗

     方有执
    16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