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奇方类编

    方书。清吴世昌撰。二卷。世昌字半千,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此书为搜集常见之单、验方编辑而成。上卷分头面、须发、耳目、口鼻、牙齿、咽喉、心肾、噎膈、痰嗽、脾胃、血症、臌胀水肿、痢泻、疟疾、风瘫、疝气诸门下卷分伤暑、伤寒、痔漏、损伤、疮毒、急治、保养、补益、小儿、杂治诸门。凡二十六门,附录经验秘方。共载方七百三十余首。有内、外、妇、儿各科方剂。以病证为纲,下列诸方,方简且药物易得,便于应用。可为临床

     吴世昌
    8万字2个月前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又名《素问遗篇》《素问佚篇》、《素问亡篇》。医经类著作。佚名撰,一作北宋刘温舒撰。一卷。温舒有《素问入式运气问奥》已著录。通常认为此系唐后之人因 《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篇,遂托名撰成,以补《素问》之遗。其中以论述五运六气学说中的升降前后、迁正退位、刚柔失守等问题为主,并论及运气太过或不及所产生的病证及刺法等,对疫病的传染性也在篇中明确论及。后世一些版本

     佚名
    3万字2个月前
  • 慈幼新书

    又名《慈幼筏》。儿科著作。明程云鹏辑。十二卷。云鹏字凤雏,江夏 (今湖北武昌) 人。少攻举子业。因感先慈以疟亡,妻以血殒,三男二女,夭于惊、痘。乃发奋于医,昼诵夜思,医术日精。尚撰有《灵素微言》、《脉复》、《伤寒问答》 等书。是书刊行于康熙四十三年 (1704)。卷首论保产,卷一论禀赋、脏能、、脉候、胎症、变蒸 卷二论小儿杂症,卷三至卷六论小儿痘疮的辨证及治疗方剂,卷七论麻疹、丹毒、惊风、急惊、

     程云鹏
    3万字2个月前
  • 玄珠心镜注

    道教著作。1卷。唐衡岳真子注。《玄珠心镜》为唐代汾州女子崔少玄所撰,分《守一诗》与《大道守一宝章》两篇。前者为四言古诗,后者为三言偈语。二篇皆言守一致虚之旨,大抵本《老子》抱一守雌、虚无自然、归真返朴之说,属道教清静内修一派。衡派真子所作之注,引《道德经》、《西升经》、《阴符经》等道书,阐明守一致虚之理,认为此乃长生成仙之本。论者称其所注释详略适中,谨守本文。该书收入《道藏》洞玄部众术类。

     衡岳真子
    0万字2个月前
  •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二十卷。唐末强思齐 (生卒年不详) 撰。强思齐,字默越,濛阳 (今属四川彭县)人。他自幼即探讨玄关秘要,深得妙旨。前蜀王建赐号玄德大师。所撰《玄德纂疏》约成书于前蜀乾德二年 (920),卷首有杜光庭序文一篇。该书将上卷 (《道经》)三十七章分而为三:第一、一章,标道宗致第二、三十五章,广明道法第三、一章,总结指归。将下卷 (《德经》) 四十四章分而为三: 第一、一章,正开德宗第二、四十二章,广明

     强思齐
    20万字2个月前
  • 徐氏珞琭子赋注

    又名《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二卷。宋徐子平撰。徐子平生卒年与事迹皆不详。据刘玉《己疟编》说,江湖谈命者有徐子平,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又说徐子平名居易,五代末人,曾与宋道士陈抟、吕洞宾俱隐华山。徐子平所注的 《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是言禄命之书,其法专以人生年、月、日、时推衍吉凶福祸。李淑《邯郸书目》说它是取“琭琭如玉,珞珞如石”之意,而不知撰者为何人。朱弁的《曲洧旧闻》说,世传《珞琭子三命消息

     徐子平
    5万字2个月前
  • 周易象辞

    清黄宗炎撰。二十一卷,附《寻门余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四库全书》本。宗炎之学,力辟陈抟“图书”之说。其《周易象辞》,训释《易》辞,专主义理。所附《寻门余论》,又称《周易寻门余论》,于论《易》之余兼排佛氏之说《图书辨惑》,又称《易学辨惑》,则以考辨陈抟所传《易》图为主。《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周易象辞》之解,或发“前人所未发”,或“分明融洽”,或“颇有根据不为牵合”,或“能得文外之意”,“

     黄宗炎
    9万字2个月前
  • 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

    道家内丹学著作。金代王重阳撰。以问答形式论述内丹修炼的理论和方法。述去欲清静之修行、定性命积精气之诸法,又有三教合一之说。主要包括修真妙理、五行法诀、三乘妙言、富国安民诀、强兵战胜诀、金关玉锁定、三岛回生换死定、九曲黄河逆流定、芦芽穿膝法、七返还丹法、铁车黑牛功、肘后飞金晶、治疾病诀、刀圭法、天地交泰法、钟离背剑法、吕翁钓鱼法、九重铁鼓法、金鞭指轮法、降天关地轴法、玉女摸身法、陈抟大睡法等。盖王

     王重阳
    1万字2个月前
  • 时方歌括

    医方著作。二卷,清·陈念祖撰于1801年。本书选辑唐宋以后时方108首,分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寒、热十二剂,用韵文歌诀阐述所列时方及方解。所载时方歌诀不仅叙方精辟,释方准确,而且辞藻流畅,文字韵味较强。间引李中梓、柯韵伯等医家诸论。刊于嘉庆六年(1801)。约六万字。上卷为补可扶弱,重可镇怯,轻可去实,宣可决壅,通可行滞,泄可去闭六类,讨论了四君子汤、导赤散等五十九方。下卷为

     陈修园
    4万字2个月前
  • 中国文化的出路

    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源自1933年作者在中山大学所作的一次同名演讲,经过充实完善而成,7章,既包括作者关于“文化的根本观念”,也有对当时流行的文化观批评和对作者文化主张的重点论述。此书旨在比较研究文化学和中西文化,探求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对作者在中山大学演讲中的“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为中国的前途计,我们要为它寻找一条出路”的展开和深化。同时,此书也坚持了对于晚清以来

     陈序经
    8万字2个月前
  • 训子语译注

    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训子语》二卷,共十二篇。以同治江苏书局版《杨园先生全集》为底本,以康熙四十三年(1704)海昌范鲲主持刊刻本为参校本,并参考中华书局2002年版《杨园先生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张履祥诗文选注》等著作。此书为张履祥晚年重要著述,倡导以忠信笃敬为本,以立身行己为要,以及积善与耕读的农士家风,并提出立身四要、居家四要等观念,形成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第二,

     张履祥
    19万字2个月前
  •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胡适著。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第5卷第4号。后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作者从文学进化观念出发,将中国戏剧与外国文学、戏剧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中国戏剧改良之必要性。作者将文学进化观念的意义,分四层进行论述,每一层都含有一个重要的教训。第一层总论文学的进化。第二层论述文学进化从极低微的起源,慢慢的进化到完全发达的过程。指出中国戏剧一千年来力求脱离乐曲的种种束缚,但因守旧性太大,终未能完

     胡适
    1万字2个月前
  • 孟子旁通

    南怀瑾先生关于《》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作了透彻的讲述。它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还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诸子百家
    23万字2个月前
  • 词学胜境

    唐圭璋先生毕生致力于词籍整理与词学研究,《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等嘉惠士林,已成为当代学者案头必备的经典,也影响了数代普通读者。本书集中收录了唐先生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论述,不但在如何作词、如何读词和如何治词等方面提端引绪、指点门径,还以精彩的名家论评勾绘出一部以李白、李煜、柳永、苏轼、秦观、姜夔、吴文英、纳兰容若、蒋春霖等杰出词人为中心的古代词史画卷,对于朱彊村、况周颐、吴梅、夏

     唐圭璋
    15万字2个月前
  • 香宋杂记

    诗话,一卷,民国赵熙撰。壬戌新春,举家嬉于灯事。馀独坐无憀,仿《汉书》下酒法,格上得诗钟小册,因依题刻晷,如当筵击钵者然。此体一名「折枝」,馀向盲焉,笔生而才尽,宜战北也。而册中多故人,心之所至,遂若群轰于坐者,随笔录之。刘子政云:亦可喜,多可观。赵熙记。

     赵熙
    1万字2个月前
  • 诗与批评

    诗与批评,闻一多文艺评论集,收文(含书信)17篇。什么是诗呢?我们谁能大胆地说出什么是诗呢?我们谁能大胆地决定什么是诗呢?不能!有多少人是曾经对于诗发表过意见,但那意见不一定是合理的,不一定是真理;那是一种个人的偏见,因为是偏见,所以不一定是对的……

     闻一多
    5万字2个月前
  • 十朝诗乘

    诗话著作。近人郭则沄撰。郭则沄,字啸麓,号蛰园,别号龙顾山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有《龙顾山人集》。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专事著述,历二十馀载,成《十朝诗乘》二十四卷。“十朝”者,指顺治至宣统十帝。此书本以诗证史之旨,因感于有清一代信史之未备,而欲以诗补之。盖清代士大夫慑于文网荼密,于时政得失,不敢有所掇述,而往往发之于诗。郭则沄曾遍睹翰林秘籍,熟悉有

     郭则沄
    69万字2个月前
  •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戏曲剧本。元王实甫撰。五本二十一折。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家,著有十三种杂剧,仅存《破窑记》等三种和《芙蓉亭》、《贩茶船》各残存一折。此剧写书生张君瑞进京应试,途经普救寺,偶与崔相国女儿莺莺相遇,一见钟情,由于老夫人反对,中途拆散,侍女红娘竭力相助,终成眷属。故事最先出自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后经金董解元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实甫据后者改编。富有浓厚

     王实甫
    5万字2个月前
  • 声执

    词学专著。陈匪石著,自序云:“昔释迦说相,法执我执,皆所当破。词属声尘,宁免两执。况词自有法,不得谓一切相皆属虚妄,题以声执,适表其真。”是书意在示人以作词法门。共四十八则,汇为上下二卷。上卷考论词律及作法、燕乐二十八调,阐述词由歌诗加入和声变化而来,简评前人词谱、词韵之作,详论诗韵与词韵之异及平仄、四声、句式、字句等。并旁及词风、词境和作词用笔之曲直、虚实、疏密等问题。下卷评介词学要籍,自五代

     陈匪石
    3万字2个月前
  • 六一诗话

    原书只称诗话,后人改称为《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诗话。宋欧阳修(1007—1072)撰。一卷。修有《欧阳文忠公全集》已著录。此编成书时间,《四库提要》谓“熙宁四年(1071)致仕以后所作, 越一岁而修卒, 其晚年最后之笔也。”共二十八条,多叙论诗词作者身世及作品。多评论北宋时期诗人作品,间亦论及唐诗。书前自题:“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

     欧阳修
    1万字2个月前
  • 黄庭经秘义

    回杨子着;古仙经,澹元冷谦注,道藏精华第三集之五。

     冷谦
    2万字2个月前
  • 伤寒脉证式

    伤寒著作。8卷。日本川越正淑(衡山)著于文化元年(1804年)。正文每条首列原文,次为作者之阐论,释文较为详尽明了,同时对其他注家之得失确误亦有评论。于伤寒例、平脉辨脉,以及可与不可诸篇内容,作者以为均非仲景所著,故删而不录。收录于《皇汉医学丛书》第七册,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据1936年世界书局铅印本校勘翻印。

     川越正淑
    12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正一阅紫录仪

    道教科仪。原经卷数不详。首残尾全。题“阅紫录仪三年一说”。抄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存八十八行。阅箓召神为道教法术之一,念诵呼唤“紫宫玉台”诸功曹使者、神兵神将之名,可祈求赦免罪过,卫护自身及家口大小。《正统道藏》未收。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寓意草

    医案医论著作。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撰。书成于明崇祯癸未(1643年)。书名含义是指该书寄寓了喻氏对医学的某些初步的见解。全书共记有喻氏医论、医案64则(一作66则)。除开首两则为医论之外,余62则为医案,共记所治患者70余人次,所治病证多为伤寒危证和内科疑难重症,治多奇中,议论纵横。开篇即倡导“定议病式”和“先议病后用药”,详列病历各项内容,突出了临床辨证要点,先议病后用药这一主张,强调识证辨证的

     喻昌
    7万字2个月前
  • 普济方[四库本]

    四百二十六卷。 明朱橚撰。朱橚,即周定王,明皇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此书为朱橚与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编辑的。此外还有《救荒本草》。本书刊于永乐四年(1406)(一说成书于十四世纪末)。朱氏喜研方药,此书系广采博收明初以前各种医籍中方剂和有关著作编辑而成,甚至还兼收其它传记、杂说、道藏、佛书中的有关记载。为我国收方最多的方书。原书为一百六十八卷,已佚,仅有残缺本。《四库全书》收此书时改编为四百二十六卷,

     朱橚
    778万字2个月前
  •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医经著作,又名《内经素问校义》、《素问校义》。1卷。清胡澍(荄甫)撰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作者研习《内经》不泥于旧说,通过考据训诂、反复推详以启悟经文奥趣,历指全元起、王冰等注释之非。如对《四气调神大论》 “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之句云:“奇,当作‘苛’字,形相似而误。苛即病也”。又如同篇下文有“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句,王冰谓“圣人心合于道,故勤而行之愚者性守于迷,故佩服而已”。而

     胡澍
    1万字2个月前
  • 慈幼便览

    清代文晟编写的一本儿科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首列小儿简要辨证,节录夏禹铸望苗窍诀、验虎口法和虎口三关图,阐述幼科诊察之法;后列初生及一岁以内幼儿调护法及四十余种小儿病症诊治,对脐风、惊风辨治尤详,并载外治十法和简便方。末附《痘疹摘录》。

     文晟
    4万字2个月前
  • 养命机关金丹真诀

    凡三十六条,解内丹名词及步骤,多体内神名,重三丹田、日晶月华及斋戒咒。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

    十卷。金寇才质(生卒年不详)撰。寇才质认为老子之经,章章有旨,且深且远。又以为前人诸家《老子》之解,多荒诞无稽,互起异端,殆越百家,纷纭肆辩,徒以笔舌为功,虚无为用,失古道本真。认为只有庄列文庚四子之书是得老氏门人亲传而著,得道德之根本。所以集四子之注,息天下未达者之谤议。《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前有寇才质大定十九年(1179)自序,略述编此集解之旨。又称述《经史疏》十卷,以之相为表里。后有刘

     寇才质
    8万字2个月前
  • 演禽通纂

    二卷。不着编者姓名。所谓“演禽”为占卜之一法,以星、禽推测人之禄命吉凶。《演禽通纂》即为以演禽法推卜休咎之书。上卷载三十六禽歌,天干拟象所取化道、地支拟象所取化道及六十甲乙总取化道,以及旬头、胎命、流星、十二宫行限入手之法。如其中《论子息例》节,“论五行相克,如阳禽居在阳宫则多男,阴禽居在阴宫则多女也。”最末为福禄上格三十八格、贪贱下格二十格。下卷为鉴形赋,具论穷达、寿夭、吉凶变化之理,《四库全

     佚名
    3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