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序品第一。佛在摩竭提国,文殊问三曼陀跋陀罗菩萨,若人求菩萨道者,当作何施行,先总答之。悔过品第二。愿乐品第三。即随喜。请劝品第四。法行品第五。即回向。譬福品第六。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沙弥罗经

    一卷,失译。同五母子经。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善思童子经

    凡二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记载佛陀入毗耶离城乞食,至毗摩罗诘离车家,有善思童子,以其宿根所熏,献花礼佛,誓成菩提。佛陀乃为其说法,偈答往还,童子遂证无生忍。此外,西晋竺法护所译之大方等顶王经及梁代月婆首那译之大乘顶王经,皆为本经之同本异译。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商主天子所问经

    全一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称商主天子问经、商主天子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乃记载佛陀住王舍城耆阇崛山时,文殊师利受佛之教,为答商主等诸天之请问法要,而说诸菩萨入一切智、达一切法彼岸、满足六度等诸种成就;商主天子并请问佛陀‘无生’之意,后蒙佛授记将来成佛。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申日儿本经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与《佛说德护长者经》同。而事稍略。疑是小机所见。与根本律部中同。此经与月光童子经共记德护长者经所说月光童子之事。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身观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说身不净,无可爱乐。后附偈颂,七言七首,五言十首,皆妙绝。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深密解脱经

    五卷,元魏菩提流支译。与《解深密经》同,而第二品分作四品。

     佚名
    4万字1个月前
  • 甚希有经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系佛于鹫峰山,应阿难之问而说。内容叙述建造佛塔供养佛之舍利子,其功德远较供养四方僧殊胜。又本经与梁代真谛所译无上依经之校量功德品及嘱累品,系同本异译。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元魏菩提流支译。思益梵天所问经之异译。同《思益梵天所问经》。而不列品。

     佚名
    6万字1个月前
  •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

    一卷,唐那提译。佛依庄严王菩萨之请问而作方曼荼罗,说供养地藏菩萨等八大菩萨。佛在耆阇崛山,有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大会庄严之因?佛言,昔作方曼荼罗供八菩萨所致。谓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执金刚主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止诸障菩萨,地藏菩萨。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十不善业道经

    马鸣菩萨集 ,宋日称等译。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十二品生死经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说自圣至凡之生死有十二品之不同,以劝诫人。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十二缘生祥瑞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以十二月一日,各从一有支算起,断种种吉凶事,后说十二生肖。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

    又名《贤劫十方千五百佛名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译者不详。原著上、下两卷,或合为一卷。北图有闰75等十号,英、法、俄、日等亦有收藏,共约十八号。有的卷子佛名前无“南无”字样。上述诸卷除北闰75首尾完具外,大多有残损,但有些可相互缀合,尚可缀成全经。此经谓现在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各有一百五十佛,十方共计一千五百佛。叙述十方佛时,次序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上、下。谓持诵这些佛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一卷,唐玄奘译。佛对舍利弗说东方五佛与南方二佛之名号功德。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顺权方便经

    梵名strivivarta-vyakaran!a-sutra 。凡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顺权方便品经、转女身菩萨经、转女菩萨所问授决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经名‘顺权方便’,意为随顺众生之意乐,而发导道意。本经重点在于释尊之弟子须菩提与一大乘女菩萨间之对答,内容系阐明大乘之微妙法。全经承受维摩经之思想甚为浓厚。本经之异译有昙摩耶舍译之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一卷。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

    具名说妙法决定业障经,一卷,唐智严译。称赞大乘功德经之异译。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说无垢称经

    六卷,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与《维摩诘所说经》同

     佚名
    5万字1个月前
  • 私呵昧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佛在竹园,长者子私呵昧,与五百弟子,遥见佛相。因问云何起菩萨意,有几意喜,有几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无生忍,用几事得一切智,用几法住,用几法灭度,灭后有几功德,云何为谛?佛一一答以六法。私呵昧发大愿。佛为授记。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思惟略要法

    全一卷。又作思惟要略法、思惟要略法经、思惟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述说大乘禅观之大要,略叙四无量观法、不净观法、白骨观法、观佛三昧法、生身观法、法身观法、十方诸佛观法、观无量寿佛法、诸法实相观法、法华三昧观法等十种之观法。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思益梵天所问经

    梵名vises!acta aha -arir!ha 。凡四卷。略称思益经、思益梵天问经、思益义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概述佛为网明菩萨与思益梵天等诸菩萨说诸法空寂之理。西晋竺法护译‘持心梵天所问经’四卷(又称庄严佛法经、庄严佛法诸义,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北魏菩提流支译‘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又称胜思惟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皆是同本异译。宋元明三本及丹本共有二十四品,

     佚名
    5万字1个月前
  • 四品学法经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又称四品学法、四品觉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叙说受持戒学之上、中、下、外等四品学法之义。(一)戒行备具,多知经法且能化度他人,称为真学,即上品。(二)纯行五戒,称为承法,即中品。(三)仅持守五戒中之前四戒,则称为依福学,即下品。(四)受持身所护法、供养法、同学法等,称为散持,即外品。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四十二章经

    全一卷。后汉迦叶摩腾(梵kasyaaatanga )、竺法兰(梵dhararaks!a )共译。为我国最早翻译之佛教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全经共有四十二章,故称四十二章经。每章内容简短扼要,最长者仅百余字,最短者二十余字。经中简要说明早期佛教之基本教义,重点在说明沙门之证果、善恶诸业、心证、远离诸欲、人命无常等诸义,阐示出家学道之要义,其说理方式,平易简明,为佛教之入门书。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所欲致患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叙述五所欲造成之忧患痛苦。内容叙述诸比丘入舍卫城乞食时,逢诸外道异学等问彼五阴六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等苦患之因;诸比丘遂诣佛所请示,佛告以五所欲产生之因缘,并举事例示其忧患,特以‘不净观’观女色之例,劝彼等断爱欲、入四禅。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天请问经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说福非火所烧,少欲最安乐等。共九问九答,皆切于开示众生者。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惟日杂难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大意说如来二乘功德差别,文甚古拙难读。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经之具名。三卷,秦罗什译。维摩经有三译:一吴支谦译,题为维摩诘经。二为今经。三唐玄奘译。是为说无垢称经。三译中流行盛者今经也。诸家疏注如下:维摩诘所说经注十卷,姚秦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家注中集出。注维摩经十卷,后秦僧肇注。常称为注维摩。维摩经义记八卷,隋慧远撰。维摩经玄疏六卷,隋智顗撰。常称为净名玄。维摩经文疏二十八卷,隋智顗撰,常称为广疏。维摩经略疏十卷,隋智顗说,唐湛然略,世称为净名疏。净

     佚名
    3万字1个月前
  •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三千佛名经之下卷也。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全一卷。译于南朝梁代(502~557)。译者不详。又称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与庄严劫千佛名经、星宿劫千佛名经合称三劫三千佛名经。列出拘那提佛至楼至佛等千佛之名,并说明忏悔灭罪与称佛名号之功德。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