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大六壬心镜

    《大六壬心镜》八卷,唐不欲子徐道符撰,宋元迄今,壬家奉为土臬,因其拟经作歌,用之无不验也。然世苦无全本,余求之十余年不可得。今年春,壬友吕君汉枫出写本壬书十数本示余,《心镜》其一,私心喜焉。惜转写讹误甚多,适程伟堂先生过舍纵谈壬术,亦以未观《心镜》全书为恨。自谓曾客维扬,于《通神集》集出一册,又未知有遗漏与误摘他文否。余以吕君抄本质之,程君雀跃后,即以其所集本与余校对,其本颇善,足以订正原文。然

     徐道符
    6万字2个月前
  • 周易稗疏[四库本]

    四卷,附《考异》一卷,清王夫之撰。是编为读《易》时随笔札记,故不全载经文。考辨疑义,言实义切,力排汉晋易学玄虚附会之弊病,较前说《易》之家,此最有根据者。有《王船山遗书》本、《续经解》本。是书每条祇举经文中数字及标目,不全载经文。凡有疑义,则爲考辨,不逐卦逐爻解说。大旨不信宋陈搏之学、汉京房之术、宋邵雍之数,力排先天诸图、纬书杂说。认爲“《易》列八卦,分为八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三

     王夫之
    2万字2个月前
  • 三消论

    一卷。金·刘完素撰。清·周学海注。原无刊本,周学海于1884年刊行《周氏医学丛书》时,根据刘氏后裔所藏钞本收入其中。本书以《内经》有关消渴病的理论为基础,综合宋以前诸医家的有关论述和发明,对于消渴病的病因、辨证及治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发挥。完素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已著录。刘氏为金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伤寒论》。倡言六气皆从火化,药用寒凉,其学术主张亦反映于本书中。此书虽仅一卷,

     刘完素
    1万字2个月前
  • 温病条辨

    中医温病学著作。6卷。清吴瑭(1758~1836)著。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著名医学家。少习儒学,后因其父及侄儿相继因病而亡,于是专心从事医学工作。曾进京参与抄写检校《四库全书》,有机会阅览明吴又可《温疫论》,大受启发,又研读前代名家之论,结合吴瑭本人的临证经验,参考叶天士在温病方面的论述,仿仲景《伤寒论》体例而作。文字简要,便于记诵。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铅印本。本书是清代温热派的名著

     吴瑭
    12万字2个月前
  • 画诀

    龚贤著。原系作者课徒画稿上的解说,由后人辑编而成。书为论述画山水之法的口诀,凡63则。据口诀内容对照作者山水画作,再参酌《龚半千课徒画稿》,推知此书撰于康熙元年至五年(1662~1666)。这63则口诀以言及画树石为多,次及桥梁、山亭、屋宇、楼阁、风帆、大船、远帆、飞泉、留白等。口诀浅显易懂,如云“学画先画树后画石”,在学画石时又言“学画先画石后画树”,述画景物时又言“先画衬景后画树石”。凡此等

     龚贤
    0万字2个月前
  • 浮槎山水记

    宋代茶文。北宋欧阳修作。约600字,主要描写浮槎山之水品质极佳,而张又新《煎茶水记》中未予列入,于是“颇疑”张又新的评水方法,十分赞同陆羽的评水原则:“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同时,倡导“听山溜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的“山林之乐”。

     欧阳修
    0万字2个月前
  • 隋書

     魏徵 等編
    96万字2个月前
  • 应间

    辞赋名篇。东汉张衡作。《后汉书》见载。《后汉书·张衡列传》曰:“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乃设客问,作《应间》以见其志。”文章设为客言:前哲首务为下学上达,佐国理民,“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主者何不卑体屈己,美言相剋,立功立事,式昭德音。衡则应之曰:“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耻智之不博”,“得之在命,求之无益”,借鉴前训,

     张衡
    0万字2个月前
  • 宣宗御制诗

    明宣宗皇帝所做。有赐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夏元吉、过史馆、花朝诗、重阳歌、招隐歌 (有序)、城楼春望、上林春色、春雪歌 (有序)、祖德诗 (有序)、赏菊诗、除夕玉楼春、猗兰操、山水图歌 (有序)、玉簪花赋 (有序)、西山晴雪诗 (有序)、脱布衫带小梁州、万岁山丹桂秋芳歌、梧桐秋雨吟、苑中早春诗、喜雪歌 (有序)、重阳诗 (有序)、幸史馆、早朝、上林冬暖、四景、赐太医院使徐升拱、赠太医院使徐升拱还

     朱瞻基
    1万字2个月前
  • 陵阳集

    诗别集。或称《陵阳先生诗集》。四卷。宋韩驹撰。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韩子苍集》三卷,并云:“王黼尝命子苍咏其家藏《太乙真人图》诗,盛传一世。宣和间,独以能诗称云。”可知此三卷本为诗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陵阳集》所五十卷,另录诗集《陵阳集》四卷、《别集》二卷。《宋史·艺文志》著录《陵阳集》十五卷、《别集》三卷。这些卷次不同之本,皆轶。现传四卷本之《陵阳集》乃取自黄汝嘉于南宋宁宗庆元

     韩驹
    3万字2个月前
  • 曹文贞公诗集

    又名《汉泉漫稿》。诗集。元曹伯启(1255—1333)撰。十卷,后录一卷。伯启字士开,砀山(今属安徽)人。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后历仕兰溪主簿、陕西诸道行台御史中丞。卒谥文贞。是集为其子及门人于至元四年(1338)编成。收古今体诗四百余首,词二十余首。后附伯启神道碑。诗多行旅游览与赠答之作。冲破江湖派积习,亦不蹈豫章派余波。词句娴熟典雅,多近元祐格。尤以律诗出色。少数诗篇亦能触及人民疾苦。《四库提

     曹伯启
    4万字2个月前
  • 庞涓夜走马陵道

    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二楔子,末本。简称《马陵道》。《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均有著录。剧写孙膑、庞涓同为鬼谷子门生,庞涓先下山,做了魏国元帅,保举孙膑也在魏国做子官。二人比阵法,庞涓输与孙膑,遂生妒忌之心,陷害孙膑,刖去孙膑双足。齐国使臣卜商将孙膑偷接到齐国,孙膑出任军师,统领齐、楚等六国雄兵,设计在马陵道捉杀庞涓,报了刖足之仇。本剧歌颂了孙膑的才能,并蕴含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审斋词

    词别集。南宋王千秋撰。一卷。千秋字锡老,号审斋,东平(今属山东)人。曾自制启联云“长年忧患,一身蓬转于四方”,可略知身世不幸。此集前有梁文恭《读审斋先生乐府》一首,谓“审斋先生世稀有,曾是金陵一耆旧。”约生活于孝宗朝。此集录词六十九首。有《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天津图书馆藏)。《宋元名家词》抄本(北京图书馆藏)。钱曾手校本(南京图书馆藏)。毛晋汲古阁校本(北京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本,用毛晋汲

     王千秋
    1万字2个月前
  • 食物辑要

    食物本草著作。8卷。原题为“太仓云谷穆世锡辑,华亭眉公陈继儒正,男天谷士清编。”撰年不详。全书共八卷,分为:水、谷、菜、兽、禽、果、鱼、味八类,收载食物条目四百多条,每条下论其性味、良毒、功效、主治及宜忌等。书末附:饮食须知、同食相忌、孕妇忌食、服药忌食、月令摄养。此为明万历四十二年娄东穆氏原刊本。此书较稀见,已知大陆地区仅上海图书馆有藏一部。【本书文字是机器提取,可能错字较多,请对照原书阅读。

     穆世锡
    4万字2个月前
  • 诊验医方歌括

    清代坐啸山人著,成书于1644-1911年间 。坐啸山人,生平履历不详。该书以歌谣的形式,将中医的诊疗经验和医方融为一体,便于读者记忆和实践。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医诊断的各个方面,如望闻问切四诊法、脉诊和舌诊等,还总结了大量经过临床验证的方剂和针灸疗法。书籍内容分为诊断和治疗两部分,在诊断部分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各种诊断方法判断病机及其所在部位;治疗部分则汇集了众多名医的临床经验,提供了方剂和针灸疗法

     佚名
    5万字2个月前
  • 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

    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此书盖为南宋净明道道士节抄《上清灵宝大法》加以改编而成。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内载三十二天星宿图像、三十二天帝君名讳、职掌及居处,三十二天开图卦爻、甲子、炁数、卦息数、下应人身部位等。又载步三十二天玄纲飞升之法,据人身各部位推测吉凶之法,存神诵咒以降神飞升之法。三种法术皆源于灵宝派,文字幽隐难解。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验方新编

    通俗医方书。清鲍相璈编撰。初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随后出现四个系统版本,分别为8卷、16卷、18卷 (选本)、24卷。内容相同,均分104个类目,含内、外、妇、儿、五官、急救、杂治等科疾病单方。作者有感于“医有时而难逢,药有时而昂贵,富者固无虑此,贫者时有束手之忧”。故自幼广求,不遗余力,于古今载籍所见或戚友传闻所得单方皆予收集,选择其中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之方,编成是集,以求存是病

     鲍相璈
    72万字2个月前
  • 紫皇炼度玄科

    《紫皇炼度玄科》,撰人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紫皇,即玄天紫皇上帝,全称「无上至真三宝祖师教主玄天紫皇上帝」。炼度是道教超度亡灵的黄箓类科仪。炼,指以真水和真火交炼亡者灵魂;度,就是修斋行道、拔度幽魂。本篇内容为炼度亡魂之科仪。其仪式包括焚烧符图、鸣法鼓、念神咒、请神、上章、高功宣读表词及祝词、捻香焚香、众道士合词,以及发护送牒等。仪式中所请神灵为紫皇玄天上帝,故名「紫皇炼度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

    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原题「南昌修江混然子王道渊注」。王玠字道渊,元末明初全真派道士。原书三卷,《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收入,合为一卷。是书经文取四百余字本,分卷而不分章。其注皆先释经义,后附颂语,故日「夹颂解注」。卷首有作者自序及《解题》,内称:「万物皆有形日阴,万物皆有性命日符,万物皆有自然之道日经」。又日:「阴符二字,身心也,性情也,水火也,神气也,铅汞也,龙虎也,动静也。乃为修丹之根本,养

     王道渊
    1万字2个月前
  • 神功妙济真君礼文

    神功妙济真君礼文,撰人不详。书中出现元代加封许逊尊号「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盖为元末明初净明道道书。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书载净明道主礼忏科仪,首先称扬真君、志心归命三清、金阙四天帝及真君父母。其次逐条列举道教上品十戒,忏悔自身前世以来违犯十戒之罪,礼赞真君之懿行神迹。赞文提及许真君训留八宝、沉符水浒、漂竹江滨、挂冠求道、化炭为妇、全家拔宅飞升等灵异事蹟,皆出于《旌阳许真君传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洞玄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

    道言天地日月大小、人之生成、自然运度、阳九百六,劝人求无为之道以求升度。经中颂扬张陵、李弘(弓口十八子),又称祭酒等,当出于六朝。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红铅入黑铅诀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诀乃唐人撰述,与《玉清内书》所述相似。述卦象火候、药物阴阳、水土金同为一家。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地母经

    《地母经》即《黄帝地母经》,是以六十甲子的循环为排列,一诗一卜,用作预徵该年农作物生产情况的经书。每本黄历通书,基本都载有《地母经》。

     黄帝
    1万字2个月前
  • 周易窥余

    南宋郑刚中撰。十五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以程颐《易》学主“义理”,朱震《易》学主“象数”,遂参取两家,阐发其所未尽之义。《自序》称:“《伊川易传》、《汉上易传》二书,颇弥缝于象义之间,但《易》道广大,有可窥之余,吾则窥之。”故名其书曰《窥余》。书中《乾》、《坤》二卦及《系辞传》以下原缺不解。其本罕传,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唯《永乐大典》尚存其文,但缺《豫》、《随》、《大

     郑刚中
    0万字2个月前
  • 三指禅

    脉学著作。三卷。清·周学霆撰于1827年。周氏信仰佛道,尝谓:“医理无穷,脉学难晓。会心人一旦豁然,全凭禅悟。”并认为:“全身脉症,于瞬息间尽归三指之下”,故名《三指禅》。又自神其说,谓其脉学曾经“异人”指点而不同凡响。全书自总论以下共立八十一个论题,论述诊脉部位、方法及常见病证的脉象。周氏论脉,以缓脉为标,并以浮、沉、迟、数为四大纲,共列27脉,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各种脉象不同之点。论述各病能以脉

     周学霆
    6万字2个月前
  • 扁鹊心书

    医书。宋·窦材撰于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3卷 (附 “神方” 1卷),据窦氏自序称,他初学医时曾博览方书,包括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等名家的著述,后遇“关中老医”,认为窦氏所学并非岐黄正派,经指点后,遂以《内经》为医学正传,后撰写此书,托名为扁鹊所传。上卷论经络、灸法等内容,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禁戒用寒凉之剂卷中、卷下列述伤寒、阴毒、劳复、喉痹、虚劳、中风、疠风、水肿、消渴、厥证、黄疸、

     窦材
    6万字2个月前
  • 稻品

    明代黄省曾著。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号五岳山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嘉靖举人。黄省曾博学多才,在文学、农学、史学和地学方面均有涉猎。其流传著作包罗甚广,其中农书有:《兽经》《种芋法》《稻品》《蚕经》《艺菊》《养鱼经》,后4部合为《农圃四书》。《稻品》1卷。虽篇幅短小,但却对太湖地区的水稻农家品种作了系统梳理。首先是对稻种的名实梳理,包括名称的历史变迁,以及随着时间与地域的不

     黄省曾
    0万字2个月前
  •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研究专著。今人李长之著。商务印书馆1940年初版,属中法文化丛书之一种。该书是对李白其人其诗的批评,但受西方文论影响,采用了类似作家传记的文体和夹叙夹议兼有抒情的笔调,显示了著者本人的鲜明个性。全书分导论、李白求仙学道生活之轮廓、道教思想之体系与李白、李白从政、李白的文艺造诣、李白之为人等章,不以逻辑推理胜,却极富感悟与启示力。如论李白其人其诗的本质是为生命与生活而奋斗,其价值在于给人以解放,这

     李长之
    6万字2个月前
  • 南史

     李延壽
    84万字2个月前
  • 气出唱

    《气出唱》是汉末曹操创作的三首游仙诗。第一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想象自己能自由翱翔四海八荒,得到长生不老的保养方法与灵丹妙药,透露出诗人期望自己能够长寿,实现心中宏愿。第二首诗通过描写与仙人同饮共舞、鼓瑟和鸣的和乐融洽情景,表现出作者渴望长生、冀求升仙的企盼。第三首诗通过写君山的奇山异石,西王母瑶台的光辉灿烂与高朋满座,表达诗人对仙界的无限向往和祈愿能够成仙的殷切之情。

     曹操
    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