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不谢方

    方书。又名《世补斋不谢方》。1卷。清陆懋修(九芝)撰于同治五年(1866年)。陆氏取“病愈而不谢,病愈之速而更不谢”之意,谓书中诸方有使疾病速愈之效,故名《不谢方》。共收风寒温散方、风热凉散方、风寒挟食方、风寒挟痰方等温病、内、妇、儿科用方30首,每方概述应用要领。现存稿本、《世补斋医书》本等。

     陆懋修
    0万字2个月前
  • 医医十病

    一卷,清吴楚撰。《医医十病》主要是批评有些医生不重医德,不精医术,疏于审脉,轻忽人命,守时套病,用药似是而非,曲顺人情而无已见 或轻药保名,吝惜药料 更有甚者,妒嫉谗谤,欺哄诈骗,害人不浅。因之昔人有言曰,医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智慧,读书达理之儒,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笃诚无伪之君子,不可信也。故该篇是研究清代早期医学伦理的一份重要资料。

     吴楚
    1万字2个月前
  •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仙道有九丹变化胎精中记」;《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一卷」,即此经。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无上秘要》、《云笈七签》等书亦多引此经。经文乃太帝君传授,言解开胞胎结节之法。内称世人皆聚九天之气而成胎,出生之后,从胞胎中带来十二结节,盘固滞塞于体内十二部位,使人病痛夭死。故修道者须先开解十二胎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撰人不详。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言占星算命术。分作十节:一定时刻、二起八字、三立格局、四排星辰、五立坐命、六起大运、七起大限、八书化曜、九书喜忌、十排吉凶。又有紫徽、天杖等十二星官图,每星后附彖语,用于占验吉凶。算命时大抵以某人出生之年、月、日、时干支配合为「四柱八字」。按生年安紫微星宫、按生月安天杖星宫、按生日安身宫、按生时安命宫。谓人之身命上系天星,下得地时。按其生辰八字排

     佚名
    4万字2个月前
  • 黄帝阴符经心法

    金末胥元一注。三卷。经文采用四百一十四字本, 分三章。卷上发明天理章, 卷中开示养生章,卷下胜欲复命章。主旨在明天理,绝私欲,外则人事和悦,内则心神安静,乃养生入道之门。胥注以儒家理学之旨解《阴符》,承朱子《阴符经考异》而加以发挥。收入《道藏》第57册。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金箓斋忏方仪

    唐末五代杜光庭集。述向十方为皇帝祈福之仪。

     杜光庭
    0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

    简称《太上业报因缘经》。道教书名。十卷。旨在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就其内容、形式均吸取佛经。此书系出隋唐前,盖南朝道经。收入《道藏》第174—175册。敦煌遗经中有此经,证明此经盛行于唐代。《三洞奉道科戒营 始》引此经。有学者推测该经出于6世纪前半叶。太上道君说开度、报应、忏悔、奉戒、诵念、行道、慈济、救苦、功德、生神、 弘教等。吉冈义丰《道教と佛教第二》认为其是六朝道经,受佛教《法华

     佚名
    6万字2个月前
  •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原本十卷,现存九卷。卷一为经文,卷二缺,卷三至十为注诀、科仪及修持法术。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缺第2卷。为早期上清经。福永光司《道教と日本文化》推 断其为5世纪作品。曾召南《尹轨和 楼观先师传考辨》认为 第1卷出于北周武帝建德(572~577年)末,其余诸卷则出自南 朝刘宋以后。卷1与《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同。后九卷为 科诫、求师、仙界百僚官

     佚名
    6万字2个月前
  • 内修十论

    八仙吕纯阳之弟子--王重阳。宋末元初,陕西咸阳人。亲传弟子七真人立全真派。张三丰以内修十论为太极根基。王重阳祖师之十论,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训言,又何必另寻瑶草,别采仙花。即此是长生药。不老丹也。恭录之,以示后之好道者。以神筑基,去污除垢平息贪欲之念,复清静无为之真。神合太虚,阴阳五行之气,合于天地阴阳五行之气为一体,即天人合一之太极。以神化之动,自然圆合连贯,千变万化,神妙莫测,是为太极拳。

     王重阳
    1万字2个月前
  • 周易参义

    十二卷。元梁寅撰。寅字孟敬,新喻(今属江西)人。元末明初经学家。世业农,家贫。寅自力于学,淹贯百家。元末召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服。书成,将授以官,复以病辞归,结庐石门山。学者称为“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著述颇丰,除《周易参义》外,尚有《礼书演义》、《周礼考注》、《春秋考义》、《诗演义》、《石门集》。此书为寅所作《周易》之义疏,成于至元

     梁寅
    7万字2个月前
  • 小儿推拿广意

    推拿专著。又名《幼科推拿广意》、《推拿广意》。三卷。清·熊应雄辑。约刊于1676年。上卷总论推拿之理,及儿科疾病诊断方法,并附推拿手法图说20余幅中卷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病推拿疗法下卷附方,选录小儿病的内服、外治药方180余首。全书内容切于实用,流传颇广。

     熊应雄
    4万字2个月前
  • 悟真篇

    道教论著。张伯端撰。《正统道藏》收入注本数种。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号紫阳,浙江天台人。中国北宋道士,炼丹家。自幼好学,通天文地理,医药书算,精于吉凶占卜之术。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随龙图阁学士陆诜入蜀。据说神宗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真人,授以金丹药物火候之诀,遂改名用诚。熙宁八年撰《悟真篇》,论述道教内丹修炼之道。后被尊为全真道南宗开派祖师之一。为宋以来道教南

     张伯端
    1万字2个月前
  • 捕蝗要诀

    一卷。清无名氏撰。此书不知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极可能是某地方官根据民间治蝗经验编写成的。咸丰六年 (1856)直隶一带出现蝗灾,清政府把原存的 《捕蝗要说》二十则、《图说》十二幅拿出付印,以应付蝗灾,直隶布政司使钱炘和为之作序。《捕蝗要诀》简单明了,捕蝗、灭蝗的方法切实可行,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当时,它的推广应用对于减轻蝗灾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捕蝗要诀》,又称《捕蝗要说》、《捕蝗图说》。《捕蝗要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韩非子评论

    《韩非子评论》原题《正韩》,乃是抗战前夕熊十力先生在杭州西湖为胡哲敷先生讲解《韩非子》的一个记录整理,曾以胡先生之名发表在1950年1月的《学原》杂志第三卷第一期上,并于1949年底在香港出版了单行本。是书虽非熊先生亲笔所作,但意思却都是熊先生的。而且发表前经过了熊先生的手订,应该说代表了熊先生本人的见解。

     熊十力
    6万字2个月前
  • 金史

     脫脫
    117万字2个月前
  • 饮酒二十首

    组诗。东晋末南朝宋初陶渊明作。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孙。 王瑶根据《饮酒二十首》诗序“比夜已长”“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推断这二十首诗创作于同一时期。王瑶、袁行霈等均推断这组饮酒诗创作于义熙十三年(417),即东晋、刘宋即将易代之际。

     陶渊明
    0万字2个月前
  • 云松巢集

    元诗别集。3卷。朱希晦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朱希晦不以仕进为意,居室名为云松巢,所以就以它来名集。卷首有永乐五年(1407)鲍原宏序,正统六年(1441)章陬序。卷1为绝句及五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古诗。卷末有嘉靖七年(1528)朱谏后序。据各序可知,朱希晦写有诗千余首,一直收藏在后人家中。嘉靖年间,由七世孙朱谏选编刊行于世。顾嗣立曾引称他的佳句,如“白发生涯人

     朱希晦
    1万字2个月前
  • 全唐诗补编

    诗总集汇编。陈尚君编订。包括《全唐诗外编》校订和《全唐诗续拾》辑纂两个部分。《外编》曾于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原收录王重民《补全唐诗》及《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四种专集,现陈氏编为三编,其中《敦煌唐人诗集残卷》改换为刘修业整理的王氏遗稿《补全唐诗拾遗》。陈氏对《外编》所收诗作了全面的校订,不仅删除了误收唐以外人诗及重见互出的篇章,改正了原书材料与文字上

     佚名
    74万字2个月前
  • 藏春集

    元诗别集。6卷。刘秉忠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是阎复写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的序。序中说,为文“在公乃为余事”。据阎复序,是刘秉忠夫人窦氏及其过继之子请翰林待制王子纲来“求为叙引”的。卷1—3,是七律卷4是七绝,卷5是乐府(词),清人辑本《藏春乐府》即本于此卷6为附录,并署商挺编。前5卷为诗词,诗全系七言近体,这是诗家中比较少见的。《元史》本传说刘秉忠有文集10卷

     刘秉忠
    4万字2个月前
  •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

    元杂剧剧本。简名《大闹开封府》、《开封府》或《神奴儿》。无名氏撰。末本。剧叙开封府李德仁,妻陈氏,生一子名神奴儿。然其弟李德义无嗣,弟媳王氏,贪悍乖劣,调唆德义与其兄分家。德仁念李家乃敕赐义门,不肯。王氏哭闹,将德仁气死。又唆使德义将寡嫂赶出另居。会老院公领神奴儿嬉戏街头,神奴儿喜欢傀儡,老院公往买。德义醉归见神奴儿,恐其走失,抱其回家,至家醉卧。王氏为独霸家私,乘机将神奴儿勒死,埋于阴沟。德义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和清真词

    词集。北宋方千里撰。一卷。千里,信安(今河北霸县)人。约徽宗宣和间在世,曾官苏州签判。此集皆和周邦彦之词。周氏精音律,被视为词家之冠。方氏和词极力以周词用字为标准。因周词版本甚多,流传中常有差异,方氏所据版本或有不同。《千顷堂书目》、《佳趣堂书目》、善本书室藏旧抄本、《宋六十名家词》本、《四库全书》本,劳权抄校本等,俱作一卷。《全宋词》用毛斧季校本,存词93首。

     方千里
    1万字2个月前
  • 修真秘要

    养生类著作。明王蔡撰。一卷。蔡,闽中(今福建)人。生平履历不详。约成书于正德十年(1515)。载仙人抚琴、绞丹田、仙人存气开关、仙人指路等十数种练功方法,内外功并蓄。每种功法均有图示与释文,于治疗疾病和调护身体相结合,如“仙人抚琴式”释文为:“治久病黄肿,以两手按膝施功,存想闭息,周流运气四十九口,如此则气通血融而病自除矣”,只提供方法而无理论阐述。行文简捷,可供学习研究气功者参阅。有正德十年平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三历撮要

    古人对于选择时日行事非常重视,到宋代已相当成熟,并有专著问世。此宋代编著《三历撮要》分三部分:一月到十二月每月的吉日(如嫁娶、求婚、送礼、出行等)、万通历吉凶图说、万通历吉凶图诀。此刊本为明末最大私人书坊虞山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

     毛晋
    2万字2个月前
  • 医医病书

    医论。清吴瑭撰。二卷。瑭有《温病条辨》已著录。是书系为医流俗之弊并补《温病条辨》一书所不及而撰。成书于道光十一年(1831),展转传抄,,至一九一九年刊行。载论凡七十六则,约万余言。其中医非上智不能、以明理为要、博而不精、多读无用等论,论述医德、医术及医者之弊病中风、痿痹、午后发热、虚劳、吐血等论,论述内科杂病诊治无论三阴皆以胃气为要、治内伤须辨明阴阳三焦论、看病须察兼证等论,论述治疗原则与方法

     吴瑭
    3万字2个月前
  • 上清经秘诀

    《上清经秘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隋唐上清派道士所撰。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主要引述《道性品》(《本际经》卷四)、《上清经》、《九天生神经》、《登真隐诀》等道书,论述修道之要。内有论戒箓、论三十六部尊经、论人生皆有神明护卫、论道性等短论。作者认为,「教人修心即修道也,教人修道即修心也」,心修则合道,合道则长生。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徐仙真录

    《徐仙真录》,明朝方文照编撰。五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记述洪恩灵济真君徐知证、徐知谔(即徐仙)之生平及其灵迹。包括真君之家族世系、生平事蹟、死后灵应显化事蹟、徐仙降笔或有关徐仙之诗文赞颂,历代褒封徐仙之碑刻、祭祀真君之科仪、真君灵签谱。又记述明代京师和福建两地灵济宫修庙立碑、朝廷降赐符印法物、设官奉祀、给户洒扫、祠产收入等事。本书作者方文照系福建灵济宫祠官,其家族自五代以后历代皆奉祀徐仙。

     方文照
    7万字2个月前
  • 黄帝阴符经疏

    黄帝阴符经疏,原题「少室山李筌疏」。三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据考此书并非唐人李筌之作,而系宋人取李筌《阴符经序》与袁淑真《阴符经疏》(亦名《阴符经集解》)拼合而成。

     李筌
    1万字2个月前
  • 金箓延寿设醮仪

    金箓延寿设醮仪,原不署撰人,从内容文辞看亦当为明代道士所编,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金箓」在道教中指天帝的诏书,故道教为人间帝王所设科仪称「金箓斋」,是专为帝王祈福延寿而举行的科仪。本篇所载科仪亦用于皇帝圣诞设醮祈寿,并有初献、亚献、终献等三献仪式。《金箓延寿设醮仪》的行仪节次有:各默礼师存念如法、鸣法鼓二十四通、请称法位、降两班圣位、降圣、云舆、重称法位、宣词、进状、法事、重称法位、送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撰人及时代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此经乃禳除火灾之文。内称炎燎灾变乃上天警告愚民,凡不敬天地三光,不忠不孝,欺压小民,暴积横取之为,皆有神明「奏行天罚,遣火部临之」。作恶者若能改过迁善,信奉经教,有灾之日诵此经咒,则可清除罪咎,令保安全。篇末列四言咒语及五言偈语一首。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洞真太上太素玉箓

    洞真太上大素玉箓。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系纂集《石景金阳素经》及上清派符文秘契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前一部分述三太君,与《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玄真经》同。 后有三种秘契,及《金精石景水母之经》,述服符轻举之术。《真诰》著录《赤丹金精石景水母》。本书盖由二经杂合而成。述存神与服符。盖为六朝道经。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