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薜荔园诗集

    诗别集。明佘翔著。四卷。卷首有未署名序。其人品颇高,诗亦有清致,深受王世贞等的赏识与影响,甚至赞誉为“更教何物夸三绝,为有佘郎七字诗”(王世贞语)。仅存旧抄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入。

     佘翔
    8万字2个月前
  •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锁魔镜》。无名氏撰。末本。剧演玉帝以赵昱为嘉州太守,因斩蛟有功于民,敕封灌口二郎神。义弟哪吒为降魔大元帅,镇摄玉结连环寨。二郎过寨,哪吒留之痛饮。酒酣比射,二郎一箭误中天狱锁魔镜。镜破,被锁之九首牛魔罗王和金睛百眼鬼逃往黑风山。天将追之不及。驱邪院主奉玉帝之命遣天神往二郎处,责令二郎与哪吒擒拿妖魔,将功折罪。经过激战,二魔被擒。探子向驱邪院主报告擒魔战况。此剧传本有二:一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听秋声馆词话

    词话。清丁绍仪撰。二十卷。绍仪有《清词综补》已著录。是编自序撰于同治八年(1869),成书当在此间,约二十万字。广涉明、清词坛逸事,对诸多未见别人论及之作家、作品,有恰切评论。论词以浙派为根基,对朱彝尊的《词综》推崇备至,其云: “自竹垞太史《词综》出而各选皆废,各家选词亦未有善于《词综》者。” 又主张兼顾格调、才学、性灵三端,对常州派的比兴寄托说也加采择,立论多有可取之处。唐圭璋据此收入《词话

     丁绍仪
    10万字2个月前
  • 摄生要义

    明代王廷相 (原署“河滨丈人”)撰,一卷。卷首序谓“余自壮年以来,颇讲此术 (摄生),缘动达形,缘虑达气,下不著伎,上不泥仙,似于摄生之秘超然有得,乃会综群文,诠取要旨,以著论十篇,用发蒙学。” 十篇依次为: 《存想篇》、《调气篇》、《按摩篇》、《导引篇》、《形景篇》、《饮食篇》、《居处篇》、《房中篇》、《四时篇》、《杂忌篇》。各篇内容平实切用,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王廷相(1474—154

     王廷相
    1万字2个月前
  • 易筋经外经图说

    此《易筋经外经图说》(附八段锦图)是易筋经的重要支流,可用于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此书前半部分是十二大劲,内容与二十二势易筋经第一套十二势一样。后半部分是八段锦,口诀是现代八段锦口诀的蓝本,书前有清末民初梁世昌序。此为清末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易筋经十二大劲》从创立之初,乃是为了训练功力之用,尤其是上肢部位的筋肉功力,人体肌肉的特性为收缩,紧张肌肉,正是由肌肉的收缩来逐渐刺激内里的组织,同时掌、

     梁世昌
    0万字2个月前
  • 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敦煌本)

    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原书卷品数目不详。《正统道藏》未收。现有敦煌抄本一件(2818),首尾完好,存经文138行。题曰「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第七」。经文乃老君对惠通真人讲述罪福报应。宣称行十种不善罪行者,受十条恶报,行十种善行者,可得十条福报。主旨为劝善诫恶。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许氏医案

    医案。清许恩普撰。一卷。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 。载伤寒、温病、痢疾、淋症、霍乱、咳喘呃逆、胸腹绞痛、血晕等验案三十余则,约近万言。所载多为内科杂病及妇产科常见病证治。案例不多,但较为典型。审证细致,论治灵活,叙案简捷明了,辨证精当,尤长于脉诊。善于化裁成方,但不拘于内服方药。如治难产血晕用蒸薰疗法取效案 治虚热牙痛,内服玉女煎加减,外以烧酒滴耳并敷药消肿止痛取效案等,获效迅速,简便易行。

     许恩普
    1万字2个月前
  •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十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以元始天尊于大罗天中为诸真人演说道法十七品,普度众生。大旨乃因果报应之说,旨在劝人行善戒恶。宣称众生持诵此经,可以除病消灾;奉持「五戒十善」,积功累德,即可脱离三途五苦。如作恶则「常沉苦海」。经名「妙法」,意谓道教法力无边,「莲华」喻其洁白无瑕,又寓意九色莲花为济度凡人超离苦海,以达彼岸之「慈航」。此经中名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黄箓九阳梵炁灯仪

    《黄箓九阳梵炁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超度亡灵。行道者设斋燃灯,供奉太乙救苦天尊、九天生神上帝、九阳梵气天君、九州神君、九幽地狱冥官等神灵。依次向九方礼拜赞颂,念诵《九天生神宝章》,祈求九阳梵气普照九幽地狱,使亡魂拔度升天,并祈愿自身得道升仙,免堕地狱。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金箓十回度人三朝转经仪

    金箓十回度人三朝转经仪,原不署撰人。从内容文辞看,应为明人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分三篇,即〈金箓十回度人早朝转经仪〉、〈金箓十回度人午朝转经仪〉、〈金箓十回度人晚朝转经仪〉。此仪亦用于奉旨修建金箓大斋,十回转诵《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依次归礼十方天尊神灵,祈祝「帝王保镇,国祚安宁,永乐太平,长享清静」。其内容大致与《金箓十回度人三朝开收仪》一书相同,但仪文节次有所不同。其高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斋坛安镇经目》著录《洞玄灵宝宿命因缘明经》,当出于六朝。太上道君述三皇五帝之后,世道转恶,又述七丑、五恶、六不祥,劝人行六事、五善、五德,以积善因善缘。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

    李致道由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别出第1卷,校正刊行。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

     谢守灏
    0万字2个月前
  • 本草害利

    成书于1862年。清代凌奂(晓五)撰,手稿本。作者得其师吴古年之《本草分队》遂以此为基础,集诸家本草之药论,补入药物有害于疾病之内容,更名《本草害利》。全书共8卷,本书集历代本草及名医经验,删繁就简,罗列常用药物,按脏腑分队,以补泻凉温为序,先陈其害,后叙其利,并详述其出产、形状、炮制方法,是本草书中独具一格的体裁。共有209味药物介绍了炮制方法,其中大部分药物详述了炮制过程、炮制品的不同用途及

     凌奂
    7万字2个月前
  • 易林补遗

    《易林补遗》由明朝礼部冠带术士张世宝先生所著。广列条章,群汇诸事,粗细并收,分一百四十五种条目,下至百匠工艺,上至朝野战事,细则钱财琐事,大到仕宦升迁,直指筮卜要诀,对测事用神分节分条解断,一一细细阐微,使后学者直观明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易学典藉。

     张世宝
    13万字2个月前
  • 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

    道家道教房中术古籍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黄帝四经

    秦汉道家著作。《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黄帝四经》四篇。《隋书·经籍志》“道经部”称:“汉时诸子,道书之流有三十七家”,“其时黄帝四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隋时已佚。今有人考证即马王堆出土的四篇古佚书:《经法》、《十六经》(原曾误称为十大经)、《称》、《道原》(见唐兰《黄帝四经初探》)。作者的真实姓名已无法考定。

     佚名
    4万字2个月前
  • 酒颠补

    明陈继儒辑录,系夏树芳《酒颠》补编。该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补录明代前酒颠故事72中卷补录明代酒颠故事56下卷系酒事题咏,起自晋代陶潜,止于宋代陈暄,共30首。

     陈继儒
    2万字2个月前
  • 中国文学史讲稿

    《中国文学史讲稿》原为著者在北京女高师的讲义,1928年春由上海人文社出版,题名《中国文学史讲稿上编》。共11章,第1章“通论”,首标焦循《易余籥录》“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之说,同时接受达尔文进化论,结合西方文学理论,阐明自己的文学史观,主张文学随时代而发展;在澄清纯文学范围的基础上,要求“确立文学的信史时代”,尤重文体之盛衰流变。从次章起,按时代顺序历叙《诗经》、楚辞、汉赋、汉魏晋南北朝古体诗、

     胡小石
    12万字2个月前
  • 三家注史记

     司马迁
    145万字2个月前
  • 辋川集

    唐代诗集。王维作。共20首,为王维晚年山水诗代表作,由王维自己编定。收入《王右丞集》。集中收入王维与其友人裴迪游览辋川别墅各处风景时写的唱和诗,均为五言绝句。其主旨在于描写山川景物的自然之美,抒发自己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如《柴鹿》一首写空山里阒寂无人,只能听到人语回响,那回响宛如来自另一个世界。一缕夕阳的返照透过密林射在青苔上,更点缀出环境的凄清。这种空而寂的境界,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情趣和追

     王维
    0万字2个月前
  • 南归

    现代独幕话剧。田汉著。初载1929年7月《南国月刊》第1卷第2期,后收入1930年现代书局版《田汉戏曲集》第五集。剧本描写一个流浪诗人被一场战乱弄得家破人亡,他所爱恋的一个牧羊姑娘也嫁了别人忧伤死去。于是他又流浪到了南方,寻找一向钟情于他的农家少女春姑娘。春姑娘在流浪者离去后一直痴情地眷恋着他,每天念着他在树皮上刻下的诗句,每晚枕着他丢下的破旧的鞋子。当流浪者梦影似地重来时,春姑娘如获至宝,不肯

     田汉
    1万字2个月前
  • 唐诗杂论

    闻一多著。收录作者有关唐诗的评论及考据文章九篇。《类书与诗》、《宫体诗的自赎》、《四杰》三篇探讨初唐诗风的转变,从唐初宫体的沿袭六朝,经王、杨、卢、骆对旧体制的破坏和新体制的建设,以至刘希夷、张若虚完成诗歌境界的升华,为一百来年唐诗的演进勾画出清晰的轮廓,体现着环环相生、有机相联的内在逻辑,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孟浩然》、《贾岛》两篇论作家,除对其诗风的清淡和清冷有相当准确且富于诗意的概括外,还把

     闻一多
    10万字2个月前
  • 骳稿

    诗别集。宋利登著。一卷。收诗七十余首。有旧抄本,收入《南宋群贤小集》第六册。又有《汲古阁景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江湖群贤小集》、《宋人集丙编》诸本。

     利登
    1万字2个月前
  • 汉钟离度脱蓝采和

    元杂剧剧本。作者不详。仙人汉钟离发现洛阳艺人许坚 (艺名蓝采和) 有“半仙之分”,便下凡度脱蓝采和出家,蓝采和不肯。汉钟离便让吕洞宾化为州官,借口蓝采和“失误官身”,杖责40板。此时汉钟离又来说服,使蓝采和省悟人世间有旦夕祸福,自愿出家。30年后,蓝采和功成行满,与汉钟离、吕洞宾同登仙界。剧本的基本内容是仙人度脱凡人升仙,属神仙道化剧一类。但剧中蓝采和的遭遇和性格,反映了当时社会艺人们的命运。蓝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白香词谱

    词论。清舒梦兰撰。四卷。梦兰字白香,故以名书。此书成书年代不详。录选自唐李白至清黄之隽五十九家词人代表词作百首,每首各为一调,以小调、中调、长调次序编排,并于其旁逐字注出平仄。于每调之中,只举一体,作者意在为填词提出标准模式。旧时初学词者多依为准则,颇为通行。谱依词调字数编次,起《忆江南》而止于《多丽》。每词下都注有简略题目,如“闺情”、“秋思”、“别情”、“怀旧”之类。并以○表示平声,●表示仄

     舒梦兰
    4万字2个月前
  • 乘桴医影

    《乘桴医影》是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所著的一部医案集,于 1862 年 5 月,王孟英旅居上海时将自己的临床医案记录整理成书。该书篇幅虽相对较小,但却充分展现出王孟英 “辨证精当,处方熨贴” 的临证特色,其中所记载的医案,体现了他在医学理论运用、疾病诊断以及方剂运用等方面的深厚造诣与独特见解,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王士雄
    0万字2个月前
  • 丁甘仁家传珍方

    方书。又名《丁氏家传方》。不分卷。不著撰者。成书于1940年。全书辑录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验方,分为丸方、散方、膏方、丹方、杂方五部,每方著其方名、主治、组成、剂量、制法、及服用法。间有西药方。 全书共载方264首。所治病症广泛涉及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尤以治外科疑难杂证见一长,辨证着眼整体联系,处方用药往往内外参合、表里并重,善于运用和胃健脾之剂、益气托毒之法,以扶正祛邪

     佚名
    3万字2个月前
  •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义疏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义疏,原不署注疏者姓名,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人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本书是南北朝道经《升玄内教经》卷七《中和品》之注疏。作者以隋唐重玄派哲理疏解原经。条分缕折,发明双遣有无,弃边取中,不滞于善恶之义。如开篇第一段疏文即云:「夫中和经者,盖是登真之妙诀,入道之要方,理贯重玄,义该双遣。」又云:「所言中和者,中是非外之名,和是顺从之目。摄心于内,呼之曰中;顺道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清·叶桂撰。桂字天士,吴县人。张振家参校,振家字筱林,吴县人。张氏跋云:叶氏《临证指南》一书,风行海内,操轩岐术者,恒家置一编。说者谓中多赝鼎,命意立方,间有可议,实非当时之定本。曩从贝师游,有叶先生手写方数页,治法入神妙,字迹亦苍劲。闻先生家别有存本,相承洎六世,不以视人,乃真洄溪先生所评定者。咸丰初,粤逆扰吴下,其家中落,货大书簏于市,故纸充塞,检之则是书在矣。振家以厚币易归,如获波斯鸿宝,

     叶桂
    6万字2个月前
  • 太上元阳上帝无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

    太上元阳上帝无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所说「火车王灵官」,乃道教所奉诸神之一,传说是南斗离星(火星)之神。据称此神能变火万里,掷千重火车,飞走乾坤。玉帝敕赐金鞭,封之为雷公。此神赤心忠良,铁面无私,不顺妖邪,方断魔鬼,剪除凶恶,「专治不忠不孝、违背君亲师友诸事」。故道教奉王灵官为保民护法,除邪斩魔之神。此经中有萨公(宋萨守坚)誓咒及王灵官宝诰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