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白香山诗集

    唐诗别集。40卷。白居易撰。白居易晚年自号香山居士。此书是清人汪立名编纂。汪立名号西亭,婺源人,康熙时官工部主事。全书分为前后两集。前集20卷,分讽谕、闲适、感伤、杂律诗四类后集17卷,分格、律两类别集1卷,收其应制及试作诸诗补遗2卷。前有宋荦序,朱彝尊序,汪立名序,凡例,新著年谱,陈振孙作年谱,元稹序,《旧唐书》本传等。此书参校了明代各本《白氏长庆集》和《唐音丁签》等。经过考证编排,除原注外号

     白居易
    32万字2个月前
  • 阀阅舞射柳蕤丸记

    无名氏作。《也是园书目》著录。今存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本。剧写番兵将领耶律万户屡次侵犯宋朝边境,宋朝大臣韩琦与范仲淹等八府宰相商议对策,御史唐介保举女真人延寿马,葛监军不服,吕夷简遂建议延寿马为先锋,葛监军为合后。延寿马正歇马云州,陈尧佐奉命前去宣召,命他星夜赴京。延寿马到京,范仲淹宣读皇命,令延寿马、葛监军统领人马,在雁门关取齐,又命参谋李信领兵截杀。葛监军领军先到,意欲争功,不等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林和靖诗集

    又作《和靖诗集》。诗别集。北宋林逋(969—1028)撰。四卷。附拾遗一卷,附录一卷。逋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居西湖孤山, 绝仕, 终生未婚,与梅花、仙鹤为伴,有“梅妻鹤子”之说,卒谥“和靖先生”。史称其稿成则弃去,好事者往往窃记之。是集为其族孙大年集成。内容大都反映他的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其诗以五律见长,修辞秀雅,风格淡远。有清同治间朱孔彰校刻本。别有影印影明钞本。

     林逋
    4万字2个月前
  • 喉科金钥

    喉科学著作。又名 《喉科金钥全书》。2卷。清袁人贤 (浏阳人) 编撰。刊于宣统三年 (1911)。是书上卷为喉科热证现象表、喉病寒证现象表等26篇;下卷为实火门、虚火门、热疫门、寒疫门。首先综述喉病诸证现象、脉象、病因、药性调度、针灸穴法及用药等继从实火、虚火、热疫、寒疫四者入门,详述病证;治法则分内服药、外吹药两类。其方或承师传,或采时贤经验,亦有出自家藏秘本者。

     袁仁贤
    3万字2个月前
  • 万氏家抄济世良方

    又名 《万氏济世良方》、《医学入门良方》。方书。明万表撰。八卷。表字民望,号鹿园,四明 (今浙江宁波) 人。正德进士,官淮安总兵,佥书南京中府都督同知。著有 《积善堂活人经验方》、《积善堂活人滋补方》、《积善堂秘验滋补诸方》等。公余之暇,抄集古方,分门别类,汇编成帙。成书于万历三十年 (1602)。卷一,分中风、厥、疠风、瘟疫等十五类 卷二,分疟、火、斑疹、哮等三十类 卷三,分虚损、吐血、咳血、

     万表
    26万字2个月前
  • 正一法文经护国醮海品

    正一法文经护国醮海品,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原系早期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内言醮祭江河湖海水宅龙神之法。谓国家动乱、家门不安,皆可设此醮仪,祭祀龙神,可使国安民丰,家中富溢。篇末附〈元始灵宝告山简求仙上法〉、〈元始灵宝告宅简文〉,言投简请神,削除罪籍之法。疑系后人附益。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西方子明堂灸经

    针灸著作。旧题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八卷。系参照《铜人经》、《千金方·明堂三人图》、《外台秘要》诸书编辑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年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以图为题,分别载列正人头面、胸膺、腹肚、手足图,伏人头、手足图,侧人头颈、胁、手、足图等。详叙经脉走行、腧穴分布,并说明取穴法、灸法、禁忌以及主治病证。共载腧穴三百五十二个。腧穴收载较全,论述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且腧穴名下多有注解,佐以图示,

     佚名
    4万字2个月前
  • 徐仙翰藻

    徐仙翰藻,原不题撰人。据书末跋文,当系元朝大德九年(1305)陈梦根编集。十四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诗词歌赋及各类散文二百余篇,或乃徐仙降笔,或为有关徐仙之传记赞颂,故总称为「徐仙翰藻」。所谓「徐仙」即南唐徐知証、徐知谔兄弟,乃吴丞相徐温之子,后封江王、饶王。自五代北宋至元明,民间多立庙崇奉此神。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敕封「灵济」神号,明成祖永乐中加封「洪恩灵济真君」。本书所辑诗文

     佚名
    9万字2个月前
  • 北斗本命延寿灯仪

    北斗本命延寿灯仪,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本命星君,礼赞启告,以求消灾除罪,保命延寿。本命星君共五位,即长生保命天尊、大慈延寿天尊、消灾捍厄天尊、福生无量天尊。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

    作者不详。唐初此经可能已问世。全书所载三十六种经,分为《玉清境经》十二部,即《上清经》、《妙真经》、《太一经》、《妙林经》、《开化经》、《仙人经》、《黄林经》、《上真经》、《道教经》、《上炼经》、《上妙功德经》、《道德经》《上清境经》十二部,即《洞玄经》、《元阳经》、《元辰经》、《大劫经》、《上开经》、《内音经》、《炼生经》、《灵秘经》、《消魔经》、《无量经》、《按魔经》、《上通经》《太清境经》

     佚名
    3万字2个月前
  • 伤寒法祖

    清·任越庵撰。约成书于1793年。全书4万字。书凡2卷。卷上述伤寒全论大法、六经正义、合病启微、风寒辨惑、温暑指归、痉温异同、平脉准绳。卷下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解, 末以制方大法殿后。任氏认为, 慈溪柯韵伯撰《伤寒论注》四卷、《伤寒附翼》二卷, 复撰《伤寒论翼》二卷, 阐未发之藏, 探独得之秘, 其明辨详析, 使仲景千古不明之案, 一旦豁然。但因流传已广, 翻刻既多, 其文

     任越庵
    4万字2个月前
  • 三洞法服科戒文

    唐张万福撰。道教经书。一卷。记载道教服饰制,认为衣服为身之章,依禀受品次不同,各有科仪,凡九等道士修行,当须持奉三洞符箓经戒,依此制服,不得混杂。道冠道服都有特定内涵,如“冠”含义为“观”,内观于身,结大福缘,制断六情,虚心静虑,念念至诚,克登道果外观于物,恶非我有,妄生贪著,惑乱我心,当须观妙,常使无欲。道士应经常备其法服,整饰形容,勿使非人犯法服,并制定了关于法服的四十六条禁忌,违反这些科戒

     张万福
    0万字2个月前
  • 医学心悟

    综合性门径医著。五卷。清程国彭撰。成书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程国彭,字锺龄,号普明子。生卒年不详。天都(今安徽歙县)人,清代医家。程氏以医术名噪于康熙、雍正年间。《医学心悟》为其代表作。本书是程氏积三十年之医疗心得,并融会《内》、《难》、《伤寒》等理论,以及历代医家临证之精华编撰而成。本书内容,卷一载“医中百误歌”、“经腑论”、“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医门八法”等

     程国彭
    16万字2个月前
  • 温公易说

    易学著作。宋司马光撰。共六卷。原书亡佚,今本为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依《宋史·艺文志》著录编为六卷。书颇简略,诸卦或说三、四爻,或说一、二爻,或全卦无说诸传只有《系辞传》说得较详细,《说卦传》以下说仅两条。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以为是司马光作《周易》诠解未成之书。苏轼《司马光行状》记其著有《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宋史·艺文志》作《易说》一卷,又三卷,《系辞说》二卷。晁公武

     司马光
    8万字2个月前
  • 霉疠新书

    《霉疠新书》,2册,日本片仓元周撰于日本天明七年(1787)。该书原分乾坤二册:一为理疠,一为理霉。作者遵古法而增新意,故名《霉疠新书》。元周氏究心疠、霉二症,博取精研,时越二十余载,甚有心得,复获老医秘传,并取其父经验,详辨轻重深浅,发挥蕴奥,颇有见地。乾卷首举疠风(今删),坤卷首述霉疠论证,次及治法、方剂,洵属治疗梅毒之金针。

     片仓元周
    0万字2个月前
  • 天玉经内传

    《天玉经内传》三卷、《外编》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考郑樵《通志·艺文略》、陈振孙《书录解题》,杨、曾二家书无《天玉经》之名。相传杨氏师弟秘之,不行於世。至宋,吴见诚遇真人,始授以此经,其子景发乃鸾明其义。然则是书亦至宋始出。其为筠松所撰与否,更在影响之间矣。特其流传稍远,词旨亦颇有义意,故言理气者至今宗之,其真伪可置勿论也。内传首言江东一卦,江西一卦,南北八神一卦,术者罕通其说。近时潘思榘作《

     杨筠松
    3万字2个月前
  • 倦圃莳植记

    三卷。清曹溶撰。《倦圃莳植记》的主要内容为记载作者从山西阳和道为官归里后,在居室“倦圃”园中种植花卉、竹树情况的书。书前有康熙甲子(1684)年间自序一篇。正文分为花卉二卷,竹树一卷。分别记载花卉、竹树的名品、故事,说明其各自种植的方法。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实为可观。但有的内容写得过于细微、繁琐,风格仍没有脱离明末小品的习俗。是书可以说是作者晚年的游戏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列

     曹溶
    4万字2个月前
  • 史学方法导论

    《史学方法导论》系作者(傅斯年)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讲义稿。原书七讲,现仅存第四讲,原“拟目”保留供读者参考。编者还从《傅斯年全集》中选录了十篇与其史学理论相关的文章。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致蔡元培:论哲学门隶属文科之流弊、评丁文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的想像》等。

     傅斯年
    11万字2个月前
  • 明词汇编

    《明词汇编》是明代词总集,收录明人词作19383首,基本囊括了一代词作文献,供词学研究者及文史爱好者阅读。现有中华书局2004年1月饶宗颐初纂、张璋总纂的《全明词》标点本。今据通行本整理。

     佚名
    203万字2个月前
  • 寇忠愍公诗集

    诗别集。宋寇准撰。三卷。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曾官巴东知县、枢密院直学士,判史部铨。参决政事,正直敢言,为太宗所信重。景德元年(1004)任宰相,力主抵抗契丹军南侵。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复职,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封莱国公,后贬死雷州,谥忠愍。准知巴东时,尝自选诗作百余篇,为《巴东集》。后河阳守范雍辑其作,编为是集。卷首有范雍序。正文含诗三卷,收各体诗二百余首。准与

     寇凖
    2万字2个月前
  • 南宋杂事诗

    清诗总集。七卷。清厉鹗、符曾、吴焯、赵昱、沈嘉辙、陈芝光、赵信等撰。此编作者六人每人百首,符曾一百零一首。诗中采摭故实以咏南宋杭州史事,凡与杭州无关者概不入咏。此编为补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馀》而作。凡田《志》有者则避之,或同一事田《志》所阙或所录未详,则广为搜罗,以资博览。其主旨在于网罗一代轶闻。作者上采正史、政书,下搜宋以来诗词文集,旁及野史笔记,别传方志,金石碑刻,取材十分广

     佚名
    12万字2个月前
  • 左庵词话

    清李佳撰。二卷。书末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六月作者跋语,谓为夏日消遣计,“检读各种诗馀,自录其有禆诵习者匝月,居然成帙,爰额曰《左庵词话》”。可知是书为读词随笔,卷上八十四则,卷下九十四则,共一百七十八则。内容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对历代词人、词集的评述、纪事,如认为宋代“东坡词最有新意,白石词最有雅意”。又谓元萨都剌词,“雁门诸作,多感慨苍莽之音,是咏古正格”。其纪事如卷上:“樊云门同年增

     李佳
    4万字2个月前
  •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

    元杂剧剧本。简名《罗李郎》或《相国寺》。无名氏作。剧述罗李郎的友人苏文顺、孟仓士上京赶考,罗资以路费。苏、孟以幼子幼女寄养罗李郎处。20年后,由罗李郎作主,苏、孟儿女汤哥、定奴婚配成家,生子受春。汤哥整日酗酒狎妓生事,又从仆人侯兴口中打听出自己的生父在朝中作官,遂离家出走,进京寻父。罗李郎闻讯,命侯兴追回汤哥。侯兴赶上后,却更加调唆,并“资助”汤哥假银。侯兴回家,谎告汤哥已死。又趁罗李郎病倒,拐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玉台新咏

    诗歌总集。南朝陈徐陵编。陵字孝穆,东海郯人。历时梁陈,为当世文学名士。他的诗歌和骈文大多精巧细密,圆融流畅,文辞绮艳。与庾信齐名,号称“徐庾”。《玉台新咏》是他奉梁太子萧纲之命而编纂的。选录诗歌的宗旨是“撰录艳歌”,共计七百六十九篇。计有五言诗八卷,歌行一卷,古绝句即五言四句的古体诗一卷,共十卷。前八卷按作者时代排列,卷九为歌行,卷十为五言二韵之诗。保存了一部分乐府民歌及六朝前已佚诗篇。大部分为

     徐陵
    5万字2个月前
  • 喉科大成

    喉科著作。4卷。清马渭龄(醉古山人)撰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马渭龄生平事迹不详,全书介绍喉风、喉疳、喉痧等30余种喉科病,列述治疗方剂近百首。书后附口起泡,喉生红豆等杂病方剂。现存光绪七年(1881年)刻本。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金镜内台方议

    伤寒类著作。明许宏撰集,清程永培校订。十二卷。宏字道宗,建安(福建建瓯) 人。精于医,对《伤寒论》颇有研究,撰有 《通元录》 等。本书成于永乐二十二年 (1422)年,于清乾隆十四年(1794)经程永培校订。许氏将原书一百一十三方归纳为汤、散、丸三类。每类按主方和从方以及主治功能等原则分列卷目。卷一载桂枝汤及由之加减变化而成的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等十九首。卷二载麻黄汤、麻黄杏子石膏汤等

     许宏
    5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授度《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之仪法。所谓「二部」,指该经中「思微定志两半图局」及「十戒要诀」两节文字。本篇收录局文、戒文,并载传授、修习之仪法。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包括两篇道法。其一为《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其法择日斋戒入室,依次存思五帝来人身中,体内五脏之神及下丹田之神各镇其所,并存思饮咽五星及日月二景之精光,使映照五脏及下丹田。据称修行此道九年,可致飞霄登空,召役神灵,五脏不朽,魂魄保镇。其二为《镇神养生内思飞仙上法》。其法以平旦人室,凝神内思身中诸神(如面部七神、五脏六腑之神、精血骨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经络考

    经络类著作。明张三锡撰。一卷。三锡字叔承,号嗣泉,江苏南京人。世医出身。曾编辑《医学六要》十九卷,此即其中之一。成书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作者重视经络学说,认为学医必须明经络。遂集《素问》、《灵枢》、《难经》及滑寿《十四经发挥》等书之论提要钩玄而成。首为仰、伏人尺寸图,总论经脉。次叙十四经脉之走行,并分别详叙本经图、生理位置、病理变化、诸穴歌、分寸歌、循行图等。次论营卫,正、伏人脏图,精、

     张三锡
    3万字2个月前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南宋上清派法师萧应叟注。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作者所撰「上表」及「经旨」,宣称本书采取严东、薜幽样、成玄英、李少微四家注解,并以师友之说继于句下,以明经旨。又有「太极妙化神灵混洞赤文图」、「体象阴阳升降图」、「大还心镜火候图」三幅,皆图解内丹原理。作者认为「灵宝、金丹同出而异名」,经旨、丹道一致而无殊。故本书多以内丹家《

     萧应叟
    7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