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中国古典诗歌讲稿

    本书是选取浦江清论述诗、词、曲、剧的文稿汇编而成,主要是讲稿,也有几篇深入浅出的专论。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讲述了中国诗歌体制的发展变化、作家介绍、作品赏析,都是按照时代先后顺序排列,基本涵盖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全貌,可使读者增进文学修养,陶养性灵。

     浦江清
    16万字2个月前
  • 兰雪集

    一卷。元张玉娘撰。玉娘生卒年未详。松阳(今属浙江)人。明慧知书。少时许配给沈佺。后父母有违言。玉娘不从。时沈佺有疾,玉娘折简贻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也忧郁而死。明嘉靖中,邑人王诏得其遗诗,于是为作传以表其事。诗格浅弱,不出闺阁之态。卷首题张献集录,疑其为玉娘族孙。《四库全书》列为“存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孔继涵家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宋人集丙编、民国九年 (1

     张玉娘
    2万字2个月前
  • 李太白全集

    唐李白撰。李白,字太白。清王绮辑注,中华书局1977年9月据王注的较晚本子校点排印刊行。此是李白诗文集中最完备的注本。

     李白
    15万字2个月前
  • 珠花簃词话

    此词话前半由浙江图书馆所藏《宋人词话》辑出,後半由南京图书馆所藏《历代词人考略》辑出。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元杂剧剧本。一作《大妇小妇还牢末》。简名《还牢末》。无名氏撰一作李致远撰。末,谓剧本主角为正末。叙梁山泊头领宋江遣李逵下山至东平府招降五衙都首领刘唐、史进。不料李逵路见不平,将人打死,拘至府衙。本是死罪,六案都孔目李荣祖改案为误伤发配。李逵感恩,至荣祖家致谢,道出真实姓名,并将所佩金环遗荣祖。荣祖使小妇萧娥保存。大妇谓恐有不妥。萧娥原与本府令史赵某有私,又怒大妇之语,以金环为证告荣祖私通贼人。荣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复雅歌词

    词话。南宋鲖阳居士撰。一卷。作者未详。此书原五十卷,兼采唐、五代迄于宋宣和间词作四千三百余首,成为南宋初的最大一部词总集。惜原书久佚。今本系近人赵万里辑成,仅得十则,合为一卷。书的内容主要记载唐宋间有关词作的琐闻佚事,涉及作品4300余首,采择十分繁富体例则与《古今词话》、《本事曲子集》相类。

     鲖阳居士
    0万字2个月前
  • 时疫白喉捷要合编

    喉科著作。清黄炳乾撰。一卷。炳乾字陶普,湘西 (今属湖南) 人。有感道光年间,白喉流行于江浙、湘鄂、黔滇一带,而治疗专述甚少,遂撷取张善吾《白喉证论》 之经效验方,潜心研学,博访旁咨,兼及己之临证验案,雕版以布后世。前列时疫白喉证论、续论,白喉诊治法,针法等诸篇 后选急救等方剂十六首;末附药方歌和八种白喉不治之症。文笔简捷明了,便于实用。有光绪九年(1883) 初刻巾箱本。

     黄炳乾
    1万字2个月前
  • 医方选要

    十卷。明周文采 (生卒年不详)编。周氏生平事迹不详。李时珍《本草纲目》引作周良采。弘治年间(1488—1505)曾任宪宗第四子朱祐杬兴献王府良医副使。著有《外科集验方》一书。此书成于弘治八年 (1495),为刘氏奉兴献王之命,将平日所集常用效方精选其简明切要者,分门别类,汇集成编。全书约十五万字。卷一载诸风、诸寒、中暑、中湿四门卷二载伤寒、疟疾、诸痢、泄泻、霍乱五门 卷三载呕吐、秘结、咳嗽、痨瘵

     周文采
    20万字2个月前
  • 子午流注针经

    针灸著作。金何若愚撰,阎明广注。三卷。若愚善针灸,曾探讨经络之原,针刺之理,撰《流注指微论》,原书佚,其义仅存于流注指微赋。此书约二万言。卷上载流注指微针赋(作于1153年,有阎氏详细注解)、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等篇,论述手足阴阳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附有图示。卷中为井荥俞经合部分图与五子元建日时歌,专论子午流注。卷末为针经井荥歌诀附图,及五行造化。共附插图五十八幅。强调人体经

     何若愚
    2万字2个月前
  •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又名《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言存神隐形之法。其法以八节之日入室,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九微帝君」及「九星帝君隐妃九阴」,默念其名讳。据称行此道可以化形隐景,上登玉清。此法出自《上清九真中经》。《无上秘要》卷十八已引其文。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罗氏会约医镜

    综合类著作。清罗国纲辑。二十卷。国纲字振召,号整斋,湖南人。少习举子业,喜读医书,遂以医业。临证擅随境处方,多获治验。晚年综合《内经》 及历代有关资料,选择会要,结合平日临证所用考脉法及心得辑成是书,旨在使前人丰富经验,由博返约以为借镜,故名。刊于乾隆五十四年 (1789) 。卷一脉法,卷二治法精要,卷三至卷四伤寒,卷五瘟疫,卷六至卷十三杂症,卷十四至卷十五妇科,卷十六至卷十八本草,卷十九儿科,

     罗国纲
    42万字2个月前
  •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盖系隋唐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本书取《度人经》中大梵隐语、灵书中篇、三十二天内音及道君后序等篇章词语,采集众家之说疏解其义。如注「隐语」一词云:「隐语者,大梵之音,与地上不同;『隐语之中有四:一者隐名,二者隐讳,三者隐事,四者隐义也」。此种文体类似南北朝隋唐道士所撰《灵宝经义疏》、《玄门大义》、《道教义枢》等书。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太上护国祈雨消魔经

    元始天尊劝人诵经书卷、恭敬诸神,以获福消灾,呼云获雨。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伤寒大白

    医经研究著作。4卷。清·秦皇士(之祯)撰。刊于1714年。本书重点论述并解答《伤寒论》原著中的不易理解的内容,使读者阅此书后明白于心,故以“大白”为书名。作者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表里兼邪三种情况。书中以长沙地区作为我国南北分界线,认为麻、桂北方可用而南方不可用,这种观点是片面不可取的。本书条理分明,文意简要,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其顺堂陈氏刻本、清康熙

     秦之桢
    13万字2个月前
  • 感气十六转金丹

    宋代炼丹著作。作者不详。1卷,仅3,000余字。继承《青霞子十六转大丹》、《葛仙翁九转灵砂金丹》、《日华子口诀十六章又十六变》等所述丹术,重在论述如何炼出药物来点汞成金。所谓“转”,是指次数。十六转,是炼十六次。所载十四转紫河车法,是一种汞反应。以丹砂、雄黄各4两,生汞2两,研成粉末,投入砂盆内用酢调赤石脂固封,置于炉中。每天上下午七时,各添木炭4两于炉,使其缓燃加热,10天即成紫河车。取少量紫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医医小草

    医论。清宝辉编。一卷,附一卷。辉字玉珊,自号西湖钓叟,荆州(今湖北江陵)人。为扬州名医叶子雨门生。曾游历川、广、闽、浙等地,博览古籍。撰有《易知录》、《医籍选》等。认为金元诸家对寒、温、疫三证的治法各有所偏,故撰此书。成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凡十七篇,约万余言。首为精义汇通,论制方用药之法。次论六经提纲、六气便解、治病法解、说寒、说温、说疫、辨证等,叙述理论与临床医学中审脉、辨证、析因、论

     宝辉
    2万字2个月前
  • 周易折中

    清李光地等撰。二十二卷。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内廷刊本。此书系李光地等奉康熙之诏而撰。经传原文用古《易》上下经、《十翼》次第。其说宗主程颐、朱熹之注,而广采先秦汉魏以来众家之解,为之折中。卷首列《图说》,卷末附朱熹《易学启蒙》。《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自宋以来,惟说《易》者至夥,亦惟说《易》者多歧。门户交争,务求相胜,遂至各倚一偏。故数者《易》之本,主数太过,使魏伯阳、陈抟之说窜而相杂,而《

     李光地
    61万字2个月前
  • 广嗣要语

    明·俞桥撰。1卷。本书着重指出用摄养之法,以延续子嗣。内容包括调理精血、直指真源、男女服药之论,并涉及调元、调精、安胎、便产之法,更附经验方药及论童壮、论衰老,均切实用。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俞桥
    2万字2个月前
  • 宅经

    二卷。旧题《黄帝宅经》,托名黄帝撰写。《四库全书总目》称:“《隋志》有《宅吉凶论》三卷、《相宅图》八卷,《旧唐志》有《五姓宅经》二卷,皆不云出黄帝,是书盖依托也。考书中称《黄帝二宅经》及《淮南子》李淳风、吕才等 《宅经》二十有九种,则作书之时,本不称黄帝,特方技之流,欲神其说,诡题黄帝作耳。”书中所引书名、人名都为后代人,可见题黄帝撰确属后人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又称 “《宋史·艺文志》五行类,

     黄帝
    1万字2个月前
  • 孙子浅说

    蒋方震、刘邦骥撰。1935年大中书局出版。作者在绪言中说: 《孙子》十三篇,自汉迄明,注者多达二十余家。传至今日的《孙子十家注》本,虽为善本,然“通训定声、引经据史,博瞻鸿富、灿然杂陈”,学者恒苦其汗漫无涯,莫得其纲,难寻其条目,初学者更是无所适从。鉴于如此状况,即以“言取其近,旨取其约”的原则编撰此书。该书将原著分门别类,提要钩玄。卷首对十三篇逐篇说明其要旨。如《计篇》为“论军政与主德之关系”

     蒋百里
    6万字2个月前
  • 魏晋风度及其他

    本书收录了鲁迅一些虽无学术文章的形式,但实则有着深刻的理论见解,而且在现实中也的确起过重要作用的杂文、序跋和译文附记等。作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目,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鲁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

     鲁迅
    32万字2个月前
  •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白居易撰,诗集,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并序中,白居易说:“余退居渭上,杜门不出,时属多雨,无以自娱。会家酝新熟,雨中独饮,往往酣醉,终日不醒。懒放之心,弥觉自得。故得于此而有以忘于彼者,因咏陶渊明诗,适与会意,遂效其体,成十六篇。醉中狂言,醒辄自哂,然知我者,亦无隐焉。”主要有描写故里风土人情、反映当时乡村社会现实和表达自己思想情绪以及与古人及友朋之间酬和等。用陶潜诗体形式创作新诗,诗歌风格、创

     白居易
    0万字2个月前
  • 幽通赋

    汉赋。东汉班固作。这是一篇骚体述志兼抒情的作品。始见于《汉书·叙传》,萧统收入《文选》,又略见于《艺文类聚》,都未曾标明此赋有序。惟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录用了卫灵公驱逐太子之事,作为该赋的序,似显牵强附会。班固自叙此赋主旨是“致命遂志”,即极言人间吉凶命运,进而表明自己处世态度。其妹班昭曾为之作注,李善注《文选》时每每称引之。此赋开篇从班氏始祖颛顼写起,再历数先辈的

     班固
    1万字2个月前
  • 李群玉诗集

    诗别集。三卷、《后集》五卷。唐李群玉撰。《新唐书·艺文志》载《李群玉诗》三卷、后集五卷。三卷者,乃群玉于宣宗大中八年(854)“诣阙上表,自进诗三百首”者(《唐才子传》卷七)。后集五卷,当是三卷以外以及大中八年以后之作。今传《李群玉诗集》有南宋陈道人书棚本,卷数与书目记载吻合。原书今藏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但经《四部丛刊》影印,已成为通行之本。明末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

     李群玉
    2万字2个月前
  • 皱水轩词筌

    词论著作。中国清代贺裳撰。裳字黄公,江南丹阳人,生卒年不详。工于词,著有《红牙词》1卷。《皱水轩词筌》共1卷,赖古堂集本为54则,今人唐圭璋又据《倚声集》、《词苑丛谈》、《昭代丛书》三书补遗13则,合之共67则。作者在论述中,能运用比较分析法,如将欧阳修词与范仲淹词相比较,秦观词与黄庭坚词相比较,将姜白石与张功甫的咏蟋蟀词相比较等,通过比较指出各自特色和得失。作者反对作词浅直、酸腐、怪诞、粗莽和

     贺裳
    0万字2个月前
  • 瘸李岳诗酒玩江亭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玩江亭》。撰人姓名不详。旦本。剧写金童玉女思凡,下界为牛璘、赵江梅夫妇。牛璘为赵江梅临江建一亭,名为“玩江亭”。赵江梅生辰时,两人在亭上饮酒作乐。铁拐李奉东华君之命前往点化,劝牛璘随他出家。牛璘初不肯,后经铁拐李显出神通方省悟,随铁拐李去修道。赵江梅前往牛璘修道的庵中寻找,劝牛璘还家。牛璘奉铁拐李之命送赵江梅回家,在梦中点化赵江梅,于是两人皆成仙。在脉望馆抄本中原有杂剧《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诗学禁脔

    诗论。元范德机撰。一卷。德机有《木天禁语》已著录。此编为诗歌创作专论。分十五“格”,每格所举例证虽少名篇,而分析之中不无较好见解。终因作者纯以形式论诗,且欲总结“格”式以规范诗坛,故难以成功。宋释惠洪有《天厨禁脔》,《诗学禁脔》之名亦效仿之。该书凡列十五格,每格选唐诗一首,并逐句解释。所入选诗,有苏頲、杜甫、皇甫冉、李商隐、韦庄、李颀、贾岛、司空曙、李建等人。有《历代诗话》本。

     范梈
    0万字2个月前
  • 眼科锦囊

    眼科著作。4卷。本庄俊笃(士雅)撰,成书于日本文政十二年(1829年)。此书首述作者发明之说次论内、外障之证治,终揭眼科常用之方。作者力排五轮八廓之说,推崇西洋医学之解剖生理知识及眼病检查方法。指出: “近视为眼面凸隆,远视为眼面扁平,物像不能正常投影至视网膜所致。”将内障、外障分为真证、附证予以阐论,介绍症因、治则、方药均较详明。此外,并介绍治疗眼疾的一些特殊方法,如催吐、?鼻、灼艾法及放血灌

     本庄俊笃
    0万字2个月前
  • 扶寿精方

    方书。3卷。明·吴旻辑,王来贤续编。成书于万历十五年(1587)。上卷重点介绍了食疗和补益诸品。中、下2卷按妇人、小儿、耳目、鼻、牙齿以及头痛、腹痛、肿胀、泄泻、腰痛、肋痛、伤寒、疟疾、折伤、疮疡、脱肛等条目分为28门。每门均列若干防、养、治结合的方剂,分别列述主治、功用、药物组成及服用方法。全书精选前代名方350余首,包括具有延年益寿、养生防病作用的丸散膏丹和食疗药膳。其中莲子粥、八仙糕、鲫鱼

     吴旻
    4万字2个月前
  •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南宋朱宋卿编撰。《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二卷,收入正一部。本书记述北宋末著名道士徐神翁生平事迹。由编者根据民间流传的《徐神翁语录》、《徐神翁行化状》,并参考其它史料增删编次而成,书成于淳熙丁来年(1187)。书中记载徐神翁事迹一百七十余条,大致按年代编次。据称徐神翁本名徐守信,十九岁入泰州海陵天庆观充洒扫之役,后遇至人授以占卜之术,言人祸福无不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