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杨向春撰。向春字体仁,号野厓,普洱人。是书推衍《皇极经世》旧说, 立占卜之法,惟论干支生克,五行制化。盖方技家言,非说《易》之书也。自称 六卷而隆庆二年邓世芳序称八卷,与此本合。据世芳序,是书一刻于大理,再刻 于京师。及在武定,又集前刻之未备者刻之。盖自序乃初刻时作,此则增定之本 耳。

     杨向春
    3万字2个月前
  • 黄庭内景经

    道教上清派经典。传说其乃仙真降授予 在南岳修道的魏华存。全书分为36章,均为七言韵语。 将道教思神守一、宝精爱气之说与古代医学脏腑理论相结 合,阐述修炼长生成仙之术。认为人的头脑、五官及脏腑 肠胃均有真人神仙居住,修道者如能诵此经并默念神名, 存思身神之形状、服色、居处及其职司,便能通神感灵, 形神相守,延年益寿,得道成仙。书中重视积精累气之 术,又言及吐纳元气、漱津咽液、服食五牙、房中固精、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水品全秩

    明代茶书,2卷,存。明代徐献忠撰。徐献忠(1483~1559),字伯臣,号长谷,松江华亭(治今上海)人。嘉靖四年(1525)举人,官奉化令,有政声。后弃官寓居吴兴(治今浙江湖州),与何良俊、董宜阳、张之象俱以文章气节名,时称四贤。及卒,门人私谥贞宪先生。有《吴兴掌故集》、《唐诗品》、《乐府原》、《金石文》、《六朝声偶》、《长谷集》等。事具《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九《徐先生墓志铭》、《明史》卷二八七

     徐献忠
    1万字2个月前
  • 太史公书义法

    近代孙德谦撰。民国时期重要的《史记》学研究著作。孙氏此书的研究方法既非史料考证(如赵翼、梁玉绳),亦非文章评论(如吴见思、牛震运),而是致力于探讨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史法”与“体例”,即所谓“义法”。共五十篇,不仅揭示了司马迁“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的著史意图;亦从“义法”着眼,对《史记》的编纂体例、史料剪裁、书法运用等方面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同时,通过揭示《史记》的“义法”,此

     孙德谦
    7万字2个月前
  • 帝女花

    粤剧《帝女花》为戏曲大师唐涤生50年代末所撰,唐用词优雅感人,加上他大量采用古典,重视乐曲的配合,令到他的剧本更觉典雅。1957年首演,是香港著名粤剧编剧家唐涤生在1957年6月的作品,非常著名,也是任剑辉和白雪仙的粤剧戏宝,更是仙凤鸣粤剧团最为人传颂的粤剧。全剧分为八场。故事讲述明末思宗长女长平公主年方十五,因奉帝命选婿,下嫁太仆之子周世显,无奈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皇城遂破,崇祯手刃众皇女后自

     唐涤生
    3万字2个月前
  • 祖英集

    诗别集。北宋释重显(980—1052)撰。二卷。重显,俗姓李,字隐之,遂宁(今属四川)人。居明州(今浙江宁波南)雪宝寺,僧人。皇祐中赐号明觉大师。此集为其弟子文政于天圣十年(1032)辑成,卷首有文政序。收诗二百二十首。其诗多涉禅宗,与道潜、惠洪诸人蹊径稍别。五言诗“静空孤鹗远,高柳一蝉新。草随春岸绿,风倚夜涛寒”等句皆天然拔俗。七言绝句《自贻》、《送僧喜禅人回山》诸篇则风致清婉,琅然可诵。有《

     重显
    2万字2个月前
  • 来鹤亭诗

    八卷。《补遗》一卷。元吕诚撰。诚字敬夫。生卒年不详。昆山 (今属江苏)人。曾于园林养一鹤,后有鹤自来为伍,园筑来鹤亭,并以名诗集。集中第一卷多岭南诗。第八卷诗内有洪武癸酉纪年。癸酉为洪武二十六年 (1393),而杨维祯前序作于至正七年 (1347),相距四十七年。《四库全书总目》云: “计其时诚亦耄矣。诸如皆称吕处士,元言其尝仕于明者,则元遗老也。集不知何人所编。”诚诗调清丽,有章可循。有 《四

     吕诚
    3万字2个月前
  • 唐宋大曲考

    戏曲论著。成书于1909年。王国维著。该书首先对大曲的起源及其体制的流变作了详细考述。大曲之名始见于汉代蔡邕《女训》,汉以后大曲之体制不断发生变化,汉时由艳、趋、乱三大段组成,唐宋时由若干遍组成,每一遍都有专名。其次对唐宋大曲现有辞之可征者作了考释和辑佚,从宋词、诸宫调、元代杂剧和南戏中辑录了五十三支大曲。最后论述大曲演故事对后世戏曲的影响。大曲演故事,以《王子高六么》为始,其盛行则在南渡后,如

     王国维
    2万字2个月前
  • 浣纱记

    传奇剧本。原名《吴越春秋》。明梁辰鱼作。写赵国上大夫范螽与诸暨苎萝西村施夷光在溪水边定情。吴灭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雪仇。范蠡献计将西施(施夷光)进吴王夫差。西施以国家为重,毅然牺牲青春入吴。夫差果然沉溺酒色,荒废政事,后被越军围困而自刎。灭吴功成,范蠡即携西施泛湖归隐。剧本着力表现西施的爱国感情和范蠡的谋士风度。其写作与魏良辅整理加工昆腔约在同一时期,音律谨严,曲文华美,一向被认为是昆

     梁辰鱼
    8万字2个月前
  • 古诗源

    诗总集。清沈德潜撰。十四卷。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一生困于场屋,年七旬始得进士,高宗称之为“老名士”,命值上书房,擢礼部侍郎。他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拘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少数篇章也反映人民疾苦。此书选收自上古至隋代诗歌七百余首,唐以前一些著名诗篇(除《诗经》、《楚辞》外)多被选录。原刻本今存《四部备要》排校本,通行本为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1

     沈德潜
    10万字2个月前
  • 外科证治秘要

    本书一卷,系清末无锡名医王旭高先生所著,内容概括了中医外科临床辨证论治常法,言简意赅,叙证扼要,用方平妥,故能由博返约,要言不烦,实为中医外科入门之书。该书虽文字简略,原为先生课徒之书,但对初期临证者确有帮助,因临床病证千头万绪,方剂药物繁复不一,初临病人,未免茫然。若能辨证得其要领,论治明其常法,则临床施治便有方向可循,为进一步深入钻研开辟门径。

     王泰林
    3万字2个月前
  • 本草约言

    4卷,卷一、卷二为“药性本草”,卷三、卷四为“食物本草”。《药性本草》2卷,分草部(134种)、木部(57种)、果部(18种)、莱部(13种)、米谷部(8种)、金石部(26种)、人部(6种)、禽兽部(12种)、虫鱼部(14种)等9部,共收药287种。卷首列“医学启源”“药性要旨”“脏气法时补泻法”“各经引用”“五味所用”“用药各定分两”“药性生熟用法”“药用根梢法”等8个短论,简要介绍药物归经、

     薛己
    10万字2个月前
  • 五岳真形图序论

    《五岳真形图序论》,编撰者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北朝。唐初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已引此篇。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正一部。本篇是魏晋道书《五岳真形图》之序论。书中首先论述西王母授汉武帝《五岳真形图》故事,以及十洲三岛之地理物产。然后又记述魏晋道士传授《五岳真形图》源流。内称此图由太上道君侍官授鲁女生,女生授蓟子训、子训授封君达、君达授左慈、左慈授郑玄、郑玄授葛洪。以上内容主要取材于《汉武帝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片玉心书

    儿科著作。明万全撰。五卷。全有 《育婴秘诀》 已著录。是书刊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卷一至卷三,总论儿科疾病的辨证及治疗方法,并附歌赋及望诊图 卷四、卷五,叙述胎毒、变蒸、惊风等三十二类疾病证治。系万氏儿科临证经验之谈,颇为详明实用。有 《万密斋医书》本,清顺治十一年 (1654) 刻本,一九五八年麻城卫生工作者协会铅印本。

     万全
    6万字2个月前
  • 灵宝施食法

    《灵宝施食法》,撰人不详。似为唐宋道士所作。收入《续道藏》。本篇为道教施食亡魂科仪。其行仪节次有念诵净三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经解冤咒,又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四大誓愿。最后念散食咒,设清净供食,普施幽魂,愿以此功德令亲属师资并皆得道。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古今医鉴

    《古今医鉴》系综合性医书。16卷(原作8卷)。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龚信原撰年不详,其子廷贤续编于1589年(万历17年),后经王肯堂订补,亦即后世的流通本。此书的书名,据龚廷贤在自序中称:“夫医,意也。何取于鉴? 鉴惟空而后无遗照,医必明而后无遗疾。是书上考诸古,古之明验者取之下质诸今,今之明验者取之。隐伏沉痼,罔不洞察。与鉴之照物,妍媸不爽,有相类者。此之为医鉴”。此书记录了龚信父子对临

     龚信
    34万字2个月前
  • 黄箓斋十洲三岛拔度仪

    述科仪。演十洲三岛胜境玄风,为亡人荐冥福。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奇效良方

    全名 《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方书。明董宿撰。六十九卷。宿,四明 (今浙江宁波) 人。正统间为太医院使,治验丰富,擅长本草。编有《试效神圣保命方》。后经方贤编定,改是名。刊于明成化六年(1470)。广集明以前历代验方七千余首。将临床各科方剂,按病证治则分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六十四门。门下分类,每类均先论后方,详述各方用法,纲目清楚,条理分明,深受后世医家推重。同时,还论述针灸整骨等治法

     董宿
    2万字2个月前
  •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撰人不详,出於南北朝复期。原本七卷,现存五卷五品。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非完本。《真诰》引用此书。吉冈义丰《六朝道教の种民思想》(《日本中国学会报》第16集)推测该经撰于宋齐之际。太上道君劝人服药、入定、守一、服符、诵经。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

    谢按:读此管窥读者须知三元为何义,真一为何物,乾元者,天炁也,就人身而言,虚静中,自顶下降之清炁。坤元者,地炁也,就人身而言,虚静中,自足而升之和炁;人元者,中炁也,于人身内而言,虚静中,心肾二炁交和中宫所生真阳之炁也。混沌虚静中,于中主宰此三元之“物”者,是为真一。此不可拟议,不可摹想,功到自知

     闵一得
    1万字2个月前
  • 乾坤凿度

    旧题东汉郑玄注。二卷。《四库全书》本。又称《易纬乾坤凿度》或《周易乾坤凿度》。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乾坤凿度》,隋、唐《志》、《崇文总目》皆未著录,至宋元祐间始出。《绍兴续书目》有仓颉注《凿度》二卷,后以郑氏所注《乾凿度》有别本单行,故亦称此本为《乾坤凿度》。

     郑玄
    1万字2个月前
  •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

    南宋张行成撰。九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专明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之义,乃张氏《易》说七种之一。《皇极经世》含《观物内篇》与《观物外篇》两大部分,张氏以《内篇》理深而数略,《外篇》数详而理显,学先天者当自《外篇》始,因补阙正误,使原文以类相从,并推绎其旨奥,以成是书。此书是张行成所撰“易说七种”之一,专论《皇极经世·外篇》之义。《皇极经世·内篇》,前四卷推衍元、会、运、世之序,

     张行成
    3万字2个月前
  • 庄子集释

    清郭庆藩撰。前人注解 《庄子》者,多达数十家,各家注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郭庆藩作 《庄子集释》,博采诸家之长。于正文之下,先引郭象注,次引成玄英疏,再用陆德明音义。而他自己的解释文句,则分别列于注疏音义之下。凡是关于音义的,都移于陆德明注解之下。其余所采卢文弨、王念孙、俞樾、李桢及郭庆藩世交郭嵩焘诸家之说,则偏重于训诂名物之文。《庄子》一书,旨意艰深,寓言也最多。郭庆藩集释 《庄子》,由声音以

     郭庆藩
    2万字2个月前
  • 天形道貌

    中国画论著。明代周履靖编撰。文嘉校。一卷。刊行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主要版本有万历二十六年金陵荆山书林《夷门广牍》刻本、《丛书集成》本、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影印本,《中国画论类编》辑录画论部分,《中国版画史图录》辑录图式部分。本书是一部人物画图谱。全篇图文相配。第一部分为人物画概述。分别为:论述人物画发展史,立曹仲达、吴道子两家为“学者取宗”论人物衣纹之法,强调“用笔全类于书

     周履靖
    0万字2个月前
  • 中国思想小史

    常乃德著,中华书局1930年4月出版。 该书介绍了原始中国民族的神话思想和宗教与伦理思想,分析了宗法社会思想的发展和程朱理学、清朝考据学等,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情况。 作者认为,自周秦以来,百家争鸣,其中未尝无近乎哲学性质的学说,不过中国的民族性是平易务实,所有主张多务求有裨实用,并不好为幽深玄远的思辩,因此发达为纯正哲学的机会极少。只有六朝以后,从印度输入的佛教思想,颇有些哲学的意味,但一到中国

     常乃德
    2万字2个月前
  • 金元明清词选

    词总集。夏承焘、张璋编。吴无闻、黄畲、周笃文注释。二册不分卷。共选金词二十八家五十首,元词五十一家八十一首,明词六十一家一百二十首,清词八十七家二百十四首。编者前言称“取材以思想健康、艺术性强者为主。思想无害而又艺术性较高、影响较大者,也酌予收录,以存各派风貌”,“意在挦撦文献,以觇词学之兴替,并借此了解当时社会生活之一个侧面,供词学爱好者阅读”。除注释外,有作者小传及评语。所录名家名篇颇多,前

     夏承焘
    29万字2个月前
  • 娇女诗

    诗。西晋左思作。明谭元春评此诗说:“字字是女,字字是娇女,尽情尽理尽态。”(《古诗归》)钟惺也说:“通篇描写娇痴游戏处不必言,如握笔、执书、纺绩、机杼、文史、丹青、盘槅等事,都是成人正经事务,错综穿插,却妙在不安详,不老成,不的确,不闲整,字字是娇女,不是成人。而女儿一段聪明,父母一段矜惜,笔端言外,可见可思。”(同上)此诗是左思一首著名诗篇,描写自己两个小女儿天真活泼、顽皮娇憨的神态,生动逼真

     左思
    0万字2个月前
  • 鲲溟诗集

    诗集。明郭谏臣(1524—1580)撰。四卷。谏臣字子忠,号鲲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曾官袁州推官、吏部主事、员外郎、江西布政司参政。罢归后起郧阳巡抚,未上而卒。谏臣为官刚直,先后劾严世蕃、忤张居正。屡疏陈事,多持正。是集为其子元望所编。此本为其五世孙鸾重刊。含古近各体诗六百七十一首。集中诗《江村寒食》、《归舟晚眺》、《雨中新柳》等,皆婉约閒雅,有范成大,陆游之遗风。王世贞则称“其词

     郭谏臣
    4万字2个月前
  • 岁寒居词话

    一卷。清胡薇元(1850—1920?)撰。胡薇元字孝博,号诗林,别署玉津居士。,河北顺天大兴(今北京)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清末曾历官广西、四川、陕西等地。民国后成为清室遗老,卒于1920年以后。工诗,擅词曲,著有《铁笛词》一卷、《天云楼词》一卷、《天倪阁词》一卷、《岁寒居词话》一卷,以及《壶庵五种曲》:《鹊华秋》、《青霞梦》、《樊川梦》为杂剧《繙书图》、《壶中乐》为北曲散套并附《壶庵论

     胡薇元
    1万字2个月前
  • 雨村词话

    清代词话著作。4卷。李调元撰。李调元著此词话的目的很明确,他在自序中说:“存前人之是,正所以正今人之非”,“择其可学者取以为法,其不可学者取以为鉴”。古为今用,以利于时人创作,态度是可取的。全书杂评前人词作优劣,间亦辨证字句讹误出处,阐述其大意。李调元论词推重南宋,盛称姜夔、史达祖、李清照,并为史达祖作“摘句图”,录数十首。他虽以婉约为宗,但也重视豪宕有寄兴的作品。如说张元幹“平生忠义,见于‘梦

     李调元
    2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