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太上感应篇

    道教劝善书。约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宋史·艺文志》著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现《正统道藏》收入有南宋李昌龄传、郑清之赞《太上感应篇》30卷。另有刻本、注本多种。主要内容是劝导世人行善去恶。从“天人感应”、“因果报应”思想出发,劝人遵守儒家道德规范和佛教、道教戒规。宣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又称人身中有“三尸神”,时刻记录人之罪过,至庚申日上报天庭,天神据此决定人命寿夭

     李昌龄
    11万字2个月前
  • 西南联大国学课

    本书主题是“国学课”。书中收录了罗庸、汤用彤、冯友兰、闻一多、蒋梦麟等五位先生的文章。内容以“儒、释、道、法、名”五个方向,梳理国学的重要精神;第六章为蒋梦麟先生在昆明期间,有感于中西方文化碰撞,国家前途飘摇,写下的对国学和中华民族的思考。本书通过对国学知识的讲解及对国学的思考,来展现西南联大兼容并包、影响深远的通识教育。

     汤用彤
    18万字2个月前
  • 佛学研究十八篇

    梁启超著。中华书局1936年初版,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影印再版。概括起来有5方面的内容。1佛教史的整理,有《印度佛教概论》、《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等文。对印度佛教的产生,及输入中国后发生的变化做了全面的综述。指出印度佛教受古希腊的影响而建立,传入中国开始是作为一种方术宗教由海路经南方传进,后来逐渐发展成带有学术性的宗教。并且由于中国南、北环境的差异,使中国佛教形成了“南方尚理解,北方重信仰”

     梁启超
    22万字2个月前
  • 苏轼诗词选

    苏轼学博才高,极具灵心慧眼,对人生持超旷的态度,其诗纵意所如,触处生春,多发妙理新意,是古今中外最喜爱的宋代诗人。《苏轼诗词选》精选苏诗词,加以精炼注释,参酌采用旧注的成果,择善而从,对旧注的错误也有所驳正。注释文字活泼,并常结合“谈艺”,言简意赅,时有新见,对读者很有启发。

     陈迩冬
    21万字2个月前
  • 自堂存稿

    宋诗别集。4卷。陈杰著。作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如富于民歌风味的《女竹枝歌》:“南园一株雨前茶,阿婆手种黄玉芽。今年团栾且同摘,明年大姊阿谁家。”《仲宣楼》一诗,充满苍茫悲凉的怀古之情:“一雨真成五月秋,十年重上仲宣楼。峥嵘岁月欺人事,浩荡乾坤入客愁。孙刘气力三分尽,蜀汉山川百战收。可是登临无限意,闲看西日下城头”。又如《红梅》:“千树江头雪作裳,一枝故欲犯时妆。分明莹薄裁琼玉,不比胭脂抹海棠。

     陈杰
    2万字2个月前
  • 蓝涧集

    诗别集。六卷。明蓝智著。今存明世宗嘉靖(1522—1566)年间刻本,卷内题:“方外友生上清道士程嗣祖芳远编集。”集前有元顺帝至正(1341—1368)年间张昶序,明太祖洪武(1368—1398)年间张矩、蒋易序。在张昶序后有“时永乐元年癸未孟春蓝山书舍刊”牌记,在张矩序后又有“嘉靖丙戌孟冬榖旦山涧六世孙可轩、蓝鉏等重刊”字样。此集收诗五百馀首,是蓝涧诗作收罗较完备的版本。但清四库馆臣未见此本,

     蓝智
    3万字2个月前
  • 魏庆之词话

    宋魏庆之撰。魏著诗话集《诗人玉屑》,据黄昇序文所述,成于理宗淳祐四年(1244)。有二十卷本及二十一卷本,其二十卷本末附词话十四目十五则,二十一卷本末附词话二十二目二十五则。两相比勘,二十卷本缺李易安评、聂冠卿、宇文元质、晏叔原、晁无咎与朱希真、柳耆卿、王逐客、僧惠洪八目。《词话丛编》据二十一卷本辑为《魏庆之词话》。是书征引前贤及时贤著述时,例于文末注明出处,惟东坡《卜算子》、《蝶恋花》二则,只

     魏庆之
    1万字2个月前
  • 长生殿

    传奇剧本。清初洪昇作。初名《沉香亭》,继改称《舞霓裳》,至三稿始定今名。剧本取材于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历史故事。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后,专幸夺宠,唐玄宗荒淫无度,朝政腐败,安禄山反叛,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入四川,行至马嵬,六军不肯前进,唐玄宗被迫杀了杨国忠,让杨贵妃自缢,反叛平息后,唐玄宗对贵妃思念不已,方士在蓬莱仙班觅得贵妃之魂,又用法术架起仙桥让唐玄宗飞上月宫,与贵妃团圆。剧中歌颂唐玄宗与杨贵妃生死不渝

     洪昇
    9万字2个月前
  • 箧中集

    诗集。唐人元结(719—772)编选。一卷。结有《元次山集》已著录。此集成于乾元三年(760)。皆录其亲友沈千远、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七人之诗二十四首成帙。自序谓“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阻绝者不见近作。尽箧中所有,总编次之”,元结编选此书时,有的作者已逝,作品散佚有的远隔山川,不见近作,编者仅其箧中所有,故名曰《箧中集》。成书于乾元三年(760)今传有明汲古阁本、近人徐乃昌

     元结
    0万字2个月前
  • 外科备要

    外科著作。又名《外科证治方药备要》。4卷。清易凤翥(丹山)编辑。易凤翥生平不详。刊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书中列外科疾病为35部,分别阐述近300种疾病的脉候、症状、病位、经脉所属及其引经药物并将医方、治法分为托里、补养、洗溻、吹药、敷贴、麻药、膏药、丹药、生肌散、金疮药、灸法、针法、验方等13类。全书详述经脉辨证,治疗用药内外并重,述证简明。现存易氏家藏原刻本。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法师选择记

    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为佛道二教选择吉日,占验祸福之日历书。其中列举行斋日、合帐吉日、试新衣日、太子洗头日、文殊裁衣日、男女值年星命、探病日、出行日、得病凶日、黄沙日、鬼哭日、二十八宿吉凶日、六十甲子喜神方等。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系南北朝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篇首载《太真文九条科》,劝人尊师爱道、尊经贵法、戒酒、戒淫、戒恶语伤人、戒伤人命、戒贪爱宝货、戒欺诈虚伪、戒侮慢神灵。科文之后,又列举三十二天帝君之真讳和符箓,以及十八位天帝之图像、名号和符箓。全篇要旨在劝人守持戒律,思神念真。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曲素诀辞五行秘符一卷」;《无上秘要》卷二七引《洞真凤台曲素上经》,皆指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三篇。其一为《高上玉晨曲素忧乐慧辞》。内载颂诗五首(名曰忧乐之辞),符箓五枚(名曰五帝命魔灵幡),谓依法诵辞佩箓,可感召五帝前来护卫,飞升成仙。其二为《太极左真人曲素诀辞》。内载符箓二枚(名曰曲素诀辞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续道藏》。此经包括《龟山丹皇飞玄紫文》、《上清始生变化玄箓》二篇,言思神之法。其内容文句与《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一书之上下二卷大致相同。盖是同书之不同版本。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洗髓经白话文

    养生经书。相传,后魏李明帝太和年间(公元477—500),印度达摩来华传教,于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后来少林寺僧人在修缮达摩大师面壁处时,偶得一铁盒,盒中藏有《洗髓》、《易筋》两本经帖。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一名《藏月隐日》,《真诰》著录,《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1卷,为六朝古上清经,盖即本经。唯经中有错简,杂入元明时真武神。该经述服日月和七星光芒之法,多用存思,符咒。

     佚名
    1万字2个月前
  •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要略》注本。22卷。元赵良仁(以德)衍义,清周扬俊(禹载)补注。刊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周氏于《金匮》注本中,尤服膺于赵氏《金匮要略衍义》,赞誉其书“理明学博,意周虑审”。但因未见刊本传世,而周氏所见之传本,又有遗编、缺注等情况,遂予补注。注文较为详明,立论多采喻嘉言之学术见解予以融会,并结合《内经》等典籍多所阐论发挥。由于此书以赵书为蓝本,另增周注,故名“二注”。周氏亦以原《金匮

     周扬俊
    13万字2个月前
  • 古本难经阐注

    四卷(后又有二卷本、一卷本,内容均同)。清·丁锦注。初刊于1738年。丁氏自称曾获见《难经》古本,其排列次序及文字均与通行本有一定出入。故据此本并参考其他刊本予以校订、注释,注文主要参阅《内经》等书以发《难经》之蕴义,书中颇多个人独到见解,并对某些病证提出方治意见。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丁锦
    5万字2个月前
  • 太上飞步五星经

    经名:太上飞步五星经。撰人不详。内官飞步五星七元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斗:《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真人步五星之道”与“三八景合二十四神”两段也见于《真诰·协昌期》,五星、九星名讳与《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诀》同。述步五星之道及飞登五星之法。

     佚名
    0万字2个月前
  • 易图通变

    经学著作。宋末元初雷思齐撰。5卷。思齐字齐贤,学者称空山先生。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弃家为道士,居乌石观。后讲学广信山中以终。此书本于道家图书之学,备讨众说,探核经义。卷一“河图传上”,卷二“河图传中”,卷三“河图传下”,卷四 “河图辨证”,卷五 “河图遗论”。卷前有“易图通变图”。是书以八卦配河图,天一至地八,而以五十为虚数,与先儒之说颇异。《四库全书》收入。

     雷思齐
    2万字2个月前
  • 兰台妙选

    《兰台妙选》一书乃唐宋纳音论命法之经典,专以纳音取象再配以五行生尅论命,为虚中法遗存,《古今图书集成》收录。《兰台妙选》所用纳音论命与明清子平法迥异,属於古法论命体系。目前普遍流传的版本为古今图书集成版《兰台妙选》,题 明「西窗老人」著。开篇即点明「原出琴堂此专以纳音地支取象」。

     佚名
    2万字2个月前
  • 老子想尔注

    《老子》的注释。注者不详。或说为东汉张道陵撰。现仅存敦煌莫高窟所出六朝写本残卷。它 把道教精神与儒家思想、灾异报应结合起来解说《老 子》,如主张长生成仙说,强调去邪守真道宣扬天神、 忠、孝、仁义相信食气、宝精等修炼方法肯定天人感 应。第一次提出“太上老君”之名。本书受《太平经》影 响,两者之间有同有异。它反对内丹炼形和胎息之法, 高扬天神而下抑帝君,认为“臣子不畏君父也,乃畏天 神”。它第一次提

     张道陵
    1万字2个月前
  • 种树书

    三卷。唐郭橐驼(生卒年不详)撰。郭橐驼是唐代柳宗元《郭橐驼传》中的人物,此人能否著述尚难断言。《种树书》其它版本也有署名俞宗本的。《明史·艺文志》又作俞贞木,此处依《夷门广牍》本。《种树书》的内容,各刻本不一。据《明史·艺文志》农家类著录,全书三卷,但现存各刻本不分卷。有的分为木、桑、竹、果、豆麦、菜、花七节有的前面一部分是“月令”的体裁,后面是种树方,分桑、竹、木、花、果、菜七节而《夷门广牍本

     郭橐驼
    1万字2个月前
  • 中国基督教史纲

    中国基督教新教学者王治心著。1940年上海青年协会书局出版。把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分为4段: 唐朝景教、元朝也里可温教、明朝天主教及道光以降的更正教和天主教。本书试图说明,基督教教义同中国固有文化是相容的,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上功大于过。这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中国基督教会史,但作者承认,离“备”与“信”尚有距离。

     王治心
    20万字2个月前
  • 韩愈诗选

    唐诗别集选注本。今人陈迩冬选注。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魏仲举《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集》坊本为底本,参以别种版本。全书精选韩诗九十五首。以古体诗为主,兼选近体风格以雄健浑厚为主,兼选其他素有定评或于某一方面能反映韩诗特点者亦多选人。注释部分杂采众家之言,间出以己意,用力最勤,颇见功力。既有对诗人所处时代背景、生平行迹、思想生活状况之提要介绍,亦有对韩诗名作艺术特点之简要分析。诗注部分

     陈迩冬
    11万字2个月前
  • 自怡集

    明诗别集。刘琏(字孟藻)著。现存有明初刻本,传本甚稀,弥足珍贵。前有洪武十三年(1380)秦府纪善同邵黄伯生序,后有前翰林园史院编修同郡吴从善哀词。诗1卷。另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赵氏竹影庵抄本,《四库全书》本似也以一种抄本为底本。刘琏是刘基长子,为胡惟庸所胁,堕井死,文名不甚彰显。其实,其诗作尚有一定功力。《四库全书总目》评论:“今读其诗,惟七言律诗颇涉流利圆美,不出元末之格。然仅三首,盖

     刘琏
    1万字2个月前
  • 兰庭集

    二卷。明谢晋撰。谢晋,字孔昭,江苏吴县人,生卒年未详。工画山水,尝自戏为谢叠山。其名《明诗综》作谢晋。而集末赠盛启东一首,乃自题葵丘(今山东淄博)谢缙。又附见沈大本诗一首,题作寄谢缙。案《易象传》称,明出地上晋。《杂卦传》称,晋,画也。以其字孔昭推之,作晋有理,作缙无义。洪武二十二年(1389),自作《深犁轩图》,并集姚广孝诸人的题咏,编成 《深翠轩诗文》一卷。永乐元年(1403),以绘工起贡至

     谢晋
    3万字2个月前
  • 苕溪渔隐词话

    胡仔撰。仔字元任,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南渡后在世。以荫授迪功郎、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迁奉议郎,知常州晋陵县,后卜居湖州苕溪,自号苕溪渔隐。所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有绍兴戊辰(1148)自序,后集有绍兴丁亥(1167)自序。今所见本偶有后人增补。据其自序,该书系诗话汇编之体,而间附己说为继阮阅《诗总》而作,凡《诗总》已收者不录《诗总》编纂时元祐党禁未开,苏黄诗说未能收录,故本书与《诗总》实可

     胡仔
    1万字2个月前
  • 鸣凤记

    传奇剧本。据传明王世贞门客作,一说王世贞本人作。四十一出。写大学士夏言欲收复久已失去的河套,奸相严嵩坚决反对,与总兵仇鸾勾结,阻挠出兵,并把夏言害死。兵部主事杨继盛、进士邹应龙等继续同严嵩斗争,最后严嵩父子的罪状被揭发,终于受到制裁。作品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暴露了明代嘉靖年间政治的黑暗腐败。剧情上,打破了传奇以生旦悲欢离合为主的格局艺术形象的塑造也比较成功。作者善于在剧情的冲突中揭露严嵩、严世

     王世贞
    8万字2个月前
  • 十八家诗抄

    古代诗歌选集。清代曾国藩编选。共28卷。十八家为魏晋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六家﹐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八家﹐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金代元好问一家﹐共选古﹑近体诗6599首﹐有少量评点和校注。

     曾国藩
    70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