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ugnovel.com
六卷,龙树菩萨造,自在比丘释,隋达摩笈多译。明般若波罗密为菩提初资粮,布施波罗密为第二资粮,次明持戒、忍辱、精进、禅那、方便、愿、力、及智。次明慈、悲、喜、舍,及五悔胜行,勿于他菩萨起瞋心,勿谤所未解甚深经,善修三解脱门,应勤精进,持戒,习定,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种三十二大人相业,及诸种种菩萨行等。
梵名sata -jina-stava 。全一卷。宋代法天译。又作七佛梵赞、七胜者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系对过去七佛之梵赞。由于本书全系汉字音译梵语之赞呗,并未附加意译,故自古不解其义。后经日本袯亮三郎博士将之还原为梵语,再附以日译,始晓其意。
宋慧简译。一卷。又南山感通传说请宾头卢之法。
梵名arya -nagarjuna-bodhisattva suhr!llekha 。全一卷。印度龙树造,刘宋僧伽跋摩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此书系龙树菩萨寄予南方大国王娑多婆汉那之劝诫书。内容说明不净观、五欲过患,及远离博奕等六污,其要旨在劝导修善以求究竟涅槃。本书之异译本有刘宋求那跋摩译之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唐代义净译之龙树菩萨劝诫王颂等,亦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全一卷。陈·真谛译。全称如实论反质难品。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系以因明论式反驳外道论师之质难,并论证自家所说之如实。计分无道理难品、道理难品、堕负处品等三品。关于本书作者,高丽本不署撰号,诸经录亦缺撰者之名,惟宋、元、明三本题为世亲所造。
凡二卷。印度坚意菩萨造,北凉道泰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论述大乘教之书。分义品、讥论空品、顺修诸行品等三品。初之义品先说诽谤大乘之过,更明菩萨所学之大乘具足五乘故,为真之三藏,又依十种行法,劝发引入佛果。次之讥论空品乃论菩萨十地之阶位。最后之顺修诸行品则论佛果说三身。坚意适值大乘渐兴而世起种种毁訾之论时,承龙树、提婆之后,依其说诫谤法,论大乘为佛说。
三卷。失译人名,大意破我人知见,明中阴不无,而文不甚联络。
一卷,宋法贤译。纯梵语,无华言。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全一卷。净意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乃释十二因缘法之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初出颂六偈半,次以问答体之长行释十二因缘法。
全一卷。马鸣菩萨集,宋代僧日称等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全卷由五十颂组成,记述出家、在家二众皆须敬重灌顶师阿阇黎,因此可得种种功德利益;反之,若对师轻慢诽谤,则得种种苦报灾厄。文中并详述弟子对师尊所应奉行之礼仪、劳务等。此外,本颂中所出现之仪轨、灌顶、真言、护摩等名相,显系密教用语,故作者是否确为马鸣菩萨,尚待研考。
在生活中,对于身边人做出的不妥之事,有时我们会一眼看破其本质,但是碍于对象、场合和时机,并不合适说破,否则,既容易让人下不了台,又可能伤了情。在胡适逝世五十多年的今天,依然兴起“民国热”“胡适热”,这表明那一段不曾走远的历史令人神往,而来自胡适的声音也足以令国人百年聆听。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
二卷,僧伽罗刹造,秦罗什译。明治淫欲嗔恚等之法者。第一治淫欲法门。第二治瞋恚法门。第三治愚痴法门。第四治思觉法门。第五治等分行,及重罪人法门。次明四禅四空四等五通法。次明四念止法。次明大乘念佛等法。
凡十卷。印度龙树菩萨造,姚秦筏提摩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为大乘起信论之注释书,一般略称释论。文前先说造论之旨趣,次举论之差别,将一代诸论总分为十类,大乘起信论摄属于摄义论。次明藏之差别,以起信论通摄于诸藏,别则摄于阿毗达磨藏。次说经之差别,谓诸经凡一百亿部,起信论为诸经之所依。次述造起信论者,谓马鸣论其本为大光明佛,论其因则为第八地菩萨。次入文广释,就起信论之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
一卷,尊者释迦称造,唐义净译。破言世有异执所生之有情者。
梵catuh!satya -nirdesa 。凡四卷,婆薮跋摩(梵vasuvaran )造。陈·真谛(499~569)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如书名所示,本论系阐释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作。全书共分六品:思择品、略说品、分别苦谛品、思量集谛品、分别灭谛品、分别道谛品。前二品说明四谛之总体,后四品为个别之细释。又据历代三宝纪卷十载,真谛三藏尚撰有四谛论疏三卷。
全一卷。印度德慧法师(梵gun!aati ,求那摩底)作,南朝陈代真谛译。又称求那摩底随相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乃为破外道之我执而作。内容详解俱舍释论卷十九慧品(新译之俱舍论卷二十六智品)中之四谛十六行相,其次详解为对治常、乐、我所、我等四见行,故说修无常、苦、空、无我等行相之文。文中之‘论主云’或‘论云’即指俱舍论,‘解言’即指德慧之自解。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先列僧佉计一,毗世计异,尼犍子计俱,若提子计不俱,次一一破之。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先明所计涅盘,有二十种,如来为遮是等邪见,故说涅盘因果正义,次列其名,一一问答示相。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集一切伽陀,说供施佛僧福报。
梵名sata -an~casatakastotra 。全一卷。摩咥里利制吒造,唐代义净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书中以一百四十八颂赞叹佛德。
印度商羯罗主造,唐代玄奘译,全一卷。作者商羯罗主,是陈那论师的弟子,因陈那所著之‘因明正理门论’深奥难解,故简明综括上书之要旨,并加上自创之论说,而成一书,以做为后学入于因明正理之阶梯。内容分述真能立、似能立、真能破、似能破、真现量、似现量、真比量、似比量等八门之义。其中,真能立、似能立二门为本论之主要部分,甚他六门则略说。真能立一门,专门说明宗(命题)、因(理由)、喻(譬喻)等三支,似能立一门
全一卷。印度陈那撰,唐代义净译。又称正理门论、理门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因明之根本理论书。本书与玄奘所译之‘因明正理门论本’一卷为同本异译。盖陈那当时之外道鼎盛,佛教正道不显,为排斥外道,以振兴佛教,则必须依完整之理论,遂继承古因明学说,更创立能立、能破之新说,以显诸法本真之体义,为印度论理学开一新纪元。本书于唐景云二年(711),在洛阳大荐福寺译经院由义净译出,弟子玄伞、知积等笔受。本书
梵名nyaya -dvara-tarka-sastra 。全一卷。印度陈那撰,唐代玄奘译。又称正理门论本。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内容系诠释因明论理之规则,一一论述能立、似能立、现量、似现量、比量、能破、似能破、负处等义旨。本书系陈那为破外道迷执,彰显佛法正理,而依弥勒所著‘瑜伽师地论’,及世亲之古因明等说,设立真实无过之能立、能破之新说,以诠解诸法本真之体义,系汉译现存新因明最古之著作。本书系唐
一卷,圣者郁楞迦造。明十二因缘之义者。隋达摩笈多译。
圣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凡二卷。元代发合思巴(藏h!hags-a, 1239~1280)着,沙罗巴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原书为藏文或蒙古文,今已不存。中译本分五品,第一器世界品,详述须弥山说,即四大洲等之传统佛教之世界观。第二情世界品,叙述地狱、饿鬼等六道说、转轮圣王之起源、印度佛教之兴隆、释尊之家谱,进而叙述西藏、蒙古之王统系谱与佛教传播之状况。第三道法品,将修行次第分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等五阶段
一卷,世亲菩萨造,唐义净译,有七十七颂,明修不净观之法门也。
全一卷。慈氏菩萨造,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内容系解释诸教中各根本字之如实义,如开陈唵字、吽字等诸字之奥义;行者若了知诸字之如实义,并由此谛观万法,安住于正念,则可达涅槃大乐之境地。
凡三卷。隋代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为鸠摩罗什所译‘百论’之注释书。文前详释僧肇之百论序,分为叹论功能、明造论时节、叹造论之人、陈外道兴世、释论题目、述注论婆薮、叙论大宗、明翻论罗什、辨檀越姚嵩、定品偈多少等十章;正文上卷为舍罪福品,先立明品偈、释偈义、辨多少、释相生、释品名、简舍破等六科,其次辨明梵本与译本之偈数、偈之种类、各品长短不同、各品次第相生等问题,并阐明舍与破之别;中卷有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