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大乘止观法门

    陈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先总示大乘止观,次广作五番建立,第一明止观依止。又三:一明何所依止,谓自性清净心。二明何故依止,以此心是一切法根本故。三明以何依止,先明以意识依止此心,修行止观。次破小乘人执,后破大乘人执。第二明止观境界,谓三自性法,各论清净染浊。第三明止观体状,先就染浊三性以明,次就清净三性以明(正是修行方法)。第四明止观断得,谓约三性修止观,各明所除障,所得益也。第五明止观作用,谓证

     慧思
    4万字1个月前
  • 华严经金师子章注

    一卷,华严宗之法藏,对唐则天武后,借庭前金师子为喻,以十门显华严之教观者。

     法藏
    1万字1个月前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凡三十卷。略称大慧语录。南宋大慧宗杲禅师(1089~1163)语,雪峰蕴闻编。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分为语录(卷一─九)、颂古(卷十)、偈颂(卷十一)、赞佛祖(卷十二)、普说(卷十三─十八)、法语(卷十九─二十四)、书(卷二十五─三十)等七部。本语录之异本中,大慧普觉禅师书系由黄文昌重编(此为语录中之部分),略称大慧书,以书信体答门下缙绅居士所问,藉之说示宗门要旨,计收五十三篇书信。

     大慧宗杲
    22万字1个月前
  •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全一卷。南宋道谦编。全称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略称大慧宗门武库、大慧武库。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附于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之后。乃大慧宗杲辑录禅宗古德随缘应机,接物利生因缘中,机峰峭峻者之语录,并加上自己之评唱而成,总计一一四条。此书向为临济宗所爱诵。

     道谦
    2万字1个月前
  • 二谛义

    凡三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七册。乃详述三论教义中之枢要二谛义,总分大意、释名、相即义、物体、绝名、摄法、同异等七科。日本元禄十年(1697)仙台龙宝寺之实养,开一名刹之宝藏,得上、下二卷,校订刊行。宝永七年(1710),复有慧旭寂公依古本校订讹误,增补中卷之全文及上卷中二十余纸之脱文,而得三卷之全,校刊行世。

     吉藏
    6万字1个月前
  • 法华经安乐行义

    全一卷。陈·慧思(515~577)述。又称安乐行义、法华安乐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为慧思依法华经安乐行品所阐示之三昧行。书中主张实践法华经之法华三昧有二种,一为有相行,二为无相行。所谓有相行,系就法华经普贤劝发品而说观普贤行,强调若精进诵读法华经,于此行法成就时即心眼顿开,能见乘六牙象之普贤菩萨。然本书主要重点在于依安乐行品之经文解释无相安乐行,谓无相行乃精修禅定,体得一切诸法中‘心相寂

     慧思
    1万字1个月前
  • 法华三昧忏仪

    全一卷。隋代智顗撰。又作法华三昧行法、法华三昧仪、法华经三昧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书名之下副题为‘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礼法华经仪式’。所谓法华三昧,乃取法华经之精神,观诸法实相之理之三昧行。本书为智顗从慧思传承法华三昧之精髓,撷取法华经、观普贤经等诸大乘经典之精义,而揭示法华三昧之方便及正修之行仪。其内容旨在阐释入菩萨正位、具诸佛功德之法门,包含礼拜、忏悔、行道、诵经、坐禅等,于三七日之间

     智顗
    1万字1个月前
  •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

    一卷,唐荆溪湛然撰。补助智者大师法华三昧忏仪之式法也。运想者,作香华等偈而运想供养也。

     湛然
    0万字1个月前
  • 法界次第初门

    凡三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略称法界次第。乃智顗为天台之初学者阐述毗昙等之教义及诸法之名目,并兼明诸教之浅深次第以作为习学三观者之阶梯。自初门名色以下至三念处,共计六十门。又卷首之自序列举著作本书之三意(大四六·六六四中):‘一为读经寻论随见法门脱有迷于名数者,二为未解圣教所制法门浅深之次第,三为学三观之者。’

     智顗
    5万字1个月前
  • 法演禅师语录

    凡三卷。北宋僧法演撰,才良等编集,哲宗绍圣年间刊行。又称五祖法演禅师语录、五祖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收录才良所编之初住四面山语录、清远所集之次住太平语录、景淳所集之次住海会语录、惟庆所编之黄梅东山演和尚语录、偈颂、赞等。由附录之序文得知此书编集于法演示寂前约十年。

     法演
    3万字1个月前
  •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

    一卷。宋知礼撰。其法孙继忠集成之。四明沙门,谨用为法之心,问义于浙阳讲主昭上人。

     知礼
    1万字1个月前
  • 方等三昧行法

    全一卷。智顗所说,门人灌顶笔受。为行方等三昧之仪轨作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又称大方等行法、方等三昧仪、方等忏仪、方等行法等。方等三昧与法华三昧同属摩诃止观四种三昧中之半行半坐三昧,乃基于大方等陀罗尼经之行法,为诵持陀罗尼,忏悔行道,期以延年增寿,得现世利益之单纯行法。另国清百录亦收有方等忏法,为此行法之别行本。

     智顗
    1万字1个月前
  •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

    凡三卷。宋代楚圆编。又作汾阳善昭禅师语录、无德和尚语录、汾阳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系宋代汾阳善昭(947~1024)禅师之上堂小参、拈颂代别、歌颂等,而由其门人石霜山慈明大师楚圆(986~1039)所编集者。本录卷中先贤一百则为其后雪窦重显颂古百则之先例,与卷上洞山五位颂之问答及别颂,同为禅宗颂古中之年代最古者。宋代晦室师明禅师于续古尊宿语要一书天集中,收有‘汾阳善昭禅师语要’,系由本录抄出

     楚圆
    6万字1个月前
  • 佛制比丘六物图

    佛教律仪书。宋元丰三年(1080)元照撰。一卷。此书以文配图,述说比丘所用“六物”的形制和用途。比丘六物为:僧伽梨(大衣)、郁多罗僧衣(上衣)、安陀会(中衣)、钵多罗(应器)、尼师坛(坐褥)及漉水囊。此书国内失传,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元照
    1万字1个月前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

    亦称《元证大师语录》。禅宗语录。明末郭凝之编集。二卷。本寂(840—901),唐代禅宗僧人,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本书是其语录及其他著述的汇编。上卷为语录下卷除语录外,还包括《解释洞山五位显诀》、《注释洞山五位颂》、《八要玄机》、《五位旨诀》等文。今存本是日僧玄契在郭凝之原本基础上的重集本,内容与原本基本一致。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

    禅宗语录。明黎眉居士集,日僧慧印校订。一卷。曹山元证(840-901),即本寂,唐代禅宗僧人,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此书是其语录的汇编。书首为本寂的简历。次为正文,收录《解释洞山五位显诀》、《逐位颂并注别拣》、《五位旨诀》、《三种堕》、《四种异类》、《三然灯》诸文。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二藏所收者略有出入。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

    亦称《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简称《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文殊菩萨供养法》、《文殊五字念诵法》等。密教仪轨经典。唐不空译。一卷。属瑜伽密教仪轨书,说五髻文殊瑜伽供养法(文殊五字瑜伽法)。见载于《金藏》及明清诸藏。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作金刚界仪轨、莲华部心念诵仪轨、莲华部心仪轨、莲华部心轨、莲华部仪轨。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内容记述金刚界曼荼罗诸尊之念诵供养法,依序明示成身会、羯磨会、三昧耶会、供养会等诸尊之印契真言;古来多以此仪轨配于广本金刚顶经初品六会之曼荼罗。又不空所传译之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二卷即此仪轨之同本异译。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

    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普贤菩萨之法。亦先归命礼普贤,乃至观身如普贤等。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凡三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又称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金刚顶大教王经、金刚顶经、三卷本大教王经、教王经、摄大乘现证经。乃五部秘经之一,为金刚顶经广本十万颂十八会之中,初会六曼陀罗之第一大曼陀罗之别译经,系密宗之根本圣典,故一般单说‘金刚顶经’时多指本经。又不空另译出与本经同名之二卷本,为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之同本异译者,亦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内容略说金刚界如来入金刚三摩地、出生金

     佚名
    5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一字顶轮王之修法者。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类护摩之仪轨不同:一息灾,二增益,三降伏,四钩召,五敬爱。有二本:一明藏所载,师子国沙门释智藏译(智藏为不空原名)。一日本空海等请回本国者,不空译。载于明藏者,文有烂脱,无八天形像,又彼此之文互有详略。今藏经两收之。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密门

    具名如上,一卷,不空与遍智译。降三世之仪轨以此为本。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秘密之法。演顿证如来内功德秘要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刚界三十七尊之心要。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观心论疏

    凡五卷。隋代灌顶述,智越集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天台大师智顗观心论之注释书,亦系依据摩诃止观思想而显发观心论主旨之名著。内容先作观心论序、正、流通之分科,序文之说明即占卷一及卷二之一半,以下全部为正说分之说明,计十章,阐述四种三昧、二十五方便、十种境界、一心三智、十法成乘、破法遍、不起顺道法爱等,最后以解释六即义作结。

     灌顶
    6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

    一卷,唐不空译。说千手观音之念诵法。中唯白衣,大白,多罗,及根本四咒前五六句,与流通大悲咒略同。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青颈观音之修法。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刚界根本成身会三十七尊,由大日如来出生之次第。单名出生义。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说礼佛菩萨名号,及忏悔发愿文。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