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

    律学著述。元拔合思巴(即八思巴)撰。一卷。是《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的附篇,撰于元至元七年(1270),至元八年先后译成维吾尔文和汉文。书中将“戒学”分为三类:(1)“未得令得仪范”,在《近圆羯磨仪范》中已说(2)“已得律仪,不犯护持方便”(3)“若有犯者令修补法”。“习学略法”即比丘得戒之后的修学之法,亦即此书的第二和第三两类。第二类又有五种护持:一以依止师护持二以对治想护持三了知

     八思巴
    0万字1个月前
  •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

    简称《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佛教律仪书。元至元七年(1270)拔合思巴(即八思巴)集。一卷。是奉元世祖之命,据印度根本说一切有部之律典而译制的一部受戒仪轨书。内容包括授邬波索迦戒(即优婆塞戒)、沙弥戒和具足戒的仪轨,及授戒之后的各种仪范,如屏教师仪范、问障难羯磨仪范以及四法、四堕落法等。此书首次入载《碛砂藏》,后明清诸版大藏经均有载录。

     八思巴
    1万字1个月前
  •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

    佛教律仪书。唐道宣撰。一卷。唐乾封二年(667)道宣在终南山麓清宫精舍创立戒坛,同年“博寻群录,统括所闻”,撰写此书,以明戒坛创立始末及立戒坛之法。书分十一章:戒坛元结教兴第一、戒坛立名显号第二、戒坛形重相状第三、戒坛高下广狭第四、戒坛大界内外第五、戒坛结法先后第六、戒坛集僧远近第七、戒坛作业成败第八、戒坛受时仪轨第九、戒坛功能远近第十、戒坛赞述辨德第十一。此书在宋代有“旧本”和绍兴二十二年(1

     道宣
    2万字1个月前
  • 观心论

    一卷。隋代释智顗撰。《观心论》是智顗劝戒弟子学法归心而作。其用意在于为诸学徒随记而载,对空无所获者令其置文,以此观察学法的用心程度也是为外诸四众接受佛法,便于传授。智顗并以此来区别世俗人等,若于观心答此无滞者,当知此人即是五品第子中初随喜品人,若不能答此问者,即是天魔外道眷属,方处三界牢狱,未有出离之期也。此论在序言中,以问答形式说明造论的意思,并在答中有六十五行偈,论述十六因缘。在因问引中释不

     智顗
    0万字1个月前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

    宋霅川沙门仁岳撰,一法式。二观想。三礼赞。四持诵。五忏愿。六证验。七释疑。

     仁岳
    0万字1个月前
  • 国清百录

    凡四卷。隋代灌顶编纂。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此书初由沙门智寂纂集天台智顗之遗文及碑文等,书未成而逝,灌顶继续增撰。自立制法至智者遗书与临海镇将解拔国述放生池,凡一○四条,为了解天台智顗一生行业最方便之资料。原有广略二本,广本已散佚,今书为略本。因智顗住天台山国清寺,故有此名。

     灌顶
    5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普贤菩萨之念诵法。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礼佛,五悔,修供,观心等之法。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

    凡四卷。唐代金刚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略出经、略出念诵经。乃摘自十万颂广本金刚顶经之精要,故称略出经。与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俱为密宗重要之依据经典。内容大要为对灌顶受法弟子说灌顶入坛者之资格,明示真言持诵之时、处及持诵入定等之法;其次叙述自一切如来之心次第出生三十七尊,略说五相成身观及灌顶法;并言明入坛灌顶之仪则、灌顶护摩之法等。

     佚名
    5万字1个月前
  •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

    梵名vajrasekhara -viana-sarva-yogayogi-sutra 。全一卷。略称瑜只经。又称瑜伽瑜只经。唐代金刚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为密教五部秘经之一,自古与理趣经并称为秘经中之秘经。全经共有十二品。据胎藏界之苏悉地经载,本经为金刚界之苏悉地,内容阐说成就一切世间、出世间作业之妙法。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

    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在摩伽陀国逢暴风雨,说制伏为风雨害之恶龙之坛法神咒,终则大身檗噜荼王自座起,复说降伏恶龙之神咒。名曰金刚觜光焰睒电真言,檗噜荼为金翅鸟,故名金刚觜。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序品第一。佛在宝峰大山宫殿,观自在菩萨说心真言,及头顶眼等,共十五真言。成就事品第二。成就如意宝品第三。疗一切病品第四。一切有情敬念品第五。义利成就品第六。成就轨仪品第七。普通成就品第八。成就心真言品第九。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宏智禅师广录

    凡九卷。宋代正觉禅师之语录。宗法、集成等编。又称天童正觉禅师广录、普照觉和尚语录、宏智广录、宏智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天童正觉禅师为河南南阳府邓州丹霞山子淳禅师之法嗣,与临济宗之大慧宗杲,同被誉为当时二大甘露门。鼓吹默照禅。默照禅之要旨于卷八处处可见,而非大慧宗杲所谓之枯木寒灰禅或默默冷坐禅。本书即集录其于浙江明州天童山景德禅寺上堂之语录而成。九卷之中包括上堂、颂古、拈古、小参、法语、真赞

     宏智正觉
    20万字1个月前
  • 护命放生轨仪法

    一卷,唐义净作。说放生之仪则。

     义净
    0万字1个月前
  • 华严策林

    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简述《华严经》的宗旨,分为九个部分:一征普眼、二明理事、三辩正因、四融大小、五结成坏、六通二界、七明隐显、八明因果、九达色空。书中谓《华严经》的宗旨最终可归纳为“因果二门”,“因”指“普贤行愿”,“果”指“舍那业用”。认为“因果二位,同一缘起,义不孤行”“普贤行愿,方号圆因舍那十身,遂称满果”,从而肯定菩萨修行与成佛的同一性。又强调“法无前后”,反对“从因获果”之说和“

     法藏
    0万字1个月前
  • 华严发菩提心章

    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分四部分:(1)“发心”,依据《大乘起信论》解释“发菩提心”(2)“简教”,论证修行是否要依赖经教,主张“理教俱融,合成一观,方为究竟”(3)“显过”(4)“表德”。第三、四部分主要论述“色”与“空”的关系。其中“表德”列有五门:一、真空观二、理事无碍观三、周遍含容观四、色空章十门止观五、理事圆融义。而前三观是《华严法界观》的全文,故澄观、宗密均认为是唐杜顺撰。书首《凡

     法藏
    1万字1个月前
  • 注华严法界观门

    佛典注疏。唐宗密注。一卷。是唐杜顺的《华严法界观门》的注释书。释文多受澄观思想的影响。书前裴休序称,宗密“直以精义注于《观文》之下,使人寻注而见门,得门而入观,由观以通经,因经以证性”。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圭峰宗密
    1万字1个月前
  • 华严法界玄镜

    凡二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法界观玄镜、法界玄镜、玄镜。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为华严宗初祖杜顺所撰华严法界观门之注释书。本书作于华严大疏之后。书名玄镜,系根据‘一镜摄九镜’之譬喻而来。内容系就杜顺所说之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等法界三观,而述说四法界,以明示法界之相有三,而总具四种之理。又主张十玄门系出自周遍含容观之十门等。宗密之注华严法界观门即承本书而作之简要注释,而华严法界观门之广为流

     澄观
    2万字1个月前
  •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

    与《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同,而助咒少。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咒经

    一卷,失译。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之异译先出。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

    凡四卷。宋代法贤(?~1001)译。略称频那夜迦天仪轨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频那夜迦天(欢喜天)得成就一切众生之利益,及此天相应于息灾、增益、敬爱、调伏等四种法之咒咀法。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

    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与金刚场陀罗尼经同本。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共遍智译,金刚手菩萨,说圣者无动心,及立印,结界,护摩等法。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金刚寿命经

    有二部:一具名佛说一切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佛在殑伽河侧对四天王说延寿之陀罗尼,唐金刚智译。一本名金刚寿命陀罗尼念诵法。报身佛自色界顶下须弥山,应一切如来之请,说延寿之陀罗尼。唐金刚智译。而此经更有二本:一云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法。一云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比前经少有具略耳。常称寿命经者,指前之一经。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刚菩萨之念诵法。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金刚药叉嗔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金刚药叉之念诵法。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轮佛顶之修法。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华严经关脉义记

    简称《关脉义记》。佛教著述。唐法藏撰。一卷。是唐译《华严经》的论释书。分四部分(称“四势”):一、展转无尽势二、卷摄相无势三、展卷无碍势四、问答取文势。前两部分从展一为多、类结成本、摄广就略、以义圆收及摄末归本等角度疏释经旨大意。第三部分着重论述展、卷二义的意义。第四部分则分别问答会通、结劝修学两项。本书历代经录未予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但《华严宗经记章疏目录》、《东域传灯目录》、《诸宗章疏录

     法藏
    1万字1个月前
  •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简称《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二卷。是《华严经》之《明法品》的论释书,但所释概念和命题并非全部取自《明法品》。全书分七章:(1)“三宝章”,分八门论述佛法僧三宝(2)“流转章”,分十门论述生灭流转(3)“法界缘起章”,分四门解释法界缘起(4)“圆音章”,分四门讲佛说法的神异(5)“法身章”,分四门解释法身概念(6)“十世章”,分两门论述十世(7)“玄义章”,回答有关“缘起无碍”等

     法藏
    2万字1个月前
  •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

    简称《华严孔目章》、《孔目章》。佛教著述。唐智俨集。四卷。解释“六十华严”中的名数、概念、命题以及经品大意等,具有普及《华严经》知识的特点。列有一百四十四个题目,分别诠释。释文多以“初教”、“终教”和“一乘教”三类分项叙述。有时也采用小、始、终、顿、一乘小、初、终、顿、一乘小、初、熟、顿、圆小乘教、初教、终教、一乘教等不同分类。注释书有宋师会的《孔目章明宗记》一卷。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智俨
    9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