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圣多罗菩萨梵赞

    一卷,赵宋施护译。梵语之赞颂也。纯梵语,无华言。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多罗菩萨说一咒。自在天说一咒。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西方贤圣集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七言四十六偈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圣观音之本尊及真言念诵法。先观成本尊圣观自在菩萨身,修诸咒印,次观行布字法,令己身与本尊身,如彼镜像,不一不异,次思惟四字义等,此中所明事理,其文义最精显可玩。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补怛洛迦山说,持者亦生极乐世界。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十不二门指要钞

    凡二卷。北宋四明知礼(959~1028)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乃注释湛然之十不二门,为后世天台正统教义之重要典籍。唐代湛然曾着玄义释签,解释法华玄义之本门十妙与迹门十妙。另又刊行‘十不二门’,以阐释迹门十妙之‘解’、本门十妙之‘行’,两者同等重要,不可独偏。此外,另有山外派之注释书。四明知礼撰写指要钞即在批判山外派之解说,而强调十不二门之重要性。书中宣扬天台性具之说,尤主张观法之对境不仅有真

     知礼
    3万字1个月前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凡十卷。隋代天台智顗述,法慎记,其后灌顶再加编整。略称禅波罗蜜。又作渐次止观、次第禅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其内容乃于三种止观中,详说渐次止观。凡分十大章:(一)修禅波罗蜜大意,(二)释禅波罗蜜名,(三) 明禅波罗蜜门,(四)辨禅波罗蜜诠次,(五)简禅波罗蜜法心,(六)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 (七)释禅波罗蜜修证,(八)显示禅波罗蜜果报,(九)从禅波罗蜜起教,(十)结会禅波罗蜜归趣。其中:(一)

     智顗
    12万字1个月前
  •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金刚手菩萨,已说苏悉地诸真言轨则律仪教法,又为未来国王,正法治国,生清净信,尊敬三宝者,又为外道不信因果,毁谤三宝者,说息灾增益爱敬降伏等法,令知佛法有大威德,神通自在,知诸菩萨,具一切智,是故说此无比大威德圣迦抳忿怒之法。

     佚名
    4万字1个月前
  •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共二十会,纯是梵语。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在祇园,阿难有病,佛诣彼说咒救之。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元土藩沙门释智能译,前有文殊菩萨发菩提心愿文,中明五智勇识真实名句,后有文殊一百八名赞,又文殊赞,哀请摄受偈,发愿偈,六波罗密偈,回向文咒。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安镇法。在宫庭谓为安镇法。在民众谓为安宅法。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

    一卷,大兴善寺翻经院述,称为八大童子仪轨。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在妙高山,敕金刚手菩萨使说咒,以安慰天龙夜叉等。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二比丘裸形叫唤,虚空藏问佛,佛召七佛各说一咒,虚空藏亦说一咒,亦与《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同。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于净居天宫,命文殊师利菩萨,说威怒王胜根本真言。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圣者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

    巴看落目瓦传,元甘泉马蹄山沙门释智能译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

    佛教颂赞文。宋仁岳撰。一卷。据书首序称,本文是作者专为释迦牟尼涅槃日所作。赞文共十四章,每章八句,可分为三部分:(1)“初入道场,普礼三拜”,奉请诸佛菩萨(2)礼赞佛、法、僧三宝,即十四章赞辞(3)“至心忏悔”、“归命三宝”。此文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

     仁岳
    0万字1个月前
  • 释净土群疑论

    佛教论著。唐怀感撰。七卷。此书为问答体,不分章节,全书约提出一百四十余条疑问,以“佛有几身,净土有几种”开篇,一一进行解答。内容涉及何名净土、净土为何土所摄、如何得生西方净土、如何劝修往生、往生众生有何相貌、西方净土与兜率天宫谁优谁劣,等等。此书国内诸藏不载,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怀感
    8万字1个月前
  • 释门归敬仪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释门归敬仪》作于唐龙朔元年(661),旨在劝说规范僧众,禅法归心,笃诚奉法。此仪共有十章,第一章,敬本教兴第二章,济时护法第三章,因机立仪第四章,乘心行事第五章,奇缘真俗第六章,引教征迹第七章,约时科节 第八章,威仪有序第九章,功用感通第十章,桯器陈迹。于第二章中立四种三实,即:一,一体二,缘理三,化相四,住持。于第八章中详解敬仪,列举十一位,即:南无、稽首、敷坐具、脱革履

     道宣
    15万字1个月前
  • 释门章服仪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记述法服之材质、裁缝及补浣等法。分为制意释名、立体拔俗、胜德经远、法色光俗、裁制应法、方量幢相、单复有据、缝制裁成、补浣诚教、加法行护等十篇。本书论法服之材质,于绢、布二种中,以布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规矩。盖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杀生,若以蚕丝作法服,则有违拔济之心,故属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应法记一卷。

     道宣
    3万字1个月前
  •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佛教著述。隋智述,灌顶记。一卷。原书无序跋和撰时。是一部阐述“觉意三昧”行法的著作。分六篇:一、辨法相二、释觉意三昧名三、释觉意三昧方便行四、释觉意三昧明心相五、释觉意三昧入正门六、释觉意三昧证相门。见载于明、清诸藏和日本《大正藏》。

     智顗
    1万字1个月前
  • 受用三水要行法

    全一卷。又称受用三水要法。唐代义净(635~713)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揭示僧俗日常所用三种水之性质及使用法等。三水,即:(一)时水,指沙弥俗人以手滤漉,观知无虫,而于午前任受饮用之水。(二)非时水,指时与非时皆可任情受用之净水。(三)触用水,即指洗涤手足、大小便处之水。书中又述及因受用、准备、贮藏等之不当,将触犯六种罪乃至一万五千四百八十罪。义净博采圣教,以十诵律、有部毗奈耶之律,及

     义净
    0万字1个月前
  • 说罪要行法

    佛教律仪书。唐义净撰。一卷。述说忏悔之法。内容有三部分:一为月半、月末二时忆所犯罪,并对人“发露”,以除罪次为“每食罢发愿法”三为“洗净法”。此书见载于诸版大藏经。

     义净
    0万字1个月前
  • 四教义

    凡六卷或十二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别于天台四教仪而称大本四教义。《四教义》即是智顗所作《维摩诘所说经玄义》之初章。在初章基础上进一步离析广义,作有六万余言,超过原在玄义所述初章份量的三分之二。《四教义》文开七重,一、释四教名,二、辨所诠,三、明四门入理,四、明判位不同,五、明权实,六、约观心,七、通诸经论。在释四教名中有五意,即: 一、正释四教名,二、核定,三、引证,四、科简,

     智顗
    8万字1个月前
  • 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

    全一卷。唐代遍智、不空编集。又称胜军不动秘密仪轨、胜军不动仪轨、胜军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胜军不动明王系大日如来之心所生,为守护行者,遂显四十八使者之身。本仪轨内容包括:功德、咒诅法、画像法、道场观、略布字法、供养法、不动尊赞、四十八使者之形像及本地、大自在苏息之咒法等。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施八方天仪则

    一卷,大兴善寺翻经院阿闇梨述。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十二天供仪轨

    一卷,失译。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住补陀洛山,观自在菩萨,与无量持明仙围绕,礼佛而坐,说自根本密言,次说澡浴焚香献华饮食等一切密言,又说修行仪轨,通莲华部一切念诵法。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十一面神咒心经

    一卷,唐玄奘译,慧沼疏,遁论疏,各有一卷。与《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同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