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说九品往生之差别且教陀罗尼。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

    元翰林学士安藏译,有二十二像,每像有七言颂四句,后有结偈真言。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六门陀罗尼经

    一卷,唐玄奘译。日夜六时,诵此陀罗尼,则能救六道之苦,故名为六门。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六门陀罗尼经论

    佛教论书。古印度世亲著,译者不详。一卷。是《六门陀罗尼经》的论释书。阐述了六门陀罗尼的六义:一、慧圆满二、慈力清净三、自性清净四、令知他所作障五、摄一切菩提资粮六、彼果正知及真如。接着阐述了六义的另一种说法:一、于苦时摄取有情界二、于乐时摄取有情界三、于自断资粮障四、于他断资粮障五、积集一切资粮六、积集资粮为自利满及显他利满。然后叙述了从正遍知而退的六因及以四净心开示该陀罗尼。最后讲述修行所得的

     世亲
    0万字1个月前
  • 六门陀罗尼经论广释

    佛教论书。古印度智威造,译者不详。一卷。是世亲著《六门陀罗尼经论》的注释书。逐一解释了世亲论中所述诸义的含义。本书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日本《大正藏》作为附录收于第二十一卷《六门陀罗尼经论》之后。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六字大陀罗尼咒经

    一卷,失译,梁录与六字咒王经同为救阿难而说。咒文较彼为简略。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六字神咒经

    一卷,唐菩提流支译,说文殊菩萨之六字咒,与陀罗尼经第六文殊师利菩萨法印咒同本异译。别为六字神咒王经,彼为观音之六字章句陀罗尼也。今之六字为唵(文殊六字功德经作闇)婆髻驮那莫。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啰嚩拏说救疗小儿疾病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有十二曜母鬼,游行于世间为小儿障害,此说以祭祀及咒术救疗之法。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

    佛典注疏。宋本嵩述,琮湛注。二卷。宋元祜三年(1088),本嵩应张商英之请至京城讲杜顺的《华严法界观门》,撰《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以禅宗颂古的形式,诠释《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经题及《华严法界观门》。后琮湛又采用禅宗评唱体解释颂文,形成此书。本嵩颂文指出:“深明杜顺旨,何必赵州荣。”琮湛评之日:“通明妙观玄纲,何必参禅问道。”此书从形式和理论两个方面沟通了禅思想与华严思想。见载于日本《大

     本嵩
    2万字1个月前
  •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说瑜伽自性三十七圣位,所谓十六菩萨,八方内外大护,及法界身。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马鸣菩萨大神力无比验法念诵轨仪

    一卷,唐金刚智译。释迦如来坐菩提树下马鸣菩萨白佛自说大神咒,使像末之贫穷获大福利。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曼殊室利菩萨吉祥伽陀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纯梵语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与《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同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曼殊室利焰曼德迦万爱秘术如意法

    全一卷。唐代一行撰。又作大威德万爱法、焰曼德迦万爱如意法。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为杂密轨,大威德法。首先细说六面六臂六足、乘水牛之像,图示所成就法、一印真言、曼荼罗及法成就之地符、天符。

     一行
    0万字1个月前
  •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梵名suvahu -arir!ha 。凡三卷。唐代输波迦罗译。略称苏婆呼童子经、苏婆呼请问经、苏磨呼经、苏磨呼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系记载执金刚菩萨大药叉将对苏婆呼童子说示真言行者应受持之律仪。凡十二品,即:律分品、分别处所分品、除障分品、分别金刚杵及药证验分品、分别成就相分品、念诵真言轨则观像印等梦证分品、悉地相分品、下钵私那分品、分别遮难品、分别道分品、分别诸部分品、分别八法分品。本经之

     佚名
    7万字1个月前
  • 华严经问答

    凡二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华严问答。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系以问答体之方式,叙述华严经之概要。诸先德皆依用本书。然华严五教章指事记及华严五教章通路记,咸认为本书系伪作,此恐因本书所述因转果转之义与法藏所说不相符合,故指本书为伪作。

     法藏
    2万字1个月前
  • 华严经义海百门

    中国佛教华严宗典籍。唐代僧人法藏(643~712)著。全书1卷,总分十门,每一门下又分十义,共成百义,系统解释华严宗的佛教教义,故称《华严经义海百门》。其十门为:第1缘生会寂门,第2实际敛迹门,第3智种普耀门,第4熔融任运门,第5体用显露门,第6差别显现门,第7修学严成门,第8对治获益门,第9体用开合门,第10抉择成就门。全书运用佛教华严宗的基本思想,对佛教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新的解释,系统地阐述

     法藏
    2万字1个月前
  • 华严经旨归

    简称《华严旨归》。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论述《华严经》的主要内容和华严宗教义。分为十门,并各以十义解释:(1)“说经处”,谓《华严经》“为尽法界之谈”,并不限于《华严经》上讲的“七处八会”(2)“说经时”,谓卢舍那佛讲《华严经》是“常恒之说,前后际而无涯”(3)“说经佛”,谓卢舍那佛的存在超越时空,不能以“一身”或“多身”来解释(4)“说经众”,谓《华严经》中的佛、菩萨、诸天王众生等,“皆在

     法藏
    1万字1个月前
  • 华严五教止观

    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撰。又称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止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乃详叙华严五教观门之趣入次第。五门即:(一)法有我无门,为小乘教之止观。(二)生即无生门,乃大乘始教之止观。(三)事理圆融门,即大乘终教之止观。(四)语观双绝门,乃大乘顿教之止观。(五)华严三昧门,系一乘圆教之止观。于小、始、终、顿、圆五教之名称下,阐明各止观之修相,而未判教相,然广亘诸经,说观门之浅深差别,而

     杜顺
    1万字1个月前
  •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

    一卷,唐玄奘译。依大梵王及观世音之请而说此咒。持者不更受恶趣之生。与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妙臂印幢陀罗尼经》同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

    一卷,赵宋慈贤译。说息灾增益敬爱降伏四种之护摩法。一讪底(此言息灾),当作圆炉,二补瑟置(此言增益,或言富贵。),炉如半月,或作八角,三页舍(此言敬爱),炉作四角,四阿尾左啰(此言降伏),炉作三角,炉中烧一切物而作供养,各有咒印,名为护摩,或翻火祭。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

    凡五卷。宋代慈贤译。略称妙吉祥观门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佛在舍卫国华林园时,弥勒菩萨等向佛请益,除三乘甚深之妙法外,是否另有别法,佛答谓成佛以来虽未曾宣说三乘以外之法,然以其有摩诃三昧耶秘密内法,故行者若依此法修行,亦可速成佛道。

     佚名
    5万字1个月前
  •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

    一卷,赵宋慈贤译。依经具说课诵之法。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摩登伽经

    二卷,吴竺律炎等译。佛度摩邓伽女及说星宿等。度性女品第一。说一咒护阿难。又说六句神咒。明往缘品第二。帝胜伽欲聘莲华实女为息。示真实品第三。破五祠邪,示真菩提法。众相问品第四。帝胜伽说三章二十一句咒,三章八句咒。说星图品第五。说二十八宿事。观灾祥品第六之一。说人生所逢星纪善恶之相。六之二。说月在众星所应为事,及地动等吉凶。明时分别品第七。说四时昼夜长短等法,及出古今夙习因缘。

     佚名
    2万字1个月前
  • 华严五十要问答

    凡二卷。唐代智俨集。又称要义问答、华严问答、华严经问答。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系以五十三条问答叙述华严一乘之要义。

     智俨
    3万字1个月前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又名华严一乘教分记,华严教分记,一乘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章。三卷,又四卷。唐法藏撰。说一乘之义并五教之分际。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五。起教前后第六。决择其意第七。施设异相第八。所诠差别第九。义理分齐第十。

     法藏
    5万字1个月前
  • 华严一乘十玄门

    全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说,智俨撰。又称华严经十玄门、华严十玄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系就如来海印三昧之所现而立十门,发挥其玄旨。十门为:(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法相即自在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此十门各具教义、理事、解行、因果

     杜顺
    1万字1个月前
  • 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

    一卷,唐般若斫羯罗译。毗沙门天王之供养仪轨也。

     佚名
    1万字1个月前
  • 摩利支菩萨略念诵法

    一卷,唐不空译。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
  • 摩利支天一印法

    一卷,失译。

     佚名
    0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