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大本涅槃经》、《大涅槃经》,简称《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40卷。原经一般认为是在公元3~4世纪之间(或说2~3世纪),产生于克什米尔地区。主要阐述佛身常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以及涅槃、常乐我净等大乘佛性思想,强调佛性的永恒性和众生成佛的普遍性。传入中国后影响甚大,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专门研习此经的涅槃师,形成涅槃学派,出现多种注疏。此经汉译本相传在昙无谶之前已有3种,均早佚。东晋
六十华严。凡六十卷。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又称旧华严、晋经。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总成七处,八会,三十四品。华严宗将本经三十四品摄为教起因缘分、举果劝乐生信分、修因契果生解分、托法进修成行分、依人入证成德分等五分,此系就经文而别之;及立所信、差别、平等、成行、证入等五周之因果,此则就义理而区分。如上表所示。六十华严之结构组织,采用七处八会之说法,七处,即演说之场所为七处;八会,即演说之回数为八会。兹列表